加州微风——我在美国加州政府当公务员的前前后后

字数:34881访问原帖 评论数:10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7-06-24 10:29:27 更新时间:2021-10-25 01:08:56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4 02:29:27

不惑之年才来美国,确实迟了点……

我来美国的初衷,不是求学、拿绿卡,也不是奋斗、实现“美国梦”,来前我是国内某一线城市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有一份较好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我不需要在这个年纪再到异国去拼搏了。我是因为结婚而来到美国的,也许,命里注定我要过飘泊的生活。丈夫是在加州政府工作的公务员,收入还算可以,但我并不想靠丈夫的养活而过完那漫长的后半生,特别是在美国。我要继续学习、工作。然而,和许多来美国留学的年轻人不同,我已过了读书、“奋斗”的黄金年龄,我犹豫、彷徨……

不知是加州那明媚、炽热的阳光,给我注入了活力和信念,还是自己内在的韧性和背水一战的压力,使我在希望与失望的轮回中,在碰碰撞撞的颠簸路程上,步步跋涉,而走到了现在。我想,最美的风景还是在路上……


环境优美的成人语言学校

我来美国后定居在加州的沙加缅度(国内叫萨克拉门托)市,也是加州州政府所在城市。初来乍到,和大多数移民一样,最渴望的就是补习英语,然后读一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当时我想到就近的社区学院去强化英语,无奈加州的法律规定,成为加州居民一年以上者,才有资格入读加州的公立高等院校,否则按国际学生收费。我才刚来加州,怎么办?不想浪费时间,一个月后,当那份新鲜感还没完全褪去,我便到了市区的一所成人学校修读ESL(外国人学的英语)。

这是一间州政府开办的、全免费的、为成人和移民提供最基本的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它坐落在Midtown(市区中心和边缘之间),绿树草坪环绕,环境幽雅,气氛静谧、祥和,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这儿教职员工们都较敬业,他(她)们是州府的合同职员吧;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修读ESL的移民,有中国的(含港澳台)、越南的、柬埔寨的、菲律宾的、印度的、墨西哥的……,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不等。习惯了生活在只有清一色人种的地方,突然看到了这么多不同肤色、着装和习惯的人汇聚在这里,我对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开始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特别是那个墨西哥裔女同学(忘了名字了)在每次Party(派对)、聚餐里的翩翩舞姿,常令我想起了电影“叶塞尼亚”里那个热情奔放的吉普赛女郎。

入学第一天校方对我们进行分班考试,根据分数我被编入了中级班(Intermediate class),学习了三个多月通过考试我又进入了中高级班(Intermediate High class)。在这里,入学注册不查身份,对所有人开放,学习不仅免学费,而且自由度很大,没有时间限制,你可以重复修读,可以旷课,当然,无故迟到早退就不大好了,这会影响他人上课。教材的课文内容大多与移民题材相关,以故事、事例的方式讲述新移民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等,很适合我们这些新移民。在这里也认识了一些来自大陆和港澳台的同胞,他(她)们有像我一样新来的,也有来了很多年,听说能力已没大问题的家庭主妇,甚至老大妈。她们主要是想提高一下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认识多一点朋友,以打发她们的闲暇时光,而不象我,要直奔目标。所以,读着读着,我感觉有点不大对劲了……

可能因为该校的教学宗旨是基础教育,以帮助文化基础较低者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和谋生技能为己任,那种低要求、低标准、松散型的“幼儿园”式教学,对于当时“只争朝夕”的我,好象不大适合。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分组讨论,更有甚之,有时还在分组玩游戏。当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要急于“速成”的我,就另当别论了,想必这更适合那些来打发闲暇时间的大妈婆婆们吧?记得在阅读课时学过一篇题为“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的文章,现在我是否真的遭遇“Culture Shock”了?我想。待了一个多学期后,听说能力和词汇量确实有了一定提高(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锻炼听说能力),但感觉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很大。看来,对于要“恶补”英语的人来说,东方式的以“灌输、强化”为主的教育,比西方式的“启发性,讨论式”教育,是否应该更有效? 或许,我太焦躁,太急于求成了,因为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无论如何, 这个环境优美的“民族大熔炉”,却已成了我生命中难以抹去的美好记忆。它是我在美国开始新生活的“摇篮”,是我接受美国教育、感受多元文化的“启蒙地”,也让我认识了这里基础教育的特质——教你做合格成人(公民)而不是教你“成功”。

(待续)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4 15:01:17
社区学院——“平民”大学

在语言学校中高级班结业后,我终止了在那里的学习。次年,我进入了家附近的一个社区学院,打算继续完成高级班的ESL的学习。
美国的社区学院,不可顾名思义,其并非由社区创办,而是由各州政府投资建立的,其因设在居民社区附近,方便学生走读而得名。这是其平民化的一个特点。它是两年制学院,提供几种类型的课程:语言培训ESL课程、副学士课程或学士转学课程(学生在这里读头两年的课程,然后转到四年制大学完成后两年的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其发挥着尤为重大的作用。

我认为,社区学院教育的平民化特征,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和四年制大学比,学费很低。在我入读前,学费只是每Unit(学分)11美元,我入读初期提高到每Unit 18美元,一门课大约3-4学分,一个学期下来学3-4门课大约才不超过$300。后来学费提高到$26/Unit,还是便宜,四年制大学没法比!在我写这贴子时,又在网上查看了一下,学费提高到了$46/Unit, 毕竟十多年了,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加州居民和国际学生学费是$296/Uint), 还是比四年制大学便宜。基于此,那怕经济条件不太充裕的家庭的子女,没有奖学金,也能入读,还能申请各种联邦或州的助学金。
二是,进入门槛低,不用入学考试,人人都可以报读(先别太激动,与国内大学进难读易相反,美国大学是进易读难,进去后无尽的测验考试和Homework(家庭作业),如果你不努力,Drop(退学)是难免的)。 由于两低(学费低进入门槛低)效应,许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或本人资质、基础不太高的学生,都选择入读社区学院,要么修读转学课程,两年学习结束后再转到与该校挂靠的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要么修读副学士或职业证书班课程,然后寻得一分较好的工作。社区学院既不对具有精英潜质的人封顶(其可选读转学课程,两年后进入四年制大学,以致进入将来可能的硕士、博士学习),但又不设底线——保障了所有普通人包括较贫困家庭的子女或资质不太高的人都有进入高校学习和进入所谓“主流社会”的机会。
三是,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征。这是社区学院的核心环节,它不以培养精英为终极目标,而是保障所有普通人都能掌握较好的职业技能,以后在各自工作岗位里发光、进步,职业证书课程有如医疗助理、牙医助理、汽车维修、办公室秘书、会计、数据库设计、建筑设计等等。我现在的牙科医生的助手是一个从中国移民来的女子,闲聊中知道她就是曾在我读过的社区学院修读牙医助理的。社区学院在职业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上的功能也可圈可点,例如州府每个职位所要求的课程是不一样的,许多同事如想升职,就到社区学院去读完欠缺的课程,或进修一些电脑提高课程等等。

话说回来,入读社区学院后,学校同样先对我们进行考试分班,可能是高等院校的水准和要求较高的缘故,我还是被分到了中高级班,未能进入高级班。课程有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听力课和口语发音等。这里的教学水准,比原先的成人学校,自然是上了一个层次的。我对中美教学方式上的某种“culture shock”也慢慢适应了。美国高校的教材都很新很丰富,特别是阅读课的课文所反映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一两年前发生的,与我以前接触到的“新概念英语”不可同日而语。有趣的是有一篇课文还专门讲述Jackie Chan(成龙)在好莱坞拍功夫片的动人经历,想到我们中国人也能在美国的教材和课堂里扬名了(2003年),一丝自豪感悠然而生。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5 12:13:15


曾就读过的社区学院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5 12:16:44


同上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5 23:24:24
写作课是我最有兴趣和印象最深的课程之一,授课老师是一位英语博士毕业的白人男士,美派的幽默和睿智,博学、生动、灵活的讲解,常把本来较为枯燥的课程,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5 23:33:01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一次老师布置一道议论文,要求是论述“成功的要素”,题目自定。我觉得这不难写,咱们不是有一句名言:成功等于聪敏+勤奋+机遇吗?于是我按照这个思路来执笔,题目是:“成功的三大要素”,文中我还列举了很多名人和成功人士的生动事例,去论证说明。写完以后,在分组讨论时,我让老师评阅我的文章,他看后说:“我总是很欣赏你的作文(我每次都得A),但这篇文章题目较模糊,和内容不是很贴切”……,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他接着说:“成功有很多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经营好一个家庭,这也是成功;象某些同学写的,他攻克了一道难题,或打篮球赢了,这也是成功。你这里所说的成功,只是职业上的成功,所以……”。哦,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后来我把题目改成了“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最后我还是得了A。不过,看看周围其它族裔同学写的,多是小题目,内容和老师举的例子差不多,顿时觉得自己是否有点好大喜功了?在我的思维惯性里,一说到成功,自然就联想到事业、名望这些东西,好象成功只有这一种。这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某种思维定势,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对“成功”的不同注解。东方人的惯性理解是:成功者,功成名就也;而美国人的“成功”观,未必与功成名就或“高大上”相关。成功,就是由生活中很多快乐的小事叠加而成的!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6 01:45:47
所以后来在这里日子久了,会看到许多普通人,那怕是一些靠福利接济的人,都能够活得很快乐和自信。也许,价值观决定了人生。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6 02:02:20
接着,我进入下学期高初级班(Advanced low)的学习。课程结构和学习方式与中高级班的都差不多。完成高初级班的学习后,我的整体英语水平感觉是提高了,成绩也还可以,除了令人头疼的听力和发音课因年龄这个不可逆转的负因素影响而得了B外,其他课程都得了A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写作课的期末考试(授课老师是一位中年女士,和蔼敬业),那天,女老师要求两小时内写一篇记叙文,叙述生活中一件令你感到最自豪的事。我写了年轻时在国内参加高考时,如何顶着39度高烧和头晕的折腾,最终考上了广东著名学府中山大学。过后我对我的“中式英语”文风(也许)并不是很自信,曾经也有写得不够好的作文。那天考试结果出来时,老师让大家在室外等候叫名,而她在室内逐一为进来的学生点评作文(美国注重隐私和平等,分数从不公开)。等着等着,看到一些从老师室内走出来的同学分数(自愿公开交流的)只得2+ 或3- (5是满分),有些人还要重写(补考),我更是忐忑了……。轮到老师把我叫进去了,她告诉我得了4分,是全级(含英语系2级, 同一试题)最高分,我顿时懵了……。“是英语系的老师评的分”,她说,“他(她)们对我说,原来我的学生是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毕业的,难怪作文写得那么好。听到这些评价,我作为你的老师也感到很自豪”。我不好意思地说:“还没得5分呢”,她不以为然的说:“it’s impossible to get a full score,even for me” (作文是不可能得满分的,即使是我写)。那一天阳光格外灿烂,也是我难忘的日子。我在异国他乡从头开始,牙牙学语,也算是小有收获了!当然,我也告诫自己别太飘飘然了,或许这只是幸运。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6 10:53:06
@alina1999cc 2017-06-26 05:02:06
支持支持
-----------------------------
谢谢关注!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6 15:17:42
完成ESL高初级班(Advanced low)的学习后,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应该可以应付专业课的学习了,就没有再报读高高级班(Advanced high),而是开始考虑专业选择和职业方向的问题了。我和家人都觉得会计专业较适合于我,一是该专业或职业主要是和数字打交道,无需多少语言和对话,所以对没有语言优势的新移民特别合适;二是任何部门任何机构都需要会计人才,所以找工作会较容易;三是女性心细、稳重,干此行非其莫属了。我后来的经历也印证了以上的推论——当我进入州府工作后,看到许多部门的会计部俨然是一个移民城、女儿国,这是后话。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00:49:19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00:53:04
@ty_你是我的谁66 2017-06-26 18:58:33
请问中国人能就读吗
-----------------------------
可以,按国际学生收费。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01:22:25
接下来的是,到哪里去读会计?应该怎么读?拿学位?拿证书?曾经很有雄心的想到本市的州立大学读个会计硕士之类的,但好象时间已不允许了。后来因家人、朋友及网上信息而知,只要在学院级别的学校读完州府规定的19个units (学分)、大概6-7门会计课程(含审计、商法),就可以参加州府各部门的招工录用考试而进入州府从事初级职位的会计工作,别说学位,证书也不需要。因此我决定仍然留在同一个社区学院修读这19个学分的会计课程。后来知道,即使会计硕士毕业的人,进入州府后也是要从初级职位做起的,没什么两样,因为没有初级职位的经历,是不可能跃升到高一级位置的,这是铁定的制度之一。修读这19个学分,只需一年左右,但修读硕士,30-60个学分,要两三年时间,所以我的选择赢得了时间。多年以后我遇到也是来自大陆的一个同事,得知她竟花了10年时间读完会计本科,然后考进我所在部门工作,我觉得惊讶和不可思议,当然她来美比我早,有年轻和时间的本钱,而想想以我那时的年龄,怎经得起这十年的折腾!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02:25:55

百科全书般厚重的会计教材


2004秋季,我开始了一年多的会计学习,紧张而充实。

当我注册后去书店购置会计课本时,看到一本本宛如国内的大百科全书那么厚大的会计教材,着实有点惊讶和震撼,也知道接下来的学习,要翻山越岭的穿越这些布满英文的厚重物体,并非易事,自信心开始倾斜......

学校对许多科目的选读都有“Prerequisite”(前提)要求,即你修读该科目前必须先读完相关的基础课程。故此,第一个学期我必须从最基础的科目读起,我选读了“财务会计”、“工资会计”和“商业法律”,因为这三科都没有“Prerequisite” 要求,是基础课程;而其他科目,特别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都是以“财务会计”为前提的。“工资会计”不在那19个units要求的科目范围内,但想必以后用得着,也不想浪费多余的时间,所以选了。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03:43:04
与上ESL课不同,上第一堂财务会计课就考验了我的听力水平,由于老师讲课速度远比ESL的老师要快,专业术语又多,我顶多只听懂了不到50% ,无奈,我只能在下课回家后,拿起课本重新阅读老师讲过的章节,才能应付接下来的作业和测验。“白天到校上课(有课的那天),晚上挑灯复读”已成了我当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如遇上理论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测验又频繁的科目,如后来的审计学,经常要阅读两遍才能把那些Principle(原理)吃透记熟。幸运的是,读着读着,那本厚重的会计课本感觉竟是如此的详明易读,每一个原理和论题的后面,都附有大量的实例、案例、数据、Project(项目)分析等来加以形容和说明,这些实例、案例、数据、project等占据了课本大约80%的篇幅,原来这就是课本厚重的原因。许多时候读着读着,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兴趣渐增,已倾斜的自信心开始恢复了平衡。在这里,真的要感谢那本厚重的教材,也从中领略到了美国教育的内核:理论密切联系实践,重视实证、实例、操作、实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该国能产生那么多发明创造型人才的原因吧?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11:21:37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会计教材(与四年制大学一样的教材)每年都换新版,相信其它教材也是吧。当我下学期去学校书店购买高一级会计课本时,看到初级课本财务会计已不是我原来学的那个版本了,相信内容也有一定的更新。我在为美国人不惜浪费纸张而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其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而叹服。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7 14:55:11
接下来,我又继续修读了其他必读会计课程,一门门课,就是这样一本一本地穿山越岭啃过来了,除了“成本会计”得了B+ 外,其余全部得A。有时想想,以高龄在美国读书,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吧?!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觉得当时自己有点“好傻、好天真”,干嘛非要得“A”呢?我的追求完美的性情有时真的使自己很累。其实每门课只要“C”以上就OK了(硕士才要“B”以上),州政府招工时是要看你的成绩单,但是他们兴许不会在意你是得A或B或C吧,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这是后话(工作以后,我从一些中国同事那里得知还有另一种学习捷径,呵呵)。不过又想,接受正规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真知识、掌握真本领应该不是坏事吧。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8 00:26:31
@Susan5202016 2017-06-27 17:30:06
楼主,米国学英语及读会计难不难
-----------------------------
我觉得比原来想象的容易,如果你用功的话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8 05:59:10
校园秋色

楼主:西羚  时间:2017-06-28 10:41:27
@来来往往的生活 2017-06-28 09:38:31
楼主写的很好,期待更新哦!
-----------------------------
谢谢鼓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