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看历史故事,品古今妙人

字数:2925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23 00:18:30 更新时间:2021-10-24 17:07:24

楼主:ty_隐居997  时间:2021-10-22 16:18:30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首《西江月》是《水浒传》中的梁山首领宋江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江酒楼醉酒而题。词上阙自述身世抱负,表达宋江对自己文韬武略的自信。奈何造化弄人,词转入下阙,不幸含冤,被刺配江州,宋江有报国的雄心壮志,无奈报国无门,他心中的愤恨可能淤积已久,只是趁着酒性发泄出来。
了解《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江的故事,他做了强盗头子。最后有被朝廷诏安,为大宋王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由于一首《念奴娇》,是在前往京城诏安之时所填,尽显出宋江的豪情: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劫匪,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道,历朝历代皆能发现他们的踪影。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作者写这个梁山好汉的故事,也是为了告诉后人,无论做什么行道,都已经心系家国安危,并能最终为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如此,方能不负“忠义”二字。

俗话说:“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作劫匪这个行道,自然也有劫匪的规矩。人们熟知的有“八不抢”的规矩,哪“八不抢”:
1、瞎子聋哑残疾不抢;
2、节妇孝子不抢;
3、寡妇独子不抢;
4、婚丧嫁娶非仇不抢;
5、婊子老鸨不抢;
6、学生苦力不抢;
7、先生郎中不抢;
8、清官还乡不抢。
还有的劫匪有“五要”、“五不要”,还有一些民间故事说孔子规定小偷“七不偷,八不抢”。劫匪行道的行规随着地域、时代等的变化而又些许变化,总体而言,莫过于“盗亦有道”四字。

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以及部分官员长时间存在欺压、鱼肉百姓等事情,被逼迫到山间作盗匪的人数不胜数。历代也有不少名人记录他们遇盗匪的趣事。当然,最为让人佩服的,应该数王阳明之流,盗匪听见他的名号,或就地解散,或投诚归降,不敢继续作恶。

那些没有多少人性的盗匪大多欺软怕硬,平时欺负路人,若是遇到更强的,可能就只能俯首帖耳,就像遇到王阳明。当然,还有不少盗匪,人性并未泯灭,遇到一些能让他们“感同身受”或者“有共鸣”的人,往往都能网开一面。卢梭在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人是容易受感动而有同情心的生物。”

明朝时期内阁首辅朱国祯在《涌幢小品》卷十九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元代安徽泰和书生邓学诗,一日,他与母亲被土匪逮住。匪首对他说:“你是书生,又是孝子,我现在作一首诗,你若和得好,免你母子一死。”接着吟道――
头戴血淋淋,负母沿街走;
遇我慈悲人,与汝一杯酒;
我亦有娃儿,雪色同冰藕;
亦欲如汝贤,未知天从否?
邓学诗立刻回答――
铁马从西来,满城人惊走;
我母年七十,两足如醉酒;
白刃加我身,一命悬丝藕;
感公恩如天,未知能报否。
匪首一听,书生对答得好啊,立即将邓学诗母子送出城外,不仅不加害他们,还对他们母慈子孝十分敬仰。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文化人喜欢吟诗作赋,就是盗匪,也有这些爱好的,有的还有一定造诣。当然,也有部分盗匪只是假借诗词之名提高自己的名声。若是诗词做得好,自然是幸事,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惹得千古笑柄。

北洋军阀张宗昌就是出身土匪,位居要津后,仍然一身匪气。他由张作霖推荐,担任山东军务督办。据《纵横》杂志王振中先生著文所述,张宗昌几乎目不识丁,却附庸风雅,请潍县的前清状元王寿彭出任教育厅长,教他认字、作诗。后来,居然还出了一本《效坤诗抄》,分赠亲友。但多是俗不可耐,抄录几首,让读者品评:
《俺也写个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
你奶奶早已回沛县。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
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链?

谈到诗词,造诣最高的莫过于唐宋。自然也涌现出一大批名家。现讲一个唐朝诗人遇土匪的真实故事:
李涉本是洛阳人,早年后为了躲避战乱,与弟弟李渤一起去庐山隐居,住在庐山的香炉峰下面。兄弟二人刻苦攻读,都成了大唐的官员,李涉唐宪宗时太子通事舍人,中宗时做了国子博士,而李渤则做了江州刺史。李涉和李渤兄弟两人感情很深厚,虽然相隔千里,依然书信不断。一次李涉坐船去九江看弟弟李渤,到皖口之西时,遇上一群强盗,手持刀枪,令其停船。船停后,强盗便问:“船上何人?”随处回答说:“是李涉博士。”。
强盗首领一听大惊,原来是闻名已久的李博士。强盗首领接着说到:“如果真的是李涉来了,我久闻他的才华和大名,只希望能够给我写一首诗,至于财物,我一文也不要!”
李涉一听强盗不要钱财只要自己写一首诗歌就行,于是就写了一首七绝《井栏砂宿遇夜客》。
强盗首领看了李涉赠的诗,连连喝彩,不但没动李涉的行李,反而送给了李涉许多金银珠宝赔礼。
此时载于晚唐范摅《云溪友议》之中,文中还有记载。
很多年后,番禺(广东省境内)举人李汇征,客游于闽越,驰车至循州。冒雨水求宿,田翁指韦氏之庄居。韦氏乃杖屦迎宾,年已八十有余。自称曰:“野人韦思明,幸获祗奉。”与李生谈论,或文或史,淹留累夕。汇征善谈而不能屈也。对酒徴古今及诗语。
韦叟吟曰:“长安轻薄儿,白马黄金羁。”以汇征年少而事轻肥故也。
李生还令云:“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
韦乃喟然叹曰:“老其丑矣,少壮所嗤!”
至客改令,不离旧意,曰:“白发有前后,青山无古今。”
韦微笑曰:“白发不远于秀才,何忽于老夫也!”
叟复还令曰:“此公头白真可怜,惜伊红颜美少年。”
于是共论数十家歌诗,次第及李涉绝句,主人似酷称善矣。汇征遂吟曰: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又曰:
华表千年一鹤归,丹砂为顶雪为衣。
泠泠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刘禹锡《步虚词》
思明复吟二篇曰:
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见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李涉《晓过函谷关》
又曰: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李涉《重登滕王阁》
李生重咏赠豪客诗,韦叟愀然变色曰:“老身弱龄不肖,游浪江湖,交结奸徒,为不平事。后遇李涉博士,蒙简此诗,因而跧迹。李公待愚,拟陆士衡之荐戴若思共主晋室,中心藏焉。遂隐罗浮,经于一纪。李既云亡,不复再游秦楚,追惋今昔,或潸然持觞而酹。”反袂而歌云:
春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井栏砂宿遇夜客》。
乾符辛丑岁,范摅客于霅川,值汇征细述其事,云于韦叟之居,观李博士之手翰云。
根据《云溪友议》所言,当年打击李涉的盗匪名叫韦思明,求得李涉的诗后,便改过自新,归隐山林,不在干盗匪这个行道。而且八十高年的,还跟那个名叫李汇征的举子吟诗论道。再一次谈及李涉之时,还将自己与李涉的相遇比作陆机与戴若思的故事,将自己比作能悔过自新的戴若思。
古人有云:“有过能改,善莫大焉”,向韦思明一般,即使身处绿林,也还有心中的追求,并能因这份追求改头换面,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又如诗云:
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