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笑话-读书无用论

字数:527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1-20 01:02:45 更新时间:2020-11-19 23:18:55

楼主:达生之道  时间:2020-11-19 17:02:45
一、论读书有无用



由于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一些人也跟着宣传读书无用论,最近看到一个反智公众号「无极领域」也在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还列举了一堆片面的例子,居然还让很多无知的人相信了。



深感社会愚昧盛行,所以打算论一论,拨云见日,让大众不在被读书无用论毒害。







看看这个人名「文武双全的王半仙」

文武双全可以接受,毕竟人都自命不凡

仙魔神佛也可以理解,都爱幻想嘛

但是你文武双全后还要向仙魔方向升华,就有点装神弄鬼。



既然称仙,那么我们就来屠神灭仙。



看看装神弄鬼的自称半仙的论点数据依据:



深圳某壳的员工销售数据

双一流高校毕业:382人。

销售过亿:34人。

双一流高校毕业,且销售过亿:1人。



看起来是不是很激动人心,上述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双一流高校毕业,且销售过亿只有1人,其它33人都是双一流高校毕业之下的,所以读书无用。



看到这,只能呵呵了,双一流高校毕业的382人,但是不这么读书的有多少人呢?上面没写,为什么不写呢?大家心照不宣就行,我估计连双一流高校毕业都有382人,那么双一流高校毕业之下的估计至少上万,于是我特意网上查了一下,某家有销售4.98万人,某壳有销售20万。



20万人里面出了33个销售过亿,382人里面一个销售过亿,暂且不论第二梯队情况,算算概率。



双一流高校毕业销售过亿概率:0.0026

非双一流高校毕业销售过亿概率:0.000156



这个数字有什么差距?相差十六倍。也就是说一个双一流高校毕业销售产生的价值=16个非双一流高校毕业销售产生的价值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1个顶16个,叶问才一个打十个,他们已经1个打16个的业绩。



所以自称文武双全的半仙的「读书无用」的结论是不成立的,故意模糊细节,常人也不容易注意,一不小心就被骗了。



再来看半仙论证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举例论证



罗永浩,高中辍学。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初中学历。

魅族创始人黄章,高中学历。

资本大师贾跃亭,大专学历。

周黑鸭的老板,中专学历。

三只松鼠的老板,大专学历。

名创优品的老板,中专学历。

最近很火的喜茶,老板是大专学历。

薇娅是中专学历。



举了一大堆的例子证明读书无用,看起来貌似也有点道理,比低学历的成功的人士是吧?看好高学历成功人士即将登场。









罗永浩的手机破产后,一直不停的换方向

黄光裕的国美江河日下

黄章的魅族已经被人淡忘

资本大师贾跃亭破产。

至于其他的周黑鸭,三只松鼠等,都是和上述没法比,暂且不谈。



所以文武双全的半仙的这些论据证明读书无用论也不成立,而且高学历的不仅成就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在成功人数上也碾压低学历的。



至于那些说读书无用而且真的不去读书的人,基本上以后就是富士康,做销售,摆地摊的命,他们的偶像只能是罗永浩,贾跃亭或者公司的销售冠军这些人,毕竟面对痛苦的现实,如果精神上再没有偶像会让人绝望。



不读书的人当别人说一些复杂的东西时,基本上听都听不懂。



而销售最蛊惑人的话就是「绝大多数老板都是销售起家,销售锻炼人」,然而事实却是绝大部分的销售都是走投无路,销售不看学历只看业绩,在文章《强者之路》里面已经说了才能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显然销售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增长。



对于「绝大多数老板都是销售起家」这句话,看看上面数据,一家大公司里面销售一言不合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这么多人里面出几个出类拔萃的牛人也不奇怪,然而绝大多数都泯然众人,在底层苦苦挣扎,无力改变现实。



至于「销售锻炼人」,在强者之路里面已经说了,对于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来说,唯一的资本就是时间精力,时间精力有沉没成本,做了这个就没法做另外一个了,用做销售的这些时间精力选择一个高潜力技能去学习实践,难度不锻炼人?



为什么社会上有这么多的读书无用论?



因为大部分人读了书没赚到钱,不怪自己却怪读书无用,而一些投机分子看到这种现象,或许抱有某些目的,就乘机肆意推波助澜,让读书无用论大肆传播,越来越广,这种人要么坏要么蠢。





二、不会读书产生的不良后果



既然读书有用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收获少呢?



内因: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读书,外因:市面上书参差不齐,人不会分辨。



对于外因:只能从经典入手,首先多读经史,有了大局观后再去学专业知识,由大入小。



要论读书,首先要说书的产生,书是怎么产生的呢?

书的产生:人把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后,把解决方法总结后记录下来。



所以书主要是解决问题的,读书只能由大入小,不能由小入大。



而因为书是为了解决当时环境产生的问题,总结的办法,所以书就有滞后性,时代变化或者事件变化后依托于这些为前提的书的理论就不一定有用了。



常人读书只是记住,而没有结合实际去思考,结合实际去思考的又因为阅历和眼界跟不上又读不懂,读懂了的又不把这些方法变成自己的行为思考习惯,时间一久就忘了,所以剩下的价值就寥寥无几了。而读不懂的人记住了一些知名理论后常常拿来实践,结果就是费时费力,效果配不上努力程度。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乍一听还真有道理,特别是别人再向你举几个由于吃苦耐劳最后发达了的例子,就更加觉得有道理了。



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呢?



吃得苦中苦只是表明意志强

而人上人却是成功人士了,意志强就能成功?



在强者之路里面已经说了,强者三部曲:志气或者意志->才能->机会,

成功四部曲则是:志气或者意志->才能->机会->时运

企图依靠意志直接跨过才能,机会,时运,而妄想成功,简直难如登天。



为什么这句话会广为流传呢?因为够简单,满足了大众的幻想,如果你没成为人上人,一定是你吃的苦不够,所以要吃苦中苦,加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错的呢?



因为既然这书让人很难了解其义,那么就是理论比较复杂,而人因为自身的见识,阅历,眼界不够,读不懂,企图依靠多读这样蛮干就以为可以了解其义了。你的见识,阅历,眼界这些不改变,你读再多遍也只能记住内容,了解不了其义。



很多耿直的人照着执行发现,多读几遍后真的发现一堆忽略的细节,然后觉得古人诚不欺我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果然有道理。



以三国演义为例子,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见三国里面的谋略水平之高。常人如果想了解谋略,看不懂这个谋略为什么能成,为什么能想出这个谋略,于是打算按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来执行。



结果:

三国演义有64万字。阅读一遍大概要一周,读10遍要3个月,读百遍要近三年。三年后各种细节滚瓜烂熟,然而还是经常疑惑,为什么这人命运会这样?,那人为什么这次敢冒险,另外一次却不敢了,为什么会打这么久,为什么刘邦7年搞定,刘备搞不定?



再举一个道德经的例子,道德经思想之高自不必细说,不了解「道」,别说百遍,千遍你也读不懂道德经。



为什么有道德经?道德经是解决什么问题的?道德经的主张是什么?道德经的价值?



为什么有道德经?

道德经是三皇时期一直延续到周朝的依道治国的思想,为什么要治国,因为社会乱了,为什么社会会乱?因为上古时期,人蒙昧,加上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人们为了生存,每个人的应对方法,和对自然的解读都不一样,彼此常常相互倾轧,矛盾四起,所以圣人就观影寻迹,究天象,辨阴阳,定四时,明天文,依照天文规定人文,用人文来管理百姓。道德经就是一套天道治国「天国」的思想方针。



道德经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道德经是解决国家混乱的一套治国思想。治国思想分两种,一种是道德经代表的天道治国,即无为而治,另一种是黄帝代表的系统制度治国。



可很多人看到无为就疯狂了,化身喷子,各种怒喷。



凡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老子为什么要主张天道无为而治呢?因为老子认为治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标天道建一套详细的制度,另一种是不建立制度,直接用天道治国。



道德经的主张是什么?

老子为什么不用制度呢?因为老子认为只要是人建立的系统都有漏洞,时间一久就会出问题。而没有比天道更完美的系统了,直接用天道治国,只要执行下去永远不会乱。所以才有无为而治,才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因为圣人是对标天地的,所以天地怎么样,圣人就怎么样。如果人们都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都不遵守天道了怎么办?老子说了「大道废,有仁义」,这个社会就会从帝道社会进入霸道社会。



既然有了仁义,那么就一定有不仁不义,那么仁义的标准是什么?谁来规定标准,凭什么你来定标准,我不能定,我就是不服,于是争由此产生了。为什么帝道社会没有仁义,也不讲仁义?因为一切都听天的,你再牛,你能大过天?对于牛逼轰轰的人,直接来一句你咋不上天呢,所以没办法,都服了。



霸道社会的现象就是谁都不服谁,对仁义的解读有好几十种。所以老子早预料到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提出了绝圣弃智,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这些主张让人复归淳朴,不要一天没玩没了的斗。大家看看我的天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到处一片祥和啊,生活很美好啊。(大家一看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又疯狂了,这不就是愚民嘛)



大宗师庄子更是用寓言「蜗角之争」把没玩没了的争斗表现得淋漓尽致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一个蜗牛国,在国的左边有触氏集团,在右边有蛮氏集团,时不时的因为争夺蜗牛角的地盘发生战争,战死数万,伤者不计其数,胜利的一方一直追杀到北边,半个月才返回。



庄子的思想境界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庄子拥有的是宇宙观,而不是世界观,是站在天上向下看。



庄子的境界:

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死生不分终始的人为友。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为什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不可能的?庄子说了,小知不及大知。可以由大入小,但是不能由小入大。这是没办法解决的。

井蛙不可以语海,拘于虚;夏虫不可以语冰,笃于时;曲士不可以语道,束于教


那么《道德经》的价值是什么呢?

现在是霸道社会所以道德经的治国思想没用了,但是道德经对天道的描述非常经典,而且养生相关的描述也很多。



那么在竞争成为主题的霸道社会,如何更好的争呢?对组织和个人都要由大入小。由内到外,如何做呢?参考《强者之路》





三、如何会读书?



既然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么「书=解决问题+方法」



既然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是这里乱了,还是那里穷了,把问题弄清楚。



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里乱了,那里穷了,是一直这样还是现在才变成这样,要知道为什么有这问题。



第三怎么解决问题

书里面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措施支持?按这些方法到现实中,理论上是不是能站住脚?

书里面的方法能解决以前的问题,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吗?以前和现在问题有什么主要变化吗?



所以读书是由大入小的过程,首先要从书之外开始,到进入书内的主旨和方法。



这些问题都搞定后,之后就是勤而行之了。



为什么要勤而行之?别人用几年或者十几年吃过各种苦,碰过各种壁总结的经验,你想几天就完全掌握?所以接下来就要把践行这些方法,把一些细节完善,归纳演绎主旨思想而不拘束于书,最后把这些方法放到思维和习惯中去,让潜意识不自觉的就运用起来。



现实案例:

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对比

李叫兽:是一个特别相信书的人,他相信所有的经典理论都是有效的,只是大多数人不会运用。

小马宋:也常常看书,但更看重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归纳总结经验,成长是由钱和教训堆出来的。



李叫兽根据经典方法,演绎后勤而行之,一万小时后成为了天才

小马宋根据实践,摸爬滚打总结经验,十万小时后也成为了天才。



他们都成为了天才,都很厉害,但是付出却不同。

不会读书的人,遇到问题只能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只有经历过之后才知道怎么解决,成本太高。

而会读书的则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触类旁通。





四、书懂了你,你却不懂书



鉴于读书无用太可笑了,我特意翻了一下大家都学过的知识拿来说一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不用多说了,可以推出一堆的什么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诫子书」更是说出人生精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就是现在的各种梦想,理想等等。才能需要去学习,没有大志是学不好的,为什么没有大志学不好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因为学习枯燥啊,没有享乐Happy啊,淫、慢、躁这些你都克服不了啊。那克服不了的后果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跟不上时代,穷困潦倒,被淘汰了,短短几句话阐明了人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可以引出一堆的专一,专注,偏执,一次只做一件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直接说明学习有多高效,站在巨人肩膀上摘苹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可以延伸的更高。没钱怎么办?借钱(参考ppt找风投);没人怎么办?借人(参考草根大佬如何把人聚集起来);没势怎么办?借势(参考罗永浩如何借腾讯的势,傅盛自立后如何借周鸿祎的势)





最后: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有好书他们也不会看,看了也看不懂,看懂了的也不会去践行,践行了遇到问题也不会反思归纳演绎,最后效果寥寥,于是怒声大吼:“读书无用”,然后一切又回到从头。







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皆备于我

公众号:达生之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