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诗

字数:48236访问原帖 评论数:17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1-24 19:01:10 更新时间:2021-11-10 15:14:54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1:01:10
从《全唐诗》中搜集一些小诗,五言或者七律,或者其他合适的。。。太长的就不要了。。。啥类型的都有,当然,首先我看得过去。。。

顺序吗,想按照时间,但是再去排序很难。还是偷懒,按照《全唐诗》的顺序来吧。。。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4:16:53
李世民虽然是马上得天下的天子,但是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得他诗文水平非常的高。李世民的诗文,传世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李世民的传世诗作,全部被收录在《全唐诗》第一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全唐诗》。

先来一个大雷。。。。(我今天才知道竟然是李二写的,惭愧啊)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是李世民在贞观九年赠给宰相萧瑀的诗作。

“板荡”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其中有《板》《荡》两篇,主要描写周厉王无道昏庸导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后来“板荡”便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

萧瑀(575~648年),字时文,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人。唐朝初期宰相,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靖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
幼行孝道,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随从萧皇后进入长安,拜内史侍郎,因为直言进谏,贬为河池太守。后来,归顺唐朝,拜民部尚书、光禄大夫,封宋国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六任宰相,六次罢相,削爵贬出京城。贞观十七年二月,名列凌烟阁功臣第九位。
贞观二十二年,复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萧皇后去世后,萧瑀深受打击,身染重病,不久去世,时年七十四,赠司空、荆州刺史,谥号贞褊(bian)。

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

李世民写这首诗送给萧瑀,是为了表彰萧瑀的两大功劳。一个是隋炀帝的时候,萧瑀不顾后果,一再劝阻隋炀帝征高丽。萧瑀因为直言极谏,惹火了隋炀帝,结果被隋炀帝贬官。第二件事情,就是表彰萧瑀不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重金,坚持在唐高祖李渊面前替李世民仗义执言。


萧瑀作为一个亡国皇家的后裔,他在唐朝的政治生涯,与唐高祖李渊的武德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相始终。始终在朝廷的权力中心。他的主要作用和功绩是在武德朝。入贞观朝后,五遭罢相,大起大落,都是以忠诚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而屡罢屡起。以后,他的孙子、曾孙、玄孙辈以及从子(侄子)一支有8人为相,与唐朝相始终可谓兴旺发达,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当然,这一切也和当时的门阀婚姻有关。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4:28:40
帝京篇(其八)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这首诗写宴饮的场景,既有场面的奢华,又说了当时社会的和谐,还表达了自己珍惜时间,以及为了志趣而不顾享乐的情况。很有自夸的味道。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4:38:46
过旧宅(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平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北地,四海遂为家。

新丰:汉置县名,刘邦称帝后,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改名为新丰,其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谯邑:秦置县,为魏皇室本贯所在地;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毫县。这里以“新丰”、“谯邑”,借代自己驻晔的武功旧宅,隐含君王荣归故里之意。

鸣笳míng jiā。笳笛:古管乐器名。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又作:苔古半阶斜。思之,苔藓之类的,古不古的何能看出?用平倒是能体现“荒芜”之意。。。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5:16:03
黄台瓜辞

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相传太子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个瓜先后被摘而感伤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后醒悟。(注:史学界对作者是否李贤本人存疑,该诗最早见于李泌劝谏唐肃宗时所说。唐肃宗听闻后大惊,并称“朕不知此”,因此也可能是李泌为达政治目的而自行编造。)

武则天身故后,李贤被追封为章怀太子。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5:28:57
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人绝句精华》也说:“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5:38:41
关山月

戴叔伦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5:43:26
春首

陈叔达

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
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

陈叔达:吴兴人,陈宣帝顼之第十六子。

太建十四年,(公元五八二年)封义阳王。善容止,颇有才学。年十余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成。徐陵甚奇之。历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

隋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出为绛郡太守。以郡归李渊,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与温大雅同掌机密。后拜侍中,进封江国公。

尝赐食御前,得蒲萄执而不食。高祖问故,以‘母患口渴,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对。高祖喟然流涕,因赐物三百段。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5:58:30
咏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虞世南是前朝老臣,自秦王阶段就追随太宗,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即位后,又为修文馆学士,深受太宗敬重。但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作者作此首《咏萤》小诗,也即寄寓身世之感,一方面表现出恐怕不被赏识的担忧,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的风骨,即使力量单薄,即使周围的环境是一片“黑暗”,自己依然要闪烁光明,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在其中。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佻细能饶圆唳。吴协南曰:“不明点‘萤’字,暗中摸索亦自得之,此咏物写生手也。”结有寄托,故佳。

的历:dì lì,语出《千字文》:“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鲜亮之意。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6:03:15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明人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与骆丞“清畏人知”语,各善言蝉之德。谭云:于清物当说得如此。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清人李鍈《诗法易简录》:咏物诗固须确切此物,尤贵遗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处,方得诗人风旨。此诗三、四品地甚高,隐然自写怀抱。
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末二句,占地步。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6:15:50
10、独酌

王绩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医生、著名诗人。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

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初诗人王勃是他的侄孙。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但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期,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

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6:24:32
11、春日

上官仪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仙人杏:南朝祖冲之《述异记》:“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后人因此以“仙人杏”为杏的美称。

帝女桑:神话传说中的桑树。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五十里曰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卢照邻《山林休日田家》诗:“径草疏王篲,巗枝落帝桑。”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家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楚国公。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6:38:37
12、春晚山庄率题(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老卢一生,可谓生不逢时,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病既久,与亲属诀,自沈颍水。

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4 16:48:29
13、雨后

李百药

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
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后窗临岸竹,前阶枕浦沙。
寂寥无与晤,尊酒论风花。


李百药(564—648年),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诗人,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博学好文,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撰写《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谥号康公,归葬于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安平县志》)。

一句话,这就是坑后备的主啊。。。。。。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0:49:02
14、送苏尚书赴益州

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君开。

最后一句,又作“留艳待人开”,以题意观之,不若“君”。

郑惟忠,宋州宋城人。第进士,补井陉尉。天授中,以制举召见廷中,武后问举者,何所事为忠,对皆不合旨。惟忠曰:"外扬君之美,内正君之恶。"后曰:"善。"擢左司御胄曹参军事,迁水部员外郎。后还长安,复以待制召。后曰:"非尝于东都对忠臣者乎?朕今不忘。"迁凤阁舍人。(搁现在,这个回答也是满分啊。。。)

中宗立,擢黄门侍郎。时议禁岭南酋户不得畜兵,惟忠曰:"善为政者因其俗。且吴人所谓家鹤膝、户犀渠,此民风也,禁之得无扰乎?"遂止。进大理卿。节愍太子败,守卫诖误皆流,已决,诸韦党请悉诛之,帝欲改推。惟忠奏:"大狱始判,复改讯,恐反侧者不自安,且失信天下。"有诏百司参议,卒论如前,所全贷为多。俄授御史大夫,持节赈给河北道,且许黜陟守宰。还奏称旨,封荥阳县男,迁太子宾客。卒,赠太子少保。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0:58:13
15、南中咏雁诗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南中:指岭南地区。《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南中吕兴,深睹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李善注引《吴志》:“交阯郡吏吕兴等杀太守孙谞,使使如魏。”

三春: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纳言韦思谦之子。[1]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至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韦思谦(611—689),唐代郑州阳武县(今原阳县)人,进士及第。官至凤阁鸾台三品(宰相)。垂拱初,赐封博昌县五等侯爵,任宰相之职。

韦嗣立(654—719),韦思谦次子,承庆异母弟,进士及第。曾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承庆卒,代为黄门侍郎。玄宗开元七年(719年)卒,赠兵部尚书,谥号“孝”。

韦承庆与其父韦思谦、其弟韦嗣立父子三人同为大唐宰相,史誉“一门三相”。两《唐书·韦思谦传》为其父子三人立传。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1:00:21
16、江楼

韦承庆

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曛。

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1:00:53
17、南行别弟

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1:16:15
18、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开元年间名相。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唐朝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

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李隆基: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节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实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竹帛犹存,樵苏必禁,爰从八命之秩,更进三台之位。可赠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
楼主:sonso  时间:2019-01-25 11:23:57
19、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阙: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杨炯,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明代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