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禅林最诗意

字数:274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08 22:37:22 更新时间:2021-12-09 03:33:29

楼主:爱我洛阳  时间:2021-12-08 14:37:22
伏牛山,盘错八百里,蔚为大观。
在此山中,有一古刹云岩寺,曾与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并列为中原四大名寺,而今,知之者甚寡。然而,说起白河银杏林,则名声渐起,甚至惊动世界,世界吉尼斯更是以“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之名将其列入名录。
向往之心渐炽,便约三五好古之人,寻访之。
一路上,山阜竞高,锁了多少清净,岫壑争深,纳了几多寂寞。近白河镇,山道窄狭,九曲盘桓,世外之心生焉,豁尔屏开,双峰对峙,遁世萦道入矣。山间岁月,无论魏晋,同行之人,皆叹白河乃洛阳之桃源也。
到了云岩寺,古寺确已残破不堪。无寺门无院墙,只剩得殿堂两座,一座为主殿,一座为侧殿,为明清所遗。殿内神像,也是当地新塑,以寄百姓诚心。
曰若稽古,可考之碑。关于云岩寺,今天所幸还存有几方古碑。
《伏牛山云岩寺记》载曰:“寺前横踊水,摄梁入寺,大雄巍峨,左伽蓝,右禅堂,钟阁在前,左藏乘居殿,后铅松茂卉,凌云蔽日。”今天,梁不存、殿多毁,寺内建筑消失殆尽,但仍有一脉清泉踊跃奔腾。大殿后也不再有铅松茂卉,代之以一棵千年银杏继“凌云蔽日”事。今正逢银杏叶纷落时,把老殿敷得一身金黄,其状若老僧新披袈裟,奂奂生神采。
正寻访时,一村中老者,主动过来给我们做讲解。他年六十余,主持今日寺内佛事。他说,云岩寺分上、下两寺,这里是下寺。问起寺庙历史,他直接引我们到了大殿左侧的一个展览室。在展览室内,得知此寺建于唐代元和年间,为自在禅师所开创,盛极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倾覆于明崇祯年间。
关于自在禅师创寺,《伏牛山云岩寺记》还载有一个杳冥神秘的传说。
自在禅师与其师父别,咨大师曰:“弟子别后,归何所止?”大师曰:“逢牛可止。”遂即其道,达此境,闻俗呼野牛岭,乃询其故,对曰:“闻有牛啮人,甚狠恶,虽猎者犹惧。”师默忆前记,踖蹐而进。方至凸岭,值此神异,遂祝之曰:“果符先师之言,尔乃前导,吾从后随。”牛即泯然从导,且行且顾,及涉西寺之基,皆蹲踞。少时渐及绝顶,牛忽不见,俄而烟雾晦冥,雷音震壑,变化莫测,乃知牛即神龙一化耳,此开创之由也。
说起古寺,村中老者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当地百姓口传的有趣故事。
此间有一则谚语传说:“九缸十八锅,没有弯腰儿柳树多,弯腰儿柳树多还没有对面寡妇多”。此则谚语如何作解,老者娓娓道来。唐王李世民之妹来云岩寺降香,寺内方丈色胆包天,竟然顺着地窨子,将皇姑藏在某处地宫中。李世民得知消息后,派大军搜救,最后将皇姑救出。将军问唐王如何处置寺中和尚,李世民念及寺庙,便有了慈悲心,就淡淡说了句:“罢了,罢了”。这个将军一听,以为寺中僧人必然重罪,就以为是“耙了,耙了”。所以,这个将军就命令士兵把寺内所有僧人挖坑埋了起来,只露头在外面。而后,用耙田的耙真把僧人的头给“耙”了。据当地村民说,皇姑塔确是有的,塔高约5米多,塔基直径约2米多,是一座七级浮屠塔,周围还有丫鬟塔多座。可惜的是,这座皇姑塔随着寺内其它塔一起在文革期间被毁。传说不经,本为笑谈,但塔毁之事,却让闻者心有隐痛。
下寺坐落在一高台之上,下寺村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古寺下方。古有后人守墓之制,今思下寺村,我想,这些乡亲也是在为这座古寺而寂寞厮守的吧。
如今,下寺村中银杏成林,诗意盎然。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千年以上,其中有一棵树龄更是高达2100多年。掐指算来,那就是汉武帝时期了。不仅如此,村中有一老者说,在村东还有一棵银杏树,树龄更是高达2300多年。哪是什么时候?东周时期!
这里的银杏不仅树龄长,更主要的是,它们连绵成林。尤其在村南,这些古树,扶携而上长,相映而成趣,风动而景生,叶落而画成。凝视这些古树,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此时心情呢,我想起于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
自在禅师圆寂了,僧尼也不见一个,现在的云岩寺只剩得两间残殿苟延,但银杏尚在,佛缘未泯,尚慰吾侪好古之心。
禅意自在处,银杏犹成林;
风起满山阿,叶落遍地金。
怀着崇慕的心境,第二天,我们去寻访上寺。据村中乡亲所说,现在上寺也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千年银杏和一座古塔。
上寺和下寺,相距有十余里,在古代,这段路途中也是有大景致可讲的。
僧众托居于此渐繁,到了后来,以至于上、下寺内的僧舍均无所容纳。无奈,这些僧众于上寺、下寺的山间随遇而居,或择窟当宅,或逐水结庐,或诛茅为庵,约有数百余。
如此峥嵘胜境,我们不妨想象。晨时,冷窟有清影,午间,烟庐闻诵经,日夕,霞庵映云窦……思此情状,于僧尼,则禅意聚焉,于俗众,则画境生焉。
为什么这么多僧众不远千里来此修行呢,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深山藏古寺”的大佛境,还应该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有“苦行”修炼的大禅界。
关于苦行之事,明代著名高僧憨山德清曾赞誉:“方今海内禅林,第一赖有牛山苦行,非诸方可及。” 伏牛,苦也。今天,再念及这二字,我别有一番思考:山以苦行成名?还是山与苦行谐同?见仁见智,古来成谜,谁又能猜个透彻。
方 寺村,或三五家聚在一起,或一家随意零落,散在通往上寺的山道上。也许是道阻且长的缘故吧,老村依然是抱朴而居的原始状态。土坯墙里杂草生,石头屋上苔青冷,鸡犬相闻人声稀,柴火煮饭乡味足,走在这村落里,少了几分人间扰乱,多了几分自然放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走着走着,突然,我们也有了陶渊明的奇遇。
某山道处,有巨石横亘,似欲阻隔世人寻访。绕过巨石,先入眼帘者,有银杏两棵,高耸入云。那满眼金黄,如同天幕在垂。再看身前,有山茱萸几株,红星点点,恣漫于金黄天幕上。山茱萸之右侧,又有青竹一片,随风摇曳,笔走龙蛇,不知又欲在天幕上写下什么文章。如果说这是一幅作品,那么在构图上,左下方还缺点什么,不要着急,那里还有老屋几间。是的,就是这几间老屋,逸于鲜亮多彩旁,贵朴一点,点景成画矣。
又前行几里,山路难行,又无路人,恐迷途找不到归路,我们就折道而返了。上寺碑残,龙池曼高,留在心里,给未来以憧憬吧。
下山路上,我在想,此座古寺为何称其云岩?云养静闲,岩积苦行,此谓之解,不知以为然否。
路上又见告示,上云嵩县政府修缮云岩寺之事宜。伏牛山,藏人间幽境,纳天地精华,更兼千年银杏成林,此中大境界,可谓曜诸中原。重修云岩寺,技近古法,力尽其能,必有大成。古刹佛香犹度人,伽蓝清音可洗心,想到这些,我对云岩寺重修便又多了几分期待。
至下寺村,一行人又徘徊,逐片片诗意,体味古今仿佛。叹古刹冷寒,惜碧水长流,念春秋轮替,多伤感挂怀。惟有这四百余银杏,沉沉有禅机,为寺寂寞铭,心暂慰之。也许,只有等到云岩寺重修功成之时,这种伤感,才会得以大解吧。
离去时,再望一眼——
那片禅林,讷然。风萧萧兮,其叶零若。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