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抗日烽火(第一稿)

字数:548181访问原帖 评论数:24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5-23 13:35:09 更新时间:2020-11-26 00:19:21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5 17:08:13
2、他年逾五旬带子侄上阵杀鬼子(1)

在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镇八道岗子村头的小土岗上,一座呈六角型灵台内供奉着抗日英雄白子峰、白璞林父子,及侄儿白璞珍的画像,70多年来到这里祭拜的人们不断。白氏父子火烧开原站、夜袭八棵树等抗日故事在白山黑水之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示出这段抗日父子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

白子峰(1877-1933),名万财,表字子峰,生于开原县八棵树镇八道岗子村一个农民家庭,白子峰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没有读过书,从二十多岁起,白子峰开始当家理政,到“九·一八”事变前,已拥有良田七百三十亩,房屋二十多间,骡马十几匹,胶轮大车两台,以及牛、羊各一群,是八道岗子村第一富户,在清河沟也是屈指可数。是时,白子峰已年过半百,不畏权势,乐善好施,为人仗义,在方圆百里的村民中威信很高,人称白三爷。
“九·一八”事变后,54岁的白子峰深知国破家不保的道理,与家人商议为今之计需唤起民众、共兴救亡图存之举。
1932年7月,伪二区区长、恶霸地主程子源奉日军之命,筹组与抗日队伍为敌的汉奸武装自卫团,也称洋炮队。程子源是八道岗子东约三里地的上甸子村人,素知白子峰在民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便极力拉扰白子峰入伙,并举荐白子峰为自卫团副团长,程子源自任团长。白子峰与程子源原来不睦,并十分鄙视程子源为人,但考虑到抗日需要武装,而这正是掌握武装的好机会,便欣然应允,当上了自卫团副团长。

不久,白子峰得知清原县大孤家子有人树起抗日救国军的大旗,正在招兵买马,为首的是栾法章。栾法章是白子峰次子白璞珍的旧友,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毕业生,开原新边栾家街人。他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由北平潜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
白子峰得此信后,马上叫自己的次子白璞珍和侄儿白璞林二人前往清原县大孤家子与栾法章取得联系。栾法章立即到八棵树秘密拜访了白子峰,二人一见如故,读得很投机,同时研究如何哗变把队伍拉出来。
白子峰暗中串联亲信,于1932年9月19日率白璞林、白璞珍、孙奎、大刀二虎等30多人,携械脱离自卫团,参加了栾法章的抗日队伍。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司令部成立后,栾法章任司令,白子峰为参谋长白璞林为师爷(秘书),白璞珍为营长。不久久,白子峰任副司令,白璞林兼任参谋长。
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司令部下辖八大处:军法处、粮秣处、参谋处、秘书处、联络处、印刷处、宣传处、稽查处。队伍实行官兵平等,互相尊敬。队伍初建时纪律严明受到民众的拥护和欢迎,闻风来投者络绎不断。"大刀会"、"金山好"等山林队均投附白子峰麾下。第五路军很快便发展到1000多人,分散于开原、清原、西丰一带当时,第五路军的装备很差,千余人的队伍只有100多条枪,战士使用的武器大多是土枪洋炮、扎枪、大刀片。不论官兵,穿的都和老百姓一样的便装,佩戴着第五路军的袖标。

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司令部设在开原与清原两县交界处的大孤家子。这里是个群山环绕的偏僻山村,远离铁路干线,是日伪统治薄弱地区,第五路军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副司令白子峰协助栾法章宣传抗日主张,制定作战计划,指挥对日作战。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消灭了日本侵略军400多人,牵制了大批日伪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1932年9月底,白子峰率领一百多名战士攻打大汉奸程子源的巢穴上甸子。白子峰参加抗日救国军之后,曾劝说程子源也把队伍拉过来,共兴抗日救国之举,可程子源却死心塌地为日本人效劳,刺探军情,给日本人通风报信,偷袭骚扰第五路军,成为抗日根据地的心腹大患。白子峰决定拔掉这颗毒钉。他亲自指挥百余名战士,趁夜黑风高之时,出其不意包围了程家大院。此刻程子源正率队在家,突然发现被围,立即督令其爪牙开枪还击。
程家大院宅深院大,院墙又高又厚,防守严密,爪牙们拼死抵抗,枪战两个多小时,救国军猛攻多次不下。白子峰见硬冲不进去,就下令改用"火攻"点燃了程家大院的门楼,霎时间火光冲天,院里连喊带叫,乱了阵脚,程子源靠亲信掩护慌忙爬越后墙逃走。白子峰率队冲入程家大院,程子源最宠爱的小老婆"四姨太"及管家等多人被活捉。这一仗虽然没有抓到汉奸程子源,却掏了他的老窝,使远近汉奸武装都受到很大震动,鼓舞了抗日队伍的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消除了抗日根据地的后顾之忧。
为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收复日伪统治中心城镇开原,栾法章、白子峰等人多次研究如何攻打开原。最终决定由栾法章、白子峰率队攻打开原东门,由"金山好"、"大刀会"从东南向小孙台进攻,派出部分队伍,切断铁路,防止铁岭援兵和开原日本守备队乘车南逃。同时,派人与开原站内伪公安大队联系,由伪公安大队队长韩小格子做内应,里应外合攻占日本守备队北大营,占领开原后再连续作战攻打铁岭,计划一举收复开复开原、铁岭两个重镇。

作战计划拟定后,第五路军由大孤家子西进开原境内,路过官粮窖,到达罗家堡子,部队整训一个月左右。副司令白子峰见战士手里拿的多是大刀长矛,考虑到没有重武器难以攻坚,便亲自找人在八道岗子制做木炮两门(把圆木中心掏空,外围箍上铁箍,能发射大量火药和碎铁),用来轰击和杀伤敌人。一切准备就绪后,司令部下达了进攻命令。
1932年农历十月初,队伍由栾法章、白子峰亲自率领摸近开原站。参谋长白璞林奉副司令白子峰之命,带20多人先将站南通往中固的铁路扒了一段,并切断了敌人的电话线。此时天还未亮,敌人尚未知觉,可是由于这支队伍组织松散,"金山好"部失约未到。栾法章和白子峰为不错过战机,临时变更战斗部署,率队先攻克小孙台,把小孙台伪警察分驻所10多名警察缴了械,紧接着又向街里进攻,歼灭了一哨卡全部伪军。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6 06:14:22
3、他年逾五旬带子侄上阵杀鬼子(2)

当队伍进攻到一座红楼附近时,遭到日军守备队的拚死抵抗。敌人用机枪封锁了前进的道路,进攻受阻。白子峰身先士卒,亲临火线,经仔细观察后,决定用木炮轰击。炮手点燃了药捻,轰轰两声惊天动地炸雷般巨响,红楼塌了半边,敌机枪射手粉身碎骨。日本侵略军没弄清楚什么武器这么厉害,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救国军攻下红楼直奔车站,越过铁路向北大营攻击。这时木炮因装添的火药、铁块太多而炸坏,敌人的机枪狂叫起来,救国军将士冒着弹雨向前冲,击毙了敌机枪射手。
日本侵略军见势不好,下令退守城西小李台据点。此时,天已大亮,太阳升起老高,日本侵略军增援部队赶到,伪公安大队背信弃义,也从侧后袭击救国军。此时,日本侵略军又出动了飞机,在空中扫射,救国军难以支持。见此情况,栾法章、白子峰立刻决定,不能硬拼,下令撤出开原站,以保存实力。第二天,部队与尚阳堡、刁皮屯日本守备队相遇,经过激战,击溃了日本侵略军,然后撤至大孤家子进行休整。

这次攻打开原县城虽未能实现原定计划,却给了日伪军一次沉重打击,鼓舞了官兵抗日救国的决心。
日本侵略军为了加强东部防御,派出铁道独立守备队20多人驻守八棵树,做为监视抗日救国军的前哨。还有部分民团也驻在这里。日本守备队常以清剿抗日救国军为名,到各村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抗日救国军为了除掉这些祸害,白子峰亲自化装到八棵树进行侦察,并吸取上次教训,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1933年8月底,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决定拔除这颗钉子,并派出心腹与驻八棵树的伪军公安队的头目谈判,伪公安队多系本地人,不愿为日寇卖命,便以“下乡剿匪”为名离开了。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便于8月31日晚,夜行到日军守备队驻地,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了日军哨兵,夺取了全部枪支,封锁门窗,烧毁了所有营房。这次战斗,被称之为“挑羊圈”。
日军驻八棵树守备队被全歼,震动了日军的指挥中枢。当即组织了“七县会剿”,出动了一万多日伪军和汉奸武装,围剿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整个开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日寇开始大肆搜捕抗日军民。9月中旬,因汉奸程子源告密,白子峰次子白璞珍、侄儿白璞林和原东北军连长刘子维先后被捕。他们三人在严刑逼供下宁死不屈,被日寇投到狼狗圈里壮烈牺牲。此后,日伪更加疯狂追捕白子峰等抗日人士。白子峰避免连累他人,回到八道岗子家中,又被程子源告密,于9月21日,落入日寇魔掌。

开原日寇妄图从白子峰这里打开缺口,彻底扑灭辽北的抗日烈火。敌人先是诱降,许以高官厚禄,白子峰对日寇说:“为了消灭你们,从拉队伍抗日那天起,就没打算活。好汉做事好汉当,抗日是我领着干的,你们要杀要剐随便,休想让我说出旁人!”敌人招降不成,恼羞成怒,对白子峰动用了十几种酷刑:钢尖扎手背,子弹剥双肋,双手吊在梁上用皮鞭沾凉水打,用成捆的香火烫全身,上老虎凳,用筷子绞拔胡须,头朝下脚朝上捆在木桩上,用洋油掺辣椒灌鼻孔,用炭火烧头,开水浇头,跪烧红的铁链,用猪鬃透小便等等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暴行,一连刑讯五天。白子峰视死如归,咬啐钢牙,什么也不说,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头肿如柳灌斗,双目失明,多次昏死过去。
1933年9月27日敌人的招数用尽,却一无所得,后来将奄奄一息的白子峰拉到开原日本侵略军北大营,活埋在车站北日本军营内,白子峰时年56岁。日军宪兵边埋边用铁锹铲白子峰的肢体,以发泄他们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恐惧和仇恨。

白子峰壮烈牺牲后,日军抓不到救国军官兵,便疯狂迫害白氏一家。白氏一家为了免遭残害,不敢再姓“白”,远走他乡,隐姓埋名。白子峰的长子白朴兴携其幼子白云鹏,远走龙江县七棵树屯隐居,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返回故里。
白子峰牺牲之后,其小妹白雪梅还是一位20岁左右待字闺中的青春少女,为了给哥哥和侄子报仇雪恨,白雪梅化名打入日军内部,委身嫁给日军驻开原守备队队长。之后不久,白雪梅在日军军营里秘密盗取一把手枪,在一个月黑之夜,将负责刑讯、杀害白家父子的日军宪兵队队长击毙。这个日本法西斯刽子手被击毙后,白雪梅趁日军混乱之时,成功逃出了日本军营。从此以后,白雪梅好似人间蒸发了一样不知所踪。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在白子峰牺牲的第二年,他的战友和当地群众,不畏日伪的残暴统治,在八道岗子村口的一个土岗上修了一处灵台。灵台呈六角型,外砌青砖,里抹白灰,上覆青瓦。灵台内正中悬挂白子峰遗像,两侧分别为白璞珍和白璞林的遗像,灵台内香烟缭绕,常年不断。

抗战胜利后,开原县政府为了纪念白子峰等壮烈殉国的爱国志士,在八道岗子村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白子峰等抗日志士,有一幅挽联这样写道:
生国报国舍身只为救国,姓白心白至死倒也清白
白子峰烈士曾孙白铁军说:据父亲白云鹏讲,1948年底,家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太爷爷的牺牲地找到并认领回了老英雄的遗骨,将其安葬在故乡八道岗子村,开原县第一任县长孟宪民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并书写挽联。2014年,在有关部门安排下,太爷爷的灵位被安放在铁岭观陵山公墓“9·3”抗战胜利纪念园。对此,白家后人颇感欣慰。
2010年白子峰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6 17:25:21
《铁岭政协文史资料》之开原人物白子峰
(刘兴晔整理)


白子峰(1877—1933),名万财,字子峰,生于开原县八棵树镇八道岗子村。是辽宁抗日救国军第5路军副司令,东北抗日先驱之一。
白家是八道岗子村的首富,有土地740亩,40多岁时开始当家。白子峰为人仗义,性格爽直,不畏权势,乐善好施,在村中威信很高,白子峰在兄弟七人中排行老三,人称白三爷。

参加了栾法章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

“九·一八”事变后,54岁的白子峰深知国破家不保的道理,内心深藏救亡图存之念。1932年7月,八棵树伪二区区长程子源奉日军之命,筹组汉奸武装自卫团(洋炮队),想拉威望很高白子峰加入,白子峰正想掌握武装,于是当上了自卫团副团长。
不久,白子峰得知清原县大孤家子栾法章树起抗日救国军的大旗,栾法章是开原新边栾家街人,与自己二儿白璞珍是旧友,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毕业生。借助这层关系,白子峰9月19日率白璞林、白璞珍、孙奎、大刀二虎等30多人,携械脱离自卫团,参加了栾法章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司令栾法章任命白子峰任副司令,不久又收编了开原大刀会70多人和200多黄旗会,第五路军迅速壮大,人数达500多人。
9月底,程子源对白子峰恨之入骨,处处与抗日救国军为敌,白子峰决定打掉这个自卫团,于是率领一百多名战士夜围大汉奸程子源的巢穴上甸子,用“火攻”点燃了程家大院的门楼,缴了自卫团的武器,扩大了第五路军的力量与声威。
不久“不服劲”邴桂五、金山好各率所部义勇军近千余人,来到开原东部山区,与第五路军兵合一处。队伍壮大后,整编辽宁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为“辽宁中央地区民众抗日自卫军”,提出“抗日救国,打倒日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栾法章自任司令,白子峰任副司令,白璞林为参谋长,下设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邴桂五,第二旅旅长赵子中,第三旅旅长金山好,此外,还编有大刀会队。总兵力达4000余人,分驻于开原、西丰、清原边界一带。
10月中旬,开原县日伪军对尚阳堡进行围剿。22日,白子峰命自卫军金山好三旅和大刀会与之交战,粉碎了围剿。这年秋,一日军炮兵中队由西丰开往开原,两匹马拉一辆炮车,共70余辆,将夜宿貂皮屯,栾法章和白子峰闻讯,令大刀会进村趁黑放火,将敌人赶进快枪队和金山好骑兵埋伏好的包围圈。结果大刀会队员砍得兴起,竟忘记了放火,被日军内外夹击。埋伏在村外的快枪队和骑兵队,被迫向村内冲击支援,但遭到日本侵略军炮火拦击。双方混战到凌晨二时许,打死日本侵略军15人,自卫军为防止开原日伪增援,主动撤出战斗。
11月9日晨,新开原城之战打响了。栾法章、白子峰率领200余人的快枪队和200多人的洋炮队,首先攻占了小孙台,缴了小孙台伪警察分署的枪械。然后,发起对开原站的攻击。
当时,新开原城没有城墙,自卫军很快就攻下了哨卡,进入街内。在队伍进攻一座红楼时,遭到日本侵略军的顽强抵抗。白子峰决定用自制的木炮轰击,轰的一声,楼房被轰塌一半。栾法章率领一部分队伍突入火车站,放火六七处,开原站一片火光。自卫军一度逼近了开原站附近的日本侵略军北大营。天大亮时,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还没赶到,自卫军处在日伪夹击当中,天上还有日本侵略军增援的六七架飞机扫射,无奈被迫撤军。
日军为逼近自卫军根据地,令铁道独立守备队一个小队30多人和伪军100多人,驻守在伪二区公署所在地八棵树,对自卫军威胁极大。1933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晚,自卫军分兵两路,一路从村南迂回跳墙进村,一路从村东直捣日本侵略军守备队驻地王家车店。放火烧着了车店,火光冲天,日军有的被大火烧死,有的被自卫军击毙,剩下几个侥幸光着身子逃出来的鬼子,除一名乘乱逃脱外,其余被隐蔽在村南的自卫军大刀队砍死。此役,由日本侵略军大桥队长率领的30多人守备队几乎全军覆没。
白子峰自卫军过于活跃,迫使日伪政权组织了抚顺、铁岭、清原、开原、西丰、东丰、柳河七个县的日伪军一万多人,对抗日义勇军进行“七县会剿”,自卫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得不从平原转到山岳地区,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1933年9月21日,由于汉奸出卖,隐蔽在家乡的自卫军副司令白子峰被日军逮捕,27日被北大营日军扔进狼狗圈,咬得奄奄一息,最后残忍地活埋。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在白子峰牺牲的第二年,他的战友和当地群众,不畏日伪的残暴统治,在八道岗子村口的一个土岗上修了一处灵台。灵台呈六角型,外砌青砖,里抹白灰,上覆青瓦。灵台内正中悬挂白子峰遗像,两侧分别为白璞珍和白璞林的遗像,灵台内香烟缭绕,常年不断。据说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有14位抗日英烈的塑像,其中之一就是白子峰。新中国成立后,白子峰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著名抗日英烈。

率部全歼八棵树日军守备队

救国军攻克开原后,日军为加强东面的防御,派日军铁道独立守备队一个小队的二十多人和伪军一百多人驻守八棵树。 1933年8月,救国军决定拔除这颗钉子。事先白子峰派心腹与驻八棵树伪公安队头目秘密联络,让他们暂时离开那里。伪公安队大多是本地人,不愿为日本人卖命,听此消息,既怕救国军来袭时受连累担罪过,又怕一旦打起来被日军逼出去白白送命,便以“下乡剿匪”为借口全队开出村外。一切布置就绪。白子峰等在 8 月底的一天夜里带队伍开到了八棵树,先用铡刀将村外铁丝网砍开一个缺口,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街里,直奔日军住的大院,除掉哨兵,封锁住住房的门窗,将房子点着。顿时,浓烟烈火冲天而起。等屋子里睡觉的敌人惊醒时为时已晚,有的被火烧死,有的被击毙,二十几个日军官兵除了一人借混乱之机侥幸逃掉而外,其余全部被歼。事后,救国军勇士们诙谐地称这次战斗是“掏了羊圈。”
率救国军攻克开原镇

1932年10 月间,白子峰率救国军第五路决定攻打开原镇。为准备攻坚,白子峰让同村的木匠用两棵榆树赶制了两门木炮。是夜,白子峰率队奔镇东的小孙台,先缴了小孙台伪警察署的械,然后攻入镇内。开原镇没有城墙,因此,救国军在进攻伊始比较顺利,进街后遇到敌人的一个哨卡,有日本军官一人指挥伪军抵抗,当即被击毙。当攻到一座红楼房时,正是日伪一个机关所在地,里面的日军听到枪声,已架好机枪迎击救国军。救国军接近楼房,日军机枪便狂叫一阵,子弹密如飞蝗,进攻的队伍被迫停止前进,并有所伤亡。在此情况下,白子峰下令“开炮”,只听得“轰!轰!”两声巨响.炮声惊天动地,鬼子和伪军不知抗日军使用了什么重炮,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弃阵而逃。救国军乘势攻下了红楼,又向街里挺进。日军在铁道旁架起机枪打了一阵,见救国军来势凶猛,又有“重炮”,便向镇西退去,开原镇街遂被克复。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7 07:03:17
栾法章

1、 义勇军抗日将领栾法章
栾法章(1910-1951),男,又名乐山、耀山,1910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今开原市)新边栾家街,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毕业生,抗日救国军领导人。曾任河北省栾县保安团长和伪自安军集团司令。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二十三军副军长、十一战区暂编第一路军二纵队少将代理司令及一O一军二十七师师长。195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军法处追究其历史问题,栾法章被判处死刑。1985年2月9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栾法章一案属于冤案,为其彻底平反昭雪。

人物故事

1932年5月,栾法章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带领副官孙寿臣和周参谋等人从关内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
回到辽北之后,栾法章选择了开原与清原两县交界的大孤家子作为落脚点,树起"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的大旗,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工作。
在栾法章的抗日宣传鼓舞下,大孤家子的一些群众和栾法章的亲朋纷纷加入了他组织的抗日武装。为了壮大抗日武装力量,栾法章还只身到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作说服动员工作。在他申明大义的行动和话语的感召下,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局长佟玉普率领分局10多名警察携械参加了抗日组织。
栾法章了解到自己的老朋友白璞珍的父亲、白璞林的叔父,时任开原伪二区自卫团副团长的白子峰有抗日愿望,便利用关系与白子峰联系接触。白子峰闻讯大喜。9月的一天,他带领子、侄等30余人和部分大枪,脱离了自卫团,加入了栾法章领导的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不久,开原东部的大刀会70多人和200多黄旗会员也加入进来,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迅速状大,人数达500多人。
为了加强部队领导和队伍的组织建设,第五路军设立了司令部,栾法章亲任司令,白子峰任副司令,司令部下设参谋、粮秣宣传、秘书等八大处,委任了各处负责人,明确了抗日口号和部队纪律。当时,伪开原县二区区长、汉奸程子源经常指挥伪自卫团骚扰抗日义勇军驻地,刺探军情。为扩大队伍影响,也为铲除这一心腹之患,1932年9月底,栾法章派白子峰带百余名战士去攻打程子源的老巢上甸子村程家大院。由于程家院墙高厚和伪自卫团的拼命抵抗,义勇军几次久攻不下,白子峰遂决定改用火攻。几名战士跃上院墙,在门楼、院内放起火来。一时间,程家大院内烈焰熊熊,鬼哭狼嚎。程子源在几名亲信拼死相救下爬后墙逃走,他的四姨太太和许多伪自卫团员被俘。这是第五路军组建后打的第一仗,使得清河沟的汉奸武装受到致命打击,加大了自卫军在辽北地区影响,对巩固开原、西丰、清原三县交界的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火烧上甸子村之后,"不服劲"邴桂五率部近千人进入开原、清原边界,与栾法章的第五路军兵合一处。金山好所率的一部义勇军,也因日伪围捕退往西奉县,进而加入了第五路军。邴桂五、金山好加入第五路军之后,栾法章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改辽宁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为"辽宁中央地区民众抗日自卫军"(当时四平、通辽、辽源、通化中的许多县都归辽宁省管辖,故有中央地区之称),栾法章自任司令,提出"抗日救国,打倒日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任命白子峰为副司令,白璞林为参谋长。司令部下设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邴桂五;第二旅旅长赵子中,第三旅旅长金山好。此外,还编有大刀会队。总兵力达4000余人,分驻于开原、西丰、清原边界一带。
1932年10月中旬,开原县日伪军侦悉金山好所部在开原尚阳堡、孟家寨一带活动,伪警务局长李树田便调开原县城西伪警第四中队开往城东,与第五、六中队及日本守备队一起,由伪警大队长韩蓉轩指挥,对尚阳堡进行围剿。10月22日,早有准备的金山好和大刀会与之交战。大刀会员手持大刀,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跳跃冲击,喊杀之声震天动地。日伪军死伤众多,大败而归。伪警第五、六两个中队更是伤亡惨重,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伪警不得不又调第一、二中队驻防榆树堡和下肥地。
1932年秋,驻守在曾家屯一带的栾法章,接到西丰县伪县长冯广民派人送来的情报和20口袋子弹。情报说,有一日本侵略军炮兵中队由西丰开往开原,当晚要在刁皮屯住宿,请他们全歼这支日本侵略军。栾法章当即派出侦察员侦察,确认情报属实,便立即和白子峰研究制定了袭击这股日本侵略军的计划:先由大刀会进村趁黑放火,快枪队和金山好骑兵埋伏在刁皮屯村外,待日本侵略军被烧出村后,在村外围歼。日本侵略军两匹马拉一辆炮车,共70余辆,集中在刁皮屯村东,街口的柴垛上放一机枪岗哨。夜里11时,大刀会队员摸进村内。当锋利的大刀砍到鬼子头上时,鬼子才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大刀会队员砍得一时兴起,竟忘记了放火。街口的日本侵略军哨兵发现营地被袭,调过枪口向村内的大刀会队员射击,顽抗的日本侵略军也向外反扑,大刀会腹背受敌。埋伏在村外的快枪队和骑兵队,被迫向村内冲击支援,但遭到日本侵略军炮火拦击。双方混战到凌晨二时许,自卫军为防止开原日伪增援,主动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打死日本侵略军15人,有一名大刀会员牺牲。
早在10月初,栾法章等人就开始计划攻打开原城,进而南下攻打铁岭扩大战果。为了攻城顺利,他们还请木匠造了两门木炮做为攻坚的重武器。同时,自卫军还联系了城内的伪公安大队作为内应。在攻城前,自卫军先扒了开原站南的一段铁路,拆了一段电话线,断绝了敌人的交通、通讯联络。
1932年11月9日晨,栾法章、白子峰率领200余人的快枪队和200多人的洋炮队,首先攻占了小孙台,缴了小孙台伪警察分署的枪械。然后,发起对开原站的攻击。此时,原定应来汇合的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都还没有赶到。
当时,开原城没有城墙,自卫军很快就攻下了哨卡,进入街内。在队伍进攻一座红楼时,遭到日本侵略军的顽强抵抗。白子峰决定用木炮轰击。炮手刘青山点燃药捻,轰的一声,楼房被轰塌一半,日本侵略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栾法章率领一部分队伍突入火车站,放火六七处,开原站一片火光。自卫军一度逼近了开原站附近的日本侵略军北大营。天大亮时,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还没赶到,自卫军处在日伪夹击当中,天上还有日本侵略军增援的六七架飞机扫射。自卫军无奈,被迫后撤。战斗中,栾法章鼻子被打伤,战马也被打死,幸亏车站内工人的帮助,才得以突出重围,脱离险境。自卫军攻打开原虽然失利,但此次战斗也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表明了辽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栾法章率领自卫军攻破开原城,使日本侵略者惊恐万分,他们派出铁道独立守备队一个小队30多人和伪军100多人,驻守在伪二区公署所在地八棵树,以加强东部防御能力。为拔掉八棵树伪区公署这颗伸向自卫军根据地的"钉子",栾法章派心腹潜入八棵树,找伪公安队的头目谈话,向他们阐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让他们离开此地。伪公安队员多是本地人,他们也不愿为日本侵略者卖命,便以"下乡剿匪"的名义开出八棵树。当时,伪二区保安队正在开原参加各区新成立的保安队"军威校阅"仪式,八棵树仅剩日本守备队驻防。栾法章决定趁此良机,消灭日本侵略军守备队。
1933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晚,栾法章率队分兵两路进攻八棵树。一路从村南迂回跳墙进村,一路从村东直捣日本侵略军守备队驻地王家车店。队员神不知鬼不觉除掉了日本侵略军哨兵,悄悄从房中抱出了日本侵略军的全部枪枝,弄灭了油灯,封锁了所有的门窗,然后点着了房子。不一会,火光冲天,日本侵略军有的被大火烧死,有的被自卫军击毙,剩下几个侥幸光着身子逃出来的鬼子,除一名乘乱逃脱外,其余被隐蔽在村南的自卫军大刀队砍死。此役,由日本侵略军大桥队长率领的30多人守备队几乎全军覆没。待开原增援日伪军乘车赶来时,自卫军早巳带着缴获的枪枝弹药无影无踪了。
辽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大大震动了日本侵略军的指挥中枢。他们感到,如不扑灭东北人民的抗日烈火,就难以实现他们久占东北,进而占领中国的侵略计划。为此,他们组织了抚顺、铁岭、清原、开原、西丰、东丰、柳河七个县的日伪军一万多人,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围剿。
由于“七县会剿”,栾法章所率自卫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得不从平原转到山岳地区。为避免与阵容强大的日伪大部队正面作战,栾法章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但大敌当前,人心浮动,分散活动无异于解散。1933年9月21日,由于汉奸出卖,隐蔽在家乡的自卫军副司令白子峰被日本侵略军逮捕,27日被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活埋。1933年11月,栾法章率一部自卫军在大孤家子、老坎岭等地与日伪军交战失利,人数锐减,不得不向东丰撤退。后来,此部又在杨木林子被日本侵略军讨伐队击溃,继而又被困城子山。栾法章突围后,化装离开部队。1934年八九月间,栾法章秘密回到清原,后扒车去往关内。
回到北京的栾法章曾在家闲赋一段时间,后来伪翼东政府成立,经人介绍,栾法章曾任河北省栾县保安团长和伪自安军集团司令。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收编该部。栾法章曾任过二十三军副军长、十一战区暂编第一路军二纵队少将代理司令及一O一军二十七师师长,后来该部建制撤销,栾法章仍回北京生活。
195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军法处追究其历史问题,栾法章被判处死刑。

平反昭雪
1985年2月9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栾法章一案属于冤案,为其彻底平反昭雪。
栾法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人民将永远记着栾法章和他所领导的抗日自卫军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7 18:18:12
2、栾法章和他率领的自卫军抗日始末

栾法章,又名乐山、耀山,1910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新边栾家街。是东北讲武堂第七期辎重科毕业生。1932年5月,栾法章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带领副官孙寿臣和周参谋等人从关内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
回到辽北之后,栾法章选择了开原与清原两县交界的大孤家子作为落脚点,树起“抗日救国第五路军”的大旗,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工作。大孤家子是个群山环绕的偏僻山村,处在开原、清原两县交界处,日伪统治势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栾法章曾在这里读过书,还有一些故友亲朋住在此地,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工作。
在栾法章的抗日宣传鼓舞下,大孤家子的一群众和栾法章的亲朋纷纷加入了他组织的抗日武装。为了壮大抗日武装力量,他还只身去到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作说服动员工作。在他申明大义的行动和话语感召下,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局长佟玉普率领全分局10多名警察携械参加了抗日组织。
栾法章了解到自己的老朋友白朴珍的父亲、白朴林的叔父,时任开原伪二区自卫团副团长的白子峰有抗日愿望,便利用关系与白子峰联系接触。白子峰闻讯大喜,9月份的一天,他带领子、侄等30余人和部分大枪,脱离了自卫团,加入了栾法章领导的辽宁抗日救国第五路军。不久,开原东部的大刀会70多人和二百多黄旗会员也加入进来,辽宁抗日救国第五路军迅速壮大,人数达500多人。
为了加强部队领导和队伍的组织建设,第五路军设立了司令部,栾法章亲任司令,白子峰任副司令,司令部下设参谋、粮秣、宣传、秘书等八大处,委任了各处负责人;明确了抗日口号和部队纪律,部队素质有所提高。
当时伪开原县二区区长、汉奸程子元经常指挥伪自卫团骚扰抗日义勇军驻地,刺探军情。为扩大队伍影响,也为铲除这一心腹之患,1932年9月底,栾法章派白子峰带百余名战士去攻打程子元的老巢,上甸子村程家大院。由于程家院墙高厚和伪自卫团的拼命抵抗,义勇军几次久攻不下。白子峰遂决定改用火攻。几名战士跃上院墙,在门楼、院内放起火来。一时间,程家大院内烈焰熊熊,鬼哭狼嚎。程子元在几名亲信拼死相救下爬后墙逃走,他的四姨太太和许多伪自卫团员被俘。这是第五路军组建后打的第一仗,这一仗使得清河沟的汉奸武装受到致命打击,它壮大了自卫军在辽北地区的影响,对巩固开原、西丰、清原三县交界的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火烧上甸子村之后,“不服劲”邴桂五率部近千人进入开原、清原边界,与栾法章的第五路军兵合一处。金山好所率的一部义勇军,也因日伪围捕退往西丰县,进而加入了第五路军。邴桂五、金山好加入第五路军之后.栾法章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改辽宁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为“辽宁中央地区民众抗日自卫军”(当时四平、通辽、辽源、通化中的许多县都归辽宁省管辖,故有中央地区之称),栾法章自任司令,提出“抗日救国,打倒日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任命白子峰为副司令,白朴林为参谋长。司令部下设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邴桂五;第二旅旅长赵子中;第三旅旅长金山好,此外,还编有大刀会队。总兵力达4千余人,分驻于开原、西丰,清原边界一带。
1932年10月中旬,开原县日伪侦悉金山好所部在开原尚阳堡、孟家寨一带活动,警务局长李树田便调开原县城西伪警第4中队开往城东,与第5、6中队及日本守备队一起,由伪警大队长韩蓉轩指挥,对尚阳堡进行围剿。10月22日,早有准备的金山好和大刀会与之交战。大刀会员手持大刀,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跳跃冲锋,喊杀之声震天动地。日伪军死伤众多。大败而归。伪警第5、6两个中队,更是伤亡惨重,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伪警不得不又调第1、第2中队驻防榆树堡、下肥地。
1932年秋,驻军在曾家屯一带的栾法章,接到西丰县伪县长冯广民派人送来的情报和20口袋子弹。情报说,有一日军炮兵中队由西丰开往开原,当晚要在刁皮屯住宿,请他们全歼这支日军。栾法章当即派出侦察员侦察,确认情报属实,便立即和白子峰研究制定了袭击这股日军的计划:先由大刀会进村趁黑放火,快枪队和金山好骑兵埋伏在刁皮屯村外,待日军被烧出村后,在村外围歼。日军两匹马拉一辆炮车,共70余辆,集中在刁皮屯村东。街口的柴垛上放一机枪岗哨。夜里11时,大刀会队员摸进村内。当锋利的大刀砍到鬼子的头上时,鬼子才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大刀队员砍得一时兴起,竟忘记了放火。街口的日军哨兵发现营地被袭,调过枪口向村内的大刀会队员射击,顽抗的日军也向外反扑,大刀会腹背受敌。埋伏在村外的快枪队和骑兵队,被迫向村内冲击支援,但遭到日军炮火拦击。双方混战到凌晨二时许,自卫军为防止开原日伪增援,主动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打死日军15人,有一名大刀会员牺牲。
1932年10月初,栾法章等人就开始计划攻打开原城,进而南下攻打铁岭扩大战果。为了攻城顺利,他们还请木匠造了两门木炮做为攻坚的重武器.同时,自卫军还联系了城内的伪公安大队作为内应。在攻城前,自卫军先扒了开原站南的一段铁路,拆了一段电话线,断绝了敌人的交通、通讯联络。
1932年11月9日晨,栾法章、白子峰率领200余人的快枪队和200多人的洋炮队,首先攻占了小孙台,缴了小孙台伪警察分署的枪械。然后,发起对开原站的攻击。此时,原定应来汇合的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都还没有赶到。
当时,开原镇没有城墙,自卫军很快就攻下了哨卡,进入街内。在队伍进攻一座红楼时,遭到日军的拼命抵抗。白子峰决定用木炮轰击。炮手刘青山点燃药捻,“轰”的一声,楼房被轰塌了一半,日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栾法章率领一部分队伍突入了火车站,放火六、七处,开原站一片火光。自卫军一度逼近了开原站附近的日军北大营。天大亮时,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还没赶到,自卫军处在
日伪夹击当中,天上还有日军增援的六、七架飞机扫射。自卫军无奈,被迫后撤。战斗中,栾法章鼻子被打伤,战马也被打死,幸亏车站内工人的帮助,才得以突出重围,脱离险境。自卫军攻打开原虽然失利,但此次战斗也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表明了辽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栾法章率领自卫军攻破开原镇,使日寇惊恐万分,他们派出铁道独立守备队一个小队30多人和伪军100多人,驻守在伪二区公署所在地八裸树,以加强东部防御能力。为拔掉八棵树伪区公署这颗伸向自卫军根据地的“钉子”,栾法章派心腹潜入八棵树,找伪公安队的头目谈话,向他们阐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让他们离开此地。伪公安队员多是本地人,他们也不愿为日寇卖命,便以“下乡剿匪”的名义开出八棵树。当时,伪二区区保安队正在开原参加各区新成立的保安队“军威校阅”仪式,八棵树仅剩日本守备队驻防。栾法章决定趁此良机,消灭日军守备队。
1933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晚,栾法章率队分兵两路,进攻八棵树。一路从村南迂回跳墙进村,一路从村东直捣日军守备队驻地王家车店。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了日军哨兵,悄悄从房中抱出了日军的全部枪支,弄灭了油灯,封锁了所有的门窗,然后点着了房子。不一会儿,火光冲天,日军有的被大火烧死,有的被自卫军击毙,剩下几个侥幸光着身子逃出来的鬼子,除一名乘乱逃脱外,也都被隐蔽在村南的自卫军大刀队砍死。此役,由日军大桥队长率领的30多人驻八棵树日军守备队全军覆没。待开原增援日伪军乘汽车赶来时,自卫军早已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无影无踪了。
辽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大大震动了日军的指挥中枢,他们感到,如不扑灭东北人民的抗日烈火,就难以实现他们久占东北,进而占领中国的侵略计划。为此,他们组织了抚顺、铁岭、清原、开原、西丰、东丰、柳河七个县的日伪军一万多人,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围剿。
由于“七县会剿”,栾法章所率自卫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得不从平原转到山岳地区。为避免与阵容强大的伪大部队正面作战,栾法章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但大敌当前,人心浮动,分散活动无异于解散。1933年9月21日,由于汉奸出卖,隐蔽在家乡的自卫军副司令白子峰被日军逮捕,27日被日军残忍地活埋。1933年11月,栾法章率一部自卫军在大孤家子、老坎岭等地与日伪军交战失利,人数锐减,不得不向东丰撤退。后来,此部又在杨木林子被日军讨伐队击溃,继而又被困城子山,栾法章突围后,化装离开部队。1934年八九月,栾法章秘密回到清原,后扒车逃往关内。
回到北京的栾法章曾在家闲赋一段时间,后来伪翼东政府成立,经人介绍,栾法章曾任河北省栾县保安团长和伪自安军集团司令。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收编了该部。栾法章曾任过23军副军长、十一战区暂编第一路军二纵队少将代理司令及101军271师少将师长,隶属华北剿总傅作义部,后来该部建制撤销,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所部被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35师。栾法章仍回北京生活。195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军法处追究其历史问题,栾法章被判处死刑。1985年2月9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栾法章一案属于冤案,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栾法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人民将永远记着栾法章和他所领导的抗日自卫军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8 06:16:08
3、栾法章——抗日救国军领导人

栾法章(1910-1951),又名乐山、耀山,1910年出生于开原县新边栾家街,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毕业生。1932年5月,栾法章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带领副官孙寿臣和周参谋等人从关内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
回到辽北之后,栾法章选择了开原与清原两县交界的大孤家子作为落脚点,树起“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的大旗,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工作。
在栾法章的抗日宣传鼓舞下,大孤家子的一些群众和栾法章的亲朋纷纷加入了他组织的抗日武装。为了壮大抗日武装力量,栾法章还只身到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作说服动员工作。在他申明大义的行动和话语的感召下,大孤家子伪警察分局局长佟玉普率领分局10多名警察携械参加了抗日组织。
栾法章了解到自己的老朋友白璞珍的父亲、白璞林的叔父,时任开原伪二区自卫团副团长的白子峰有抗日愿望,便利用关系与白子峰联系接触。白子峰闻讯大喜。9月的一天,他带领子、侄等30余人和部分大枪,脱离了自卫团,加入了栾法章领导的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不久,开原东部的大刀会70多人和200多黄旗会员也加入进来,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迅速状大,人数达500多人。
为了加强部队领导和队伍的组织建设,第五路军设立了司令部,栾法章亲任司令,白子峰任副司令,司令部下设参谋、粮秣宣传、秘书等八大处,委任了各处负责人,明确了抗日口号和部队纪律。当时,伪开原县二区区长、汉奸程子源经常指挥伪自卫团骚扰抗日义勇军驻地,刺探军情。为扩大队伍影响,也为铲除这一心腹之患,1932年9月底,栾法章派白子峰带百余名战士去攻打程子源的老巢上甸子村程家大院。由于程家院墙高厚和伪自卫团的拼命抵抗,义勇军几次久攻不下,白子峰遂决定改用火攻。几名战士跃上院墙,在门楼、院内放起火来。一时间,程家大院内烈焰熊熊,鬼哭狼嚎。程子源在几名亲信拼死相救下爬后墙逃走,他的四姨太太和许多伪自卫团员被俘。这是第五路军组建后打的第一仗,使得清河沟的汉奸武装受到致命打击,加大了自卫军在辽北地区影响,对巩固开原、西丰、清原三县交界的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火烧上甸子村之后,“不服劲”邴桂五率部近千人进入开原、清原边界,与栾法章的第五路军兵合一处。金山好所率的一部义勇军,也因日伪围捕退往西奉县,进而加入了第五路军。邴桂五、金山好加入第五路军之后,栾法章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改辽宁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为"辽宁中央地区民众抗日自卫军"(当时四平、通辽、辽源、通化中的许多县都归辽宁省管辖,故有中央地区之称),栾法章自任司令,提出“抗日救国,打倒日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任命白子峰为副司令,白璞林为参谋长。司令部下设三个旅:第一旅旅长邴桂五;第二旅旅长赵子中,第三旅旅长金山好。此外,还编有大刀会队。总兵力达4000余人,分驻于开原、西丰、清原边界一带。
1932年10月中旬,开原县日伪军侦悉金山好所部在开原尚阳堡、孟家寨一带活动,伪警务局长李树田便调开原县城西伪警第四中队开往城东,与第五、六中队及日本守备队一起,由伪警大队长韩蓉轩指挥,对尚阳堡进行围剿。10月22日,早有准备的金山好和大刀会与之交战。大刀会员手持大刀,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跳跃冲击,喊杀之声震天动地。日伪军死伤众多,大败而归。伪警第五、六两个中队更是伤亡惨重,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伪警不得不又调第一、二中队驻防榆树堡和下肥地。
1932年秋,驻守在曾家屯一带的栾法章,接到西丰县伪县长冯广民派人送来的情报和20口袋子弹。情报说,有一日本侵略军炮兵中队由西丰开往开原,当晚要在刁皮屯住宿,请他们全歼这支日本侵略军。栾法章当即派出侦察员侦察,确认情报属实,便立即和白子峰研究制定了袭击这股日本侵略军的计划:先由大刀会进村趁黑放火,快枪队和金山好骑兵埋伏在刁皮屯村外,待日本侵略军被烧出村后,在村外围歼。日本侵略军两匹马拉一辆炮车,共70余辆,集中在刁皮屯村东,街口的柴垛上放一机枪岗哨。夜里11时,大刀会队员摸进村内。当锋利的大刀砍到鬼子头上时,鬼子才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大刀会队员砍得一时兴起,竟忘记了放火。街口的日本侵略军哨兵发现营地被袭,调过枪口向村内的大刀会队员射击,顽抗的日本侵略军也向外反扑,大刀会腹背受敌。埋伏在村外的快枪队和骑兵队,被迫向村内冲击支援,但遭到日本侵略军炮火拦击。双方混战到凌晨二时许,自卫军为防止开原日伪增援,主动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打死日本侵略军15人,有一名大刀会员牺牲。
早在10月初,栾法章等人就开始计划攻打开原城,进而南下攻打铁岭扩大战果。为了攻城顺利,他们还请木匠造了两门木炮做为攻坚的重武器。同时,自卫军还联系了城内的伪公安大队作为内应。在攻城前,自卫军先扒了开原站南的一段铁路,拆了一段电话线,断绝了敌人的交通、通讯联络。
1932年11月9日晨,栾法章、白子峰率领200余人的快枪队和200多人的洋炮队,首先攻占了小孙台,缴了小孙台伪警察分署的枪械。然后,发起对开原站的攻击。此时,原定应来汇合的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都还没有赶到。
当时,开原城没有城墙,自卫军很快就攻下了哨卡,进入街内。在队伍进攻一座红楼时,遭到日本侵略军的顽强抵抗。白子峰决定用木炮轰击。炮手刘青山点燃药捻,轰的一声,楼房被轰塌一半,日本侵略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栾法章率领一部分队伍突入火车站,放火六七处,开原站一片火光。自卫军一度逼近了开原站附近的日本侵略军北大营。天大亮时,大刀会队和金山好的骑兵还没赶到,自卫军处在日伪夹击当中,天上还有日本侵略军增援的六七架飞机扫射。自卫军无奈,被迫后撤。战斗中,栾法章鼻子被打伤,战马也被打死,幸亏车站内工人的帮助,才得以突出重围,脱离险境。自卫军攻打开原虽然失利,但此次战斗也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表明了辽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栾法章率领自卫军攻破开原城,使日本侵略者惊恐万分,他们派出铁道独立守备队一个小队30多人和伪军100多人,驻守在伪二区公署所在地八棵树,以加强东部防御能力。为拔掉八棵树伪区公署这颗伸向自卫军根据地的“钉子”,栾法章派心腹潜入八棵树,找伪公安队的头目谈话,向他们阐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让他们离开此地。伪公安队员多是本地人,他们也不愿为日本侵略者卖命,便以“下乡剿匪”的名义开出八棵树。当时,伪二区保安队正在开原参加各区新成立的保安队“军威校阅”仪式,八棵树仅剩日本守备队驻防。栾法章决定趁此良机,消灭日本侵略军守备队。
1933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晚,栾法章率队分兵两路进攻八棵树。一路从村南迂回跳墙进村,一路从村东直捣日本侵略军守备队驻地王家车店。队员神不知鬼不觉除掉了日本侵略军哨兵,悄悄从房中抱出了日本侵略军的全部枪枝,弄灭了油灯,封锁了所有的门窗,然后点着了房子。不一会,火光冲天,日本侵略军有的被大火烧死,有的被自卫军击毙,剩下几个侥幸光着身子逃出来的鬼子,除一名乘乱逃脱外,其余被隐蔽在村南的自卫军大刀队砍死。此役,由日本侵略军大桥队长率领的30多人守备队几乎全军覆没。待开原增援日伪军乘车赶来时,自卫军早巳带着缴获的枪枝弹药无影无踪了。
辽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大大震动了日本侵略军的指挥中枢。他们感到,如不扑灭东北人民的抗日烈火,就难以实现他们久占东北,进而占领中国的侵略计划。为此,他们组织了抚顺、铁岭、清原、开原、西丰、东丰、柳河七个县的日伪军一万多人,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围剿。
由于“七县会剿”,栾法章所率自卫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得不从平原转到山岳地区。为避免与阵容强大的日伪大部队正面作战,栾法章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但大敌当前,人心浮动,分散活动无异于解散。1933年9月21日,由于汉奸出卖,隐蔽在家乡的自卫军副司令白子峰被日本侵略军逮捕,27日被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活埋。1933年11月,栾法章率一部自卫军在大孤家子、老坎岭等地与日伪军交战失利,人数锐减,不得不向东丰撤退。后来,此部又在杨木林子被日本侵略军讨伐队击溃,继而又被困城子山。栾法章突围后,化装离开部队。1934年八九月间,栾法章秘密回到清原,后扒车去往关内。
回到北京的栾法章曾在家闲赋一段时间,后来伪翼东政府成立,经人介绍,栾法章曾任河北省栾县保安团长和伪自安军集团司令。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收编该部。栾法章曾任过二十三军副军长、十一战区暂编第一路军二纵队少将代理司令及一O一军二十七师师长,后来该部建制撤销,栾法章仍回北京生活。195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军法处追究其历史问题,栾法章被判处死刑。1985年2月9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栾法章一案属于冤案,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栾法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人民将永远记着栾法章和他所领导的抗日自卫军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8 18:22:47
1、义勇军将领孙铭武 (1)
孙铭武(1889年9月—1932年1月19日),辽宁抚顺人,1916年参加讨袁革命军。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十六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
1931年10月唱响创作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孙铭武(1889—1932),1889年9月生(清光绪十五年),原名孙明武,字述周,满族兄孙铭久,弟孙铭宸别名孙耀祖都是抗日英烈,谥为抗日“孙氏三杰”。 孙铭武与黄显声是“磕头弟兄”(拜过把子)。参加两次直奉战争和征蒙定边作战。

求学期间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孙铭武考入兴京(今新宾)县警官教练所,毕业后任兴京北四区区官兼地方保甲团团总。
1916年于千金寨参加声讨袁世凯运动。 协助张榕组织辽东护国军。 [10] 洪宪帝制取消后任清原罕羊区区官,兴京东昌区区官。
1919年(民国八年)该军改编为东北陆军(奉军)十六师,任工兵第三连连长,后晋升第三营营长。
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学员。
参加直奉战争
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任吉长镇守使第八旅运输队中校大队长, 不久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时年35岁。 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

弃甲归田
1925年(民国十四年) [2] 因为对军阀势力造成的割据和民不聊生的现实的不满,已经是军方要员的孙铭武辞去了军职,在沈阳开了一家名为“福兴”的旅馆,旅馆只有20几张床位,这个曾经百战沙场的军人就此隐居下来,借以维生。 [8] 同年参于郭松龄反奉。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1] 当时孙铭武和原籍新宾湾甸子村的留日学生张显铭都在沈阳。 [3] 他们目睹了日寇,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深感亡国之惨,相约分别回籍,联络同乡旧僚,雪国耻救危亡。1年9月19日(即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孙铭武就找到了拜把兄弟黄显声将军,要求抵抗日本军队。黄显声悲愤地说:“我是军人,军人要服从命令,但我黄显声是要抗日的,你们可以组织民众,成立义勇军抗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 [2] 孙铭武与其弟孙铭久、孙铭宸(别名耀祖)商量后,决计组织武装抗日。 [2] 孙氏三兄弟将150亩水田和15间房子典押出去,以所得资金购买了100支枪械、1万余发子弹。 [1] 与此同时,孙铭武还动员村民亲友举旗抗日,全村老幼无不赞颂。张显铭回到原籍后,因他曾在国外留学,社会联系较广,与当地警甲多有往来。他首先向朋友张东郊、当地公安分队长盖光安等人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情景,并力陈救国大计。 张、盖等人深表愿效前驱,遂写信给兴京第九大队二十八步兵中队长李栋材。 [1] 几经联络,李栋材同意“约期哗变”。
创作义勇军抗日军歌
1931年10月,孙铭武、张显铭、等在起义前夕,在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 这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母本”.

大苏河血盟誓师
1931年10月10日,李栋材佯装“剿匪”率部向议定的举义地点大苏河集中。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孙耀祖、李栋材等400多人齐聚清原兴京大苏河城隍庙,高唱孙铭武等人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与奉天省警务处长黄显声联系,提出武装抗日主张。同山城镇的好友留日学生张天行组织抗日武装,策动辽宁公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 他们在大苏河城隍庙内,摆下香案,由张显铭诵抗日誓文,并把一支手枪置于香案,孙铭武、李栋材、张显铭齐说:“倘有二心,弹穿我胸。”遂后,孙铭武登台向全体官兵讲述目睹“九一八”经过,指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 遂以刀破食指,于庭柱上写“血盟救国军”五字。旁观民众和在场官兵,群情激愤,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东北去的口号声惊天动地。在兴京大苏河宣布起义成立“血盟救国军”。 被推举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枪弹等军用物资。血书抗日救国於旗杆上。大苏河血盟誓师后,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兴京县公安大队长也暗中给予支持,使辽东血盟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直接威胁着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
汉奸卖国贼、东边镇守使、省防一旅司令于芷山(后被日寇委为“满州国”上将警备司令),得知孙铭武组织武装于大苏河举旗抗日后,深感震惊,派汉奸陈云久,以同乡关系找到孙铭武,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不抗日”,愿给县长、旅长之职为交换条件。 孙铭武严辞拒绝,并骂他们“不如禽兽”,把陈赶走。于芷山见诱降失败又遭痛骂,恼羞成怒。通令驻清原、通化、金川、柳河、新宾等五县的伪军联合围击救国军。 孙铭武率队沉着应战,多次击退伪军,血盟救国军获胜,军威大振。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19 06:46:14

2、义勇军将领孙铭武 (2)

1932年1月初,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全军集中到柳河县打牛沟进行整编。 期间,孙铭宸四处奔走,为进一步武装血盟救国军筹款购枪。他回到原籍中寨子村召集村民代表商量,把村头石灰矿变卖后的资金用于购买枪支。村民一致同意买枪支援救国军武装抗日。 先后从新宾、桓仁等地购买了枪支和子弹,以牛车送到打牛沟救国军驻地,进一步武装了队伍。不久于芷山又又派其心腹、参谋处长吕衡督率公安大队和伪军一个营,外有炮中队、骑兵队等,包围了救国军驻地。炮火激烈,弹飞如雨。 救国军在孙铭武指挥下,顽强抵抗,鏖战终日,再次击退了伪军。 是役,“击毙伪公安分队长以下五名,伤四十余名”。 救国军牺牲20余名,伤16人。在激战中,孙铭久胯骨被打断,无法再跟随队伍转战,被隐蔽到群众家中养伤。(1932年5月,孙铭久伤病恶化不治牺牲。)救国军从打牛沟转移红石镇,准备以此为根据地,准备长期抵抗。
这时,救国军重新整编了队伍,公推孙铭武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 重申了军纪,一时秩序井然,士气大振。 由于以孙铭武为首的血盟救国军提出了明确的抗日宗旨,不动民间一草一木,深受群众拥戴,致使于芷山多次派出的伪军不但不真正攻打,反而同情血盟救国军。 [1] 因此,救国军越战越强,成为辽东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辽东血盟救国军击退五县伪军联合“围剿”和打牛沟反击战胜利后,使于芷山威到武力“围剿”已无法使孙铭武屈服。于是,于芷山便施展卑鄙手段,瓦解这支日渐壮大的抗日队伍。
1932年1月15日,于芷山授意其次子、卫队团二营营长于宗谦前往血盟救国军驻地与孙铭武“谈判”。 于宗谦面见孙铭武后,转达了于芷山的“合作诚意”。于宗谦代表其父说:“诸君均系有为之士,作无谓之牺牲,敝司令甚为惋惜,不如与我合作,待有机可乘,再行起事亦不为晚”。 孙铭武和张显铭严辞以对,并向于宗谦提出,双方互不相扰,划分地域,保存抗日力量。于宗谦表示要请命于芷山。几天后,于芷山又复派于宗谦持信到救国军驻地,面邀孙铭武、张显铭等救国军指挥人员亲往三源浦“谈判”。 信中还附有于芷山属下几十名军官,其中多为孙铭武相识故友联合签署的担保谈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书”孙铭武等救国军领导人深知于芷山父子阴险毒辣,但想到于芷山投降日军之前,亦有过观望动摇,想借谈判之机,再次争取于芷山,以扩大抗日力量。总参议张显铭和总指挥李栋材惟恐上当受骗,坚持不肯前往。总司令孙铭武执意要去,认为“以大无畏的精神,至诚的态度,决可感化于芷山,若畏首畏尾,何以作大丈夫”。遂决定派人前往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与于芷山谈判。殉国
32年1月19日,辽东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总参议张显铭等20名救国军军官及护兵百人来到三源浦。于芷山没有出面会见,却让人先摆宴席款待救国军谈判代表。宴毕借口天晚,强留住宿。孙铭武觉察到这是于芷山设下的“鸿门宴”,已知难逃虎口,当即写下遗书嘱其二子: “……父生年四十有四,时值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为国努力……。父虽死九泉已暝目矣。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再为安葬,是余所嘱”。写罢他拜托旧部刘锡九转给自己家。刘锡九悲感交集,涕泪而退。当晚夜半时分,于芷山以重兵包围救国军谈判人员驻地后,持枪入室,将孙铭武等20人缴械绑缚。孙铭武大骂于芷山是“卖国贼”,“背信弃义的民族败类”。 几十个伪军把孙铭武等20名谈判代表拖走。是夜,寒风凛冽,大雪封门,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连夜把孙铭武第20名救国军军官枪杀在三源浦西门外。终年43岁。张显铭被害时身中两弹,昏死过去,被群众救出,养伤数月后,化装前往北平。

弟继兄志上阵杀敌
1932年1月19日孙铭武为国捐躯后,胞弟孙铭宸继兄遗志,把救国军余部,编为李春润率领的第三军团第六旅,并率全旅官兵血战清原,屡挫敌锋,屡建战功。

追封革命烈士

,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毁家纾难、抗日救国的孙铭武,1953年,经当时的辽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孙铭武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 [9] 烈士家乡清原县人民为缅怀先烈和铭记孙氏兄弟的抗日业绩,在烈士家乡南口前镇南三家子为他们立了忠烈碑。
松柏低垂,青山肃穆,在这松柏青山的陪伴下,孙铭武、孙耀祖(本名孙铭宸)长眠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三家村一处山坡上。2014年9月7日,记者辗转来到两位抗日英烈的坟冢前,感受他们保家卫国、英勇
无畏、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两位英烈的青冢在孙家祖坟之内,背东朝西,由水泥浇灌,坟前分别立一块石碑,上面摆着后人祭奠时的花环。这两块石碑正面刻着两位英烈的名字,上面还分别写有“证辽东字一一四六二号”(孙铭武墓碑),“证辽东字一一四六三号”(孙耀祖墓碑)。记者注意到,每块墓碑的背后,还铭刻着他们的遗言。 [13] 孙铭武墓碑上刻着,“孙铭武遗言:民族不可辱,国土必收复,回家杀身何所惧,愿做抗日第一人”;孙耀祖墓碑上刻着,“孙耀祖遗言:教育救国志未酬,投笔从戎战倭奴,祖国危难民奋起,决心不当亡国人”。 [13] 从这遗言,可以感受到两位英烈驱除日寇、誓死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壮志豪情,令人动容。
2014年9月1日,孙铭武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首。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0 06:23:27
3、孙铭武: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孙铭武,原名述周,1888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一大户人家。他为人耿直正义,民族自豪感颇强。1908年考入兴京(今辽宁新宾)警官教练所,毕业后任过区官和保甲团总,参加过讨袁革命军,后在东北陆军第十六师官至营长。因不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而脱离军队,在沈阳开客栈,维持生活。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孙铭武和原籍新宾湾甸子村的留日学生张显铭都在沈阳。他们目睹了日冠,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深感亡国之惨,相约分别回籍,联络同乡旧僚,雪国耻救危亡。孙铭武与其弟孙铭久、孙铭宸商量后,决计组织武装抗日。与此同时,孙铭武还动员村民亲友举旗抗日,全村老幼无不赞颂。
张显铭回到原籍后,因他曾在国外留学,社会联系较广,与当地警甲多有往来。他首先向朋友张东郊、当地公安分队长盖光安等人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情景,并力陈救国大计。张、盖等人深表愿效前驱,遂写信给兴京第九大队二十八步兵中队长李栋材。几经联络,李栋材同意“约期哗变”。1931年10月10日,李栋材佯装“剿匪”率部向议定的举义地点大苏河集中。
孙铭武亦率组织起的抗日队伍自清原赶到大苏河与李栋材部会合,共400余人。他们在大苏河城隍庙内,摆下香案,由张显铭诵抗日誓文,并把一支手枪置于香案,孙铭武、李栋材、张显铭齐说:“倘有二心,弹穿我胸。”遂后,孙铭武登台向全体官兵讲述目睹“九一八”经过,指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遂以刀破食指,于庭柱上写“血盟救国军”五字。旁观民众和在场官兵,群情激愤,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东北去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大苏河血盟誓师后,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兴京县公安大队长也暗中给予支持,使辽东血盟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直接威胁着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
汉奸卖国贼、东边镇守使、省防一旅司令于芷山(后被日冠委为“满州国”上将警备司令),得知孙铭武组织武装于大苏河举旗抗日后,深感震惊,派汉奸陈云久,以同乡关系找到孙铭武,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不抗日”,愿给县长、旅长之职为交换条件。孙铭武严辞拒绝,并骂他们“不如禽兽”,把陈赶走。于芷山见诱降失败,便通知驻清原、通化、金川、柳河、光京五县伪军联合围击血盟救国军。孙铭武率队坚决应战,击退了伪军,军威大振。
1932年初,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全军集中到吉林省柳河县打牛沟进行整编。这期间孙铭宸四处奔走,为进一步武装血盟救国军而筹款购枪。他回到原籍中寨子村召集村民代表商量,把村头石灰矿变卖后的资金用于购买枪支。村民一致同意买枪支援救国军武装抗日。孙铭宸把购买的枪支弹药以牛车送到救国军驻地,进一步武装了队伍。不久,于芷山又派其心腹、参谋处长吕衡督率公安大队和伪军一个营,外有炮中队、骑兵队,包围血盟救国军驻地。炮火猛烈,弹如雨飞。孙铭武指挥救国军指战员,顽强抵抗,激战终日,再次击退了伪军,毙伤公安分队长以下40多名伪军,取得反击战的胜利。救国军也伤亡30余名,其中,孙铭武的二弟孙铭久亦壮烈殉国。这次反击战后,辽东血盟救国军自打牛沟转移到红石镇,准备以此为根据地,长期坚持抗击日伪军。这时,救国军重新整编了队伍,公推孙铭武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重申了军纪,一时秩序井然,士气大振。由于血盟救国军有明确的抗日宗旨,不动民众一草一木,深得抗区民众拥戴,甚至于芷山派出的伪军亦不再真正攻打救国军了。因此,救国军越战越强,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
辽东血盟救国军击退五县伪军联合“围剿”和打牛沟反击战胜利后,使于芷山威到武力“围剿”已无法使孙铭武屈服。于是,于芷山便施展卑鄙手段,瓦解这支日渐壮大的抗日队伍。
1932年1月15日,于芷山授意其次子、卫队团二营营长于宗谦前往血盟救国军驻地与孙铭武“谈判”。于宗谦面见孙铭武后,转达了于芷山的“合作诚意”。于宗谦代表其父说:“诸君均系有为之士,作无谓之牺牲,敝司令甚为惋惜,不如与我合作,待有机可乘,再行起事亦不为晚”。孙铭武和张显铭严辞以对,并向于宗谦提出,双方互不相扰,划分地域,保存抗日力量。于宗谦表示要请命于芷山。几天后,于芷山又复派于宗谦持信到救国军驻地,面邀孙铭武、张显铭等救国军指挥人员亲往三源浦“谈判”。信中还附有于芷山属下几十名军官,其中多为孙铭武相识故友联合签署的担保谈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书”。孙铭武等救国军领导人深知于芷山父子阴险毒辣,但想到于芷山投降日军之前,亦有过观望动摇,想借谈判之机,再次争取于芷山,以扩大抗日力量。总参议张显铭和总指挥李栋材惟恐上当受骗,坚持不肯前往。总司令孙铭武执意要去,认为“以大无畏的精神,至诚的态度,决可感化于芷山,若畏首畏尾,何以作大丈夫”。遂决定派人前往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与于芷山谈判。
1月19日,辽东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总参议张显铭等20名救国军军官及护兵百人来到三源浦。于芷山没有出面会见,却让人先摆宴席款待救国军谈判代表。宴毕借口天晚,强留住宿。孙铭武觉察到这是于芷山设下的“鸿门宴”,已知难逃虎口,当即写下遗书嘱其二子:“……父生年四十有四,时值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为国努力……。父虽死九泉已暝目矣。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再为安葬,是余所嘱”。写罢他拜托旧部刘锡九转给自己家。刘锡九悲感交集,涕泪而退。当晚夜半时分,于芷山以重兵包围救国军谈判人员驻地后,持枪入室,将孙铭武等20人缴械绑缚。孙铭武大骂于芷山是“卖国贼”,“背信弃义的民族败类”。几十个伪军把孙铭武等20名谈判代表拖走。是夜,寒风凛冽,大雪封门,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连夜把孙铭武第20名救国军军官枪杀在三源浦西门外。
孙铭武为国捐躯后,胞弟孙铭宸继兄遗志,把救国军余部,编为李春润率领的第三军团第六旅,并率全旅官兵血战清原,屡挫敌锋,屡建战功。
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毁家纾难、抗日救国的孙铭武,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烈士家乡清原县人民为缅怀先烈和铭记孙氏兄弟的抗日业绩,在烈士家乡南口前镇南三家子为他们立了忠烈碑。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0 18:29:42
4、抗日英烈孙铭武的抗战故事(1)

弟兄二人都是抗日英烈

孙铭武是辽宁抚顺人,青年时期就考入当时清朝的警官学校,从此踏入军旅生涯。清帝逊位,民国成立,袁世凯复辟,这些大事件都发生在孙铭武青年时期,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孙铭武毅然参加了讨袁军,加入到了辽东护国军麾下。
随后,孙铭武又参加了两次直奉战争和征蒙定边作战,到了民国十四年,也就是1925年的时候,他已是百战军人,军方要员,然而他对混乱的局势不满,辞去了军职,在民间隐居了起来。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候,日寇入侵,东北军不战而逃,东北沦陷。虽然正规军没有抵挡住日军,但东北的民间抵抗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热血的孙铭武自然不会坐视,他与其兄弟孙铭久、孙铭宸将家中田地房产变卖,购买了百余支枪械,举旗抗日。
并且联络了好友张显铭同日起义,在大苏河血盟誓师,正是成立了辽东血盟救国军,孙铭武任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这是辽东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为什么叫血盟救国军,是因为孙铭武在大苏河割破食指,誓血为盟,血书抗日救国于旗杆之上,可见其决心。同时,孙铭武等人创作了《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如下: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母本”。
义勇军于1931年10月19日成立,成立时有四百多人,到1932年1月,已发展到一千多人,威震辽东。当时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汉奸东北东边镇守使于芷山。于芷山为了消灭救国军,调集了伪军并配属了炮兵骑兵等与救国军交战,救国军在孙铭武指挥下,沉着应战,数次击退伪军。
我们知道,事实上任何被占领地区,都有伪军的存在,而伪军大部分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真刀真枪对自己人交战,很多人还是下不下这个狠心的,特别是东北地区,人心反日,除了于芷山这类真正的汉奸,伪军其实也并不想真正给日本人卖命,尤其战场上刀枪无眼,犯不上为日本人送命。所以于芷山多次派出伪军攻打救国军,都不见成效,救国军反而越战越强,还招降了不少伪军,成为辽东地区一支抗日劲旅。
眼见强攻不成,狡猾的于芷山又想出了坏主意。他派其儿子假意与孙铭武谈判,并由属下数十位军官和孙铭武的故交好友们联名签署了保证书,担保谈判人员的人身安全。尽管明知道有危险,但为了争取于芷山的力量,孙铭武还是与张显铭、王绍卿等20名救国军军官来到三源浦进行谈判,到了半夜,于芷山派其子以重兵将救国军谈判人员包围后,持枪入室,将孙铭武等20人一一捆绑。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竟连夜将孙铭武等人拉往三源浦西门外杀害。
可叹将军未丧于沙场之上,竟这样被卑鄙小人所害。遭袭前,孙铭武已有所察觉,立下遗书给其二子,交由部下刘锡九舍命送出,遗书如下:……父生年四十有四,时置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子必继父志,为国努力……父总死九泉巳瞑目矣。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时,再为安葬。是余所嘱。”今日读来,仍觉涕泪直下。

1932年1月19日孙铭武为国捐躯后,胞弟孙铭宸(别名孙耀九)继兄遗志,把救国军余部,编为李春润率领的第三军团第六旅,并率全旅官兵血战清原,屡挫敌锋,屡建战功,1933年,孙铭宸在敌后秘密恢复抗日队伍工作完成后,由水路从天津返回辽宁,在船上遭日本警察逮捕,虽受酷刑未尝屈服,后遭杀害。

解放后,孙铭武、孙铭宸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在家乡为孙氏兄弟立了忠烈碑并铭刻遗言。孙铭武墓碑上刻着,“孙铭武遗言:民族不可辱,国土必收复,回家杀身何所惧,愿做抗日第一人”;孙耀祖墓碑上刻着,“孙耀祖遗言:教育救国志未酬,投笔从戎战倭奴,祖国危难民奋起,决心不当亡国人”,读来令人动容。

小院客观地说,孙氏兄弟家庭条件都很不错,衣食无忧,好于大多数人,如果不起义兵,大可苟全性命,在乡间安稳度日,而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完全是因为民族大义,心中理想,这是最值得尊敬的。

抗战事迹

组建:辽东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
1931年孙铭武组建了辽东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血盟抗日救国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
成立仪式上宣布了六项纪律:叛国投敌者杀;携械逃跑者杀;私泄军情者杀;抢掠民财者杀;
奸污妇女者杀; 煽动叛变者杀。”
唱响中国第一首义勇军军歌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最终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14年为进一步继承先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 2014年12月9日,由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发起,清原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国歌》素材诞生地研讨会在清原召开。 [4] 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辽宁省政协顾问赵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良玉,县政协 周国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贵宾,副县长张勇、孙铭武、孙铭宸烈士的后人以及市社科院及县相关部门的领导等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对烈士孙铭武、孙铭宸等人创作的《义勇军军歌》相关史料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母本”,基本确定《国歌》素材诞生地就在清原。清原县政协 周国尧在会上向当年在民族危亡的情境下,带领家乡人民抵抗日寇的孙铭武、孙铭宸等先辈致敬,同时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说,正是因为孙铭武、孙铭宸等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抗日情怀,以一首悲壮的《义勇军军歌》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做为一个清原人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弘扬优良传统,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资料显示,孙铭武在起义前夕(1931年10月),在自家的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 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 战斗
战斗 战斗
不只是《血盟救国军》军歌,其后辽宁大地风起云涌的义勇军军歌都与“义勇军进行曲”有着或多或少的相近之处。义勇军歌号召军民抗日,为义勇军的发展壮大起了推动作用,义勇军威震辽东。在新宾、清原、柳河、通化、桓仁等地,队伍不断扩大,到1932年1月已发展到千余人。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1 06:42:32
5、抗日英烈孙铭武的抗战故事(2)

成立血盟救国军抗击日寇
热血青年和热爱祖国的年轻人是每个国家繁荣的基石。在国家危机时期,了解全局的中年人挺身而出充当军官,受到高度尊重的老年人欢呼,甚至不怕死亡的年轻人四处走动。梁启超说,当年轻人强大时,中国就是强大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去了数千英里的祖国山川。然而,敌人是残酷的,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每个抗日英雄都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一颗来自魔鬼的子弹可能会让烈士在冲锋的路上倒下。烈士是未知的,同胞是有感情的。为国家牺牲、为国家流血的烈士永远不会被后代遗忘或遗忘。

在“9·18”事件之前,中国没有和平。军阀混战,在这两个部门之间战斗。其中有一个名叫孙铭武的年轻人,他很早就离开了家乡,作为一名士兵游遍了全国。他参加过两次直接服役的战争,也参加过征收蒙古和定边的战争。孙铭武在战场上非常勇敢,35岁时很快被提升,负责管理当地的嘉宝团。他可能整天都是一个快乐而自然的警察局长。在他心中,士兵应该保卫他们的国家,而不是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混乱,军阀之间的战斗将无法和平相处。这些士兵将不被允许这样做。

回到家乡后,孙铭武成立了一家酒店老板,保留一处房产非常好。然而,震惊中外的918事件很快就爆发了。当时的日本侵略者非常傲慢,军阀也不团结,导致整个抗日形势非常糟糕。已经在家乡生活和工作的孙明和武当,毅然选择放弃舒适的生活,重新穿上军装,这一次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抗击小恶魔。孙铭武找到了他的结拜兄弟黄显声,希望他站出来反对日本军队。黄显声说他是第一个服从命令的士兵。当时,东北军队陷入混乱,黄光裕也进退两难。

让他独立于东北军队,背叛少帅。他不能做这种事。但是黄显声也为孙铭武指出了一条路。为什么不组织村民?黄显声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开枪的英雄。如果不是出于感激,黄光裕肯定会独立于东北军队系统。孙明武回到辽宁老家后,他首先和他的兄弟孙明九和孙陈明(孙耀祖)讨论了三兄弟一起抗日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国家没有成为一个国家并建立一个家庭?孙铭武决定典当他家里所有的15栋房子和150英亩肥沃的稻田。他买了100支枪和10,000多发子弹作为他所有的财产。孙明武的实力仍然很小。他知道他必须扩大抗日力量,给日本军队施加更多压力。在此基础上,孙明武先后联系了李蔡东、张贤明等爱国人士,在大苏江举行了血盟宣誓,成立了血盟救国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血盟救国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优秀的抗日队伍,多次击败日本伪军的围剿,严重打击了日寇和伪军。


毁家杀身何所惧,愿做抗日第一人

“民族不可辱,国土必收复。毁家杀身何所惧,愿做抗日第一人。”站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三家子村北沟的山坡上,读着爷爷孙铭武墓碑上的碑文,73岁的孙显庭老泪纵横。
在老人的叙述中,我们的记忆仿佛回到那个写满民族屈辱和悲壮的年代。“我爷爷孙铭武曾是东北军的一名上校军官。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后,深感痛心的他选择弃甲归田。后来,受到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的影响,他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孙显庭告诉我们。
“我爷爷变卖了家中150亩水田,30多亩山地和几十间房子,用以购买军需物资,并于1931年10月10日,在清原县大苏河歃血盟誓,组建了辽东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血盟抗日救国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孙显庭说,“我爷爷在成立仪式上宣布了六项纪律:叛国投敌者杀;携械逃跑者杀;私泄军情者杀;抢掠民财者杀;奸污妇女者杀;煽动叛变者杀。”
由于旗帜鲜明、军纪严格,血盟抗日救国军迅速壮大至千余人,对清原、通化等地的日伪军予以多次沉重打击。“我当年曾亲眼目睹了血盟抗日救国军的成立,他们忠贞爱国,还创作了义勇军军歌。”95岁的姜学儒老人说。
“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族。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对于孙铭武等先烈创作的义勇军军歌歌词,孙家儿女至今铭记于心。
由于汉奸的设陷,孙铭武等20多位血盟抗日救国军军官,于1932年1月18日被敌人围杀。“临牺牲前,我爷爷给我父亲留下了一份遗书。”孙显庭轻声念到,“父生年四十有四,时值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为国效力……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时,再为安葬,是余所嘱。”
英烈壮举,历史不会忘记,国家和民族更不会忘记。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孙铭武位列首位。还有的学者认为,孙铭武等先烈创作的义勇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一个珍贵“母本”。


孙铭武生前之谜

谜题之一:爷爷为什么要离开军队?

据孙显庭介绍,1919年以后,爷爷先后担任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等职。按理说,这个职位并不算低。1925年以后(有资料显示),爷爷因为不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而退役为民。孙显庭说,爷爷离开部队的原因一直是个谜,父亲生前多次念叨这件事。说爷爷因“不满军阀混战”而退役为民,这个理由难以理解。 他以前曾听父亲说过,爷爷早年还参加过直奉战争,并且还立过战功。如果说爷爷真是因为不满军阀混战而离开部队,那么这个思想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谜题之二:爷爷为什么要在沈阳开旅馆?
有资料称,孙铭武退役为民后,并没有回到清原的孙家大院,而是选择在沈阳开了一家福兴旅馆,借以维生。孙显庭说,父亲生前对这件事一直想不通。父亲认为,孙家在清原有水田100多亩,房屋15间,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富户。据他所知,爷爷在沈阳的福兴旅馆规模并不是很大,总计不过20几张床,与其在沈阳“勉强维持生计”,为何不回乡经营?假设说爷爷开旅馆是为了赚钱,为什么“九·一八”之后,他却能义无反顾地将包括祖上150亩水田在内的全部家产卖掉用于抗日? 这是其一。
其二,父亲早年曾听奶奶说过,爷爷在沈阳经营福兴旅馆时间并不很长,大约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说爷爷1925年离开部队,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回乡组织血盟救国军,这期间有五、六年的时间,爷爷在做什么呢?

谜题之三:爷爷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采访中,孙显庭跟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1969年末(七十年代末),孙显庭由于工作认真、积极肯干,被组织上发展为预备党员。由于当时入党审查极其严格,单位多次派人调查他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次,外调的同志在抚顺矿区找到了他爷爷牺牲前一名姓吕的警卫员。这名警卫员十六、七岁开始就跟随着爷爷孙铭武,一直到爷爷牺牲。对爷爷的事、包括爷爷家里的事都十分了解。 他告诉外调同志一个信息:孙铭武是中共地下党员。
孙显庭说,当时组织上外调的内容一般是不让当事人知道,他也是事后偶尔才听参与外调的人提起的。得到这个消息着实让孙家人大吃一惊。 因为他们从没有想过,爷爷竟然是中共地下党员! 至于这个证实有没有写进档案中,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孙显庭父亲生前多次提起,爷爷是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学员,与被称为东北义勇军缔造者之一的黄显声将军是同期学员。由于他们二人关系较好,孙铭武曾与黄显声拜过把子,是“磕头弟兄”。 黄显声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孙显庭推测,爷爷的一些抗日救国思想是否与黄显声将军有关?
孙显庭介绍,上述这些疑问困扰着父亲很多年。尽管老人家生前做了很多努力,但终究因个人力量有限,最终也没有弄清楚。他希望今后相关部门能更详尽地展开对爷爷孙铭武和他的血盟救国军的研究。他说,爷爷的事迹不仅是他们孙家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8] 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国亡家破的残酷现实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精神。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2 17:06:03
1、义勇军英烈孙铭宸

孙铭宸(1894—1933),别名孙耀祖,字光烈,号勤廷。牺牲时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兼第4梯队司令。
1892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孙铭武、孙铭宸是同胞兄弟,又都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爱国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我东北三省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之时,他们揭杆而起,在辽东地区最早竖起了抗日的旗帜,打响了辽东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枪。

人物生平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敌手。事变当晚,孙铭宸的胞兄孙铭武和其好友、原籍辽宁新宾县湾甸子村的张显铭皆在沈阳,他们目睹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深感亡国之惨,不觉潸然泪下”。孙铭武找到张显铭,二人奔走相告,旋相约回籍举旗抗日。张显铭说:“蒋介石国民政府丢弃东三省大好河山和三千万同胞不管,我辈不能坐视亡国灭种,无动于衷”,表示愿放弃留学之机,决心投笔从戎,雪国耻,救危亡。孙铭武对日寇的野蛮暴行也恨入骨髓,当即表示:“我家有手枪10支,子弹万粒,不杀日寇,誓不为人”。他们决心誓死抗日救国,旋即相约分别回籍,联络同乡旧僚,亲朋好友,创建抗日救国军。孙铭武回到家乡,向家人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目睹沈阳发生的悲惨情景,并力陈救国大计,孙铭宸当即表示,愿放弃县志调查员职,投笔从戎,协助孙铭武组织武装抗日。1931年10月10日,在孙铭宸、张显铭等人多方联络和当地公安、警甲协助下,孙铭武在大苏河城隍庙内血盟誓师组建了辽东血盟救国军,400余名救国军官兵决心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血战到底。
大苏河血盟誓师后,为发展壮大救国军,孙铭宸与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直接威胁着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1932年初,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孙铭宸四处奔走为救国军筹款购枪,并把枪支弹药秘密运到救国军驻地,进一步装备了抗日武装,使救国军两次取得反击日伪联合“围剿”的重大胜利,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之一。
辽东血盟救国军的迅速发展,使汉奸、卖国贼、伪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后为伪满洲国上将警备司令)深感震惊,多次派人劝孙氏兄弟与其一起投降日寇,皆遭拒绝后,于1932年1月19日采取卑鄙手段,设下的“鸿门宴”将孙铭武等20名救国军谈判代表杀害于柳河县三源浦。孙铭宸因奔走各地联络义军联合抗日而幸免遇难。孙铭武被害不久,孙铭宸的另一位兄长孙铭久亦壮烈牺牲。这使孙铭宸悲痛欲绝,他率救国军余部500余人参加了李春润率领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共讨日伪军。李春润素闻其“有胆有识,精明干练,材堪大用”,遂委其为第六旅长。从此,孙铭宸在李春润的指挥下,率领所部官兵抗击日寇,杀敌讨逆,雪耻复仇。
1932年5月,孙铭宸率其所部第六旅先后七次攻打清原,奇袭清原日本守备队和英额门一带日伪军;攻打斗虎屯车站,袭击敌营盘,焚毁铁路桥梁和站房,割除日伪电话线;收编伪公安队、商团队、山林队和民团,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吓得日伪军龟缩城内不敢出击,日夜不得安宁。
以孙铭宸为首的第六旅将士,在兴京、清原和沈海线上各点不断打击日伪军,敌人急调重兵“围剿”,妄图消灭这支抗日劲旅。
1932年10月9日,日军高波兵团向东边道大举进攻,首先扑向李春润部。由于总司令唐聚五率部北撤,李春润部陷入孤军奋战之中。而孙铭宸旅更处孤立无援之境,虽浴血奋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化整为零,采取分散活动。李春润等突出重围于12月18日到达北平。孙铭宸亦于1933年初密赴北平,向李春润报告战斗经过和队伍现状,表示重整旗鼓,继续抗日的决心。
孙铭宸在北平期间,受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东北抗日后援会的热烈欢迎。张学良将军也给予表扬,并拨大批枪支弹药,在孙铭宸的建议下,重新组建了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李春润为总司令,孙铭宸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参议兼第四梯队少将司令官。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召开送别会,孙铭宸作了演讲,激昂陈词,与会者无不肃然起敬。
曾任伪东边道镇守使、省防第一旅旅长的于芷山,媚日投敌,对东边道的抗日军民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他不仅极力“追剿”救国军,还以重金悬赏捉捕孙铭宸,并把孙氏家门查封,把留在家中的两位年迈老人赶出家门,全部家产悉数没收。孙铭宸在北平得知家中情景,他没有低头,仍是昂首陈词:“国破家亡,有产何用,倘东北有光复之一日,讵患其没收耶!”国仇家恨,更加激励着孙铭宸挥戈抗日到底的决心。
1933年1月29日至2月8日,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司令官李春润先后组派44名义勇军骨干分赴辽东光京、清原、凤城、宽甸、本溪等地,秘密恢复抗日队伍。孙铭宸受命以前方督导官的名义返回抗日前线。2月8日,他从北平出发,化装成劳工从天津乘船,准备到大连登陆后再去抗日前线。不料,当船航行到大连港附近海面时,孙铭宸及同船的义勇军旅长齐洪治、参谋处长秦洪修,清原县长杨庆贤等20人被日军水上警察逮捕,并被关进监狱。狱中,孙铭宸经受敌人多次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日军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遂遭杀害。
孙铭宸在大连被害的噩耗传到北平后,在北平的义勇军将士无不万分悲痛,李春润痛心异常,万分惋惜,当即书写报告向国民党政府为孙氏兄弟请求抚恤,同时“引咎自劾”请求免职,要“以国民资格杀敌图功,以完成未竟之业,而慰殉难先烈在天之灵”。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毁家纾难、为国捐躯的孙铭宸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

主要事迹
从1918年起,在兴京县(今新宾)内各小学任教员、校长达十年之久。1928年调任清源县教育局学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协助其兄创建辽东血盟救国军。哥哥被害后,他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在新矣、清源和沈海线上不断出击敌人。有一次敌人调集重兵围剿,激战三昼夜,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不得不采取分散活动。孙铭宸秘密去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救国会拨给大批枪械弹药,命他组织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孙铭宸被委任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9梯队司令,并命他以前方督导官名义返回东北,秘密联络恢复抗日队伍。他于1933年2月8日从北平出发,化妆成劳工从天津乘船,不料船行驶到大连海面时,被日本水上警察截捕。在狱中他多次经受敌人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倭寇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誓死如归,遂遭杀害。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3 06:26:00
2、 新宾满族自治县人物 孙铭宸

孙铭宸(1894—1933),别名孙耀祖,字光烈,号勤廷。牺牲时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兼第4梯队司令。
1892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孙铭武、孙铭宸是同胞兄弟,又都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爱国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我东北三省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之时,他们揭杆而起,在辽东地区最早竖起了抗日的旗帜,打响了辽东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枪。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敌手。事变当晚,孙铭宸的胞兄孙铭武和其好友、原籍辽宁新宾县湾甸子村的张显铭皆在沈阳,他们目睹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深感-之惨,不觉潸然泪下”。孙铭武找到张显铭,二人奔走相告,旋相约回籍举旗抗日。张显铭说:“蒋介石国民政府丢弃东三省大好河山和三千万同胞不管,我辈不能坐视-灭种,无动于衷”,表示愿放弃留学之机,决心投笔从戎,雪国耻,救危亡。孙铭武对日寇的野蛮暴行也恨入骨髓,当即表示:“我家有手枪10支,子弹万粒,不杀日寇,誓不为人”。他们决心誓死抗日救国,旋即相约分别回籍,联络同乡旧僚,亲朋好友,创建抗日救国军。
孙铭武回到家乡,向家人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目睹沈阳发生的悲惨情景,并力陈救国大计,孙铭宸当即表示,愿放弃县志调查员职,投笔从戎,协助孙铭武组织武装抗日。
1931年10月10日,在孙铭宸、张显铭等人多方联络和当地公安、警甲协助下,孙铭武在大苏河城隍庙内血盟誓师组建了辽东血盟救国军,400余名救国军官兵决心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血战到底。
大苏河血盟誓师后,为发展壮大救国军,孙铭宸与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直接威胁着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
1932年初,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孙铭宸四处奔走为救国军筹款购枪,并把0弹药秘密运到救国军驻地,进一步装备了抗日武装,使救国军两次取得反击日伪联合“围剿”的重大胜利,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之一。
辽东血盟救国军的迅速发展,使汉奸、-贼、伪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后为伪满洲国上将警备司令)深感震惊,多次派人劝孙氏兄弟与其一起投降日寇,皆遭拒绝后,于1932年1月19日采取卑鄙手段,设下的“鸿门宴”将孙铭武等20名救国军谈判代表杀害于柳河县三源浦。孙铭宸因奔走各地联络义军联合抗日而幸免遇难。孙铭武被害不久,孙铭宸的另一位兄长孙铭久亦壮烈牺牲。这使孙铭宸悲痛欲绝,他率救国军余部500余人参加了李春润率领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共讨日伪军。李春润素闻其“有胆有识,精明干练,材堪大用”,遂委其为第六旅长。从此,孙铭宸在李春润的指挥下,率领所部官兵抗击日寇,杀敌讨逆,雪耻0。
1932年5月,孙铭宸率其所部第六旅先后七次攻打清原,奇袭清原日本守备队和英额门一带日伪军;攻打斗虎屯车站,袭击敌营盘,焚毁铁路桥梁和站房,割除日伪电话线;收编伪公安队、商团队、山林队和民团,缴获大批0弹药,吓得日伪军龟缩城内不敢出击,日夜不得安宁。
以孙铭宸为首的第六旅将士,在兴京、清原和沈海线上各点不断打击日伪军,敌人急调重兵“围剿”,妄图消灭这支抗日劲旅。
1932年10月9日,日军高波兵团向东边道大举进攻,首先扑向李春润部。由于总司令唐聚五率部北撤,李春润部陷入孤军奋战之中。而孙铭宸旅更处孤立无援之境,虽浴血奋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化整为零,采取分散活动。李春润等突出重围于12月18日到达北平。孙铭宸亦于1933年初密赴北平,向李春润报告战斗经过和队伍现状,表示重整旗鼓,继续抗日的决心。
孙铭宸在北平期间,受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东北抗日后援会的热烈欢迎。张学良将军也给予表扬,并拨大批0弹药,在孙铭宸的建议下,重新组建了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李春润为总司令,孙铭宸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参议兼第四梯队少将司令官。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召开送别会,孙铭宸作了演讲,激昂陈词,与会者无不肃然起敬。
曾任伪东边道镇守使、省防第一旅旅长的于芷山,媚日投敌,对东边道的抗日军民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他不仅极力“追剿”救国军,还以重金悬赏捉捕孙铭宸,并把孙氏家门查封,把留在家中的两位年迈老人赶出家门,全部家产悉数没收。孙铭宸在北平得知家中情景,他没有低头,仍是昂首陈词:“国破家亡,有产何用,倘东北有光复之一日,讵患其没收耶!”国仇家恨,更加激励着孙铭宸挥戈抗日到底的决心。
1933年1月29日至2月8日,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司令官李春润先后组派44名义勇军骨干分赴辽东光京、清原、凤城、宽甸、本溪等地,秘密恢复抗日队伍。孙铭宸受命以前方督导官的名义返回抗日前线。2月8日,他从北平出发,化装成劳工从天津乘船,准备到大连登陆后再去抗日前线。不料,当船航行到大连港附近海面时,孙铭宸及同船的义勇军旅长齐-、参谋处长秦洪修,清原县长杨庆贤等20人被日军水上警察逮捕,并被关进监狱。狱中,孙铭宸经受敌人多次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日军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遂遭杀害。
孙铭宸在大连被害的噩耗传到北平后,在北平的义勇军将士无不万分悲痛,李春润痛心异常,万分惋惜,当即书写报告向国民党政府为孙氏兄弟请求抚恤,同时“引咎自劾”请求免职,要“以国民资格杀敌图功,以完成未竟之业,而慰殉难先烈在天之灵”。全国解放后,为褒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毁家纾难、为国捐躯的孙铭宸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孙铭宸相关
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兼第4梯队司令)

【附录】从小学校长到辽东的抗日先锋
孙铭宸烈士(1892—1933)满族,辽宁清源人。革命烈士
孙铭宸烈士简介
从1918年起,在兴京县(今新宾)内各小学任教员、校长达十年之久。1928年调任清源县教育局学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协助其兄创建辽东血盟救国军。哥哥被害后,他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在新矣、清源和沈海线上不断出击敌人。有一次敌人调集重兵围剿,激战三昼夜,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不得不采取分散活动。孙铭宸秘密去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救国会拨给大批枪械弹药,命他组织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孙铭宸被委任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9梯队司令,并命他以前方督导官名义返回东北,秘密联络恢复抗日队伍。他于1933年2月8日从北平出发,化妆成劳工从天津乘船,不料船行驶到大连海面时,被日本水上警察截捕。在狱中他多次经受敌人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倭寇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誓死如归,遂遭杀害。
孙铭宸烈士生平经历
孙铭宸,别名孙耀祖,字光烈,号勤廷。
1892年10月25日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孙铭武、孙铭宸是同胞兄弟,又都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爱国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我东北三省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之时,他们揭杆而起,在辽东地区最早竖起了抗日的旗帜,打响了辽东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枪。
1933年2月 从1918年起,在兴京县(今新宾)内各小学任教员、校长达十年之久。1928年调任清源县教育局学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协助其兄创建辽东血盟救国军。哥哥被害后,他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在新矣、清源和沈海线上不断出击敌人。有一次敌人调集重兵围剿,激战三昼夜,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不得不采取分散活动。孙铭宸秘密去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救国会拨给大批枪械弹药,命他组织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孙铭宸被委任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9梯队司令,并命他以前方督导官名义返回东北,秘密联络恢复抗日队伍。他于1933年2月8日从北平出发,化妆成劳工从天津乘船,不料船行驶到大连海面时,被日本水上警察截捕。在狱中他多次经受敌人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倭寇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誓死如归,遂遭杀害。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3 17:00:19
1、义勇军英烈邓铁梅

邓铁梅(1892年10月29日-1934年9月28日),出身镶红旗满洲佐领,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今本溪市)磨石峪邓家村,抗日将领。
人物生平
1898年进入私塾学习。
1931年冬,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深感亡国之痛,
于10月下旬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
一个多月后,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活动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他们到处袭击日军,解救抗日爱国同胞,震慑敌胆,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吸引更多的抗日志士参加到自卫军中来。
到1932年秋,东北民众自卫军已发展到1.5万余人,组成八个团,两个大刀队。
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返回凤城,
于1931年10月召集旧部150余人。

在凤城顾家堡宣布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后改称东北民众自卫军。
到1931年12月份作战人员已发展到1500余人,建制上分3个大队和一个大刀队。
1931年12月26日夜,东北民众自卫军兵分4路,第一路负责切断电话线使凤城守敌断绝与安东(今丹东市)站的敌人联系;第二路在四台子伏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三路进攻火车站,消灭火车站守敌;第四路冲进县城进攻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署。晚10时,战斗开始,次日凌晨4时结束。战斗共击毙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捣毁了日伪行政机关。解救出监狱中的抗日人士50余人。战斗结束后自卫军退出凤城。此次战斗的胜利使自卫军的队伍更加壮大。自卫军编制由大队扩编为9个团。1932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代表苗可秀与邓铁梅联系,救国会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
1932年5月,作战人员发展到1.6万人。
1932年12月,日

军调集1万余人进行围剿,由于自卫军火力与指挥经验的不足,自卫军在围剿只剩下5000余人。
1933年4月15日再次进行围剿,日军采用步步为营,实行保甲连坐法,使自卫军损失惨重,只剩下1000余人。自卫军只得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
1934年5月27日,邓铁梅因患了痢疾,被秘密送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一家张姓亲属家中养病,但被叛徒沈廷辅探知。
5月30日晚,邓铁梅被沈廷辅带领的伪便衣暗杀队捕获。
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
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抗战事迹
组织东北民众自卫军
东北民众自卫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丹东地区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的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它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曾在凤城警界任职多年的邓铁梅。
九一八事变时,邓铁梅正困居锦州。他亲眼目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无限愤慨地说,“政府无能当政,军队有土不守,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于是,他拜见了正在锦州指挥防守的辽宁省警备处长黄显声,向其陈述了自己决意发动民众进行武装抗日的想法,当即得到黄显声的赞同和支持。黄显声还建议他回凤城,利用其在凤城人地两熟的有利条件,组织民众抗日武装。
1931年10月初,邓铁梅携同好友云海青一道乘火车潜回凤城,随后便用走亲访友的形式在凤西山区进行联络和串联,密谋举旗抗日之事。最后来到时凤城四区小汤沟的顾家堡子。10月下旬的一天,邓铁梅在顾家大院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会上,大家公推邓铁梅为司令,并确定自卫军的宗旨是“武装抗日,保卫家乡”。
自卫军成立的消息对同仇敌忾的辽东民众来说,无疑是一曲出征的战歌,催发了无数爱国志士的热血激情,四方乡里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到1931年12月中旬,队伍已达1500多人。根据作战需要,部队编成三个大队、一个侦察队和一个大刀队(或称武术队)。12月26日,自卫军打响了抗日救国的第一仗-夜袭凤凰城。此役,自卫军不仅毙伤日伪军5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捣毁了县衙门,砸开了监狱,放出了“九一八事变”以来被捕的爱国志士,还砸了日本特务机关-平井药房。这一仗打出了自卫军的声威,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领导自卫军抗日活动
1932年3月,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移至尖山窑(现岫岩大营子镇)。在此,自卫军开始扩编。司令部下设八大处。时,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苗可秀等人到邓部考察,后将邓部统编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任命邓铁梅为司令。同年7月,自卫军移师龙王庙。在此,邓铁梅进一步完善了自卫军的组织机构,健全了司令部下设的八大处,又成立了5个局,建立了2个厂,还在抗区发行了与小银元等值使用的军用钞票-老邓票。此外,同年秋,邓铁梅还采纳了总参议苗可秀的建议,在尖山窑成立了军官学校。
自卫军一成立,邓铁梅就向全体官兵约法三章:抗日救国,保民第一;不妥协,不投降;不扰民,不调戏妇女。为部队制定了四大纲领:智、勇、仁、信。提出的斗争口号是:不爱钱,不怕死,军民一体,抗日救国,收复失地。要求官兵们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惊扰人,不欺负人。还要做到“三愿”:愿吃剩饭,愿睡凉炕,愿给群众干活。为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得以实施,自卫军还特设了军法处和政治处,专门负责向官兵和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意识和自卫军的宗旨、纪律,处理违纪官兵。人们拥戴这支队伍,称这支队伍为“冷饭队”,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帮助这支队伍。而自卫军也以智取卡巴岭、夜袭龙王庙、狙击黄土坎、炮轰福聚兴等军事斗争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对此,日本侵略者是恨之入骨,施展了种种伎俩想方设法地企图瓦解这支队伍。先是两次招抚诱降,后是四次武装讨伐,步步为营,处处设岗,到处围剿残杀自卫军及抗日群众。仅1933年一季度,三角抗区被杀害的军民就达8728人。这时,自卫军缺衣少粮,弹药匮乏,处于内外无援的境地,队伍也从鼎盛时的万余人,减少到4000余人。1934年四、五月间,邓铁梅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小部队分散活动的办法,利用青纱帐继续坚持斗争。此后,自卫军进入艰难阶段。他们几乎天天都有战斗,一天能转几个地点,却常常是成天见不到群众,经常没有饭吃。他们大部分时间住在山上,部队得不到休整,伤员得不到医治,队伍减员至1000多人。进入冬季,自卫军处境更加艰难。在此情况下,1934年初,自卫军部分将领召开会议,决定将部队改编成若干支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不幸牺牲
1934年5月,邓铁梅由于长期奔波,身患重病,不能随军活动;便秘密来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亲属家中养病,不料为特务侦知,将邓捕去,并立即解往奉天(今沈阳),监禁在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日伪高级官员,曾以高官厚禄诱降,邓不为所动。在敌人法庭上,慷慨陈词,历数日本侵略者侵华罪行,并开始绝食。有一天,一个日本军官来到狱中,伪装斯文地说了些佩服、敬仰之类的话,然后请邓铁梅在其折扇上题字。邓当即挥笔疾书了十四个字:“五尺身驱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表明了誓死的决心。日伪内部通报也称:“邓铁梅已抛弃生死之念,求死更重于求生。”1934年9月28日,邓铁梅被杀害在奉天伪陆军监狱。时年四十三岁。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中,列举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捐躯的民族英雄中,就有邓铁梅的名字。
1934年9月,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邓铁梅牺牲。之后,苗可秀扛起了三角抗区抗日大旗,率领着另一支抗日队伍——中国少年铁血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更顽强、更壮烈的斗争。

后世纪念
在凤城市郊的南山脚下,有一座刻有“邓铁梅、苗可秀永垂不朽”字样的墓碑,他们是凤城市有名的抗日英雄,为缅怀两位英雄,“邓铁梅路”、“苗可秀街”在建国初期便在凤城百姓中传叫开来……
在丹东市帽盔山脚下,有一条进入市区的道路——国桢路,这是丹东市民为纪念我市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任国桢而以其名命名的街路。 这三条街道,是丹东地区仅存的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街路。
邓铁梅路
据凤城市民政局地名办徐主任介绍,邓铁梅路位于凤城市区中心,贯穿城区南北,南起苗可秀街,北止凤山路,全长约3公里。1948年,为了纪念抗日英雄邓铁梅烈士,当时的凤城县政府将这条县区主干路命名为“邓铁梅路”。
1993年,由于新的民政法规规定,街道名称不得以人名命名,凤城市地名办曾一度想将“邓铁梅路”和“苗可秀街”更名,但在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新街路名称意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市民仍建议保留原名。当时,一些老同志为了保留住这两条街路的名称,多次找到地名办,阐述保留原名的历史和教育意义,最后凤城市地名办顺应民意,正式确定了这两条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路名不变。


1934年9月28日凌晨5时30分,在百般劝降未果之后,日军将邓铁梅秘密杀害。
(1)资料来源:李林. 《满族宗谱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6年. ISBN 7807221712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4 06:58:04
2、本溪满族自治县人物邓铁梅(1)

邓铁梅,名古儒,字铁梅。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于本溪县小市磨石峪村一个士绅家庭。7岁就读本村私塾,后入小市三门洞高等小学堂。邓铁梅记忆超群,深受老师宠爱,从小爱听故事和习武,崇拜抗元英雄文天祥诗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鹊啼血归”的境界。铁梅青少年时期正赶上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将辽东地区划为日俄战争的战场。辽东地区战火不断,当地土匪乘机蜂起,百姓饱受刀兵掠夺之苦。邓铁梅祖父邓荣昌是辽东一带有名的士绅,不忍乡里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倡组民团,将匪首二楞锏(山头号)黄义山抓获送官。此举与黄匪结仇。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6月,土匪约200余人寻仇袭击磨石峪村,邓铁梅的父亲邓继新率众奋起抗匪,与家人、亲属、团勇12人皆死于土匪刀枪之下,邓家房舍尽被焚毁。15岁的邓铁梅目睹家破人亡的惨状,誓志歼匪报仇。此后不分冬夏,拜师习武,精通枪械。18岁由三门洞高等小学堂毕业,适逢邓铁梅六叔邓继述在小市总甲所任总甲长,凭借六叔之力入总甲所任文书、班长。1917年(民国6年)邓铁梅考入本溪县警察训练所,受训6个月后被分配到本溪县警察大队任巡警,班长。1921年(民国10年)调到凤城县警察大队,先后任班长、大队长、1928年(民国17年)任凤城县-长。邓铁梅在凤城任职期间,于1925年(民国14年)回乡省亲时,听乡亲们议论小市区长肖文波勾结官府,鱼肉乡民,横征暴敛,设抽头,乡民有苦难言。为伸张正义,驱逐贪宫,邓铁梅深入调查,核实证据,秉笔直书,列举区长肖文波四大罪状,并上告到奉天省长公署,直到同年7月6日,奉天省长公署作出“呈悉既据查明,区长肖文波御下不严溺职,应准撤革,听候查办”的指令,乡亲们听到此信后,群情振奋,邓铁梅声望大增。1928年(民国17年)初夏,日军因在安奉铁路凤凰山下的路段上发现一块大石头,便借故生事,向县政府提出无理要求。两天后,几十名日本守备队员荷枪实弹将县公署包围,逼迫县长在文件上签字。邓铁梅闻知,速调公安队紧急集合,并亲自持枪闯进县公署。邓铁梅针对日本人的蛮横无理的要求,断然拒绝。日军官勃然大怒,抽出战刀进行恫吓,邓铁梅横眉怒视,立即拔出手枪对准日军官,日军见状,便垂头丧气,狼狈地走了。邓铁梅的大无畏精神深得民众赞誉。
翌年,日本商人依仗日本守备队势力所经营的青城子铅矿,违反规定,越界开采,凤城县长派邓铁梅查办此事。经过调查,发现越界开采情况属实,遂采取断然措施,查封此井,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商人和日军守备队的嚣张气焰,替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同年,邓铁梅又把盗-土的亲日分子曲明冗逮捕入狱,并将国土赎回,再次维护了民族利益。在县-任职期间,邓铁梅目睹警政积弊,深感旧中国的官场政治腐败,使民众饱受困苦。对此他廉洁守己,体恤民情,严格约束部下不准侵扰百姓,并对那些勾结官匪,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严历打击。他对上不阿,对下不凌,耻与贪脏枉法的官吏为伍,他的正直在旧中国的官场中是行不通的,屡遭陷害报复和排挤。至1929年(民国18年)被撤职,另调省警务处任督察员。到任不久,因未去拜见新到任的警务处长,再受排斥,便愤然辞职。1930年(民国19年)应同僚之招,去哈尔滨特别警察管理处任督察员。1931年(民国20年)春调任牡丹江警察分署任署长,到任不久,因与上司不和遭革职。
1931年4月,邓铁梅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辽宁,先后到沈阳、锦州谋职,未能如愿。正在这时,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狼烟千里,辽、吉两省大片土地沦陷。目睹蒋介石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邓铁梅愤慨地说:“-当政,军队有土不守,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表示:“我们宁可被打倒,也不能被吓倒,不能俯首当-奴。”民族义愤使他下决心返回辽东山区组织抗日队伍。邓铁梅在锦州拜会了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得到黄显声的支持和赞助。
同年10月下旬,同好友云海青乘火车离开锦州,经沈阳回到凤城县小汤沟顾家堡子(今属岫岩大营子乡),串联旧好十数人,不久便组织200多人的抗日队伍,在凤城县尖山窑正式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邓铁梅任总司令。在成立大会上,邓铁梅宣布抗日自卫军纲领:“武装抗日,保卫家乡,抗日救国,保民第一,不妥协、不投降。”战斗口号是:“不爱钱、不怕死、军民一体、抗日救国、收复失地。”至12月底,抗日队伍扩大到l500多人,建立3个大队,一个武术队,一个侦察队。从此,这支民众武装打响了辽东地区民众抗日第一枪。
自卫军组建后,士气旺盛,斗志倍增。邓铁梅抓紧战机,决定夜袭凤凰城。 1931年(民国20年)12月25日夜,派人探知凤凰城县城的日军武装和警察各有200余人的兵力布置情况后,马上作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兵分4路,第一路在凤城以南的张家堡子切断电话线,使凤城与其以南的高丽门、安东车站断绝联系;二路在凤城车站以北的四台子设下路障和埋伏,阻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三路袭击火车站,消灭火车站守敌;第四路冲进县城进攻日本守备队和警察署。晚10时,战斗打响后,民众自卫军把车站和城内的敌人包围起来,切断联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自卫军捣毁了县衙、-和日本特务机关平井药房,砸开监狱,救出“九一八”后,日伪逮捕的爱国人士。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清晨4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来之前,自卫军撤出战斗,此役共打死日伪军5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
东北民众自卫军夜袭凤城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狠煞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给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在国内引起了很大震动和反响,辽东抗日自卫军威名大震。凤城大捷后,自卫军的队伍迅速扩大,军队编制由大队扩编为9个团。1932年3月,在北平的抗日救国会派代表苗可秀前来与邓铁梅联系,邓铁梅详细向苗可秀介绍了民众抗日自卫军成立的经过和现状。苗可秀返回北平向救国会汇报后,救国会立即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又委任邓铁梅为第13路军司令。邓铁梅率部先后进驻庄河、大孤山,该地区的伪政权和伪警察在义勇军的威慑下,接受义勇军的条件,交出武器,仅庄河县城就收缴400多支0,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
同年8月,自卫军在转战中打败伪军李寿山部,进入战略要地龙王庙,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除攻打凤城、庄河外,包括占领黄土坎,三打大孤山,智取卡巴岭三义庙等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自卫军也发展到15000多人,成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活跃在安东(今辽宁丹东)、凤城、岫岩、庄河、本溪等数百公里的宽广地带不断打击日军。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5 06:54:25


3、本溪满族自治县人物邓铁梅(2)
为了坚持长期抗战,1932年,邓铁梅接受了中共南满团省委书记邹大鹏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建议,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整顿部队。在组织建设上,司令部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等八大处,成立器械、被服、印刷等工厂,保证部队军需供应。此外,邓铁梅还注重军队宣传工作,抽调文化基础比较好的11名队员,组成专职宣传队,通过张贴标语,编歌曲、画漫画、讲战绩等形式扩大抗日宣传,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为巩固革命胜利果实,邓铁梅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禁止粮食外流,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缴获了50多万公斤敌伪的官盐,掌握了盐滩,没收了逃亡地主大量财产。印发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流通券。”所有这些措施,对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整体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思想建设方面,他为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个别违犯群众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律给予严励惩处。有一次,发现自卫军队员孟广志到老乡家索要二两大烟土,家里没有,逼其进城买。邓铁梅知道后,立即派稽查队将孟抓来,召开了军民大会,当众讲明孟的0事实,给予严惩。
每逢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是派稽查队前去老乡家了解是否有违犯纪律的。若有发现,必须回去向老乡当面检讨错误。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他向干部战士们说:“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1932年夏,二道河一带闹粮荒,有很多乡亲已经断炊。在这危急关头,邓铁梅从龙王庙调出5万多公斤粮食运往灾区,解救了灾民的危难。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同年夏,邓铁梅因事来到游击区一个村子,不料与伪军遭遇。在这危急关头,有一名中年农民主动出来护送他出村。当他们走到村头时,遇上伪军的岗哨进行盘问,那位农民机智沉着地说:“这是我表哥,住在前堡,我送送他。”就这样,邓铁梅才安全脱险。
邓铁梅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怕死就不能抗日。”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不怕死,不爱钱。”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同年5月,本溪抗日自卫军黄拱宸率抗日武装加入邓铁梅抗日队伍。这时邓铁梅直接指挥的部队已达16000多人。部队改编为18个团(包括警卫团、骑兵团、炮兵团)以及第一、第八、第十九3个支队和一个大刀队。任命黄拱宸为左参赞,派参谋长李兆麟为驻北平代表,负责抗日救国会方面的联系。并在尖山窑、三清观、河里寨、龙王庙、黄土坎等地建立了游击据点
日蒋《塘沽协定》签定以后,日军加紧对辽东三角地区民众自卫军的围剿和讨伐。日军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长板津直纯纠集日伪军进行3次大讨伐。实行“三光政策”和“集家并屯,”给自卫军作战带来一定的困难,作战环境十分艰苦。
1932年春,日伪军疯狂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民众自卫军一部约600余人被敌人包围在凤城县西部的老平顶山上。空中有敌机,地上有重兵围困。但自卫军全体指战员下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四昼夜。最后绝大部分战士由于敌众我寡和冻饿而壮烈牺牲,只有少部分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邓铁梅率领着这支抗日队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使得日寇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日本帝国主义者将邓铁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深知要消灭民众自卫军,首先必须降服邓铁梅。于是,便利用邓铁梅昔日好友及旧部多次来信劝降,以高官厚禄进行引诱,但都遭到邓铁梅的拒绝。最后敌人提出与邓铁梅“谈判。”邓铁梅考虑民众自卫军自成立以来,艰苦抗战一年多,需要有个时间休整一下,补充装备,筹集给养,以利再战。便与其他领导人商议,决定将计就计,和敌人周旋一两个回合。他在一次干部秘密会议上说:“让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喘口气,搞点-弹药,然后咱们就来一个打渔带杀家。”经过大家详细讨论,决定派出以苗可秀为首的代表团到奉天(今沈阳)与日军“谈判。”但日方无意“谈判,”借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并说在这不能谈,必须到新京(今长春)去谈。苗可秀提出:你方提出的条件,我无权回答,要解决问题,你方可派代表与我到我们司令部去谈判。于是,日方派出6人前来凤城沙里寨。事后,邓铁梅下令将日方代表全部处决,以表示他抗日的决心。”
1933年4月15日至1934年初,日伪军先后对抗日自卫军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讨伐,自卫军改变战术,灵活应战,待机消灭敌人,并取得局部胜利,由于长期坚持抗战,加上给养不足,操劳过度。1934年5月下旬,邓铁梅因病到岫岩县头道干沟小蔡家沟张家堡张文燮家中养病。不料,在30日深夜,叛徒沈延辅带领6个特务闯进张家,将邓铁梅抓走,由伪军护押到凤城,又秘密押到奉天警备司令部军法处,以后送进伪陆军监狱。一天,一个日本搜查队长来到邓铁梅的囚室。神态傲慢地向邓铁梅问话,邓铁梅坐在桌旁,低头练字,毫不客气地说:“今天我不舒服,不愿意多说话。”这个日本军官无奈,只好改用谦恭的口气问长问短。邓铁梅只冷冷地与他说了几句。日本军官临走时,递过自己的折扇虚伪地请邓铁梅题字留念。邓铁梅接过折扇,略加思考,便挥笔写下了:“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这一气势磅暗的诗句,使这个日本军官看后恼羞成怒,墨迹未干便溜了出去。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遭到破产,于是便对邓铁梅的肉体进行摧残,企图动摇他的抗日意志。邓铁梅对来探监的亲友一再表示:“我白纸不能划黑道,粉墙不能沾黑点,我决不会投降。事到如今,我活着将与草木同休,死了可与古人并存。我宁愿死,决不贪生。”表现了抗联斗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934年9月27日晚,关押邓铁梅的伪陆军监狱,从狱吏到门岗,全部换成了全付武装的日本军人。9月28日早五点,时年43岁的抗日将领邓铁梅被日本侵略者秘密杀害。中国共产党中央对邓铁梅的抗日救国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在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把邓铁梅烈士称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35年11月,中共南满省委把以邓铁梅旧部为基础组建的一支队伍命名为“铁梅支队。”邓铁梅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之后,天津《大公报》登载了《悼念邓铁梅》一诗。
凤城县人民政府早在建国初就以邓铁梅的名字命名了街道。1987年9月,本溪县人民为永远纪念和缅怀邓铁梅的抗日功绩,在山城子乡修建了邓铁梅纪念碑。

邓铁梅相关
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11-25 18:15:22
4、谈抗日英烈邓铁梅(1)
邓铁梅(1892—1934) 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邓铁梅,男,满族,名古儒,字铁梅。1893年2月15日出生于本溪。1931年10月下旬,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活动。1932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934年5月30日晚,邓铁梅被沈廷辅带领的伪便衣暗杀队捕获。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1935年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88年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邓铁梅(1892年10月29日-1934年9月28日),出身镶红旗满洲佐领,原名邓古儒,字铁梅。生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县(今本溪市)磨石峪邓家村,抗日将领。1898年进入私塾学习。1931年冬,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深感亡国之痛,于10月下旬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一个多月后,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活动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他们到处袭击日军,解救抗日爱国同胞,震慑敌胆,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吸引更多的抗日志士参加到自卫军中来。到1932年秋,东北民众自卫军已发展到1.5万余人,组成八个团,两个大刀队。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返回凤城,于1931年10月召集旧部150余人,
邓铁梅烈士生平经历
邓铁梅,1892年10月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磨石峪村的一个富裕之家。1917年,邓铁梅进入旧警界任职,由下级警士逐步晋升为凤城县公安局长。任职期间,目睹警政积弊,深感旧中国的政治腐败,使民众饱尝困苦,所以他立身处事有一定正义感,为人廉洁奉公,对一般劳苦大众抱有一定同情心。他严令部下不要苛扰百姓,而对于一班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势力则加以限制和打击。
邓铁梅对上司不搞阿谀逢迎,不同流合污。他的这种耿直的作风,在贪污成风的旧社会官场中不仅行不通,而且遭到地方实力派的挟嫌报复,1929年秋被撤去凤城县公安局长职务,另调奉天、哈尔滨等地任职。1931年4月,邓铁梅在牡丹江警察分署长的职位上又遭革职,失业后回到奉天。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邓铁梅正在锦州待谋职业,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宵烽火,失地千里,辽、吉两省大片土地沦于日军铁蹄践踏之下。9月23日张学良下令把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辽宁省政府迁到锦州办公,大批军政人员接踵而来,各地难民也纷纷西逃锦州并准备进关,使这个辽西重镇处于一片惊慌混乱之中。邓铁梅目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无限感慨地说:政府无能当政,军队有土不守,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气愤地说:我们宁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吓倒,不能俯首甘当亡国奴!民族正气,使他下决心返回辽东山区组织抗日队伍。邓铁梅在锦州拜会了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得到黄的支持和赞助。
1931年10月下旬,邓铁梅前往辽东凤城西部山区小汤沟顾家堡子(今属岫岩县朝阳乡)串连旧好十数人,分赴凤城、岫岩两县交界的山区各村屯发动群众,组织抗日队伍。此时日军虽然占领了铁路沿线的城镇,但在偏远的山区其侵略势力尚未达到,广大民众也有抗日救国的要求。因此,旬日之间便征得长短枪300余支,动员抗日健儿180多人,正式创建了辽东三角地区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任司令。在成立大会上,邓铁梅对大家讲话,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宣布建队宗旨是:武装抗日,保卫家乡。
邓铁梅在小汤沟创建民众抗日自卫军的消息一经传出,辽东三角地区的广大民众奔走相告:老邓回来组织武装,大家快上队抗日吧!跟老邓打日本军准没错……于是,四乡群众、民团、保甲携枪带马来投者甚多,队伍迅速发展扩大,到1931年12月份,已增加到1500余人。在建制上,司令部以下编为4个大队,其中一个为大刀队,也称武术队,由山东来的武术教师担任教练。一支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初具规模了。
东北民众自卫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是夜袭凤城。
1931年12月26日午夜,邓铁梅率部兵分两路攻打凤城。一路人马攻凤城车站、包围凤城警察署;另一路攻入城内,伪警察大队狼狈逃窜。自卫军把驻城内的日本守备队西河小队围困在一个大院内,断绝了城内和车站的联络,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抗日自卫军一举捣毁了伪县衙、警察署;砸开了监狱,使被捕的爱国者获释;日本特务情报机关——平井药房被砸烂,焚烧了里面的鸦片、吗啡等毒品。凤城一役重创日伪军,打死打伤日伪军50余名,缴获步枪300多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两门和大批子弹。日军遭此痛击,大为震动,《盛京时报》12月27日载文惊呼:“安奉线匪警频传,凤凰城被袭焚,通讯断绝,形势严重。”
邓铁梅率部夜袭凤城的胜利喜讯不胫而走,得到了东北各界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也引起了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重视。1932年2月末,苗可秀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委派,从北平秘密来到辽东三角地带,了解义勇军反日斗争情况。邓铁梅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地介绍了民众自卫军成立的宗旨及现状。不久,苗可秀返回北平向救国会汇报,该会遂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誓师成立了辽宁民众自卫军,又委任邓铁梅为第十三路军司令。7月间,苗可秀由北平重返邓部工作,邓铁梅对他十分敬重,任命他为总参议兼军官学校教育长。这期间,许多小股抗日武装纷纷来投,东北民众自卫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