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抗日烽火(第一稿)

字数:548181访问原帖 评论数:24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5-23 13:35:09 更新时间:2020-11-26 00:19:21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8-25 05:41:25
2、李杜轶事(1)
(一)
李杜,字植初,1880年8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父亲李万钟,母亲王氏。李杜兄弟四人,他居长,六岁时入私塾读书,他学习刻苦,聪慧过人,每次考试皆列前茅。十九岁时,家道中衰,去义县清河门一家烧锅当学徒。 1900年庚子之变,俄军出兵中国东北,溃败的大辫子清兵路过李杜的家乡,肆行劫掠。李杜回家,见清兵殴打其父母,他上前阻止,被清兵开枪击伤,幸亏未击中要害。溃兵去后,他得知家乡的百姓多受其害。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对遭受战乱之苦的乡亲们深感不平。他气愤之下,决心投笔从戎,取得军权,解救受难的苍生。他发誓果有带兵之日,定剿除害民之兵匪,保护百姓,“绝不扰民”。他伤愈后,察访到驻义县的清军二十镇的耿营官比较正派,便投其麾下充任司书,负责管理兵饷。
1905年,日俄战后,东三省改设行省,总督徐世昌着手整训军队,张作霖也组织民团,保卫地方,李杜改投义县民团,他多次和土匪交仗,作战勇敢,当了班长。后来,他又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任连长。1908年升任奉军左路随营总教习、左路教练官。1912年就任奉天防军管带、东北陆军第二十九师一一四团第三营营长等职。驻锦州一带,负责该段铁路保护。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李杜得知消息后,即刻响应,带头剪去辫子,和清政府决裂,并着力保护在辖区内的革命党人。
1917年,李杜升任东北陆军步兵一一四团团长。在此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曾以金钱、武器为诱饵,唆使满清贵族肃亲王善耆和蒙古贵族巴布扎布的宗社党策划“独立”,频繁寇边,声势甚大,一度窜入南满铁路的郭家店,扰乱百姓不得安宁。奉军二十九师师长吴俊升奉命率军征剿,因蒙军挟众万人,彪悍善战,又有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吴俊升多次征战,连连失利。张作霖调集重兵增援,击毙巴布扎布,但余匪仍然骚扰不息。李杜目睹兵来匪去,人民不堪其苦,便亲书剿抚计划,上呈当局,请求单骑直入匪穴,劝其归服,以避免双方征杀,百姓罹难。军中同僚恐其受害,百般劝阻,李杜说:“倘能靖边氛,一身何足惜”。毅然单骑深入匪穴,胸怀大义,坦然自若,在刀山剑丛之中与匪首谈判二十余日,终于说服匪首缴械投诚,并交出日本人资助的武器弹药、清朝逊帝肖像、龙旗等物。李杜大智大勇,深得有正义感的官兵赞誉,但也受到吴俊升的嫉妒和排斥,遂于1917年秋呈上辞表,拂袖而去。
1918年,李杜转任奉军总司令部第四输送队大队长。1919年赴北京任北平将校研究所所长、军事科长。1921年,孙烈臣督黑龙江,李杜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山林警察局局长,专管剿匪事宜。1922年,孙烈臣转任吉林督军,李杜随孙烈臣到吉林,任吉林军械厂厂长。1923年,张作相任吉林督军。李杜先后被任命为吉林省警备司令和长春戒严司令。在任警备司令期间,曾多次率部征剿胡匪,劝降了“老白龙”改编为部下,维护地方百姓的安定生活,深受人民的爱戴。

(二)
东北地区人民中流传的枪毙女匪坨龙的故事,就是李杜在长春时奉命执行的。坨龙是开原老城人,活动于吉林和辽北一带,李杜的部下李发(后为李杜的卫队长),率人几经侦察追捕,在铁岭地区捕获了坨龙。吴俊升和少帅张学良得知消息后都想看看这个威名一时的女匪,都打电报给李杜,要坨龙。对此李杜很感为难,经部下王子明出主意,为了双方都不得罪,先将坨龙枪毙,然后给吴俊升、张学良回电报,并寄去坨龙的照片,电报说:“收到电报之时,已将坨龙处决。”对此,少帅张学良没当回事,吴俊升因与李杜有过节,很生气。过些日子,寻找借口,诬陷李杜克扣军饷,把李杜逮捕关押起来。李杜的夫人王者培得知,大为恼火,决心去大帅府大闹一场。
王者培是李杜的二夫人,吉林人,是满族家庭的大家闺秀,自幼学武,刀枪纯熟,双手使枪,百发百中,人称“双枪女侠”。她久慕李杜之名,李杜在吉林剿匪期间,她找机会看见李杜,见他青年英俊,军纪严明,是个将才,便产生爱慕之心,决心嫁给他。托人找李杜说媒,李杜因家中已有夫人马氏,没答应。王者培嫁他之心坚决,在李杜带兵回义县之时,她带几名男女随从尾随至义县,面见李杜,非要嫁给他不可。李杜还是不答应,但无法摆脱王者培的纠缠,对她说:“听说你枪法好,你要是能把塔顶上的鸽子打下来,我就娶你。”王者培说:“你说话算话?”,李杜说;“君子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有父母二老做证。”父母二老见王者培精明强干,因李杜常年在外行军作战,也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儿媳伴随儿子,便答应了。王者培与李杜一家人来到义县佛塔前,王者培看看塔顶的鸽子,毫不犹豫,拔枪抬手一抢,塔上的鸽子应声而落。李杜再也无法推辞,老人也很喜欢这个儿媳,婚事就定下来了,过门之后,王者培知书达理,办事利落,孝敬老人,尊重马夫人,姐妹相处很好,深受家人拥戴。过门不久就让她当家,王者培管理家务,里里外外条条是道,是李杜的贤内助。
王者培听说李杜被关押,立即带几名随从,乘马奔赴沈阳,来到张作霖的大帅府,卫兵说大帅不在,她找省参议会大闹,叫他们下令放人。省参议会官员们一看王者培的架势,惹不起,说做不了主,叫她去找张大帅。王者培再次来到大帅府,卫兵不让进,争吵起来,王者培硬闯,三拳两脚,将几个拦阻的卫兵打倒在地。这时张作霖和寿夫人乘车回来,见此情景,问明情况,王者培要求进屋说话,到了客厅,王者培说明丈夫李杜被关押的经过,要求大帅做主放人。寿夫人也是干脆利落的人,和王者培一见如故,禀性相投,急帮腔让张作霖下令放人。李杜当时被关押在八面城,王者培带着大帅的手令,亲自长途跋涉,去昌图八面城,找吴俊升把李杜要了出来。李杜出狱后,与王者培到沈阳大帅府,面见张作霖致谢。张大帅早闻李杜的名声,一见李杜果然不凡,很是喜欢,对李杜说:“你去依兰吧,那有个兵工厂,你去当厂长,兼镇守使,替我对付北边那些俄国人”。李杜表示:“愿意效劳”。临别时,大帅叫住李杜,问李杜原先是什么军衔,李杜回答后,张作霖说; “你就当个旅长吧”。于是李杜就去依兰任镇守使,兼十旅旅长,少将衔。成为张大帅部下将领。1925年,奉军军长郭松龄率部反奉,李杜时任吉林第15师 10旅旅长,奉命在山海关一带阻截郭军,他在平息郭军的战争中,军纪严明,全力保护无辜,深得张作霖的好感和器重,升任十五师中将师长。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8-27 18:34:04
4、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将军(1)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谁?许多人并不清楚,他是由***举荐、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的东北爱国名将——李杜。
从军为官清
1880年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半农半商家庭的李杜,6岁入私塾,他学习刻苦,名列前茅。19岁时家道中落,学徒厨师。庚子之变后俄国出兵中国东北,李杜的家乡遭溃败清兵劫掠。清兵殴打其父母,李杜上前阻止被枪击伤。强烈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李杜,为遭战乱的乡亲深感不平。伤愈后,李杜投在驻义县清兵耿营麾下任司书。从戎之日发誓:若能带兵定除害民之兵匪,保护百姓安宁。
日俄战争后,东三省改设行省。李杜改投张作霖组建的义县民团,因作战勇敢被提任班长。后李杜进入东北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任连长、奉天防军管带、东北陆军第29师114团第3营营长、114团团长,驻锦州一带负责该段铁路保护。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李杜剪去辫子与清廷决裂,着力保护辖域革命党人。任团长多年的李杜,1924年升任依兰镇守使兼第10旅旅长,领少将衔。治军严明,全力保护无辜群众的李杜升任奉军第15师中将师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痛感内战误国害民的李杜拒不参加。张作霖虽然很生气,但是对爱将仍委为依兰镇守使兼第9旅旅长。1927年5月李杜上任管辖松花江下游13县的镇守使后,力主地方实施善政,宽柔于民,惩治邪恶;严令各级官吏奉公守法,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李杜身体力行,保境安民,清正廉洁,深受民众尊敬和依赖。
保卫哈尔滨
“九一八”后,由于***的不抵抗致日本侵略者轻易地占领了辽宁省。以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熙洽为首的军政要员投降,日军兵不血刃于9月21日占领长春。25日,熙洽就任吉林省伪省长。通电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通令吉林所属各县地方武装、抗日部队必须服从“新政府”节制。熙洽公开投敌,李杜义愤填膺,当即宣布“拒不附逆,坚持抗日”。号令本镇守使所辖各县痛斥熙洽的卖国行径,呼吁军民团结一致对敌,把日本侵略者驱出国土。命令各部迅速集结依兰整训,以待杀敌时机。
汉奸熙洽惧怕李杜独树一帜,急急忙忙委以要职,殷殷勤勤赠国宝级文物以拉拢。李社拒绝一切任命,收下文物变卖充作军饷。为一心一意处理战事,李杜将家眷化装成难民,护卫到天津躲避。
1932年1月,熙洽在日军指使下派伪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澄率王树棠、李毓久、马赐麟、刘宝麟4个旅向哈尔滨逼近,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亲临哈尔滨夹击,企图占领哈尔滨。在人心惶惶形势危急的1月26日,李杜率主力抵哈尔滨,吉林省警备司令兼第1旅旅长冯占海率部配合李杜作战。27日冯占海部与于琛澄叛军交火,李杜亲临前线指挥义勇军夹击叛军。李、冯两军猛烈攻击,汉奸军纷纷溃退。下午,汉奸军反扑,被李、冯两军包围。傍晚,义军乘胜追击全线崩溃的敌人,伪军团长田德胜率部起义投诚。28日,双方在南岗极乐寺、文庙一带对峙。在抗日军冲锋的同时,冯占海派骑兵绕敌后袭击,大势己去的汉奸军惶惶往南逃窜。李杜、冯占海率抗日军秩序井然地开进哈尔滨市,有“飞将”之称的李杜声威远播,震慑日军。
大为恼火的日军首脑唆使哈尔滨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下令:1932年1月29日全市挂日本国旗。面对侵略者挑衅,李杜针锋相对下令:“如有撤掉中国国旗者,以军法论处”,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为联络吉林各部团结抗日,李杜会同丁超、王之佑、马占山等共商大计。1932年1月31日在哈尔滨成立了统一指挥抗日军队的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公推李杜为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
第二次哈尔滨保卫战由双城阻击战揭开战幕。从1932年2月1日拂晓战至5日夜,赵毅旅长率第22旅击溃伪军刘宝麟旅,致日军天野旅团主力受重创。敌援军田岛旅团和20架敌机攻击赵毅旅,势孤难为的赵旅失利。李杜赴前线指挥,布置防线,组织反击。2月4日晨,日伪军多路向哈尔滨市区发起总攻,自卫军中个别团长投敌、旅长临战脱逃,敌人毫无阻碍地向李杜、赵毅坚守的阵地压来,腹背受敌孤军苦战的义勇军部队陷入重围。赵毅指挥所部以退为进向敌猛攻,瞄准时机同李杜等率部突围成功。深知李、赵所部英勇善战的日伪军不敢穷追。第二次哈尔滨保卫战“始以转战经日,伤亡盈千,兵力过疲,呼救无援”而失败。李杜重振旗鼓,率部退守宾州、方正。后,返回依兰。
组建抗联军
熙洽等汉奸对处在极度困难中的李杜曾4次派人劝降,日军首脑亦威胁利诱,企图迫李杜就范。李杜当众揭穿敌人阴谋,痛斥游说者,致电北平救国会庄严宣誓:“只有杀敌李杜以光我中华民族,决无降敌李杜以污我中华战史。”
此时,李杜冷静分析严酷的现实后,号召将士们振奋精神克服困难,重新组织和发展抗日力量,建立武装抗日根据地。他在给张学良的电文中表示:“组织联合司令部,整饬部属,再图规复??为国牺牲,士皆用命,成功利钝亦所不计。”“九一八”周年纪念日,李杜发表宣言:“宁杀敌而死,不苟且全身,全民族之生存与光荣,必自奋斗与牺牲中求之”。经过整顿的自卫军和王德林所部救国军合作,控制了以梨树镇(今鸡西市梨树区——笔者注)为中心根据地的大片地区,抗日义勇军发展到7个旅四五万人。
“九一八”事变后,***得知李杜举旗抗日,派参加过北伐、留苏归来的共产党员周保中协助李杜展开抗日斗争。李杜,第一次与共产党人接触,同参谋长周保中结下战斗友谊。
1932年11月,日军3个师团对李杜领导的抗日联军“围剿”。李杜、周保中和副司令王德林率部分路阻击,节节抵御。终因力量单薄,后继无援而告退。敌人占领了哈绥沿线重要防地,自卫军大本营梨树镇岌岌可危。李杜改变计划率部转入密山县等地,决计撤入苏联境内养精蓄锐以图再起。
周保中奉中共满州省委指示,率千余人坚持国内抗日。后来,周保中部编入共产党人杨靖宇、赵尚志领导的抗日部队。1936年1月28日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周保中任第5军军长。在***建议下,以共产党人为主要领导核心的抗日联军暂未设总司令一职,空缺职务是特意为李杜留用的。

惦念东三省
退入苏境的李杜,在莫斯科受到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的接待。在苏的3个月里李杜为寻求国民政府支援东北人民抗日,多次找颜惠庆表明心迹。被李杜抗日热情和坚强信念感动的颜惠庆,安排李杜一行于1933年4月末绕欧洲返回祖国。
途经意大利威尼斯时李杜巧遇在欧洲考察的张学良,向他汇报了东北的抗日形势。张学良对李杜等抗日英雄壮举给予高度赞扬,支持李杜找国民政府争取援助,表示在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找他。两人恋恋不舍地分手后回到上海,受到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国民党人士的热烈欢迎。
回国后,为东北的抗战李杜亲上庐山见***,请求政府拨款援助留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扩大抗日游击队,安抚和慰劳撤进关内的战士和家属。可是,不存抗日之念的***令李杜败兴而回。然而,对抗战不灰心、不泄气的李杜决意凭一腔热血发动群众、联络旧部、继续抗日事业。他多次派代表潜入东北,联络和指挥在吉林、松花江流域坚持抗战的义勇军各部,勉励他们不屈不挠抗击日军。
在上海的李杜,积极投身由宋庆龄、何香凝等倡议成立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任该会武装部长。他利用这个身份奔赴机关、团体、学校宣传抗日主张和义勇军在东北抗日的艰难困苦、英勇顽强事迹,组织各界捐款支援东北人民抗日。
他想起张学良曾许诺“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找他”,于是李杜请求张学良出兵东北抗日。然而,迫于***压力的张学良却无能为力。据此,李杜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他通过上海党组织引荐结识了冯雪峰,他坚定不移抗日救国行为得到共产党的肯定和支持,他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回东北领导抗日阻拦重重,李杜决定以出洋考察名义转道苏联去东北,张学良派亲信应得田、赵毅相助。李杜走访苏联驻上海领事馆以图苏联支持,会见美军政人员探讨抗日方略,联络旧部和同僚商议抗日大计,接触中共人士征求抗战策略??做着回东北大干一场的准备。可是国民政府对李杜回东北抗日百般刁难阻遏,不办理出国签证。虽经1年半的多方努力出国申请被批准,但国民党方面却把李杜回东北抗日的计划泄露给日本当局。日本向苏联提出抗议,迫使苏联当局拒绝李杜入境。在巴黎羁留半年的李杜一行,1936年末返回上海。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8-28 18:42:00
5、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将军(2)

出任总司令
为扩大已建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影响,争取国内各阶层的广泛同情和支持,鉴于李杜的抗日经历和威望,***及时向国民党当局举荐李杜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经国民党当局同意,李杜欣然受命,组建起抗联总指挥部。
为与东北抗联部队沟通,李杜派人在香港、天津设电台保持联系。他多次在报刊发表署名文章热情赞颂东北抗联的业绩,呼吁各界支持抗联。由于李杜的宣传,国内各阶层爱国人士积极捐款、捐物支持东北抗联抗日。一向口是心非的国民党当局虽然在公开场合支持李杜,但是在背地里却施阴谋干扰破坏,使李杜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一怒之下李杜决定再次返东北,直接指挥和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他计划经乌鲁木齐去莫斯科转赴东北,却遭到新疆军阀盛世才的“谢绝”,回东北的愿望再次落空。
上海沦陷后,李杜迁居重庆。他以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名义在渝设总指挥部,任命共产党员于炳然为政治部主任,开展抗日宣传,发动民众。他设电台于香港、天津、重庆等地,随时把东北抗联杀敌的消息告诉关内民众。李杜不顾国民党特务监视、盯梢,常同《新华日报》负责人往来,多次同***、董必武等会晤,虚心听取教诲。他在重庆的家,成为中共负责人同民主人士会晤的场所。
1936年7月至1939年5月,先后建立了东北抗联第一、二、三路军。从抗日大局出发,李杜把分散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各路抗日义勇军按东北抗联序列组建为第四、五路军,总计编列到第十四路军。这些抗日队伍在李杜领导下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使日军不能在东北为所欲为。
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李杜恨之入骨,多次派特务实施暗杀、追捕,迫害其家属。***国民党政府对李杜的抗日行动也不容,1942年6月下令查封了李杜设在重庆的东北抗联总指挥部,取缔了李杜的工作,由戴笠派特务监视其行动。失去自由的李杜愤恨之余越发怀念东北父老兄弟,忧国忧民之心越发强烈、渴望有朝一日亲征沙场。赋诗“浩劫便依蜀,雄心在渡辽”、“匹马北征急,何惧道路遥”,表达心境。
在长期同共产党人交往中对党有了认识的李杜,经党组织慎重考察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长期考验,由冯雪峰、董健吾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劝张促合作
接受共产党革命主张,渴望国共联合抗日的李杜,非常理解既想抗日又怕***的张学良。十分担忧张学良举棋不定的李杜,总是不失时机地劝说张学良与共产党合作。一次,去南京开会的张学良特意飞上海看望李杜,向李杜详细询问东北抗战情况。在彻夜长谈中李杜敞开心扉,以充分的事例说明共产党是抗日救国的,阐述了共产党真心实意团结一切力量联合抗日的主张。李杜的劝说使张学良解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郑重表示:愿在西北与红军联合抗日,提出由李杜负责“尽快找到共产党负责人进行联系”。十分高兴的李杜即向上海党组织汇报了张学良思想转变情况,请求党组织派代表同张学良直接谈判。
上海党组织决定派刘鼎为中共代表,李杜获悉即密电张学良:“你让我寻找的朋友已经找到了。”张学良极为重视,在众多亲信中选择赵毅代表他往上海迎接刘鼎,领引刘鼎在张公馆面见张学良进行初谈。刘鼎向张学良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主张后,张学良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坚定了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决心,促成***和张学良1936年4月9日在肤施(延安)会晤,达成了历史性的联合抗日协定。年底,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迫使***抗日。李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送毛氏赴苏
杨开慧牺牲后,毛的3个儿于由舅妈李崇德从湖南送到上海,经毛泽民送入以宋庆龄名义主办、董健吾任院长的大同幼稚园。顾顺章叛变后为防不测,党组织当机立断解散幼稚园。党的负责人欧阳新受党委派将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入园不久因病夭折——笔者注)托董健吾领回家中抚养。1935年上海党组织遭严重破坏,董健吾家已很不安全。为保证革命领导人后代健康成长,党组织选中李杜将毛岸英、毛岸青护送去苏联。当董健吾将毛氏兄弟和儿子董寿祺送来李杜公馆时,李杜表示:“有我李杜的生命在,毛氏兄弟就万无一失。”
1936年7月初,扮商人化名王元化的李杜,带着3个孩子在上海登上法国游轮康特罗梭号,8月上旬抵法国马赛港。其时,苏联国内正大张旗鼓地搞肃反,严格控制外侨入境,迟迟不办理签证。李杜一行中受中共中央委派照料孩子的工作人员见几个月拿不到苏方入境签证,请求党在巴黎的《救国时报》负责人转告驻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中共中央代表团告知苏方:***的儿子已滞留巴黎数月,要求速发入境签证。不久,毛氏弟兄获准入苏,李杜把毛岸英、毛岸青送往苏联驻法国大使馆,交给专程来接毛氏兄弟的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康生。李杜和董寿祺未被批准进入苏境,只好打道回程。
李杜护送革命后代的使命圆满完成,但他潜回东北领导和指挥抗日却未能成功。他回到上海时,其家属子女及卫士等遭到国民党警方的迫害,辗转流漓,躲避隐匿四方。李杜为抗日救国,保护革命后代致自己的亲人在险境中度日,他顾全和服从革命大局、舍己为人的品德受到***的高度赞扬,党内外人士的佩服和敬重。

余生献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拟派一些义勇军将领和东北籍人士回东北抢占胜利果实。可是又对他们不放心,责令拟派人员“必须公开发表反苏、反共声明,否则一律不给官做、不准还乡。”时年65岁的李杜阔别家乡13年了,虽日夜期盼还乡,但他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拒绝发表声明,毅然放弃做官、返乡机遇。他赋诗言志:“竹梅育精神,松柏知劲节。我怀全夙心,岂为一官折!”因此,一直被羁留重庆。抗日功绩显赫的将军,不但未得任何“封赏”,而且被强迫退出军界,断了生活来源。他甘守清贫,不趋炎附势作追逐功名利禄的俗子。常以松、竹、梅之品格自勉,借物写诗抒怀:“寒来暑往繁华事,独有梅竹晚节香”,“宁做乱离阶下囚,不为功名客中人!”
处困境的李杜争取到爱国人士支持,参加重庆红十字会,开办学校、医院,收容孤老和儿童,从事社会救济事业。他住所附近的居民谁家有难事急事,他总是要凑上去热心地帮这帮那。
1946年4月,吉林省召开首届参议会,经省政府 周保中提议,与会代表一致推选缺席的李杜为省参议会议长。因内战阻隔,李杜未能就任。1947年7月,李杜参加李济深、蔡廷锴、何香凝等民主人士组织的反战活动,不畏艰险在国统区坚持斗争,置身于民主事业中。
重庆解放了,兴奋不已、老泪纵横的李杜加入到欢迎解放军入城的人流中。沉浸在幸福里的李杜致电***:“欢迎中国人民的新生!”
全国解放后,许多党政军领导人登门拜访探望李杜,邀他北京定居。他不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福,尽力而为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支持亲属参加抗美援朝,教导在东北的儿子“安分守纪”为人民工作,不许提父亲的名字向政府要待遇。
他致力抗日的功绩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重庆市委常委等。
1956年8月22日,为中华民族解放和进步奋斗一生的李杜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6岁。《重庆日报》头版刊出李杜逝世消息,***获悉送了花圈,表达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对一位共产党员、革命老将军的悼念。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8-31 17:28:29
6、东北军抗日第一人

(一)
一说起李杜,大家第一反应肯定会想到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有历史知识的人可能还会想到李商隐和杜牧。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李杜是一个人,是东北抗日爱国将领。

李杜在东北军的时候是张作霖的绝对的心腹爱将,他在军中的地位非常的高,而且他的为人非常的值得钦佩。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加入了国民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整个东北。虽然张学良放弃了东北,但是李杜没有。

李杜当时担任东北军24旅旅长,在东北军全部撤退到关内之后,李杜和他的部队并没有走,而是一直坚持在东北。1932年,日军调集大量军力,准备占领哈尔滨。而当时镇守哈尔滨的便是李杜将军,因为东北军已经撤退,没有办法李杜便去面见了***。一再请求***出兵收复东北,保卫哈尔滨。但是却被***拒绝。***的反动卖国行为让李杜对于国民党越发的绝望。李杜回到东北之后联系东北的各方势力,准备组织哈尔滨保卫战。

1932年,哈尔滨保卫战正式开始,日军连同东北的伪军一共五个旅。山呼海啸的杀向了哈尔滨,而李杜手下只有一个旅,战斗一开始打得异常的血腥以及激烈。到了关键时刻开始陆续的有将领临阵脱逃。甚至有两个团长以及警察总队的队长,这三名高级将领临阵倒戈。整个战场上,貌似只剩下了李杜将军还在坚持战斗。这样的战斗结果是没有悬念的。 李杜将军孤军奋战,并没有什么后援,自己的部下陆续投敌,哈尔滨保卫战彻底失败。李杜将军率领着残部退入到了苏联

李杜将军从苏联来到了欧洲,又从欧洲回到了我们的国家,回国后李杜将军投入到了民主战线中去。一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游走,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李杜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工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杜将军被选举为人民政协委员,这个为革命奋斗了终生的爱国将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有生之年都是报国之年,真的是让人非常尊敬,非常钦佩的一面老前辈。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6417476936122017&wfr=spider&for=pc

(二)
李杜(1880年8月4日-1956年8月23日),原名荫培,字植初,又名玄存、黎苏。中国辽宁义县人,国民革命军中将,著名东北抗日将领。
东北讲武堂毕业,早年为张作霖部属,历任奉军连长,团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1932年1月,日军驱使熙洽派吉林省剿“匪”军部司令于琛澄率军进犯哈尔滨,李杜于1月16日抵达哈尔滨,联络部分爱国将领组织吉林自卫军,任总司令,发表抗日讨逆通电和告民众书.1932年1月31日指挥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2月3日,日军重兵逼近哈尔滨,为保卫哈尔滨,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在敌军强*下,自卫军损失严重,防地相继失守,他痛心疾首,已无力挽救残局,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退守依兰.1933年1月,自卫军失败后,他率余部退入苏联,同年5月假道欧洲回国,参加由宋庆岭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1956年8月23日在重庆逝世。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365/2009-01/31/content_17195391.htm新浪首页

(三)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原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投降日军。消息传到依兰,李杜义愤填膺,立即以该地镇守使名义向所辖各县发出通电,痛斥熙洽的卖国行径,呼吁各县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敌。
为了做好迎击日本侵略军的准备,他下令驻扎松花江下游的各部集结到依兰附近整备训练;并派人整顿下江十三县的地方武装,设立自卫团督办处,组织民团以配合正规军队作战;同时积极积蓄军事物资、弹药、粮草,登记民枪,以备战时之需。
1932年1月,日军驱使熙洽派吉林省“剿匪”军部司令于琛澄,率领部队进逼哈尔滨,伪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暗中勾结日军,伺机投降,哈尔滨岌岌可危。李杜见状后,毅然率领主力西进,于1月26日抵达哈尔滨,随即联络部分爱国将领组织吉林自卫军,李杜任总司令。1932年2月3日,日军重兵逼近哈尔滨。为保卫哈尔滨,李杜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在日军强攻之下,自卫军损失严重,防地相继失守。见无力挽救残局,李杜率部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退至依兰。
1932年7月,李杜被国民政府委任为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便立即召集吉、黑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首领,组建抗日联合军,队伍迅速发展到四五万人,近十个旅。1932年11月,日军调集三个师团向抗日联合军猛攻。抗日联合军浴血奋战,最终未能扭转敌强我弱之态势。
1933年1月,李杜率部由虎林渡乌苏里江退入苏联境域。1933年7月,李杜借道欧洲回国。1934年4月,他参加了由宋庆龄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李杜又在重庆投身于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解放后,李杜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8月,他因病逝世于重庆。
http://news.sina.com.cn/o/2015-01-30/085131461892.shtml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1 12:54:07
三、冯占海

1、抗日爱国将领冯占海
冯占海(1899年—1963年9月14日),字寿山,辽宁省锦县人。“九·一八”事变后,举兵抗日,被称为“吉林抗日第一人”。
生平
1917年,冯占海投奔姨父张作相,投身军旅任勤务兵,后入东北讲武堂深造。
1921年,行陆军二十七师一零八上尉副官,后晋中校承启官、上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举兵讨逆,收编绿林及民众抗日武装。
1932年1月27日,得知于琛澄伪军犯哈,毅然率队迎敌,会同李杜等粉碎伪军参哈尔滨的进犯,吉林自卫军成立后,被推为副总令兼左路总指挥,哈尔滨失守后,率部往方正一带。其间,曾组织队伍反攻,歼敌数千人,兵进哈尔滨外围,后撤离方正,转入下江同年4月,吉林自卫军组织反攻,率军进入哈尔滨香坊一带,日军偷袭依兰,使自卫军前后方联系中断,他当即率军南下。后来队伍壮大,发展了万余人,改称吉林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向伪吉林省城吉林市发起了反攻。因孤军作战,反援不济,攻城不果转入热河参加热河保卫战。热河沦陷后,冯部进关,改编成九十一师,隶属万福麟的五十三军。
1933年1月,冯占海率部艰难地到达热北重镇开鲁城。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派员前往进行慰问,并将冯占海所部吉林抗日义勇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暂编一个师91师),任命冯占海为63军中将军长兼91师师长。部队整编过后,遂参加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
热河失陷后,张学良被迫下野,何应钦就职。***对由冯占海率领的吉林抗日义勇军改编的63军放心不下,令何应钦对63军进行清肃整军。整肃后的63军锐减至两万余人,***又派亲信出任副军长,并在军中设置政训处加以监控。
1934年3月,63军由察哈尔怀来调至河北高邑及其附近八县驻防,军部设在高邑。
1935年春,冯占海怀念在东北抗日为国捐躯的英烈,着手筹建一座阵亡将士公墓,亲自命名为《忠魂公墓》。墓地在高邑城南花园村,并在当时的县政府备案。
是年秋,***又对63军进行“清共”。冯占海偶获政训处准备进行密捕的人员名单,立即派副官给列入名单的每个人发足路费,暗中护送离开部队。这件事,在20年后出现一次巧遇。冯占海1955年就任吉林省体委主任后,有一年到北京国家计委报批计划,一位姓黄的副主任接待。一见面,黄副主任紧握住冯占海的双手,让到沙发椅坐下后,恭恭敬敬向我冯占海深鞠一躬,然后说:“感谢军长当年搭救之恩!”原来这位黄副主任是当年被护送走的人员之一。
1936年初,冯占海为了摆脱蒋的监控,申请撤销63军番号。申请很快得到批准,保留91师建制,冯占海仍任中将师长,划归万福麟的53军所辖,继续驻防高邑。安插的那位副军长只得走人,政训处也不复存在。
1937年“七七”事变后,九十一师在永定河南岸固守城与日军激战,全师伤亡惨重。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91师作为首批征调部队,奉急令以强行军从高邑北上开抵固安一带,阻击日军南进。永定河阻击战,由于武器装备相差悬殊,91师损员6000余人。南撤途中,日军飞机向91师队伍撒传单诱降:“冯寿山将军,不要往南撤了,***利用抗日消灭东北军,快回来与日军合作吧!日军保证你家人的安全,保护你在东北的财产。”冯占海丝毫不为所动。日军见诱降无果,便改变策略,撒传单诈说“冯占海已被日军飞机炸死了”。这后者之说,不知是真是假,一度令冯占海母亲甚为担忧。 [1]
10月初,91师奉令开抵河南省尉氏县整编待命,此间91师因兵额不足被缩编为乙种师,辖两个旅,每旅两个团,仅13000余人,划归汤恩伯指挥,91师遂调往开封防守黄河南岸。
1938年7月,九十一师划为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在武汉会战中,官兵浴血厮杀,伤亡殆半。参加武汉会战外围战之万家岭地区阻击战。是役91师损员近万人,除伤病员所剩不足2000人,冯占海从东北带出来的袍泽手足和老部下大部壮烈殉国,其中,得力战将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将军不幸阵亡,冯占海受打击甚大。后痛惜部队减员,更因汤恩伯飞扬跋扈,岐视旁系而心灰意冷,于是率亲信副官二人出走,潜入广西、香港等地,以经商为业脱离了军旅。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冯占海在1950年当选为北京市西四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出任西四区房屋修缮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经宁武和龙云介绍加入民革,并当选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1954年,吉林省省长栗又文在宁武的陪同下来到我家,栗省长说:“奉周总理指示,代表吉林省委、政府和人民,前来邀请冯将军回吉林工作。”冯占海当即欣然应允。
1955年4月21日,***总理任命冯占海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随后,他又当选为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父亲是民革吉林省委创始人之一,任副主任委员。
1962年夏,冯占海患食道癌。8月末,病情进一步恶化时,他叮嘱家人:“我的身后事,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许提任何要求。”
1963年9月14日晚8时36分,父冯占海与世长辞,享年64岁。当晚,张文海副省长对我们在场的子女讲:“你们的父亲是三节人士。第一节,抗日时期,他举旗抗日;第二节,抗战胜利后,他拒绝打内战;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为国工作。这样的重要历史人士,在东北地区已经很少了,冯将军过早地离世,是个很大的遗憾。”
16日上午,张文海副省长到长春市同志街9号家中,传达了省领导关于冯占海墓地的安置意见,讲:“鉴于冯将军在吉林的重要历史影响,省领导的意见,把冯将军的墓安置在吉林市北山,征求一下你们家属意见。”家属遵照父亲生前的叮嘱表示同意。
18日上午,在省人民委员会礼堂举行省市公祭大会,于克副省长主祭,张文海副省长致悼词。会后当天,由省体委金秘书长陪同家属,将冯占海骨灰送往吉林市北山安葬。
“文革”初,冯占海的墓被毁,骨灰连同大理石骨灰盒一并失踪。
1984年5月,省体委遵照省委统战部的批示,在原墓址按“文革”前原样修复冯占海墓。由于冯占海骨灰失踪多年,无法寻觅,修复的墓实为衣冠冢。
2010年3月,民革吉林省委提出了重修冯占海将军墓的建议,并把这项工作列入民革省委年度十件大事之一。2010年10月,我们家属与吉林市政府协商达成共识:把冯占海将军墓从原址迁至北山公园内烈士陵园前山坡处,由市政府署名重新修建。冯占海将军新墓,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居高俯视松花江,全部用石料修建,庄严肃穆。在前往墓地的甬道入口处,民革吉林市委制作了一面精致的不锈钢指示牌,上刻:“抗日英雄冯占海将军墓地。”
2011年4月22日上午,中共吉林市委、市政府为冯占海将军举行新墓落成仪式。副市长杨金顺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宣读了缅怀祭文。祭文中说:“纵观冯占海将军一生,其忠贞的爱国情怀,崇高的民族气节,不屈的抗争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已成为吉林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建将军墓,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人无不称颂……愿将军威名与日月同辉,愿将军业绩永垂青史。” 冯将军现葬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西侧最高峰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3 18:49:12
2、冯占海将军的故事

(一)老兵回忆:将军不堪中央军排挤下海经商
有一天我在昆明的一条大街上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家大旅馆的门匾上有“冯占海题”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我心头一惊,停下来仔细观看。字迹我越看越眼熟,很像第91师冯占海师长的手书。我急忙进去打听,一进门就看见冯占海将军的副官坐在柜台旁。他也马上认出了我。原来这家旅馆竟是老师长冯占海开的。他乡遇故知,分外惊喜。我立即随他上楼见冯占海将军。一见到冯占海将军,我即立正敬礼,大声说:“报告师长,第91师273旅第3营营长韩声涛前来候命。”冯占海将军哈哈大笑。我们武汉会战后一别,竟已7年。冯占海将军当时才46岁,看上去已略显苍老。他兴奋地打量着我,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是越长越精神了。你现在成了中央军的人了。咋到昆明来了?”“在黑林铺美军参谋学校学习,”我回答。“学习好,学习美国军事好。从当兵时你就爱学习。”他说 [2] 。
我们一起喝酒吃肉,开怀畅谈。席间我问:“师长,您怎么把我们丢下不管了?搞得弟兄们七零八落的。能一直跟着您打日本鬼子该多好啊。” 冯占海将军叹了一口气,说: “你以为我愿意经商?我是军人,我怎么会不想继续带兵打仗。当年我带部队在东北跟日本人拼杀并从东北一直打过来,就是想一直带兵打到把小日本赶出咱中国为止。可人家叫你干不下去啊。哪儿危险把你往哪儿派,这咱不怕,咱就是打鬼子的,可危急时候没有增援,打完仗不给补充又很少休整,一再缩编,看着你拼垮。我从东北带出来的可是两万多人马啊!是跟日本关东军拼出来的人马啊!我对不住跟着我的弟兄们那!最后把你的部队收过去,把你架空,给你个虚职,叫你带不成兵,打不成仗,还有什么意思。明摆着歧视你,明摆着不公平,因为你不是他中央军的人嘛。”我说:“师长说得很对,在中央军打仗和有急事时总想到我,可升官时就没我的份了。从东北抗日到现在已14年了,前7年在91师受到师长您的重用,论功行赏,我从战士逐级升到营长;后7年我在中央军硬仗可一点儿也没少打,但只升了个副团长,还升得晚,还是把我看成东北军的人那。” 冯占海将军微微一笑:“你也算尝到滋味了!” 谈到战死的王锡山旅长和不幸自杀的赵维斌旅长,我们不胜唏嘘。我问:“师长,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不用,你当副团长经济不宽余,这我知道。”他回答说。此后不久,在美军参谋学校的学习结束,我就离开昆明回贵阳团部了。
1938年武汉会战后冯占海将军辞去第91师师长职务,带着副官离开部队。先到了广西桂林,当时的广西省 黄旭初对他颇为同情,发给其护照以暂居香港。1939年冯占海将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后来冯占海将军从香港转到昆明经营商业,先后兴办同兴汽车商行和同义大旅社,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秋,冯占海将军将全家迁往北平,继续经商。大约在1947年,我在东北锦州最后一次见到抗日大英雄冯占海将军。当时我是第13军教育团团长,团部在锦西。那天我到锦州市市长处商量招兵事宜,竟在那里见到了冯占海将军,他是市长的座上客。1950年冯占海将军被选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同年他经龙云(原国民政府云南省 ,抗战胜利后拥共反蒋,49年后任国防委员会副 ,57年被打成右派)等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5年***任命冯占海将军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冯占海将军回到吉林省。1962年冯占海将军患了癌症,他瞒着家人为自己买了一个骨灰盒,并留下遗嘱:将我的骨灰埋在北大山(在吉林市)我的抗日发起地。1963年9月14日,一代抗日名将冯占海病逝于长春,终年64岁。


(二)跟马占山齐名,一个占山,一个占海

说起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日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马占山。这位铁骨铮铮的东北汉子,独自撑起了黑龙江抗日的大旗,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受到了全国人的敬重。
其实,在东北还有一个跟他齐名的抗日名将,而且两人的名字还相映成趣,一个叫马占山,一个叫冯占海。
在当时的东北,老百姓还编了一句顺口溜,说:“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排山倒海。”
如果说,马占山是黑龙江抗日第一人,那么,冯占海就是吉林抗日第一人。
冯占海是辽宁锦州人,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姨父——张作相,东北军仅次于张作霖的二号人物。
按理说,有张作相这样的姨父,冯占海在东北军还不是一步登天?但冯占海很有志气,没有利用姨父的权势往上爬,而是选择去基层当兵,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最后升到了奉军卫队团当团长。
冯占海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卫队团原本有点乌烟瘴气,但经过他的改编,队伍风貌焕然一新,兵员也发展到了3000多人,各种武器也都很齐全,在奉军里算是非常强的。张作相就说过:“有占海这支军队,奉军谁都不怕,日本人来了也一样!”

因冯占海的出色能力,连日本人也对他青睐有加。九一八事变后,有个叫熙洽的满清遗老,投靠了日本人,当上了吉林省的长官,因熙洽曾在冯占海升任卫队团团长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就以“恩人”兼长官的身份,多次对冯占海劝降,说只要你归顺皇军,就可以出任吉林省警备司令。
冯占海数次拒绝后,熙洽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如果不想留在国内,可以安排你出国学习,所有费用报销,可如果你继续跟关东军作对,日本人说了,绝不会留你这条命。
冯占海一把把信给撕了,扔在地上踩了几脚,对大家说:“我是中国人,马革裹尸是军人荣幸,我要是怕死,早就投降鬼子了,还用得着他熙洽来劝降?我志在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就是杀了我全家,也绝不低头!”
1931年9月底,冯占海在老营盘地区正式通电抗日。熙洽很生气,勾结鬼子,派出伪军要“剿灭”冯占海,结果反而被冯占海把伪军给剿了。对于伪军俘虏,有人说全部杀掉,以儆效尤,冯占海却把他们都给放了,说:“你们也都是东北人,愿意抗日的跟着我,不想再打仗的可以回家,但是,谁要是敢再当汉奸,下次碰到绝不留情!”
结果,伪军们大多数都留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去旧部招降队友,跟着冯占海一起抗日。
冯占海带着一万多名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神出鬼没,打鬼子,除伪军,声势极大,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不过,冯占海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打游击,物资补给是个大问题,仗打得越多,后勤就越紧张,最后只好率军撤到热河省开鲁县休整。
当时主政热河的是汤玉麟,不是个好东西,考虑的不是抗日,而是担心冯占海趁机占了他的地盘,就想把冯占海赶出热河。最后还是张作相出面,汤玉麟才勉强答应让冯占海留在热河。
张学良听说后,也很支持冯占海,明里暗里给他提供了大量军援。
冯占海一心抗日,但没想到得罪了国民党的一些大人物,处处受制,深感报国无门,不得不退出军界,去了云南昆明经商。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又想起了冯占海,想让他出任吉林省保安司令,回吉林主持大局。但冯占海当然不会听老蒋的,说:“我这辈子没少打仗,但枪口对准中国人的仗,我没打过,以后也不会打。”
建国后,冯占海接受了新政府的邀请,出任吉林省体委主任,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看到家乡焕然一新的面貌,不禁老泪纵横。
1963年,冯占海身患癌症,临终前对儿女们说:“我是从吉林北山开始抗日的,就把我埋在那里吧,让我有始有终。”并叮嘱他们说:“我的身后事,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许提任何要求。”1963年9月14日,冯老将军与世长辞,享年64岁。


3、回忆父亲冯占海将军
“九·一八”事变一发生,父亲冯占海在吉林城外率先举义,打响抗日第一枪。在吉林几经辗转,至“七七卢沟桥事变”,他率领吉林抗日义勇军转入热河,被张学良整建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暂编一个师91师),父亲任中将军长兼91师师长,参加热河保卫战及长城抗战后,奉令由察哈尔怀来调往河北高邑一带驻防。此期间由于战局莫测,母亲带着我在北京市内姥姥家居住。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父亲奉急令率部强行军由高邑北上开抵固安一带,沿永定河南岸布防阻击日军南犯。由于是急令,没有时间与家人见面告别,父亲派员专程给我们母子送了日后的生活费。万万没想到,我们母子与父亲的这一离别竟达七年之久。不久,市面上散发日军飞机撒的传单说“冯占海在南撤途中被日军飞机炸死了”,此说是真是假,得不到确切消息,母亲甚为担忧。此后两年间没有父亲的任何音讯,直至1939年夏才收到父亲托人从昆明捎来的亲笔密信,一是报平安,二是让我母亲带着我去天津英租界侍奉我年近八旬的老祖母。见信后,母亲悬挂了两年的忧心终于放了下来,遂带着我前往天津。
父亲率领91师南撤,先是在任丘地区掩护其他国民党军队撤退,之后调往河南防守黄河南岸及平汉铁路,1938年4月调湖北纸坊待命,不久奉调江西防守瑞武公路,8月急调至江西德安参加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地区阻击战。德安战役异常惨烈,持续半月之久,是役91师损员近万人,父亲从东北带出来的袍泽手足和老部下大部壮烈殉国,父亲受打击甚大。加之父亲对***讲派系、利用抗日消灭异己的行为,深恶痛绝,忍无可忍,战役结束赴南昌整编时,以就医为名,仅带亲随副官二人,愤然去职。
1939年春,父亲由香港飞赴重庆向军事委员会报到,然***只给我父亲一个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的空头衔。不久,父亲受龙云之邀前往昆明暂作安身后,便托人捎书信给滞留在北京的我母亲。
母亲带着我抵达天津时,张作相(我父的亲姨父,其原配夫人是我祖母的最小胞妹)已举家定居天津多年。祖母年长张作相19岁,张作相把这位大姨姐视为长辈敬待。
母亲侍奉祖母非常精心细致,每天把祖母梳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尽心调整膳食花样。母亲的辛苦付出,一段时间过后显见成效。一天,我的姨爷张作相来看望我祖母,一见面就对我祖母说:“老姐姐,您老这阵子又胖了,气色也很好,这都是外甥媳妇的功劳呀!”祖母说:“三喜(我的小名)妈可好啦!我可喜欢她啦!”
祖母给我留下的记忆:信佛,卧室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供桌上摆放着香烛和贡品,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上香。平日话语很少,整天盘腿坐在床上,手捻佛珠,合目默默地念叨着。这一情景,我成年后才感悟到:祖母是在为抗日的儿子担忧,祈祷佛祖保佑儿子平安。
1942年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宪兵队传唤我母亲带着我去谈话,说:“冯寿山将军现在昆明,你写信告诉他你们全家都很好,皇军不记前仇,愿意友好,叫他回来与皇军合作,还给他中将,他要上将也给,皇军保护他的全部财产,他的这个小孩(指我)可以送到日本去读书。”母亲丝毫不为所动,几次谈话始终一口咬定:“冯占海已经被你们的飞机炸死了。” 宪兵队无奈,终止了传唤。
1944年初秋,祖母辞世。祖母的丧事料理过后,母亲带着我拜辞辅帅张作相,悄然离津,一路艰险奔赴昆明去寻找离别七年之久的父亲。
1944年末,我们抵达昆明时,对于我这个1935年出生而且自1937年与父亲离别七年之久的儿子来说,眼前的父亲完全是个陌生人。母亲让我叫爸爸时,我一时没能叫出口来,过了一会儿才叫出“爸爸”二字,父亲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失声泪下。这是我平生唯一一次见到父亲流泪,现在想来,他的眼泪,一定满含伤心与疼痛。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曾电令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派我父亲为吉林地区保安司令,收编该地区的国军部队。这个指令被我父亲婉言谢绝、推辞不就。父亲对我母亲说:“老蒋想利用我打内战,我不打,共产党与我无仇无恨,我的枪口从来没对过共产党。”同年秋,父亲携全家由昆明回到北京定居。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5 18:39:26
冯占海抗日卫队团
冯占海,系东北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全团3000余人,武器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是吉林省各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在吉林省沦陷前夕,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为了投降日本引狼入室,将吉林卫队团调出省城,移驻永吉县官马山。
1931年9月21日,熙洽投降日军,任伪满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嗣后,3次派亲信劝降冯占海,并许诺任吉海路护路军司令之职,言称“如不愿就官职,可送往日本留学,先发给数万元留学费用,以后一切留学费用由政府负责”,“否则将抄没家财,派兵讨伐”。冯不为叛国者利诱威胁所动,言称“占海身为中国人,只知效命国家,对于卖国求荣之辈,决心与之周旋。”其部下一些爱国军人向冯提出“如团长不肯率众抗日,我们将单独拉上山去与日寇国贼一拼。”冯见起兵抗日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31年10月下旬,在桦甸率全团宣布抗日,转战在吉林北部地区。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6 19:09:59
5、冯占海举旗抗日与围攻吉林城(1)
918事变后,时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愤于熙洽卖国,誓师抗日。
冯占海在《日军侵占长春、吉林经过》中回忆了熙洽出卖吉林和冯举起义旗的情况:
长春既陷,吉林省垣由于熙洽叛国降日,被日军不战而得。
熙洽是清朝皇族的近支(爱新觉罗氏),又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日军师团长多门二郎有师生关系(多门曾任土官学校教官),素有亲日倾向,更暗藏恢复清朝统治思想,妄想借日寇力量,恢复清朝政权,所以在日寇侵占长春后的翌日(9月20日),熙洽即派张燕卿(副司令长官公署秘书)携密函赴长春面见多门,表示甘心卖国投降。他得到多门的暗许后,即着手布置出卖吉林的叛国阴谋。
在熙洽未迎接日军到吉以前,省城原有驻军为第二十五旅旅长张作舟所辖步兵二十二团(团长刘宝麟)、三十三团(团长夏鸿谋),副司令长宫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所辖步兵三个营,骑兵一营,炮兵一营,迫击炮、重机枪、通信等各一连。9月20日下午,熙洽以副司令长官名义发出命令,略谓为了避免冲突,保存实力,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各部队长应严约所部不得擅自抗击,致使事件扩大,着驻省城各部队即时一律开出城外数千里待命。当时各部队因不明真相,二十五旅全部遵命向乌拉街方面,卫队团全部遵令向永吉县官马山地区,分别退走待命。
先是,9月19日,熙洽以副司令长官公署名义转下电文,略谓:“未喻:日军侵占东北,我军应万分容忍,幸勿端自我开,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等语,但此一电报并未写明来历。当日下午,熙洽来电话约我面谈,见面时熙洽说:“日军因中村大尉事件和柳条沟事件,已占领沈阳市,同时于19日晨日军又因长春万宝山事件,已占领长春。你应率部队整装待命。"
我当时即向熙洽建议说,“应当命令驻长春、吉林各部队向日寇反击。”熙说:“我奉电令避免冲突,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我问熙: “此系奉到何人电令?”熙说:“此电发电人不准传达姓名,此时不便告知,日后你会知道。你不需派兵出去迎击。"
20日下午,熙又来电话约我见面,见面时,熙问我:“你接到退出城外命令了吗?”我答:“接到了。”熙又问:“驻省城部队应迅速撤出城外待命。”我问熙:“日军未到,因何将部队撤出省城?”熙说:“我准备跟日本军交涉,和平解决吉林事件。”我又问:“如要和平交涉,为何不到长春去交涉?”熙答:“派不出合适的人去。”熙又说:“我拟约多门师团长带少数军队到吉林来谈判。”我问熙:“如果日军到吉林谈判后不撤兵,怎么办?”熙说:“日本人不会不守信用。”我激愤地说:“日寇侵占我国土,我们可以命令部队抵抗、打他。”熙急忙说:“年青人光凭血气,太不量力,不用说东北军队,就是全国军队也难以打垮日本。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来了外患,都是在战争中打亡国的,没有谈判亡国的。少数军队妄自发生冲突,是以卵击石,徒使事件扩大。现所有军队应即本着命令撤出城外数十里待命。”熙当时又说:“你给我留下二个连暂时负保卫两署警卫之责,并将徐文田营长留下(因徐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我即同意将徐文田营长带领第三连连长刘济宾、第四连连长林甲春留于省城。熙又说:“你这就将徐营长找来,当面命令他暂时在省城直接听我指挥。”当时我就将徐文田营长找来,嘱他听熙的直接指挥,而后我就率全队撤出省城。临走时,我问熙:“万一谈判不成,应怎么办?”我问到此处,熙装着十分痛心样于说:“万一谈判不成,我单人找你,领你们一起抗日。我个人为了国家,生死存亡已置之度外。”
我当时受了熙逆蒙蔽,即率队退出城外。
当日寇进占吉林以前,我省一些工人、学生和爱国群众,激于义愤,张贴标语,高呼口号,宣传反对日寇侵略我东北,要求军队起来抵抗日本,保卫国土,并表示愿作后盾。因当时熙逆投敌真相未露,所以群众尚未能提出打倒熙逆等卖国贼的口号。
9月21日,熙洽召集省城各厅、处、科主要负责人开会,声称不日约多门师团长到吉林市,和平交涉吉省的中日事件。当时省府委员诚允说:“约日军到吉林市交涉,那是引狼入室,非常危险。”熙洽坚不同意,诚允即时退出会场,前往哈尔滨。省府秘书长潘鹗年也不用意约日军到吉林,熙洽亦置之不理。潘是当时的抗日派人物,吉林伪组织成立后,他曾送熙菊花两盆,并写诗两首,讽劝其不要变节,熙颇为不满。潘后不辞而别,离吉去哈。此外尚有实业厅长马德恩等亦不同意日军到吉市,劝熙洽多加思考。此时只有建设厅长孙其昌,吉海铁路总办李铭书、前第十五师参谋长郭恩林等10余名亲日派附和熙洽“日军打不得,和平交涉为上策”的谬论。
9月22日晨,熙洽找徐文田营长面谈。熙说:"你带的这二连兵,即时撤出城外,归回原团建制”,并说:“你见到冯团长时,告诉他省城安静,经过与日领事交涉,可望找到和平解决吉林事件的途径。”
徐文田于9月23日晨,率兵二连返回官马山防吔。徐与我见面时告诉我说:“熙洽这两天与日领事会见频繁,会后面带喜色,他在最后二次会晤日领事时,不用翻译,用日语密谈,态度很不正常。他每逢会见领事时,告诉我在客厅周围派兵警卫,严禁外人往来行走。9月21日熙洽会见日领事时,我在客厅门外窃听,听到日领事问熙洽:‘省城内怎么还留武装部队和警察?’熙回答说:‘省城只有二连,暂时警卫两署,武装警察也只是少数,大部分已撤出城外。’并说:‘这些部队我准备在多门师团长到吉市前夕,命令他们撤出城外。’日领事问:‘吉省所有部队能听从你的命令吗?’熙答:‘多数还能听我的命令。现有两署机构必须撤销改组,重立新机构。’日领事回答说:‘象这样事情,等候多门师团长会面时再行商谈确定。’”后徐对我说:“看熙洽的举动行为,很可疑。”我当即打电话到省府讯问情况,得悉日军在2小时内就要来到吉林市。
到了9月23日下午,熙洽竟派副司令长官公署秘书张燕卿、军官教练处总办齐知政等,陪同日寇多门师团长所带天野旅团部队进入吉林,接着就分别占据省垣重要机关,并掠夺官银号大批库银和军械厂原存大批枪弹。
当晚,熙与多门会面后,即接受多门指示,将旧省政府、司令长官公署一律撤销,成立伪组织。第二天熙洽即又召集省议会、商务会和各厅负责人开会,当场宣称已经与日军交涉妥协,为了免去战祸,将原有军政两署撤销,合并成立一个“吉林长官公署”,胡说这是权宜之计,将来中日事件和平解决后,仍请“帅座”(指张作相)回任,请大家推举长官人选。到会人员中,亲日派孙其昌10余人高声拥熙任长官。当时虽然有些人心中不满,因恐遭不测,亦不得不表示赞成。至此,熙洽就出任了伪吉林省长官,并将原省府改为一厅制,即民政厅,任李铭书为伪厅长;原有司令长官公署各处取消,改为军令厅,任郭恩霖为伪军令厅厅长。
熙洽于9月25日又召集各法团及厅长以上人员开会,宣布就伪长官职,并宣布旧有法令不合新政府要求,以后一切听从新政府命令。会后熙洽即发出通电,大意谓:为了吉省安宁,免遭战祸,经各界推为吉省长官,即将旧有军政两署撤销,所有各部队长、各县长、各公安局长、保安总队长,应继续维持治安,不得擅离职守。电到之日,应各自权衡,共济时艰,何去何从,应表明态度,等语。
此电发出后,凡迟迟未表示态度者,均被撤职。如驻哈市二十六旅旅长邢占清被撤后,任宋宇之为伪旅长。二十八旅旅长丁超被撤后,任白文清为伪旅长。吉林省警务处长王之佑被撤后,任赵汝梅为伪警务处长。直到李杜率各部抗日军到哈市后,邢、王,丁三人始行复职,邢参加抗日,丁、王二人,一度参加抗日自卫军,后亦投敌。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7 05:55:09
6、冯占海举旗抗日与围攻吉林城(2)
熙洽甘心降敌以后,一面派员对我团威胁利诱,一面令日军骑兵进占口前车站,与我团官马山的骑兵对峙。双方不时发生接触,但因敌人妄想诱降,故尚无大冲突。熙逆在9月24日前后曾三次派人到宫马山对我团驻军威胁利诱:第一次派永吉县长关荫轩持熙逆亲笔函劝降,大意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应忍辱负痛,勿与日军发生冲突,免将事件扩大。兹任你为吉海护路司令职务,应听从新政府命令”等语。第二次又派伪司令长官公署参议杨沛然持函前来威胁,大意谓:“日军屡次准备向你进攻,均被我劝阻,你应祸福相权,当机立断,率部返回省城,今改任你为省城警备司令职务,并保护你生命财产绝对安全。余与你有师生关系,决不食言”等语。第三次派艾遒芳携熙函前来劝降,略谓“传闻你有意准备向日反击,日军已得到情报。日军嘱我转如果你向日军抗击,则将吉林市人民洗光。倘若如此,则应告你,由你个人负责。希望你念及省城百姓灾难,速即解除兵柄。如不愿就官职,可送往日本留学,先发给数万元留学费用,以后一切费用由政府负责”等语。
我对熙逆先后派员威胁利诱劝我投降,均严词加以拒绝。我部全体官兵对熙逆甘心投敌卖国的行为,深为愤慨,人人切齿,一致表示要抗日讨逆,誓死不屈。至是我军即将原有部队正式改编为抗日军。
冯占海之子冯树棠在《冯占海将军抗日救国事略》中记载了冯占海的抗日通电:
略谓:“日本侵我国土,掠我省库,杀我同胞,熙洽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罪大恶极,军人有保土卫民之天职,望我东北军民,群起抗敌,绝不屈服。”
冯占海在东北抗战最为著名的成就,是1932年7月组织的吉林围城战。在这次战役中,冯部一度突入吉林省城,成果辉煌。
姜承著《冯占海举旗抗日》记载:
1931年9月,身为吉林军署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劝熙洽抗日未果,愤然将部队带到永吉官马山,在一个叫老营盘的小镇上誓师,向吉林省各界发出抗日讨逆通电,举起抗日大旗。
冯占海收编了宫长海、姚秉乾等部队,被张作相任命为吉林省城警备司令兼混成新编第一旅旅长。全军拥众一万五千余人,成为吉林境内的一支抗日劲旅。之后又联合李杜、丁超、王之佑、赵毅、邢占清等人,成立吉林自卫军,转战哈尔滨、双城、方正、拉林,经历了拉林遇险、哈尔滨保卫战、双城狙击战、桶子沟救援战等大小战役,给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1932年3月1日,一个从头到脚代表日本殖民统治者利益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出笼。冯占海联合黑龙江的马占山、吉林的李杜等力量,在哈尔滨保卫战失利后,被迫撤退,将部队改称为“吉林救国军”,冯占海为总司令,官长海为副总司令,李文光为参谋长。大军一路南下,连克数城,声威大震。远近民众抗日武装、绿林武装及反正伪军官兵纷纷来投。至1932年6月下旬,全军已编成12个旅、4个支队、3个独立团、1个特种营计五万余人。
1932年7月初,冯占海率领部队向吉林市挺进,打响了震惊全国的吉林省城围城战。
7月4日,冯占海指挥大军兵临五常城下,守城日伪军招架不住冯军的猛烈攻势,逃往山河屯。7月5日,残敌退进舒兰城。冯占海见机不可失,传令王锡山、孙贺喜快速拿下舒兰,扫清进击吉林的最后一个障碍。 7月7日,不待日伪军喘息和清醒过来,便忽然出现在舒兰城下。守城敌军紧闭城门死守,以待援军。吉林省城增援日军,一面派出十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连续几日,冯军被阻在舒兰城外。7月13日夜晚经过浴血奋战,终于以血的代价攻进舒兰城。
从这张关东宪兵队绘制的标明吉林抗日武装力量分布的地图可以看出,吉林省城周围方圆数百里,到处都有冯家军的身影。当时日伪当局非常震惊,对冯家大军逼近吉林市非常惶恐,情报如雪片似飞至吉林省城。
1932年9月10日黎明,吉林古城从晨曦中醒来,随着攻城总指挥宫长海的一声令下,大地猛地颤抖起来,炮声如夏日的惊雷,吉林市上空炸响,子弹如飞蝗,枪声响云霄,千军万马向着城池及各敌军要塞冲去。
日伪当局对冯军进攻吉林早有准备,配备了飞机、重炮和优势兵力,分头把守。战斗一开始,敌军便以猛烈的火力还击,整个吉林城硝烟密布,炮声隆隆,硫磺气味飘散到几十里之外。两军从早战至中午,一时难分难解,相持不下。第一天攻城受挫。
赵维斌、王锡山,孙贺喜,田霖、李子玉等部也分别在吉林外围展开了打援、毁路活动,外围应援之敌被死死卡在吉林城外,为攻城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
9月11日,宫长海亲督先锋队再次攻城,战斗一打响便呈白热化,两军厮杀在一起,枪来弹去,血染城池。最后,终因敌军火力凶猛,防备甚严,宫部伤亡惨重,第二次攻城不果。
宫民海组成一支“敢死队”,于9月12日夜,在夜幕的掩护下架起云梯,悄悄怛上城池。城头敌军连日激战,个个疲惫不堪,敢死队员们一声呐喊抡起了大刀,顿时如切西瓜一般将城头敌军砍毙甚多。敌人见冯军突然进城,大惊失色,急忙调动重兵来堵口子,敢死队员们便在城头与敌展开血战。可惜的是,我军后援不济,敢死队员们在市区孤战多时,无力巩固阵地,大部英勇殉难,余部循原路撤出城外。
冯占海10万大军久攻吉林市不下,部队伤亡惨重,外围之敌又步步紧逼,加紧了攻势,继续拖延在吉林城下,将给部队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冯占海决定撤去吉林之围,折路西进,寻找新的战机。
虽然仅是一度攻入市区,不过在国府“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恨,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的战略下,孤悬在北的冯占海部能够坚持抗战,逆袭省城,宣告吉林没有亡,东北没有亡,确为我民族史上光辉一页。
冯占海在宫长海9月13日攻入吉林城区后,立即派乔振东穿越日占区前往北平报告吉林省城光复。9月21日,得到消息的朱庆澜给林森、 蒋公、宋子文及各省、市发出通电,报告了冯占海克复吉林的消息:
林 、蒋委员长、宋院长,各省 、绥靖主任,各市长、专员钧鉴:顷据冯占山部副司令李伟、参谋长夏云龙报称,据传达员乔振东到平面称,冯司令占海于九月十三日拂晓攻克吉林省城,除击毙不计外,计俘获日官兵六百余名,伪长官熙洽逃走,现正追缉中等语,并嘱代达各方。当经复询乔振东无异,特此奉闻。朱庆澜叩。

同时,冯占海还派出赵濯华、王寒生穿越日占区前往南京晋谒 蒋公报告省城光复。不过有意思的是,可能实在是日理万机,又或者克复吉林省城实在不很重要, 蒋公两度拒绝接见冯占海的代表。
9月30日,陈立夫致电正在汉口的 蒋公,询问是否请冯占海代表赴汉口晋谒:
汉口蒋委员长钧鉴。密。吉林义军司令冯占海已克复吉林省会,派代表赵濯华及前第三十二师党务特派员王寒生同志来京,拟请晋谒总座面陈,并请示机宜。应否令其赴汉晋谒,以示鼓励之处。乞复为祷。职陈立夫叩。

对此, 蒋公认为无需特别鼓励,批示:
不必来见。往见朱总长、何部长可也。

10月3日,王用宾、李梦贤致电 蒋公,
牯岭蒋委员长鉴。军校生康耀文偕冯占海代表赵濯华到京,拟来浔报告,准否。急盼电示。王用宾、李梦贤叩。

又来一回,不胜其烦的 蒋公批示:
请介绍立夫兄接洽可也。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7 17:24:20
7、冯占海举旗抗日与围攻吉林城(3)

1932年底,冯占海部因损伤较重,决定带领部队向辽西热河转移。经过长岭、瞻输、科尔沁大草原到达了热北的开鲁。张学良呈请国民政府,将冯占海所部吉林抗日救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三军,任命冯占海为中将军长。军下暂编九十一师一个师,师长由冯占海兼任。之后冯占海率部参加了热河保卫战。热河战后,张学良下野,何应钦上台。何立即对这支在白山黑水孤军奋战的抗日部队挥起了大刀,带队一度攻入吉林省城的宫长海,被强令退役。
冯树棠撰写的《先父冯占海将军生平概况》记载:
不久,日军大举进犯热河,张学良将军派辅帅张作相到承德就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先父所部归其指挥,并参加了热河保卫战。热河失陷,***逼张学良将军下野,委何应钦接任。何不承认六十三军,部队军饷断绝,孤立无援,先父被迫率部西撤多伦。
是年5月间,先父得知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遂前往请求加入。见面时冯玉祥将军对先父倍加勉励。委先父为抗日同盟军第四路总指挥,并发给大刀数百把以示鼓励。先父于5月27日在防次宣誓就职,次日发出通电,略谓:“占海痛国家之阽危,愤强敌之凭陵,矢志救国,义无反顾,誓驱倭寇,还我河山。”
***、何应钦对张学良将军任命的六十三军虽然未予承认,但对这支东北抗日义勇军又放心不下,于是,处心积虑进行瓦解,他们采用釜底抽薪的恶毒手段,借口整顿,令先父把军中绿林出身的将校官佐一律驱逐出军,特别点名要先父的得力部下中宫长海旅长和姚秉乾旅长离队(宫、姚二旅长,自九一八事变即跟随先父一起抗日,作战勇猛,屡建战功),否则即吊销六十三军番号。先父对此甚感为难,一则怎能与亲如手足、患难与共、一起抗日的战友离别,二则又不忍心将几经磨难保存下来的抗日武装,被国民党当局借故消灭掉。整编之事一直拖而不决。时姚秉乾旅长已患肺病,宫、姚二旅长经商议,同时提出辞职,先父再三斟酌后,才迫于无奈忍痛对宫、姚二旅长及其旧部作了妥善的安顿。何应钦闻讯后,即刻通过辅帅张作相命令六十三军调往晋冀交界的蔚县一带整编,先父只好听命,于1933年7月中旬率部南下。
1934年初,先父奉调至怀来县,不久再行南调至高邑县。这年的夏季,***、何应钦才正式承认六十三军,并在军内设置了“政训处”,加强控制。翌年春季,蒋、何又派其亲信出任六十三军副军长,名日加强,实为监视。
先父于此逆境之际,悲愤之余,同贴心的部下商议筹建一座阵亡将士公墓,以寄托对阵亡将士的哀思,由先父命名为“忠魂公墓”,责成军部秘书钟孟仁撰写碑记和墓志铭,请一名老石匠独自秘密进行镌刻。公墓的营造于是年9月竣工。一天深夜,由上校副官董麟文指挥,将碑记和墓志铭埋藏于墓地深约5尺的地下。“忠魂公墓”坐落在高邑城南之花园,并在当时的高邑县政府备过案。
1936年,***、何应钦又借兵额不足为由,撤销了六十三军的番号,只保留其九十一师的建制,委先父为九十一师中将师长,划归万福麟将军的五十三军所辖,从而使他们缩编杂牌军的阴谋得到了进一步的实施。
1937年七七事变,面对全国抗战的形势,先父甚为高兴,当初两撤热河,即意在取得政府的支援和补给,恢复元气,重返东北抗日疆场,杀敌报国,如今由过去的非法抗日转入今后的合法抗日,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是年7月中旬,先父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之命,强行军开抵固安县,沿永定河南岸一线防御日军南进。不久,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强行渡河进犯,我军官兵士气旺盛,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终因敌我武器装备相差悬殊,西翼友军不支撤退,防线被日军突破,双方展开白刃战,部队伤亡巨大,被迫南撤。在南撤途中,日军飞机撒传单进行诱降,略谓:“冯寿山将军,***借日本军之手消灭东北军,我们不记前仇,你在东北的财产我们保护,快投降与我们合作吧!”先父看过传单,对日本侵略者更加愤恨,同时对***集团借抗战消灭异己的险恶用心亦恨之至极。
是年9月,先父奉调在任丘地区掩护国民党华北军队撤退,10月奉调赴河南尉氏整训,但***又严令不予补充,遂将部队再行缩编。
1938年初,先父奉调防守黄河南岸,4月奉调至漯河。7月又奉调开往江西瑞昌、武宁,防守瑞武公路。时九十一师划归汤恩伯指挥,汤恩伯委先父兼任八十五军副军长,同时派亲信王毓文出任九十一师副师长,以进一步加强控制和监视。
是年冬,日军向我进犯,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令先父进行德安战役,结果遭日军猛烈攻击,部队伤亡惨重,其得力臂膀王锡山旅长不幸阵亡,对先父刺激甚大,加之副师长王毓文倚仗汤恩伯的势力专横跋扈,致使先父在九十一师亦已大权旁落,先父感到心灰意冷。
瑞武会战之后,先父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之命,赴南昌附近接受改编,在转移途中,先父仅带亲随副官二人离开部队,先至桂林,后去香港。1939年春携眷到昆明,以经营汽车运输和旅社为业,直到日本投降。此时,国民党当局给先父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的空头衔,先父未到任。
抗战胜利,先父异常兴奋,当年率部抗日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先父与家人商议,决定先单身回北平,再去阔别多年的东北看望家乡父老,同时料理一下被日伪当局没收的财产,待安顿妥当之后,再回昆明接家眷。
先父在北平停留一段时间后,于1946年初抵达沈阳。当时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对先父说:“委员长派你出任吉林地区保安司令,负责收编吉林地区的军队。”先父婉言谢绝了。
不久,先父即返回北平作短暂停留,拟去昆明接家眷,停留期间,先父曾对我的舅父讲:“老蒋给了我一个吉林保安司令,想利用我去打内战,我拒绝了。让我打共产党,我不干,我与共产党没有仇恨,我的枪口从来就没有对过共产党。共产党是真心为国为民的,一定能成事;国民党腐败透顶,支撑不了多久,迟早要垮台。”又说,“熊式辉给了我一个东北行辕中将参议,他爱给啥就给啥,我不理睬他。”是年秋冬,先父将全家接到北平定居,继续经营商业和手工业,直到北平解放,此间未做任何官方之事。
听家母讲,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当时北平的一个国民党空军高级官员,曾动员先父离开北平去台湾,先父谢绝了。

冯占海将军撰写的《忠魂公墓碑记》全文:
“忠魂公墓”者,我军阵亡将士托灵之所也。乌乎!已死之人,躯壳全消,其灵魂犹在乎?是理也,除宗教家与哲学家以惟我观确言其真有外,世人殆无能证明之者。然则我忠勇将士之灵魂果与其躯壳而同归澌灭乎?日:“是必不然”。孟子之言浩气日:“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夫所谓浩气者,非可状之于形貌也。盖志士仁人,基于其心所守而行吾所安,羡之以荣禄而志不移,投之于艰危而节愈见。至于遭逢丧乱,国破家残,颠沛厄穷,誓图规复,明知事不可为,而粉骨碎身,甘之若饴,迈住直前,不容假借,是气也,真可与天地比寿,日月争光矣。是故矿观往古,为竞国家之荣誉、民族之生存,而捐躯无悔者,史不绝书,其人其事,可泣可歌,虽敌国仇仇,亦莫不钦重怀思,千秋万世,流誉靡穷。是知浩气之所养,极之可以除国界,泯生死,凡有人类,有历史,则必能周治于无限,引感靡既。 乌乎!有效如此,即信灵魂之真在,谁曰不宜!
我军溯民国二十年起,计阵亡将官李文光、杨树藩,校官李德山、封树德、王乃伦,武步墀、张振山、孙绍先、孙鼎忱、刘凤桐、周凯旋、邓喜泰,尉官王星台、费志福,肖之江、高字安、杨时雨、夏雨时、王泰、张云、孟祥玉等五百三十员;士兵千五百三十八名。牺牲不可谓不烈。共事迹将来能否昭于简策,固不敢知,惟其含辛茹苦、赴死如归之精神,诚可以上见古人,下兴来者,而告无愧。预知世界上文明之民族,必当深抱同情而永予赞许。然则我忠勇将士之躯壳虽死,而其不灭之灵魂,必将与人类历史相为始终也可断言矣。
占海心伤逝者,久而愈深,亟思抚慰幽灵,以抒内疚。爰择茔地一区高邑县城南之花园,地约三、四亩,四周老树成荫,东北则溪流回抱,就其中建公墓一座,广袤约二丈,举阵亡将士之姓名而葬之,并迁瘗病殁官兵之三十具于其旁,兔致湮佚。周起砖垣,高约五尺,南向辟一门,两侧刻石为识,右日:“忠魂公墓”,左日:“烈士佳城”,两书之者,称其仪式耳。墓道树丰碑一,厓述“灵魂不灭”之理于其上,庶期来日仁者过此,知此中为忠魂之所托,善加获茸,无任颓毁,则死生袍泽,具深感幸焉!
陆军中将陆军第六十三军军长冯占海敬上
中校秘书锺隽荣谨撰并书
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九月

解放后冯占海迁居长春。姜承著《冯占海举旗抗日》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2月,冯占海迁居长春,相继被选为吉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吉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3月,***总理亲笔签署委任状,任命冯占海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8年7月,冯占海被选为吉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9月14日,冯占海病逝于长春。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8 06:50:16
8、抗日名将冯占海的传奇人生

1931年秋季的一天,一面向日本侵略者竖起的“冯”字大旗,在位于今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江畔昂然挺立、猎猎飘扬;1963年,又一个秋季,一代抗日名将的英魂在吉林市北山长眠,曾经在白山松水间扬刀立马的他,即便故去了,仍然惦记这片土地,希望永远俯瞰松花江这条飘展的玉带,镇守祖国的大好河山。
冯占海,一个注定被松花江记住的名字,正是他,打响了吉林省抗战的第一枪,也因此被称为“吉林抗战第一人”。当年的滚滚波涛裹挟着他的英气,让日本人感受到了中国东北大地的坚硬,感受到了华夏民族的子孙但有一口气在,绝不屈服的信心和勇气。“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排山倒海”,曾几何时,人们口口相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讲述着这位年轻将军的传奇人生。
1899年,冯占海在辽宁省锦县降生。父辈希望他将来能有大山大海一般的气魄,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遂给他起名“占海”,字“寿山”。1918年,19岁的冯占海立志从军报国,到沈阳投奔姨夫张作相。此时的张作相代理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最初做勤务兵的冯占海胸怀广阔,不久即入东北讲武堂深造。1925年,张作相代任吉林军务督办兼吉林省长,晋升陆军上将,冯占海奉调吉林。
1931年9月下旬,甘心为日本人驱使的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周左右时间里,三次命人持亲笔信函到今吉林省吉林市官马山一带找到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劝他投降。熙洽开出的“价码”先后是“任你吉海护路司令”、“改任你省城警备司令”、“不愿就官职可在日本留学,先给以数万元留学费用,而后一切费用由政府负责”。
士兵们有些慌,他们心中爱戴的这位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的团长,面对如此诱惑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很多人并不知道,冯占海表面稳住熙洽,暗中却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如何渡江、如何据守、如何出兵。
不久,在准备充分之后,冯占海携全团官兵,正式向吉林省全省发出通电:“日寇侵我国土,掠我省库,杀我同胞,熙洽卖国求荣,认贼作父,丧权辱国,罪大恶极……我吉林爱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坚决与寇逆抗战到底,恪尽保卫国土神圣职责,愿我吉林全省爱国同胞共勉之。”随后,一面绣着“冯”字的大旗被竖立起来,迎风飘展,它就像中国人昂起的头颅,态度决绝,义无反顾。
举起大旗之后,冯占海率部在吉林市一带的松花江畔与日本人周旋。由于时近冬季,给养及作战均十分艰难,冯占海决定向尚未被日本人占领的哈尔滨转移。1932年1月,日伪军开始进犯哈尔滨,冯占海会同其他义师不断粉碎日伪军占领哈尔滨的梦想。为了形成一支有规模、有影响的抗日军队,冯占海与当时抗日爱国将领共同成立吉林自卫军,任副总司令兼左路总指挥。后来,由于部队装备及人员数量均与日伪军相差悬殊,哈尔滨失守。面对强敌,冯占海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组织反攻,并一度歼敌数千,进入到哈尔滨香坊一带。但由于日伪军精锐采用偷袭战术,切断了吉林自卫军前后方的联系,冯占海成孤军奋战之势。此时的冯占海越战越勇,向吉林省吉林市实施战略反扑,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队伍规模,达到一万多人。为使队伍团结一心,英勇作战,冯占海把军队改称吉林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对吉林市正式开始反攻,松花江边一度被枪林弹雨占据。你死我活的多次战斗,致使日伪军头目做出“冯部是强有力的反满军队”的判断,不断增兵反击。由于孤军作战,孤立无援,在对吉林市多日反攻不下的情况下,无奈从吉林战略转移,进入热河地区。
1933年,听说了冯占海部的英勇及战绩后,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张学良,专程派人前往冯占海的部队进行慰问,并将冯占海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暂编91师),任命冯占海为63军中将军长兼91师师长。部队整编之后,冯占海率领他从东北拉出来的弟兄们立即投身到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之中。
热河失陷之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管理此间军队。在何应钦的要求下,63军被重新整肃,在军中设政训处。1935年秋,政训处按南京的要求开始“清共”,准备对军队中共产党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秘密逮捕。冯占海偶然获得了这份人员名单,立即安排亲信通知名单上罗列的人员,并为他们提供离开的路费。巧合的是,在20年后的1955年,冯占海就任吉林省体委主任,在国家计委汇报工作时,一位姓黄的副主任见到冯占海,恭恭敬敬地把他让到沙发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用军人的口吻大声说:“感谢军长当年搭救之恩!”原来,这位副主任正是当年被冯占海暗暗放走的军中共产党员之一,这件事也成了一段被人广为传颂的佳话。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1师作为首批征调部队奉命奔赴前线。在永定河一带的一次阻击战中,冯占海率领着与敌军武器装备相差极大的部队奋勇作战,损失士兵6000多人。在被迫南撤途中,日军利用空军优势,向91师撒传单诱降冯占海。冯占海不为所动。当年10月,91师转战到河南。由于士兵数量锐减,一时难以补充,被缩编后归汤恩伯指挥,坚持在开封黄河南岸作战。
1938年7月,冯占海的91师被划入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主要负责在万家岭地区打阻击。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武汉会战”中万家岭大捷的终点是1938年“双十节”。其实不然,“双十节”的时候,战斗仍在继续。当年,中国军队并没有全歼松浦师团,一方面残敌仍在抵抗,另一方面敌人援军正在驰往。为了掩护主力撤到外线作战,冯占海率91师与其他5个师一起,在修水河以北血战到底,时间整整又持续了一周。最终,不仅歼灭过万敌人,还完成了掩护全军转移到外线作战的任务。然而,是役,也让91师损失人员近万人,最后统计,除伤病外,所剩有生力量不足2000,从松花江畔带出来的手足弟兄大部分壮烈殉国。
而此时冯占海所面临的内部情况更不乐观,上司汤恩伯并没把旁系部队放在眼里,而是用自己的亲信架空了冯占海。经过几天几夜的苦苦思索,心灰意冷的冯占海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军旅生涯,转而经商。
不久,他在昆明开办起了一家名叫同兴汽车商行的公司,做起了运输的生意。壮心不已的冯占海通过经商开展支前活动。当时,由于滇越已经被日本军队封锁了,所以滇缅公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冯占海将自己商行里的所有汽车都用于滇缅公路的运输,这对沟通中国同英美盟国的抗日物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46年,冯占海举家迁往北平。1950年,他被选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会议的特邀代表。同年,他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5年,受***总理邀请,被任命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至此,冯占海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松花江畔。
从1931年秋季揭竿而起,誓师于松花江边,到1938年11月被排斥离开他心爱的部队,在总计7年多的岁月里,冯占海力抗外辱,浴血奋战,不屈不挠。追随他的抗战官兵从最初的吉林边防军公署卫队团3000人发展到最多时候的数万余众。其兵锋所指,北到黑龙江南岸的富锦县,南到江西省南昌市郊,东至镜泊湖畔,西至太行山区,战斗足迹遍布吉、黑、辽、热、察、冀、晋、豫、皖、赣等11个省区。20多座被日伪军占领的县治以上城镇被冯占海收复过。在冯占海直接参与和指挥的上百次战斗中,1万多名拥有当时世界一流军事装备的日军被歼灭,3万以上的伪军被其歼灭、瓦解或改编。松花江上的战歌因为冯占海而响彻华夏大地。
1963年,冯占海患了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周围的亲人、领导和朋友都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但他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尽管如此,他却不动声色,情绪也看不出什么变化,照常安排工作。一天,他与时任副省长张文海一起到吉林市检查工作。工作之余,冯占海请张文海到北山走走,散散步,说那里地势高,可以给他指指当年作战的进军路线。散步之后回到汽车上,冯占海打开自己的皮箱,拿出一个棕黄色的布包,边打开边说,老张,我请你看一件东西,怎么样,做工还不错吧?张文海大吃一惊,原来冯占海手里端着的竟然是一个骨灰盒。他要向张文海“托骨”:老张,我死后不要进入八宝山,也不要大办追悼会,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刚过,不要为我多花钱。这北山是我抗日的发起地,俗话说“叶落归根”,我这片枯叶也要落在这北山上。我尸体火化后,就装在这个小盒子里,埋在这北山上……四时八节,儿孙们来看我,让他们记住一段屈辱的历史,发奋工作,强国强军!
当年9月,冯占海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遵照他的遗嘱,他的英魂长眠于吉林市的北山之上。
从吉林首举义旗,英勇对外,到战略转移,退守关内,到融入抗日的大布局,与外敌周旋到底,到转而经商理财,为滇缅公路运输做出特殊贡献,最后到新中国建设,于吉林北山向自己的老朋友“托骨”……冯占海,凭的是对这个民族的执著热爱,对这个国家的赤胆忠诚。松花江也将永远铭记,一位爱国将领对家国的生死守望。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8 18:51:21
9、吉林抗战第一人下海经商


吉林抗战第一人
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北大地上,流传着这样的抗日民谣“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翻江闹海”。其中,“二马占海”说的就是曾为东北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
1931年9月,冯占海劝时任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抗日未果,就将部队带到永吉官马山,誓师抗日,向吉林省各界发出抗日通电。
在1932年初的哈尔滨保卫战中,冯占海部与李杜、丁超、邢占清、赵毅等部联合编成吉林自卫军,面对装备飞机、坦克、重炮的日本关东军,合力奋勇杀敌,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哈尔滨沦陷后,冯占海率部继续在方正、会发恒等地与日军展开争夺战,其后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退守大罗密、勃利等地。4月,冯占海率部一路连克方正、会发恒、宾县等地,进逼哈尔滨东郊,前后共毙俘日伪军4000余名、击落敌机两架,声势大振,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军民的抗战热情。5月,冯占海在宾县将部队改称吉林抗日义勇军,全军共5万多人。
1932年7月初,冯占海率部向吉林市挺进,打响了震惊全国的吉林省城围城战。7月13日夜,经过浴血奋战攻进舒兰城。从关东军宪兵队绘制的吉林抗日武装力量分布地图可以看出,吉林省城周围方圆数百里,到处都有“冯家军”的身影,日伪当局非常惶恐。
冯占海所到之处,百姓热烈拥护,各地东北军官兵、警察民团、青年学生、爱国民众,甚至绿林出身的抗日队伍都纷纷来投。据统计,当时,包括冯占海部队,活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各路抗日义勇军共有30余万人。东北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寇精锐关东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时任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岗村宁次曾回忆,他在视察北满的4天里,在飞机上3次看到大队行军的义勇军战士,还看到了两名被义勇军重伤的日军高级军官。日本关东军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奋勇反抗,而不得不暂停执行其进一步扩大侵略的“中国征服战”。

不堪中央军排挤下海经商

有一天我在昆明的一条大街上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家大旅馆的门匾上有“冯占海题”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我心头一惊,停下来仔细观看。字迹我越看越眼熟,很像第91师冯占海师长的手书。我急忙进去打听,一进门就看见冯占海将军的副官坐在柜台旁。他也马上认出了我。原来这家旅馆竟是老师长冯占海开的。他乡遇故知,分外惊喜。我立即随他上楼见冯占海将军。一见到冯占海将军,我即立正敬礼,大声说:“报告师长,第91师273旅第3营营长韩声涛前来候命。”冯占海将军哈哈大笑。我们武汉会战后一别,竟已7年。冯占海将军当时才46岁,看上去已略显苍老。他兴奋地打量着我,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是越长越精神了。你现在成了中央军的人了。咋到昆明来了?”“在黑林铺美军参谋学校学习,”我回答。“学习好,学习美国军事好。从当兵时你就爱学习。”他说。
我们一起喝酒吃肉,开怀畅谈。席间我问:“师长,您怎么把我们丢下不管了?搞得弟兄们七零八落的。能一直跟着您打日本鬼子该多好啊。” 冯占海将军叹了一口气,说: “你以为我愿意经商?我是军人,我怎么会不想继续带兵打仗。当年我带部队在东北跟日本人拼杀并从东北一直打过来,就是想一直带兵打到把小日本赶出咱中国为止。可人家叫你干不下去啊。哪儿危险把你往哪儿派,这咱不怕,咱就是打鬼子的,可危急时候没有增援,打完仗不给补充又很少休整,一再缩编,看着你拼垮。我从东北带出来的可是两万多人马啊!是跟日本关东军拼出来的人马啊!我对不住跟着我的弟兄们那!最后把你的部队收过去,把你架空,给你个虚职,叫你带不成兵,打不成仗,还有什么意思。明摆着歧视你,明摆着不公平,因为你不是他中央军的人嘛。”我说:“师长说得很对,在中央军打仗和有急事时总想到我,可升官时就没我的份了。从东北抗日到现在已14年了,前7年在91师受到师长您的重用,论功行赏,我从战士逐级升到营长;后7年我在中央军硬仗可一点儿也没少打,但只升了个副团长,还升得晚,还是把我看成东北军的人那。” 冯占海将军微微一笑:“你也算尝到滋味了!” 谈到战死的王锡山旅长和不幸自杀的赵维斌旅长,我们不胜唏嘘。我问:“师长,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不用,你当副团长经济不宽余,这我知道。”他回答说。此后不久,在美军参谋学校的学习结束,我就离开昆明回贵阳团部了。
1938年武汉会战后冯占海将军辞去第91师师长职务,带着副官离开部队。先到了广西桂林,当时的广西省 黄旭初对他颇为同情,发给其护照以暂居香港。1939年冯占海将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后来冯占海将军从香港转到昆明经营商业,先后兴办同兴汽车商行和同义大旅社,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秋,冯占海将军将全家迁往北平,继续经商。大约在1947年,我在东北锦州最后一次见到抗日大英雄冯占海将军。当时我是第13军教育团团长,团部在锦西。那天我到锦州市市长处商量招兵事宜,竟在那里见到了冯占海将军,他是市长的座上客。1950年冯占海将军被选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同年他经龙云(原国民政府云南省 ,抗战胜利后拥共反蒋,49年后任国防委员会副 ,57年被打成右派)等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5年***任命冯占海将军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冯占海将军回到吉林省。1962年冯占海将军患了癌症,他瞒着家人为自己买了一个骨灰盒,并留下遗嘱:将我的骨灰埋在北大山(在吉林市)我的抗日发起地。1963年9月14日,一代抗日名将冯占海病逝于长春,终年64岁。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09 18:28:49
黄显声


1、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英雄黄显声(1)

黄显声(1896—1949),满族,辽宁省岫岩人。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黄显声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黄显声将军出生于岫岩石庙子镇蓝家村(现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蓝家沟)。少年时黄显声曾就读于丹东道立中学,毕业后,于1918年入北京大学实习班,因参加五四运动被迫辍学,回到沈阳。1921年,黄显声考入东北讲武堂三期炮科,翌年毕业后服役在东北军中,初任营长。1928年,他任第一旅(即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警卫,保护张的安全。在同亲日派的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张学良一边,并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张产生过一定影响。因黄显声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的信任和赏识,张作霖被炸,张学良就是混在黄显声军中悄悄出关的。
九一八事变率领警察抗击日寇
1930年,黄显声出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雷厉风行地整顿了社会秩序,并开展禁烟、禁赌的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夕,他努力搜集情报、向上反映,请示对策。但由于张学良不可抵抗的命令,使他不能有所作为。当时东北军上下充分感到东三省和日方冲突的危险,但是又缺乏和日军正面对抗的勇气。一旦发生危机,希望避免正规军之间的冲突。这时,作为非正规军的警察力量就可能成为两军之间的缓冲。委任黄担任这个职务,是张学良希望黄的精明干练可以在中日冲突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一线局面;张作霖曾经对张学良讲过对付日本的办法:招集辽宁各县的警察局长开个会,动员人力,一夜之间就把南满铁路的铁轨都埋到地底下了。然后二十万东北军主动打大连的一万五千日本兵。“咱干嘛要怕小日本呢?”张老帅这样说过。
九一八事变前,黄显声专门跑到北平去见张报告危险,张学良那时吸毒又患伤寒,到协和医院住院,显得思维精力都不充足。回复都是要求镇定,万一打起来不抵抗,等待“九国公约”的调停等等。
1931年八月底,黄显声已经通过当时的警务督察长熊飞弄到日军情报,知道事变即将发生(这也是黄到北平见张学良的直接原因),黄不肯坐以待毙,回沈阳后当即下令将下属58个县的警察队公安队扩充成12个总队,并发放枪支弹药。这个举动意味深长,这批枪支成了后东北各路义勇军中的主要武器来源之一。后来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原东北的警察人员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而且多位著名的义勇军指挥官,比如邓铁梅、王凤阁、高玉山等都是原东北警察出身。
黄显声对沈阳的警察也进行了充分的部署,将2,000名警察组织起来,编成一个总队并发枪,自己从9月初即昼夜不离办公室,随时准备应变。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他率领的警察总队(相当于武警,不包括治安警和交通警)已经离开机关,投入抗击。
救国会执委朱焕阶1931年9月19日晨曾赶到警务处打探消息,却见铁门紧闭,有几只麻雀啄食。向周围人打听,前一天夜里有人看到,黄部警察的动作极快,第一声炮弹的爆炸声刚刚响过就开始行动,离开机关,显然是早有部署。
当时沈阳主要兵力包括王以哲的第七旅,总部卫队,张学良的卫队营,讲武堂学兵和黄显声的警察部队。事变爆发的时候,王以哲和两个团长都不在部队(王第二天下午才便衣出城,在郊外与部队汇合),第七旅苦苦等待命令,最后等来的却是不许抵抗,任其占领营房缴械。该部靠下级军官自发组织才勉强突出重围,损失惨重。卫队的负责人是荣臻的儿子荣子恒,因为形势紧张,当天被派率部到野外进行为期八天的拉练,所以没有加入战斗。还有当时因为各种事情不能到任的吉林省 张作相,黑龙江省 万福麟,学生们听到枪声怎么也找不到的讲武堂负责人周濂中将,风雨欲来,都躲开不表态。各部只有黄显声部和讲武堂学兵(五连连长张占元阵亡)主动进行了抵抗。黄显声指挥警察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战多时,最终,在日军坦克的攻击面前,只有轻武器的警察伤亡太重,被迫撤离。黄在撤退时嘱咐警察和公安队官兵尽量携带武器弹药撤退,连夜经过新民向锦州集中待命。由于准备充分,沈阳警察部队撤退到锦州是动作最快,损失最小的。

建立义勇军保卫锦州
黄显声到达锦州后,成为1931年秋冬实际的前敌总指挥。当时东北边防军公署和辽宁省政府公署都搬到锦州重建,但张学良和张作相都未到锦州,军政事务由黄显声代拆代行。他立即联系驻防义县的12旅旅长张廷枢向大凌河布防,取得稳定阵线。
当时,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到锦州办公,援军也陆续到达。荣臻是个旧式军人,有鸦片瘾,又知道张学良信任黄显声。故此事务皆付黄显声。后国联有员来调查,与荣臻交谈时发现他未及收拾的烟具,于是对翻译说:“这样的将军怎么能抵抗日本军队呢?”又问荣九一八时为何不抵抗。荣臻回答没有上级命令。国联的人走后,荣臻悔恨交加,当即砸毁烟具,向张学良发出一封急电,要求带一个旅到前线和日军拼命。12月后荣在军事指挥上逐渐发挥正常作用。
日军土肥原贤二则与汪精卫曾称为“智勇仁”的大汉奸凌印青(海城人,早期国民党人,与杨宇霆交厚)勾结,派出高级特务仓岗繁等十人到辽西和凌汇合,在盘山组建伪军“东北民众自治军”。黄显声针锋相对,他利用该伪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单廷秀是熊飞的学生的关系,通过单策反该军第一师师长项青山,第二师师长张海天。10月27日,两人率军起义,东北军19旅派兵参战,凌及仓岗皆被击毙。
日军继而鼓动张学良堂弟张学成于1931年10月29日接手“东北民众自治军”残部,发给奉天兵工厂武器,试图作为日军前驱进占锦州。张学成一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与堂兄应该分庭抗礼,1931年初曾参加石友三的叛乱。这一次则欣然接受日军指挥,携四名日本顾问上任,号称有18个旅。黄显声请示张学良后,派公安骑兵第二总队进攻张学成部。由于东北地区当时抗日情绪强烈,张学成部也兵无战心,交火后不久即溃散,四名日本顾问和张学成都被乱枪打死,伪旅长荣庭被俘。
在锦州期间,黄励精图治,大力组织和扩充地方武装。而张学良由于年轻和患病,此时处于刘伯承所说“五行不定”的状态。他一面调动了一部分部队到锦州前线,似有抵抗之意,另一方面支持将锦州一带设为隔离区的方案,随时准备撤离。在军事上,张显得十分消极。黄显声有一次建议既然锦州前线工事构筑不易,不如以攻为守,张当即拒绝。在日军进攻马占山的时候,张坐拥重兵,毫无策应(反而是日军进攻锦州时,极端困难的马占山反攻齐市,试图调动日军北上)。对于黄显声招募的部队和反正伪军,张学良也拒绝给与正规番号,他一方面希望借助这些部队抵抗日军,一方面怕因此形成中国正规军与日军交战的口实。
在这种掩耳盗铃的思维支配下,张学良甚至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吉黑将领,下令他们部下原来东北军的正规部队一律不得使用正规军番号,只能自称“自卫军”,“救国军”等名义。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减少日军对中国军队的进攻,相反使其进攻更加理直气壮–既然对手不是正规军,就只能是“土匪”,“马胡子”了。堂堂正规军一夜之间竟然连自己的番号都不能使用,各路抗战部队也因此而气馁。在这种情况下,黄显声急中生智,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委任项青山为第一路司令,委任张海天(老北风)为第二路司令,委任盖中华为第三路司令。陆续委任达二十余路,自己担任总司令。这就是“抗日义勇军”的最初来历。为扩大抗日武装,黄显声以省警务处名义特别制订了编委方案,规定:凡举义抗日率武装百人者授上尉衔,领来骑兵250人或步兵500人者当任少校营长,领来500骑兵或步兵1000人以上者当任上校团长等等。此讯一传出来,各地爱国志士纷纷来奔锦州,请缨抗战。黄显声授意邓铁梅等人,在辽东等地创建义勇军,并给予经费资助。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阻击日军,给日军第四混成旅很大打击,不得不退出辽西。在打击日军时,黄显声还根据敌情下令破坏桥梁和路段,阻挡进犯日军。
1931年12月15日,张学良倚为依靠的***下野,张的抵抗意志更加消沉,在日军大举进攻的压力下,张最终下令东北军主力于1931年最后一天撤离锦州。在回复记者的访谈时,东北军方面表示在锦州周围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攻防战斗,最后不支撤退,损失五千余人。然而,在当地的外国人和民间团体回忆,东北军的各部,除步兵19旅,骑兵20旅的部分部队,装甲列车队以外,基本与日军未有接触即撤离,撤离时日军还在锦州的百里之外。真正在锦州外围和日军了血战的,是黄显声部下的义勇军和公安队。他们与日军在白旗堡,田庄台,盘山,打虎山各地辗转血战,还曾经反攻过营口,给日军造成相当重大的打击。
东北军撤退时,黄显声帅三个骑兵公安总队断后掩护。黄以第一,第二总队掩护机关人员撤退,亲自带第三总队到大凌河畔杨官屯拒敌。1932年1月2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锦州三面围攻之势,黄部与日军渡大凌河部队激战,战斗到夜间两点三十分,黄下令炸毁女儿河铁桥阻挡日军追击,部队撤向关内。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义勇军部队,一部随黄显声入关,一部留在当地继续和日军作战。
由于“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而且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军民最为常用的叫法。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然而,很少有人去细究这里所说的“义勇军”,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队了,它代表的,是白山黑水的关东人,也是全体中国人不屈的精神。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1 06:16:50
2、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英雄黄显声(2)
报国无门
8月,黄显声以义勇军总指挥身份参加了北平“救国会重要议事”,作了锦州失守和辽北一带的作战报告。张学良下令将黄显声带进关内的部队编入骑兵第二旅,不久,又扩编为骑兵第二师,驻扎北平西苑。1933年,长城抗战不久,黄显声毅然率领骑兵第二师出关抗战,与日军在隆化一带周旋作战。以后,不久,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盟军,黄显声派熊飞与冯玉祥联系,要参加打击日军行动。冯玉祥的部队打击了伪军李守信部,收复了多伦,但很快就被***密谋分化瓦解了。黄显声的抗战热情屡屡受挫,他处于苦闷之中,不仅收复东北无望,眼见得日军大有侵吞华北之势,东北军指望不上,他决定暗中联系真诚抗日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原辽宁省政府秘书共产党员刘澜波,黄显声和中共北方局有了联系。共产党北方局派孙致远、康少艺等17人参加黄显声的队伍,对部队进行改造工作。柯庆施等中共北方局领导都曾到过黄显声的骑兵第二师与他探讨联合抗战问题。黄显声是最早与共产党接触的,并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国民党东北军高级将领,也是最早在国民党东北军建立共产党组织的一支队伍。在共产党的影响下,黄显声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他接受共产党对军队的改造工作,使这支部队有了很大变化。***很快就了解到黄显声和共产党的密切关系,对他恨之入骨,派刘克俭到骑二师任政训处长,暗中监视黄显声。由于在黄显声的部队里,共产党的势力很大,刘克俭不敢轻举妄动,借故离开。***借张学良出国之机企图分化瓦解东北军,在北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要将东北军调到南方进行“剿共”。何应钦宣布命令后,黄显声当众宣称:“要想调动东北军,除非张将军回国,谁也休想调动东北军。”并环视左右,拍拍腰间手枪怒目说:“谁敢接受命令,谁就准备这个。”东北军将领都拥护黄显声的主张,蒋、何只得作罢。黄显声此举,保护了东北军,也对活动在南方的中共红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武力进攻,也是对***“攘外必先安内”战略政策的公开抵制对抗。
1935年7月,张学良回国就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将东北军骑兵集中成立一个军,欲委任黄显声为军长,但遭到***的极力反对,只好任命他为副军长。驻扎在陕、甘一带后,黄显声多次劝谏张学良,要以国家民族大业为重,与共产党联合抗战,收复东北,打回老家去。张学良迫于***的压力,违心地进行军事“剿共”,黄显声愤然离开骑兵军,留居北平。***又乘机要以重金要职收买黄显声,遭到拒绝。张学良听到报告,担心在外部队53军万福麟部有所变故,就决定派黄显声去担任副军长兼119师长,以牵制之。黄显声到53军后,致力于改造部队,实现抗日愿望,日后威震冀中的吕正操司令员,当时就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好友。大量吸收进步青年和流亡学生到部队来,并让冀南的共产党人到部队任职。“西安事变”爆发后,黄显声在石家庄马上表示拥护,支持张、杨迫蒋抗日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特派黄恒浩前来石家庄53军劝说万福麟效忠***,敦促张学良释放***。

特殊囚犯
张学良送***到南京后被囚禁,黄显声会同张学思等人为营救释放张学良而奔走呼号,但毫无结果。***通过刘澜波,在武汉与黄显声见面,鼓励他坚持信念,要抗战到底。黄显声在***的指示下,积极协助共产党进行抗日统战工作,并提出要去延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对黄显声提出的请求给予支持,让他到延安后介绍他到抗大工作,并让他先将从香港运来的一批物资运往延安。黄显声安排属下,将这批物资安全运到延安。黄显声召集了一些旧部和学生100多人,准备开赴延安,组成由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东北军,参加抗日。就要动身时,不料被国民党特务张毕天侦知,于1937年2月2日,在汉口被秘密逮捕。黄的被扣押,与东北军内部斗争也有很大关系。黄是张学良最为亲信的少壮派军官,长城抗战后,张学良深感老东北军将领各顾妻子,腐化老朽,已经不堪改造,因此大力提拔少壮派军官。黄显声就是其中的典型。然而,这种做法明显侵犯了占据高位的老牌将领的利益。张学良被扣以后,东北军上层并非都尽全力营救,而是在***的拉打之下分裂,自相残杀。失去了张学良支持的黄显声,也成为这些老牌将领的眼中钉。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蒋才毫不犹豫地扣留了这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他确信这不会影响他对于东北军的使用。***事前已得知情报,指示黄显声马上转移,但黄显声以自己光明磊落,错误地认为国民党特务不敢把自己怎么样,而没有立即离开。
黄显声被秘密关押在国民党武汉稽查处,不久又秘密移押到湖南益阳,后又转囚到贵州息烽集中营和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因为他的威望和军中旧友的影响,也因为特务认为他一旦出狱就会再作高官,所以他能在狱中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如读书,看报,甚至拥有防身的佩刀。他在狱中教俄语,而且精通诗词,擅长篆刻。在今天保留下来的一方黄显声将军自治印上,侧面还可以看到一行小字“骑富士山头展铁蹄,倭奴灭,践踏樱花归”。黄显声是因力主抗日而闻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但在抗日期间,爱国热情却得不到释放,他报国无望,万分愤慨,以诗明志,当读到“报国欲死无战场”一句时,这个铁骨铮铮的将军竟痛哭失声,大骂***是:“秦桧当权,岳飞被害。”一次当谈到“九一八”事变时,黄显声毫不掩饰地说:“我是主张联共抗日的,如果汉卿能听我的话,国家何至于此?汉卿何至于此?奸贼误国啊。”
抗战期间,共产党曾多次组织营救黄显声但都没有成功,他多次被秘密转移,外界对他知道得极少,也是***对他记恨所致。他的旧部下也曾要救他逃出去,但遭到拒绝,他说:“我是被暗中抓来的,是无罪的,是***他们卑鄙所致,要光明正大地出去。”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下达了密杀令。11月27日下午,特务杨进兴带人来到黄显声的囚室说:“周主任请黄先生去谈话。”黄显声从容地穿上衣服,暗中带上一把短刀,当走到距白公馆半里路的步云桥近处山坳时,杨进兴从背后放了冷枪。黄显声中弹后抽刀怒视着特务们,慢慢倒了下去。12月15日,重庆市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哀悼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陈然、江竹筠等死难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及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参加了追悼大会。

生死之恋
将军之死还有一点传奇的色彩。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曾经凭借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名被控参加学运被捕的福建女大学生黄彤光。随着此后的接触,黄彤光爱上了这位气宇轩昂,儒雅不屈的将军。1944年出狱后,黄彤光一面全力寻找路线营救将军出狱,一面通过看守中的内线与将军鸿雁传书,甚至寻机相会。两人终于定下终身,将军答应只要能够出狱,愿与黄彤光结为连理。两人成为极其特殊的“狱中恋人”。在定情时,黄彤光交给将军一张红纸,请将军将来用它包结婚戒指来娶自己(因为将军是由同情他的看守带出来的,回去时不能带其他的东西)。闻知将军遇害,黄彤光和夏在汶等人,5天后到红岩山上含泪寻找将军的遗体,但尽管在随行的解放军官兵帮助下百般搜索,都没有找到。就在这时,突然,在一块新土中,露出一小片红纸,黄彤光一眼认出,这正是她给黄显声将军的那张包戒指用的红纸。黄彤光立刻跪了下来。将军的遗体,就在这片新土的下面。白发苍苍的黄彤光女士,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用这样的词句描述将军的埋骨之地–“那片红纸在风中痛苦地摇着头,很鲜艳。”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2 06:05:34
3、创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将领黄显声
诗云:国家有难奋戈行,血溅沙场岂惜生。首战抗倭功不朽,岫岩长艳万山英。
最早知道黄显声将军的名字,是在看小说 《红岩》、看过电影《烈火中永生》“小萝卜头”的故事时。电影《抵抗!抵抗!》在沈阳首映揭开了黄显声将军抗日第一枪之迷。
黄显声将军,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队伍的首倡者和组织者,曾任“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黄显声一生追求真理,坚决主张联共抗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为了抗日救国,身陷囹圄十二载,在全国解放前夕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毒手而英勇捐躯。
第一个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大旗的,正是东北军中的高级将领黄显声。他英勇善战、胆识过人,指挥了“锦州保卫战”等一系列抗日战役。他抵制内战,为光复东北奔走呼号,被***秘密逮捕囚禁了十余年。血雨腥风中,他宁死不改英雄本色,矢志不渝对故土的钟情。由于“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而且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军民最为常用的叫法。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今天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讲到抗日,就不得不谈在全国率先举起抗日大旗的东北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一度风起云涌,发挥了很大作用。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当时东北的整体局势有关。主政东北的张学良等人一直以为日本不会、不敢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对日本的野心估计严重不足。于是,相对应的,也就没有发动军队的正面抗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民间力量的抗日力量,去抵制日本。
普通民众虽然有抗日热情,但是缺枪少炮,更没有严谨军事素养。于是,由东北官方暗中支持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应运而生。有人赞誉:“首倡除奸寇,组织义勇军;雄威破虎胆,惜未策殊勋。”“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英雄。”后来有人以“血肉长城第一人”,赞誉黄显声。从他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来看,给予这一崇高评价,是不足为过的。
黄显声,东北讲武堂第三期学员,曾经参加张学良卫队,深受少帅信任。之后,黄显声曾经担任东北陆军19师第一旅的旅长,后来调任为东北独立二十旅的旅长、关内参加多次对日战斗,立功无数,被授陆军中将军衔。1930年,黄显声正式出任辽宁警备处处长,筹建辽宁警备司令部,兼任沈阳警察局局长。
当时沈阳一代走私、贩毒非常猖狂,前任局长、处长都屡禁不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上头压力太大。在那个乱世,最大的走私犯、毒贩,那就是军方巨头,比如说军中元老汤玉麟,还有就是日本关东军。日本为了快速筹集军资,加速对中国的侵略,在东北许多地方大量种植罂粟,成为东北乃至中国的超级毒贩。大量的毒品通过日军散入东北,进入关内。
黄显声还是很有气魄,在他担任警察局长的时候查处了不少大毒枭,就算是东北军元老与日本人的毒品,黄显声也照查不误。当然,黄显声之所以能如此强势,和少帅张学良对他的信任密切相关。
东北军丢了沈阳之后,东北军高层开始考虑组建抗日义勇军。组建队伍,最为关键的就是确定领导人。与民间三教九流多有接触,并且从军多年,在东北军高层关系很硬的黄显声成为最佳人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军很快占领东北全境。当时身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黄显声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顺应民心,创建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担负起抗日历史重任,打乱了日本的侵华计划。很快,黄显声出任东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一职,开始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队伍。他发动民众创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 被世人称为“义勇军之父”。
黄显声以锦州地区为核心,聚集了一大批有热血,有斗志的抗日将领。像马占山、冯占海、丁超、李杜等等许多著名的抗日英雄,都曾经是黄显声的部下。
在锦州丧失之后,黄显声被调任,改任119师师长。黄显声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也告于段落。
1938年,黄到武汉活动争取释放张学良将军不果,经***介绍,准备以中共特别党员的身份到延安组建新东北军,不幸被国民党方面扣押,从此开始了十年的拘禁生活。(***深恨黄显声,因为从事后的情报得知,西安事变中,黄显声是张学良最主要的助手之一,而且态度强硬明朗)1949年11月27日,按照毛人凤的密令,黄显声将军被军统特务杨进兴执行秘密枪决,杀害于红岩步云桥,李英毅与将军同难。一代抗日名将,惨死于末日来临的国民党反动派之手,未能看见新中国的繁荣盛世,决堪痛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重庆市各界人民举行隆重追悼会,沉痛悼念杨虎城将军和“十一•二七”死难烈士,给黄显声以“革命军人”的崇高评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及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参加了追悼大会。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祭奠的挽联写道:
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
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
在黄显声烈士遗像前,悬挂着数十幅各界人士敬献的挽联,其中最醒目的有:
解放花开遍全国,千百万输血灌溉者君算一个;
自由钟响忆群英,十二年幽居见节概我最难忘!
刚毅不阿近仁,生原无愧;
聪明正直而善,殁应为神。
心愈苦,行乃愈芳,浩气英光何惜一死;
头可断,志不可夺,成仁取义自有千秋!

解放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将军之死还有一点传奇的色彩。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曾经凭借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名被控参加学运被捕的福建女大学生黄彤光。在监狱里身患重病,黄将军恰好碰到。因为黄将军自幼习武所以颇懂中医,而且医术也很精湛。那么在监狱里用自己的医术就把这个女大学生给她救活了,转危为安。随着此后的接触,黄彤光爱上了这位气宇轩昂,儒雅不屈的将军。1944年出狱后,黄彤光一面全力寻找路线营救将军出狱,一面通过看守中的内线与将军鸿雁传书,甚至寻机相会。两人终于定下终身,将军答应只要能够出狱,愿与黄彤光结为连理。两人成为极其特殊的“狱中恋人”。
在定情时,黄彤光交给将军一张红纸,请将军将来用它包结婚戒指来娶自己(因为将军是由同情他的看守带出来的,回去时不能带其他的东西)。闻知将军遇害,黄彤光和夏在汶等人,5天后到红岩山上含泪寻找将军的遗体,但尽管随行的解放军官兵帮助百般搜索,都没有找到。就在这时,突然,在一块新土中,露出一小片红纸,黄彤光一眼认出,这正是她给黄显声将军的那张包戒指用的红纸。黄彤光立刻跪了下来泪如泉下。将军的遗体,就在这片新土的下面。
纵观黄显声将军的一生,是为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直至牺牲的一生,是将国家、民族和人民置于首位的一生。2009年88岁的黄彤光女士,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用这样的词句描述将军的埋骨之地“那片红纸在风中痛苦地摇着头,很鲜艳。”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2 18:48:13
4、黄显声将军:东北抗日义勇军缔造者(1)

最早知道黄显声将军的名字,是在看“小萝卜头”的故事时。
小萝卜头宋振中,其父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随父母一同被关押在重庆红岩,直到9岁在渣滓洞大屠杀中遇难,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
根据难友记载,宋振中聪明好学,七岁以后其母徐林侠向狱方争取到让他在狱中“上学”的权利。小萝卜头的老师之一,就是同狱的原东北军五十三军副军长黄显声将军。
这位黄显声将军,不但教小萝卜头语文算数,还教他武术和俄语,每天早上小萝卜头到黄将军处上课时,都要用俄语问好。
而小说《红岩》中,还提到黄显声将军(书中称为黄以声)为难友提供奶粉,糖果和药品,在他的监室中,还悬挂有防身的军刀。
当时感到有些奇怪,觉得一位东北军的将军,怎样会被关到狱中呢?既然已经入狱,又如何可以悬挂军刀。而且,一个军人,怎么又如此多才多艺呢?
事实证明我对黄显声将军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这位将军不但能够教俄语,而且精通诗词,擅长篆刻。在今天保留下来的一方黄显声将军自治印上,侧面还可以看到一行小字“骑富士山头展铁蹄,倭奴灭,践踏樱花归”。

这是黄显声将军在狱中用铅笔刀所刻的手章,字体隽劲,可见刻印之人的心无旁鹜。
黄显声将军,1896年生,辽宁岫岩人,曾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据说那时上北大的都是人中之龙,所以将军懂篆刻,会俄语实在正常),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转入东北讲武堂三期学习,曾历任东北军新一旅(一说张学良卫队旅)旅长,东北讲武堂教育长,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师长,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曾协助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在1938年营救张学良失败后被秘密逮捕于武汉,辗转囚禁于息烽,白公馆等地。因为他的威望和军中旧友的影响,也因为特务认为他一旦出狱就会再作高官,所以他在狱中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如读书,看报,甚至拥有防身的佩刀。

这是一条真正的关东好汉子,在遇害的时候,依然身怀短刀,“虎入笼中威不倒”,宁持刃而死,决不引颈就戮,不失军中男儿本色。
黄是张学良的亲信,东北军少壮派的代表,张作霖被炸,张学良就是混在黄显声军中悄悄出关的。
奇怪的是,九一八事变时,东北讲武堂炮科出身,已经担任旅长的黄显声,1930年却被任命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职务,变成了警察。
对此,我的看法是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当时东北军上下充分感到东三省和日方冲突的危险,但是又缺乏和日军正面对抗的勇气。一旦发生危机,希望避免正规军之间的冲突。这时,作为非正规军的警察力量就可能成为两军之间的缓冲。委任黄担任这个职务,是张学良希望黄的精明干练可以在中日冲突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一线局面;另一种可能是,张作霖曾经对张学良讲过对付日本的办法–招集辽宁各县的警察局长开个会,动员人力,一夜之间就把南满铁路的铁轨都埋到地底下了。然后二十万东北军主动打大连的一万五千日本兵。“咱干吗要怕小日本呢?”张老帅这样说过。
要是张学良存着用这个心思对付关东军,让自己的心腹黄显声担任这个职务也的确是有些道理。
尽管形势的变化,让黄显声没有能够在这个职务上发挥更大作用,但他的干练还是表现出来了。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中人称三个省只有两个明白人,就是藏式毅和黄显声。九一八事变前,藏曾多次苦苦警告张学良日军即将动手,并派黄专门跑到北平去见张报告危险,张时吸毒又患伤寒,到协和医院住院,显得思维精力都不充足。回复都是要求镇定,万一打起来不抵抗,等待“九国公约”的调停等等。。。藏自知无力回天,在九一八发生时悲愤地让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赶快出去调兵遣将收复沈阳吧”,自己则以地方官守土有责留下办交涉不肯离去,后绝食未死,被日方拉入伪政府,未保晚节。
黄则另有主张,九一八事变前,八月底他已经通过当时的警务督察长熊飞弄到日军情报,知道事变即将发生(这也是黄到北平见张学良的直接原因),黄不肯坐以待毙,回沈阳后当即下令各县警察队公安队扩充成12个总队,并发放枪支弹药。这个举动意味深长,这批枪支成了后东北各路义勇军中的主要武器来源之一。后来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原东北的警察人员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而且多位著名的义勇军指挥官,比如邓铁梅,王凤阁,高玉山等都是原东北警察出身。
而黄对沈阳的警察也进行了充分的部署,将2,000名警察组织起来,编成一个总队并发枪,自己从9月初即昼夜不离办公室,随时准备应变。所以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他率领的警察总队(相当于武警,不包括治安警和交通警)已经离开机关,投入抗击。
后来的救国会执委朱焕阶9月19日晨曾赶到警务处打探消息,却见铁门紧闭,有几只麻雀啄食。向周围人打听,前一天夜里有人看到,黄部警察的动作极快,第一声炮弹的爆炸声刚刚响过就开始行动,离开机关,显然是早有部署。
当时沈阳主要兵力包括王以哲的第七旅,总部卫队,张学良的卫队营,讲武堂学兵和黄显声的警察部队。事变爆发的时候,王以哲和两个团长都不在部队(王第二天下午才便衣出城,在郊外与部队汇合),第七旅苦苦等待命令,最后等来的却是--不许抵抗,任其占领营房缴械。该部靠下级军官自发组织才勉强突出重围,损失惨重。卫队的负责人是荣臻的儿子荣子恒,因为形势紧张,当天被派率部到野外进行为期八天的拉练,所以没有加入战斗。(谁能说王,荣不是明白人呢?还有当时因为各种事情不能到任的吉林省 张作相,黑龙江省 万福麟,学生们听到枪声怎么也找不到的讲武堂负责人周濂中将,哪个,不是明白人?中国人里面明白人有时候不是太少,是太多阿);张学良卫队营营长谭海仓促中把张府各房门上锁,武器埋在院里,只带着钥匙逃回北平,张学良啼笑皆非,大骂“不是人,什么东西!”。因为张一向叫谭海“叔叔”,这一次显然是气极了。
各部只有黄显声部和讲武堂学兵(五连连长张占元阵亡)主动进行了抵抗。黄显声指挥警察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战多时,最终,在日军坦克的攻击面前,只有轻武器的警察伤亡太重,被迫撤离。黄在撤退时嘱咐警察和公安队官兵尽量携带武器弹药撤退,连夜经过新民向锦州集中待命。但由于准备充分,沈阳警察部队撤退到锦州是动作最快,损失最小的。
黄显声到达锦州后,成为1931年秋冬实际的前敌总指挥。当时东北边防军公署和辽宁省政府公署都搬到锦州重建,但张学良和张作相都未到锦州,军政事务由黄显声代拆代行。他立即联系驻防义县的12旅旅长张廷枢向大凌河布防,取得稳定阵线。
当时,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到锦州办公,援军也陆续到达。荣是个旧式军人,有鸦片瘾,又知道张学良信任黄显声。故此事务皆付黄显声。后国联有员来调查,与荣臻交谈时发现他未及收拾的烟具,于是对翻译说:“这样的将军怎么能抵抗日本军队呢?”又问荣九一八时为何不抵抗。荣回答没有上级命令。国联的人走后,荣臻悔恨交加,当即砸毁烟具,向张学良发出一封急电,要求带一个旅到前线和日军拼命。12月后荣在军事指挥上逐渐发挥正常作用。
日军土肥原则与汪精卫曾称为“智勇仁”的大汉奸凌印青(海城人,早期国民党人,与杨宇霆交厚)勾结,派出高级特务仓岗繁等十人到辽西和凌汇合,在盘山组建伪军“东北民众自治军”。
黄显声针锋相对,他利用该伪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单廷秀是熊飞的学生的关系,通过单策反该军第一师师长项青山,第二师师长张海天。10月27日,两人率军起义,东北军19旅派兵参战,凌及仓岗皆被击毙。

日军继而鼓动张学良堂弟张学成于10月29日接手“东北民众自治军”残部,发给奉天兵工厂武器,试图作为日军前驱进占锦州。张学成一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与堂兄应该分庭抗礼,1931年初曾参加石友三的叛乱。这一次则欣然接受日军指挥,携四名日本顾问上任,号称有18个旅。黄显声请示张学良后,派公安骑兵第二总队进攻张学成部。由于东北地区当时抗日情绪强烈,张学成部也兵无战心,交火后不久即溃散,四名日本顾问和张学成都被乱枪打死,伪旅长荣庭被俘。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3 10:56:45
5、黄显声将军:东北抗日义勇军缔造者(2)

在锦州期间,黄励精图治,大力组织和扩充地方武装。而张学良由于年轻和患病,此时处于刘伯承所说“五行不定”的状态。他一面调动了一部分部队到锦州前线,似有抵抗之意,另一方面支持将锦州一带设为隔离区的方案,随时准备撤离。在军事上,张显得十分消极。黄显声有一次建议既然锦州前线工事构筑不易,不如以攻为守,张当即拒绝。在日军进攻马占山的时候,张坐拥重兵,毫无策应(反而是日军进攻锦州时,极端困难的马占山反攻齐市,试图调动日军北上)。对于黄显声招募的部队和反正伪军,张学良也拒绝给与正规番号,他一方面希望借助这些部队抵抗日军,一方面怕因此形成中国正规军与日军交战的口实。
在这种掩耳盗铃的思维支配下,张学良甚至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吉黑将领,下令他们部下原来东北军的正规部队一律不得使用正规军番号,只能自称“自卫军”,“救国军”等名义。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减少日军对中国军队的进攻,相反使其进攻更加理直气壮–既然对手不是正规军,就只能是“土匪”,“马胡子”了。堂堂正规军一夜之间竟然连自己的番号都不能使用,各路抗战部队也因此而气馁。
在这种情况下,黄显声急中生智,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编张海天部为第一路,项青山部为第二路,陆续委任达二十余路,自己担任总司令。
这就是“抗日义勇军”的最初来历。
1931年12月15日,张学良倚为依靠的***下野,张的抵抗意志更加消沉,在日军大举进攻的压力下,张最终下令东北军主力于1931年最后一天撤离锦州。在回复记者的访谈时,东北军方面表示在锦州周围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攻防战斗,最后不支撤退,损失五千余人。然而,在当地的外国人和民间团体回忆,东北军的各部,除步兵19旅,骑兵20旅的部分部队,装甲列车队以外,基本与日军未有接触即撤离,撤离时日军还在锦州的百里之外。真正在锦州外围和日军展开了血战的,是黄显声部下的义勇军和公安队。他们与日军在白旗堡,田庄台,盘山,打虎山各地辗转血战,还曾经反攻过营口,给日军造成相当重大的打击。
东北军撤退时,黄显声帅三个骑兵公安总队断后掩护。黄以第一,第二总队掩护机关人员撤退,亲自带第三总队到大凌河畔杨官屯拒敌。1月2日,黄部与日军渡大凌河部队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到夜间两点三十分,黄下令炸毁女儿河铁桥阻挡日军追击,部队撤向关内。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义勇军部队,一部随黄显声入关,一部留在当地继续和日军作战。
由于“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而且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军民最为常用的叫法。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今天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然而,很少有人去细究这里所说的“义勇军”,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队了,它代表的,是白山黑水的关东人,也是全体中国人不屈的精神。
入关后的黄显声将军,所部公安骑兵总队和一同撤退的保安队,义勇军被改编为骑兵第二师,黄任师长,参加了长城抗战,再次与日军交手。以后,为了替张学良将军控制53军万福麟部,又前往万部担任副军长兼119师师长。威震冀中的吕正操司令员,当时就是他的部下,也是他的好友。黄显声将军并协助张学良策划和实施了西安事变。

1938年,黄到武汉活动争取释放张学良将军不果,经***介绍,准备以中共特别党员的身份到延安组建新东北军,不幸被国民党方面扣押,从此开始了十年的拘禁生活。
据推测,黄的被扣押,与东北军内部斗争也有很大关系。黄是张学良最为亲信的少壮派军官,长城抗战后,张学良深感老东北军将领各顾妻子,腐化老朽,已经不堪改造,因此大力提拔少壮派军官。黄显声就是其中的典型。然而,这种做法明显侵犯了占据高位的老牌将领的利益。张学良被扣以后,东北军上层并非都尽全力营救,而是在***的拉打之下分裂,自相残杀,可说与此有关。失去了张学良支持的黄显声,也成为这些老牌将领的眼中钉。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蒋才毫不犹豫地扣留了这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他确信这不会影响他对于东北军的使用。(***深恨黄显声,因为从事后的情报得知,西安事变中,黄显声是张学良最主要的助手之一,而且态度强硬明朗)
在被扣押的十年时间里(最初还给会武术的将军戴着镣铐,怕他逃跑),黄显声从不屈服,坦然自若。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现在虽然坐牢,但并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只有在反复读一句诗时,将军常常痛哭失声。
这句诗就是陆游的“报国欲死无战场”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了陆游的另一首诗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有一种说法,讲东北军旧部和共产党方面(例如黄的秘书刘澜波)都曾努力争取让黄显声将军越狱,看守的特务也为将军人格所感,多同情于他。但营救为将军所拒绝。
这是有一定真实性的说法,因为黄显声将军一直认为自己被抓是莫须有的罪名,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要堂堂正正地走出牢房(推测他期待和张学良将军一起获释,故有“为义气”的说法。)同时,将军也知道自己逃走将连累很多难友,因此一度拒绝了营救。但是,在1949年,看清国民党方面已经不可能给他公平的释放,将军实际上同意过接受外面的营救,只是,为了能够同时营救好友,张学良将军的副官李英毅,黄显声将军希望营救的时间推后,在重庆即将易手的时候进行,以便乘乱多救一些人。
按照刘澜波的安排,当时,渣滓洞看守宋惠宽已经成为营救的内线,他答应在时机合适时,于半夜时候把黄显声将军和李英毅副官以及一切可以带出来的人带到白公馆后面的山坡上,由负责营救的夏在汶开着汽车在那里等着,把将军等人带走。刘澜波并叮嘱一旦出现有政治犯被杀,则不顾将军的反对,将他单人救走。
但是,意料不到的是,保密局布置的对政治犯的大屠杀,第一个被杀的,就是黄显声将军。1949年11月27日,按照毛人凤的密令,黄显声将军被军统特务杨进兴执行秘密枪决,杀害于红岩步云桥,李英毅与将军同难。

黄显声将军牢房中的日历牌,永远停在1949年11月27日,在它的上方,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的图案
将军之死还有一点传奇的色彩。
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曾经凭借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名被控参加学运被捕的福建女大学生黄彤光。随着此后的接触,黄彤光爱上了这位气宇轩昂,儒雅不屈的将军。1944年出狱后,黄彤光一面全力寻找路线营救将军出狱,一面通过看守中的内线与将军鸿雁传书,甚至寻机相会。两人终于定下终身,将军答应只要能够出狱,愿与黄彤光结为连理。两人成为极其特殊的“狱中恋人”。
在定情时,黄彤光交给将军一张红纸,请将军将来用它包结婚戒指来娶自己(因为将军是由同情他的看守带出来的,回去时不能带其他的东西)。
闻知将军遇害,黄彤光和夏在汶等人,5天后到红岩山上含泪寻找将军的遗体,但尽管随行的解放军官兵帮助百般搜索,都没有找到。
就在这时,突然,在一块新土中,露出一小片红纸,黄彤光一眼认出,这正是她给黄显声将军的那张包戒指用的红纸。黄彤光立刻跪了下来。
将军的遗体,就在这片新土的下面。
88岁的黄彤光女士,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用这样的词句描述将军的埋骨之地–“那片红纸在风中痛苦地摇着头,很鲜艳。”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4 06:38:00
6、黄显声的抗战故事(1)

黄显声的军事生涯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次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服务于东北军。他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信任,一再提升。1928年,他任第一旅(即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警卫,保护张的安全。在同亲日派的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张学良一边,并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张产生过一定影响。1930年,他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雷厉风行地整顿了社会秩序,并开展禁烟、禁赌的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夕,他努力搜集情报、向上反映,请示对策。但由于***不可抵抗的密令,使他不能有所作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率领公安局各分局、队,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抗击,直到确实无力继续抵抗,才下令退出沈阳。其后,他以全省的警察队伍为骨干,组织义勇军,对日抗战:转战于辽南、辽西一带,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1932年秋,其部队改编为骑兵第二师。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他又率部出关迎敌,在百马关一带进击日本侵略者。后因国民党二五师尾随监督胁迫,不得不忍痛撤回,严酷的现实,使他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心抗日的。于是,他通过其秘书共产党员刘澜波与中共北方局联系,派来一大批共产党员到骑二师开展工作,并在骑二师建立了中共党组织。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骑二师的政治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日气氛十分浓厚,他也因其爱国热忱和进步思想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拥护和***集团的忌恨。***为分化东北军,曾以高官厚禄利诱他,被其拒绝。尔后,又宣布调东北军到南方参加“剿共”,他联合东北军将领拒不服从命令,挫败了***的阴谋。1935年夏,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后,任他为骑兵军副军长。但他一再向张进言,不要上蒋“一石二鸟”政策的当,要联共抗日,并拒不执行“剿共”的命令。他的骑兵军成了驻西北地区的东北军中唯一没有和红军发生过磨擦的部队。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建立培养抗日骨干的军官训练团,其被任命为教育长。1936年冬,他受张的委派到河北任五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他到任后,支持扶助了一一六师吕正操等部,使之成为该军的抗日中坚。同时,撤掉一批腐败分子,吸收了一批爱国流亡学生和进步青年参加军内工作。“西安事变”发生后,他表示坚决拥护,并做好了迎战准备。就是张学良被扣之后,也未动摇他抗日救国的决心。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拉出自己的部队,在漳河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激战,重创日军,但他的队伍也遭到重大损失。当他正收拾残部、准备再战时,接到了***的邀请,只身奔赴武汉,相商大计。到武汉后,他不遗余力地投入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为营救张将军奔走呼号。当他认识到这是徒劳时,便转向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曾将党从香港运来的物资以及他在西安和五三军保存的武器,一次次送往延安;并组织东北籍进步青年和老部下,赴延安考察学习。

黄显声严令各警务分局和公安队整装待命

1932年在沈阳发生了一桩轰动国内外的抗日大案,有六人先后英勇献身。其中,张凤岐被焚杀、杨春元被割舌……
1932年7月底,沈阳《盛京时报》、北京《商报》、上海《申报》、大连《泰东时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几家报纸在显着位置报道了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等“抗日六志士”被捕遭残杀一事。
9月9日,张凤岐的外孙,家住沈阳的刘岩,家在北京的刘杰两兄弟特别向记者介绍了张凤岐一案始末,让这件曾令日本侵略者为之胆战的历史往事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张凤岐等在沈城内英勇抗日达3天
张凤岐,1888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县昌邑屯一户普通农家。1922年出任东三省兵工总厂总务科长,期间结识了就职于兵工总厂卫队的少校营长黄显声,从此两人成为好友。几年后,张凤岐调任奉天省警务厅督察长。1929年春,黄显声任东北军陆军第20旅中将旅长,驻防洮南,经黄推荐,张凤岐到洮南县公安局当局长。后来黄显声回到沈阳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张凤岐也调回沈阳,当上沈阳县警务局长。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相继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黄显声根据张学良的指令着手扩充各县公安队编制。张凤岐按要求,积极组织沈阳郊区民团和大会武装,准备抵抗日军的攻击。1931年9月18日下午,黄显声得知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从日本飞回沈阳,并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见面。当晚,黄显声严令各警务分局和公安队整装待命。
当晚22时20分,日军炮轰北大营发动战事。黄显声、张凤岐率沈阳县公安局、三经路警察署、商埠公安三分局、南市场警察大队及公安分队等2000多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19日,日军占领沈阳市区商埠及大小西关。20日夜,沈阳各城门和公安总队防线被日军坦克攻开。黄显声被迫西撤。张凤岐率200余人一直坚持到了21日才奉命撤出沈阳城。
六志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
沈阳失陷后,22日黄显声在锦州主持召开各县公安局长会议后,他派张凤岐马上潜回沈阳,通过关系继续担任原来职务,利用合法身份,掌握沈阳日伪动态,秘密组织爱国力量,一旦时机成熟,配合义勇军里应外合,夺回沈阳城。
9月25日,张凤岐回到沈阳。原开原县县长李正被日本人任命为沈阳县县长,他需得力助手来维持地方治安,便保举张凤岐再担任沈阳县警务局长。
张凤岐上任后,暗中建立抗日义勇军。他找来自己贴近的人耿光汉、程云桥、杨春元、洪德彰、陈范等研究了今后工作的分工。此后,黄显声派人和张凤岐秘密接头,传达东北抗日救国会的指示,赠送活动经费。
1932年5月,张凤岐接到黄显声为义勇军8月大规模进攻沈阳做内应的指示,组织部下密商暗杀关东军、省政府要员的计划,只可惜计划被叛徒出卖,张凤岐等人遭到逮捕。
由于张凤岐掌握着沈阳周边抗日义勇军的大量核心情报,日本人对他威逼利诱,但他拒绝变节。气急败坏的日本宪兵最终将他押解到沈阳故宫大政殿后面的一片空地,绑在一根石柱子上,将油漆泼在他的身上,然后将他残忍焚烧……另外,杨春元是在舌头被敌人割后血尽而死,耿光汉、程云桥、洪德彰、陈范在大石桥被敌活埋。
张凤岐等“抗日六志士”英勇牺牲后,义勇军处决了叛徒,于1932年8月28日、9月1日攻打沈阳,火烧飞机场,袭击兵工厂、破坏电台,给了日军极大打击。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4 18:43:13
7、黄显声的抗战故事(2)

918事件时,他是第一位向日军开枪的人

日寇的侵略战争是以“柳条湖”事件打开的帷幕,当时凭着不足以成为证据的物证,东北军的几顶帽子和枪支就污蔑是中国军人主动攻击日寇,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而他眼看着东北要沦陷,不能忍受,九.一八事变后他是第一个拿起枪杆子反击日寇的人,他面对的是一群企图吃下中国的豺狼,他用反抗守住了中国人的民族尊严。
他还是第一个严惩汉奸的人,亲手杀掉了张学成,也就是张学良的堂弟。因为他的反抗,引领了东三省义勇军与日寇对抗,足足14年的时间。而我们的国歌中就是歌颂他和他的将士们,他的名字是黄显声将军。
黄显声家境还不错,自幼爱学习,成绩优异,还考上了北大预科,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才啊。可是当他回看中国现在面临局面,岂是一根笔杆子就能改善的。于是他放弃了去北大的大好前程,在1921年重新考到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专业是炮兵。事实证明,他不仅善文,还善武,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不怕苦的学习精神,很快就得以在这批学生中崭露头角。
当时的张学良是很惜才的,特别是喜欢从自己的学弟中提拔能人,他看中了黄显声。毕业后的黄显声加入了东北军,在军中他严于律己,还和士兵们共进退,很快在军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后来他用短短7年的时间,从中校升到少校。
后来1928年张作霖在火车上被日伪军炸成重伤,不治身亡,这足以看出日军的勃勃野心,拿下中国势如破竹。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坐镇东北军,面对猖狂的日军,张学良却不敢拿起枪来抵抗,还天真的奢望国联从中调停,事实证明,你越怂,日寇越猖狂。但没办法呀,张学良不敢,只得将这个担子放到黄显声身上,他擢升黄显声为辽宁警署所长。这个职务可是一个关键所在,这股力量他不属于东北军,妙就妙在即使和日寇打起来,他也是属于第三方,也可以当做一股储备力量。
1931年8月,在哈尔滨的黄显声明显感觉到蠢蠢欲动的日寇,派人调查后发现日寇预备在9月中旬有所动作,于是快马加鞭赶回北平告知张学良。那时候张学良正在养病,根本没有心思管这些事,而且张学良还态度坚决的说,不能抵抗,国联会来调停的。
张学良是东北军当家的,他态度尚且如此,东北危矣。
但是黄显声不能坐以待毙啊,若真不抵抗,东北三千多万老百姓怎么办,于是他调整警队分成12大队,还给每个警察都配上枪,夜以继日的训练他们,严阵以待和日寇动手。
九一八事发当晚,日寇朝沈阳发起了攻击,炮火连天,可这时候的张学良还心怀幻想让国联调停,就安心的听着戏。接到日军进攻的报告后,张学良和荣臻都采取不抵抗政策,直接率大军当晚退出了沈阳。
炮声一响,黄显声就率领警察还有讲武堂的学生和日寇玩命对抗。黄显声就是一根难啃的骨头,这让本以为中国军队是怂包的日寇很是震惊。在他们的英勇作战下,日寇损失惨重,但同样的警察和学生也伤亡惨重。后来日寇加大了进攻力度,不得已黄显声只得下令撤退。


主力军的节节撤退,让百姓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但是黄显声对日寇的反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后来黄显声退到了锦州,准备在这里防守日军,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唤醒中国人反抗的灵魂,他发出公告,只要是想打日本鬼子的,不论你是土匪山贼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发一支枪。这让锦州城炸了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反日热潮,而这个扩充的部队的名字就是辽宁抗日义勇军!
但同时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有些汉奸就故意从中破坏,企图打乱黄显声的计划。张学良的弟弟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在东北军不受重用,后来投靠日本当了汉奸,手底下有4000余人,好不威风。他所到之处都打着张学良的名号,众人都不敢拿他怎么样。
但是在黄显声的眼里,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背叛了人民,当了汉奸,那你就该死。于是黄显声率兵和张学成开战,直接就把张学成和他组建的日伪军部队枪毙了。
经过抵抗,日军的炮火是在是太厉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黄显声只能再次撤退,这次他还留下一部分在在城中和日寇周旋,这部分人就是日后抗日义勇军的中坚力量。
在1935年,田汉听说了东北义勇军的英勇抗日事迹,就以他们为原型作词,由聂耳谱曲成《义勇军进行曲》,一首听了让人热血沸腾,满是民族精神的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用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杀敌保家卫国!
只因黄显声心中有民族大义,九一八事变他反抗,日军进军东三省他反抗,他用一腔热血来与日寇做斗争。后来因为黄显声与国民党政见不和,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直到1949年,死于两党内斗,那时候他还没来得及过53岁生日。

九一八事变中,他第一个开枪反击日军!


日本侵华后,各地仁人志士为保护国家,奋勇反击,然而我们黄氏儿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第一个开枪反击日本的中国军人,也是第一个惩办汉奸的人,他就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黄氏宗亲黄显声将军!
黄显声将军是第一个在东北组织义勇军的爱国将领,国歌歌颂的人物就是他和他手底下的将士们。他出生于1896年,满族人,在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并于1921年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短短7年,就已成为少将旅长。

我们黄氏后人不仅作战勇猛,更是有勇有谋。“中原大战”之后,张学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黄显声身上,任命他为沈阳市警察局局长,这一身份使得黄显声可以直面抗击日军,直接组建军队。而后黄显声命令手下所有警察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并全部配备武器。

与英勇的黄氏儿女相反,东北军的不抵抗不作为使得黄显声极其愤慨,于是他带领自己的手下,从此投入到与日本敌军的长期战斗中。
抗日战争中,黄显声所率领的东北义勇军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西安事变后,黄显声将军被国民政府扣押,并于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

1935年,田汉与聂耳根据黄显声及其军队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故事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显声将军的遗体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如今,很少人不再会去仔细探究“义勇军”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队了。但是我们黄氏儿女要知道,打响抗日第一枪,组建第一支东北义勇军的爱国将领正是我们黄氏宗亲黄显声将军!
楼主:碧薇萍  时间:2020-09-15 06:09:54
8、黄显声的抗战故事(3)

血肉长城第一人

九一八事变后,黄显声将军在锦州主持军政两署工作,发布抗日义勇军《编委方案》,组织和领导民间武装抗日救国,从而汇聚成东北各路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滚滚洪流,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锦州铁路高中,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交通大学所在地。“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此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即辽宁省临时政府,简称锦州军政两署。由黄显声实际主持工作,我党派谴地下党员刘澜波,担任黄显声的少校书记官。1931年9月26日,黄显声主持召开了辽西地区8县公安局长会议,要求各县积极加强民众武装,并决定组建省公安骑兵总队;10月又秘密召集各县绿林首领,决定组建辽西抗日义勇军;继而发布了抗日义勇军《编委方案》。《编委方案》是抗日义勇军的纲领性文件,使民间抗日武装合法化。一时间,由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绿林武装以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民众后援会等组织也先后成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辽西义勇军是民间武装,不是政府武装。全国人民要求抗日,军队不打,百姓痛心,老百姓自发抗日,对全国起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作用,全国人民把抗日希望完全寄托于义勇军身上。
在辽西,最先竖起抗日义勇军大旗的是绿林豪杰、报号“老梯子”的高鹏振,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联络员、安东缫丝工人大罢工的领导者王立川的帮助下,取得了五台子大捷、夜袭新民等一系列胜利。在清源,孙铭武组建了血盟救国军;在桓仁、宽甸、通化等14县,唐聚五率领辽宁民众自卫军杀敌讨逆、救国爱民。在辽东三角抗区,有邓铁梅、苗可秀率领东北民众自卫军和少年铁血军给予日寇沉重打击。作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缔造者,黄显声后来被史学界称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黄显声于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锦州沦陷后,奉命组建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并出任师长。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抗日杀敌的时候,却因***亲批“特审”而被捕,1949年II月27日被暗杀于重庆白公馆。英雄抗日无疆场,却死于反动派的屠刀下。



黄显声消灭凌印清和张学成伪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侵略行动,除动用关东军以外,还唆使利用一些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汉奸为其效劳,以缓解关东军兵力不足的窘状。
10月11日,关东军派预备役步兵大尉仓岗繁太郎等10人,以重金收买前国民党“关东招抚使”凌印清组织伪军。10月19日,凌印清宣告成立所谓“东北民众自卫军”,自认总司令,仓岗为顾问,所有饷械,均由日军提供。同时,日军还联络张学成,准备让他成立一支伪军。
正在东北指挥义勇军抗战的黄显声闻讯后,立即组织开展了锄奸行动。

凌印清在日军的支持下,于10月20日自沈阳出发,回到海城纠集匪徒300余人,先在千山附近,然后在盘山县沙岭设立“司令部”,大肆召集地主武装和土匪,不久,还派兵占据盘山、台安、辽中、海城等县。日军对这支为其侵占辽西地区效劳的伪军寄以很大的期望,大肆宣扬说:“雌伏十年审机待时之凌印清决然誓师西征……查其作战计划,似先剿抚白旗堡、大虎山等处之东北军,进而占据锦州城,驱逐张学良军退入关内为第一段。”这支伪军经过一番筹备,于10月29日到达营沟铁路的胡家窝堡。

凌印清伪军的前锋部队于10月29日在胡家窝堡,与防守该地区的东北军孙德荃的第19旅接火,双方展开激战。因19旅防守得力,双方虽互有伤亡,伪军却未能攻破防线。于是,凌印清又从盘山调集伪军主力部队大举进攻。19旅因军势单薄,也进行增兵。代理边防长官荣臻命令黄显声派熊飞率两个公安骑兵总队前往增援;此外,张廷枢的第12旅的机关枪连、迫击炮连也投入战斗。经过激战,凌印清的前锋步兵伤亡惨重,开始溃退。后由日军飞机向东北军阵地投掷炸弹,才免遭全面崩溃的下场。

当时在盘山县境内活动的有两支农民抗日武装,首领是项青山和老北风。项青山原名项忠义,盘山县马家坊(原属海城县)人,是盘山县“抗日扶民救国军”的首领;老北风原名张海天,盘山县沙岭九台子人,是盘山县“东北抗日救国军”的首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其二人领导家乡一带农民,自动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和日寇汉奸进行斗争,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
1931年10月下旬,凌印清率领伪军由海城县,携带军械、弹药、服装等军用物资,渡过辽河到达盘山境内的三道沟,以高官厚禄诱降项青山、老北风和盖中华。黄显声、熊飞立即派人去见张海天、项青山,向他们揭露了凌印清的汉奸面目。张、项遂表示“杀凌锄奸”。

10月31日晨,天降大雾,项青山和老北风亲自带领队伍捉拿凌印清。当时凌印清的主力部队正在胡家窝堡一带作战,司令部移驻在三道沟王汇川家中,防备虽严但兵力不多,当老北风率人冲过门卫岗哨进入室内时,凌印清正在炕上吸鸦片,当即被老北风活捉。项青山和另一个首领盖中华,率人分别闯进日寇和伪军的室内,勒令缴枪。日寇和伪军在惊慌失措之际,项青山和老北风的大队人马已布满院内,日寇和伪军全部当了俘虏。
项青山和老北风一枪未发,就生俘了大汉奸凌印清和参谋冯先洲2人,翻译1人,日本顾问仓岗繁太郎大尉等2人,日本士兵12人,伪军200多人,缴获轻机枪12挺,沈阳兵工厂制造的新式步枪300多支,弹药数10箱和大批军用物资。项青山和老北风将俘虏和收缴的武器弹药全部交给熊飞。熊飞对伪军进行教育后全部释放;把凌印清和日本顾问押到沙岭镇处决。熊飞将缴获的敌伪证件:日本参谋本部的委任书、伪司令的大印、伪军编制表等一并上交给北平的张学良。张学良当即令黄显声委任项青山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一路司令,驻盘山;老北风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司令,驻辽中;盖中华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司令,驻台安。
日本关东军在扶植凌印清伪军的同时,11月初,又扶植了另一股伪军,委任张学成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黑山县高山子。曾任石友三的第五集团军第五路总指挥兼第3军军长的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为了购置粮草,向该县官银号勒索现款9万元,利用一些东北军旧军官,收编辽西一带的土匪,网罗了凌印清残部,聘请4个日本浪人做顾问,并与王殿忠、李寿山等汉奸勾结,声称要“揭旗西进,与锦州驻军炮火相见”。
黄显声闻讯后说:“谁投降日本做汉奸,都应当消灭他,张学成也不例外。”接着他亲自赴北平请示张学良,张学良当即致电:派熊飞往剿。熊飞此刻正在盘山给项青山和老北风等在一起。他派出第2总队长庄景福率公安骑兵第2、第3总队,火速赶往高山子,立即发起进攻。这股伪军原系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张学成和日本顾问全被击毙,并生擒伪军官多人。这样日寇在辽西一带扶植起来的第二股伪军又被消灭,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利用伪军侵占辽西地区的阴谋。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