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九段序跋集

字数:23292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06 21:01:50 更新时间:2022-09-16 03:44:22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1-06 13:01:50
为老爸代言——序菜九段《秦楚经纬》



周骋师兄已出版了好几本历史研究专著,现在新作《秦楚经纬》又将印行,我先表示祝贺。

周师兄是我父亲李济仁教授的第八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临床与科研,而是去了出版社。老爸很开明,无论子女、学生作出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他都不会明确反对,他充分信任各人的选择。

转行后的周师兄很努力,在写作与历史研究上下了不少气力,每当有作品出版,都会送给老爸。所以老爸老妈都很喜欢他。2009年,周师兄为爸妈行医六十周年写的纪念文章《李老与我的师生缘》《李济仁先生传略》在医学界也有不小的反响。为纪念老爸荣膺国医大师称号十周年,周师兄印制了《国医大师李济仁——桃李文荟2019》,也颇受好评。

虽然周师兄转行了,但只要有重要的好事都会想到老师,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他组织出版《四库全书系列伤寒类医著集成》,请老爸当学术顾问,请我哥当总主编,让我也承担部分点校工作。我们兄妹以工作忙为由推托再三,让老爸狠狠地训了一下,张仲景是不得了的人物,你们有什么事比这个事更重要。



五年前,周师兄专程来我家向老爸讲解他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我很少关心周师兄的研究,索然无味陪听,但老爸很有兴趣。看他们师徒两个很开心的样子,我也受到感染。如今根据这个汇报提纲写成的《秦楚经纬》就要出版了,而肯定很感兴趣的老爸却于两个月前病故了,他再也看不到周师兄的新作了,真令人悲痛不已。

周师兄请我写序,实际上是让我为老爸代言。如果老爸在世,这个序一定是老爸来写。

老爸对周师兄的秦楚研究印象深刻。2019年,我陪老爸到无锡学术交流,主办方派专车送老爸去沛县看汉高祖的歌风台,快到的时候老爸突然说,要是小周在就好了,这一段历史,菜九段最熟。我把老爸的遗憾短信发给师兄,他随即打来电话说,汉高祖事迹很多,只要记住他与项羽都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就好了。他们两个从来没有学过军事,但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他们只是相互打败,其他人休想胜他们一场。就象一个没有学过医的人,你往他手里塞一把手术刀,他就能从头开到脚,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刘邦、项羽的天才之处。周师兄的这个观点也写进他的新著,被当作天下反秦成功的人才因素。我看到附在书里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脑海中就浮现出五年前老爸听周师兄汇报的画面,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

周师兄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与专注,老爸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周师兄的进步感到欣慰,也一定会为《秦楚经纬》的印行感到高兴。老爸一定会说,你们跟我学习,也不一定非要会看病。做好自己喜欢的事,不是也很好吗?



老爸,你觉得我这样讲,对,还是不对呢?



李艳

2021年5月于国医大师工作室





从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说开去(秦楚经纬代前言)



2015年,菜子过境芜湖探望恩师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李老饶有兴味地问起菜子的秦末战事研究,菜子讲了个半半拉拉就告退,李老非常失望,真是恋恋不舍。菜子也因此内疚了很长时间。直到前不久(2016年10月­),才将这段研究稍作整理,专程去向李老汇报,让李老再开心了一下。这个汇报就是以重塑楚汉历史为目的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向李老汇报后,将此提纲在好友中传播了一下,收到若干惊呼,以为颠覆了现有认知。其实提纲中列出的所谓成果都已陆陆续续刊布过,只是一旦集中在一起,还是有骇人听闻、炫人耳目之效。正好鸡年(2017)正月初一菜子突然心肌梗塞差点挂掉,觉得人生无常,以尽可能少留遗憾为妥,所以要尽量把人生的心得整理出来。而菜子的所谓心得多体现在历史考据方面,体现在由秦走到汉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菜子用力较多,质疑了太多的历史记载,如果有所谓历史研究贡献的话,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块。换言之,对秦末战事的认知理解算是菜子的强项,菜子不作为,怎么可以呢?所以决定以原有汇报提纲为基础,尽快将对秦末战事的理解熔铸成篇,以便从整体上校正对这一段历史的错误认知。提纲见附录。

秦末战事正好涵盖了由秦走到汉这段历史,这个历史在司马迁那里有个固定区划,并为此作了个月表,即《秦楚之际月表》。秦楚之际在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秦未亡,楚已兴,而且楚兴之后,天下之权即在楚不在秦。二十多年前,菜子很偶然地接触到这一时期的历史,因很偶然地发现了几个前人没有触摸到的问题,便来了劲,加大了专注。1996年起,在田秉锷先生的引导鼓励下,菜子下大气力探索这个历史,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到难以置信。于是难免怀疑是否自己弄错了,怎么如此多的问题前人居然没有发现(当时及日后对菜子不以为然者也是这样说的)。经反复研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有弄错,所以菜子的那些私得还真的可以算作成果呢。

菜子在起劲搞历史考据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即在新的出土文物发现之前,不宜否定现行记载。在菜子看来,这样的说法有太多懒汉成色。菜子完全就在人们都用烂了的老材料中,发现了很多对不上茬的历史记载。只要对不上茬,就肯定有问题,有问题就应该查处,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菜子常常用现有记载就有所解决,且为数不少。如果用现有记载可以解决,为什么要期待新的出土文物?何况出土文物也不是万能的,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哪能勾勒到纤毫毕现?

都是用现有资料在解读历史,难道菜子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没想到,还真能。简言之,通过仔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无论是陈胜、楚怀王,还是刘邦、项羽,还是张良、韩信,都与人们固有认识中的陈胜、楚怀王、刘邦、项羽、张良、韩信出入不小。正因为如此,菜子才需要搭上老命,把这一段的历史细读呈现给读者。

秦末战事的现行记录或者现行记忆错误甚多,扭曲严重。造成如此严重错误记录的原因,菜子在汇报提纲中大致归纳了四个——一是项羽方面的记录完全没有,只能通过汉军的动态推测楚军的动向,而汉对自己失败的记录基本很少。二是刘邦的战略伙伴吕泽因汉大臣剿灭吕氏集团而遭到彻底清除,与吕氏有关的记录被删除或功劳加到别人头上。而菜子正是发现了吕氏的存在,而且应该是巨大存在,断定但凡不能反映这个巨大存在的历史记录,肯定是严重失真的。三是陈豨因反叛被削去功劳。四是韩信记录明显水分过大,并且韩信的历史之假,是整个楚汉战争记录之假的重要因素。与韩信之假相关联的,有郦生记录之假、张良记录之假与黥布之假。由此可见,项羽以外的三个原因全是汉内部的相互关联性原因,真是盘根错节,很难理出头绪。关键在于这些虚假的史料都流传了下来,深入人心,严重影响后世的判断。所以菜子解读的重心就是要做剥离一点澄清一点的工作,尽己所能恢复历史真实。

即使菜子对此阶段的边边角角十分熟悉,要在错记丛生的条件下既能讲清楚,又不能太罗嗦,还是有不小的难度。因史料中缺少汉方以外的资料,所以叙述时很多分析需要从汉方资料中推导,这个先天不足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因为假史太多,所以解读时免不了要花时间用篇幅校正人们牢不可破的错误记忆,这样势必会影响叙述的整体性,又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过程中还要时刻盘算权衡,假史清理到什么程度,证伪到什么程度,发挥到什么程度,诸如此类的事情。这大大超出菜子的能力,难免会顾此失彼狼狈迭出,这又是一个避免不了的事。还有一个尴尬就是,菜子明明知道某些史料出于上述某种原因完全不可信,也还是要用这样明显有偏向有问题的史料来推导当年的历史,好象舍此之外别无他途。尽管如此,菜子仍然要勉力前行。好在司马迁留下了大量的基本资料,也由于多年的努力,大致能辨认出有问题史料,并知道它们是怎么造成的,有哪些史料需要慎重对待,有哪些史料不能信以为真,有哪些史料根本要否定掉。正因为有这样的基本认知,所以还是有条件得出与事实最大限度接近的推断。或者即使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也能很有把握地将类似情况作为问题提出来,以便读者判断其能否接受。大家不妨看看,菜子的解读与以往的解读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确认与评判有什么不同。

作者

2017.2于锁金村

刊于《菜九段集2017卷》24页

秦末战事汇报提纲



●没有陈胜,反秦这把火根本烧不起来。●秦二世少子说是天才发明。●陈胜不是农民,是旧楚军人。●陈胜之起是天亡秦的先兆。九百人未散是一支可观的力量。

●没有章邯,秦王朝就提前谢幕。●章邯兴起,胜负的天平倒向了秦。

●没有楚怀王,反秦势力即刻式微。●楚怀王的战略分工英明正确。●没有刘项,就没有反秦的胜利。●刘项是秦的天然克星,也是不世出的天才。●刘邦的战略任务构成复杂,居功至伟。●钜鹿一战,秦之覆灭不可逆转。●秦军的王离地位高于章邯但是能力不及。●刘邦的壮大关键在于取得陈留积粟。●项氏武装集团的崛起改变了秦楚对抗格局。●刘邦的胜利丝毫没有占便宜成分。

●刘邦的失策及其损失。项羽对刘邦的防范与封堵。●韩信没有拜大将,也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定三秦的侥幸成分。●刘邦最初的击楚只是为了讨公道。但那个分配方案是他自己认可的,所以理不直气不壮,需要拉拢与其心态相同的诸侯抱团出战。●义帝之死让反楚的旗号与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妙不可言的是反楚阵营的结构没有变化。

●项羽全力击齐是旧有怨恨与新矛盾的总清算,这就让汉阵营钻了空子。●项羽以下的楚将都抵挡不了刘邦。●项羽收复彭城是天才式的行动。●汉在彭城受到打击的主要是首脑机关,但造成联盟的解体。●赵见汉败彭城开始对汉进攻掠地。●刘邦迅速稳住阵脚,彭城惨败成了清算异己的重要转机。

●刘邦先放过赵,打击其他地方武装。●刘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举平定魏赵代。目标赵代,魏是纯粹的受害者。●韩信的目标是抄赵后路,灭魏只是顺便的事,只是理由不正当。●韩信击赵是乘虚而入,没有遇到赵军主力,更没有背水一战。●赵军主力已经在汉之河内及赵之邯郸一线与汉激战,汉军主帅就是刘邦。●楚汉在赵地的会战被湮没。楚曾在朝歌邯郸两处得手,旋即被汉夺回。

●楚汉荥阳相持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谁也对付不了项羽,只能刘邦与其死磕。●如果不是刘邦缠住项羽,各路汉军都可能被迅即摧毁。反过来也是一样,刘邦到哪里项羽也会追到哪里。●楚汉战争的缺项太多。●刘邦与项羽的缠斗不止在荥阳一线。●汉军是四处开花,楚军就是项羽一个人四面出击。真正的以一人敌天下。

●楚汉相持荥阳时汉已占优势,能够抽调强大兵力击齐,但就是奈何不了项羽。实际上是项羽一个人在与汉集团对峙。●灭齐是汉的既定方针,郦生的使命并非说降,而是正常国际交流。●攻齐汉军远非韩信一路。韩信击齐不是偷袭,应该是强攻。●楚救齐的战场未必是潍水,龙且不是死于韩信之手。

●龙且之灭加速了楚的溃败。●刘邦假意和谈使家眷回归。●鸿沟之约是刘邦的烟幕弹。刘邦根本没有和谈的意愿,也不是受到怂恿才毁约的。●楚汉的最后决战是汉方预设了战场,一切在刘邦的谋划下进行。●垓下不是决战场所,只是项羽弃军逃跑之所。

秦末战事的现行记录或者现行记忆错误甚多,甚至扭曲。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项羽方面的记录完全没有,只能通过汉军的动态推测楚军的动向,而汉对失败的记录基本很少。二是刘邦的战略伙伴吕泽因汉大臣剿灭吕氏集团而遭到彻底清除,与吕氏有关的记录被删除或功劳加到别人头上,比如消灭龙且就是吕氏武装的功劳。吕氏武装也是个庞大集团,并非刘邦的直接部下,而更象是合伙人,其官衔体系与刘邦都完全不同。最终吕氏部下有两个进入汉十八功臣,其中丁复的受封户数仅次于曹参、周勃,而远高于樊郦滕灌。吕泽集团的功劳可能部分渡让给韩信,比如击齐。更多的是湮灭了,混在刘邦集团里,比如定三秦之灭翟是吕氏武装之功;或者干脆不提,造成历史记录的缺失,比如最后会战前在南阳一带作战。三是陈豨因反叛被削去功劳。陈豨是资格比刘邦还要老的反秦武装,估计一开始加入到吕泽部,平定三秦时单独列出,参与了平定代与赵的战争,最后承担了汉之北方军事总责。陈的功劳后来归到韩信的功劳里了。四是韩信记录明显水分过大。韩信的功劳没有那么大,其战胜的对手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韩信的历史之假,是整个楚汉战争记录之假的重要因素。围绕着韩信之假,有郦生记录之假与张良记录之假。黥布之假也是一个构成。

另外,张良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计谋。即使是最后的决战也不是张良怂恿的。(刊于《菜九段集2017卷》27页)

汇报提纲基于菜子的成名作而作(具体参考篇目见书末)



秦楚经纬目录

从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说开去(《秦楚经纬》代前言)

1.历史进入陈胜时代

2.起义还是兵变

3.大泽乡,天要亡秦之所

4.陈胜盯上秦二世了

5.看陈胜如何经略天下

6.因为章邯,秦王朝才没有提前谢幕

7.周文失败前后的天下大势

8.章邯兴起,秦差点重演荡平六国

9.项梁兴起,接力陈胜

10.章邯屡屡得手

11.楚怀王这粒闲子猛然发威

12.壮哉楚怀王,一身都是胆

13.楚怀王的灭秦布局

14.楚怀王的本钱与胜算

15.满血出击,刘邦忠实执行楚怀王的战略部署

16.项羽也有了权柄

17.项羽主导欢乐进军

18.刘邦百战终灭秦

19.鸿门宴,历史的标志性事件

20.诸侯相王

21.项羽在诸侯相王上的得与失

22.东方先乱

23.刘邦反出汉中定三秦

24.汉王东征

25.项羽对刘邦的防范完全失效

26.汉败彭城激发了赵之野心

27.汉从沉重打击中迅速站稳脚跟

28.彭城惨败出现了让刘邦整合天下的前景

29.刘邦在关中部署征服魏赵代

30.灭魏是假途灭虢的翻版

31.三线进攻——汉对赵的立体绞杀战

32.汉赵战争南线是主力对决

33.陈馀没有死在背水战

34.汉赵战争总体回顾

35.楚汉荥阳相持不下

36.刘邦弃军,真败还是诈败

37.灭齐一役已显示出汉的巨大优势

38.攻齐的真实意图是攻占彭城

39.和谈只是欺骗手段

40.计划好的决战按计划展开

41.垓下突围与灵璧逃跑

42.楚汉决战简要回顾

43.秦楚时代简要回顾

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秦楚经纬)

碎片化考据的整体复原——《秦楚经纬》代后记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4-22 13:06:59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
国医大师李济仁——2019桃李文荟(代后记)
胡剑北2009.7文




我的老师李济仁先生在今年当选了国家首次评选出的“国医大师”,作为李老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与自豪。我以为,李老的当选,实为业界对其从业六十年来的成就之肯定与嘉勉。中医界的领导提出了及时总结“国医大师”的经验的要求,这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院与附属医院也及时地成立了“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正式启动了总结与继承李老学术经验的工作。而李老六十年的学术与医疗经验,真是很有总结与继承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李老从医已满六十年,他在临床、教学、科研均有不俗的建树,但我以为李老高出侪辈之处,还是在于临床。如果把临床、教学、科研,比作李老在学界立足的三条腿,那么在这三条腿中,临床就是那条负重腿,其他的两条腿,都可以视之为是临床的延伸,是临床经验的升华。李老在中医药界崭露头角,最初靠的就是出色的临床能力,其临床资历比教学资历要早出十年,比之科研更要早出近三十年。完全可以这样说,临床是李老用力最久,实践最多,收获最大的一个领域,日后李老教学的个性与科研的灵感,也多得益于长期的临床感悟。李老的临床疗效,真可以用屡起沉疴来形容,其事迹与经验,不时见诸报章,可谓驰名中外。李老达到这样的高度有其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因素。先天因素是,作为新安医学张家的传人,他得了张一帖张根桂先生的真传,张一帖家族辨证准、出手狠、用药重的家传被李老运用的出神入化,早早地确立了其享誉全国的名医地位。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李老的后天努力更加重要,他有一个座右铭,也多次向我们做学生的说过,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而施展其至精之医术去对付那个至变的病,正是李老最拿手的看家本领。所以李老最为突出特点即重临证,尽管李老的临床历练已是炉火纯青,但临证时,仍然是研精覃思,全力施为,力求一击奏功。因此,常常有效如桴鼓的治验,难怪他能从众多符合条件者中脱颖而出当选国医大师,这与他的临床治验高效是分不开的。

我跟随李老上临床的次数是比较多的,根据我的观察,李老临床有其独特的诊治思想与方法。比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的一贯提法,但李老临证时,这一点做得特别好。他特别注重整体观念,即使是非常明显的局部病变,他也会从整体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像有些妇科病,李老临证时除了取寸关尺三部之外,还会加上用小指取其神门,以测其心经的变化,考察其是否有情志因素作祟。李老的这个诊疗特点,在以往的经验总结中还没有被提到过。我们今天整理其医学思想,就是要把这种有特色的成分找出来,使更多的人受益。《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李老对精神因素的重视是贯穿于其临证始终的,而且有一些药也用得特别多,像合欢花及皮、夜交藤、绿萼梅等,这些药对治疗因情志引发的疾病,疗效确实不错。李老以心经判断精神状况的一贯作法对我很有启发,所以我搞形体医理学时就强调,在没有进一步确凿的科学证明之前,还是应肯定心主神明的地位。

临证时,李老不仅辨证应灵活机变,其方药的运用同样也是灵活机变的。从古到今,中医药的剂型多种多样,如何运用,不仅要依据具体病情,而且须详察剂型、药性之特点,力求发挥其作用之长。因此,李老临床用药不拘一格,或汤、或散、或膏、或丸,灵活选用,而非唯“汤”是举。如治疗胃炎或胃溃疡等,他喜用散剂。因这些病变病灶均在胃内壁,犹如体表部位痛肿疮疖、溃烂破损等局部病变须使用外敷散剂一样,用散剂可使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且可直接粘附于病灶,渐渍而散解,发挥局部性保护与治疗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李老对服药时间也很有心得,他从来不主张千篇一律的早中晚三服或早晚二服,而是根据不同的病采用不同的服药时间,且疗效出奇的好。这是因为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阴阳等机能存在昼夜消长变化规律,所以在服药上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因素,以使药效达到最大化。像上述以散剂治胃病,他选择乌贝芨甘散和黄芪建中汤改散交替使用,或同时空腹服,药后2小时内以不饮不食为善。又如治疗不寐证(失眠),他的遣方用药也不是选择早晚服用,而是安排在午睡及晚睡前各服一次,并且嘱咐病人服药后卧下,此本于“人卧血归于肝”之论。药物有效成分吸入血中,流入于肝,肝血流量愈多,药物在肝内有效浓度相应增高,疗效也就愈显。李老的这种做法,已无数次被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奇佳。

李老退休前的一大半时间都在搞教学,在这个方面也是有其特色的。李老的教育特点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范。说传统,可能是基于其早年的师承。在带研究生时,李老与所有学生的关系都特别融洽,亲如家人。说现代,是因为李老并没有刻意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做什么。更多的情况是,李老会根据各人的情况,循循善诱地使学生奋发向上。对每个学生,他都会强调写文章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在第一年就应该有文章发表。这种看似平常的要求,实际功用非常明显。因为学生入门时水平参差不齐、志向各异,入学后的公共课、专业课,加上临床实践要耗去大量时间,稍不注意,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到了实际写论文时,如何找课题,如何收集材料、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就会很成问题。而有了第一年就发表文章的垫铺,会对未来的论文及今后的长期研究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李老的教育是做多于说的教育,他总是率先垂范,以其敬业精神感动学生,使之坚定专业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精神。李老常常会在学生面前大段背诵经典著作中的篇章,或背诵本草、方剂类的古代医书。李老的这种做法旨在表明,在当前的中医药教学与科研中,经典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离开了经典,就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绩,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于劳而无功。而李老本人的经历也表明,其成长之迅速,成就取得、临床疗效之显著,无一不是得益于对经典的捻熟。李老自身的经验,恰恰也证明了传统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日后我搞研究或写书时,总是要对所涉课题的已有经典论述作穷尽性的胪列,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重新认识古典文献的价值,二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三可以使自己的见解有章可循、有例可依,从而增强其说服力。

李老很会对学生因势利导,如果学生表现出对某个方向或课题的热衷苗头,李老就会大加鼓励其将这个苗头作深度开掘,能写成专著最好,若不能成专著,就写成一篇论文。而无论是写论文或写专著,李老都会一直参与在其中——从构思到发表的全过程。而学生的很多观点,又常常是通过对李老的接触与了解受到启发。像我跟李老合写的《杏轩医案并按》与《中医时间医学》就是受到这种启发的最好体现。《杏轩医案并按》是李老早就开始着手的课题,程杏轩,程文囿是清代徽州著名临床家,在其名著《杏轩医案》中,记载了大量临证实录,李老从程氏所著中获益良多,像以上所说的分时服药方法,李老就很大程度上受《杏轩医案》之启发。因为程杏轩在其所著中记载了大量分时用药的验案。我在随李老整理《杏轩医案》时,也为这些分时用药案例深深吸引,兼之于经常见到李老也熟练运用《杏轩医案》中的分时用药方法及他自己的新领悟,深有感触,觉得可以以时间治疗为支点,将中医的时间医学扩大到整个中医药所涉的范围,于是就有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系列著作。所以李老的教学效果常常有持久纵深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就是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只要完成了第一个,就会有后续的课题源源不断地做下去。

李老的科研成果主要是着眼于临床,一切围绕着其亲身实践进行。比照于李老的师门,李老有别于前人之处是,其所作所为是紧跟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因此,李老的学术是根于前人,又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老的继承与发展这两条线保持得相当均衡,其成就有目共睹。根据我的观察,李老的科研特点大致可归纳为重总结与交流,并非常注重将成果以著作或产品的形式固化下来。例如李老搞了一辈子临床,在临证时又擅长治疗痹证与痿证,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二者的相似性及相关性,从而将体虚定为痹证、痿证的共有因素;而将风寒湿热等淫气客袭,由不达致不荣是痹证、痿证的类同病机;得出痹久成痿是痹痿病变的发展规律;最终在治则与治法上总结出痹证、痿证存在以“通”法去其邪、“补”法扶其正、辅以外治等共性。所以他临证时特别注重鉴别痹痿二证,又强调辨治痹痿同病,进而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即顽痹从虚、从瘀、从痰辨治,痹痿同病则重调肝肾,兼以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等,从诊断到治疗的完整方案。尽管李老已得出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也有了关于痹证与痿证的专著,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更进一步将这类心得转化为产品,如获美国与中国发明专利,并被剑桥大学Fan TP教授等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的论文中列为抗风湿病血管新生的代表方剂的清痹通络饮(清络饮),就是李老在这方面努力的一个明显例证。实验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炎、抑制络脉血管新生、改善软骨破坏等显效,研究成果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Chromatographia等刊物。该方功擅清热除湿,通络开痹,用于治疗痹证,尤其是顽痹湿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发作期)。以性味苦寒、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苦参为君,与《圣济总录》中治疗肌痹之“苦参丸”属意相近。以黄柏、青风藤为臣,黄柏性味苦寒而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青风藤,性味苦、平,功擅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同时,青风藤味辛,该方性味合参,在药味配伍上又兼具了“辛以通络”的特点。该方可随证加减,临床多获良效。而李老对苦参的用法最有心得,据我个人有限的体会,李老应该是对苦参一药使用最精粹者。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甚至更早),李老就用苦参治乳糜尿,多获治验,其成果发表在1978年2月的《新医药学杂志》上——“以苦参为主治疗乳糜尿的体会”。关于苦参一药的疗效,李老也是反复研究才得出的,比如有些乳糜尿患者使用的方药,从理法方药上来看,一点问题也没有,但能否见效,就看其中含苦参与否。离开了苦参,再正确的诊治,都不可能奏效。有了亲身实践,就一举确立了以苦参为主药治疗乳糜尿的系列研究成果。这就是李老的独到贡献。乳糜尿的病机特点,李老总结为脾肾不足为本,湿热下注为标,因此自拟基本方“苦参消浊汤”以应之。在活用苦参的基础上,李老开发出苦参消浊汤系列方以治疗乳糜尿,系有苦参消浊汤、加减苦参消浊汤、加味萆薢分清饮、消浊固本丸及食疗方。以苦参消浊汤为例,其组成为:苦参20克熟地、山萸肉(各)15克怀山药、萆薢、车前子(各)20克石菖蒲、乌药、益智仁、炮山甲(各)10克。实则为化用了六味地黄丸、萆薢分清饮,及李老自己对苦参的个人经验,该方对一般乳糜尿症均适用。

经李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药还有许多,如用以治疗多种类型的冠心病(胸痹)的归芎参芪麦味方,用以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等等,这些都是密切结合临床,有继承有发展,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看来,中医药的精髓已完全被李老吃透了,事事处处都体现了其对中医药精髓的娴熟与精致,也因此能熔经方、时方、新安医方于一炉,在临床上独树一帜。

总而言之,李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为突出的就是临床。而国医大师的最终标准也应该是看临床的成就。作为大师,李老有很多经验需要整理总结。值李老与李妈行医届满六十周年之际,我写了这些,就算是对今后的研究作个抛砖引玉吧。

胡剑北,皖南医学院内经专业研究生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4-25 09:38:21
《古史杂识》纪事

2005年菜九自费出版《古史杂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虽说是自娱自乐成分居多,但抚今追昔一下也很有味道。看过一些学林掌故,一些篇章的成型过程也趣味横陈,耐人寻味。以人鉴己,自觉菜九段这个自娱自乐的案子也很有记录的价值。趁现在(2018)还能依稀记得时,索性亲自操刀,根据当时的记载,及对过程的追忆,总结一下与成书相关资讯,还原出一些拙作的成型过程。
先说说书名及落实书的出版。
因感念人生无常,说不定那天自己就会莫名其妙挂了,这些好容易琢磨出来东西不能公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毕竟是个损失。因工作关系,菜九曾编辑了一些古代医书,发现有很多书不是医家自己刻印的,而是由病人或弟子或后代刻印的,其原因多半与医家自身的收入较低有关。如果不是这些热心人,那些有价值的思想或者将无缘面世。那么,菜九自认为这些私得颇有价值,经济上也不是承受不了,自己的事自己不办,还能指望谁呢?毕竟现在人心不古嘛。所以因心动而行动。
最初的书名曾想用“还原历史”,但有些内容如《项桥失忆》《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等似不合。另外,口气也嫌过大了,毕竟历史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菜九对当代史也有若干私见私说,但因形势缘故不能收入,所以先将范围限定在了古代历史。之所以称之为“杂识”,因为集中并非全是考据文章,有散文、杂文、议论文,所以只有杂识才能统得住。
因为上述特点,这个包罗庞杂的书稿,如果寻求内地的出版社出版,即使全自费,恐怕其中的散杂议就会被编辑删去。菜九也是编辑,这些东西要是落到自己手里,也不会让其从自己的手底下流出去。但删除后,这些东西怎么办呢?毕竟也是费了不小的心思,或者有一定的价值。比如《解读项羽》就被好事者贴得到处都是。尤其是那些会被编辑删除掉的散谈式文字,日后形成了菜九的风格,成了菜九写作的主流,但在当时篇幅还颇不足以成书,所以要搭其他作品的车来出道透透气、见见光、见见人。
出于这类考虑,为保持菜九的所谓学术全貌,不得不选择自我操作、自拉自唱之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香港书内地销售要报批,菜九没那个路子,只好印出来送人。早就知道香港天马价钱低,反正不进入销售,当然越低越好。出书后有网友质问何必用这样皮包公司的号呢,跌份。菜九不认为跌份。本来不想要书号的,但花五百块,还是比自己印个白皮书好一些嘛。总共只印了五百,平均一本加一块钱成本嘛。菜九本来无名小卒,损不损什么的,不在考虑之内也。不过天马两字很对菜九的脾胃,天马行空嘛。菜九水平差,自许高,或者以无拘无束为追求。早年弃医时曾扬言,中医这汪浅水,养不住菜九这条大鱼。所以菜九取天马,天意在焉,纯粹你情我愿的事,各位无需为菜九抱不平也。
原先还拟入选《刘邦军事集团》一篇,尽管是发表过的,但需要改动,改起来还蛮费事,且其中的内容可以在本书的其他部分展示,故弃用。为此次出书,特地加写了二篇分别是《皇帝的家谱》《透视贾谊的小人本相》,其实观点早就成形了;补订了《汉高祖三题》,其
中杀降问题比以前有大大的充实,这是收获;又从旧有整理中耙疏出《〈项羽本纪识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释读》二篇,没想到这样的凑数之作,很有力作气象,特别拉风。所以菜九有个体会,书从立意出版到最终出版,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书的质量也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的。
成书的过程,很像孕妇待产过程,充满了兴奋与期待,恨不能早点看到新生儿长什么样子。封面是同事姜嵩大师设计的,就简单的书法集字,很有古朴感。成书后的感觉就更好了。东西基本上是旧有的东西,以书的形式集中摆放,精神立即大振,感觉充满动力,人都有腾飞感了,写作的冲动与状态也再上层楼,出手的气势明显胜于此前,那个状态真的太梦幻了。所以菜九日后常常鼓励有写作研究爱好者早点将作品结集,就是要分享这样的感觉。书是五月中旬出来的,到六月头,同学曹勇军让我试写《报任安书》的教学参考资料,气势正盛的菜九全力开工,一周时间拿出成果《司马迁的死生棋局》,完全成功,曹兄只改动了一个标点,还改错了。从上了教参至今共十四年,教参修改数度印刷几十次,此作屹立不倒,应该算是出书的衍生品吧。
印象中感慨最多的是王旭光兄,赞不绝口,并且评价远远胜过日后菜九超越此作甚多的东西。感觉良好的菜九为这个只印了五百本的书还做了一个名片。
天头上是:假设或者太大胆
求证难免不小心
正题:古史雜識
懇請您的指正
底部广告词:給秦楚綱鑒一個機會,還學術研究一個驚喜。
背面胡适手迹: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證。
此名片第一个雅虎邮箱已废。至今也没有任何人给秦楚纲鉴一个机会。看来要还研究一个惊喜,还得菜九自己想办法。
与成书有关的内容,在自序《写在前面》里也讲了一些。现在对这个十几年前的自序再做点补充。

这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话,大概是“我是菜鸟我怕谁”。这是套用王朔的语言。本来菜九就有一篇写于同时期的同名文章《我是菜鸟我怕谁》,刊[历史随笔] _煮酒论史_论坛_天涯社区http://bbs.tianya.cn/m/post-no05-15894-1.shtml这大概也是菜九结集成书的动力之一吧。
菜九自承是学术研究的门外汉,不甚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单干户。不属于任何门派,也没有师承,感觉上无师无友,独往独来的。如果有友,当首推徐州田秉锷先生,他是菜九多篇文章的责任编辑,也多亏了他的鼓励与指点,才使菜九在研究历史一道上一直走了二十多年还要继续走下去。起初也动了请田老师为此书写序的念头,田老师的文字一流、高出菜九太多,但他毕竟没有看过全部文章,可能会写不少溢美之词。如果要写中肯,细细全看菜九文字,又太吃苦受累了,所以菜九亲自操刀,就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日后菜九有多个制作请田老师写序,就觉得《古史杂识》这个制作缺了田老师的序还是大大的不妥。所以菜九有心将《古史杂识》升级,请田老师补个序,算是补掉上次的缺憾。
本来菜九想搞中国性命研究,想从最古的源头上找到人们对性命的认识,后看古书,里面讲故事甚多,见司马迁引孔夫子的话道是,我欲载之空言,莫若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才知空发议论没什么份量。于是便在史料上下了一些气力。这是听了前贤的教诲,才有了很大的收获。于是才有“想搞人性研究的菜九跑到历史的故纸堆里挖山不止也就不足为奇了”的感叹。
说到胡适先生的我们安徽,出自唐德刚回忆,胡老先生有这样自称的口头禅。

引用程千帆先生在评价《中华大典》工作性质时说的话“只要将材料以新的形式排列,就能产生新的价值(大意)”云云,是在缅怀程千帆先生的同时,交代菜九一贯以来考据路数。对程老的缅怀,菜九有《永远的程千帆》专门陈述,现在讲一讲与本案有关的。菜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识运用到程老提倡的方式,是事成之后,发现居然与程老高度契合。大概在1997-1998年的时候,菜九拿了本书中的几篇文章请程老过目,其中《有关吕后的神话》,想拜托程老在他主持的《江苏文史》上刊载。时程老已八十五六了,可能也看不动了。听菜九说了一些情况后,就声色俱厉地说,拿证据来。菜九当时就蒙了。原以为会得几句夸奖呢。当时也不知道我们安徽胡适之的以经解经法,只得无言以退。后程老又写信告我,能自圆其说可矣,没有提到菜九所托之事,大概程老没有记住。而在程老生前,菜九已知道以经解经法了,但没去对程老说明。原因可能是菜九脱离《中华大典》的编辑,与程老的联系少了。如果能让程老生前知道菜九用的是胡适之的以经解经法,老先生或者不会认为菜九是瞎胡闹了。
至于“于是常常有今是昨非之憾,接下来是补不尽的漏洞,纠不完的错”的感慨,道的是成书的实情。本书中有些发表过的文章附注之后又有补注,表明在事后的研究有了对以前观点的纠偏。但如果把这些后知安放到文章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经此一弄,原来的文章可能都不成立了,或者根本搁不平。现在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也忠实地纪录了菜九成长的过程,没什么不好,如果在国内出,编辑能同意这样吗。这也显示出菜九选择自费出书的好处。

那个排比句——同时菜九也期望这个小册子能给腐败猖獗的学术界注入一点生气,给如菜九般有志向学的门外汉一个振奋,给菜九膜拜久远的太史公一个交代,也算给菜九的安徽老乡胡适之先生投个门生帖子——这是林彪句式。林总在平型关大战的动员时说,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支持,给人民一个鼓舞。菜九没有林总会归纳,没有办法弄精干些,但引此表示对林总的敬意。据传林彪曾嘱叶群云:"话要少说,书要多读。不明白的事情,不应该说;真正明白了,就没有必要说了。所以,能说的话大都是无聊的重复,真东西只有教师给学生讲。"菜九出书显然是自认为想清楚了,为什么还要说?又不是老师讲给学生。如果用林彪标准,肯定是道行不够啊。菜鸟道行要够,是个很难的事啊。
看我党因没有摆正林彪的位置,在对抗东瀛参拜问题上苦于拿不出个正面典型抗衡,真让人捉鸡啊。这是题外话,打住。
书本是繁体字,应多数网友的要求,上网刊布时将其转换成简体字,其中有转错的,请多担待。
书印刷完毕,发现即使五百册都印多了,因为真没那么多人可送,所以送人的时候,往往一次性送几本,算拜托转赠。总的感觉是,外界对此书的反映远逊于菜九的自许,但这样的落差丝毫没有影响菜九的高评,菜九将此作在网上连载完毕后,往往会把此后生成的作品,继续挂在此作的名下,既壮声威,也表明对此作的钟情。比如天涯社区的连载于2005.8.19即刊毕,到2013.10.21扎口,时间跨度达八年之久,期间挂在其后的后续之作的规模或者与原著篇幅不相上下。之后的作品再也挂不到此作的名下,这也是此作需要升级的原因。此书可能有因成捆外寄而寄丢的,所以网络上不时有销售,根据销售电话追寻书源,回答他自有办法。扫兴的主流下,也有若干特别提神的记忆。一石家庄读者出国前跑遍全市也没有购买到引以为憾。上网连载时被一晚辈抱怨因沉湎阅读,读到子夜,损失睡眠。更有趣的是,此读者还约侪辈在网上齐唤菜九叔,不禁让菜九大乐。转眼又十几年过去,菜九叔也成菜九爷了。九爷吉祥。
20180923
目录
西周楚国初封及迁移原因解
僖十七年鲁师灭项解
苏秦相六国辨
乐毅破齐期间齐地存在状况考辨
试论《触龙说赵太后》的史实之伪
《史记》秦史献疑拾误
秦二世少子身份考辨
《史记》秦二世朝史实窥谜
秦二世现象论
陈胜故里阳城考
秦代楚地吏治松懈刍议
有关吕后的神话
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线路及历史功绩辨析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试论三户亡秦的历史应验
千古谁识《鸿门宴》
附秦楚之际称臣考
项羽分封新论
楚怀王心的历史地位述略
附寻找楚怀王
《汉书》辨误二则
汉李必季必考
汉灭齐战役考释
项羽败亡原因新探
附解读项羽
霸王别姬解
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
《秦楚之际月表》考释
《项羽本纪》识读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释读
附读《惠景间侯者年表》
论以历史的角度评价刘邦的个人品质与汉初文化
汉高祖三题
我来剥周昌的画皮
古风探求
汉孝惠皇后身份辨
透视贾谊的小人本相
不可鄙薄司马迁
皇帝的家谱
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
金庸先生的猫腻
项桥失忆

不许有权人操历史(代后记)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5-09 12:54:27
江湖夜雨十年灯

——为菜九段《秦楚江湖》序

拖了又拖,从辛丑之春拖到壬寅新正,我才坐下来思考如何为菜九段先生的新作《秦楚江湖》书写一篇序文。

近三十年来,菜九段先生几乎将其所有的业余时间、所有的学术精诚都聚焦于对秦末汉初这一历史时段诸多大人物、大事件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一系列学术专著的问世。作为朋友、同道,更多是作为见证者,我应先生之约,曾经为他的几部专著作序。扬誉之意、点赞之情故不可免,但文心定念,一以对菜九治史所备才、学、识、德的综合考量为据。

蓦然回首,那些静悄悄的岁月飘逝无痕,只有历史的思索化为历史的文案,才勾稽出治史者的心路历程。我有观海梦,而无弄潮心,总是以喜悦之情看菜九先生的学术发现喷薄而出,自成气候;并且深信着,经菜九梳理过的这一段秦楚公案,定然会随着民心民智的开化——不是未开化,而是又扭曲——成为关于这段历史的基本常识。

虽然眺望未来等于邯郸说梦,但我还是深信:史学的公正与宽厚同在;当一个临界点被触碰,该崩溃者自然灭绝,该新生者必然璀璨。唯如此,菜九先生的学术成果在秦汉史的框架内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秦楚江湖》一书,当是菜九段先生研究秦末汉初这一时段历史的分水岭。请注意,本文我已经两次说到“秦末汉初”。相信大多数的读者都不会质疑这一表述。而在《秦楚江湖》一书问世之后,比照着“秦楚”的概念,人们就会发现,缺少了“楚”的桥梁构架,“秦末汉初”的表述还是略显粗疏。

我们读一读菜九段先生为《秦楚江湖》所作代自序《从陈胜到刘邦》即知,当司马迁在《史记》里推出了《秦楚之际月表》时,他就为“秦楚”时代预留了空间。可惜司马迁出乎大汉承周的判定,竟然将秦与六国混同;而且,尽管看到了“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的客观事实,他仍然没有将“楚”的存在视为一个“受命”主体。

菜九段先生以《秦楚经纬》《秦楚江湖》为题推出新作,可以算是对“秦末汉初”这一时段所作的另一种“精准表述”。司马迁的“秦楚之际”,是对自陈胜起义(秦二世元年七月)到刘邦登基(汉五年后九月)这一时段的弹性表述;菜九段先生的“秦楚经纬”“秦楚江湖”则将“秦楚”视为一个历史存在、或历史焦点,凸显了“楚”的“朝代”存在。

“楚”,不但指项羽“西楚”,而且涵盖了陈胜“张楚”、怀王孙心“楚”。两“楚”灭秦,“汉”灭“西楚”,此后才是大汉江山四百年。

如果说坚持“秦楚”的赓续性存在,坚持对秦始皇、秦二世所驾驭“秦”的法理认定,坚持对陈胜“张楚”、怀王“楚”、项羽“西楚”的使命认定和价值认定是《秦楚江湖》的“概念性”提示,表现了菜九段先生的学术清醒;那么《秦楚江湖》借助二十篇文字,其所铺展的则是菜九段对“秦楚”时段、连续着的历史关节点上“人物”与“事件”的再现、再思考、再评价,并进而形成了一种以“人物”为主体的断代史格局。

相比于菜九段先生往年曾经推出的学术著作,《秦楚江湖》一书更自觉于遵行历史发展的原有逻辑,因而也更易于读者的系统接受。“江湖”首篇是《天下苦秦久矣》,以秦始皇的暴政作“燃点”,依次推出《大泽龙蛇陈胜王》《仗剑并起说刘项》《楚怀王岂止会牧羊》等文字,这就聚齐了“秦楚江湖”的一群主角。主角登场,各展其姿,各醉其梦,分分合合,竞逐于“秦楚江湖”之上,并依因果律而决出胜负、升沉、荣辱或生灭。

从展示形态看,《秦楚江湖》似乎着意于将一种“理性思维”分解为若干个“感性案例”,以菜九段先生独有的“历史拷问”引导读者踏上探秘之路;随后,菜九从诸多的连带中,寻找到那些对事态发展、变化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笔触点染,历史就露出了真相。鸿门宴的解析,义帝必须死的判断,赵国(陈馀)贼心贼胆的梳理,都是这种历史漫游与文化启蒙同构的文字。

鉴于“秦楚”断代史的复杂性,特别是《史记》和《汉书》对这一历史时段表述的断档、残缺或差异,意欲理清“秦楚”断代史的所有隐秘,还是十分困难的。面对这样的困境,菜九段先生则将各种资料平铺,或提示,或存疑,保持了论文的开放格局。如“彭城易手”“荥阳相持”以及最后一篇的“秦楚疑云”等,他都尽力勾画出轮廓,给出开放性的暗示;虽无结论,但存思考,这就够了。

“秦楚江湖”的命名,或出于菜九段先生对秦楚历史作出“社会还原”的努力。历史生活或历史人物,一经历史学家(或“写手”)过录、打磨,便被固化为庶民百姓不能疑、只能信的“历史经典”。菜九段先生因为不是历史科班出身,所以每每以自然科学的实证之法,质疑历史典籍的种种不恰。当他由质疑而寻证,由寻证而经纬,由经纬而拓展出更大的历史视野时,他的秦、楚、汉文化研究便超越了骨缝走刃、快然有得的一事一议、一人一评的初级阶段,进而形成了“菜九式”的“战略攻防”。阅读《秦楚江湖》,读者仍然可以感受到菜九段先生的思维风格,即人无高下、事无巨细,一旦摄入文中,无不是在统观全局、勘比所有资料之后的点化分析。

因为遥远的系念,“秦楚”的“江湖”被菜九先生唤醒了。在精神的层面,这“秦楚”的“江湖”漫越两千多年,沁润了菜九的心,也沁润了我的心。无冬无夏,念念痴痴,皆在秦楚之际,是不是太累了呢?我想问菜九。想问而终于未问,是我已经知道了答案。“秦楚之际”,一个大风云飞的时代,一串关乎数个帝王命运的玄秘,一串关乎华夏民族命运的课题,竟要由一位“医学硕士”担纲破解、大白于天下后世,岂非天哉!岂非命哉!如此想来,这岂不是治史者的使命与幸运!人在“江湖”而治“庙堂”之学,菜九先生夫复何求?

“江湖”的空间足以供英豪竞争,古今皆然。倘若没有了权力的定调、定性,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秦二世何足道哉!赵高何足道哉!

文将收尾,想到蜗居玄武湖畔的菜九段先生。岁月不居,壮怀未销,江湖有雨,书斋亮灯,这就是当下菜九先生的生活吧。一念闪过,故借黄山谷诗句为题而共勉:因为我们能够质疑历史,所以,我们自然也能醒悟人生。



田秉锷

壬寅元宵,月上枯枝

于敬安麦香小院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5-12 13:16:23
老树开新花,笔耕出硕果——序菜九段《古史杂识》增补本


菜九段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快,书也出得越来越多。1993年,在南京出版社出版诗集《混沌外的乡愁》。1996年,在《淮海文汇》4-5期合刊上发表第一篇史学论文《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2002年,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简明成语词典》《汉语歇后语小词典》。2005年,将历年发表与未发表的论文结集为《古史杂识》,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7年,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新编歇后语大全》。2009年,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片断的关节点》。2017年,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在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菜九段集(2017卷)》。2018年,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走进汉高祖——刘邦解码》《走进汉高祖——高祖本纪汇注》。此外,菜九段还在网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并结集为《屠刀集》《师友集》,并且也有出版计划。以上著作和文章,涉及到文学、语言学、史学三个学科,写作范围即使不能说是很宽,但也不能说是狭窄了。至于其专著和文章,也不乏阅读后让人心头一震、久久回味的内容。

2018年底,菜九段给我发来了新《古史杂识》的电子文档,并让我给此书写一篇序言。新《古史杂识》是2005年版《古史杂识》的增补本。《古史杂识》收有文章38篇,写作时间为1996年至2005年。时至今日,经过十多年的再思考,作者自然会提升了原来文章中的认识,经过重新打磨整合,因此就有了《古史杂识》的增补本。我仔细阅读了书中的全部文章,深深敬佩菜九段老树开新花,还真增补了不少必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我以为菜九段之所以能不断进取,笔耕不辍,写出如此多的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和文章,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坚持钻研。菜九段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医的,可是他一直爱好文史,即使在学医的时候也不忘关注文史信息。拿到中医学硕士文凭后,因为要解决夫妻分居问题,所以选择了在南京工作,改行到江苏古籍出版社作了文史编辑。虽然文史编辑的工作与他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但他却乐此不疲,虚心钻研,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特别是他参加编校了《嘉定钱大昕全集》和《中华大典》,对提高他的专业水平很有帮助。

担任文史编辑之余,菜九段玩起了文学,因此他在1993年出版了诗集《混沌外的乡愁》。随着干编辑的时间渐长,到了要评职称的时候了,评职称要写论文,他便选定了平时阅读较多的《史记》作为写论文、发表心得的对象。《史记》是一本通史,要通读和研究有难度,因此菜九段又选定自己最感兴趣的秦汉之际历史作为论文写作内容,由此便产生了他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文中以严密的逻辑、沉稳的语言得出结论“刘赵联络是一种发生在非常时期的非常行为。赵刘联络由刘邦一方率先发起,时间为二世三年八月,武关被攻克之前,贯穿于秦二世被诛前并影响该事变,最终仍由刘邦一方所废止”。

自《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行世后,菜九段一发不可收,索性一直写下去,到了2005年,不经意之间,已经积累了数十篇文章,他选定其中38篇结集为《古史杂识》。现在又要出版《古史杂识》增补本了,可见菜九段是一个不停顿钻研的人,是一个耐得了寂寞的人,这样的人今天确是不多的,所以他能有所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不到处撒网。有人才华横溢,如郭沫若在文学、史学、考古学三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虽然郭沫若的人品不断让人诟病,但他在学术上的才华确是有目共睹的,就连鲁迅在骂郭沫若时也说他是流氓加才子,可见他是有才的。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多的才华,更别说才华横溢了,因此没有必要到处撒网,只能把研究的范围确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以期获得可观的研究成果。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张大可先生就将研究重点放在《史记》和《三国志》两本书上,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成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钱超尘先生一辈子主攻中医文献,特别是专注于研究《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也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菜九段则始终将自己的研究侧重点着眼于秦汉之际的历史,也因此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三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触龙说赵太后》是一篇特别有名的文章,菜九段研读后,感到此文大有问题,便写了极为严谨的论文《试论〈触龙说赵太后〉的史实之伪》。他认为此事件的发生过程与当时的整个国际背景不兼容,于是便用详尽的论证、明确的论点、干净利落的行文,既大胆假设,又小心求证,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触龙说赵太后》的传统认识,让人读了不得不信服《触龙说赵太后》只能是传说,并非信史。

菜九段的《垓下小考》一文,也是一篇小心求证的范文。他依据《史记正义》,指出垓下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此地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而非在今天的安徽灵壁县或固镇县。“至多灵璧或固镇是项羽弃军逃跑处,与垓下之战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垓下歌,也是后人命名的,不代表那个地方就叫垓下。”菜九段的垓下在河南鹿邑境内的观点足可自成一说,且并非标新立异。无独有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选有《垓下之围》一文,其中就明确提出垓下在安徽亳州境内的城父村,与菜九段的考证结果虽有差异,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菜九段虽然醉心于文史著述,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也不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人。菜九段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在《菜九段集(2017卷)》中所写的与李济仁先生的师生缘、对林散之旧事的回忆、对王步高的怀念、对同事杨小波的评价,以及他在《师友集》中对师兄胡剑北、同学蔡京等人的叙述,都是笔端常带感情的感人文章,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我与菜九段相识已经十多年了,有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共同编撰《四库全书系列伤寒类医著集成》,他是这个一千多万字的旷世钜制的策划人与责任编辑,他在这套书中所起的作用,绝不在我这个主编之下。尤其可贵的是,在长达七八年的编撰过程中,菜九段在投入极大热忱的同时,还时常穿插搞他的个人研究,《历史的侧影》就是在这个期间推出的。我算是看到菜九段既把文史研究的素养糅进了编辑业务之中,而编辑业务又反过来可以丰富他文史研究的手段,这也表明菜九段在做事时非常善于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对我也很有启发。正因为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我个人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发现了更加宽阔的发展方向。由此想到,之所以菜九段能在转行之后,能在工作之余,取得不俗的成绩,也应该得益于专注而持久。所以我也常常向一些求学者举菜九段的例子,说明只要专注只要投入,哪怕原本没有什么根基,照样可以取得成绩,而且可以是相当亮丽的成绩。

自从结识以来,我就目睹菜九段一直在写作,一直在秦汉之际历史上作研究,并且也算是成绩斐然,但还是盼望着他能够对研究的圈子有所突破,在更广阔的文史园地里去耕耘,不断出现新的佳作。我相信,他也一定会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王旭光

2019年元月25日星期五于合肥

*按,文中提到的《屠刀集》已于2019年2月收在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屠刀集•续集》中。



古史杂识增补本目录

历史认识的深化之路还有多远?——《新古史杂识》序(田秉锷)
老树开新花,笔耕出硕果——序菜九段《古史杂识》增补本(王旭光)
旧作的升级与扩充(代前言)
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
附:《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的学术通信*
僖十七年鲁师灭项解
苏秦相六国辨
乐毅破齐期间齐地存在状况考辨
试论触龙说赵太后的史实之伪
《史记》秦史献疑拾误
秦二世少子身份考辨
《史记》秦二世朝史实窥谜
秦二世现象论
走访大泽乡*
走出芒砀山,刘邦的前沛公时代*
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线路及历史功绩辨析
刘项之别狂想曲*
千古谁识战钜鹿*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千古谁识某某某的老祖宗细收拾*
项羽分封历史再现*
韩信根本不会跑*
治粟都尉小考
薛欧、王吸出武关考*
楚怀王心的历史地位述略
附:寻找楚怀王
读《傅靳蒯成列传》*
汉灭赵——谁让赵喜欢裸奔*
汉灭齐战役考释
汉军二下彭城的猜想与解析*
漫议丁复*
周氏群星闪耀秦楚*
垓下小考*
附:也谈陈下之战*
解读项羽
中国人最不认真系列选刊
章邯根本没自杀*
魏豹根本没叛汉*
没有固陵败也没有张良计*
霸王如何别虞姬*
寻找淮南王英布*
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
吕泽问题从头说*
从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说开去(代前言)*
清理陈豨乱象*
《秦楚之际月表》考释
《项羽本纪》识读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释读
汉高祖招谁惹谁了*
说不尽的汉高祖*
我来剥周昌的画皮
古风探求
汉孝惠皇后身份辨
透视贾谊的小人本相
司马迁的死生棋局*
皇帝的家谱
沉甸甸的武则天现象
千古谁识李杜情*
金庸先生的猫腻
项桥失忆
不许有权人操历史(《古史杂识》后记)
附录:《古史杂识》纪事*
《古史杂识》目录
答友人问(代赘语)*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7-19 14:52:43
我拿什么传授给你

知乎个人主页的容量超级强大,可以容纳网络发布的多层面操弄。出于好玩,菜子模仿蓝海文前辈的做法也开办了个学院——菜子学院(在知乎的个人主页上),也象蓝前辈那样列出了教材,《菜子集2017卷》啊,《古史杂识增补本》啊,《拷古笔记》啊,等等等等。不过四书五经云云,当不得真,调侃而已。没想到人生的玩笑也不能乱开,好玩之余,沉重随之而来。老子说,名与器不能假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了所谓的名号,哪怕只有一点点,它就会发酵,发酵之后,就不知道会有什么后续效应了。果然,学院的空头名号一立,糊涂心思随之而来。虚拟空间的虚拟学院亮出招牌之后,越来越觉得还真可以跳出玩笑,认真一下,搞点教学实践呢。真是开了个玩笑认了个真。一认真就面临一个问题。我拿什么传授给你?不比作为教授的蓝前辈有其正宗的儒学可以传授,菜子一个没有根基、没什么基本训练、疏于传统章法的菜鸟,也不知天高地厚开办个学院,你有什么资格呢?这场闹剧又会怎么收场呢?虎瘦架不倒,人老童心在。虽然年逾花甲没资格没资质,既然学院挂牌,就认真耍耍,硬着头皮撑下去试试看吧。
传道授业解惑,为往圣继绝学,跟菜子都不沾边,这些肯定传授不了。菜子摸爬滚打几十年,积攒了数量颇多的私货,虽然多数是正宗学问之外的,但也不乏货真价实、不容小觑的成果。所以,本来就不在道上的菜子,就不要不懂装懂去掺和正宗学问,开办学院就是为了传播私学,就旗帜鲜明地推销私货,也算是错位竞争吧。私货虽然比不了正宗学问,但凭一己之力积攒出来,未必就落多少下风,因此,有私货可以推销,不仅是有点傲骄,还是比较幸福的。
近日王旭光兄王老还说,其实菜子的起点并不高,资质也不属于特别聪明,没想到也能搞出不少名堂。菜子回答,我勤奋啊,我肯下笨功夫啊,我专门能在小块文章上下死力气啊。所以起点资质都不出色的菜子,居然常常能讲出不怎么菜的话,取得让王老高看一眼的成绩,全赖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正确方向上坚持不懈的努力。菜子的私货记录到了菜子的成长,那么学院传授的菜子私学的同时,也就再现了菜子的成长过程,并且展示了充斥其间的艰辛与欢欣。另外,怎么说菜子的生长也有若干励志成色,所以学院在输出所谓成果的同时,顺便搭送一些办法、一些路径,也算是授人以渔吧。
菜子学院展示了以文字为发展路径的个人成长过程,表明专注于文字取得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虽然成就的取得有很大运气的成分,这样的运气也不是无迹可寻的。菜子以为,搞研究搞写作最大的运气就是方向正确,没找到正确的方向,所有的努力,都难免掉进缘木求鱼的坑里。而求真务实可能是方向正确的基本要素,你的用功,你的理解,尽可能向本真方向靠拢。一旦发现自己偏离了事实,就及时纠正,摆脱错误倾向。只要行进在正确的方向上,即使文字水平不高,功底不深,水平有限,积年累月,所得也绝不会太小。这样的菜鸟领悟也是事后达成的,此前菜子运气不错,在正确的方向上,以相对低下的资质,运用并不太高明的文字表达能力,解决了数量颇为可观历史疑难问题,才有可能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传授菜子的一家之言、一家之学。
所谓菜子的一家之言、一家之学实际上特指菜子在秦楚之际历史记载的用功。在田秉锷先生的鼓励指引下,菜子二十多年来专注于这段史实的研究,揭示出大量不实记载,其中破解了一些,还有更多无法破解者。对无法破解者,菜子也会尽己所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指出破解的路径。因为在一个点上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质的突破,也带动了菜子整体认识水平及表达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即使越出秦楚范围,菜子的文字仍然显得真气贯注、虎虎生风,此或为秦楚突破的余威。所以,点的突破在治学之道上非常重要。坚持在一个方向上用功,对一个领域投入长期关注,最终会将此关注范围内的一切透彻到无人能及,自然会取得菜子一样的感觉。
菜子学院列出的教学内容以正式出版为准,其中汇集了菜子的重要成果的《拷古笔记》《高祖本纪会注》因涉及出版社的销售及内容特点,也不宜全部展示,可以展示序跋及片段,或截取一些重要章节展示。各书的序跋又牵涉到师友集的内容,古史杂识增补本也有部分与菜子集2017重叠。这种情况就以原刊本为主展示,转载本只存目。当然,既然开办学院,菜子就会倾囊相授,即使正在酝酿写作中的内容,也会在知乎的菜子其他栏目中展示,供读者无障碍挑选。至于读者诸君在菜子学院里所得多少,还是那句话:菜法有边,只渡有缘。
菜子学院创办人 2019年3月
菜子主页口号 独挑学界,不让假史成永远


楼主:九公茶坊  时间:2022-09-13 09:39:01
读过伤寒论出版說明

出版說明

學界公認,以《傷寒雜病論》為核心的仲景學說,影響了中國醫藥學近兩千年的發展、興亡史。從某種意義上講,不研究仲景學說、不承襲《傷寒雜病論》的學術思想,就很難說醫論道。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的“中醫痹病學"是國家中醫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我們在本院延續了幾十年的“中醫痹病學"專題研究時,注重對國醫大師李濟仁的痹病臨床經驗的傳承。大師治痹常用方桂枝附子湯、防己黃芪湯、白虎桂枝湯、復脈湯即炙甘草湯,無不出自《傷寒論》。《傷寒論》是中醫痹病學的最重要學術源泉,包含的深邃內涵似乎永遠開掘不盡。我們今天傳承國醫大師的醫學思想經驗,做“中醫痹病學"研究,也必須研讀以《傷寒論》為代表的醫學典籍。讀經當以擇善本而從為首務,成書於民國年間的《讀過傷寒論》成為我們的選擇。
《讀過傷寒論》是二十世紀初嶺南名家陳伯壇的研究仲景學說的力作。陳伯壇前輩獨具慧眼,開創了“以經注經”的方法研究《傷寒論》之先河,以為所有的疑難問題,都可以從原著本身尋找到答案,僅此一見,就遠勝往昔諸賢。可謂忠於原著,忠於仲景。凡例開宗明義即曰:是書無所謂之例,傷寒自有例。開卷頭一句特書太陽之為病,次及陽明之為病,少陽之為病……非起例而何。……傷寒毋庸注,原文自為注。篇首第四條特拈出素問二語曰: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已坐實太陽受邪矣。第五條曰: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又坐實太陽見證不止一日矣。第七條曰:發於陽發於陰。又曰:陽數七陰數六。更坐實太陽以陰陽為應敵。凡單日可以驗陽,雙日可以驗陰矣。《讀過傷寒論》以讀經門徑專設一卷置卷首,分設寒、病、化、氣等二十三種識辨要點,在以其特設線索厘清了《傷寒論》脈絡的同時,也為同道後學開闢了無數讀經門徑。《讀過傷寒論》尊仲景之旨,讀是書,即可從沒字句之空白處尋出字句來,還向病人身上尋出有字句之書。實質上是基於仲景原旨,遵循客觀事實。此等精神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前賢處從大師處繼承發揚的。
在西學東漸的當時,《讀過傷寒論》成書距大師學 臨床時間最近,整理本書,旨在還原大師早年學 的時代氛圍,以期從中找尋大師醫學思想形成的時代脈絡來源與根據。李濟仁國醫大師工作室現將整理《讀過傷寒論》作為國家中醫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痹病學課題,以民國年間陳養福堂刻本為底本,其間有明顯錯訛者,挖改之。木刻常見形似字,如入人、己已、千干、七匕等,不作處理。重新編次影印,以飨学者。

編 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