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本质是什么?

字数:135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14 15:44:26 更新时间:2022-01-14 10:25:26

楼主:沉钧  时间:2022-01-14 07:44:26
历史的本质就是模型与结果的相互影响。
更确切的说,就是减熵模型与减熵结果的相互影响。
生命的本质就是一种宏观态的低熵物质联合体。这就决定了生命想要活下去,必须以负熵为食。但在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下,永恒的熵增压力让生命要维持这样一种宏观状态根本不可能。所以,生命只能变通,将自己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复制,并通过众多复制品一代代的变异求得更多更高级的减熵模型,进而发展出繁殖能力间接地暂时地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驱动历史前进的,就是生命的求生意志。
但这并不是逻辑的全部,问题在于,谁赋予了生命的求生意志?他的目的是什么?
在人类之前,所有生命都以占有更多的负熵资源为最终目的。在没有受到自然筛选的严厉惩罚前,生命都难有改变模型的动力。所以,生命在几十亿年来,根本性的变化并不多。
但人类出现后,尤其是人类文明建立之后,我们与之前的生命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人类对科学、哲学及其它一些问题的思考,让我们有时候会不计成本地坚持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很庞杂,但总的来说,都可以统称为减熵模型。
为了坚持这些原则,我们有时甚至会集体偏执,不惜用战争来破坏来之不易的一切成果。相较于之前的生命,这就是人类历史最特别的地方。
未来的人们是否还会这样继续坚持原则,继续对这些减熵模型进行殊死维护,现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人类似乎对持续地改进减熵模型已经有了一种痴迷。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我们从理性的进步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未来,人类对模型的追求,很有可能会超过对结果的向往。
模型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生命有史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现象。但在过去,模型之间的相互消灭,只是对结果的追求的副事件,而且优秀的模型也并不一定能在自然筛选中胜出。但人类社会这种对模型的强势维护,则加剧了模型之间排斥的激烈,进而也加剧了人们对理想模型的渴望。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即便我们在拥有了相当丰厚的结果后,对模型的改造仍然得不到片刻减速。这不单是利益的诱惑,更有着对维护模型安全的忧虑。随着人类对模型的持续追求,模型抵抗自然筛选的能力将越来越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自然筛选的无序威胁,从而造就强者恒强的局面。
生命在诞生了38亿年后,终从“无为”向“有为”迈出了第一步,但即使从人类文明短暂的历史中,我们也能发现,理性的“有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大的灾难。
上万年来,为了实现那些理论中的理性目标,我们付出的代价并不比自然筛选给我们的惩罚少。更可悲的是,那些代价们,他们像科学数据一样被工整地写进世代相传的文件记录中。他们被纪念,被赞扬,但被强大而严密的理性手段碾压时,他们甚至申诉机会都没有。由于经理性手段改造后的社会机器越来越强大,在未来,任何人在面对集体的理性决定时,都将失去一切反抗胜出的机会。
当模型相较于结果对我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诱惑时,当模型最终凌驾于我们的心智时,人类或许会偏执地不计一切后果和代价,让历史的车轮加速到历史的终点。或许到那时我们才会发现:
生命的求生意志只是一种催化剂,宇宙间那个至高无上的意志赋予我们求生意志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一种终极的减熵模型。生命是否能永生,生命究竟能得到什么,根本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更有可能,所谓自然筛选也不过是一条被精心设计的催促我们赶快交作业的鞭子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