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黑话(21-23)

字数:35281访问原帖 评论数:1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01 18:24:37 更新时间:2022-03-25 18:52:16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5:04:34
宝玉设誓用的是玉簪,即跟玉字人物决裂,这是作者“用幻笔瞒过看官”,袭人知道是演戏,所以说“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49:29
8 索书甚迫(批)

庚辰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0:43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1:33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4:18
笔者猜测是“子美词”“毁为己词”是比喻文字狱。“公词”即公众舆论,公正客观的文字。“为己词”,指讨好自己的溜须拍马文字。暗讽乾隆皇帝毁灭公众舆论,制造清一色为自己唱赞歌的舆论。《左传》有一篇《子产不毁乡校》就是讲公众舆论不能毁掉。批语“子美”或隐“子产”,“香梗”或隐“乡校”。跟“索书甚迫”讲的是一回事,譬喻钳制舆论的文字狱。
有可能《石头记》传抄引起乾隆皇帝注意,知道了曹家写书的事,派人让他赶快把书写完,而且警告他要写歌颂乾隆盛世皇恩浩荡,“索书甚迫”即指此事。这样才有后来高鹗续书的事。当然本人也是猜测。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5:22
周汝昌先生认为第二十一回的批语“索书甚迫”,就是有人要那《石头记》的书稿。《新传》中写:
这个毒计并不是雪芹殁的开始的。壬午九月的“索书甚迫”已然与此有关。雪芹脂砚已在设法,考虑如何对付这个严重的局面。第二年的雪芹病重以至下世,虽然爱子夭亡也是一个伤害健康的原因,但更悲愤的还是有人要毁坏他一生心血。脂砚终于没有办法保护全稿,只勉强将友人处分借的书稿凑齐了,可是已有“狱神庙五六稿,为借阅者迷失”了。零残强节的丢失,更不计其数,她一力苦撑,作了一些力之所及的补缀工作,勉强弄出了一个八十回的本子,以求问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7:29
周汝昌先生古诗写得很好,但白话文确实够呛。曹家人到底给了没有,交给的是八十回,还是一百零八回?一头雾水。
我来替周先生说吧。看《新传》上下文,曹家还是交出书稿了,交出的是一百零八回本,如果交的是八十回,仇人是无法毁掉的。
问题来了。“索书甚迫”的批语写在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还活着。此时八十回石头记手抄本已经很多了。但如果作者写有后三十回,看过的人很少,只有几个。那此稿应该是最宝贵的。但脂砚前八十回留有残稿,后部二十八回的孤本却不留备份,让仇人毁掉了。
其实留一备份也容易,随便找个借口就行,比如说书还没写完,或亲友借走,一时难找回来等等,拖延一段时间就能抄一份。万一当时被强行拿走也不要紧,前面那看过真本的朋友家还有,“敦诚有一位幼叔赫尔赫宜”,他家就有一本。莫非索书的人把世上所有的真本统统没收了?
最后还有一招补救,脂砚斋是与作者共同写书的人,她的记忆很好,他(她?)写批语“后部”诗词和回目记得很熟。应该凭记忆也能再写出一多半来,怎么能全让和珅们毁掉呢?
唯一的解释是作者只写了八十回。根本没写“后部。”
我来想像一下,“索书甚迫”是怎么回事。
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京城流行《石头记》抄本热,此时上层人士不少人也参与其中。有一个神秘的大人物,他看了八十回石头记,觉得应该还有后文。于是就询问作者何人,后面怎么没有了。很快就查到是个北京曹某人写的,此人还活着。于是派人到作者家索要书稿,作者说只写了八十回。那位大人物说,胡说,我看过有批语的本子,不止一次写有“后数十回”“后三十回”,怎么能没写。就算没写,现在让他赶紧写。而且不能写有犯忌讳的内容。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6:59:02
那索书的人就对曹家说了,限你多少天赶紧写出来。内容要歌颂皇恩浩荡,上头看了不高兴,你吃不了兜着走。
乾隆壬午年九月,此时曹雪芹还活着。不过批书人不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更不是小说中的史湘云,而是一个老头,很有可能是作者的父亲或叔父曹頫。
父子两人商量后,觉得官家人惹不起,那就给他胡乱写一个吧。于是组织了几个朋友,每人写三回五回的,很快就写完交上去了。因为是交差的营生,“胡乱”写的,就就都不留底稿了。也没时间誊写。
交上去以后就没音信了。
又过了二十来年,曹家父子都死了,乾隆也老了,人老心气平和,不动辄搞文字狱杀人了。曹家交上去的那三十回书稿不知怎么就到了程伟元手中。可能是让程伟元付坊刻印。程如获至宝,作者家拿来的,百分之百是真本全本。但觉得三十回还少点,又让高鹗写了十多回,成为与《三国》《水浒》一样的一百二十回。然后交给和珅审查。和珅也不敢担责,万一出问题不是闹着玩的,只好交给乾隆皇帝看。乾隆看了“然之”,就是批准印书。并说“此盖为明朱家事作也。”乾隆认为这书是写明朝朱家的事,与本朝无关。或以为乾隆说的是纳兰明珠家事也。
程伟元不能说书稿是用公权力从作者家弄来的,说成是辛苦收集来的,自己的功绩更大。他在红楼梦序中写的是:
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壁?爰为竭力搜索,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版,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告成矣。
为什么程伟元说收集到三十来回呢?因为曹家只交了约三十回。为什么曹家只交三十回,因为书中批书人夹批多处写过“后三十回”。
以上情节是按周汝昌先生的思路猜测的,不过我猜测是作者没有写后三十回。临时弄了个假的,即使是作者家交出的,是违背作者意愿的,也应属于“伪续。”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这个无名氏所作的后四十回,其中三十回是曹雪芹的家人或朋友写的,或话会有曹頫以至雪芹本人的文字。这些人即使胡乱应付,笔墨也在常人之上。
后四十回绝不是一无可取。其中不乏精彩笔墨。比如二宝成亲绛珠归天那一回书,很有韵味。特别是“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这几句,确实是掌握了第一回绛珠的精髓。林黛玉对袭人讲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曾被毛 当做政治格言引用。还有袭人改嫁蒋玉菡一回,对袭人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极了。曹雪芹本人写,也未必能再好。王熙凤的调包计,似乎有影射。当然,金玉成姻,贾府抄没,宝玉出家是原著正文和批语多次预告的,不写不行。可能暗示这皇上的意思,弄个假尾巴欺哄世人。“结末又稍振”“兰桂齐芬”(鲁迅语)则跟作者初衷相背。薛宝钗有了贾宝玉的孩子,连射鹿的贾兰也受了招安。作者很生气,但跟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一样,不这样写不给你吃饭。所以又写了“焚稿断痴情”一回。意思是把我的“字字看来都是血”的作品糟蹋成这样了,干脆全烧了算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49:10
9 多姑娘儿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庚辰侧批:在子嗣艰难化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51:38
此段倒叙清主入关时天花流行。大姐儿即大脚儿,比喻满族民众。批语“子嗣艰难”,暗示满族人口与汉族相比,数量太少。但此回大姐儿寓满族小皇帝顺治。凤姐扮演孝庄后。因孝庄私通多尔衮,惹恼神灵,以致顺治早夭。
此处医生说“病虽险,却顺。”估计是水痘,水痘跟天花症状相似也发疱疹,但死亡率极低且愈后无瘢痕
贾琏的“琏”字三声,义为祭祖之器,此处代指祖先。谁的祖先?四儿的祖先。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52:40
不想荣国府内有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名叫多官,【庚辰夹批:今是多多也。妙名】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更好,今之浑虫更多也】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56:02
荣国府喻中华,多官,扮演多个角色。“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拿刀的破落户,指入关时屠杀汉人的多尔衮多铎等人。“多浑虫”暗指林黛玉嘲刘姥的母蝗虫。蝗虫二字,一皇二虫,蠢物的蠢字是一日二虫,风月披肩内藏二虫,全是母皇虫生的。多浑虫,即生下很多后代,所以批语说“今之浑虫更多。”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57:41
因他自小父母替他在外娶了一个媳妇,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他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庚辰夹批:更妙】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8:59:25
多姑娘儿就是多个姑娘,指石头记中的好几位姑娘。这几位姑娘都是母皇虫“二递三递”生的“爱虫”。作者提示多姑娘是晴雯的嫂子(即黛玉之嫂),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花袭人。
注意描写多姑娘儿用“轻浮”与“轻浮无比”重复形容,第四十一回妙玉烹茶用的梅花雪,用同样六字描写,暗示妙玉烧茶用水的材料,指的就是多姑娘儿——藏在书中的皇虫们。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9:00:43
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9:02:29
第四回介绍宝钗是“肌骨莹润。”薛是多姑娘儿的后代。
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的贾代化,即假代化。贾琏化在她身上,多姑娘代表多尔衮与孝庄等祖宗的丑事。
那媳妇故作浪语,在下说道: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倒为我脏了身子。快离了我这里罢。贾琏一面大动,一面喘吁吁答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
【庚辰侧批:乱语不伦,的是有之】
庚辰本批语说,多尔衮与孝庄之事,属于乱伦,是真有的事,因为清人笔记中有。贾琏说“你就是娘娘”,孝庄皇后当然是娘娘。
第十八回:“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宝钗说的是上头的娘娘,此处是在下的娘娘。
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一时事毕,两个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庚辰夹:着眼,再从前看如何光景】此后遂成相契。【趣闻。相契作如此用,相契扫地矣】
【庚辰眉批:此段系书中情之瘕疵。写为阿凤生日泼醋回及夭风流宝玉悄看情雯回作引。伏线千里外之笔也。丁亥夏畸笏】
第七回回末诗“不因俊俏难为友”是此段文字的标题,暗指此回中琏多二人“遂成相契”。“相契作如此用,相契扫地矣”。
批语“情之瘕疵”实为“秦(清)之瘕疵”,“伏线千里外之笔”,暗指王熙凤,多姑娘儿等人是跟千里之外的小小人家同一家族。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4 09:03:35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5 09:56:24
凤姐之女大姐害痘疹,譬喻清主入关时天花流行。大姐儿即大脚儿,比喻满族民众。批语“子嗣艰难”,暗示满族人口与汉族相比,数量太少。大姐儿出花寓满族小皇帝顺治感染了天花。孝庄的淫乱惹恼痘花娘娘,以致顺治早夭。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7 08:56:42
10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平儿何许人也?
第三回“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此后,人们就叫黛玉“颦儿”,与平儿同音。
第六十二回黛玉的“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寓意是:故事中隐藏的真事不是平民百姓的事,而是国家大事。“万户捣衣声”源自李白的《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平儿即平胡儿之意。第十三回回末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暗示平天下者,平儿也。此回回目 “俏平儿”,晴雯死的回目“俏丫鬟”,说明两人是一家。平儿是贾宝玉的分身,打入金陵王家高层的卧底。
第三十一回李纨说平儿是解开王熙凤秘密的“一把总钥匙”。因为上回宝钗有咏螃蟹诗“皮里春秋空黑黄”一句,意思是这个横行霸道的东西(就是薛蟠二字倒过来念),平儿就把螃蟹黄子抹到凤姐脸上,告诉看官,王熙凤扮演的就是末代皇子。
此回“软语救贾琏”,即把贾琏的丑事瞒住,不让王熙凤知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王熙凤是扮演皇上,作者写书时有顾忌,本来有很多材料可以揭露仇家祖先的丑事,但怕皇上知道恼怒怪罪。因此只写了一点头发丝,而且被平儿瞒过,王熙凤没有发现。
事实是乾隆皇帝也没看出此书讥讽祖先的内容,否则他就不会批准印书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9 09:57:46
11 寒冬噎酸齑
上回批语“寒冬噎酸齑”,说的是凤姐等人。
袭人与王熙凤都是冷乡来人,故以“寒冬”代之,此回着重写袭人与凤姐的“醋”与“妒”。暗示第十九回脂批“寒冬噎酸齑”与宝玉无关。袭人撒娇一段,戚序本批“醋妒妍憨假态,至矣尽矣。”戚序本的回末诗“娇妻自古便含酸”。回末评是“俗子妒妇浑可笑”,又批:“凤姐醋妒,于平儿前犹如是,况他人乎!余谓凤姐必是甚于诸人。观者不信,今平儿说出,然乎?否乎?”贾琏称凤姐“醋罐”,说“多早晚都死在我手里”。

12 本回批语太多,择要研究:宝玉黛玉湘云宝钗)四人正难分解,【庚辰双行夹批:好!前三人,今忽四人,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有人来请吃饭,方往前边来。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