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黑话(21-23)

字数:35281访问原帖 评论数:1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01 18:24:37 更新时间:2022-03-25 18:52:16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1 10:24:37
第二十一回
1 上回末写史湘云咬舌,把“二”说成“爱”,此回写史湘云爱睡觉,并特写她的睡姿。第四十回大观园的窗户都 换了新纱,那新纱叫软烟罗,因此那换上的新纱应叫“新罗”。“爱”与“觉”与“新罗”合起来,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姓。
2 四个主子
湘云给宝玉梳头,是第二十一回的关键情节,此回所有的矛盾都由梳头引起。
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庚辰侧批:梳头亦有文字,前已叙过,今将珠子一穿插,却天生有是事】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倒便宜他。【庚辰夹批:妙谈!道到便宜他四字,是大家千金口吻。近日多用可惜了的四字。今失一珠,不闻此四字。妙极!是极】【庚辰眉批:到便宜他四字与忘了二字是一气而来,将一侯府千金白描矣。畸笏】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庚辰侧批:纯用画家烘染法】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宝玉不答。【庚辰夹批:有神理,有文章】
注意庚辰本的批语说:“梳头亦有文字”“有神理,有文章。”红楼梦中梳头有很深的学问。一般人梳头的目的是把头发分清理顺,红楼梦里的梳头却是“书头”,就是研究分析某人的头,这个头不是物质形态的头,而是文字的头,即名字的头。
原来贾宝玉的头不同于常人的头。宝玉的前身是大荒山石头,又叫“蠢物”,石头或“蠢物”之头是个“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日常用来比喻皇上,因此“三人”即指与曹頫都有“一面之缘”的三位清帝,即康雍乾三世,康熙像个君主的样子,称为“一日”,其余为 “二虫”。史湘云分不清“二”与“爱”,在史湘云嘴里就是“爱虫。”
所以书的本名叫《石头记》,主旨就是写“爱虫”。
这石又叫宝玉。“宝玉”的头是“宝”字,拆开是个四字斗方,“家败尔王”也,我家败就败在你(金陵)王手里。
这在书中是有据可杳的。书名又叫《风月宝鉴》,“风月”下面隐藏着的也是“二虫”。
《好事终》曲子唱:“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风月”披肩下的“二虫”是败家的根本。
贾雨村的诗“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孤独和寂寞是“二虫”害的。
《红楼梦引子》唱:“都只为风月情浓。……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因为对“二虫”有不切实际的感情,是红楼悲剧的主因。作者写这本书,就是要揭露“二(爱)虫。”
史湘云给贾宝玉梳头,四个“拴辫子”的珠子譬喻曹家头上经历的四个拴辫子的主子。
前面说宝玉头上“蠢”字隐含“三人”,是跟曹頫有缘的三位清帝。史湘云暗写曹家祖先,从曹玺曹寅算起,曹家共经历了四位皇上。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
当日宁国公【甲戌侧批:演】与荣国公【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第二代】……

宁国公生了四个儿子,没说名字,只提了一个贾代化。贾代化,即“假代化”,故事中的人物全是假的,真人被代替和“化”到书里了。
第七十六回尤氏讲故事:
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
尤氏讲的故事中的四个儿子,就是冷子兴演说中的四个儿子。一个眼睛隐顺治(一目);一个鼻孔隐康熙;哑巴隐雍正(雍正二字无口);一个耳朵隐乾隆。其实是说的四个后代。

贾府,姓当然是假的了,真的就是史湘云爱睡觉与新罗合起来的。演说中的宁国公暗写清太宗。“四个儿子”其实是四个直系后代。他们“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第五十二回)
贾宝玉头上的四个拴辫子的(镶金)珠子,譬喻作者曹家经历的四个主子,这四个主子是拴辫子的,“金坠角”即用金做包装。其中有一个是假的,可能是说雍正。雍亲王为四皇子,第四颗珠子就是说他,他的皇位是便宜拣来的,虽然还在宝玉头上,作者认为他不是正宗主子。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3 09:46:33
3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贤袭人”三字书中有,第七十一回回目《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贤袭人即“嫌隙人”,有过节的仇人。“有心生嫌隙”,有意挑起事端。“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龙衣人就是挑起事端的由头。
“箴宝玉”三字书中也有,第二回就有甄宝玉。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请看第二回贾雨村讲甄宝玉的事:
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
【甲戌眉批: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 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
甲戌本眉批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甄宝玉就是作者。“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怎样解释先不管他,只知道甄宝玉是作者写自家的事就行了。甄宝玉挨了父亲的打,为什么要姐姐妹妹乱叫呢?是为了解疼。
真宝玉挨了父亲的打,譬喻江南真家在雍正五年被抄。贾雨村说的“他令尊”,就指雍正皇帝。作者挨了皇上的打,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为了发泄心中不平,父子二人合写了一本叫姐姐妹妹的书,目的是为了解疼。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5 16:55:10
真宝玉挨了父亲的打,譬喻江南真家在雍正五年被抄。贾雨村说的“他令尊”,就指雍正皇帝。作者挨了皇上的打,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为了发泄心中不平,父子二人合写了一本叫姐姐妹妹的书,目的是为了解疼。
因此,本回回目全是谐音字,应是“嫌隙人教惩甄宝玉”,即皇上惩处真宝玉——作者家,作者感到痛苦难忍,只好写一本叫姐姐妹妹的书解疼。
戚序本回前批:“多少眼泪洒与此两回书中。”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6 09:07:14
4 袭人的三大功
此处是说:看官能读到《石头记》是龙衣人的功劳,皇上要是不“教惩”曹家,作者也不会写这本书。对此书的创作成书,龙衣人有三大功。
哪三大功呢?
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庚辰夹批:此是袭卿第一功劳也】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此是袭卿第二功劳也】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此虽未必成功,较往日终有微补小益,所谓袭卿有三大功劳也】
此回宝玉是作者真宝玉即化身,暗写作者罹罪后的经历。龙衣人的第一“功劳”,就是让作者“不大出房”失去行动自由。第二功劳“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比喻作者过着不通庆吊不会亲友的孤独生活。第三“功劳”是让作者“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就是比喻作者在寂寞苦闷的境况下,只好写小说来发泄愤怨。
批语:“此虽未必成功,较往日终有微补小益,所谓袭卿有三大功劳也”。意思很清楚,《石头记》的创作“虽未必成功”,即未必能流传得到世人赏识,达到作者预期效果。但石头记的成书,却是龙衣人的“功劳”,没有袭人,就不会有这本书。
“也不使唤众人”,作者已沦落社会底层,没有下人了。“只叫四儿答应”指创作小说,书里只写这个仇人——四儿。

就是说,皇上罢了他的官,结束了宦途生涯,作者过着隐居生活,才有了创作环境和充裕的时间,才能多读书,收集材料,把心中的愤怨诉诸笔墨,写成一本旷世奇书。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8 16:26:08
5 宝玉三大病
这里是说作者的三大病。
庚辰夹批:
1)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
2)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
3)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
庚辰夹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08 16:27:26
“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批语说别人如果享有贾宝玉那样的生活状况,绝不会去当和尚的。
此批逻辑不通,第十九回批写贾宝玉过着冬天没被盖,没粮食吃的生活,还要养活一妻一妾。任何人都只能出家,要不就是等死。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09:13:23
所谓“后部”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贾宝玉的出家。
其实通灵宝玉錾的字“仙寿恒昌”和癞头和尚说的“冤孽偿清好散场”已经暗示了男主人公的结局,他不可能最终留在大观园内。而且第一回石头就回到大荒山了。无需后部,第一回已有甄士隐的出家,批语说“悬崖撒手,若个能行”,后来又有柳湘莲的出家,芳官等小戏子出家,惜春也要出家。后部再写贾宝玉出家,有这个必要吗?曹雪芹如果这样写,不是成了啰嗦匠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09:14:59
清代雍乾二世,皇帝受抄大臣们的家,官员及其家眷过得胆战心惊,当时出家的人不少,红楼梦里许多人想出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
本书是“云空未必空”。红楼梦里写出家,全是假的。
红故事里的出家并不是真正皈依佛门。像胡葫芦庙里的小沙弥,道士王一贴等人,出家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馒头庵的净虚,清虚观的张道士们,他们往来于官宦之家,生活十分富有,是一种高级职业。甄士隐的出家也不算“悬崖撒手”,他当时生活已在谷底,“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出家是为了摆脱烦恼寻求精神解脱,不算什么真正觉悟。当然出家只是个比喻。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09:20:13
还有一个逻辑矛盾。第二十五回庚辰本批语“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批书人说,他也跟后世读者一样,看不到“悬崖撒手”的文字,十分遗憾。就是说他也没读过“悬崖撒手”的文字。第二十一回批语有“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既然批书人也以没见过宝玉出家的文字引以为憾,怎么知道后部出家?如果说是以前见过,但后来迷失了,那就犯了用词不当的错误,应该写为“恨文稿迷失再不得见”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15:52:24
6 四儿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15:53:17
蕙香原名芸香,“蕙香”和“芸香”都有“花气袭人”含义。她在家里排行老四,宝玉说她“晦气”。曹家与李煦跟废太子胤礽和八皇子胤禩关系较好,并不看好四皇子胤禛。但康熙死后没想到会是雍亲王登基,所以说是晦气。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15:54:13
雍亲王是四皇子,雍正元年是1723年。红楼梦中,皇帝的“生日”指他登基的日子。曹家开始过上流泪的日子。曹李两家
把四儿写为男主人公的丫头,是属于意淫报复。第二十三回宝玉的四时诗中的“侍儿”,妙玉凹晶馆联诗中的“被倩侍儿温”,都是说的四儿。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15:55:04
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
庚辰夹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被误者深感此批。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2 15:55:55
“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注意批语称四儿为“有害无益者”,指前后两位四皇子。作者一生为其所误,批书人一生也为其所误,抱恨终身。以至书中看见此人,还很反感。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09:10:31
7 续庄子
《庄子》《胠箧》篇写“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就是说,世人对窃国的大盗无可奈何。
作者认为“四儿”就是窃国大盗。李纨住的稻香村,意为大盗霸占的乡村。
第一回脂批:“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本书用了《庄子》《离骚》的譬喻写法。宝玉续《庄子》即譬喻作者写石头记。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09:11:53
看至此,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09:12:44
“焚花散麝”,“戕宝钗之仙姿”,是写书主旨。“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书的主旨是让天下人认清胡虏的真面目。“灰黛玉之灵窍”,“焚花散麝”,“戕宝钗”之后,作者的眼泪也就不流了。
可见第十九回宝玉说自己要化灰化烟并非真心,写书的用意是要袭人宝钗等化灰化烟,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太平。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09:14:12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09:23:34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2-13 15:03:18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庚辰夹批:这方是正文,直勾起花解语一回文字】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庚辰侧批:又用幻笔瞒过看官】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