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将至 我却想到猪(转载)

字数:3350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9-12-18 04:14:00 更新时间:2022-02-07 16:41:43

楼主:孔祥旭  时间:2009-12-17 20:14:00
虎年将近,我却想到猪(2009-12-17 19:49:35)[编辑][删除] 分类:中国文化

我1962年生,属虎的,明年是我的本命年。和我同年纪的人肯定不少。三年饥荒刚过,大家伙忙的第一件事就是生孩子,都憋坏了。虽然还没有到了饱暖思淫欲的境界,但建设社会主义是要后继有人的。所以,从幼儿园到高考,我的竞争对手特别多,但同学朋友也特别多。

本来,想写点老虎的事,但想了想又不知写什么好。现在除了圈在动物园里的老虎,谁还知道在哪儿有几只虎呢?现在中国境内的老虎大概比熊猫还少吧。而且,我现在一想到虎就想到周老虎这位农民兄弟,乐得我完全没有了想法。更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友人徐岩(网名注注)在天涯社区上写过一篇《猪年话猪》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我想等他的虎年话虎,而且他和我同岁。不过,即使他写虎年话虎,我还是想谈谈猪。众所周知,猪是帮助过我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甚至可能是最老的朋友,尽管我们侮辱人的话有相当多的是拿猪说事,比如耳熟能详的“你猪脑子”“蠢猪”等等,但猪对我们中国人太仁慈了。你想,猪流感没发源在与猪最紧密的咱们这儿,还不说明猪对咱有多关照?至于野猪,我倒想起在日本上农业经济学讨论课的一件事。日本战后由于植被过于单一化,使山区的动物也单一化了,就剩下野猪、熊、猴子了,于是野猪成灾。当然就要讨论对付野猪的办法。当大家讨论的起劲的时候,我用了一句半生不熟的日语说,坏东西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大家全乐了。

徐岩曾经向我推荐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说那可能是改革开放后最好的杂文。我读后也有同感,但我觉得下面徐岩这篇《猪年话猪》即使不能算得上最好,但幽默感是足够了。

不多说了,请大家分享吧。


猪年话猪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07-11-1 18:08:



这是篇年初写的旧文,那时猪年还没到,曾随手贴在一个网站上。我这样随手写贴的文字还不少。现在正而八经放到博客里,原因很简单,想把“散文”归拢到一起,犹如招呼山坡上散放的猪羊。

牧羊犬在哪儿?我想念大华家的波罗。

猪年话猪

【猪年到了】

猪年终于要到了,全国的人们喜气洋洋,全国的猪们却没什么动静,除了它们被拖出圈时的嘶鸣。

二三十年前,大家都在认真读人民日报,每逢狗尾猪头总能在报屁股“大地副刊”上看到“猪年话猪”的豆腐块小文,象光猪屁股上必盖的蓝色戳记一样,也是过年必应之景。文中必定告诫大家:猪全身是宝,猪年要多养猪,养肥猪,多杀猪,多出口等等。

猪年,经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一通轮回,姗姗来临。这也提醒了人们,猪是十二生肖的殿军。试看,十二属从最招人嫌的耗子开始,以最有福相的猪结束;试想,若没有猪那厚实的身躯,谁能坐稳这根大轴呢?

在与时俱进的大势下,新的猪年与往年相比,毕竟有了点新意。比如,新春贺辞喊出“猪事如意”,猪要是听懂了人类的祝福,大概会甩甩小尾巴:哼哼,关我什么事?



【花猪事略】
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凤姐说了一句准名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俺见过猪跑,当然也没少吃过猪肉。

第一次见猪跑好像是在动物园,碰上一场简陋的马戏表演。猴子骑在羊背上模仿人骑马的姿势,而公鸡站在猪背模仿猴子,简直形同恶搞,玩恶搞的其实是不出场的人。小时候我家窗户外面对着明代的砖塔,后来咸与革命,旦夕之间塔被拆个精光,古董青砖拿去砌了猪圈。

再后来全家从都市去了山沟,楼前不到20米就是猪舍,这下遂了我的心愿,就近观察动物方便极了。不过太方便了也有弊处,我新买的一支自来水笔,插在上衣兜里,就在向前俯身观察猪群进午餐时,突然从衣袋滑出掉进了猪食槽,花猪眼急嘴快,抢在俺下手之前品尝了一口这天赐美食,把钢笔咬成了美丽的花朵。这可是我在小学生时代重大损失之一。

那只花猪好动成性,后来掉进过自酿的粪坑,还遭致了猪生最惨痛的失败。我们院里有几个好事者,用馒头做诱饵,拉出电线电老乡的狗,馒头放在一张铁筛子上,筛子通上电。他们守筛以待,狗来拉闸,电到狗就剥皮煮肉,大碗喝酒,吆五喝六,见者有份,颇为贤者所不屑。狗儿也渐渐聪明,见到铁筛上的馒头先观察敌情,或者踟躇不前,或者趁人不备在合电闸之前,飞快将馒头踢开衔走。狗人的拉锯战持续了很久,结果不耐烦的是人,他们把筛子移到垃圾箱后,立了一块有电警告的木牌,昼夜通电。没想到,这天敏捷的花猪跃出圈栏,游荡到垃圾箱边,发现了白馒头,于是欣快地奔向前去,高跟鞋下一溜火花……那猪的尖叫可以用声震四野来形容,连正在开党小组会的领导们都惊动了。

电击事件后,花猪萎靡不振,茶饭不思,食堂管事的见此心焦,报请批准,只好提前结束它的生命。那天是星期六,等我放学回来,花猪已成白球,吹得鼓鼓地,挂在食堂外面的木杠上。据说,临刑前花猪出人意料地坚强,不但没有嘶叫,还主动躺在木凳上,从容就戮——它不是活腻了,就是看透了,人们都这么说。


【野猪传奇】

去年在长白山区,听当地人说差点在前些年绝迹的野猪,近年来数量大有增长。山民种植的庄稼,常常被野猪啮食。特别是土豆、红薯之类块根作物,野猪能一垄垄地刨食干净;西瓜更受野猪欢迎。后来在山上较为平坦的地方改种水稻,成熟之前野猪也能连片吃光,必须人住在窝棚里昼夜蹲守看护。由于野猪是保护动物,村民持有的猎枪早在几年前被收走上缴,成群结队的野猪几乎无天敌,村民南它们毫无办法。山地上只得种些野猪暂时不理会的向日葵,东北的葵花子质量当然是极好的,不过人猪拉锯的局面,很是困扰着长白山人。

在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前提下,村民产生了“利用”野猪的想法,就是培育所谓“山猪”。有人出主意在山上建一木栅猪圈,派遣一貌端体健的母猪去“色诱”公野猪,杂交生下的小猪带有野猪身上的花纹,称作山猪。让它们继续繁殖,这些山猪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山猪肉我吃过,确实味美,尤其是相比人工饲养的家猪肉。

人们往往重视啸聚山林的野猪,对身边的家猪不屑一顾。如果说虎高踞山林权势的顶端,狼象一群疾走的游侠,而野猪则代表叛逆。野猪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它们在厮杀时十分冲动蛮横,连有经验的猎手也轻易不惹体型庞大的雄野猪。除了病弱幼猪,老虎在万不得已时也不愿招惹野猪。《水浒传》写到“野猪林”时,必定令看官紧张:又要来一场腥风血雨了。长白山脚下的村民们想到未来野猪成群下山、进村的情景,也不免涌上一丝忧虑。

可是,这种凶狠、野蛮的动物,在何时、怎样被人类驯化成了温顺、慵懒的家猪?在某种程度上,现在还是一个谜。

家猪的起源问题近年来成了考古学的世界性热门话题,据说猪有15000年以上的驯养史,是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动物之一。中国家猪与亚洲野猪的血缘比较相近,似乎说明来源比较单一,也就是说自古中国饲养的家猪,基本上是由家园附近山野里的野猪驯化而成。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家猪的品种也很多。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在陶器上就描绘了猪的形象,良渚的猪鼻子挺长,身型细瘦,也许离被驯化时间不久吧。大概以河姆渡猪为起点,经过几千年培养,杭嘉湖平原出现一种体型圆润、黑白相间的猪“两头乌”,成为制作金华火腿的最佳原料。
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幸学了一年“农业基础知识”。课本里讲中外名猪,就提到了两头乌,还有四川的荣昌猪、乌克兰的约克夏,等等。中国传统家猪以黑毛为特色,现在饲养场的主角基本上是欧洲的白毛猪。黑毛猪肉质美,但生长慢,逐渐被排挤出了城市周边的养殖场。去年夏天游四川时,替我们开车的王老就偏爱中国传统的黑毛猪,每年秋天他在莹华山中,寻觅到在树丛散养的猪的主人,订下一或两头,等到冬天来取腊肉。那种腊肉只要吃上一口,就不愿再碰城里超市卖的了。王老有求于官,年礼往往是一块腊肉、几包豆腐干,都是山中特产,费赀不多,贪官清流无不欣然接受。

从野猪说到家猪说到腊肉,看来总也摆不脱俗套,猪是人类“移动的罐头”已成为不可移动之论。中外古人何其聪明,不约而同选中含肉量高的野猪来驯化,在发明冰箱和罐头之前,让它们作为肉食的储藏,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屋檐下有猪才是“家”,古时的陪葬品以猪骨为荣,多多益善。想想几千年前的古人,圈里有猪,门旁有狗,屋内有猫,棚边有鸡,树下有牛,家中有人,家外是田……,夫复何求?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