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抗倭始末

字数:29383访问原帖 评论数:9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3 20:05:26 更新时间:2022-09-20 02:18:31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5-17 21:09:27
@wmwm1989 2022-05-15 19:31:08
支持!
-----------------------------
谢谢!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5-17 21:10:16
第六章 嘉靖朝局

嘉靖年间是明代倭患最严重的时期,其原因一方面与日本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幕府权力式微,群雄割据,造成大量武士、浪人等到明朝劫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嘉靖年间政治腐败、忠奸不分、忠良屡次被陷害、昏招频出、海防废弛,难以有效抵御倭寇有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下嘉靖年间的朝局。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因为玩得太过火不慎落水染病后驾崩,年仅三十岁,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亲兄弟。国不可无主,那怎么办?其母皇太后张氏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决定根据兄终弟及的原则,让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生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的兴王府,其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弟弟、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朱祐杬于正德十四年薨,谥号“献”,而朱厚熜哥哥朱厚熙出生五日即殇,朱厚熜由此得以袭封国。现今,他又接到要任皇帝的遗诏,可以说真是天上掉馅饼,正好落到自己头上,太幸运了。不过,由于他这个特殊身份继承皇位,不料竟然上演了大礼议事件,并演变为一场政治斗争,长达十几年之久,影响很大。
朱厚熜拜别父亲陵墓,辞别母亲启程,于四月二十二日抵达京城郊外的行殿,准备第二天即皇帝位。此时,朱厚熜与朝廷大臣发生了个争执。原来礼部尚书毛澄根据杨廷和的授意,定议朱厚熜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从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年仅15岁的朱厚熜聪明着呢,他知道明武宗遗诏是这样写的:“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遗诏写了“嗣皇帝位”几个字。朱厚熜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但杨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的方案登基,而朱厚熜就是不同意,双方僵持着。最后经过协商,皇太后和杨廷和作了让步,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即皇帝大位,次年改元嘉靖。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1 17:41:04
然而,事情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嘉靖皇帝朱厚熜要求群臣议定祭祀时自己生父兴献王的封号。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汉朝定陶恭王和宋朝濮王的先例,参照执行就好。该先例是这样的:西汉时,汉成帝刘骜无子嗣,便将其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征召入宫立为太子,后来即位是为汉哀帝。宋仁宗赵祯也没有子嗣,便征召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入宫,改名曙,立为太子,后来即位是为宋英宗。杨廷和等大臣认为明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
嘉靖皇帝读过不少儒家经书,包括《孝经》等,深知对父母要孝顺的道理,可是现在竟然要他称父亲为叔,称母亲为叔母,这太不可思议了,因此嘉靖皇帝十分恼火。虽然他觉得不妥,但是又说不出道理,只是让大臣再议。可是大臣议来议去都没改变意见,他们认为胜算稳稳的,嘉靖皇帝会接受的。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嘉靖皇帝,他认为汉成帝和宋仁宗时都是先预立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是先过继了,而嘉靖皇帝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继统不继嗣”,还指出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建议嘉靖皇帝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奏疏写得有理有据。嘉靖皇帝见此奏疏后大喜道:“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3 11:39:48
张璁还提醒嘉靖皇帝利用好至高无上的皇权,敢于独断。嘉靖皇帝刚从藩王入继大统时,由于还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因此在议礼时处于孤立状态,现在他认识到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并好好行使皇权的作用。
张璁上疏获得皇上肯定后,不少人看到这是讨好皇帝、从而获得升迁的好机会,因此相继有霍韬、熊浃、桂萼、席书、方献夫、房浚等臣子也上疏支持嘉靖皇帝。这让嘉靖皇帝看到自己身边已经有一批支持自己的势力,因此胆子也壮了起来。杨廷和等反对议礼派对张璁等深恶痛绝,故将张璁、熊浃贬官外任,让霍韬告病还乡。但没多久,嘉靖皇帝又把他们调回京城。杨廷和的儿子、明代三才子之首、状元杨慎还召集年轻的朝臣,谋划在张璁、桂萼上朝时打死他们,搞得张璁、桂萼害怕不已、不敢上朝。群臣还弹劾张璁、桂萼,但嘉靖皇帝护着他们,不仅不批准弹劾,还给予他们升官。
杨廷和看到嘉靖皇帝如此,因此十分失望,心也冷了,再次提出致仕。嘉靖皇帝在刚上任时,朝政有赖杨廷和处理,当杨廷和提出致仕时,他未批准。但过了几年,嘉靖皇帝觉得杨廷和老是反对自己,因此感到厌烦,便批准了致仕。此外,还有些尚书也提出辞职,嘉靖皇帝均批准。不过,接任者还是杨廷和的支持者,拥有强大的实力。
经过妥协,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嘉靖皇帝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本生”二字实际上只是承认了嘉靖皇帝的生物学父母,但宗法上他还是需要称孝宗为“皇考”,称张太后为“母后。”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3 11:45:22
@rizhuhou 2022-07-22 10:47:54
确实很奇怪。
清朝一入关,四口一通商,困挠了朱明276年的倭寇就消失了?
楼主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是大清太强,吓得倭寇不敢来了?还是朱明太烂,海禁把沿海民众变成了倭寇?
-----------------------------
当然与通商和清朝前、中期势力强大也有关系。但到了晚晴,国力下降,就被挨打了。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3 22:44:39
感谢大家支持!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4 15:11:33
嘉靖皇帝自然不满足于此,他要把“本生”二字去掉。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嘉靖皇帝下旨,要将“本生”二字去掉,并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情绪异常激动。七月十五日,上朝刚罢,杨慎撩起朝服对百官说道:“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一起行动,于是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哭,请求皇帝改变旨意,声彻禁廷。
嘉靖皇帝听到外面人声鼎沸,问太监怎么回事,太监报说是百官跪哭左顺门,争大礼之事。嘉靖皇帝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嘉靖皇帝恼火了,发挥起皇权的作用来,命令锦衣卫把为首的几人抓起来。不料群臣情绪更加激动,杨慎等人捶撼朱漆大门大哭,声震阙庭。嘉靖皇帝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134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86人暂且待罪。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嘉靖皇帝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于是一个个官员被廷杖,打得皮开肉绽,16人因伤重而死。这就是史上出名的“左顺门事件”。
嘉靖皇帝成功为父亲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
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被贬或罢官,其中杨慎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在那终老,期间著述甚多。而支持嘉靖皇帝的张璁等人纷纷升官,特别是张璁当了内阁首辅,相当宰相,十分风光;桂萼当了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席书当了礼部尚书......
此后,嘉靖皇帝还顺利地让父亲称宗祔庙,即让其父亲的神位进入太庙,以睿宗配祭。再后来,他还改革郊祀礼、孔子祀典、宗庙之制等,而对于上疏提建议和大力支持他改革的夏言、严嵩等人得以快速升官,后来均坐上首辅位置。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6 12:20:58
大礼议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一,它加强了皇权专制,让嘉靖皇帝学会了行使皇权,善于独断专行,养成刚愎自用的性格;还让他动不动就利用廷杖施威,吓住朝臣,让朝臣服从皇权。 其二,它开启了官僚队伍的谄媚之风,嘉靖皇帝对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则予以提拔重用,这让官员看到谄媚带来的好处,纷纷效仿;而对意见相左的官员则予以冷落甚至贬官、杀掉。其三,形成了党争现象,支持议礼派和反对议礼派互相倾轧、难于凝心聚力,即便议礼事件结束,又冒出其他党派开展你死我活的党斗,而嘉靖皇帝利用党争达到制衡和钳制朝臣的目的。
在议大礼的同时,嘉靖皇帝还非常痴迷修道,以求长生不老,而且因为修道还影响了朝政,让朝政越来越腐化。
朱厚熜尊崇道教与其自小受父亲的影响有关,他的父亲朱祐杬在安陆州当藩王时就信奉道教,举办各种祭祷仪式,朱厚熜耳濡目染对道教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渐渐信奉。特别是他当了皇帝,看到祖母去世,不禁悲伤。而且他结婚后能够与许多美女交欢,多么幸福,可是自己身体较弱,不免得病,心想如果自己能长生不老,享受荣华富贵和人间极乐,永远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那该多好啊!
皇宫内总有些善于揣摩皇帝心思、企图得宠的人。这不?有个叫崔文的太监就猜到了嘉靖皇帝的心思,他便向皇帝建议举办斋醮祈福消灾。所谓的斋醮就是做法事。“斋”指斋戒、洁净,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食荤酒;“醮”指祈祷神灵的祭礼。嘉靖皇帝听了崔文的建议,便来了兴致,命人在宫中设置道场,举行斋醮仪式。后来,在宫中多个地方均建起道场,他本人不穿黄袍,反而经常穿着道服,并邀请道士围绕道场诵经,做各种仪式,忙的不亦乐乎。还命宫内的人也跟着学习,陪着做法事。一做起斋醮往往是就日夜不绝,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财力。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7 22:28:23
为了表示对道教的虔诚,后来嘉靖皇帝给父亲上道号“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任化大帝”,给母亲上道号“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给自己上道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从道号就可见他想成仙和长生。
信奉道教后,嘉靖皇帝对那些自认为道行高的道士非常尊崇。起初尊崇江西龙虎山上清宫的正一道传人张彦頨,嘉靖皇帝为张彦頨进号大真人,派人为他修建府第。而张彦頨不遗余力地派遣徒弟到各地采取遗经和古器,助嘉靖皇帝修道。张彦頨还向嘉靖皇帝推荐同为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邵元节,嘉靖皇帝欣然接受,征召邵元节入京。
此后,邵元节主持了不少斋醮仪式。每逢雨雪不至时,嘉靖皇帝就让邵元节进行祷祀,祷祀后天上或多或少还真降下雨雪,这让嘉靖皇帝十分高兴,更加尊崇邵元节。嘉靖皇帝结婚十年了却一直没有儿子,在广选美女充入后宫的同时,还让邵元节主持祈嗣醮事。果然,在嘉靖十二年、十五年时,嘉靖皇帝相继得了大儿子和二儿子,虽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嘉靖皇帝均归功于向神灵的祈祷,更加痴迷道教,更加尊崇邵元节,拜邵元节为礼部尚书,赐一品服,赏赐许多的金银财宝,对邵元节的父母、孙子、曾孙均给予加封,让邵元节和家人享受极高的礼遇。嘉靖十八年(1539年),当年已80岁的邵元节病死时,嘉靖皇帝为之流泪,赠他少师官衔,以伯爵礼葬之。
邵元节年老时,他觉得自己差不多80岁了,从事道教活动精力不济,估计命不久矣,需要向嘉靖皇帝推荐个接替他的人。经过留意,他觉得陶仲文很合适,便向皇上推荐,并获得重用。
陶仲文,湖北黄冈人,喜好神仙方术,当时只是一个小吏,与邵元节私交甚好。当他听说老友邵元节正受皇帝宠幸,便前往拜访。邵元节见老友来了,十分高兴,两人聊得甚欢。陶仲文说自己年纪大了,问陶仲文愿不愿意接替自己。陶仲文正愁没机会升迁,现在大大的机会摆在前面,自然非常乐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邵元节便向皇上推荐了陶仲文。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29 20:02:17
嘉靖皇帝不知陶仲文道术如何,想试试看。当时宫中出现黑眚,即由五行水气而生的灾祸,五行中水为黑色,故称“黑眚”。也有人认为黑眚就是邪术派术士以妖术作乱,总之就是很邪门的现象。邵元节曾做过几次法术,但不见效。嘉靖皇帝便命陶仲文试试。陶仲文领命,于是开始画符箓,烧成灰,溶入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举起一把剑,口中含符水向剑喷去,再挥舞起剑在宫中追赶一番,表现出斩妖除邪的样子。说来也奇怪,宫中黑眚还真的没了。嘉靖皇帝十分高兴,相信陶仲文道术高超,因此予以任用。过了些日子,嘉靖皇帝儿子出水痘发烧几天都治不好,嘉靖皇帝便让陶仲文做法,陶仲文便举行仪式为皇子祈祷,皇子的病果然好了。因此,嘉靖皇帝对陶仲文宠信有加。嘉靖十八年时,皇帝南巡,到河南卫辉时,有旋风围绕着皇帝的车驾,皇帝问陶仲文:“这是什么征兆啊?”陶仲文回道:“是火灾的征兆。”当天晚上果然发生火灾。
由此,嘉靖皇帝对陶仲文非常非常地佩服,让他统领道教事务,封他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还对他父母也进行加封,封他妻子为一品诰命夫人,荫其子为尚宝丞,荫其孙入国子监读书。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来,嘉靖皇帝不断对陶仲文加官进爵,毫不吝啬,授他为礼部尚书,还兼少师、少傅、少保,进光禄大夫、柱国。一位原为小吏的道士因帮助修道获得如此高的官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嘉靖皇帝对道教更加崇信,甚至在开展各种军国大事、刑狱案件时,往往通过求神问卜的扶乩之术来决定,可谓是十分荒唐。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7-30 21:27:33
全国各地的真道士或者假道士,看到邵元节和陶仲文红得发紫,纷纷想跟风效仿,一时间京城云集了大量的方士,大家都想趁机分一杯羹,不过也有人不但没有获利,反而赔本和锒铛入狱。
如有个叫段朝用的道士,懂得些烧炼之术,便声称自己会点化金银。他也来到京城,先是结识上高官武定侯郭勋,两人一商量决定合作。
郭勋向嘉靖皇帝推荐段朝用,说段朝能炼出真金白银,美名其曰为“仙银”,还将用所炼之银制成的饮食器皿进献给嘉靖皇帝,声称用这些器皿饮食可以长生不老。嘉靖皇帝信以为真,欣然接受这些器皿,除自用外,还用作供奉父母和太庙的祭器。同时,授段朝用为“紫府宣忠高士”,还晋封郭勋为翊国公。两人都十分开心。段朝用又向皇帝吹牛说自己每年能炼制数万两金银供朝廷开支,嘉靖皇帝一听更高兴了,自己修道正需要大量银子用呢,既然有人会炼制金银并主动送上,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专门给他一所房子供炼制金银。
不过,没多久,段朝用的谎言就被戳穿了。原来,他根本就不会凭空炼制出金银,之前是向郭勋借了金银拿来炼制的。他的徒弟怕连累,便果敢地揭发师父的骗人行为。嘉靖皇帝获知后,雷霆大怒,心想我一个天子竟然被骗子给耍了,太没面子了。于是将段朝用逮捕入狱,对郭勋不再信任。郭勋这人人品官品不咋样,得罪不少官员,官员见郭勋被冷落了,纷纷上疏弹劾他,落井下石。就这样,郭勋也被逮捕入狱,关了一年多死在狱中。他真是“赔了银子又折人”,肠子都悔青了,真是悔不该当初与段朝用合作行骗,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01 12:45:23
为了长生不老,嘉靖皇帝在陶仲文的蛊惑下,开始炼制丹药,美名其曰为“仙丹”。这些丹药是用多种金石药物搭配和炼制的,人吃了以后,容易燥热,因此促使嘉靖皇帝形成喜怒无常、多疑暴戾的性格,动不动就骂人打人处罚人,让人受不了,甚至送命。
特别是炼制一款丹药时,道士说要采集处女的经血配药,且为了保持洁净,被采集经血的女子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饮露水。面对这么荒诞的配方,嘉靖皇帝竟然也相信,命令太监取宫女的经血。为了得到宫女经血,太监让宫女吃药催血,宫女们身体遭受摧残,痛苦不堪。她们忍无可忍,决定合谋杀掉皇帝,于是发动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年)十月二十一日晚,嘉靖皇帝在曹端妃的房里睡熟,而曹端妃则去洗澡。杨金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等十多位宫女趁机来到嘉靖皇帝的床前,共同实施行刺。她们一齐下手,把皇帝死死按住,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套,把皇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嘉靖皇帝从梦中惊醒,正要叫喊,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口。宫女们更加用力拉绳子,且打了一个结,不料由于太过紧张,不小心将绳子打成了死结,怎么用力都勒不死皇帝。宫女们急了,拔下自己的钗簪,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刺。嘉靖皇帝仍拼命挣扎。
眼见勒不死皇帝,有人害怕了,一位名叫张金莲的宫女跑出门,直奔方皇后的居所报告。皇后大吃一惊,连忙带人赶往端妃宫中救驾。
杨金英等人见势不妙,只得抛下皇帝,四处奔逃。但是,宫内壁垒森严,她们逃是逃不掉的,最后全部被逮捕。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03 22:21:56
皇后一边带人解开套在世宗脖子上的绳索,一边派人召来御医。诸御医畏惧获罪,不敢用药。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着巨大的风险,下了猛药,嘉靖皇帝服后吐了紫血数升,方能说话,并渐渐康复。
后来杨金英等人均被凌迟处死。无辜的曹端妃因太受宠,被方皇后嫉恨。方皇后趁皇上昏迷不知,将曹端妃纳入行刺人员行列一起处死。
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觉得宫内还是存在危险的,索性不住大内,搬到附近的西苑居住。他仍不知悔改,反而认为这次能够大难不死,是因为自己修道心诚、神灵保佑,故依旧坚持不懈地潜心修道,自此以后从不上朝,更加怠政。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放掉皇权,而是在西苑设置了值班室,让高级别的大臣在那值班,汇报国家大事,由此皇上继续掌握大权。不过,对日常性的政务,他就懒得管了,交给内阁首辅和其他阁臣以及太监处理。
不少官员看到嘉靖皇帝如此痴迷修道、不务正道,冒险上疏劝谏,结果不是下狱就是丢命。
最典型的要数海瑞劝谏。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人,史上著名的清官。他看到嘉靖皇帝深居西苑,痴迷修道,荒废政务,不禁忧心忡忡,决定冒死上疏劝谏,为此,他买好了棺材,将家人托付给朋友,然后向皇上呈上《治安疏》。此疏又名《直言天下第一疏》《谏修斋建醮疏》。海瑞在《治安疏》开篇指出上疏的目的是“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指责皇上之误多矣,一意玄修,以求长生,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导致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盗贼滋炽;指出嘉靖者,就是家家皆净而无财用;还说其实玄修无益,希望皇上幡然悔悟,日视正朝,与百官谋划治国之策。
嘉靖皇帝看到此疏,气得火冒三丈,于是命人将海瑞逮捕入狱。他说:“海瑞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户部有个叫何以尚的官员上疏请求将海瑞释放,嘉靖皇帝大怒,命锦衣卫对何以尚杖责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苦不堪言。后来,嘉靖皇帝驾崩,隆庆皇帝即位,赦免了海瑞,让他官复原职。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04 12:46:16
太仆寺卿杨最也犯颜直谏,他指出皇上见到方士就想跟着修炼服药成仙,殊不知神仙是住在山中的人才能修炼的,哪有居住在宫殿里,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却能成仙飞天的呢。嘉靖皇帝大怒,将杨最关进监狱,施以杖刑。杨最已是69岁的老人,哪里能够承受如此之刑,杖刑还没结束,命就没了。
御史杨爵也直言极谏。他批评那些道士是旁门左道,那些道术是邪妄之术,妖言惑众;批评当今天下就像人得到极其严重的病,腹心百骸,莫不受患;朝廷贿赂公行,遇到灾害不忧心,见到非祥瑞之物象却装作是祥瑞纷纷称贺,阿谀奉承,欺君罔上,颓坏至极。嘉靖皇帝看后震怒,立即命人将杨爵关进诏狱拷问,打得血肉横飞,让他屡次濒临死亡。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鋐上疏解救,不料也被关进监狱,后被杖死。后来,嘉靖皇帝感觉有神降于乩坛,受到感动,便把杨爵放了。但不久,又因乩语把杨爵再抓回监狱。再后来,嘉靖皇帝在露台祈祷时,看到火光中有人说杨爵是忠臣,于是又把杨爵放了。
在打击反对者的同时,嘉靖皇帝对那些支持他修道的大臣,则予以提拔重要,由此产生了几位青词宰相。青词是举行斋醮时道士献给天神的祝文,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经常性地举行斋醮,需要大量的青词,他个人写不来,便让道士写,但道士文化水平有限,写的青词缺乏文学色彩,于是他便让大臣们写。大臣们大都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自然写得来、写得好。不少大臣看到皇帝喜好这个,愿意绞尽脑汁写好青词,以此能够受到皇帝肯定而重用。比较典型的有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和严嵩,他们因为青词写得好,可谓平步青云,进入内阁,位高权重。特别是严嵩,为了写好青词废寝忘食,甚至把军国大事也放一边而专注写青词,因此获得嘉靖皇帝宠信,长期任内阁首辅,权倾天下。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09 12:31:25


第七章 严嵩祸国

严嵩是嘉靖年间任职内阁首辅时间最长、名声很大的人物,他“名垂青史”,很荣幸上榜《明史》的人物传记,只不过上的是奸臣传,所谓的名声大自然指坏名声很大,达到遗臭万年的程度。《明史》这样评价他:“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严嵩父子济恶,贪无厌”。严嵩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入内阁,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升任首辅,一年后改为次辅,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再任首辅,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巅峰状态,直至嘉靖四十一年下台,专权时间非常之久。这段时间也是嘉靖年间政治最黑暗、倭患最严重的时期。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考选为庶吉士,授为翰林院编修,之后因为祖父病逝、母亲病逝以及自己生病,告假在家多年,过着隐居读书作诗的清闲生活。不过这不是严嵩所想要的生活,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朝廷,希望能够当上大官步步高升。
嘉靖皇帝即位后,年已42岁的严嵩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四年后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又名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祭酒是国子监最高长官,相当校长。严嵩开始教书育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学生不一般,其中包括嘉靖皇帝。严嵩以祭酒身份充任讲官,给皇帝讲解四书五经,能够与皇帝面对面接触,这机会实属难得。由此嘉靖皇帝不断熟悉严嵩,这为严嵩日后获得皇帝信任而飞黄腾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12 12:27:42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级别算颇高的了,但严嵩并不满足于此,他并不是一位专心做学问的人,只是想以此为跳板,然后努力改教学为从政,掌握更高更大的权力。果然他成功地跳出学界,到礼部任右侍郎。在接下来的仕途中,他充分发挥谄媚奉承的本领,以此获得进一步的升迁。
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严嵩接到皇帝指派的一项差事,前往安陆州祭告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寝,并都视修陵之事。该陵寝名为显陵,嘉靖六年按照皇陵规格进行修建,耗银六十万两,调集民夫三万多人,让当地百姓负担很重。严嵩到安陆州后,按照既定礼仪完成各项事务,然后返回北京向皇帝汇报有关工作。他添油加醋地说修建和祭告显陵出现的各种祥瑞,如在枣阳为显陵采选碑石时,有群鹤集绕,碑入汉江时,河流骤涨起来;祭告显陵时,也有很多仙鹤齐集;在恭奉时有灵风吹来,如神灵而来;在安放神主时,有甘霖降下;在行礼时,祥和的阳光照射出彩虹来,群臣欢欣鼓舞。还将显陵比作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将嘉靖皇帝比作永乐皇帝,说出现这些奇灵之瑞与永乐时相似,还建议命内阁辅臣撰文,镌刻立石,以纪天眷,以隆圣孝,昭示万事。这些祥瑞不过是严嵩编造的,但嘉靖皇帝听了这些,高兴得不得了,对严嵩印象更加的好。
其实严嵩此行途中看到百姓哀鸿遍野的惨状,饿殍遍地,卖儿卖女求食,但他知道皇帝意欲祈求长生,并通过追尊父母而树立君威,因此不说百姓的疾苦,而是昧着良心粉饰太平,阿谀奉承,以此获得皇帝宠信。不久,他就从礼部右侍郎迁任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官居正二品,进入九卿大臣行列。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17 12:20:14
不过因为当时北京才是最重要的政治中心,而南京所设的部院属于闲散部门,虽然品级挺高,但权力不大。严嵩自然不满足于此,很想调到北京任职。于是,他主动巴结在北京任内阁首辅的李时和礼部尚书夏言,请求帮忙。在李时和夏言帮助下,严嵩成功调到北京任职。当夏言任内阁首辅时,严嵩再次巴结夏言。因为夏言和严嵩均是江西人,夏言看在老乡的份上,加上严嵩主动示好,便提携严嵩担任礼部尚书,并获得皇上批准。严嵩上疏表示感谢,大大地颂扬皇上一番,说嘉靖皇帝圣学渊博,文理密察,制礼作乐,迈冠百王,析义据经,识高千古等等。
当嘉靖皇帝向让其父亲称宗祔庙时,严嵩上疏表示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吹捧,将嘉靖皇帝父子比作周文王、周武王,以致明太祖、明太宗都黯然失色,表示兴献皇帝应该称宗,其神主应该祔入太庙。后来,嘉靖皇帝便改明太宗为明成祖,追加兴献皇帝睿宗庙号,祔入太庙。严嵩拍马屁令人作呕,但却获得皇上的好评。他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的衡量标准是只要皇上喜欢就好。
严嵩还力赞皇帝修道。他知道皇帝喜好修道,他不敢也不想反对,而是一味地迎合和支持,为皇帝所宠信的道士陶仲文修建豪华宅第,支持在宫内设醮驱妖,大力宣扬扶乩术,等等。
严嵩是一位青词专家,其他人员所写的青词经常不符合皇帝心意,而严嵩所写的青词十分符合皇帝心意。这离不开他写青词的精心和专注,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投入时间写青词,绞尽脑汁地写,注重词语的精优。其实青词不过是怪诞迷信奉承之语,但他更知道皇帝喜欢这个,只要皇帝喜欢的,那自己就要努力迎合。他还是一位撰写祥瑞贺表的高手。每当出现白鹿、白龟、瑞雪、嘉禾等祥瑞时,他总会写表文庆贺,写得异常夸张,说出现祥瑞是皇上万年永寿的征兆,其实都是拍马屁的文章,以此讨好皇帝欢喜,让宠信更甚。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20 10:57:56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便自己做了几个香叶冠,即道士所戴之帽。其高一尺五,由绿纱制成,并绣上太极图。嘉靖皇帝将香叶冠分给最亲近的大臣,包括严嵩、夏言等。严嵩趁皇帝召见时特意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问严嵩为何罩上轻纱,严嵩回答说这是皇上所赐,异常珍贵,怕沾染了灰尘,所以罩上轻纱。嘉靖皇帝听了十分高兴,对严嵩大加赞赏。
嘉靖皇帝喜好炼制所谓的“仙丹”,炼制好后赏赐给严嵩,这体现出皇帝对严嵩的信任和宠爱。朱厚熜想,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丹药的,只有对朕忠心耿耿的人朕才会发放。更主要的是想让严嵩替自己试服,看看效果如何,好的话朕才服药。严嵩知道这些“仙丹”不过是铅汞等材料制成的,有害无益,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因为过多服用这个,不仅没能成仙,反而早亡。但是,他更知道皇帝喜好这个,于是接到丹药后,毫不害怕地服下,并异常感激皇上的隆恩。然后报告服用的效果,说服用后感觉滋味不错,功用很大,容臣再服一次验之。
曾有一个月,严嵩共服用了五十粒丹药,导致浑身燥痒,每天要用热水洗澡两次,足满三个月才不痒,但后来又发展为痔疮,痛下淤血两碗,其热才解。即便如此,他还说要尽忠报主,以祈天之佑。正是因为严嵩长期谄媚皇上,他才得以不断地升职,坐上内阁首辅的大位。
严嵩执政期间,大肆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致使有一批忠臣能将被杀或被贬。被陷害的忠良有夏言、曾铣、沈束、徐学诗、沈炼、王宗茂、杨继盛、张经、李天宠、王忬等。这些忠良包括抗倭将领和支持抗倭的大臣。
夏言,江西贵溪人,官至内阁首辅,以正直敢言闻名于世。可以说夏言对严嵩是有恩的,正是他的推荐,严嵩才得以担当礼部尚书、内阁次辅。但后来严嵩得寸进尺,竟然觊觎内阁首辅的位置,过河拆桥,陷害夏言,人品实在是差。
夏言起初是在大礼议方面支持嘉靖皇帝而获得快速升官,但担任内阁首辅后,他并不是事事一味地迎合皇上,而是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严嵩的表现与夏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处处表现得柔媚、忠勤。比如,夏言也获得皇上所赐的香叶冠,但他反对嘉靖皇帝搞迷信活动,因此接受了这顶香叶冠后没有戴过,而严嵩则老是戴着香叶冠出现在皇帝面前;在称宗祔庙之议时,夏言不发表言论,而严嵩则积极表示支持;在皇帝南巡回安陆州拜谒显陵后,严嵩建议再行一次表贺典礼,而夏言则反对。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24 21:37:19
由此渐渐地,嘉靖皇帝对夏言感到不满,而对严嵩越来越满意。严嵩在单独面见嘉靖皇帝时,还趁机历数夏言的罪状,说他在建大享殿后不进敕稿,不戴香叶冠、束发巾,不到内阁处理大事、将军国大事在家里私自裁定等等。从而让皇帝对夏言非常恼火,不想再重用夏言。
如此还不够,严嵩还要至夏言于死地,让夏言没法东山再起。他经过和同党商量,决定从河套事件做文章。于是一个巨大的阴谋由此而生。
河套地区指黄河在阴山山脉以南的部分地区,周围三面濒临黄河,周围六七千里。嘉靖年间,该地区被蒙古鞑靼部所占,蒙古军事势力以此为重要基地,不断向内地发动进攻和掠夺,让百姓苦不堪言。可以说,河套不收复,边关无宁日。为此,陕西三边(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总督曾铣雄心勃勃,立志收复该地区,并写奏疏上呈朝廷,夏言获悉后,极力给予支持,并奏报皇上,获得嘉靖皇帝的恩准。而严嵩则阳奉阴违,表面上赞同,但暗地里却在诅咒,并暗中设下陷阱。
严嵩先是收到陕西澄城县麻陂山山崩、吼声如雷、昼夜不绝的消息。当时的人迷信,认为这是分崩离析的不祥之兆,故十分惊恐,但严嵩为此无比兴奋,不过觉得只有一个不详之兆不够,且时机尚不成熟,故隐匿不报。
当兵部进呈收复河套的具体方案时,京城突然狂风大作,尘沙漫天。这又是个不详之兆。但严嵩同样感到兴奋不已,就像干旱时久逢甘霖一样开心。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嘉靖皇帝举行祈祷长生的斋醮时,将陕西山崩和京城尘暴的奏报与收复河套的奏章一起进呈给皇帝。嘉靖皇帝看到后,果然感到震惧和沮丧,再经过已被严嵩买通的道士陶仲文的胡说八道,嘉靖皇帝便认为收复河套不吉利。他问陶仲文该怎么办?陶仲文说只要由内阁首辅和边防大将当替身,便可化险为夷,皇帝仍然能够万寿无疆。嘉靖皇帝信以为真。
楼主:吕笔活2021  时间:2022-08-29 22:44:35
随后,蒙古军事势力图谋进犯延安府和宁夏镇,严嵩在嘉靖皇帝面前说这是由于曾铣意欲收复河套才导致对方要报复,责任在曾铣及支持他的夏言。嘉靖皇帝又信以为真。
接着,严嵩又指使曾经被曾铣弹劾过的甘肃总兵官仇鸾,上疏揭发曾铣和夏言的罪行,包括曾铣收复河套完全是肆意屠杀百姓、欺君罔上,曾铣曾向夏言行以重贿,夏言包庇罪臣等,于是皇帝不仅不再支持收复河套,还下令逮捕曾铣,由锦衣卫都督陆炳主持审理。
夏言在位时,曾经拟旨查办陆炳贪赃枉法之案,陆炳因此怀恨在心。现今看到夏言牵连在内,因此要加以报复。严嵩也知道陆炳与夏言有这些纠葛,因此主动向陆炳送财送礼交好,希望他严加审理,往死里审。陆炳心领神会,付诸行动,刑讯逼供,审出曾铣曾经让其子曾淳,将数万两金子拖夏言岳父苏纲交给夏言。
锦衣卫审理后,交给三法司(刑部、督察院、大理寺)拟罪定刑,三法司在皇上以及严嵩的施压下,看着皇帝和严嵩脸色办事,最后以“交结近侍官员”的罪名定罪,即交结首辅夏言。因为按《大明律》,交结双方皆当斩。其实这就是个莫须有的罪名,那严嵩不知有多少的地方官员与他交结,若也以该罪论处,他都该死许多回了。虽然夏言上了许多的奏疏进行辩解,但嘉靖皇帝均当耳边风,且严嵩一再鼓动,让皇帝下定杀死夏言的决心。就这样,曾铣和夏言先后被斩首,上演了旷古奇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