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议几首狱中诗纪念先贤

字数:1637访问原帖 评论数:4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3 21:13:16 更新时间:2022-07-08 07:14:27

楼主:光腚村民小业主  时间:2022-04-03 13:13:16
onedayonelife写国外作者与酒时我想着写一篇中国诗人与酒,现在还没写完,十有八九也写不完了。昨天看了 “《狱中书简》笔记”想着我又要写一篇,哈哈,这次我写完了,还配了图~
楼主:光腚村民小业主  时间:2022-04-03 13:41:51
狱中诗近代最有名的非谭嗣同《狱中题壁》莫属: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首联两典,诗人所寄与读者各解未必相同。张杜皆劫后余生,应是诗人愿康梁王等作继续完成未竟事业之“去”者,诗人愿“留”以成中国变法留血之始者,此间去留,真是巍巍昆仑。



同为六君子之杨深秀,有狱中诗:
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
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徒行。
圣人岂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
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额联亦两典,以退为进,正所谓诗贵曲。其中所重与谭诗不同。末联忧国之心真可谓是死而未已,是真国士。



谭杨稍后亦有狱中人物名重一时,汪兆铭诗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少年刺杀摄政王未成被逮,自付必死,狱中作绝命诗豪气干云。其后所为为千载不耻,上海《大美晚报》主编朱惺公改其诗为“曾经慷慨歌燕市,当年从容作楚囚。恨未饮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所添八字如刃,既是讽刺,何尝未有一丝惋惜。



谭杨前六百年,文天祥抗元战败,狱中所作皆是绝杰之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耀今古。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所列之人传承的正是华夏正气。宋以后的律绝言志用典渐多,可见榜样的力量,数千年来华夏不乏道德文字更不乏穷时笃行之的仁人志士,诗中皆是明证。



比文天祥更早有名的狱中诗当数骆宾王的《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宋以前托物言志更多,骆诗虽有典,但重在物我一体。“饮高秋之堕露,清畏人知。”这是华夏传统诗人独特的高格。此后诗人言行一致,随徐敬业起兵,传闻武皇读骆宾王起草的檄文后竟以此责丞相有用人之失。当权者此类举动政治作秀的成份居多,但惜才之心亦有。武皇外,善耆帮汪精卫说情,刺杀对象载沣也同意了。忽必烈欲以丞相位招降文天祥,其间当确有惜才之心。



即入狱中,必是磨难,更甚者须直面生死,当时言语,可见初心。文山先生狱中诗云“谁知真患难,忽悟(一作遇)大光明。”大光明者,即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狱中不忘,困境中不忘,一切境中不忘。

楼主:光腚村民小业主  时间:2022-04-04 11:00:47
@onedayoronelife
我不能轻易质疑你对中国传统诗词的鉴赏能力,或许只是你从没真正认真读过这些文字。我也不能随意指责你共情能力的缺乏,毕竟你对于太多外国作家文字的感受足够细腻。
我可以理解你认为这些诗都是喊口号,就象有些人认为现在乌克兰人不应该拿枪抵抗去为一个无耻的政府做炮灰一样。
你们都被自己的立场局禁了思想的宽度,而从不去思考“对方行为”包含的合理因素。
仅仅是水凉了点就改变了钱谦益赴死的想法,对于文天祥而言,他有超过三年的时间思考来选择生与死,并且活下去的理由都能被当时与历史足够尊重。千古艰难唯一死,在这样的决定下写出的诗句绝不仅仅是你理解的那种口号。
“真实的人性”存在于人群中,而不是被一时的舆论话语权所能定义的。
楼主:光腚村民小业主  时间:2022-04-04 21:30:43
【后记】
录几篇我在比兴看到的诗友的狱中诗和我当时的跟帖:

梅红惊别桂花香
恒欲诉思问短长
中岁难为儿女态
托人只告渐天凉
〔〕结句兼稼轩、竹山之意而自寄殊遇,非是未入此中者所能言。确是狱中佳句。

素处红尘哪得知
此间日落总迟迟
独依笼板窥暝色
每是怀家最切时
〔〕诗间真情,感同身受。据说好演员经常会为了出演某角色而“体验生活”。有时这诗也能让人有真实的体验。
迟迟为诗眼。

自古东风不竟年
杜鹃声里悄然迁
男儿少下伤春语
多是未谙春可怜
〔〕非是男儿应少下,各种“诗人”也要少下些。作者因遇而谙,伤春喜春无可无不可。此篇情景交融,大佳~

另:楼主改“久”为“恒”,俺这附庸风雅辈愿意信您是循规守辙之人,讼事虽艰,祝得正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