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为什么能够在半个世纪就建立起大一统的清王朝

字数:1440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1 16:24:06 更新时间:2022-04-08 12:28:12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时间:2022-04-01 08:24:06
满族人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就对其他民族采取了包容的政策。这些包容政策使满族以一弱小民族,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三迁都城 (兴京、东京、盛京、北京) 建立起大一统的清王朝。

当年金国曾灭了辽、北宋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与南宋对峙。蒙古铁骑踏平了完颜氏的金朝京城,迫使满族前身女真族流落白山黑水之间,而满族统治者没有局限于民族复仇的狭隘性中,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对明朝斗争的需要,包容了蒙族化敌为友,并通过宗教、联姻等措施与之结成蒙满一体、休戚与共,结果不仅使满族有了稳定的后方,同时也弥补了人口单薄、兵力不足的短板。

对待汉人,满族人的包容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对明朝降官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包容, 即不是包容所有的汉官, 而主要包容的是汉族文官为其利用。

如范文程在努尔哈赤时代未受到重视, 在皇太极时期, 随着包容汉人之策对“拒者被戮, 俘取者为奴”的取代, 使范文程得到了重用。但皇太极还在不断扩大他的包容面。而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对汉人武将的包容。这其中有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归清, 他们带来了西洋大炮等新式重型武器, 并成功制造了清朝自己的红衣大炮, 改变了对明的军事装备对比。他还对祖大寿的监军张春给予了特殊的礼遇, 当时一同俘获有33名降官, 他只留下张春等八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张春成为他发动对明议和攻势的合适人选。

在洪承畴被俘时, 他下令杀了其他降官, 独留洪承畴, 这是他看中了洪承畴降清的利用价值, 洪承畴后来成了清朝进军关内的引路人。而皇太极接受对清朝犯有“血债”而又“反复无常”的明朝勇将祖大寿投降, 堪称满民族包容性的典范。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 出身行伍,在抗清斗争中因勇猛善战而获得不断提升, 逐渐成为明朝守卫辽东的主要将领之一。

天聪5年 (1631) 8月, 皇太极率清军围明大凌河城,眼看守不住的情况下,祖大寿降清并谎称请求取锦州以保全妻子。皇太极为表示对祖大寿的信任, 决定由祖大寿来谋划或计取或力攻取锦州。然而祖大寿借大雾迷天之际,逃回锦州,失信于皇太极。但皇太极没有因祖大寿的“反复无常”而恼怒,对他的子侄和其他降将一样看待。

十年后的1641年,清军占领锦州,祖大寿再降清军。祖大寿跪见皇太极时, 自觉无颜, 口称死罪。面对多次阻止清军灭明进程、血债累累的祖大寿, 皇太极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反而慰勉地说:“往事已不可追, 此后当竭尽尔力以事朕, 则善矣” 仍授予总兵, 隶汉军正黄旗, 给厚赏。祖大寿感恩不尽。

皇太极不仅看中了祖大寿自身在明朝的地位 (总兵官) 、家族势力 (祖氏家族包括兄弟子侄) 、地利 (大凌河、锦州) 、而且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地打开通往明朝的大门——山海关, 皇太极寄希望作为舅舅的祖大寿能劝降吴三桂。虽然皇太极生前没能看到吴三桂降清, 但在他死后不久, 清朝顺利入关就是按照他的思路在发展。虽然吴三桂降清有起义军对他轻视的原因, 但祖大寿及诸多降将的劝降信在吴三桂犹豫之时, 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顺治元年 (1644) , 祖大寿随清军入关, 移居北京。顺治13年 (1656) 祖大寿病死。清廷赐祭葬如汉一品大臣例加祭二次, 始终给他以荣宠, 他的子侄也多居官位。

可见,满族曾经是个弱小的民族, 它的文化相对落后。这样的一个民族能在几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 最后取得一个文化大国的统治权, 并能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靠的就是这种包容精神,可以说没有包容就没有清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