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篇算作家还是写短篇算作家?

字数:5439访问原帖 评论数: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09-21 00:37:00 更新时间:2022-04-09 14:26:18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0 16:37:00

写长篇算作家还是写短篇算作家?

杨村人

这似乎是个可笑的问题,但目前作家们(写作圈的人们)却正在纠结于“写长篇还是写短篇?”的争论。因为,一些人认为,写短篇不好发表(取得杂志的青睐得到发表比较难),才更能考验作家的水平。言外之意,出版社出版长篇好像容易得多,不能表明作家水平高。
这可真让作家们纠结:应该写长篇还是写短篇?写短篇发杂志,读者寥寥,有的文学杂志发行量只有几百份;写长篇出版读者多一些但被一些人认为“容易”(甚至有人花钱出书)因此贬为“不是作家所为”。于是,作家们开始为写长篇还是写短篇纠结!民国时期天津著名言情作家刘云若是写长篇的成功的例子,安徽的张恨水也是写长篇的成功的例子,那时候号称“南张北刘”。他们写过几个短篇小说?短篇对于他们肯定是不过瘾的,是不能表情达意直抒胸臆的。

我感觉,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擅长写长的就写长的,擅长写短的就写短的。不能削足适履,用有限的生命去迎合那些没头没脑子虚乌有的“写长篇不是作家” 的谬论。刘云若写了50部长篇,没有短篇,算不算作家?写《红旗谱》的梁斌,写《林海雪原》的曲波,写《红岩》的罗广斌杨益言,写《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李英儒,写《创业史》的柳青,写《家·春·秋》的巴金,写《子夜》的茅盾,等等,谁读过他们的短篇?或者说,他们写过短篇吗?难道因为他们没写过短篇(或写过而不出色不知名)就否定他们的长篇小说成就吗?简直是岂有此理!

如果我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年人,属于我们的未来有效时间并不多,不应该纠结于写短篇还是写长篇上。哪个适合你,或者说哪个更能让你发挥,就写哪个。不要为这种无谓的争论浪费生命。

有的人在杂志上获得成功,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骄傲的。为什么?因为现在连作家们都不看文学杂志。因为现在的文学杂志充其量只是粉饰太平的少女口红,根本见不到对社会对人生有见地有教益的好作品。而且,还不能排除这里面的人情因素。众所周知,现在办什么事都离不开“人情”。削足适履,花费大量精力追逐这样的杂志,不是浪费我们的生命吗?当然,人各有志。我们权且把杂志做为选择之一,却不能做为“唯一”。

【附】这个时代文学杂志还“活”的下去吗?

2016年06月22日 08:42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文学杂志会不会被淘汰?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固执”的人,或坚持文学创作,或坚持办纯文学刊物的底线。他们有特别钟情于文学的一种精神和一种情怀。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固执”更显得珍贵。

近日,网络上疯传一篇题为《作家出书与刊物发稿》的文章,文中引用王跃文的微博说道:“写字的人都知道,在正儿八经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比在出版社出书难多了。”这篇文章还引用了不少文学杂志主编、编辑的话,核心意思是:一个人想成为作家,必须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只出过几本书的人,只能被称为职业写手。但这种观点放在当下的中国,却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因为评价一个作家,从来都是看作品的。于是,有人撰文说:“自恋的文学杂志必将被时代淘汰。”

在我看来,如果说作家一定是能在文学杂志上发过作品的人,那文学杂志还真是有点自恋;如果硬要说出过书或能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就是作家,那作家也当得太容易了点。客观的说法应该是,无论是在哪儿发过作品,只要作品写得好都能被尊称为作家。如果你的作品,只是一些蝇营狗苟,一味地“装睡”,不敢写反映客观现实的作品,那你也不配被称为作家。作家是一个有担当的职业。

话说回来,文学杂志会不会被淘汰呢?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实体书店在电子书店和高昂的租金“压榨下”纷纷倒闭。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实体商店也成了网店的“试衣间”,举步维艰。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实体商店再怎么善于经营,都必须面对网店的强有力竞争。一些纯文学刊物,或在苦苦地挣扎,或在以广告等副业维持,总之,日子都不好过,都存在倒闭的风险。但就此得出结论说它们必将倒闭,或许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什么时代都有喜欢纯文学的读者,什么时代都有喜欢纸质纯文学刊物的读者。

文学杂志会不会被淘汰,与“在文学刊物发过作品的人才是作家”的观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与你是作家还是职业写手的争议无关。

因为阅读文学杂志的人,有作家,有文学爱好者,也有与文学毫无关系的人。众所周知,纯文学是小众化的,阅读文学杂志几乎不是多数人的选择,但任何时代都有阅读文学杂志的人。文学杂志必将被淘汰,绝不是客观的判断。办文学杂志,与从事文学创作一样,都不是暴富的职业,只要坚守低利润低回报的原则,就能坚持下去。中国有“穷文人”的说法,文人中是有富人,但文学不富人是常态。作家不会自动消失,文学杂志也不会被时代淘汰。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固执”的人,或坚持文学创作,或坚持办纯文学刊物的底线。在我看来,固守文人的清贫,不是他们没有其他的挣钱本事,也不是他们不需要钱,而是他们有特别钟情于文学的一种精神和一种情怀。

人生一世,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你可以入乡随俗随波逐流,你可以什么时尚选择什么、什么赚钱选择什么,但你还应该对某些人的文学坚守表示尊重。我们不会过于乐观地希望文学会繁荣起来,我们也不会指望文学杂志能畅销起来,但我们希望不要有人人为地让文学死掉让文学杂志倒掉(当然,也不一定有人有这个本事)。毕竟文学能陶冶人的情操,文学能愉悦人的身心,文学也是社会的客观需要。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0 16:40:21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0 17:01:18
中国作家被指有长度崇拜:今年长篇小说扎堆

2013年06月13日07:46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家是否有“长度崇拜”? 作家鲍十:不能一概而论1

近日,美国作家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击败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九位入围作家,摘取2013年布克国际奖。一同入围的中国作家阎连科与该奖失之交臂。戴维斯以短篇小说闻名美国文学界,她的很多小说仅有两三页纸长度,不少小说甚至只有一段话、一个句子。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到获奖时止也只发表了163首诗,而且大多短小精致。

反观国内,作家们似乎仍热衷于“鸿篇巨制”,长篇小说也一直被视为衡量作家创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准,张炜高达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堪称创纪录。有人预测2013年将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大年”:余华推出长篇小说《第七天》,韩少功推出《日夜书》,而苏童、马原、孙甘露、残雪等作家也将有新作长篇问世……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百万字已是寻常事。

为何当代小说的数量和篇幅不断井喷?当代作家是否存在某种“长度崇拜”?(丁葵)

小说像相扑运动,就是需要大块头

作家鲍十专访



写不好是泼出一摊脏水

写好是侥幸

羊城晚报:您现在手头上在创作的小说是什么?

鲍十:一个长篇小说《族谱》,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族史,应该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东西。写这个长篇其实是心血来潮,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想试一试。这也是广东省作协的三年签约项目,通过项目后作协提供一定的赞助。

我自己写中短篇多一些,写长篇很少,而且我出过的几个长篇写得都不好。现在写中短篇已经比较熟练了。短篇小说只要有了想法,很快能预估到完成的时间。长篇对我而言还是个很大的挑战,心里还是没底,如果写完了什么也不是,那就是一摊脏水泼出去了,如果写得好,像个东西,那都是侥幸。

羊城晚报:写长篇和写中短篇的状态很不一样?

鲍十:写中短篇相对胸有成竹,长篇还是有太多未知,有可能写着写着跟之前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我现在是慢慢写,稳打稳扎,一天只写一点,1000来字。这个签约项目是2015年到期,还有一年半时间。之前我一直在写《东北平原写生集》这个短篇系列,只是在间隙写这个长篇,这个系列搞完之后才把重心放到这个长篇上。

羊城晚报:现在是越来越多作家更愿意写长篇吗?似乎喜欢写中短篇的写到一定程度都要挑战长篇。

鲍十:也不是吧,有些作家可能喜欢写长篇,但也有喜欢写中短篇的,比如我就还是比较习惯写中短篇。当然,想尝试一下长篇很正常,我也是这种心理。



长篇小说就是需要长

羊城晚报:写长篇和中短篇的挑战分别在哪?

鲍十:这两者当然是有不同,篇幅是最大的不同,但并没有到截然不同的地步。短篇主要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来;长篇创作可能要好几年。当然也有作家一开始就是写长篇的,但大多数有成就的作家都是从短篇开始的。比如莫言、铁凝、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迟子建……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基本都是从中短篇写起的。

羊城晚报:但奠定他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不是还是在推出长篇小说后?

鲍十:这个不一定。比如汪曾祺,一辈子没写过长篇,他的小说好像没超过两万字的,但他在文学史上还是有响当当的影响力。我记得在他在一篇创作谈里读到,他曾经想写一个关于汉武帝的中篇,但一直没写成,因为太长了。包括沈从文,虽然后来他也出版了长篇,但也是一小篇一小篇组接在一起的,而不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最典型的是鲁迅,他最长的小说就是《阿Q正传》,那也只算是中篇。但鲁迅无疑是伟大的作家,如果把他放在当代,也是伟大的作家。

羊城晚报:您会不会觉得中国的小说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像张炜的《你在高原》之前获茅盾文学奖,就有很大争议,说评委可能都没看完。

鲍十:这个挺有意思的,实际上将文学的范围扩大一点,把网络小说也囊括在内,张炜的《你在高原》就不算长了。再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还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全都看完了。那绝对不是他们故意要写这么长,而是有必要以这样慢慢悠悠的节奏来进行叙述,就是需要这么写。当然,说评奖过程中评委是不是看完了全书才投票,这和张炜写书的初衷应该是两回事,而且张炜这个作家从人格上考虑也不可能为了评奖或者其他什么噱头而故意把作品写那么长。

羊城晚报: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说现在的小说有“长度崇拜”?

鲍十:对,莫言曾经说过一句话,“长篇小说就是需要长”,也就是说需要那个厚度。打个比方,就好像相扑运动员,就是需要那么大的块头才可以制敌,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要是真浮躁不会花长时间在长篇上

羊城晚报:有批评的意见说小说越写越长跟浮躁的社会氛围有关,觉得长篇创作的动机有时比较复杂,有些人会认为长篇小说更有艺术地位、更受关注等等。是不是长篇小说在签项目、评奖、出版这些方面会比中短篇小说有优势?

鲍十: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其实是相反的。要是真浮躁的话,干嘛写那么长?如果写10万、20万字,很快就写完了,但如果要写100万字,肯定要花很长时间,可能是好几年,那这几年你发表作品基本是空白的,如果是为了名利或曝光率,不可能花好几年来创作一部小说。所以不是浮躁的问题。

羊城晚报:对,就像韩少功今年刚出的长篇小说《日夜书》,他花了很长时间,这么多年没怎么发表新作?还有马上要面世的余华的长篇《第七天》,也是在《兄弟》出版后隔了七年才推出来。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是浮躁,作者不可能愿意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在一部作品上。

鲍十: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七年时间不断写短篇,那我可以不断在公众视线中出现,如果是长篇,在露脸的层面来说,这七年就空白了。作家要是浮躁,急功近利,就不可能这样做,人生有几个七年呢?现在要说什么浮躁是很容易的,而这种说法其实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是不负责任的话。

我确信一点,那些很认真、很严肃,把文学当回事的作家,绝对不会为了长度去写作,也不会为了获奖去写作。反倒是一些写得没那么好的作家,才可能有这些想法。好作家绝不会拿文学当游戏,虽然不排除有想拿奖的心理,但绝对不会是为了版税、稿费而写,或是考虑我的名声要怎么怎么样才写。反倒是那些不好的作家,才可能会在这上面打算盘,而再低层次的作家,比如网络写手,完全是靠长度来挣钱,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看待这个问题要分层次,如果他是严肃的优秀的作家,一定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而那些不上线的作家,就是因为杂念太多,所以一辈子也就停留在那个层次。现在一些好作家,大部分创作了大半辈子,名声都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真正的好作家把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可能因为版税、评奖这些东西而影响自己的创作。



川端康成

就凭几个中篇获诺奖

羊城晚报:长篇崇拜也许是因为觉得长篇更容易名利双收,更容易进入文学史……

鲍十:我们的文学史写一个作家,比如毕飞宇吧,绝对不会只写他拿了茅盾文学奖的《推拿》这一部作品,肯定还会综合说他曾经写过《哺乳期的女人》和《玉米》。再比如莫言,他有很多中短篇,比如中篇小说《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文学史是肯定不会遗落的。除非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都不行,比如《铁道游击队》的作者知侠,他没有别的更好的作品,那文学史就只能孤立地写。再比如余华的《活着》,这部小说在文学史的影响绝不会低于他后面的长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有不少作家是没有长篇作品的,比如川端康成就是凭借几个中篇拿奖的。

羊城晚报:就是说,好作家并不会被小说的篇幅所局限,也不会被小说额外带来的所谓名利所诱惑。

鲍十:获奖不获奖,这些都不在好作家的考虑范围内,只要把文学本身看清楚了,得奖有什么好处呢?你要说有笔奖金,但现在的作家谁会穷到曹雪芹那个份儿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都有一定工资,基本不会考虑钱。第二,也不会考虑是获奖了才能进文学史,只要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可以了。有些作品即使获了奖,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而有些没获奖的作品,如果换了时空,可能意义更大。比如前苏联的一些作家,当年的获奖经历如今反而成为耻辱。所以说,好作家对文学的价值是有清楚认识的,不存在为了钱或是为了获奖而写作,这都是外界乱加猜度。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实习生 江雪文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0 17:40:45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0 18:52:31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1 06:13:45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1 20:35:11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6-09-22 20:14:10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17-07-06 14:36:47


楼主:西山智叟  时间:2022-04-07 23:08: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