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鲜虞中山人的种姓和族源

字数:17133访问原帖 评论数:45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5-09 02:06:34 更新时间:2022-09-25 09:16:25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0-13 09:48:10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所谓“白水”亦称“白龙水”,主要是因其由龙泉关经阜平、曲阳流入新乐,带来的是“大白沙”,而其下游则流入潴龙河、白沟、白洋淀。白水又名“氐水”,氐字加水傍后有“帝、蚩、只”仨发音,所以亦称“赤水、丹水”。再加上《新乐古志》所载:自新乐赤支流经伏羲台侧至赤堠的“浴儿河、涌泉沟”岸边过去长满红菅草,“草映赤光,水流红颜”的“浴河流红”景貌曾是“新乐八景”之一。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0-19 20:18:36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赤姑、黑姑”亦称“土姑、薄姑”--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所铭载的“妇好伐土”、《尚书》记载的“蒲姑”、《史记》记载的“薄姑、薄陵、薄洛水”和《山海经》上的“赤水、黑水”均与之相关。唐代的“吐蕃、吐谷浑”,今土族、蒙族---等甚至包括唐代朝鲜的“番禺城人”和明代缅南的“勃固国人”都是其后裔分支。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0-26 09:10:32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鲜虞郭峰 2021-10-19 20:18:36
“赤姑、黑姑”亦称“土姑、薄姑”--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所铭载的“妇好伐土”、《尚书》记载的“蒲姑”、《史记》记载的“薄姑、薄陵、薄洛水”和《山海经》上的“赤水、黑水”均与之相关。唐代的“吐蕃、吐谷浑”,今土族、蒙族---等甚至包括唐代朝鲜的“番禺城人”和明代缅南的“勃固国人”都是其后裔分支。
-----------------------------
所谓的“白狄、赤狄”,并非是依据今天的人种区别--白人、黑人来命名的,亦非“以其衣饰尚白”而名。而是以其居住地在“白水、赤水”岸边来命名的。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0-29 17:15:26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鲜虞郭峰 2021-10-19 20:18:36
“赤姑、黑姑”亦称“土姑、薄姑”--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所铭载的“妇好伐土”、《尚书》记载的“蒲姑”、《史记》记载的“薄姑、薄陵、薄洛水”和《山海经》上的“赤水、黑水”均与之相关。唐代的“吐蕃、吐谷浑”,今土族、蒙族---等甚至包括唐代朝鲜的“番禺城人”和明代缅南的“勃固国人”都是其后裔分支。
-----------------------------
如果“白狄、黑姑”是指的人种肤色或崇尚颜色,那“郦戎、甗冀之戎”又该是啥色?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1-06 20:26:30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鲜虞郭峰 2021-10-13 09:48:10
所谓“白水”亦称“白龙水”,主要是因其由龙泉关经阜平、曲阳流入新乐,带来的是“大白沙”,而其下游则流入潴龙河、白沟、白洋淀。白水又名“氐水”,氐字加水傍后有“帝、蚩、只”仨发音,所以亦称“赤水、丹水”。再加上《新乐古志》所载:自新乐赤支流经伏羲台侧至赤堠的“浴儿河、涌泉沟”岸边过去长满红菅草,“草映赤光,水流红颜”的“浴河流红”景貌曾是“新乐八景”之一。
-----------------------------
再回星辰兄:福州涌泉寺与新乐涌泉沟虽都“涌泉”,但似乎关联不大。华严寺倒可能与“华山地区”传来的“华严经”有关。但伏羲、女娲又似乎与陕西华山关联不大!因宛丘、成纪的所谓人祖葬地、生地均不过是刘安、李世民们生编的、并不能自圆其说的神话。而伏羲台侧边的“涌泉沟(亦名浴儿河、洛水)”恰是自行唐的“古华山”侧边流淌而来的氐水洒河(亦称盒水)渗漏于赤支村南--再涌出于中同村东--经羲台、堽头、郭村、小寨、到曲头(书名曲都--本名高都、庆都,经王莽五叔成都候王商在此“坏决高都”挖渠引水“连境外杜”造大苑子行船跑鹿,才成了“麃都、渠都”--今俗称曲头),再南流大、小流到赤堠(即孔夫子埋葬鲁昭公的古“乾候”)汇墓道沟(薄洛水、泚河、滋水)入无极、深泽,过安平、博野、蠡县重汇洒河--潴龙河入白洋淀(所以《山海经》又名之“汜天水”)。这些东西就存在于《山海经》《诗经》《史记》《汉书》等典籍的文字缝隙中。所以伏羲故事在别地儿是驴唇不对马嘴的神话,而在冀西却是证据链齐全的史实。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1-06 20:26:56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鲜虞郭峰 2021-10-13 09:48:10
所谓“白水”亦称“白龙水”,主要是因其由龙泉关经阜平、曲阳流入新乐,带来的是“大白沙”,而其下游则流入潴龙河、白沟、白洋淀。白水又名“氐水”,氐字加水傍后有“帝、蚩、只”仨发音,所以亦称“赤水、丹水”。再加上《新乐古志》所载:自新乐赤支流经伏羲台侧至赤堠的“浴儿河、涌泉沟”岸边过去长满红菅草,“草映赤光,水流红颜”的“浴河流红”景貌曾是“新乐八景”之一。
-----------------------------
再回星辰兄:福州涌泉寺与新乐涌泉沟虽都“涌泉”,但似乎关联不大。华严寺倒可能与“华山地区”传来的“华严经”有关。但伏羲、女娲又似乎与陕西华山关联不大!因宛丘、成纪的所谓人祖葬地、生地均不过是刘安、李世民们生编的、并不能自圆其说的神话。而伏羲台侧边的“涌泉沟(亦名浴儿河、洛水)”恰是自行唐的“古华山”侧边流淌而来的氐水洒河(亦称盒水)渗漏于赤支村南--再涌出于中同村东--经羲台、堽头、郭村、小寨、到曲头(书名曲都--本名高都、庆都,经王莽五叔成都候王商在此“坏决高都”挖渠引水“连境外杜”造大苑子行船跑鹿,才成了“麃都、渠都”--今俗称曲头),再南流大、小流到赤堠(即孔夫子埋葬鲁昭公的古“乾候”)汇墓道沟(薄洛水、泚河、滋水)入无极、深泽,过安平、博野、蠡县重汇洒河--潴龙河入白洋淀(所以《山海经》又名之“汜天水”)。这些东西就存在于《山海经》《诗经》《史记》《汉书》等典籍的文字缝隙中。所以伏羲故事在别地儿是驴唇不对马嘴的神话,而在冀西却是证据链齐全的史实。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1-24 19:42:56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以肤色别人种的是当今社会。古时不分人种,只以居住地域别族群。孔丘、司马迁们说的很清楚:同一种人“或在华夏,或在夷狄。华夏者则华夏之,夷狄者则夷狄之。”恰是古时的人种杂居,才造成了当今离开肤色则无以别人种了。掺和“政治、自尊”等感情因素,极易陷入种族歧视、种族对抗的陷坑。还是“大同--命运共同体”理念更符合现实,更具正能量。您说哩?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2-10 09:59:31
@顺水木又2017 2019-05-15 09:49:26
周王室姬姓分封的诸侯国单燕国都不止30000吧
-----------------------------
周向秦让渡“中国代表权”时,能连同燕国公室的土地、人口一并递交吗?东周亡后,燕国不是又存世几十年吗?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2-17 20:29:28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鲜虞郭峰 2021-10-13 09:48:10
所谓“白水”亦称“白龙水”,主要是因其由龙泉关经阜平、曲阳流入新乐,带来的是“大白沙”,而其下游则流入潴龙河、白沟、白洋淀。白水又名“氐水”,氐字加水傍后有“帝、蚩、只”仨发音,所以亦称“赤水、丹水”。再加上《新乐古志》所载:自新乐赤支流经伏羲台侧至赤堠的“浴儿河、涌泉沟”岸边过去长满红菅草,“草映赤光,水流红颜”的“浴河流红”景貌曾是“新乐八景”之一。
-----------------------------
@鲜虞郭峰 2021-11-06 20:26:56
再回星辰兄:福州涌泉寺与新乐涌泉沟虽都“涌泉”,但似乎关联不大。华严寺倒可能与“华山地区”传来的“华严经”有关。但伏羲、女娲又似乎与陕西华山关联不大!因宛丘、成纪的所谓人祖葬地、生地均不过是刘安、李世民们生编的、并不能自圆其说的神话。而伏羲台侧边的“涌泉沟(亦名浴儿河、洛水)”恰是自行唐的“古华山”侧边流淌而来的氐水洒河(亦称盒水)渗漏于赤支村南--再涌出于中同村东--经羲台、堽头、郭村、小寨......
-----------------------------
李世民生自成纪,就把成纪说成是伏羲生地。可刘安就自相矛盾了:一边说着把伏羲葬在了宛丘,一边又说女娲置老公骸骨、坟茔于不顾却义无反顾的去“杀黑龙以济冀州”。其实难附了吧?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2-26 21:11:50
@鲜虞郭峰 2019-05-15 09:01:31
一些人固执“中国即中原”的观点,能否说说地处中原的楚国为什么“不以中国之号谥”?
-----------------------------
@择木栖木屋 2019-07-25 00:30:42
楚国地处中原?
-----------------------------
其实“中原”一词最初并非区位概念,而是地貌、地名概念。《毂梁传》在解读《春秋》的“大原”一词时说:“狄谓之‘大卤’。地名从中国,物名从主人。曷为之‘原’?高平曰‘原’低平曰‘隰’”。这样看来:“高原--即高平”是指诞生范仲淹并启迪经典电影《地道战》的今正定“高平村”;“低隰--即低平”是指的今行唐“习村”;而“中原--即中平”则无疑是指的高平、习村之间的今新乐“太平庄”了!这里“河平无险、四彻中绳”,正好处在周穆王“披图视典”、孔夫子“七年抄六书”的“笔乡--千年藏策之府”一带。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1-12-28 11:22:42
@鲜虞郭峰 2019-05-15 09:01:31
一些人固执“中国即中原”的观点,能否说说地处中原的楚国为什么“不以中国之号谥”?
-----------------------------
@浅饮低啜 2021-07-01 17:03:00
古代以为中央属土即中国,东夷西羌北狄南蛮,是以方位划分的。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熊渠生子三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
当时,诸侯皆为叛相侵,......
-----------------------------
啜兄依然未弄明白熊渠口中的“中国”一词,究竟是地理概念还是政治概念。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1-01 09:39:13
@鲜虞郭峰 2019-05-15 09:01:31
一些人固执“中国即中原”的观点,能否说说地处中原的楚国为什么“不以中国之号谥”?
-----------------------------
@同人于野2016 2021-06-26 19:37:13
今人把古代的“中国”名词理解成中原地区的政权是错误的认知,古代的“中国表义是中央王国,中央王国周围就是万邦列国和中央王国的万邦附属国。以商朝周朝为例,商都在中原,周都在西土周人以西周为中国。正是后世错误的把古代中国的表义理解为中原地区,后世人就把三皇五帝都搬到中原地区进行考证,所以找不到真遗址,中原地区之四周却有三皇五帝时的重大遗迹发现。
-----------------------------
@鲜虞郭峰 2021-09-04 08:41:26
夏商周三代都是“舜帝中国”的派生“中央王国”。秦汉“中国”是对“舜帝中国”的再造、再生。其实标榜的都是“重华中国”的“正统代表权”!
-----------------------------
“中国”的初始概念还应是指的其“政治架构”而非单纯的“中原”这一地理概念。因“天下之中”一词是个并不确定的指向,比如《庄子》就曾载有名家惠施幽的一默“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就连河南的理学大家程颢也曾质疑过“地形有高下,无适而不为中”。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1-08 20:43:37
@鲜虞郭峰 2019-05-15 09:01:31
一些人固执“中国即中原”的观点,能否说说地处中原的楚国为什么“不以中国之号谥”?
-----------------------------
@同人于野2016 2021-06-26 19:37:13
今人把古代的“中国”名词理解成中原地区的政权是错误的认知,古代的“中国表义是中央王国,中央王国周围就是万邦列国和中央王国的万邦附属国。以商朝周朝为例,商都在中原,周都在西土周人以西周为中国。正是后世错误的把古代中国的表义理解为中原地区,后世人就把三皇五帝都搬到中原地区进行考证,所以找不到真遗址,中原地区之四周却有三皇五帝时的重大遗迹发现。
-----------------------------
@鲜虞郭峰 2021-09-04 08:41:26
夏商周三代都是“舜帝中国”的派生“中央王国”。秦汉“中国”是对“舜帝中国”的再造、再生。其实标榜的都是“重华中国”的“正统代表权”!
-----------------------------
@鲜虞郭峰 2022-01-01 09:39:13
“中国”的初始概念还应是指的其“政治架构”而非单纯的“中原”这一地理概念。因“天下之中”一词是个并不确定的指向,比如《庄子》就曾载有名家惠施幽的一默“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就连河南的理学大家程颢也曾质疑过“地形有高下,无适而不为中”。
-----------------------------
“楚汉之争”的实质还是“楚人与楚人争夺秦国让渡而来的‘中国代表权’”。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1-14 20:59:38
@鲜虞郭峰 2019-05-15 09:01:31
一些人固执“中国即中原”的观点,能否说说地处中原的楚国为什么“不以中国之号谥”?
-----------------------------
@同人于野2016 2021-06-26 19:37:13
今人把古代的“中国”名词理解成中原地区的政权是错误的认知,古代的“中国表义是中央王国,中央王国周围就是万邦列国和中央王国的万邦附属国。以商朝周朝为例,商都在中原,周都在西土周人以西周为中国。正是后世错误的把古代中国的表义理解为中原地区,后世人就把三皇五帝都搬到中原地区进行考证,所以找不到真遗址,中原地区之四周却有三皇五帝时的重大遗迹发现。
-----------------------------
@鲜虞郭峰 2021-09-04 08:41:26
夏商周三代都是“舜帝中国”的派生“中央王国”。秦汉“中国”是对“舜帝中国”的再造、再生。其实标榜的都是“重华中国”的“正统代表权”!
-----------------------------
@鲜虞郭峰 2022-01-01 09:39:13
“中国”的初始概念还应是指的其“政治架构”而非单纯的“中原”这一地理概念。因“天下之中”一词是个并不确定的指向,比如《庄子》就曾载有名家惠施幽的一默“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就连河南的理学大家程颢也曾质疑过“地形有高下,无适而不为中”。
-----------------------------
羲、娲、农三皇无国,雄、阳、辛、唐四帝无属(四代均为和万国、宾诸候体制--即帝国与侯国互不隶属、并行不悖、睦邻共处--无所谓谁中谁方),到有虞重华“摄行(陶唐国的)天子之政”时,顺应社会需求在其老师许由策划下,伙同同窗北人无择、石户之农,尝试了首场“合国改革”。却引发“四岳”等既得利益集团串通尧帝的抵制。致使尧帝和许由被气死、重华下野、北人自杀、石户逃海、改革中辍。经过一段沉淀、思考,人们才坚定了走“重华改革”这条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力劝重华归政,才有了孟轲、司马迁说的“(舜)归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其实当时“中国”尚未成型,又经重华的二度改革,才打造出了“中央九司统辖十二牧的首代中国”。之后,重华的司空伯禹甩锅单干建起“夏王朝”;司徒子契辞职下海、十四代孙天乙建“商王朝”;司稷姬弃子不隘失官自窜、五代孙庆节建“东邠”、十三代孙--八代东邠公亶父率西水浒建“西邠”并孕育了“西周王朝”。三代皆为“中(重)华中央帝国”的派生“中央王国”。而秦汉“中国”则是重华帝国的“扩融再造”。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1-25 08:53:13
@恒星大地 2021-08-09 08:44:39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
同理汉族也是大量“戎氐蛮夷”汉化迩来!就连打造汉代的刘邦不也是自诩蛮夷的楚人吗?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2-01 18:02:44
“郦戎、淮夷”皆以居地作族群区别名称,何以独独“赤狄、白狄”却要用“崇尚色彩”来区隔呢?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2-13 10:47:14
@恒星大地 2021-08-09 08:44:39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
@鲜虞郭峰 2022-01-25 08:53:13
同理汉族也是大量“戎氐蛮夷”汉化迩来!就连打造汉代的刘邦不也是自诩蛮夷的楚人吗?
-----------------------------
记得本世纪初,不是就有一加拿大市长与央视四台视频连线时说:西方的商业贸易都是从中国“学去的”吗?中国的商贸始自4000多年前的“懋迁有无”,不知西方有记载的商贸始自哪年?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3-30 09:28:58
@赭石胡子 2021-10-09 00:09:58
曾经活跃在中土上的人种肤色,难说,政治因素、汉人自尊等因素都在影响论断。
-----------------------------
其实“狄人”的名称来历《孔子世家》说的很清楚,夫子曾对吴使说过“汪罔氏守封㬂之山。在商称汪罔,在周称长翟。”所谓“狄人”就是源自元氏、平山一带的“夏商汪罔氏”。而汪罔氏不是恰为舜帝“重华民族”中的一支吗?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4-21 21:03:58
@ty_雾里看花630 2022-04-09 11:08:26
中国之期代,以地称者,其大者有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等。
商出于商族封地商,周出于周族发源地周,汉出于其封地汉,魏、晋、隋、唐、宋等皆出于其封地。
-----------------------------
“周”在未夺得“舜帝中国代表权”前,是被称之“西邠国”的--即姬发在《何尊铭》中自称的“辟民”--其地也只能叫“豳地”。所谓“周源”是后人冠上去的地名--甚至属于近代才造出来的新词。不过,《周本纪》说的“武王征九牧之君,登邠之阜以望商邑”的“邠之阜”既不在岐山亦不在彬州,因那里是不可能有“商邑”可望的。唯一指向只能是与商祖子契出生地隔河相望的“东邠国始都”--古称“分门”的今新乐“赵门”。所以真正的“周源”在冀西。“周”国号也不可能源于地名。您说哩?
楼主:鲜虞郭峰  时间:2022-05-12 20:15:33
@鲜虞郭峰 2019-05-09 09:30:25
1985年,笔者曾离职进修于河北师院政教系“党干科”,期间曾听过沈长云先生的历史课。现在提出与先生不同的观点,老师不会嫌学生缺乏“师道尊严”吧?
-----------------------------
@浅饮低啜 2019-07-13 01:30:20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七十列传·匈奴列传】
试着白话一下;
匈奴的先祖是夏朝大禹的后代一个叫淳维的。唐尧与虞舜时代以前为轩辕(獫狁,严允),游牧于北方蛮荒之地。
(大禹只能是颛顼之后,而不可是唐虞之子,且颛顼早于唐虞,是以“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
-----------------------------
@鲜虞郭峰 2021-08-10 21:13:42
淳维并非“匈奴人”的先祖,而是统一匈奴人的冒顿、千曼父子的先祖。同时,他也并非大禹的直系“后代”,而是与大禹同宗的“有戎人”后代,因其反对古公亶父的“有邠人”支持商汤灭夏,与夏后桀王站在同一战线,才被司马称之“夏后氏苗裔”了。您说哩?
-----------------------------
从《匈奴列传》看在尧舜之前就已经有了山戎、猃狁、荤粥的存在了。那么他们与后来的孍狁、熏育、鲜虞以及众狄诸戎有无或有何关联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