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广东乳源核桃山村经纳凉避雨亭到乐昌沙坪同德亭

字数:3196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0 18:14:50 更新时间:2022-05-21 18:47:35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05-20 10:14:50
西京古道-广东乳源核桃山村经纳凉避雨亭到乐昌沙坪同德亭
李灶生
2018年10月21-23日(2022年5月新浪博客转)
2018年10月21日上午。我们从乌鹑岭古道、通天箩、三阳仙经三元镇泰小学和三元村村委会沿着路碑Y942(0)公里北行1公里,穿过田野就到了寿德亭。
在寿德亭到核桃山村是核桃山村的村民江富华老表带我们走的,如果不是他带我们走,我们绝对找不都这条西京古道,非常的感谢他带路。过寿德亭500米有一路碑Y942(1),不要走公路,在公路的右面就是石板路,也是西京古道,沿着西京古道走1.5公里就到了赖家村和核桃山村。在核桃山村西京古道的古道街上,遇到了江民权烈士的女儿江淑英(口音),我才知道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这故事。
来到核桃山村已今很晚了。我想到核桃山村村委会了解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但他们已经下班了。
第二天(22日)上午。我和毛建茹冒着大雨,从坪石镇,经梅花镇,在坪乳公路红光村右转走357县道,在357县道与946乡道三叉路口时。右转走946乡道(左转是走357县道是到红云的),走946乡道不到一公里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左转还是走946乡道(右走是到上开封存和竹山背村的)。沿946乡道走几百米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左转还是走946乡道(右走是到中冲村的),继续沿走946乡道走几百米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右转还是走946乡道(左走是走947乡道到上江村、核桃山小学、塘峰岩村委的的),右走下坡200米就到了核桃山村。
核桃山村村委会就在核桃山村村口,就进村委会找他们了解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村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非常的客气,马上开门,让我们进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馆参观学习。
核桃山村村委会出来,在核桃山村村口,下面有一迴龙祠,过迴龙祠沿着947乡道北行(下行)。过普陀仙理事会温声提醒十方善信碑:往塘峰岩方向走,走约2公里就到了三叉路口,三叉路口正对面护路墙边有一将军碑左边往塘峰岩村,右去山窝村。我们往右去山窝村方向,走约几百米就到了乐乳交界核桃山村老虎冲纳凉避雨亭。
纳凉避雨亭,俗称歇凉坳亭,在大桥镇核桃山村老虎冲(又名凿树坳、歇凉坳),清代。亭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地方乡民集资兴建,梁架瓦面曾经附近村民多次修葺。建筑为南北走向,单间房屋式造型,面宽4.1米,进深7.1米,通高4.7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筑成,纵向墙面放木梁架,灰瓦面。山墙是叠落三级高出瓦面的马头墙,墙脊有石雕葫芦刹顶,墙中筑拱券门,门宽1.75米,高2.1米。两边门额均刻有题字,其中南门额阳刻“纳凉”2宇和阴刻“山花无语云路暂歇息,坳鸟有声口口还须礼”的对联,北门额阳刻“避雨”。亭内用石板镶铺,四边摆放条石供路人休息小坐。凉亭四边墙的建筑材料全部使用人工打制成长80至1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40厘米的长方形条石,使用干砌垒筑的建筑方法建造而成。亭南面有3间石砌古建筑墙基。亭内,存建亭、修路石碑2通。
老虎冲北为乐昌市沙坪,南是乳源大桥地域,这里是乳源县与乐昌市之交界处。凉亭筑于坳顶,西京古道从亭中通过。此处北距沙坪鸡公岭的树德亭约8公里,南距三元寿德亭约6公里。亭今保存尚好,2005年8月1 5日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因我是第一次来这里,问了一下一个过路的老乡,他也不清楚沿这西京古道往下走是到哪里。当时还下着毛毛细雨,但我还是决定往这走下去,不管那下面是到里。我叫毛建茹开摩托车到沙坪镇接我,到时发定位给他。不过他叫我不要走,下雨天路滑加上我一个人走,出啥事好麻烦的,但我想到下次来这太远,这次机会不要错过,自己注意就行了。
过纳凉避雨亭不走公路,走石板路--西京古道,一路都是石板路。我沿着西京古道的石阶路往山下行走,一路上郁绿密盛,高处有云雾环绕,山路静静的,在这里独自一人游览。慢慢沿着千万多石阶而下,走些许时间,入目的是静静山野,但有高大沉默的松树,一并山间的郁郁天色,却是悄悄的无人来欣赏人。这里极清雅,但也终于恋恋不舍的离去。漫行中,天也又落下雨来。山路石阶上,杂草和黄落叶满铺着,独撑把淌水的伞,回头看,山岩间的杂木花草零散着,雨点缀了山景,润湿了的痕迹,淡淡的一串印在身后的斑斓落叶路上。
沿着山路跟着景致走,雨势也大了,虽撑着伞,但身上仍淋着雨。行在山雨中,烟雨朦胧里又是云雾笼盖。烟雨茫茫,四野静悄悄,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天地里,我可以尽情地呼唤,尽情地神思。绵绵的深秋雨,细如牛毛,我收起雨伞,度步林间,每走一步,脑海里就浮现出对雨的情有独钟,我喜欢毛毛细雨,独自漫步古道,感受无人世界那份温馨,不用雨伞的漫步,枝叶就是最好的遮雨具,叶子经过雨的滋润,更加苍翠,给人一片青春之绿的感觉,一种新的活力涌起。
带着淡淡的花香,带着芳草泥土的芬芳,烟雨中带着一股清馨的凉意,不知名的花开满山间,踏过远古的石板,我带着深秋的野花悄然而至,雨波清漾,秀眉浅笑,从疯长青青的季节一路拥来,踏着唐诗的韵味,披着宋词的婉约,相约在烟雨中饮一盅深秋雨的甘露,润了红唇,醉了心,那一抹秋意的姿色倾了满城的柳绿艳红,那一抹桃香醉了无数的文人骚客。我在寻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佳句描写的是唐玄宗为了博得爱妃欢心,不惜以快马接力由岭南运送新鲜荔枝至西京长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摘自李白诗。为杨贵妃送去鲜荔枝的快马奔跑于就是西京古道。
在这一个人的古道中,想起李白诗句,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这古道又是一场烟雨一场梦,一生相思一生念。粤北烟雨,烟雨梦,此生痴迷于烟雨梦。山区的美,美于那绵绵如丝无声的细雨,美于那无声的青烟,还有那古道的青石板,还有那小桥下潺潺的流水声。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光景奇绝,翠叶吹凉。
往山下走约5公里就到了乐昌沙坪镇上冲太平岭的同德亭,下山时还没到同德亭前5、6米就有一个三叉路,左边下山,到山坳后再上对面的山,沿着对面山的石板路--西京古道支线,过山顶后下山就到了田下村,经田下村到马子坪鸡公岭树德亭。
三叉路,右边走5、6米是同德亭,同德亭是建筑为南北走向,单间房屋式造型,面宽约4米,进深约7米,通高约5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筑成,纵向墙面放木梁架,灰瓦面(梁架双坡屋顶,可能是前几年烧山时把同德亭的亭顶烧塌了,亭里还有没烧完的木头,可以看出同德亭是梁架瓦面,)。山墙是叠落三级高出瓦面的马头墙,墙脊有石雕葫芦刹顶,墙中筑拱券门,门宽约1米多,高2多米。两边门额均刻有题字,其中南门额阳刻“同德亭”3字和北门额阳刻“太平岭”3字。亭内用石板镶铺,四边摆放条石供路人休息小坐。凉亭四边墙的建筑材料全部使用人工打制成长80至1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40厘米的长方形条石,使用干砌垒筑的建筑方法建造而成。
“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让我们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每块青石板用时间打磨光滑的历史、每座古亭讲述的鲜活故事,寻找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一想起西京古道这个名字,听过很多很多年了,每次心中都会想到夕阳下,一串响着铃铛、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马帮队伍。西京古道虽然名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是我想这条路应该不仅仅是运送岭南佳果到西安的道路,西京古道作为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商贸道路,应该有很多的商业贸易都可通过这条道路来进行,当然伴随这条连接南西方,当然也会发生很多令人惊诧和多姿多彩的故事。历史沧桑,虽然繁华已去,当年先人们的足迹,却宛如凛凛山风中飘逝的残梦,欲挥还不去,仿佛总在人们眼前浮现,这个中的滋味,我想只有到那个具体的地方,才能去细细的咀嚼一番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