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发现身边的本草,一个草迷的本草筑基日记

字数:27295访问原帖 评论数:23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12-01 06:15:46 更新时间:2022-06-12 13:16:15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1-30 22:15:46
快到年底了,想起年初许下的愿望其一说过要在这里开帖子的,结果拖延症犯得太厉害了,好在现在开还不算食言,我的愿望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于是有了这个帖子。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兼草迷,面对如山的典籍,如海的各种培训课程……不自觉地感到一丝畏惧和无从下手,发觉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于是就决定从本草入手,平时在外面看到草药就拍下来,一味一味地去查找、总结药性和使用方法,这样既对草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记忆也比较深刻,我把这个称为‘本草筑基’,欢迎看帖的各位一起学习、指正。









第一回 紫苏

紫苏,我没在野外注意到它之前并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野生植株的。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孕妇效应,揣着事儿就看别人都有事儿。至少在南方野生紫苏确实非常多,但多数都不够紫,这个问题一部分是因为品种的区别,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土地肥力不够,杨时泰说:(生)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所以不够紫可能是需要更多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吧。

手指在紫苏叶上捏一下,再放到鼻下闻,是一种非常浓烈的芳香,让人胃口大开食指大动那种,在草药中,约等于酒中之浓香型,像藿香的气味则属于酱香型。


紫苏,唇形科紫苏属(有两种来源,一种为紫苏,一种为回回苏,后者叶子皱得厉害)


历史上医家写了许多典籍论述本草的归经、药性等等,他们中的多数是使用‘格物’法,也就是通过对草药外形、生长习性、花果期、气味等作五行的归类,再用同气相求的原理对应到人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以及经络上去,另一部分是在临床中取得的经验,还有一部分是直接的身体体验,即‘内证’,但非常少。


药物五行归类可以参考这个:

五味:辛者能散能横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补能缓中,酸者能收敛,咸者能润下,能软坚。
五色: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五臭:臊属木入肝,焦属火入心,香属土入脾,腥属金入肺,腐属水入肾



回到紫苏,它的药用分为三部位,苏叶,苏梗、苏子,其中,最被广泛使用的还是苏叶了,原因应该是苏叶的气味最为浓烈。关于药用部位的选择,大家都知道有的药用根,有的用枝条,有的用叶子各有不同。为什么呢?唐氏在本草问答中说:‘此为取药力专注处,并无他意’,我认为很有道理,就像不是所有草药都有膨大的块根——类似人参那样,而人参之所以会有块根,地上的枝叶却长很多年也只是一小丛,可以看作它是把精气送到了根部收藏起来,所以根就变成了它最精华的所在。








根据草药部位的不同,药性会有差异。关于这点,可再次引用用药法程关于草药格物的一段:

(药物)质之轻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质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肾。
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枯燥者
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以及:盖凡草木之叶,多得风气,故多主散;枝多横行,故主四散及达四肢。
==============================================================================

由此,根据紫苏的性状,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总结出初步的归类了?先从整体入手,比如气香入脾,味辛入肺,中空发表,质轻入上焦心肺,然后是各部位的差异,苏梗内行脏腑,苏叶主散气。无法归类的,再来看诸家格物:


紫苏色紫入血分,味辛气香能散血分之风寒。苏枝四达,则散四肢。苏梗中空有白膜,则散腹中之气。苏子坚实,则下行而降肺气,以行痰。——《本草问答》


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本草正义》

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药品化义》

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长沙药解》


中国药典: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09 21:33:00



青葙子——苋科 青葙属 青葙的种子

草决明泻肝热,明目驱风兼鼻渊


从前去野外从来没注意过青葙,直到某天发现,咦?这草花不就是花店里卖的某种干花么?没想到这种路边桥下生长的野草其实是可以进得厅堂退守绿野的。

青葙属总共就两种类别,不是青葙就是鸡冠花,所以在野外辨认青葙还是很容易的,花穗从初开时越长越长,上红下白,像条狐狸尾巴,花蕾全部开放之后,就全白了。(也有白花品种)假如延时摄影青葙的开花过程,再快速播放,大概会像一把火焰从下直窜到上最后剩下灰白色的木炭吧?这把‘火’烧完之后,人们才剪下花序,从里面抖落出黑亮的青葙子。





本经对青葙子只是言简意赅地说”味苦,微寒……疗唇口青。“对此,李时珍说”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张秉成说:”唇口属脾。青色属肝。显系肝邪侮土之象。“所以历代都认为青葙子入厥阴经,又因为性寒,能泻肝,而本经用一个别名”草决明“似乎暗示着青葙有明目的功效,经过历代医家验证,还确实有。青葙子能治疗因肝火上冲引发的眼病,也就是医家说说的”实热“。实热导致的眼病一般都是急性病,而老年白内障等慢性病其成因就必然不是因为过热了,是因为虚寒而不能运化。所以”虚寒之人,火衰目病者不宜“,而《本草从新》中治一切目疾的说法,太令人怀疑了,毕竟同一种症状也可能是不同病因导致。

在《得配本草》中还有个以青葙入药的方子主治一种大家很熟悉的眼病:飞蚊症,然而飞蚊症成因是否肝热上冲,这就真不清楚了。




郝万山在书里说过一个事情,药房里的青葙子总是被老鼠偷吃,药工经他提醒,才想起青葙子的明目功效,被老鼠用来提升夜视能力。这和很多动物只要闻闻气味,就知道生病的时候要吃哪种草一样,属于一种生物本能吧,而人大概因为后天太过发达所以忘记了先天的这种功能。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10 22:22:00
第三回

荞麦/金荞麦

在蓼科荞麦属中,除去一些不常见的地方品种,剩下的也就是荞麦(俗称甜荞)、金荞麦(俗称野荞麦)和苦荞。

最近看到有医家在大力推广金荞麦,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找了一下,发现曾经拍到过荞麦和金荞麦这两种植物,于是查了一下典籍,今天就写这个了。

荞麦其实是一种粮食作物,很多国家都有大规模种植。想想荞麦的生长周期这么短,秋种冬收,对于粮食短缺的地区来说还是很划算的。当然荞麦还以它独特的风味被制作成各种面条和副产品,同样深受粮食并不短缺地区人们的欢迎。



荞麦花带点微微的粉红

古人吃法:“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总之可以摊各种饼,下面。
楼主没有长期吃过荞麦面,但好多医家都写了荞麦并不是一种百搭的食物。孙思邈就说:“食之难消。久食动风,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不过八、九顿,即患热风,须眉脱落,还生亦希。泾、 以北,多此疾。又不可合黄鱼食。”吃荞麦搭配的忌讳还挺多,当然在古代,吃到这种苦头的大概都是土豪级别的了,毕竟平民平时也没太多肉吃啊。

任何草药都有其物性,就像人和人性格不同。平时被我们当作主食的几种作物,正因为它们的物性皆“平”,也就是没有太多的毒性。人体是一座天平,吃下去的食物是砝码,如果食物偏性太重,就会打破人体的平衡,失衡,就会生病。而重病人的天平本来就是失衡的,所以治疗许多重病会用各种毒药,比如砒霜、丹药,健康人吃了都会中毒的药物,却可以矫正重病人失衡的天平。这正是,“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


荞麦“微寒,最降气宽肠”,所以平时体质就是“气盛有湿热”的人是适合吃荞麦的,正可以降一降气。许多医书都强调,“脾胃虚寒人不宜,多食即微泄”。



金荞麦,花白色


至于金荞麦,虽然在中医经典本草书籍中曝光率不高,却是一味草药,在地方草医的手中也许真的能派上大用场。荞麦本种和苦荞都是一年生植物,但金荞麦却是多年生植物,也就是说,虽然入冬地面部分枯萎,却有巨大块根留在地下等待来年萌发。荞麦本来入足太阴、阳明经,金荞麦大概也差不离,所以才会被用来治疗肺病。

本草纲目中记载用荞麦治咳嗽下气一方(咳嗽被认为是肺气上逆),并没有用金荞麦根,而是直接用了荞麦粉。但缺点在于没有辨证,毕竟咳有寒咳热咳。荞麦和金荞麦都性寒,应该是用于黄痰为主的热咳。所以,学完药,还是得学辨证啊。




金荞麦确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草本植物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12 21:24:00
第四回 陆英







中药陆英,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是指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草。而接骨草这个药名,在药典里其实指豆科植物舞草……是不是有点乱?还有更乱的呢。。。比如,药典里的香薷其实是植物石香薷,而植物志里的香薷在药典里则叫做土香薷。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为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因为名字中有英字,古人有认为陆英其实是以花入药的,而今天却是以根茎叶入药。“芹名水英,此名陆英,接骨树名木英,此三英也。花叶并相似”虽然接骨草的叶片其实并不像芹菜,不过白色伞形花序确实还真是像,开花的时候,确能令脸盲症患者一眼混淆。当然,它的果子是华丽的红色半透明浆果,这一点比芹菜果实可要耀眼得多了。






神农本草经对陆英的描述:味苦,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

《金匮要略》中曾经出现过‘蒴藋细叶’这种药,而从唐本草开始的一些医家包括今天的药典,都把蒴藋和陆英归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分,认为陆英指花,蒴藋指茎叶,而它的果实为蒴藋赤子,都可以入药。雷公炮炙论中说:‘春用隔年花蕊,夏用根,秋、冬并总用’。蒴藋细叶,指初生嫩绿小叶,取其气浓味烈药效更佳。






乘雅半偈中对陆英的评价极高,作者称它:‘熏肤充身疮疡辟,骨接肌连金疮合,铸形良品’,在金匮的王不留行散中,它也被用于治疗金疮亡血症,黄元御评其起到的是“行血通经,消瘀化凝”的作用。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它有加速骨伤痊愈的作用,当然,只是在物质层面上证实;而《千金》、《外台》中也多有用陆英来泡澡做个药浴,可治风毒、小儿风瘙瘾疹、寒气关格等病的记录。“皮肤一切劳冷悉治之”。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1 19:31:00
第五回 葛

豆科》 葛属 》葛

神农本草经记载:
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一名鸡齐根。生种谷。

葛是一种缠绕藤本植物,从东北到南方广泛分布,生命力旺盛到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把人类废弃的房屋覆盖成一片绿色。直到楼主认识到它的价值之前,还认为这是一种极贱的野草,宽大的叶片上还通常吸满尘埃(特别是生长在路边的葛藤),总之是完全被无视。直到有一天,楼主感冒了,刚喝完‘葛根汤’,一股热气忽地从后背升起直到脖颈,瞬间感觉神清气爽,鼻子也通了,鼻涕也不流了,背也热了。从此感叹于经方的奇效,而好奇于在‘葛根汤’中起到主要作用的那位药‘葛根’是个啥玩意?于是打开植物志……再然后,楼主发现原来这不就是那种到处长满没人要的爬藤嘛?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1 21:01:00
因为体质属于一感冒经常是葛根汤证的类型,就打算买一点葛根放在家里备用。结果卖家说,葛根有两种,一种产自湖南,呈灰色;一种产自广西,呈白色。那时候并不了解情况,就选了白色的粉葛,然而使用后发现粉葛在膀胱经生发阳气的力道其实比不上柴葛。

“聚而成瓜,散而成谷”如果从结果的方式看葛藤这种植物的话,它的能量是分散的,结成一把把的豆荚,并不是像瓜类那样,把种子包裹在一起。所以对人体的作用,就会起到‘散’,散发腠理。为什么吃了葛根会有太阳经一阵热气升起的感受呢,大概就像唐容川说得那样,葛根是一种特别长的藤,单根长达8米(藤本月季长3米左右),根也比较深,而人体的膀胱经又是最长的一条经络,所以就同气相求地去到膀胱经起作用了,并且起到的是提升津液的作用。
葛根这味药的滋味是偏甜的,尤其是粉葛这个品种,可以做小吃。而辛甘发散为阳,所以葛根‘入于阳’,作用于人体表层。葛花是一位解酒良药,据记载,它的解酒原理和葛根一样,正是通过发散的特性,将酒气从毛孔中透出去,当然,酒喝得不够多的时候使用葛花,反而会伤身,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



柴葛

粉葛


葛花

葛谷

葛藤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1 21:13:00
@nickknight 2016-12-21 20:39:00
@acuncun 2楼 2016-12-09 21:33:00

青葙子——苋科 青葙属 青葙的种子
草决明泻肝热,明目驱风兼鼻渊
从前去野外从来没注意过青葙,直到某天发...
—————————————————
没见过这个植物
-----------------------------
你是哪里的?青葙这个植物分布也很广泛,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1 21:17:00
@破吉他 2016-12-21 20:43:00
顶一个。楼主加油。
-----------------------------
哈哈,今天第二次收获回帖哈,真开心,谢谢,欢迎常来!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2 18:45:00
@乖一点 13楼 2016-12-22 14:05:00

分辨药材,还能认识一二,一到山间地头,一个也不认识了。。。
—————————————————
你指的药材是中药饮片吗?能辨认饮片的人很厉害啊…楼主就不认得。不过觉得要是能去药房呆一段时间就可以熟悉起来了…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5 12:25:00
第六回 锦灯笼

茄科》酸浆属》酸浆

酸浆夹带果实的宿萼(就是灯笼状的那个小房子)干燥之后入药,称为锦灯笼。


因为没拍到正经酸浆的红色宿萼图片,所以从维基扒了一张图来说明问题,不然难以想象为何被叫做锦灯笼
下面是我拍的,根据宿萼的质地和植株高度,应该不是酸浆本种,是酸浆属植物苦蘵的可能性更大。酸浆为多年生植物,苦蘵为一年生,据说,决定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因素是它们能量转化效率的区别。
李时珍说∶龙葵、酸浆,一类二种也。(都是茄科的)酸浆、苦蘵,一种二物也。(都是酸浆属),楼主这边很少有野生酸浆,假酸浆到不少。小时候常吃龙葵的果实,成熟的为黑色,苦中带甜,味道有点像酸浆,但没那么好吃。






一般本经有记载的药物,我都会先翻本经的记录。
神农本草经说它:味酸,平。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一名醋酱,生川泽。

本经说的性味酸、平,指的是它的果实,也就是外面能买到的叫做‘姑娘’的水果。而它的根‘色白绝苦’,性寒。王好古对其药性概括道:酸浆味浓于气,阴也。据现代药理实验,酸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这和本经所说催生功能相符,而本经如何知道这一点,是否取其宿萼包裹种子的样子,象子在胞胎中而受到启发,取象比类,则不得而知…


未成熟的宿萼剥开的样子,知道未成熟肯定不好吃,所以没试

药典中收录的锦灯笼,药效为“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用于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热淋涩痛;外治天疱疮,湿疹。”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26 18:29:00
再放几张假酸浆的图,它和酸浆都是茄科的,各自成属,但假酸浆是一年生植物。这种植物不怎么入药,据说是外来物种,只在地方草药志上有所记载。假酸浆的花比酸浆各品种都普遍华丽,据记载可以祛风,消炎,治鼻渊,宿萼的棱比较突出,但不会变成红色。它的种子可以做凉粉,凉粉本来就是夏天的一种冷饮,所以有治痧气的功效也是自然的。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0 19:40:00
第七回 白英
茄科》茄属》白英

又是茄科的,龙葵的近亲,他们的花极像,果子一红一黑,难道一个在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个炼了九九八十一天?客官你选哪个。


白英的果实,图是从维基扒的,因为拍的时候还没挂果。


白英的小白花

戟形叶,两面都有白毛,这发达的毛发是龙葵所没有的

白英,味甘,寒。主寒热八疽、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一名谷菜,生山谷。——神农本草经

白英入药,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真是十项全能,绝不浪费,怪不得会有人在自家花坛里种着它了。本经说它性味甘寒,甘味补脾,因此补中益气,寒性可以治疗热症,热则寒之,能治消渴也就不奇怪了:消渴病因就是相火过旺,身体损失水分过多导致,但今天的糖尿病病因又和消渴不同。疽是一种皮下阴疮,类似于一些人脸上长的那种将发不发的暗色痘痘,如果这个人体质够好中气够足的话就不会发疽,而是直接发疮出来,白英补中益气,中气足了能将病邪推至体外,推测这是它能治疽的原因。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0 19:45:00
“江东夏月取其茎叶,煮粥食,极解热毒。 ”古人没有受过冷饮、空调的危害,一般人身体阳气还是比较足的,特别是那些体力劳动者,夏天出汗太多,就需要寒药来消除过多的热气,因此好多草药后面的说明都是“XX清热解毒”,其实这个说法比较笼统,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大热为毒,大寒也为毒。所以辨证施治就变得如此重要了,每次看到有人认为自己上火马上找一些清热解毒药来吃,久了以后会把体质变寒。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0 20:40:00
第八回 牛膝
苋科》牛膝属》牛膝/土牛膝



在山上拍的牛膝

这张可以看到牛膝的花序顶生和腋生都有


牛膝的节会长成膝盖样子,膨大,据说膝盖越大效果越好

跌打损伤的常用药里面,有一味牛膝,一般会开成怀牛膝,这属于中原地区的种植品种牛膝,多年生,根比较粗,药力比较强,但野外更多见的是这种土牛膝,一~二年生植物,样子和牛膝差不多,药力没那么强。

有些植物的根可以提升水火,比如上回的葛根,在伤寒方葛根汤中就是利用了它的根具有从极深处抽水到达项背的特性来缓解项背强几几的症状。但牛膝不同,牛膝的根主降,因为“味苦酸性平气不烈,味是阴降之味,且根不见孔窍,形质坚实无空,皆主降性。葛根之根粗大疏松味甘辛,能引水津上行,故主升,牛膝味苦酸,味主降而收至根底。”所以到底升还是降,得分析每一种性状,看看哪一种占主导地位。

药物气味,大家都知道’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因为‘气厚者升’,所以这类植物根部往往是疏松多孔的,用以通行轻质能量,且气味辛甘;而牛膝的根相比葛根紧实,中间还有一根‘木心’,并没有通气的孔道,味道酸苦,因此属于‘味厚者’,主降。

唐容川说,“凡降者,皆得地之味,故味浓者,其降速;味薄者,其降缓。牛膝之降则以形味为治,因其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下行。”有些人可能有经验,一些药吃了以后它可以引火下行,作用于中下焦,有时候连小腿都会暖起来,牛膝治疗腰膝疾病,当然原理也是一样的。

牛膝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 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故凡病在腰腿踝之间,必兼用之而勿缺也”,专治膝盖中枪。牛膝根据炮制方法不同药力会有差别,酒制牛膝活血,盐制牛膝入肝肾,宣导下行。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1 13:17:00
第九回 败酱草

败酱科》败酱属》白花败酱







极无生气之中,偏具无限生机者,化死气为生气

神农本草经:败酱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瘙,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功用:
除肿痈排脓散血,破痈结催产落胎;去疽痔疥瘙,却毒风痿痹;鼻洪吐血能止,腹痛疑血可推。

腐败之臭气向为众人所恶,败酱草老叶与根臭气浓厚,却能“于瘀浊垢秽之中生气昌”,长得又臭又生机勃勃,入药,能同气相求而引肠中痈脓下行,危急之中救人一命。话说回来,五脏中,肾主腐气,臭气可是有补肾一说的。
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本草纲目中言:“其疮未坏及长服者,去败酱”,就是体内还没有脓血出现的时候,就还没到可以用败酱草的时机,脓血是已败之血,败酱草面对没有生命力的腐臭之血才能发挥它的功能,对于新鲜血液就没用了。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1 20:14:00
第十回 木通
木通科》木通属》木通/三叶木通

八万四千毛窍,有所闭塞,莫不令之开通。



木通一枝五叶


三叶木通,药效等同,这两种木通长在一块儿,被楼主拍到

神农本草:通草 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这里要说明一下,神农本草经那个时候是把木通叫做通草的,因为据说木通的藤蔓,可以两头通气,当然我没试过。可能也有不通的,当然药效是两头通气的更好了,因为木通主要取其通利九窍的药效嘛,九是一个虚数,大意是通一切窍。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木通了,而通草则变成了另一种草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药名。还有小通草(学名旌节花),这种植物茎秆非常硬,中间是绵绵的白絮,把白絮捅掉,就可以用来吹气生火。所以名字带通的草药都具有通透之性。

木通味平,为什么能除脾胃寒热呢,我的分析是,真正的热病是整体都热,身体温度均衡,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些寒性的药降低温度。但只要有局部受寒了,通道不通,就会导致郁热,就像道路堵塞了以后,堵塞点前方没有一辆车,后方却堆满了车,对身体来说热量也会堆积在堵塞的通道后面,这个时候用木通通一通,温度就均衡了,所以既除寒又除热。“令人不忘”这个功能,楼主确实见过肾脉不弱可是记忆力非常差的人,可能是管道堵塞了脑部津液不足,既然不是“不荣”就是“不通”,是否通一通就好了也未可知。

木通汗多者禁用,推测汗多津液损伤,木通有利尿的功效,用了会进一步损伤津液,所以禁用。

木通的果实民间叫八月瓜,据说很好吃,甜的。楼主没吃过,见到木通的时候它没有结果。而且这种东西市场上是买不到得。


这张是维基扒的图
楼主:acuncun  时间:2016-12-31 20:47:00
@sontayon 2016-12-31 18:03:00
喜欢通俗易懂的科普贴,楼主加油!
-----------------------------
谢谢!不知道算不算科普,反正楼主自己一个人学习觉得太寂寞所以来这里找找存在感,欢迎探讨!
楼主:acuncun  时间:2017-01-01 07:30:00
@池里的莲花 24楼 2016-12-31 21:07:00

顶楼主
—————————————————
谢谢支持
楼主:acuncun  时间:2017-01-01 21:08:00
第十一回 防己

防己科》千金藤属》粉防己


这张是楼主在绿化带里拍到的,难得发现一棵粉防己,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叶面像撒了粉一样

这张图是PPBC的,为了示意粉防己的红色果实

内容: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

防己自古以来就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汉防己的原植物实际上是防己科千金藤属的粉防己,木防己则为防己科木防己属的木防己,而药典中记录的防己正品来源是粉防己,而木防己这种植物只能算是防己这种药物的次要来源,也就是‘次品’。是不是有种绕晕了的感觉,快不认识防己这俩字了。
前两者好歹是同科的,除此之外,还有马兜铃科的植物广防己,不知怎么的也混了进来,也叫了个防己之名,大概是因为它也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横截面吧,如果只看饮片,确实相似容易认错。

唐容川说:防己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木通中空与防己同,味苦泄,故均为行湿之要药。
防己也属于通利一类的药,它和木通常常被作对比:“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通草即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

防己科》木防己属》木防己




木防己也是一种藤,和粉防己是同科不同属植物,它的果实是蓝色的,楼主经常看到木防己,却很少看到粉防己,可能木防己的生命力更强长得更快吧。
楼主:acuncun  时间:2017-01-03 16:09:00
@轻_风_2009 27楼 2017-01-02 17:55:00

谢谢楼主的科普。
—————————————————
谢谢支持,一起学点知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