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楚居》楚祖季连从陕北騩山石峁城至冀中娶盘地防风侯女,千年后入周及楚姓之谜

字数:9217访问原帖 评论数: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06 22:56:00 更新时间:2022-06-11 08:02:50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06 14:56:00
清华简《楚居》楚祖季连是从陕北騩山石峁城至冀中帝都活动,娶盘地防风侯女生子,千年后才迁至关中附周,后更南迁江汉,及楚姓氏来历等推想。
作者:路终远历史研究,交流探讨可加微,2022年五一节于保定。

自从有关楚国早期史的清华简书《楚居》整理发表以来,形成楚史研究热潮,百家争鸣各圆各说。但因楚国西周时在陕豫鄂一带,所以各家也多把更早的虞夏商时之楚也定在这一带搜寻落实有关地点。而本人呢则因已以《山海经》重点部分为中心建立了一套"上古华夏三皇五帝在京南冀中,各部向四方扩展直到全国″之猜想理论,系统而详细,所以把《楚居》所载楚早期季连几代人的活动也纳入本人这一冀中起源系统来落实有关地点,推出季连是从陕北騩山石峁城到了冀中,几百年后才南迁到河南,商末入关中附周,类似夏商周巴蜀徐等的迁移,以下为详推过程。
网上搜见《楚居》专家释文有清华版和卧马先生(李敦彦)堪误版等多家多版,简本身无问题,但看怎么释读,本人参用多家,也提些不同意见。
先看下《世本》、《帝系》和《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来源:
《世本》"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江)水,昌意降居若(淖濁博)水。昌意娶于蜀山氏之子(淖子),谓之昌濮,产颛顼。颛顼娶于滕奔氏(陈丰氏)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老童娶于根水氏之子,谓之高緺,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隗(嬇醜丑),是生六子。孕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铿,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楚之祖)。″
《帝系》前面与《世本》大同,后有"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九世至于渠,娄鲧出。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之名为无康,为句亶王;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其季之名为疵,为戚章王。″
《史记楚世家》"高阳(颛顼)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楚居》早期部分释文"季连(辔連)初降於隈(騩隗)山,抵于空穷(空牢),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顺)水,见盘庚之子,位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 季连闻其有甹(聘),从及之盘,爰生[纟呈]伯远中毓裳羊先位于京宗。 穴酓(熊)迟徙於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并戈](咸)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 至酓(熊)狂亦居京宗,至酓(熊)绎与屈紃,使若嗌卜徙于夷屯。″

季连行程:
1、"季连乃降於騩(隗隈)山″。话说冀中华夏西疆大诸侯国騩山石峁少国主季连,奉其父老国主陆终之命,有一次向东顺本人西次三经路线来保定帝都办事,应觐见了帝舜及其几位在帝庭供职之兄长昆吾彭祖等人,然后在帝都周围这一带数县游览,访古探芳。
2、"抵于空穷(空牢)″,何在?网上见多数研究者是在西周时楚国活动地河南湖北陕西一带找某个洞穴。而本人认为可能即今曲阳月明山,《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本人《大荒经研究》认为此日月山即曲阳县辉岭村月明山,高540米,正巧在顺平尧都南郊观象台的正西方向上30公里,是西5区区标山,全部大荒四经共36区36座区标山,皆36条区标射线上肉眼可见之山。月明山顶也正有一径数米圆形天门洞,当即吴姖天门,现月明山的名字也是来自于此天门洞远看似明月,本人于此认为这个天门洞也就可称为空穹。进一步推究季连为何要专门来这里看一下?是因其祖父吴回(黎,一般认为黎即吴回)、伯祖父重曾被帝颛顼分派于此。帝喾时火正重因为受命诛共工而不尽被帝喾囚牢处死刑于此山,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可能是尸体曾被吊在此天门洞示众,贬名为嘘,有悲惨之意吧,所以也可说此处为"空牢″,这也反映出黄帝长子与次子二系的争权矛盾吧,重可能因同情炎帝系共工而不愿诛尽之,毕竟炎黄二大系间关系复杂深厚,而帝喾则以此为借口杀了重,削弱一下颛顼系势力。
季连专门来此致祭一下被帝喾冤杀之叔祖重,可能也是其父陆终早安排给他的任务,这时帝舜在位,同属颛顼系,或已默许为被冤杀的重平反了,季连是以受父命专门来祭拜告慰重之在天之灵吧。帝喾杀重后又任其弟黎(吴回)为火正祝融之官,派住更远些的灵丘平型关(见本人《西次三经研究》之钟山)守卫东西要道,吴回生子噎,派往西极騩山石峁城服侍其祖老童并负责观察天文日月星辰,可能因噎处西极所以又名陆终,后来就应继承了老童石峁城诸侯国主之位,陆终又曾东返,于晋北娶了炎帝系鬼方氏之妹女隗(女嬇),本人认为亦即女醜女丑,一胎生六子,可说是史上最早之剖腹产,昆吾为老大,剖腹产后女丑居然在烈日下又挺了十天才去世,唉,真是上古华夏最伟大悲壮的女祖先,太不容易、太值得华夏子孙永远纪念了。
这里再多解说一下"处于西极″,华夏帝都正西方最远处,指陕北騩山石峁城,今查顺平尧城村(传为尧都)与石峁城东西虽隔千里,但纬度竟然皆北纬38℃多,完全在一条纬线上,是巧合还是人为故意而选择?石峁西边不远即大草原了,所以说是华夏疆界之西极。
《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有女子之国。″
《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上。″
​此处的"生而十日炙杀之″,就是说女丑剖腹产生完六子后,并没有马上死,而是又挣扎着烈日下活了十天才死。海经画图纪录者在女丑尸体上方画了十个太阳,表示这十天时间,后世则不明所以,说女丑是女巫,十日并出大旱,尧命女丑到龙山上施巫术求雨,没有成功反被晒死,这就有点把祖宗丑化愚化了,个人认为不可取,还是尽量合情合理还原解说吧。
女丑剖腹产六子之龙山在哪里?本人《大荒经研究》认定在顺平尧城尧都南郊大荒四经九丘中心观测点西北方10℃射线上,为西4区区标山所以肉眼可见,今唐县县城​西北十里之青龙山,又名尧山香山,有尧池,为九龙河(古博水淖水濁水)发源地,尧池即三淖,上古应有至少三个池。女丑六子长大后,尧就把此地封给老大昆吾,以纪念其伟大悲壮的母亲吧。
季连这次回来亦应重游了其出生地龙山并祭了其伟大悲壮的母亲女丑(醜隗嬇媿)吧。
上面啰嗦一大堆,总算把空牢和季连之前的一些有关人物事件地点介绍清了,下面继续推解季连的行程。
3、"前出于乔山″。乔山何在?本人以为即桥山,今满城县眺山又名桥山,当地有传为黄帝陵之说,本人华夏上古史研究中也就以此山为黄帝陵。也即季连到曲阳日月山吴姖天门空穹空牢祭拜其叔祖重后,又向东前出到平原一孤山满城桥山来祭拜了远祖黄帝,这也应是其父陆终安排的任务之一吧。
4、"宅处爰波″。沿(缘)波居住之意,此波何在?眺山东北数里即今漕河,大册营乡、要庄乡一带,上游为古之雷溪,本人认为华胥氏女与雷泽氏雷公结婚孕伏羲之雷泽、舜渔之雷泽就是雷溪在此潴成的一泽,此波即指雷泽。季连在此住了一阵子,应也访寻了远祖伏羲、现任帝舜等在此的遗迹故事吧,受受教育,这也算任务之一,也象舜似的打打渔。甚至可能暗示下文象华胥氏女与雷公在此一带成婚生伏羲似的,也有个好姻缘在等着季连。
5、"逆上汌水。″汌水,网见专家学者的有释为均水、洲水、顺水等的,本人认可顺水,因为漕河古名即顺水,《大荒北经》"有山名禹所积石。有阳山,有顺山,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都在顺平尧都中心观象台北偏东这一带,《后汉书》、《水经注》亦载"刘秀遇险于顺水″即此,又名舜水,当是舜渔此故,又名徐水。北边漕河上有龙门村龙门,为河谷中直径数米之天门洞,顺水过此狭窄龙门下泄,激流奔腾,轰响如雷,因名雷溪雷泽,金章宗题"雷溪春涛″为古时一大胜景。后来大洪水时龙门堵塞,禹治水又挖开并扩凿一下,把挖的石头堆到河岸上名禹所积石山。丹山即丹丘,即西边十多里之满城莲花山,因顶岩为红色象巨大莲花得名,为最早之华山,华胥氏居此一带,始州之国当即华胥之国,华夏之始也,详见本人《大荒四经研究》。
季连逆着顺水(漕河雷溪)西岸北行,就观览了解了上述这些人物、故事、遗迹,再受些教育吧。
6、"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 季连闻其有甹,从及之盘,爰生[纟呈]伯远仲毓裳羊先处于京宗。″季连娶了商王盘庚的孙女?这是《楚居》篇中争议最大的一事:舜禹时代的季连怎么见到了晚6百多年的商中晚期王盘庚之子?有些专家学者就此质疑原来史书记载的相关世系、年代都不对头了,造成新的疑史论。本人认为问题就在于此盘庚应并非后世商王盘庚。因为下文还有"从及之盘″,表明盘是个地名,也就可为姓氏,那这个盘庚就是一个姓盘名庚的人。而商王盘庚则非姓盘名庚,是死后取的祭祀用的日名。本人看原简字型,盤盘无问题,庚或许也并非庚,那就更不是指商王盘庚了。
那这一带到底有无"盘″这个地名呢?
本人《北次三经太行山研究》中,推定"沂山,般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北百二十里曰燕山,燕水出焉东注于河。″之沂山般水正在这一带易县中南部,般水即今易县徐水县之瀑河,般盘同。北边12公里下一山燕山燕水也在易县中部,燕水即中易水河。另本人查《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玕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盘)木千里。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中有"盘木千里″,《海内北经》则为"寻木长千里,生河上″。一般认为盘木即蟠木即寻木即扶木,即盘根错节连绵很长的大木森林,应沿河泽岸边而生。附近今徐水有户木乡,查地方史志资料"户木村,不知村名来历″,村庄名不知来历的实极少,户木居然是其一,那就任本人联想吧。户木村正在瀑河般水东边。
本人《大荒四经研究》中,颛顼葬陵所在附禺山(务禺符隅),为大荒北经第1区肉眼可见之区标山,在顺平尧都东北40℃射线上,为今徐水满城交界之紫口山九龙山。符隅山即符山之隅山,符山附近山,符山又在何处?本人认为即今北边的徐水釜山,正是黄帝涿鹿战胜后聚诸侯合符示一统冀中华夏处,符山即釜山,自此黄帝成为冀中华夏人群政权之中央帝,结束了此前冀中华夏自燧人至神农五千年的血缘人群松散联盟、缓慢发展的局面,始建中央集权,开始大展宏略,积极主动向四方大开拓,主要即西方晋北陕北,陕北石峁、晋南陶寺即数代人开拓之西方与南方的最大成果。
《国语·卷五·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为漆(厘)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
《左氏博议·卷十九》"防风氏,身横九亩不能免于会稽之诛。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身横九亩。″
从孔孑的话知道《大荒北经》大人国即防风氏,职守封、隅山即符山、符隅山,防风即防符,本人由此推定防风氏为帝庭专门在派在徐水这一带守颛顼帝陵和黄帝合符山者,人高马大,适合做守卫防备者。
汉代曾在徐水清苑这一带设樊舆侯国,徐水东南今大因镇防陵村汉墓,即为樊舆侯墓,出土了一对全国最大青铜马,造型生动,1米多高,现为保定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本人认为樊舆、符隅、封隅、防隅可同,还与扶余同,可能后来防风氏一支迁东北为汉魏时扶余国了。
另:樊,棥为篱笆,樊即似篱笆之连绵之大木盘木扶木,户木或亦即扶木盘木。瀑河边瀑河乡也巧有3个樊村,今有时简作凡村。瀑河再往下十多里有遂城镇,古遂州。本人推认燧人氏在此一带,《拾遗记》"王母果至,与燕昭王游于燧林,观炎帝钻木取火之术″,可见燧林亦正在燕国遂地这一带。燧林据说即一大片盘根错节之大木森林,可见燧林亦可称盘槃林。
总之盘木在徐水这一带,应是沿般水(瀑河)岸生长的很长的大木树林,沿河向南又拐向东延伸很长至白洋淀,这一带就也可称盘地樊地防地。季连所见这个盘某人之子,或即大人国防风氏之后。本人有专文《上古华夏贬姓弊称举例》中认为"厘(黎黧釐隶鬲)″姓,是上古华夏对内部一些叛乱者、不听命者、犯罪者等的贬姓,即下等人奴隶之意。最早是蚩尤本姓阚,虎大吼意,出自炎帝姜姓,败亡后才被贬姓黎,本人《大荒经研究》蚩尤也正在满城这一带。夏启自立,禹另子欢头及其子苗民不服,与启争位,启流放之,贬侄苗民为厘姓。大人国防风氏这个厘姓也应是禹杀防风侯后才贬姓的,原来不姓厘,可能就因封派于此而姓防盘樊,此地有大盘木叫盘地,人也长大也可叫盘人,所以也可姓盘了。季连这时是帝舜在位,还未到禹杀防风氏时,所以本人在此推测这个盘?之子盘某或为防侯之子、盘侯之子,"处于方山″,此方山即防山封山符山或符隅山。
通过上面一大堆辗转勾连解说,对于盘庚、方山、盘地,思路就清晰了,简结一下:季连逆沿汌水顺水漕河雷溪北行,找河窄处过河到东岸,想去游览祭拜远祖颛顼陵所在符隅山及黄帝合符之釜山符山,就去见负责此二圣山防务的盘侯之子(防风侯之子),相谈甚欢,就请季连到其封居地方山(防山符山符隅山)小住,亲自做导游带季连参拜了二帝圣迹。这本是防风侯之职责吧。
在此,季连还成就一段好姻缘。可能是这个盘侯之子(防风侯子)也很想结交皇族贵胄富贵公子哥西疆大诸侯国主继承人季连,就有意让季连见到其女妣佳,国色天香秀外慧中,正放话出去要选配于四方贵胄。季连一见倾心,听说已有人下聘(闻其有聘),就紧追不舍一心要抢先,随女到其住地盘(盘木扶木寻木户木),二人情投意合成婚于此。
7、"爰生[纟呈]伯远中毓裳羊先处于京宗。 穴酓(熊)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并戈](咸)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 至酓(熊)狂亦居京宗,至酓(熊)绎与屈紃,使若嗌卜徙于夷屯。″
以下这段开头就不好解释了,因为出现了几百年的世代断层。这里关键是"京宗"这个地名,因为后面西周初时的"熊狂亦居京宗″,所以京宗大概率就在当时关中周都丰镐二京(宗周)一带,到熊狂子熊绎,才迁到陕豫鄂交界吧,周成王封其为楚子。那么穴熊就应是熊狂祖父鬻熊,附于周文王,也居在关中京宗就合理,而并非《史记》所说穴熊与鬻熊为二人,但《史记》言之间几百年失记世代是对的。
那么就应是[纟呈]伯远仲兄弟与穴(鬻)熊间有近千年失记世代,类似周世代也有几百年多代失记。那么"毓裳羊,先居于京宗″,就不是说远仲兄弟居于关中之京宗了,因为这时他们还应在冀中,根本未迁去关中,甚至此时夏商周都还在冀中未迁。
所以关键是"爰生[纟呈]伯远中毓裳羊先处于京宗 穴酓(熊)迟徙於京宗″专家们到底释字断句准确否?到底啥含义?看网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文章皆认为季连生了[纟呈]伯和远仲两个儿子,他俩最先居住于京宗。本人一开始也认为如此,但现在考虑到大几百年断代则认为此说错了,这句话中应含有近千年的世代断裂无记的信息,本人现认为就在这个"远″字,上古史书上似还未见有名远者,这里凭空来一个远仲也概率不大。虽然伯仲与下面叔季相接似很合理,有的专家们也就因此而认为季连与穴酓为兄弟甚至为一人,从而生了伯仲叔季四兄弟,貌似极为合理,世代无断记,所以就把季连定为商中晚时人了,见商王盘庚之子也合理了,再进一步就推翻了传统的虞夏商时间关系。但本人认为并不能百分百确定这伯仲叔季为同时之四兄弟,此处可能正例外。
本人试断句为"爰生[纟呈]伯。远,中毓裳羊,先处于京宗。 穴酓(熊)迟徙於京宗。”本人解说:季连生了[纟呈]伯,接着过了一段久远(近千年)时间,就是说舜禹时的[纟呈]伯与周文王时的穴熊(鬻熊)之间有近千年的中断多代无记。"中毓裳羊″,是说久远的近千年中间家族出了一名叫裳羊者,先处于京宗,这个"中″字,本人认为此处就不当"人名之仲″而当"中间之中″了,中在金文中虽多做仲,但也有做中间之中的。也即是说楚人近千年数十代中只有一名裳羊的直系祖先留下了名字,正是他首先居住在京宗,而非[纟呈]伯最先居于京宗,这样就完成了合情理的相距千年、千里的时空转换。前文已述京宗即周都,也即是说此名裳羊者可能最先弃商入陕投周居在京宗,可能已在周庭任要职,这也暗示后来楚人为何以羊(羋)为姓了,因为这个首先入周任要职的祖先名裳羊,可能即下文穴熊(鬻熊)之父或祖吧,也许此裳羊是指其为周之牧羊之官吧,以羊官为姓了,类似下文酓姓酒官。注意一下裳羊之裳,原简是否裳也不确定,类似盘庚之庚不确定。而网上见专家学者们多以"毓裳羊″为"游徜徉″,认为是说季连二子在四处徜佯游荡,本人不认同此解说,而认为裳羊为人名或官名。毓有蕴育之意,"中毓裳羊″即千年中家族出现一位名裳羊者,不应把"毓″解做"游″。
" 穴酓(熊)迟徙於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并戈](咸)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 至酓(熊)狂亦居京宗,至酓(熊)绎与屈紃,使若嗌卜徙于夷屯。″
搞顺了时空转换,下面在周初的事就好说了,继续解说:到穴酓(穴熊鬻熊),他开始亦应居京宗,但后来又从京宗迁走了(迟徙于京宗),什么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此时周武王伐纣,鬻熊跟随出征,就离了周京。后来他在外地娶妻妣列生二子,其中生小儿子丽季时难产,导致其母死亡,巫医用荆条包缠其尸体以葬,为纪念此事所以才得名楚人。丽季(熊丽)生熊狂,熊狂又返回关中居于镐京。熊狂生熊绎、屈紃,又离开周京南下夷屯,后周成王计前代功臣之功,封熊绎为楚子,楚国始建,更南向江汉发展了。以下楚人在南方活动的事本人就不多说了,本人只着力解说穴熊之前的事和地点。
再说一下楚部之姓,本人据上文分析认为可见先有羋(羊)姓,来自于裳羊之羊,羋为咩mⅰe,羊叫声,出土楚国文物上写作"嬭″mⅰ姓,应是楚人自己的雅化吧。羋姓后又有酓姓,这个酓都释为熊,本人查应是手拿一饮酒器之意,金文楚系文字型也就类同饮字,所以可读yⅰn,网上见有研究者说熊姓为秦贬称楚之姓,楚人自己并未自称熊姓,本人也认为很可能,后来的史书皆秦一统后沿用秦人说法楚君为熊姓。酓姓显然来自于酓丽酓狂酓绎这一支,源于穴酓之酓,另还有别枝如屈等,也即从羋羊姓分出了酓姓与屈姓等。穴酓即鬻酓(熊),酓为酒器,鬻为食器,可能说明鬻熊在周文王时任掌管饮食之官吧。
另说一下郢:后来的楚都多叫某郢,何因?本人认为就可能来源于为纪念季连子[纟呈]伯,这是封国号而非人名,这个[纟呈]可能是地名与封国名,可能即程山(程州之山)与程国,《大荒北经》"有鲧攻程州山″,本人认为即崇山,按方位即今顺平火焰山,《国语》"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融为天火具体是九日大陨石雨,尧时落在崇山引起大火一片焦黑,尧遂封鲧为崇伯,让鲧带人治理恢复崇山植被,鲧攻程州山就是带人修山路等工程,并不一定是与别人打仗。此后崇山就也叫火焰山了,到后来反倒不知叫崇山了,明代《西游记》火了后又附会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火焰山,山北有一洞附会为牛魔王洞。夏之兴就是从鲧封崇伯开始的,鲧治水失败被杀后,禹又继为崇伯,继续治水,成功后改封于西南平山灵寿行唐一带的夏地为夏伯,帝舜崩后禹又返保定帝都圈继帝位,详见本人其它有关研究文章。这里主要说这个季连子[纟呈]伯,即程伯崇伯,当时禹已治水成功被移封西南方夏伯,所以舜可能就另封季连子为程伯崇伯了,这样西周楚立国后就多用某郢为国都名了,也是为纪念祖先封程国程伯之意吧。
这里又可多说一下这个崇国,也是众说纷纭。商末崇侯虎为商纣王宠臣之一,向纣王说周文王的坏话,提醒纣王要及早注意抑止周的扩张,其地可能在豫陕交界一带,后周文王一怒伐灭崇国。若此崇国为季连子程伯之后代的话,那裳羊就可能是因国灭而入周的,先为周文王牧羊奴,后成果大而受信用升为大羊官,从而被文王赐以羋羊姓代替了程崇姓的吧,其一子穴酓(鬻熊)又升为周文王的酒官食官,又产生一个酓姓。为何不记崇侯虎,可能因非楚直系祖先且名声不好吧,楚直系祖裳羊、穴酓(鬻熊)父子可能只是季连、程伯支裔,并非程伯封爵嫡系继承者,地位不高甚至已沦为平民,只因后来入周偶然得周文王信用而兴起为楚大国吧。后来周宣王时又封功臣大司马休父(亦重黎之后裔)为程伯,也算又接上古程国香火了,但已与南方的楚分道扬镳。本人认为这样推测分析也不失为一种可能吧。商末崇国一般认为是鲧禹之后,因其曾封祟伯。这里本人因前面分析季连子可能在禹之后曾被封[纟呈]程伯,就又提出商末崇国也可能是季连之后,另也可能是商灭原夏系崇国而另封的商系子姓崇国。
至此,本人就基本上把清华简《楚居》前面一段季连从陕北騩山石峁城到冀中、再经千年有后裔入关中附周发迹为楚国这段历史的一系列人物事件地点猜解详细完全了,与众多专家学者们的不同解说一样皆各圆各说而已,百家争鸣都只是可能,到底谁对,皆有待以后再确证。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07 07:43:08
曲阳月明山又名窟窿山或即空穹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13 17:48:26
专家们多在湖北河南找季连行踪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4 19:07:46
后记:2022年近端午,见网文《班姬山传说》说徐水大王店村附近有一座班姬(妃)山,上有班姬庙,传说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有一次刘秀战斗失利受伤逃到此处,得村姑班氏女相救,伤好离别时约好复汉成功后来迎娶班女,但等几年后刘秀登帝位来迎娶时,班女已为守贞而死,刘秀遂葬班女于此山建庙祀之,命为班姬山。另又查史志资料说是隨炀帝征辽东时,有班姬随行至此病死而建庙得名。
本人则联想这班妃是否与上古季连盘妃有关呢?反正是猜想,聊多一说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