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在基层的工作与生活

字数:19619访问原帖 评论数:24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8-09 17:59:06 更新时间:2022-07-10 12:08:44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09:59:06
“人们恐怕已经看惯了这样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当晨曦初露,用朗朗书声去迎接朝阳的是孩子;当夜幕低垂,熬夜攻读的也是孩子。而许多成年人呢?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固然不必郑重其事地挑灯夜读,但不少人包括某些干部是不是浑然不觉地把生命消磨于肥皂剧中、消磨于麻将桌前,或者在吆五喝六的酒话中消磨那本来并不多余的时间?”。
这是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的一段话,每次读来,就感觉到心情沉重。

我们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却沉侵在无用的社交中不能自拔,以此麻痹、逃避自己无奈又无果的人生。
转眼之间,已进入不惑之年。回首自己的人生,也算是大家眼中的一个失败的样本吧。 但是,当夜深人静回首自己的历程,虽然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但也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奉献给了基层,难道没有所获?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06:32
工作在基层,游走在山水田园之间,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不少的美景。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正值盛夏,先看一些雪景消消暑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08:05
我曾经将这些雪景图片发到朋友圈,大家纷纷留言,都觉得这样地方太美了,都想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望着白皑皑的大地发呆、打雪仗,也可以围坐火炉,煨一壶热酒,炖一锅猪蹄……
但我知道,这都是大家对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一种暂时的厌倦,想寻得片刻的宁静。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试着一个周不用手机、不看电视,也不参加聚会、麻将等群体活动,你就会觉得很不踏实,感觉被隔绝、遗弃。如果真让你一个人居住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出三天,就要逃离此地,就如《甲方乙方》里那个体验生活的老板一样。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08:49
闲暇之余,我喜欢养一些花花草草。
为此,妻子说我是个农民,我欣然接受,因为我的确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土地有一种难舍的感情。
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养花的。只记得养花之初,养死了不少花花草草,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浇水过多,生怕花草干坏了,天天浇水,看到花草的叶子不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浇水,其实正是浇水过多导致的,浇坏一部分。二是施肥不当。生怕花草缺营养,氮肥、磷肥、钾肥、农家肥轮番上,喝不完的牛奶也倒进去,烧死一部分。三是倒腾过多。花草刚长好,害怕盆小,根系长不开,一年倒腾几次,结果越倒腾越不行。
在太多的经验教训中,渐渐学会如何侍弄花草,主要就是为花草创造自然条件,尽量少折腾,花花草草就长的越来越好,阳台、楼顶就成了我的花园,每天看到蓬勃、鲜艳的花花草草,就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
通过养花,也让我明白了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也应该顺其自然,国家只需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至于民众怎么发展,不要过多地干预、折腾、管制,管制、干预、折腾的越多,腐败越多,反而影响了发展。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09:58
自己养的一些花花草草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2:02
这个是一叶莲,很好养,清水就能养活,也很有禅意,但在我们这过不了冬。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6:24
在基层工作,最多的就是下乡,也就是到村到户开展工作,几乎天天下乡。
我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是20年前的一次下乡,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9:06
一次印象深刻的下乡
1.山路弯弯
说是下乡,其实是下村,乡镇干部几乎天天下村,只是这一次印象十分深刻。
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被抽调到收税组,收取农林等各项税费尾欠。尾欠部分是最难收的,是硬骨头,所以一般都是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工作组,抽调的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干部,抽调年轻人主要为了培养和学习。
一早在食堂吃完早饭,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向山村而去。这个村我还没去过,只听别人说有点远。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没了人烟,一条小路顺山沟而上,逐渐就有了原始森林的味道,两边林深山峭、山泉清凉、鸟鸣虫飞,景色倒是不错,只是走的我脚趴手软。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9:18
2.看到屋,走到哭
又走了三四个小时,才总算走完沟壑树林,远处的山坡上散落着一些农户。我如释重负,旁边的老干部让我别高兴太早,说了句俗语“看到屋,走到哭”。我那天算是深切体会到这句农村俗语的意思了。我们顶着太阳,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第一户农户家中,刚好也是这个组的组长。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9:31
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此时已是中午一点多,大家人困马乏。可是组长在山上割漆,儿媳妇外出务工,家中只有70多岁、眼睛近乎失明的母亲在家。对我们的到来,老人家倒是十分激动,一口一个公社干部来了(聊起国家领导人,还以为是华 ),又是烧水,又是要做饭。可是她做不了啊。随后,大家就让我这个有点做饭经验的人负责烧饭,他们到户上催收。
说是做饭,可家中除了土豆别无他物,地里的蔬菜像茄子等又没成熟,只有辣椒,而且还是朝天椒。老人家硬是让我们杀了一只公鸡。油是没炼的猪板油,调料只有花椒和盐,于是炒了土豆片和辣子鸡(那个辣呀),饭是玉米糊。饭好时大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都说我的手艺还不错。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9:44
4.夜宿山村
当天晚上就住宿在组长家。
被子要说也不是太脏,比我在学校的被子还要干净一些,但是由于潮气不知道和被子上的什么东西发生了化学反应,散发出一种鱼腥味,让人很难适应。
夜晚的山村显的格外空旷,各种动物的叫声就好像在窗前,老一点的同志就给我们分辨是哪种动物的叫声。当各种动物的叫声逐渐消停下来,鱼腥味慢慢适应,开始迷糊的时候,楼板上的老鼠又开始闹腾起来,一群群地跑来跑去。由于楼板没有密闭好,我们床的上方订了一块彩条布,所以老鼠带下来的灰尘不至于落到脸上,一只老鼠却不小心从楼板上跌落彩条布,然后又掉到了我们床上。害得我们一跃而起,齐齐起来抓老鼠,但还是让它跑掉了。一直到一点多,我才在别人鼾声中沉沉睡去。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19:56
5.收税
第二天,在村主任家吃了早饭(洋芋四季豆),又到各户催收税费。我们把所有的尾欠户都走了一遍,我发现群众并不是不交,而是真的没钱,大家都认为自古以来种地交“皇粮国课”理所当然。每到一家,虽然是要钱,但群众对我们意见并不大,只是反映税费有些重,大家在一起开玩笑、聊收成、制定交款计划,有很多农户还留我们吃饭。其中有一户毛姓单身汉,税费倒不多,但他家徒四壁,没什么收入,每年就靠给别人干活攒一些钱,家里喂了几只鸡,鸡蛋从来没舍得吃过,都是卖了钱攒起来交税了。听到我们来催税,他还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这个姓氏。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20:17
6.为什么会出现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后来,国家免除了农民的各项税费,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粮食直补、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对困难群众实施了五保供养、社会保险等兜底保障措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山村全部得到搬迁,农民住进了新房,有很多农户还买了车,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新的问题产生了:农民的不满意程度增加了,干群之间的关系紧张了,信任缺失了,好多群众一边享受着政策一边还意见不断,出现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情况。为什么我们的优惠政策那么多、力度这么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和发展,却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是群众不懂得感恩、没有良心吗?
后来我发现群众并不是不满意惠民政策,也不是不感激中央政策,而是由于这些惠民政策监督管理不严,产生了大量不公平和腐败,致使群众对基层工作不满。
就拿退耕还林政策来说吧。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时候,还在收取各项农林税费,忽然来了退耕还林政策,不仅不交税,国家还给你补助,转这么大的弯是需要时间的,农民难免疑惑、怀疑、观望。所以第一年实施的时候,农民的积极性不高,退耕的农户和土地不多,大多数选择等待观望。但任务指标必须完成,政府只好发文让大户、干部带头,完成了第一年的指标。第二年开始兑现补助,群众见到真金白银,就非常踊跃,都想争取更多的退耕还林指标。原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大户承包政策就逐渐弊端丛生,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大户腐蚀拉拢干部,产生了侵占指标、虚报冒领、暗箱操作等众多腐败行为,还有很多没有土地的干部也成了大户,侵害了农民群众利益,更造成国家资金流失。从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至今已有20年了,大部分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已经结束,但群众关于退耕还林的举报还源源不断。
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导致属于群众的惠民政策,要么被别人截留侵占了,到群众手中就只有50%了,甚至到不了群众手中;要么被别人调换变次了,优质的变成劣质的,干饭变成了稀饭;还有的将国家惠民政策变成了干部的人情,需要群众求人、找关系、送礼,才能到手,群众由站着拿变成了跪着求。群众怎能没有意见?
如果我们不抓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消除群众身边的腐败,我们的政策越优惠、力度越大,腐败的问题就越严重,群众意见就会越大,就越容易失去民心。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29:55
民心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关键在于民心。只要凝聚了民心,什么困难都会克服。
我昨天翻看多年前的一篇笔记中发现记录了这么一段话,是盖来克时期波兰一普通工人和他的对话,原话为:“如果有必要的话,即使每天只有一碗菜汤喝,我们也准备响应党和政府的进行劳动。但我们希望得到保证,那就是这碗汤的分配将是公平合理的”。

可我们往往没做到的,就是看似简单却一直不能做到的公平合理。由于没能解决腐败问题,所以我们做不到公平合理,失信于民。也就导致了波兰、苏联的失败。

所以在《论语•颜渊》中,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取信于民不在于你给他多少,而在于公平,这样给的少也不会有怨言,给的多也不会出现“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情况。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32:43
去年下乡途中遇到的美景。
这种云雾环绕的情况山中很常见,一般在雨后,这种发生在冬季的还是少见的。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0:37:54
第一次做叫花鸡,用的是农村土鸡,杀了之后还有5斤多,鸡有些大。
头一天晚上就开始腌制,然后放上香菇、火腿肠、葱姜蒜。
用柴火慢慢烤制,味道比饭店的好吃多了。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1:11:40
干部与“地气”

1.
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镇工作。那时候乡镇干部主要任务就是收税费、抓产业以及计划生育。

每年春节一收假,我作为包村干部,就要到村组开会,督促群众春耕生产和发展产业。我所在的乡很重视这项工作,基本上县上每年的春耕生产现场会都放在我们乡召开的。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1:12:04
2.
督促些什么呢?

一是催群众尽快种粮食,由于都是山地,作物以洋芋、玉米、红薯为主,春季主要是动员群众种玉米,推广玉米三项技术。就是将农家肥与土混合,制成营养钵,在塑料棚中进行育苗,然后再移栽到地中。这项技术虽然增加了劳动量,但能保证出苗率、提前作物成熟、增加一定的产量,所以群众还是很认可的。

二是动员群众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其实大多是商品化比较高的作物,这样就能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下半年收税就有了经济来源,不像玉米、土豆,种了只能吃,也卖不出什么价钱。所以主导产业就是药材、食用菌、烤烟等经济作物。
村组开完会,我就挨家挨户到农户去看情况、催进度,落实主导产业。到户一看,基本上没动,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反正就是近期动不了。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1:12:26
3.

在其中一户遇到一老者,知道我的来意后,寒暄了几句,就问我:年轻人,24节气你晓不晓得?你晓不晓得啥节气该干啥子?见我回答不上来,老人家就数落起来:你们号召发展的产业,这个搞坏了,就马上换一个,农民好不容易种好了,又卖不出去,这几年搞的那些产业,哪个产业成功了?农民受的损失,哪个来负责?你们动员春耕生产,连节令都不顾,就要求我们把苗子栽到地里,一遇倒春寒,或者气温一降,就冻死了,害的农民种两次,哪个还愿意搞?见我窘迫样子,老者缓和了一下,说道:你们政府动员春耕生产、推广技术、发展产业,心是好的,下的功夫也很大,为啥农民不欢迎?就是现在好多干部,在学校喝了些墨水,成天坐在办公室空想,不沾一点地气,在那瞎指挥、压任务、挣表扬,农民光吃亏,哪个还敢听你们的?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19-08-09 11:13:00
4.

我以前只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那的习俗是早早起床,在田间地头走一圈,沾沾露水、接接地气,没想到工作中也要接地气。

后来又仔细一想,这工作中接地气不就是群众路线吗?不就是要求我们工作要了解群众实际、听取群众意见吗?由于我们工作没有“接地气”,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干部与群众、政府与农村、政策与农业,中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逐渐加深的鸿沟。

后来,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改进了有些基层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倾听和吸纳基层意见,特别是在干部这个决定因素上,推出了“上挂下派”的干部交流模式,将一部分干部挂职到基层,同时也选一些基层的干部到中省市机关部门挂职,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求缩小层级特别是与基层之间的距离,让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这项措施起到了上下交流、锻炼干部、促进工作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入范围小、方式单一、交流不深入等问题,导致“接地气”的作用不显著。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