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广西贺州游】

字数:20872访问原帖 评论数:3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23 07:33:03 更新时间:2022-08-23 12:56:17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2 23:33:03
【广西贺州游】1.黄姚景区:休闲庄园闲 龙门街人稀



俗话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因为疫情,一年多未出远门,只能灵魂在路上游荡。实在憋不住了,上月底疫情得以控制,于是找了个很近的远门(毕竟出了省)出游了。因为广西区要48小时核酸,身体马上就要在路上了,出门前还步行半个钟专门去做核酸。



2022年6月29日,动车直达贺州站,地陪接站,坐上中巴车到达黄姚古镇附近的乐耕休闲庄园用午餐。天气热得像火炉,随便扒拉几口就出外逛逛。

乐耘休闲庄园位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北菜村境内,总占地为100亩,是粤桂两省合作开发的乡村振兴项目。以自然丘陵、生态田园为资源条件;以昭平本土农业作为依托;凭借“田园综合化、旅游环保化、产品生活化”的开发理念,强调“三产融合,自成体系”,努力成为昭平扶贫助农、特色农业、休闲旅业、劳动教育实践的官方展示窗口。也是贺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四周都是尖尖的青山(广西的山都是这样的),地上种植了很多农作物,橘子树长势喜人,还未到结果的时候,玉米地的玉米很大个。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个所谓的景点很萧条,除了我们这个团的24人之外,没见到其他人。



一列小火车静静停在很袖珍的铁轨上,售票窗也没人。






据介绍这个庄园的游览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参观体验游玩与劳动教育区域和项目有:农业与劳动技术类集装箱养鱼区、鹧鸪养殖园、特色有机茶叶文化馆、黄姚豆豉非遗馆、乐耘佳味馆、丛林穿越小火车、萌宠喂养、农家土灶、荧光彩绘等,是一个集自然风光、科普养殖、休闲娱乐、非遗研学、劳动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多业态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旅游休闲庄园。但我们除了看到橘子树,玉米和几只鹧鸪之外,什么娱乐项目也没有,都是疫情惹的祸。本意是让游客在放松心情、游玩乐趣的过程中。参与到精准扶贫、爱心助农的行动中,但未达到目的。

午餐后导游带我们去了黄姚古镇(太喜欢了,另文介绍),游览了将近2个小时,导游交代了明天早餐和集中的时间,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本该明天去的黄姚龙门街提前到今天。

黄姚龙门街是黄姚古镇的扩展,实际上就是仿古的步行街。
有关方面是这样宣传的:龙门街传承黄姚古镇山环水绕的建筑精髓,深挖千年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以鲜花+夜游为核心亮点,商业景点化、文化主题化、主题情境化理念塑造产品个性,实现景区化开发,将自然山水和人文风光、文化体验与娱乐商业结合在一起。

龙门街带你穿越回明清。从远处看,这是一片山水画卷,房子林立。




一座桥连接南北两岸,这座桥成了沟通现在与古代的桥梁,左边是现代建筑黄姚中学,右边是龙门街。于是这座桥也叫龙门桥。

桥底流过的姚江水,水质清澈,由于黄姚地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水有一股淡淡的石灰味道。








走下龙门桥,有一个大门,上门写着:黄姚古镇,龙门街是商业街,也是黄姚古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有墙画,最吸引人的就是这幅墙上美人了。吸引了我为她驻足停留。她头戴鲜花,目光温柔,举止端庄优雅,完全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美。











可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大片仿古建筑建得有模有样,有点徽派建筑的风格,估计没有几个亿的投资下不来,可惜偌大的龙门街没有客商云集,很多店铺都关门了,原来一间很火爆的餐馆大门紧锁,只留下一个用假花制作的大大的囍字,整条街道只有我和蔡同学两人在行走,实在太可惜了。如果喜欢拍大片的,这是最好的时候,尽可以拍个够。








漫步在黄姚古镇的街道上,小河流过,两边可见小山,黄姚邮局古色古香,黄姚中学背靠着山,紫色的百子莲很吸睛,芦苇也在蔓延……这个古镇无时不在欢迎你的到来。
(1442)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3 14:58:16
@開発 2022-07-23 00:27:27
这相机拍的照片感觉和手机差不多。
-----------------------------
我的就是很普通的卡片机,拍照可能还不如手机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3 14:58:32
@67832368 2022-07-23 13:04:32
靠近自然,心态年轻
-----------------------------
这话经典,谢谢!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3 15:28:43
【广西贺州游】2.黄姚古镇:一镇一千年 岁月无情也动人

6月29日,在乐耕休闲庄园用午餐后到酒店入住,而后导游小朱带着我们游了黄姚古镇。
在导游买门票的同时,我们拍景区的大门、戏台等。





导游一去就是好长时间,拿到门票一看,才知古镇的门票都是实名制,右上角还有本人的身份证照片,难怪买个门票耗时长。

8年前我来过这个古镇,跟着导游走,一路寻找过去的印记。
为了创建5A景区,现在黄姚古镇景区的面积往外延伸了很多,我们吃午饭的那个休闲庄园,距离真正的古镇还有10多分钟的车程,还有那个龙门街,都被划归到黄姚古镇景区之内了。

真正的黄姚古镇(也就是我8年前去过的)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

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现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

进入古镇大门,一棵大树吸引了我,它叫龙爪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因为这棵树的藤很像龙爪,故名龙爪榕。由于它的枝叶太繁茂了,人们立了几个假树桩支撑它。

黄姚的古树很多。翠竹古榕巧妙散落在古镇的空间,溪河两岸有千年古榕、合抱的油樟、珍稀树种龙鳞树等,还有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或长于江畔,苍翠盘郁;或长于岩缝,蜡干虬枝。条条老藤,簇簇修竹,丛丛野花,依偎着溪畔河岸,格外绚丽,恰似一个个巨型盆景扑入游人的眼帘。





黄姚古镇景区里有很多古榕树,一般都有500多年历史。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睡仙榕便是黄姚古镇景点之一,在古镇的姚江边上有一棵老榕树横卧在江边,造型奇特,苍劲曲折,虬枝纵横交错,形似醉态仙翁,这便是“睡仙榕”。





相传八仙游遍名山大川之后,来到黄姚,立即被这里的奇山秀水迷住了。他们边欣赏美景边大碗大碗地喝酒,不知不觉八大仙都喝醉了,边酒量惊人的吕洞宾也支持不住,手拎酒葫芦东倒西歪地背附近一棵榕树倒头就睡。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少时辰,一觉醒来时,榕树随着他的睡姿长成了倒卧状了。于是后人就把此榕树称“睡仙榕”了。






古镇秀峰耸立,清溪环绕,巧借自然山水,以群山为依托,随地势起伏依山水而建,宛如一座天然的山水园林。

镇内山水岩洞遍布,亭台楼阁林立,楹联匾额随处可见,寺观、祠堂、古树众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了黄姚古镇天下一绝之风景。



8年前我看到的河水是绿色的,很清澈,今天看到的河水泛黄了,导游说是因为上周下雨的缘故。

印象中在山青水秀衬托下的带龙桥,今天在我的眼前显得很疲惫,立在泛黄的河床上。带龙桥是黄姚古镇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阶梯式拱桥。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桥面全部用当地的厚石板铺成,石板之间用特制的铁卵连锁,把桥面牢固平整地连成整体。该桥至今依然牢固如初。




当年印象很深刻的石跳桥,今天问了导游才找到他的位置,原来就在检票处附近,而且河水已经蔓延上来,看不到石头的模样,8年前我踩着石头过河到对岸。石跳桥始建于清嘉靖十六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整座桥长19米,由31个石墩组成,石墩间距按人行走步伐恰当排列,既利人行,又不影响泄洪。



又是一条石拱桥,名曰佐龙桥,也是黄姚古镇景点之一,位于黄姚古镇北面,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83年),因桥面狭窄,经常出事故,后人索性在桥边增建一桥,连成一体,取名双龙桥。





古镇内现有300多间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建筑精美,工艺高超,岭南风格极其浓郁。






看见古镇墙上的标志牌写着高士其寓所字样,我问导游高士其的寓所到底在哪?导游说:哪里写着他的寓所?不清楚哦。看来导游并不知道科普作家高士其。

在古镇转了一个多小时,从某个门口出来,见到了高士其的雕塑和对他的介绍,可惜就是找不到他住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到了黄姚古镇,穿过黄姚古镇的长巷,高士其寓便映入眼帘。现在已经变身为秘密花园客栈。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著名的科普作家。1944年,高士其转移到黄姚寓居于此,继续革命工作。在黄姚期间,高士其写下了科普著作《奇妙的数》,科普文章《美味的黄姚豆豉有霉菌的一分功劳》,临别还为黄姚留下了一首深情的诗,题为《别了,黄姚》。

在这首诗中,高先生称黄姚古镇是“我们避难时的保姆”、“我们患难中的朋友”、“我们乱世间的爱人”。全诗如下:

别说我们住厌了旧村庄,
别说我们不喜欢小草屋,
在你温暖的怀抱里,
滴落了疏散人的泪珠。

如今,抗战胜利了,我们得回去!
别了,黄姚,我们避难时的保姆。

别说我们走厌了石板路,
别说我们不喜欢迎秀街,
在你鱼鳞式的屋檐下,
收走了下江人的故衣摊。

如今,和平成功,我们得回去!
别了,黄姚,我们患难中的朋友。

别说我们看厌了桐柏山,
别说我们不喜欢桥梁,
在你明媚秀丽的山水间,
响起了归途人的脚步声。

如今,时局已定,我们得回去!
别了,黄姚,我们乱世间的爱人。

第一次读这首诗,挺喜欢的。表达了高士其对黄姚的深情眷恋。






由于黄姚所处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交通不便等特殊之地理位置,所以古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黄姚这个娴静的小镇,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诸多的革命志士、文化名人提供了庇佑。








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成就了黄姚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

黄姚古镇不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浓厚,同时她也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摇篮,这里记载着诸多跨越古稀岁月的红色记忆,如今很多人为此来参观。






原来我们刚才在大门口等待导游买门票时拍到的宝珠观,竟然是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旧址正门顶部立珠观形状,正屋大厅宽敞,前有天井、门楼,石板铺地。旧址左侧是目前广西保存较好的古戏台之一的黄姚古戏台。距馆门35米的广场北端为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 钱兴烈士的塑像。旧址东门楼上,就是当年钱兴的卧室。



钱兴烈士塑像。

沿着姚江两岸一路往前行,走上了一座阶梯式的石拱桥,半月形桥拱似彩虹般横跨江岸,当地人称之为带龙桥。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用当地的青石板垒砌而成,整座桥没有任何粘合物,桥面上用铁铆紧紧地把石块牢牢地吻在一起,拱桥高于两头路面,呈阶梯式,造型别致而极其美观。




文艺青年喜欢坐在桥头,来一张仰望天空的倩影,而身着旗袍的女士则喜欢以带龙桥为背景,来一张优雅的定格。
我是坐在桥头拍的。

一位撑着把油纸伞、身着盛装的女子踱步从桥上过,拍着那个什么音,水中呈现美丽的倒影,天地间,如神来之笔,瞬间构画出一幅绝色的江南水墨山水画卷。





昨天不少人站在桥上,今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我们等着女子拍完视频,再尽情拍了空景又拍人像。

桥下的河边有女人在洗衣,男人在清洗钓上来的河鱼河虾。






我们还到了昨天没去过的河的对面,很多古老的房子都变成了客栈或咖啡店,还有新建的如今很流行的供拍照用的圆圈、稻草房等。看见当地人河边洗衣服……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74.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76.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78.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1.jpg

位于中兴街上的梁家宗祠主座为三开间一进深的硬山顶建筑。墙体为青砖清水墙,梁架为穿斗式。山头为镬耳形。瓦面盖小青瓦,瓦头筒瓦和滴水盖绿色琉璃瓦。大门两边对联为:“祖德存永辉,宗支展长辉”。

黄姚的山,千峰竞秀。一座座石山,如擎天巨柱,直逼云天,高峻雄伟;有的亭亭玉立,风姿妩媚,秀色迷人。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3.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4.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5.jpg

黄姚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路面一块块的青石,平滑如镜。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真真是想让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

巷弄里昏暗的灯笼,映衬着古街的青砖黛瓦,石板古木,仿佛让人在夜色中窥探着千年前明清旧梦。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6.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4946588.jpg

在黄姚古镇,时间不是用来赶的,是用来慢慢享受的。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发呆,在古镇漫无目的地逛,或是找一家小店吃吃当地小吃。

清晨的黄姚古镇,祥和、宁静而悠远,和谐幽静的画面比比皆是,每一处都是风景,只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卖东西的摊档少了很多。漫步古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街道两旁铺面林立、人们熙来攮往热闹非凡的年代。
(3336 图73)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3 15:46:14
【广西贺州游】3.南山茶海绿无穷 可惜无主献茶饮



爱喝茶的人比比皆是,事实上喝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喝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茶叶中含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茶多酚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因此茶叶有较高的饮用价值。发酵型的茶可以促进消化,健脾胃;半发酵茶可以疏肝解郁;非发酵的茶可以起到调节人体的免疫力。

喝茶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不同的茶叶可能对人体的作用不太一样。从茶叶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为发酵型,半发酵型和非发酵型。

发酵型的茶是以红茶为代表,红茶起到促进消化,健脾胃的功效。而半发酵茶主要是以乌龙茶为代表的,乌龙茶起到疏肝解郁,调节精神状态的功效,对于心理性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无发酵茶叶主要以绿茶为主,因为绿茶保持了茶叶的原色,内含大量的茶多酚,茶多酚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因此用不同办法炮制的茶叶,其功效各不相同,对不同的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相应的茶叶。

总而言之,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防止脂褐素的形成。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可以起到降血脂的作用。茶叶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衰老。喝茶还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我是喜欢喝绿茶,红茶不沾边的那一个。

上面那些都是为了凑字数的,现在言归正传。
你知道吗?广西贺州隐藏一个茶海,景色优美如世外桃源。没有人告诉我它的来历——全陪、地陪和景区导游都不说。南山茶海位于贺州市昭平县城南部3公里处,总面积为三平方公里,大约4500亩山地。

6月30日,中午先在酒店附近用午餐,比较特别的菜就是瓜花酿。一朵南瓜花里包着豆腐和肉末,一点葱花的结合体,用小煲盛着端上餐桌。关于贺州美食将另文介绍。

饭后坐车1.5小时就到了南山茶海。
到达景区,导游就把我们交给茶海的小阿妹了。

茶园也开发成风景区了。据说这并不是独例,类似的茶园风景区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份都有,不过在茶园里建设6D玻璃桥的却极为罕见。

看见知青字样,才知道这是当年知青下乡的地方。

南山茶海现为国家4A景区和中国文化遗产景点。茶海由数座山头组成,茶园沿着山的坡度蔓延,从山顶延伸到山谷,放眼望去是无穷尽的绿。




小阿妹带着我们走在茶园的山路上,山上树木繁茂,野草肆意蔓延。迎面山风徐来,茶叶的香气弥漫于空气之中,呼吸一口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绿海茫茫,可惜看不到红衣姑娘采茶忙,但也足够养眼了,眼前浮现刘三姐背着背篓采茶的画面。

由于茶海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一年四季天气变化莫测,云卷云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当茶海烟雾缭绕之时,远远望去,就像人间仙境一般,适当潮湿的天气正适合茶树的生长。






远远地望过去这里都是整整齐齐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茶园,整个茶园呈现出八角形的形状,而不同区域的茶园种植的茶叶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像我们所知道的铁观音等等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叶在这里都有种植。





景区的山顶建有很多小木屋,原是茶农和采茶工临时休息的地方,有的小木屋被改成瞭望塔,登上瞭望塔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茶海景色。俯瞰茶海秀色,层层叠叠的茶田美得让人心醉。

在高处欣赏茶海,一排排茶树就像大海里的波浪,随着山头的坡度、形状起伏。晴天的时候,蓝天映衬茶海,画面明艳、清新动人,雾天或雨后初晴之时,山谷就像笼罩上一层白纱,这层白纱随风飘舞,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群山、茶海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海市蜃楼,让人如入秘境。





远远看见高空玻璃桥,号称桂东第一桥,总长208米,宽2米,高度80米,最大荷载200人,融入了6D效果,看着都怕怕,据说票价要60元,花钱去冒险,我是不干也不敢的。







这里的茶叶生长在高山之上,远离人群无污染,所产茶叶清香、甘醇、耐泡,所含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比普通茶高出2—5倍。

可惜茶场太不会做生意了,因为疫情很久没有旅行团来,今天我们24人的旅行团来到,景区并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也不会泡杯茶请我们品茶一下,如果大家喝的好,肯定会买点回家,就算我们冒着酷暑,气喘吁吁看完茶场下山回到所谓的游客中心,也没有让我们喝一杯茶,估计他们的茶叶不忧卖吧?!





另外,景区也没有准备几个采茶姑娘的背篓或是草帽,想做个采茶的模样拍照都不行。
所有片片都在这里了,反正就是那么几个景,有日期的是卡片机拍的,没日期的为手机拍。做手机屏保还不错,可以护眼。

门票:40元,高空玻璃桥:60元,就是为了拍几张片片,着实有点贵。
(1783)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4 12:33:01
发不了图片了,就此打住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5 17:43:57
【广西贺州游】4.姑婆山有“仙姑” 负离子滿清幽




害怕爬山的我,7月1日来到姑婆山。
我问导游为何这里叫姑婆山?导游说这儿曾经有一位仙女下凡造福人间,后来一直未婚,所以叫姑婆山。

完整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圣母仙姑原是贺州民间女子,姓谢,名缈红,8岁时父母双双因病撒手归西,长大后学医,为乡亲治病而深受爱戴。十八岁那年与阿满哥相爱,那年夏天,贺州突发旱灾,一云游高僧指点村民选一名年轻貌美、心地善良女了到离玉帝最近所在的地西竺顶求雨。缈红为了解救苦难中的百姓,欣然前往,途中历经艰苦,观音带她到了天宫,玉帝封缈红为圣仙姑,下凡降妖,百姓终于得救了。后来圣仙姑因怀念阿满哥,将阿满哥当年寻她而成一座金龟谷填高999丈,与自己升天的西竺顶遥相望。圣仙姑常下人间,教百姓酿酒,种茶,人们崇拜圣仙姑,尊称她为圣母姑婆,为纪念圣母姑婆的大恩大德,改西竺山为姑婆山,西竺顶为姑婆顶,并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天堂顶建一座庙,称为圣母仙姑庙。后考虑到上山之路过于险峻,人们将圣母仙姑庙迁至凤架山,即重建仙姑庙的地方。

姑婆山总面积8000公顷,具有峰高谷深、山势雄伟、森林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瀑飞溪潺、环境幽雅等特点,集“雄、奇、秀、幽”于一体,兼有山水型、城郊型公园之特点。据权威科研机构测定,姑婆山负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米16万个,姑婆山景区因此而被称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




姑婆山的大门有点气派,进了景区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树,它们像是在迎接客人们的到来。坐上电瓶车(幸亏不是坐缆车)游景点,导游说电瓶车坐到最远的一个景点,然后再往下坐车、下车、游览。




景区旁的清澈山泉

坐观光车10分钟后就到了最远的一个景点仙姑瀑布,下车沿着山路步行,山间一条小溪奔流而下,耳边回绕溪水的声音,时而潺潺,时而奔涌而下。这里的空气超级清新。



终于站在仙姑瀑布的面前。高约30米的仙姑瀑布,水质洁净清凉,可以直接饮用,让人倍感甘甜。远看密林深处,凌空飞奔出一条“白龙”,银光闪闪,先将头伸下山崖40米,再小心下降40多米,往山下飞奔而去。瀑布落差80多米,宽5米,分上下两段,轻飘而止,如烟似雾;峡谷两侧,古木参天;萝藤悬挂绝壁,郁郁葱葱,奇形怪状的树木点缀着断崖绝壁,与飞瀑溪流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只见一道瀑布从岩壁倾泻而下,发出巨响,脑海中一下子闪出诗仙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来形容仙姑瀑布也很贴切呀!瀑布流下的溪水也很清澈,青山白雾的画卷真的很美,很有意境,还是很壮观的。






欣赏了仙姑瀑布,顺路走回电瓶车站,只见一块指示牌写着“四海兄弟”字样,遂问导游,导游说是因为有四棵树长在一起,故称之为四兄弟,但我没看见那四棵树。

还经过一座白玉桥,是单拱石桥,站在桥上不禁让我想起卞之琳那句特文艺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多浪漫啊!





最喜欢的景点是仙姑大草坪:这里有着一大片绿色的草坪,天空很蓝,找找好角度拍照,可以拍出呼伦贝尔草原的广阔。





南国仙山

草坪的一边开满了绣球花,紫蓝色的,紫红色的都有,一下子就把我的魂魄勾引过去了,目之所及就是绿叶紫花,对着它们狂拍。





这是蔡同学喜欢的紫红。
这是我钟爱的紫蓝。





还有石头山刻的当地俗语,说得很到位。



仙姑大草坪上面有一座仙姑庙,在草坪的边上有一座仙姑庙,朝拜需要等上99级和35级阶梯,99就是寓意长长久久,而35寓意何仙姑翻越的35座山峰。我对这些庙宇不感兴趣,也就望而却步了,想求财、求姻缘的可以上去试一试哈。



在仙姑大草坪等团友时,看见一只孔雀,无论我们穿得怎样花枝招展,用粤语、国语激怒它,可是它就是不开屏与我们媲美。

第一次见到这种花——红花倒水莲,也叫凌霄花,说到凌霄花,就想起舒婷那首《致橡树》中的诗句: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原来凌霄花真的需要依附别的东西才能生长,这里的凌霄花就是攀援在木架子上的,虽然不是我喜欢的颜色,但不得不承认,她开得很美丽。







九铺香大酒坊:再往上走就到了酒坊,九铺香酒厂曾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手工酒坊,后来成为空地,然后因为《酒是故乡醇》一剧的拍摄才人工搭建起了酒厂,和后来的茶园一起成为贺州新的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亲手试一试剧中的那些道具水车、洗米池、酒车桶等,感受一下九铺香的清纯朴素。热情好客的贺州姑娘会捧出姑婆山清泉酿造的米酒,唱出最优美动听的歌声,欢迎你的到来。爱品酒的人一定很喜欢这里,喜欢的话可以带几罐回家好好品尝。可惜因为疫情的关系,没有贺州姑娘唱山歌,地板也长满青苔,很滑。

电瓶车经过情人林,开车的师傅说情人林是夏天游泳的地方,没让我们下车。车上所见树木茂盛。




之后就到了方家茶园。看上去一望无际,还闻到一阵阵扑鼻的香味,放眼望去漫山的茶树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山坡,一片淡绿色,看着真养眼,叫人舒服。周围好几个茶屋,都可以免费品茶,当然人家更希望你买他们的茶。我们被一个阿妹叫到茶室去喝茶,我们两人试了绿茶、红茶,菊花茶,绿茶很苦但回甘,胎菊很小,比米粒大不了多少,徽州的胎菊比它大多了,尝之味道也比较苦,最后我买了一袋胎菊,150克70元,同伴买了绿茶,15克100元真的很贵。(到了山下才知道买贵了一倍,上下同样的绿茶只要50元)山上赚得也太狠了。



电瓶车到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古窑冲。看这名字以为是烧窑的地方,没想到看到的是猴子。



上山途中看见一个知青亭,想必这里又是知青下乡的地方。





顺着山路,听着溪流声往上走,见到了稀稀落落的几只猴子,那些猴子抱着树干,爬在大树中间,如果你给地上的猴子喂食,它会朝你扑过来,吓掉你的手机。猴子很可爱吗?反正我不喜欢。






看完猴子我们就下山了,后来才知道猴山上去还有个奔马瀑布,据说比仙姑瀑布还要壮观,只能留下遗憾了。





姑婆山,名字不太好听,但景色还不错,不愧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天空蔚蓝,阳光灿烂,关键是空气清新,呼吸着满满的负离子,吹着山风,一扫暑热,真是太舒服了!只是皮肤被晒红了。

大自然把姑婆山装点得格外秀美、神奇,那么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岂不是更神奇?美,尽收眼底!
(2447 图60)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5 17:45:23
成为会员才能继续发图,我也是醉了。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5 17:51:25
【广西贺州游】5.客家美食生根贺州 豆腐酿瓜花酿豆豉宴

贺州有无菜不酿的说法,这次跟团到贺州,品尝了豆腐酿和瓜花酿两道特色菜。

贺州,广西客家人聚居大市。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聚居在贺州地区的客家人约60万人,占贺州总人口的26%,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客家居民约40人。贺州客家人大多从福建、广东西迁而来,因此,客家菜系也和其他客家习俗一样,随着保留着中州古韵的客家话,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落户贺州,在贺州生根、发芽。

豆腐酿,也称客家酿豆腐,是客家地区的名菜之一。也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的菜肴之一(酿豆腐可是我的拿手好菜之一哦,只能跟自己比)。客家人在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的时候,都会做上一道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的豆腐酿,以示喜庆和隆重。即便在闲暇之余,豆腐酿也是贺州客家人的最爱,成为贺州客家人日常生活餐桌上的“常客”。不过,如今的贺州,自客家豆腐酿落户贺州的那天起,已不属于客家人的专利,其以其独特的风味,迅速遍布了贺州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一道地地道道的贺州美食。

豆腐酿的起源,据说是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地区的客家人对北方水饺的精神寄托而来。岭南少种麦,难于吃上饺子。但产大豆,因而聪明的客家人便用黄豆做成豆腐,在豆腐中酿入与水饺类似的馅料做成美食,以寄托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和对中原文化传承的情感。

豆腐酿的形成,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兴宁人和长乐(今五华县)人相交成为拜把兄弟,某天,哥俩相约来到嘉应府(今梅州市)闲游,游至午时,已饥肠辘辘,便找到一酒家就餐。哥俩一个喜欢吃猪肉,一个喜欢吃豆腐,因哥俩感情特好,便向酒家老板提出一个要求,是否可以让厨师制作出一道猪肉和豆腐交融的菜,以示兄弟俩永不分离。老板遂找来厨师商量,厨师稍加思索,即进入厨房用猪肉加入调料细细剁成馅料,把馅料“酿”入豆腐中,制成了“豆腐酿”,豆腐酿由此形成。当然,这是传说,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在贺州,因其豆腐制品的多样性,豆腐酿也呈现了多种多样形式。有洁白鲜嫩未作任何加工的原成品豆腐做成的水豆腐酿;有色泽金黄,皮脆肉嫩的以大宁、桂岭豆腐做成的油豆腐酿;还有以油炸成脆皮少肉的(在贺州俗称“豆腐膨(音译)”)油炸脆皮豆腐酿。总之,不管成品豆腐制成何种形式,都是做“酿”的好根基,好材料。

在黄姚,家家都会做黄姚豆腐酿,但黄姚豆腐酿和别处有不同,首先,选择半肥瘦的猪肉、鲜葱、鲜香菇做馅料。先将猪肉剁成泥,再将葱洗净去根切成葱花,然后再把鲜香菇洗净去蒂,晾干水分也剁成碎末。最后将猪肉泥加入香菇末、葱花、适量的淀粉、盐、酱油、味精、胡椒粉搅成胶状,馅料即成,装盘待用。

之后,把豆腐块揉碎,在里面拌上半肥瘦的猪肉,捏成一个个不露馅的小包子形状,大小相当,形状也相似。放到烧滚的油里煎,半熟的时候捞起沥干多余的油,淋上豆豉水焖熟就可以了。




出锅后的豆腐酿,个体饱满,色泽诱人,清香扑鼻!装盘上桌,亲朋好友围台而坐,举杯把盏,尽情享用,那种不用肆意营造的和谐、轻松、欢乐的团圆氛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美味的过程,吃在嘴里,美上心头……

所以在黄姚看到的豆腐酿是圆形的,看不到馅料,咬上一口,才知道里面有肉、葱花等等。

而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是把买来的成品豆腐一块分成6小块,把豆腐放在手心上,用筷子(粗暴时直接用手指)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根、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放入锅中煎黄,最后加点蚝油和清水的混合,放入煎锅让其入味,再上碟。或者也可以用瓦煲加入上汤,煎好的豆腐(也可不煎)放入瓦煲中,中火煮至豆腐及馅料熟透,即可连瓦煲一起上桌。那真是美味无比啊!想想大热天,好久没做酿豆腐了。



这是我做的酿豆腐。

黄姚豆腐酿和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是方形或长方形的,看得见肉馅,而黄姚豆腐酿是圆形的,看不到馅料。

除了豆腐酿,瓜花酿也堪称一绝。
南瓜花,水豆腐,油条,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食材聚在一起,竟然碰撞出“清甜”的美味——瓜花酿。

所谓“瓜花”,即南瓜藤上长出来的花朵,一般在四到六月份盛开。每年盛夏季节,很多人都会慕名来到贺州品尝瓜花酿。

新鲜南瓜花最适合做酿菜,那是夏季最鲜香的美味。

加工时拨净花耳,取出花芯,剥好花梗,将花朵浸入清水中洗净,然后将花梗切碎,拌入主料水豆腐和碎猪肉,再加入油条、冬菇、虾仁、鸡蛋等配料,这就是个简单的瓜花酿的酿心了。

将酿心舀起放进瓜花里,花尾一收一包,浑然天成。
瓜花酿适合蒸或煮,出锅的瓜花酿带着独特的香甜鲜味,闻着都能让人沉迷。



夹一个花酿放进嘴里,花瓣清甜,拌上里面的豆腐软滑,以及薄荷的芳香。
一口咬下去,鲜香与微甜迅速溢满口腔,其滋味香而不浓,甜而不腻,辛而不辣,整个味道配合得天衣无缝,也许这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最初的味道。





不包餐的一晚,我们点了芥菜、竹笋炒肉两个菜和一碟炒粉,青菜绿油油的,竹笋脆脆的,那个炒粉不像是粉,倒像炒面,而且份量很多,两个人都吃不完。

7月1日就是我们离开贺州那天,午餐吃的就是豆豉宴。

在黄姚,至今流传着“无豉不成店、处处豆豉香”的盛况。豆豉融入了每个黄姚人的味觉记忆中,他们的故事与生活,也与豆豉息息相关。在乾隆年间更一度成为朝廷的贡品,也奠定了它昭平三宝之一的地位。

黄姚豆豉选用古镇特有的黑豆,加上仙井泉水精制而成。豆豉乌黑发亮、豉香郁馨,是纯天然的长寿调味佐料。

贺州人对豆豉的喜爱非同寻常,做什么菜都习惯放豆豉。焖鸡鸭、蒸鱼、炒肉、炒青菜都习惯放豆豉。豆豉排骨煲仔饭、豆豉酱烧桂江鱼、豆豉焖鸡……每一道菜都带着豆豉的浓郁香甜。

跟团游的坏处之一就是菜一上桌,没等你拍照,团友就开吃了,手机拍下来的都是菜被夹走的缺失。你嫌她动筷子太快,她嫌你要让手机先吃。





随便拍了几道菜:豆豉蒸盘龙鳝、酱油鸡、豆豉鸭。



在古镇买了黄姚豆豉,回家自己做了豆豉蒸鱼,卖相不好,味道不错哦。

最后小结一下,我觉得还是自己做的客家酿豆腐比黄姚豆腐酿好吃,豆腐嫩滑,调味香,因为是我熟悉的味道,而黄姚豆腐酿的豆腐比较粗糙,里面的馅料肉太多,容易腻人,还不怎么入味,口感不太好。
(2345)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7 14:31:21
【2014广西贺州记忆】6.客家围屋围成一颗走向世界的心

这4篇是我8年前第一次游贺州的记录,与今年6月底再次游贺州相比,除了黄姚古镇去过两次以外,其他景点都不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8年前的黄姚古镇和今天的黄姚有何不同。



2014年10月的一天,走进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的客家围屋,一颗跳动的心的节奏瞬间加快了。残旧的黑瓦屋檐、久经风雨的断壁残痕,却掩抑不了客家人那不屈不挠地求存、发展的印迹。

200多年风雨洗礼,椭圆形的围墙依旧屹立不倒,拱卫着黑瓦砖墙、雕梁、木门木窗木梯构成的南下两广的中原人的立身之所。

围屋为客家人江家兄弟所建,所以又名江家围屋,也叫“大江屋”。客家人并非贺州原居民,而是居于中原。自两晋开始,客家人经历了五次大规模南迁,时间跨度达1500年。由于平原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家”。他们从战乱纷飞的地方迁徙至此,抱团生活,聚群而居。为了抵御外界的侵犯,他们筑起了高墙,将一幢幢房子用砖瓦高墙围护起来,被人们称作围屋。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正屋为四进式四大栋,地势前低后高,寓意“步步高升”。4栋主屋紧密相连,漫步于厅堂之间,只见厅与廊连,廊与房通,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屋中房间虽多,透光、通风性好。整个围屋的排水系统也设计科学,不管多大的雨水,屋内不曾有过积水。贺州江氏客家围由井字形纵横交错的房、堂、廊组成,吸收了南方天井院的建筑风格。







庭院与庭院,巷道与走廊相连,整座房厅、廊、房连成一体,厅与廊相连,廊与房相通。众多的户与户的单元迂回曲折,紧紧相依,身心相连,好似微小的细胞构成威武不屈的拳头。这虽陈旧的屋宇,仍可居住栖息。不时有原居民活动的身影。他们用柴火煮饭,在院坝晒谷。缭绕的炊烟在院后的古井上空久久不愿离去。这古井虽经百年,但泉流依旧不息。多了一点的就是当今地质勘探局加上的观古井防地震的警示标语。





客家人在异地的延续与壮大,在穿越这座占地30余亩的客家围屋的里弄、深巷、庭院、大堂与小屋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客家围屋围住了团结如一人的众多的心,彼此谦让、互助、相帮,对付围墙之外的邪恶,那真是万众一心,不惧刀光血影。







这里客家围屋的雕刻象征了贺州客家人在迁徙之后对生命的强烈召唤。江氏围屋门扇上半部分都是镂空的雕刻,大门气窗也是镂空的雕刻,门窗的镂空雕刻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围屋的花窗和门窗上多榴、莲、葵等雕刻意象。榴、莲、葵是连连多子的象征,是客家人对生命繁衍的期待。







作为广西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仁冲村的江氏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离别这客家围屋时,久久地徘徊在椭圆形的围墙外的广袤田园里,此时回首围屋,觉得围屋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异来之人,要使族群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筑围防守,然而客家祖先们除了坚持着这种坚守,同时又改革开放着,才有了今天让世界瞩目的客家文化与精神。







丰收的田野
从这座围屋的直接建造者——在镇南关大捷中因战功显赫受朝廷赏银100万两全用来建筑这围屋的江海清向上追溯,从秦朝时期赵佗率军南下岭南建南粤国、至魏晋南北朝、南宋建都杭州、明末清初的客家人再次聚散迁移,中原汉族与异地人交流、交融,而形成了特有的品质与品性。无论因政治的、军事的还是商业的大背景 ,是血与火还是心相通的缘故,客家人都在走向与异地异族人的融合。



(没有高处可立足,拍不出围屋的模样)

试想想,秦军南下,能带家眷者除少数将领外,众多士卒是孤丁而来,而此后的繁衍,或是就地通婚,或是日久生情捕获爱情而得来。人类啊,就是这样先是以族群繁衍再融汇成国家繁衍着,而最终继续着这种客家人的路途,走向世界人类的共融。到那时,客家围屋的围墙就建在了地球的环线上了,那是看不见的“围墙”。亲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走向大同的力量源泉!
(1603)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25:54
@柚子柚子233 2022-07-28 14:35:07
广西的风景很漂亮
-----------------------------
确实美,谢谢支持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26:25
@ty_安康一生578 2022-07-28 13:59:28
楼主你这句话要校正: 四周都是尖尖的青山(广西的山都是这样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你描述的情景只适合在桂林地带使用,广西别的地方青山连绵不断,也不一定的是尖尖的青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你还是多领略几个才好
-----------------------------
多谢指点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28:14
@雨夜听风2022 2022-07-28 13:46:16
不管是姑婆山、黄姚和茶海都是人为景观,黄姚没有建成旅游区的时候我去过,那时候的古朴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现在不行了,满街满楼的广告,哎没有古镇的味道了。去广西旅游个人建议九、十月份吧,去桂林附近的小村子看看满村的银杏,很漂亮,还可以等柿子成熟的季节去平乐看满山红透的柿子,很美,别跟团,跟团无美景。
-----------------------------
谢谢指点,我以下要发8年前的黄姚古镇。
以前我也不跟团,现在懒得自己做攻略了,跟团简单。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28:58
@江海风雨 2022-07-27 21:51:42
楼主能出去很不错了,我都好久没出去了
-----------------------------
我憋了一年多,才出去了三天,还要专门去做核酸,很烦的。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29:23
@林安1512 2022-07-27 17:32:31
好可爱的小火车
-----------------------------
只是无人乘坐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8 21:51:17
【2014广西贺州记忆】7.黄姚古镇:一院三时代 一镇一千年

这是我8年前第一次游贺州的记录,与今年6月底再次游贺州相比,除了黄姚古镇去过两次以外,其他景点都不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8年前的黄姚古镇和今天的黄姚有何不同。



石峰次第围成岭,
古街依水尽入怀。
精致小桥水上卧,
古榕身躯伸天外。

奔行在直往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的高速路上,遥想着被评为AAAA级景区的黄姚古镇是个什么模样,真的如同网上宣传描绘的那样:有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有丽江的“古香古色”,有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有“小桂林”之美誉?

这只不过是比喻的词句,而古镇应当自有古镇自个儿的身形面容,就像记入史册和出现在文艺经典中的古今中外的美人儿一样,全数皆美,而各自的美又是风韵独就,唯美留芳。

近了近了,风驰电掣般的车速将视野触及到了不远外的山峰,鳞次栉比,有的独自屹立,有的腿部相连,环环地绕出一片平坦的原野。这是喀斯特地貌的山,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山一个样儿,然而另外的三面依旧是常见的缓缓的山岭,看见这外境的模样儿,心中下了结论:这绝不是桂林,也不是什么小桂林。

现代的坐骑拴进了镇政府院落之后,人类用了几万年的腿脚儿恢复了原始以来的功能。无论你愿不愿意动腿走路,此时此地不能不承袭先人的优良举止。行车的唯一的一条路是今人现代化建设才修成的。这镇子的过去,千年的印迹,是用脚板踏出来的。

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古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因避战乱或经商等原因迁徙至黄姚的移民,迁至黄姚后多以经商为生,家境普遍富裕。因此在住宅的建筑考虑上,更多的是出于抵御战乱与盗贼抢掠财物的防御与安全需要,无论是单体还是整体的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强的防御功能。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黄姚,“您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





是的,当您走进古镇黄姚,话中情境,如是。满眼古色古香的房屋、寂寥而悠长的街巷。仿佛,您远离了尘嚣,穿越了时光遂道,来到了历史久远的年代。徜徉在明清建筑的石板街上,让您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向下边的老房子走去,一级级石板托着如今时尚的高跟鞋。鞋底与街道里巷里铺成路的石板来了个岁月千载的亲昵和碰面。这些被沧桑岁月磨得光亮光滑的石板,灰黑色的,强硬而坚韧,没有破损,没有移位。宽宽的或窄窄的石板街道,耸立起了石墙、砖墙、土墙撑起的房,黑瓦遮雨的房又演化为亭台楼阁、庙宇祠堂、楹联匾额高悬的深宅院落。鞋底亲昵着的石,如此强韧,是石灰岩地区难得的石中英烈啊!






走出有老街字样的街巷,两眼向下看见了清清浅浅的溪水,有竹筏在此等候游人,高距离的石板路伸到溪边,溪边的平台上,耸立着根部扎在溪中的石与土混着的土石堆上、粗如柱的树身树干散开来撑起一片云天,这是一株千年古榕树。枝干弯弯曲曲,好似龙爪腾空飞舞,一条巨龙就要从石山中飞跃而出。河边是另一棵绕石而长的榕树,根部呈半圆形,仿佛一个天然的龙门。这是睡仙榕。







坐船游黄姚古镇,以机械为动力的竹筏缓缓地在溪流中行进了,秀丽山水从眼前划过,倒映在溪水中的喀斯特山影、岸边的竹影与溪水中柔柔水草合体成形。这才是真正的绿水青山。这里没有丽江或周庄溪水里的房影,因为这儿的古房街道并不凌驾在水之上。







竹筏似乎走出了半个弧形的航路,抵达那座叫带龙桥的去处,也就是黄姚古镇标志性的画面。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用当地的青石板垒砌而成,整座桥没有任何粘合物,桥面上用铁铆紧紧地把石块牢牢地吻在一起,拱桥高于两头路面,呈阶梯式,造型别致而极其美观。这桥虽然叫“龙桥”,并无龙的庞大与威风,却是小小的、静静的,朴静正是她古老的风韵,然而四周的石,上下流淌着的水,给她遮阳蔽日的榕树,使她别有天地,是不见龙颜的龙依带难舍的腹上佳丽啊!





走石阶,行水路,穿街过桥,还走过一墩墩石头立在溪水中的石跳桥,小巧玲珑的石跳桥就像是一把梳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梳理着缓缓流过的美丽的姚江水。绕到这古街的周边,举目四望,突然发现:这古镇是生存在一片平野临溪的缓坡地形上,上不占田园,下不浸河床的地方。这是古人珍惜产粮之地,又避水淹之灾的取舍,与山形水势同居,真是从实际出发啊!





古镇内的古井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分成五个小池子,每个池子的作用不一样,两个洗手池,一个洗衣池,一个洗菜池,还有一个洗漱池,全靠村民的自觉遵守。摸了一下水,凉凉的,很清爽。





当走进具有抗战文化遗迹的一处深宅,想到的不止是八年抗击小日本的血雨腥风,而这院落里的石、墙、瓦、樑、匾,不由得让人倒朔明清至宋朝年间的千年岁月。小镇的兴盛与衰落,到如今以旅游名胜(到处是客栈,而且客栈的名字都很有诗意,比如“偶然间”、“黄姚故事”、“远方的家”等等)再入现代潮流,人们,应当想到些什么呢?








这是我下榻的“偶然间客栈”。





到处都是卖特产的店铺。






晚上还出来拍了拍夜景,灯光有些暗淡。

人与自然的依存,过往的岁月无处不是自然天成的景区。人与自然的分离,才使未被历史车轮辗破的原居地显得异常珍稀。珍稀就是珍贵,少有就是风景。







让我们珍视岁月的留存,留住人与自然和谐的脚印吧!

千年岁月瞬间过,
追忆往事偶然间,
古屋古桥古石街,
明日不知是何年
留得英容有来年。






http://img3.laibafile.cn/p/l/324982364.jpg

中国四大古镇,东有周庄、西为凤凰,北是平遥、南数黄姚,就黄姚古镇而言,我更喜欢8年前的她——古朴、静雅。绿水净青桥,秋风度黄姚;只叹时光短,三舍日月长。
(2135 初稿2014/10/23,修改2022/7/18)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29 21:24:33
【2014广西贺州记忆】8.黄姚世外田园 仙气灵气在世间

走出黄姚古镇,宽阔的现代公路融入了偌大的辽阔原野,约行6公里处,左侧出现了“世外田园”字样的标志牌,转左行,喀斯特山峰、山堡逶迤而来,迈过一座山脚,山脚下的溪流与高耸的山峰蜿蜒环绕出一片田园,大田园中的一角就成了“世外田园”景区。





这里是电视剧《谍战1949》的拍摄地。




经过一座破旧的土屋,里面放着些农具。

四面环山绕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分布着清秀的山峰、低洼的洼地以及平缓的谷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清澈秀美的姚江从黄姚古镇如玉带缠绕般蜿蜒穿过整个景区。景区内住着汉、壮、瑶等民族,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那里的山不高,但却是很挺拔俊朗。
那里的水很清澈,透凉透凉的,时常在不同的季节,倒影出不同山色的风景。





一直走到有桥在上面的溪水边,花30元人民币坐着竹筏在水上漂,听着阀工一边哼唱着壮族的山歌,在水面上穿行着游览两岸的山水风光,两岸风景从眼前划过,尖圆的山,清澈碧绿的水,摇曳的竹影,细长互相缠绕的水草,形成一幅幅隽朗的画卷。








看见河里的水草,就想起徐志摩那首名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在姚河的柔波里,水草多么柔韧。





有山就有仙气,有水就有灵气,山水皆有,那是智慧和聪颖的化身。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不过如此而已。我这才发觉,其实旅行不一定要去热门景点,来闲暇人少的世外田园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屹立的山峰、笔直的山壁护卫着的,静静流淌的溪河滋润着的山,是水与山环抱着的这片田园。青青蓝蓝的是叶,金黄金黄的是谷。

酷爱紫色的我,第一次感受到金黄色是如此美丽,而黄色和绿色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那是一种成熟的喜上眉梢!










成熟了的、弯弯的稻穗就像人的眉,发出黄黄的色彩好似表露心里的喜。数千年来,人们看到金黄的稻穗都会喜上眉梢的,而当下除了“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能出门打工的老弱者外,有几许喜上眉梢呢?刹那间,心中压上了愁的云:生存在城市牢笼里的人儿,以为一切都是钞票里长出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竟然成了逾越千载成真的预言了!





于是乎,本在人间的田园,却成了人们心中的世外。田园成世外,其真实的因由,是她在遍布蝼蚁楼宇的城市外,在市场经济的市场外。要把田园留住,“世外田园”应更名为“市”外田园。一字之差,纵横古今。赋诗几句表衷言:

嶙峋石峰隔人寰,
苍莽田园山水间。
弯腰谷穗低头笑,
颗粒相依托云天。
农耕时代成追忆,
遗存田园名世外。
人与自然渐分离,
黄金黄谷谁是仙?
(993 图47)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7-31 14:03:16
【2014广西贺州记忆】9.一块豆腐体现客家风范


客家是汉族民系之一,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在古代原指一切客籍汉人,如在明代时移入云南的北方官话人群现在仍是叫客家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发展成了赣州、汀州(今分属龙岩和三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等客家主要聚居地。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 8000 万客家人,约5000万人分布在广东(2500万)、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湾(500万)、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约1500万人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惠州、梅州、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深圳、桃园、苗栗、新竹、防城港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惠州、赣州、汀州、韶州被誉为“客家五州”。



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作为最晚入穗的一个族群,客家人没有了太多的选择,大多迁徙进深山,依山而居。而在边远的山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族群,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客家人创造了一种营垒式住宅——客家围屋。



围屋,顾名思义,就是一族一寨用高、厚的围墙包围起来,而且四隅还筑有炮楼。围屋多属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可以居住上百户人家,而且集居住、养殖、防火防盗和武卫多种功能于一身。如贺州的江氏围屋(见前两日推文《客家围屋围成一颗走向世界的心》)。



客家片区多是山区,所以饮食文化受外界影响较少,自成一派,客家菜也有着“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而且客家人无肉不欢,喜欢原汁原味,也爱吃山野小菜,少吃水产品。像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盐焗鸡、客家擂茶等都是经典的客家菜。其烹饪技法更有很多是传承已久的古法技艺,不过客家菜口味大多偏重,所以清淡口味的人第一次吃可能并不适应。



以下我要说说在贺州吃到的客家菜了。



2014年10月23日,早上在广州吃早餐,中午就到了贺州,全程高速,一路都是山。







进入贺州地界,看见尖圆挺拔的山,以为到了桂林,却是贺州。这真是错把贺州当桂林啊!



豆腐本来最赚钱,市场上最好的豆腐是两块钱一大块,可以切成8小块,做成一个例牌,酿的肉只有筷子头丁点大,定价20—38元不等,利润丰盈。而在贺州客家围屋不远处的阿善餐馆的酿豆腐,豆腐很大块,中间酿的肉圆鼓鼓的,分量很足,这才是真正正宗的客家酿豆腐做法,现在已经很难遇到了。我吃两块就饱了。另一道菜是葱油鸡,也是好大一盘!







客家人真实在。小小的一块豆腐,谁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客家人追求的是让食客心满意足。



黄姚古镇的美食(实)

1.菜心无渣 小鱼有须

第一天的晚餐。

中午吃的两块酿豆腐还没有消化,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点了两个菜:黄姚本地菜心,豆豉小河鱼。





那个菜心很细嫩,爽脆清甜不留渣,胜过增城迟菜心。肚子还没饿的我,居然干掉一整碟!有史以来从没有一餐吃过那么多青菜,肚子似乎滚圆了(我对吃从来不感兴趣,但能让我吃这么多的绝对是好东西)。那个小河鱼是用黄姚特产之一的豆豉加辣椒炒的,分量很足,风味独特,你看那条小小的鱼,居然还有两根胡须呢!


黄姚古镇的菜肴是古朴的美食,天然生成,质地健美,民风朴实,数量实在。


2.豆豉粉香 圆豆腐酿

第二天的早餐、午餐。

早餐:马蹄粉(细的),豆豉粉(宽的),豆浆(豆浆很正宗,黄豆味浓郁,很久没喝到如此原汁原味的豆浆)。






午餐:黄姚豆腐酿,苦瓜炒黄牛肉






我祖籍客家,酿豆腐是我的拿手菜之一,先说说酿豆腐的来历吧(客家人乃至广东人可以忽略)。



客家酿豆腐是广东梅州三大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属于粤菜系客家菜。
“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

“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

酿豆腐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现在也成了家常菜之一。

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



酿豆腐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梅州的《零陵地区志》和《五华县志》上都有此记载。当地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1857年,翼王石达开被迫出走,途经梅州市五华县,当部队行进到阻山口时,遭遇到五华县地方武装的伏兵。阻山口之战,虽然通过激战,石军打退了伏兵,但却元气大伤。为此,石达开部队绕道九嶷山。当地一老人十分佩服石达开的军事才华,便把其中的秘密告诉了石达开,原来当地政府的兵团经常吃酿豆腐(打仗之前还要在里面放罂粟壳),所以个个都力大无比,作战不知疲惫。石达开此后也以酿豆腐慰劳士兵,果然士气大振,并一路突围。宁远酿豆腐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你知道客家酿豆腐是怎么来的吗?

一说,客家先民刚来到南方的时候,非常思念北方故土,尤其是中原的美食——饺子。怎奈南方不产小麦,饺子皮无从获得。聪明智慧的客家人便就地取材,把豆腐当饺子皮使,往里头植入肉馅,于是便有了“酿豆腐”的诞生。


另一说,从前,有一位兴宁人和一位五华人,两人秉性相投,非常要好,结成同年。

一天,他俩在兴宁县城相遇,相邀到饭馆吃饭。在商议吃什么菜时,兴宁人说吃豆腐,五华人说吃猪肉。两人互不相让争吵起来。店老板怕他们吵翻了脸,丟了自己的生意,便想出条妙计。


店老板把捣碎的猪肉拌上鲜美的佐料,然后酿进一块块豆腐里,先煎后煮,弄得又香又甜,俩人吃起来,觉得滋味比单独一样吃不知要好多少倍。从此,酿豆腐便成了客家地区的名菜。


黄姚豆腐美名远扬,大文豪苏东坡曾赞赏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


黄姚豆腐酿是将将黄姚本地水豆腐取出揉成块,加入馅料揉成小袋子,加入黄姚豆豉慢炒,即可食用。秘诀就在于黄姚古镇千年古井中的一把水,才能做出这道美味。 黄姚的豆腐家喻户晓,大作家苏东坡曾经钦佩:有这东西摆在桌面上,何必用鸡和海豚呢?


古镇外的街道两旁,有农家小吃店。每家店门口都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招牌菜,黄姚豆腐一定在其中,黄姚豆腐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它被揉成小包的形状,豆腐块捣碎,加入半肥猪肉,揉成大小相同的小包子,将其放入沸腾的油中并煎炸。煮到一半时,沥干多余的油,淋上豆豉水,然后煨。黄姚属喀斯特地貌,落齿交错的落基山脉秀美秀丽,镇内水清,美丽的地形造就了甘甜、清澈、独特的水质。就是用这井水泡黄豆、磨豆腐、煮豆腐,然后就可以吃到好吃的黄姚豆腐酿了。



第一次见到酿豆腐是圆的(这里叫豆腐酿而非酿豆腐),包在里面的是肉和菜的杂交,但肉比昨天吃的方形酿豆腐少,吃到的是豆腐的本味,没有肉香。




苦瓜炒黄牛肉是家常菜,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牛肉是本地养的,牛肉比苦瓜多(而同一道菜在广州乃至不少地方,绝对是苦瓜多,牛肉只有几片),味道虽然没有体现出本地黄牛特有的风味,但还是实(肉多)。


客家人在历史上就多次迁徙、长途跋涉,又多居住在内陆山区,因此养成了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性。作为外来客,需要长期抵御原住民的排挤,加之客家人重义气,为人正直,忠孝观念较重,所以客家人的家族观念特别强,特别的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客家菜给人感觉就是实惠,代表圆圆满满、实实惠惠、热情好客;客家菜重内容轻形式,这与我们客家人大多喜欢实实在在,不甚追求花里胡哨的性格有关。

打住打住,不再深谈。

(2883 初稿2014/10/24,修改2022/7/19)
楼主:我是林中小溪  时间:2022-08-19 22:28:48
@ty_144507274 2022-08-19 17:54:24
楼主文采很好,写景的文章很不错!
-----------------------------过奖了,谢谢!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