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断史 眼枯人

字数:3153访问原帖 评论数:5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4-05-01 18:00:00 更新时间:2022-08-08 22:25:58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1 10:00:00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这是陈寅恪先生辞世前几个月为他夫人“预写”的挽联。上联大意是说,夫妻已经都成了悲惨的历史;下联说,我这个废残之身,也难以继续多少日子,你在九泉之下,稍微等等我这个眼枯之人,我很快就会来追随你了。
当时夫人唐篔病重,陈先生残疾,相依为命,牛衣对泣;而又处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烈火正旺之时。夫妇二人,真是风烛晚年朝不保夕。后来没过多久,陈先生夫妇就先后撒手,相依而去了。学贯中西名动天下的陈先生,最后竟这样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更为不堪的事,这种情形不只是先生一人一家的遭遇,几千几万大学教授,忽然都失去了教学、研究的自由,失去尊严,失去生活保障,失去生命保障……巴金先生提出,应当建立一个文革历史纪念馆,可惜到今没有能实现。
近在《读者》二零一四年十期读到一篇文章,说到这副对联。对“九泉稍待眼枯人”这一句,文章解释说“纵然身赴九泉,定会在黄泉路上安心等待他泣血眼枯的亲人--------他的爱妻唐筼”。并把这幅对联说成是陈先生生前预写的自挽联。
或许是,挽联本是无题之作,可以猜想是预挽夫人 ,也可以理解成预拟自挽?
你先走了,稍微等等我,我也就要来了。“九泉稍待眼枯人”这一句,和“卌载都成肠断史”一句就形成更大的震撼力。陈先生讲历史,常常用以诗证史的方法。这预挽联,也可证史。一个家庭的肠断史,可证一个时代的肠断史。
我即使先走了,也会在那里安心的等着你。这就像是最后的情书,证明忠贞不渝的爱情了(《读者》上那篇文章,题目就是《陈寅恪的“四等爱情”》。为了说明陈唐夫妇的深深爱情,引用此联好像很有说服力?)。
二者相较,我愿认为这是陈先生为夫人唐筼所写预挽联,是悲愤之作,当然也可见夫妇之情深。当年傅雷先生夫妇同日自尽,可以说是夫妇情深,但更是以死证史。这都是悲愤的控诉,那肠断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也是不可以淡化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1 20:11:14
的确我在网上也查得光明日报2013.6.7有郑小驴文章,认为这是陈先生“拟用妻子的语气给自己事先写的一副催人泪下的挽联”《牛衣对泣式的爱情》。
还有《中华对联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则主张“陈寅恪用以自挽”。
但是我写这文时没有采用此二说。

谢谢草桥关,东化村,梨花香几位。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1 20:16:15
夫妻已经都成了悲惨的历史;

此句前少了“四十年”字样。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2 05:50:48
回想四十年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但是而今已矣。你竟离我而去,岂不Lin令人肠断?
按原典牛衣对泣,还是陈先生感怀唐夫人的好处比较合适。夫人而提这个,反而像揭短像表功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2 06:14:04
1969年春节后,陈寅恪一家被扫地出门,迁至中大校园西南区五十号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住居。此时陈寅恪病体衰弱得已不能吃饭,只能进一点汤水之类的“流食”,偶有亲友偷偷登门拜望,他躺在病榻上已说不出话,只是眼角不断有泪流出,望者无不凄然。身处困厄绝望的陈寅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但面对几次被登门的“革命者”乱拳打倒,心脏病日趋严重几乎瘫痪的唐筼,陈认为爱妻可能将先于自己命赴黄泉,悲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奄奄一息的陈寅恪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21】

1969年5月5日下午,躺在床上气脉已竭的陈寅恪,再次被迫向当权者作口头交代。陈寅恪有“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中”之语,终至泪尽泣血,口不能言方休。延至10月7日晨5时30分,心力衰竭的陈寅恪于凄风苦雨中溘然长逝。
《陈寅恪与傅斯年》岳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4-05-03 07:56:20
典故的使用和作用

1919年以前,诗文中用一些典故,是最平常不过的事。那时候“推车卖浆”者流基本上和文字无缘,文人用典不用典和他们也不发生关系。后来识字人多了,但是虽识字而还未能博览群书,碰到文人雅士诗文中的典故,就不能理解,不知所云。于是文学革命就提倡用白话文,把那些旧诗旧文称为“死文学”,其中的用典故被认为是故弄玄虚,故意要人看不懂云云。
读诗读文遇见不熟悉的典故,真会有两眼抹黑,无从索解的感觉。但是若是知道这典故的读者,他会觉得,这个典故的使用,大大加深了诗文的感染力。
“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这是陈寅恪先生辞世前不久为他夫人“预写”的挽联。大意是说,四十年夫妻已经都成了悲惨的历史;我这个废残之身,也难以继续多少日子,你在九泉之下,稍微等等我这个眼枯之人,我很快就会来追随你了。
其中两个典“牛衣对泣”和“南山豹隐”。如果不清楚,也可以大致了解对联说的什么(如上)。
《汉书 王章传》:“王章字仲卿,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呵怒责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王章妻子在他因贫病而涕泣时,用呵责来勉励他奋起共度时艰。对联用这典故更见夫妇情深,更见丧妻之痛。几个字胜过多多字。
《列女传 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对联用这个典故,着重在“藏而远害”一点上。当时文革正起,陈先生夫妇被扫地出门,家被抄,存款被冻结,人被伤,还要天天批天天斗。“废残难豹隐”,五个字有多少潜台词在里边!和下面“九泉稍待眼枯人”加在一起,又是何等的凄苦哀伤悲情!
要用白话文不用典故,说说同样的意思同样的感情,不知要用多少字,而且还不知能不能达到同样的程度。这就是典故的作用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6 07:20:03
八年前五月头三天以后就没有提起过。偶然检得,提上来看看。

对仗啦,用典啦,本来就是文字游戏,跟文学没什么直接关系。在古典文学里面有美学效果,在现代文学里面已经没有丝毫价值了。

这个回复的意见,楼主是不很赞同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8 13:41:42
16楼15楼的意思是陈先生的冤死不值一提,提就是发动/fan?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2 07:26:41
典故的使用和作用

1919年以前,诗文中用一些典故,是最平常不过的事。那时候“推车卖浆”者流基本上和文字无缘,文人用典不用典和他们也不发生关系。后来识字人多了,但是虽识字而还未能博览群书,碰到文人雅士诗文中的典故,就不能理解,不知所云。于是文学革命就提倡用白话文,把那些旧诗旧文称为“死文学”,其中的用典故被认为是故弄玄虚,故意要人看不懂云云。
读诗读文遇见不熟悉的典故,真会有两眼抹黑,无从索解的感觉。但是若是知道这典故的读者,他会觉得,这个典故的使用,大大加深了诗文的感染力。
“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这是陈寅恪先生辞世前不久为他夫人“预写”的挽联。大意是说,四十年夫妻已经都成了悲惨的历史;我这个废残之身,也难以继续多少日子,你在九泉之下,稍微等等我这个眼枯之人,我很快就会来追随你了。
其中两个典“牛衣对泣”和“南山豹隐”。如果不清楚,也可以大致了解对联说的什么(如上)。
《汉书 王章传》:“王章字仲卿,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呵怒责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王章妻子在他因贫病而涕泣时,用呵责来勉励他奋起共度时艰。对联用这典故更见夫妇情深,更见丧妻之痛。几个字胜过多多字。
《列女传 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对联用这个典故,着重在“藏而远害”一点上。当时文革正起,陈先生夫妇被扫地出门,家被抄,存款被冻结,人被伤,还要天天批天天斗。“废残难豹隐”,五个字有多少潜台词在里边!和下面“九泉稍待眼枯人”加在一起,又是何等的凄苦哀伤悲情!
要用白话文不用典故,说说同样的意思同样的感情,不知要用多少字,而且还不知能不能达到同样的程度。这就是典故的作用了
黑名单 | 举报 | 9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建议忽略此9楼以下的讨论。对不起了。建议而已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3 09:22:18
26楼意见我看可以自己发帖子,不必发在我这帖子下面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5 08:10:32
,作者:richardeven1Lv 13 时间:2022-08-04 13:09:38
言尽於此了。

谢谢。

楼上不在此帖再言,我是赞成的。但是可以另外开贴,畅所欲言的。谢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6 06:46:33
有一本书陈先生到最后二十年(?)记述评论颇详,都是有根有据的史实。后被控侵犯名誉权而被禁不准发行不准重印。多年以后把一个人名去掉,只写了他的职务名,避免了侵权问题才得重新出版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