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奇书《山海经》

字数:11834访问原帖 评论数:6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24 21:09:07 更新时间:2022-09-04 23:19:11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3:09:07
前言
近来跟随师父进山辨别野生草药,有时在深山密林中无法返回营地,就在山洞过夜,师徒无人谈古论今,涉及到山水风土人情话题,师傅说,有空去看看原版的《山海经》,就知道古时的奇禽怪兽的长相了。这周有空,通宵达旦,看个大概。原文太简练,有许多生字,也有人翻译成白话文,但还是不够通俗,我试试用乡人口语表达一下,看看效果。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3:19:44
第一卷山经

【南山一经】的线路图(大概)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3:50:38
(看其地理状况以及行走线路,南山一经是在广西福建境内,他以游记方式记录所经过的山脉、水系、当地具有标志性的山峰,记录见到的动植物、矿物以及治疗何种疾病,可见作者是位旅游家、中医师、记者和探险家集一身的人物,徒步旅游就要有随从和武器装备和粮食,还有向导、翻译人员,看来这位作者不简单。)

【原文】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译文】
南山经中的第一列山系,叫鹊山山脉。鹊山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它紧靠西海,山上长有许多桂树,山上还有许多金属矿石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名字叫祝余草,可以食用;人吃了它,一天内就不会感到饥饿。山中还长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构树,砍下来发现有黑色的纹理,开的花能发光,可以照亮四周,它的名字叫迷榖,把它的花朵佩戴在身上,可以当照明,夜间不会迷路。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猕猴,但耳朵是白色的,一般四肢着地或趴着身子走路,还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人吃了它的肉,能健壮四肢,跑得更快。
丽麂水发源于招摇山,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育沛,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患上由因冷暖失调,积食等原因所导致的腹中结块并伴随疼痛的病症。


【注】狌狌——可能是猩猩的别字。育沛——指贝壳(珍珠母)或琥珀,因为这两种都可以治疗瘕疾。



(待续)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3:51:45
师徒无人,错,应该是——师徒五人。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4:06:34
注:用中挂号【】内是原文,其下段是译文。下同。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再向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堂庭山,山上长有很多棪木,树下生活着很多白猿,上中还有很多水晶石和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一座山叫猿翼山,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野兽,山脚的水中有很多没有见过的鱼,山腰有很多白色玉石、蝮蛇、怪蛇,还有很多怪异的树木,因环境险恶,人不能攀登上去,以免受到蛇兽的攻击。


(待续)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4:28:10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阳山;山的南面有很多赤色金属矿石,山的北面有很多白色金属矿石。山里有一种动物,身形像马,头部为白色,身上有老虎一样的花纹,而且还有红色的尾巴,发音就像当地人唱歌谣一样悦耳动听,它的名字叫做鹿蜀,佩戴它的皮毛能人丁兴旺,多子多孙。
有一条怪水出自杻阳山,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生有很多黑色的龟,形状像乌龟,脑袋像鸟,尾巴与蛇的尾巴相似,这种动物叫做旋龟,它的叫声就像劈木头的声音一样,脖子悬挂旋龟壳,可以防止耳聋,用龟壳熬汤泡手脚,还能医治手脚上的老茧。

注:鹿蜀——可能是马鹿和斑马杂交的品种。旋龟——这种鸟头响尾蛇的尾巴的龟,无法形容,只有响尾蛇的“咔咔”声才像劈木柴的声音。
(待续)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4:34:13
怪水——张步天教授考察得知,怪水应该指连江,向东流入北江。北江即是书中的【宪翼水】。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4:44:08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从杻阳山)再向东三百里,是柢山,山间有很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有一种鱼,样子和牛相似,在山坡上栖息,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翅膀长在腋下,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叫鯥,冬天休眠而夏天复苏,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患痈肿疾病。

网友描绘【鯥】图片,灵活灵现。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4:56:48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从柢山)再向东走四百里,有一座山叫亶爰山。山里多水,没有草木,人们不能攀登上去。山里有一种兽,形状长得像山猫,头上有发,这种兽叫做类,它一身兼有雌雄两性,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有嫉妒心理。​


注:1、类——这动物可能和现在的非洲斑点鬣狗是近亲;雌性鬣狗的生殖器也和雄性鬣狗一样,在外貌看不出是雌雄,故古人认为类这动物雌雄同体。
2、柢山和亶爰山,都是只有水没有花草树木,说明没有泥土;可以断定它们是岛屿,岩石林立,水流期间。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5:54:46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向鸟(左右)][付鸟(左右)]​,食之无卧。】
(从柢山出发)再向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面有许多玉石,北面长有很多怪木。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如羊一般,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它的名字叫猼訑,佩戴上它的皮毛,人就会无所畏惧。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鸡,却有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条腿、三只翅膀,它的名字叫作[向+鸟][付+鸟],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想睡觉了。

后话:我们讨论猼訑这动物,【有九条尾巴】可能是后半部的两侧各垂下来四条貌似尾巴的毛带,加上尾巴,成了九条。【四只耳朵】羊有的品种,脖子靠近前肢有两朵长肉垂,从30、40米外就像耳朵。【眼睛长在背上】应该它的背上长有貌似眼眶的两个螺纹。综上所述,我猜测这货莫非是绵羊或长毛母羊?
文中的三头六眼六腿三翅的鸟,可能是一只正在观察四周的张开翅膀的不停转动身子的猫头鹰!哪种猫头鹰如此灵活转动脖子呢?参考书籍,有一种叫鸺鶹,体型娇小,为了观察天敌或猎物,它站在枝头上常常作如上动作。古人少见多怪,误认它是三头六眼六腿,翅膀张开加上尾巴,就成了三翅。
哈哈,想想,只有这样解析才通了。网友们,你们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观点发上来。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6:17:57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从基山出发)再往东走三百里,看到一座大山叫青丘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有许多可做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长着九条尾巴,发出的声音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能吃人。如果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受毒气侵袭。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鸠,叫声像人们大声斥骂的声音,这种鸟的名字叫灌灌,把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惑。英水发源于青丘山,向南流入即翼泽。英水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和鱼相似,长着人一样的脸,发出的声音就像鸳鸯的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生疥疮。

注:
九尾狐——大概指雌性长尾赤狐。母狐狸才会学着婴儿啼哭声。
灌灌鸟——可能是鸽鸠,个子比鸽子小而比斑鸠大,也许鸽与鸠杂交后代。古代训练当信鸽的那种,古人对于信鸽的崇拜,认为只要佩戴信鸽的羽毛就不会迷路。
赤鱬——不能理解为美人鱼,也不是娃娃鱼。清代李元《蠕范·物体》中将其名为负朱:“曰负朱,鮢鱬也,无足而鳞有朱点。”于是鮢鱬的原型大概就出来了,那就是鰕鯱鱼。我们阅读古书,不能对号入座,理解个大概就行了。以上是我猜测,大家别当真喔。哈哈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6:31:29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离开青丘山)继续向东走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箕尾山。山的尾部连接东海海边,山上多沙石。汸水发源于此山,向南流入淯水;汸水的激流处,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注:这段描绘,作者终于走到东海边,看到江水入海的壮观和水冲积滩的景物。这条线路考察完成,下段是总结【南山一经】的见闻。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6:43:39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白菅为席。】
鹊山这个山系,从第一座山招摇山算起,一直到箕尾山为止,总共有十座山,全程为二千九百五十里。(这十座山)每座山的山神形状都是鸟身龙头(当着飞龙在天来描述)。祭祀山神的仪式是:把带毛的动物和一块玉璋一起埋入地下,用糯米作为祭神用的精米,用白茅作为草席铺在山神座下。


注:作者一行考察完一条山脉,都要祭祀山神仪式,一来感谢山神庇佑,全程顺利,二来感谢日夜随同的精灵。陪同人员有的记录山川形貌,绘成地图;有的记录各处的动植物生长、分布,写动植物志;有的分析沿途中草药和矿物质的分布于用途。还有文人跟随每到一处,刻石标注。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6:52:59
【南山一经】走完,以下是【南次二经】【南次三经】。

接下去是【第二卷、 西山经;西山一经 、西次二经、 西次三经、 西次四经】,,,,,

路线顺序:
——南-西-北-东-中
——海外南-西-北-东
——海内南-西-北-东
——大荒南-西-北-东
——海内经


有空上传完整。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4 16:57:47
谢谢网友们玉览、赏析!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5 18:04:33
现在,我们来阅读【山经之南部第二山脉系列】的线路,到底有哪些山水石兽草木。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柜山,西边临近流黄酆氏国和流黄辛氏国,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沙。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而那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痹鸣,名称是鴸,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哪个地方出现鴸鸟,那里就一定会有众多的文士被流放。

注:1、“县”是指“这个地方”,不是现代的行政区域。2、狸力,可能是一种类似海狸鼠的动物,它常在河岸咬树筑窝,塞住水流,破坏水利工程。
2、痺指代雌鹌鹑。雄鹌鹑鸣叫声音很大,有点像公鸡叫,但要短促得多。母鹌鹑叫声则很轻,也就是说鴸这种鸟的叫声和雌鹌鹑类似。然后叫声发音就是“鴸”的音,所以说其鸣自号也。
3、鴸鸟,其实就是一种猫头鹰,古人见到猫头鹰经常出现在乱坟岗和将要死亡的病人房屋周围,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凶鸟。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5 18:36:57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从柜山往东南走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叫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当地人称它长右,它叫声音如同人在病痛中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的水灾。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有座山叫尧光山,山南的阳面多产玉石,山北的阴面多产金色矿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就会有大片的草木茂盛的森林。

注:上一段的长右山,比较奇怪,竟然无树有水,还生活着一种怪兽叫长右,它出现在哪儿,哪儿就发生水灾。这座山就是用它来命名的。下一段的尧光山,资源丰富,有金矿有玉石,猾褢这野兽,结合书籍考察,可能是一种棕熊,棕熊生活区域一般是草木茂盛的原始森林,有的书把“繇”翻译成“繁重的徭役”,那是没有根据的。这种翻译最早是汉代刘歆版《山海经》,这版错误最多。后人沿用,错错相传。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5 18:53:59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汸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囟比)。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以上三段文字较少,连在一起翻译比较顺畅——
(从尧光山)再往东走三百五十里,有座大山叫羽山,山下到处流水,山上经常下雨,没有花草树木,蝮虫(蝮蛇)很多。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就到了瞿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座山可能是临安的天目山)   继续往东四百里,就是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再往东五百里,有一座山叫浮玉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东可以望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是能吃人的。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向北流入具区泽。它里面生长着很多鮆鱼。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5 22:56:33
上三自然段的羽山、瞿父山、句余山,都很奇怪——上上没有花草树木,光秃秃的全是石头;这就让我们想起丹崖地貌地区的山。到了浮玉山,其环境才变得正常,有石有土有动物。
具区——古时太湖一带的区域,古称震泽。(下文再详解)
彘——大野猪,但联系上下文的描绘又不像野猪,野猪对人一般不会主动进攻,也很少吃人。尾巴像牛,这显然是亚洲狮的特征。古人很少见到狮子,野猪才多见,故把这货描写成大野猪,可以理解。
鮆鱼——是什么货色呢?《说文》中这样介绍:“鮆,饮而不食刀鱼也。九江有之。”这话的意思是如果喝酒的话就不要吃刀鱼(否则会浪费了刀鱼的鲜味)。鮆鱼,就是刀鱼。
“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向北流入具区泽。”——通过书籍得知:东苕溪的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以南苕溪为正源,发源于天目山南麓临安临目马尖岗;西苕溪上游有南溪、西溪两源,西溪为正源,源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宁国两县交界的天目山北侧南北龙山之间的天锦堂;两水流至湖州市西的杭长桥汇合,最终进入太湖。山经中的苕水出于浮玉之山阴面,即北面,所以西苕溪更符合描述。所以,具区就是现在的太湖。
有的书籍,把【山经南山系列】定性是从昆仑山向西南延伸到达太平洋和大西洋交界处的线路,是不正确的,一行程里数不对,二山脉及山水汇流方向不对,三前进的方向不对。
楼主:原野六郎  时间:2022-08-25 23:10:39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外门内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成山,山体形状呈现四方形而像三层土坛,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产青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水,水中有很多的金黄色的砂石。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会稽山,呈现四方形,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晶莹透亮的砆石。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湨水。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夷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细沙石子。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列涂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