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鸾翔凤集白延溪

字数:3570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16 03:29:00 更新时间:2022-09-16 06:39:51

楼主:三木2022  时间:2022-09-15 19:29:00
文昌市境内有五大主要河流。分别是:文昌河、珠溪河、文教河、北水溪和石壁河,石壁河史称白延溪。

白延溪白延圩段

白延溪发源于连绵起伏的蓬莱一带山脉,流经蓬莱、重兴,主要蜿蜒在会文镇(古称白延)境内,长约40公里,全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从烟堆墟旁的长圮港流入大海。
自古白延溪就是文昌县南部地区一条主要的运输水道,运输工具主要有小型的单桅木帆船、以及撑杆的小舢板木船,有运输各类轻工产品的商船与鱼虾海产货物和海石灰的货船。尤其在清末民初时,这里是对外通商的小口岸,一些商船客轮往返南洋与内陆各地的码头。当地的黎民百姓聚集于此或扬帆出海作业,或离家外出打工,或闯南洋异国谋生。白延溪被他们称为生命河、母亲河。

白延航拍照片

白延桥上观溪流
白延桥距白延墟(市)仅一里地,是通往西南方向的主要道路,白延溪从桥底下缓缓流过。
旧时的白延桥地势较低,桥面仅3米多宽,桥墩原是用大石块垒起,中间叠成熨斗尖头状逆向流水,历经几百年洪水冲刷也岿然不动。桥面是木板铺设,遇到洪水爆发,桥板也随流逐波,百十年来水涨路断是常有的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几位“番客”乡贤出资铺设了钢筋混凝土桥面,后来地方政府又把它加高、加长、加宽改建成如今的式样,结束了桥被水淹的历史。

白延桥白延溪
伫立白延桥放眼远眺,汇聚苍翠蓬莱山脉涓流而成的白延溪,走出石壁像一条天然无瑕的玉带,蜿蜒盘旋在山涧林泉,在骄阳辉映下,微波粼粼,星光点点。旁边郁郁葱葱的密林中,不时有几只白鹤飞腾而过,小河顺着山势弯弯曲曲流向远方,似世外桃源般宁静。
流进白延境内,沿溪两岸掩映着明清风格、座落有致的民房居宅建筑群,有苍凉厚重的古商道依稀可辨,无不透着古风古韵,让人渊思寂虑,浮想联翩,在这片温润的土地上,一定是沧海桑田,人杰地灵。

白延溪
这条美丽的溪流,它日夜流淌。春天,风吹草动,鱼翔浅底,印在河面上象绚丽多彩的画卷。夏天,烈日炎炎,沿岸树簇成荫,坐拥凉意,叫人怡然沁意。秋天,伴随着白延田洋里的稻菽金浪,小河也染成金灿灿的惹人喜爱。冬天,它虽然没有北方大地银装束裹的晶莹洁白,却总在寒风中荡漾涟漪,露出可爱的微笑。
在乡邻们的记忆中,伴随着岁月的阴晴圆缺与世事的风雨无常,白延溪时而轻轻流动,散漫着顽皮的波纹。时而温柔如风,闭上你的双眼坐在河边,静听流动宛若悦耳的歌声。时而桀骜不驯,像是敢与天公试比高,河面上掀起波澜,奔腾狂泻而下想把小桥冲垮、小船掀翻。不由得想起苏东坡在《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印证了当地民谣“雨下蓬莱坡,水淹白延洋”。

当地民谣“雨下蓬莱坡,水淹白延洋”的溪流家屯溪
曾几何时,为了驯服这只易发冲冠一怒的溪神,当地政府与民众励精图治,降缚苍龙,使沧桑巨变。得益于文昌市“六水共治”工程,会文镇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将沿途的十八行村、凤会村、白延老街、家屯洋、冯家湾滨海特色养殖基地串点成线,打出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的组合拳,续写着新的传奇。
白延溪的开埠出海,成就了白延人的远大志向,故有海南华侨看文昌,文昌华侨看白延一说。有资料统计,白延地区有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9万多人,遍布28个国家和地区,是本地人口的3倍,侨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他们的故乡情结如繁花似锦。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副议长翁诗杰
祖居冠南下㟍村的翁诗杰,年仅34岁出任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副议长,是马国开国以来最年轻的议长,他还曾任政府的交通部长、马来西亚华人总会会长,情倾乡里被交口称誉。一大批如王兆松、林秋雅、林龙蕃、林汉生等侨胞都为故乡的建设作出有益贡献,青史留名。

新加坡第四代领导核心黄循财故居
楼主:三木2022  时间:2022-09-15 20:49:44
阅读链接:《海南华侨》侨乡行 文昌第三季 走进会文(六):《侬家在会文》
近期,会文镇委、镇政府与文昌市侨联联合拍摄了“海南华侨走进会文”系列节目,深入各地,分别从人文、历史、建筑,侨领故事、侨乡产业、美食文化以及美丽乡村变化等方面,挖掘侨乡故事,多方面记录白延地区的前世与今生,节目一经播出,得到海内外侨界的好评如潮。
如今白延桥下溪水潺潺,紧跟它远去的木栈道,延绵向前,岸边绿影婆娑,河面上浮莲静静绽放,沿河溪打造的慢道、花池、凉亭、湿地公园穿梭其中,呈现一派“龙拱小桥倒流水,椰树背影水车转”的美丽乡村田园风光。


风会溪美景

溪环白延市流淌
白延溪环绕着白延市流水淙淙,天然的禀赋使这里不仅丛林叠翠、风景怡人,而且人口密集、民风质朴、农商兴旺。
早在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文昌境内黎人居住地方有35处之多,而汉人最早能在黎地安居下来的就是白延地区。追溯历史上的白延市,可谓声名显赫。正德年间,文昌县有九处大集市,白延也是规模较大的一处,人畜兴旺,市井繁荣,1581年这里开始设都(镇),至今已有440多年历史。

记证白延繁荣的三层楼
白延设都设市,得益于白延溪,它繁荣的商贸也是依赖着白延溪。这从清代康熙文昌县志图中可以看出,长长的白延溪,会集诸水,流入长圮港,最终归流大海,沿途一派昌盛。因此,不难理解,白延都在明代已经是军事,路邮、经济重都。
清末及至民国初期,是白延市最鼎盛时期,物产丰饶、经济发达、人流众多、乡民富足,金融业也颇具规模。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在白延地区的番客,纷纷从南洋一带回来,在白延市大量投资,建起南洋风格的骑楼并开设商铺,置办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兴旺发达。

记证白延繁荣的银行
这条不足1公里的街市上,有两栋三层小洋楼,衣布行、烟酒行、百货店、酒楼、茶店及多种店铺林立,驰名中外的三家外资汇丰、渣打、花旗银行均在此设立分行。往白延市赶集的乡民包括蓬莱、重兴、南阳、迈号、清澜、长坡、烟塘等周边方圆数十里地区。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集市上除了卖本地商品之外,还卖外来的洋货,有进口香烟、手表、自行车、亚细亚煤油、英国饼干、布匹等商品。
市井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乏身穿旗袍、花裙、卷烫头发、打着洋伞、妆容精致的女性。男士多着西服、系领带、戴珍帽、穿皮鞋,还手中拿着文明棍,喜欢梳成“了哥”头。老龄人则痴迷穿时髦的“人”字拖鞋,逍遥过市,五颜六色,光怪陆离。

建于上世纪,记证辉煌“白延小上海”的三层楼
交流的语言夹杂着海南话、普通话与洋文,喝咖啡叫“吃哥必”;肥皂叫“沙问”;胶卷叫“菲林”;领带叫“力带”,逛菜市场叫“去妈察”;打排球出界“叫奥塞”。流通货币也种类较多,早期是银元,后来有关金券、金圆券,包括港币、美元与叻币(新加坡币),市上还设有“和记”侨批局,专门接收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番客与港澳地区同胞寄回的信函和汇款。还有当铺、惠民医院、小学及初级中学和演出剧场,有通往海口、文昌、嘉积的长途汽车,有电灯照明的发电厂与拨打外地的电话,一派软红香土,被誉为海南的“小上海”和“小巴黎”。

白延中山公园
令人震撼的还有,墟市上建有一座美仑美奂的“中山公园”。它是海南省独有一座以国父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园,公园内的“中山纪念亭”也是文昌市现存两座民国时期所建亭子之一。它由当时多位在国民党军队中任高官的白延籍人士发起,出自对国父孙中山的崇敬和爱戴,提出建亭倡议,福田园村的林赐熙中将是主要倡导者,得到广泛支持,经国民党文昌县党部拨出专款建造而成。
中山纪念亭为西式建筑风格,公园围墙也独具特色,亭内中心竖立一通石碑,从正面看仅见十二角星,现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纪念亭为钢筋水泥结构呈八角形,有6根柱子,亭顶像一个倒过来的锅,“锅”底内还设有一圈内栅栏,显得庄严肃穆。纪念亭的北面,是中山公园的大门,大门的顶部为圆弧形,上面镌刻着“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异常醒目。

“中山纪念亭”
1939年。日本鬼子侵琼时对白延市狂轰乱炸。烧拆抢掠,犯下滔天罪行。一度使这个璀璨的明珠墟镇陷入沉沦。
如今,落幕后的白延市依旧风情不减。告别往日的喧嚣,留下的是一份宁静质朴,一份厚重的历史韵味,虽然繁华不再,但洗尽铅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依然熠熠生辉。

白延小学的校门

山泉润泽故土人
逶迤绵延的白延溪,钟灵毓秀,自古铸就勤劳勇敢的白延人。
明清时期,由于白延一隅土地肥沃,大户人家较多。由科举出仕为官之家也为数不少,物藏丰裕,常被倭寇、海盗屡屡为害。为反抗歹人作恶,勇敢智慧的白延健儿,习武聚义,众志成城。每逢祸事袭来,群起而攻之,展示了族人的铮铮铁骨与凛然正气。至今还在传颂一位叫“铭”的青年志士,他面对疯狂凶残来犯倭寇,扛起战旗,带领诸众,一手握藤编盾牌,一手挥舞大刀冲锋在前,与盗贼进行殊死搏斗。

建于上世纪的白延昌紫桥
铭的故事惊心动魄又英雄壮烈。民国文昌县志(卷四)有载:“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夏,贼艘数只泊冯家港,焚掠墟村,势甚猖獗,凤会村健仆生铭,知义奋勇,邀众抵御。铭为先锋,被贼掳去斩首,悬竿以舞,里人哀之,议设祠祭之”。白延人抗击强盗可歌可泣的事迹众多,铭是彪炳。
妖娆多姿的山水,浸润厚重的历史,传承优秀的基因。白延地区清朝以来出过三位县长,民国产生72位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几百位高、中级干部和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