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改良、改革与革命的策略分析

字数:3710访问原帖 评论数: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18 01:13:18 更新时间:2022-09-22 07:41:29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13:18
大家不妨先玩一个文字游戏。将“改良”的第一字与“革命”的第一个字单独抽出来,组成一个新词:“改革。”

这个词我们大熟悉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以前政府出台某种重大政策,或搞什么运动,为了证明其无可争议的正确性,统统称为革命,凡想表达不同意见,或在行动中不配合甚至反对的人,都有“反革命”之嫌。

而现在,反对“改革”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改革肯定不是改良与革命的简单组合。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18:27


2011-10-17 原文,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1-444099-1.shtml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19:11
1、“改良”是什么东西?
先说点真事。我有一位朋友,现在可能还在日本,她的名字叫潘维君,康有为的后代,外婆就是康有为的女儿。在十几年前,维君小姐准备出国,我们采访了他。关于康有为家族的历史,她介绍了很多,也许不太准确,因为文章发表后康有为的外孙来找麻烦,说我们的文章严重失实,这事之后不知怎么就摆平了。那会我们心里有气,因为这是为维君小姐在日本谋生方便,我们才写的文章,完全出于帮忙性质。维君小姐后来在日本的发展是否与此有关,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悬念,这里暂且不提,我们先看看“维君”两字涵义。

据说康有为的女儿给自己的外孙女起“维君”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康有为。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戍变法”,是公认的改良活动,他们反慈喜,拥光绪,不是革命者,而是改良家。“戊戍变法”失败,康有为长期流亡外海,辛亥革命后回国,推行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度”。康有为改良,但不反皇帝,即“维君”也。这是我们采访潘维君小姐时了解到的。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19:45
2、“革命”是什么东西?

在我的印象中,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挑花绣花,不是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我理解的所谓推翻,就是将一样东西整个推倒并且翻转过来。在我的生活实践中,对革命有深刻的认识。我知道革命就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用暴力将家族财产剥夺过来,交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行动,是从“十月革命”开始,彻底消灭剥削阶级,消灭贫富悬殊的一种规模宏大的理想主义实验。

当然,在文化上我们也进行过革命,从1966年至1976年,前后十年,我们进行过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那得真是史无前例啊!从理论上说,在经典马列理论中,没有说过无产阶级夺取正权之后,也就是打了天下之后,还要革命的,所以当时对“文革”就有结论,是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从规模上说,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没有过这么规模宏大的“文化革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20:08
3、“改良+革命”又是什么东西?
如上面所做的文字组合,“改良+革命”就是“改革”了。

那么,改革是什么东西?

第一,改革不是改良,也不是革命,这是改革最重要的特征。

第二,虽然改革不是改良,也不是革命,却同时具有两者的基本特征。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从概念出发去搞清楚是什么改革。只要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或目前正生活在大陆的人,你随时都可以睁开眼晴,目光所及,都是改革的进行时态。这样的视角非常重要,千万别动不动在书本上找什么“改革现象”,特别是洋书上的“改革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改革现象”。有的海外学者可能认为“旁观者清”,他们观察的“改革现象”才是客观的“改革现象”。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海外观察只是一种观察,看到东西只能作参考,千万别当真了。比如一个从地球上观察月亮的人,总不能说比到月亮上考察或生活的人,更明白什么是月亮吧?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20:34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17:21:41
1、改良的模式
改良的主角是谁?当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精英,想想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戍变法”就明白,那次著名的“公车上书”,闹事的全都是举子们。
那么,改良应当从什么地方开始呢?还是想想康有为、梁启超吧。他们一开始就瞄准了权力中心,最后终于被光绪皇帝所用,展开了“百日维新”,不少人说如果没有慈喜太后,差不多就成功了——我们国家或许出现英国或日本这样的君主制度——这当然是胡乱猜想,无法证伪。
改良与现存体制是什么关系呢?肯定不能与现存体制对立。康有为成了皇帝的参谋,就要为皇上出主意,也就是同谋了。所有改良活动都是为了完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要将它推翻。所以改良最好从体制内部开始,在体制内部寻找同谋力量,成本就会较低。
那么,改良对整个系统带来什么样的秩序影响呢?改良的目标是为了完善现存体制,而不是推翻它,这就注定了不可能对整个体系带来巨大的震荡。改良最多带来局部的混乱。这样的混乱不会维持很久。改良行为要不被现存体制兼容,相互妥协折中,使改良成为体制内新的常规制度。要不被体制排斥,或消灭。“百日维新”后康有为如果不是逃亡海外,脑袋早就没了。他在民国时回国,大谈孔子的儒术,表明他的维君立场,证明他确实只想改良,而不是要推翻满清。推翻满清的责任或功劳,应当算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身上。
接下来就说说改良的方向性问题吧。方向问题具有某种策略性质。如果你想改良,建议你不要往老百姓堆里扎,你别指望在他们中间找到什么支持,你的改良诉求绝对是对牛弹琴,你的改良承诺不能让他们立即填饱肚子。你必须先找一批志同道合的精英,像康有为动员的那些举子们那样,大家一起行动,得到权力中心支持后,再向老百姓启蒙。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也是一种从精英到大众的策略。这是改良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千万别搞错次序了。总之,你在改良时期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诉求和承诺,作为一介书生,老百姓是不听的,说多了,人家会疑心你是吃饱满撑着,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胡话。你的满腹“知识”在没有得到权力中心支持之前,就是“迂腐”的垃圾,丝毫没有力量可言。实际上,改良的目标是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因此,只要你得到体制内的支持,你的“知识”和“话语”才会有真正的力量。老百姓这时才愿意听你说什么,如果你真心是为他们着想的话。
改良不能以“平等”作为诉求口号,这是必须牢记的。你一诉求“平等”就有造反革命之嫌,在体制内是不受欢迎,弄不好立即引来杀身之祸。当然改良一样为会损害既得利益者,反弹过来也是挺要命的。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0:59:20
改革的目标:在旧制度基础上升级转换为新制度。

改革的秩序:局部混乱与全局混乱,这是改革最难控制的状态。局部混乱随时都有,但全局混乱也会发生,有序的改革更像改良,激进的改革更像革命。比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实际是一种旧体制的“复辟革命”。

根本势态:改良坐天下,革命打天下,改革是坐天下后的变天下。
手段:改革讲究精细的管理技术,但必要时使用暴力维持秩序。

中心与边缘:权力中心与权力边缘、地理边缘与地理中心,这是改革的双重双向互动。比如改革开放先从边缘的深圳开始,最后向中心和全国辐射。目前的西部开发热以及政府机构的重组裁员和职能转换,就是这类权力和地理方面的双向互动。

改革的方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这样的过程在改革中不断反复震荡,最后所有都人不得不界入改革大潮之中,当然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定居人员可以例外。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0:16
人道与天道:改良行人道,革命行天道;改革以人道为主,天道警戒。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在《圣经》中,有让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讲的就是人道。而老子人道、天道都讲。所谓天道,我的理解就是革命之道、平等之道。比如打家抢舍、劫夫济贫的绿林好汉,实际上是造反革命,所以宋江说“替天行道”, 闯王说“杀尽不平方太平”,就是要“损有余而不补足”,这是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极度恶化时的现象。而和平时期则不然,行的是人之道,就象李泽楷的盈科上市一样,是“损不足而奉有余”。那一天,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么多并不富裕的香港平民百姓排队疯狂抢购李泽楷的股票时,简直为老子的智慧而震惊。相对李泽楷来说的那些香港穷人,如此自愿自觉地将自己并不多的钱“送给”李公子,真正让人认识到“人之道”的不公。香港政府也许意识到问题,财政司长官曾荫权要求调查盈科上市的操作情况。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1:25
改革的诉求与承诺:改革的诉求和承诺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样的诉求和承诺,典型地具有改良和革命的双重特性,同时说明改革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

更大的问题是:我们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满足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社会目标?关键的是:最后达到的共同富裕,是平等的共同富裕还是有较大贫富差距的共同富裕?

如果是平等的共同富裕,整个改革将失去人道的动力,可能半途而废。要是“有较大贫富差距的共同富裕”,可能对现存体制产生制度性悖论,因为这个制度是以“平等”为目标用暴力手段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增长速度,是无法在实现“有较大贫富差距的共同富裕”过程中,让相对贫困的人满意。而高速度又将导致系统失去稳定性。

改革与原体制关系:改良是同谋关系,革命是敌对关系。改革则既是同谋又是敌对关系,这常常使体制内产生敌我不分的状态。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1:54
上面最后一句,标点符号有错,应为:

改革与原体制关系:改良是同谋关系,革命是敌对关系,改革则既是同谋又是敌对关系——这常常使体制内产生敌我不分的状态。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3:06
不好意思,改良的“诉求策略”小改为:“主要或首先对统治者有利”。原创不容易。

改革的“诉求策略”多了一字,改为:“让一部分人先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是老邓说的。

但眼下是小部分人大富大贵,大部分人温保是解决了,但社会贫富悬殊,人们没多少社会保障,看着巨富、权贵和天文数字的房价,改革可能变成革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4:03
上述有关改良、改革与革命的模式比较与策略研究,去掉一些社会学、政治学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到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比如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重组BPR,市场营销中的大众市场与分众市场的推广策略等等,形式几乎完全一致。我在《社会革命与市场革命》一文中有专门介绍。

为了活着——尽管本人喜欢哲学和写作,需要为企业做大量策略顾问工作。我的研究成果,首先是为了实用,这可能就是与汪晖先生不同的地方。

我喜欢上网辩论,是因为现实生活几乎把人完全阉割,但毕竟还有拉康所说的“剩余快感‘对象a'”在起作用。我辩故我在,我辩故他在。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7 21:05:35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8 21:14:25


2011年原载论坛标题、点击与回复。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