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人到底有多大关系?

字数:1107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6 09:37:35 更新时间:2022-10-08 19:38:12

楼主:苗洪  时间:2022-10-06 01:37:35




(本文作者李勤余,有删节):中国文学界,似乎不知“批评”为何物很久了。相反,各种奖项一团和气,各位作家商业互吹,才是更常见的情形。如此一来,残雪的“横空出世”反倒在某种意义上反证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自本月初起,各项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引来广泛关注。中国作家残雪意外在某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更是在舆论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尽管最终她没有获奖,公众和媒体的热议还是值得玩味——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人到底有多大关系?据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有意识避免“一家独大”的。值得注意的是,这5名院士遴选出的决选名额,通常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大洲。

所以有人指出,直至1998年,共有95人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等八个国家的获奖者就有59人。很明显,诺贝尔文学家族重心在欧洲和美国。所以一些人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视作“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作家长期与此奖无缘,有时也被归结于此。但造成这种局面也有客观原因。一方面可能和早年媒介通讯不够发达有关,一方面要归咎于文化的隔阂和翻译的不给力。应该注意到,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正竭力摆脱自身“西方中心”的嫌疑。不仅如此,评委们还为拓展文学边界,扩大文学影响力做出了不少努力。音乐人鲍勃迪伦的获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而更大的误解可能在于,有人将诺贝尔文学奖认定为西方的宣传机器。其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痛斥了美国的殖民主义,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也批评了美国政府对农民的压榨。评委们看重的是作品有没有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有没有对现存秩序的颠覆性.忽视甚至是轻视诺贝尔奖的价值,同样十分不明智。虽然我们未必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但他们的努力,确实改变着人类的认知和生活。在介绍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时,一条有趣的标题曾红遍网络——“没有他们仨,你的手机就是个点燃的炸药包”。谁都无法想象,你我的手机里要是没有了锂电池,世界将会是怎样。所以,诺贝尔奖离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远。

虽然残雪没有获奖,但各路媒体都已报道,其作品的销路又好了起来。能够通过诺贝尔文学奖重新认识一位被遗忘多年的中国作家,不正说明了这项奖项的意义和价值?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谈得上开放和自信。能从诺贝尔奖中学到些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动力,才是国人应该积极总结的问题。不管怎样,每一年的诺贝尔颁奖季到来时,我们都不该刻意把目光移向他处。。这种批判指向的,当然也不只是某一个特定的国家和民族。比如,大江健三郎就用自己的作品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中“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树,也在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深刻地反思了日本侵华的罪行。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