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长德冲之工匠(二)

字数:273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7 23:35:51 更新时间:2022-10-07 19:40:21

楼主:洞霞尹  时间:2022-10-07 15:35:51
故乡从历史深处走到今天,已日渐式微,褪去了昔日的芳华。但是,新的故乡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用简略的文字把远去的故乡及今天的故乡记录下来,以飨读者,以了心愿。
——题记
古往今来长德冲之工匠(二)
从前,长德冲杉山园的翥衡十爷送子学艺:大儿子学石匠,叫祚一师傅;二儿子学裁缝,叫祚二师傅。
两人虽然拥有手艺,但养家盘口仍然艰难,从他们住所就能看出来:伸手可及的屋檐,堂屋墙体是少见的土筑墙。改革开放后,翥衡十爷的后辈从杉山园那低矮的泥土屋里搬出去建了几座小别墅,是翥衡十爷及他的儿子祚一、祚二师傅没看到,也想不到。现在的生存环境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
长德冲有几处祚一师傅砌作的工程:长庆小组冲底塘那高高石宝坎、光裕堂砌作精细的石坎等,现在还有人称赞祚一师傅的手艺。
“粗木重石”,石匠是最费体力的工匠。流火七月,热浪烫肤;寒冬腊月,朔风刺骨。石匠冒酷暑,扛严寒,开石不停,挥捶敲打,石屑飞溅;叮叮当当,声声相接,此起彼伏。石头坚硬,没有铁锤钢錾硬,比不上石匠的意志坚。杂乱无章的石块经过石匠的搬弄垒砌,变得规则整齐,严丝合缝。宝坎、石坝、石墙、石雕、石板路……是他们手下的作品。
岁月无声,唯石见证!见证石匠面庞刻上岁月的痕迹、双手长满坚硬的老茧;见证石匠不畏艰难,精益求精,让建筑牢固美观,让生活美好长久……见证石匠一锤一錾铸就“石匠精神”。
祚一师傅、邹礼云兄弟、志轩师傅、焕章等等,这是长德冲老辈石匠,也是鲁班之后无数代的徒子徒孙。
开“大寨田”的时候速成了一批石匠。一把锤子、几根錾子、几颗钢尖即成石匠,每天能挣12分或13分工(一般劳动力只有10分)。
尹长松、邹斌林、尹惠林、尹凤德等等,是长德冲第二梯队石匠。时下已无人学石匠,基建大多用钢筋水泥了。
古时候的石匠更劳累。老人说,“那时候钢铁少,石匠师傅用杂木尖(楔子)开石。先一天下午把杂木尖安放在凿好的一排排尖眼里,然后灌水,让木尖发胀一晚上,第二天顽石胀开了。”后来开石用铁尖,而后是钢尖。现在石匠使用拇指粗的钢尖,附带两片起膨胀作用的钢皮。尖眼凿得小,节时省力,用机械开石头就更加省时省力了。
尺子、灰袋、剪刀、顶针、钢针是裁缝随身带的工具。精裁细剪,密密缝纫,缝纫出主人的新衣和喜悦,缝纫出人间新颖和美好。长德冲的裁缝有祚二师傅,曾文生、尹会林师傅等等。
后来缝纫机淘汰手工缝纫,再后来服装工厂又淘汰家庭缝纫机,如今商店、地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成衣,任人挑选。
铁匠,一座炉、一架风箱、一把铁钳、几把铁锤……风箱“呼呼”,吹出熊熊火苗,“叮叮当,叮叮当,叮当叮当叮叮当”,落锤有声,锤锤有劲,演奏古老的乐章,敲打铁匠的人生。长德冲的铁匠有申明轩、掌铁匠、尹志伟等,现在乡间的铁匠熄火停业了。
一架弹弓、一把弹捶、一根牵线竹枝……弹匠用紫铜色的弹锤弹奏不倦的歌谣,弹得棉花像白云雪花,弹得棉花松蓬柔软……杨玉葵是长德冲的弹匠。
现在有弹花机,纱线不再手工拉,只要铺一层事先做好的网纱……见不到走乡串户的弹匠了,也听不到“弹棉花啰,弹棉花啰”的吆喝声。弹匠,让人念想的匠工,尤其是那“砰砰弹、砰砰弹”弹捶击打弓弦的声音。
熬漆、调色、打底子、光面子、刷子、刮子……漆匠,精心做着面子工程,让器具容光焕发,也让主人也容光焕发。长德冲老一辈的漆匠很多,二泉堂的春八爷、夫一爷、邹希云、邹贵卿等,后起之秀有曾戴兵、邹小初、邹克文等等。
岭南书画家邹敏德曾经跟曾戴兵学漆匠。上午戴兵要敏德擦纱布,下午就让他漆火厢,第二天敏德体检参军,接着敏德入伍。敏德仍念念不忘这位一日之师。
现在有组合式家具,买回即可用,漆匠也基本歇业了。
“改匠”(锯匠)师傅的匠心让原木变成各种材料。一把长锯,一把斧子,一个墨斗,两架木马……两个人把长锯来往拉扯,拉扯漫长的时日,拉扯艰辛的生活,拉扯心中的希望。长德冲的老锯匠有石排上回(音)师傅、二师傅,之后就有申芳卿、申寿轩、邹友云、尹俊勋、尹凤德、尹启贤等众多师傅。
厨师是领导,领导一班人马烹饪美味佳肴。食材在厨师刀工下变为艺术品,经厨师炒、蒸、煮、焖、炸、炆、炖……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展现眼前,人人垂涎三尺。老大队支书尹桂松是老厨师,家传技艺,他父亲吉衡七爷是乡间有名的厨师。现在长德冲厨师不少,集中在石山坳和大兴堂。
谢东唱的《清官谣》有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匠”,钉一根杆,配一个砣,交易不能短斤少两,待人要公平公正。天下千万事,老百姓心最明。长德冲的“秤匠”有尹少伟。
司机,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是一门要多精有多精的技术,再精的技术也难不倒长德冲的年轻人。长德冲的大车、小车、三轮车、摩托车多多的,平均每户不止一台了。长德冲司机之多,用句玩笑话来形容:大车司机一走廊、小车司机一礼堂,摩托车司机一操场!
有车,赢得时间,挣来金钱,自己得利,方便别人。
“满匠”(网匠),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购买力提高,买回网页雨衣雨裤,就成为“满匠”,就能够拉上一网网活蹦乱跳膘肥体壮的鲜鱼。
瓦匠,图永堂山和二泉堂山曾经有瓦窑,长德冲做瓦的师傅不少,不知谁是掌窑师傅,没“调查”了。
屠夫,记忆中的老屠夫是老屋里的尹克仁。后来厨师和卖肉的兼杀猪宰羊屠牛。杀生的手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没有这门手艺,就别想吃猪肉羊肉牛肉。
阉匠、织匠、炉匠、纸马匠呢?也没有去“调研”了。
包工头是一门技艺,综合性技艺,长德冲包工头不少。长德冲搞房屋装修的师傅太多太多,实在难以统计,在此不表述了。
古人言,“一技在身,能抵千金”。后来人们把它俗语化:“养崽不学艺,担烂肩膀皮”,因此长德冲的工匠多,做手艺讲究口碑,凭技术“打得水面开”。他们能吃亏,不怕苦,耐得烦,霸得蛮;他们走得宽,行得远,交际广,思想灵活,接触新事物多,他们坚守工匠精神……长德冲人有股精神,有种坚韧力!有那么多人肩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请读“请记住他们”),能动员那么多人力在枞山排车水抗旱(请读“长德冲的梯田”),有那么多能工巧匠砌作出那么多新屋(请光临长德冲看鳞次栉比的新房子),有那么多家庭倾力送子女读书而跳出“农门”(长德冲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还是为自己,长德冲人都秉着这股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力求做到完美无缺,努力追求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曾几何时,工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工匠以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打下了浓厚的底色。随着农耕时代逐渐结束,随着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慢慢普及,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一些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如果我们不传承记录这些老手艺、老工匠,后人会不知道,就会失传湮没!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极致的工匠精神,支撑着长德冲人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欲知古往今来长德冲,待我下回来道情。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