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游记]浮云游子意,一个女人一个月的四川之五十六个市县乡景。。{持续更新}

字数:79114访问原帖 评论数:232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06-05 03:34:00 更新时间:2022-09-09 18:03:33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2:09:01
翠云廊得名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2:17:39
翠云廊如何形成,颇多说法。民间流传最广谓张飞倡导所植,谓"飞作巴西太守时,因传达政务军情羽书频繁,令士卒植树表道。"翠云廊最大之柏树,就叫"张飞柏"。而据专家考证,翠云廊之成,当归功于李壁。李任上大规模整修蜀汉年间之驿道,以青石砌路,并于路旁补植柏树。,尤注重护树,下令"官民相禁剪伐"。
翠云廊各段900多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之有7株;1.8至2米86株;1.5至1.7之363株;1米至1.4米之854株;1米以下之669株。说明翠云廊古柏并非一役之功乃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
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
第一次: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
第二次: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之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时剑州(今剑阁)乃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之故并神奇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之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第三次: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于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这时所植。
第四次: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枣756年),杨贵妃喜好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
第五次: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2:22:40
且看李壁,何许人也,正是因其,余此行发誓定要走蜀道,定要行云廊,皆因彼糸余之老乡也!
李壁。{1473——1528}字白夫,武缘人,现广西南宁市武鸣县陆斡乡覃李村人。祖先十代务农,至父亲辈方当上一小小之丞即掌管邮传迎送之小官。于父教下,李从小聪明勤奋好学。明弘治八年,{1495年}李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弘治十五年时至浙江金华县任兰溪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同时为南京同考。在此期间/由于其母去世,回家守考三年。正德元年,李任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市}教谕并为福建主考。正德十年{1515年]调任剑州知州,即今剑阁县。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任云南临安府同知。清嘉靖四年,升任南京户外员外郎,、在赴任途中不幸病逝,年仅52岁。

家乡人将李列为武鸣县第一位乡贤。并为他建庙立碑。清武鸣知府李彦章,在拜谒李时,写了一首赞扬李的诗。:一官万里未归田,儒雅依然在目前,杜老忧时朗署日,放翁游宦剑州年。枫山学术名儒录,芹泮书留释莫篇。莫道他乡争俎豆,还从第宅附先贤。

李彦章于诗中对李壁万里未归田之敬业精神加以肯定。对他的儒雅风度人品表示崇拜。对他诸多论作大为推崇。并将他与两位在四川生活过的伟大诗人杜甫和陆游相提并论。如此颂扬是否有过?李在外乡为官干了四件大事,即今天说的政绩。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6:53:09
谢楼上。身边的风景往往总是不经意的错过。灯下黑是也!

上图为剑阁县城


一是办学 培养人才。二是开发市场经济,改善民生,三是修通交通要道,加强绿化,成就翠云廊,造福后人。四是保护文物。特别是营造翠云廊,属千秋大业,功劳盖世,万古流芳。

如此功绩,非文人学士所能,实干加巧干。非一般官员所能。

一个从偏远壮族农村走出来之农家子弟,其家乡贫穷闭塞又特别缺水。早就深知文化,环境于百姓的重要。早在仁和县任职其间,他就对一些贫困家庭学生特别关心,经常用自个的俸禄给予接济帮助。剑州六年,他兴办了社学四所,修复了剑州儒学和兼山书院,而且亲自授课。由于其重视和努力,剑州文教事业发展很快,并影响到民风,当时“政教所被,路不拾遗”。

李多才多艺,他著作颇丰,有《三礼经注疏》,《名儒录剑阁集》,《剑门新志》等。他还写诗,在这些诗中,有不少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图为李今日南宁的家乡一景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01:07
李壁故家遥遥万里,且离开时仍为一片尚未开化之地,但他对于生养他之故园十分热爱,经常梦回,有诗写道:乾坤吾欲老,何日买归舟?想归想,但没有一走了之,而是把他乡当故乡,立志要实事大事。于是剑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四州天险剑门蜀道中外闻名,地理位置使剑州成为四川北大门,但又山高水陡交通困难,当时剑州经济十分落后,无交易场所,“民有余财,积于无用。”李到任后,着眼民生,大力开拓市场。搞活经济。

首先他放下知州架子,登门拜访当地之社会贤达和开明乡绅。听取他们的意见,说服大家投资,终于建起了一些市场。时年1516年十月,李于剑州开群众大会,举行招商仪式,四乡震动,应者云集。一个月后,剑州城北新开的市场便商贾如云一派生机。

为了扩大与外界的沟通,李决定再次对古蜀道进行整治。打通剑州南到阆州,西到梓潼,北到昭化的通道把水陆交通连结起来。他不畏艰难险阻。亲自骑马翻越岭进行探测,订方案,然后带领民工开山破岩,推土填沟,用片石铺砌了一条长达300余里的通道,从此,剑州水陆交通无阻,货物流通顺畅。

为了防止山洪冲垮这条民生命脉,李想到水土保持最好的办法就是绿化植树。他号召民众于道路两边种下10多万株松柏树,并制定了“官民相禁剪伐”的制度,规定每届州官交接时,都要清数古柏数量,进行移交。使种柏护柏制度化。这就像是我们今天的植树树节,剑州人爱树护树,从此成为一法。由此翠云廊最终形成。

剑城老街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04:51
云廊上柏树各种各样,经千年风雨仍不减秀丽。远看一片绿云遮天蔽日。近看形态各异,风采不同。

“夫妻柏”:两棵相距五尺远之大树,却在离地约四尺处横生一枝连成一体,左侧一棵挺拔强壮,右侧一株婀娜多姿,皮细干光,它们仿佛一对情侣携手并肩,互吐情愫。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07:09
“张飞柏”:树干笔直,耸入云端,高达29米。树干很像松树,但它的树皮不是鱼鳞,而呈线状,又为柏树的特征。传说是张飞所植。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26:24
“泰山柏”:主干挺拔健直,铁骨嶙峋,擎天大柱一般直指蓝天。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34:54
另外还有“天桥柏”、“龙爪柏”、“大象柏”等等,一路走来让人感到百里绿色长廊每株柏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阿斗柏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37:22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莫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此优良传统沿袭至今。山区人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乃为后人造福。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
边境林木”的诏令。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官府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形成,也是与历代官民的保护分不开的。
1935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扭柏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39:16
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还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萎和处于危险环境的古柏进行了加固维护;每年都要进行群众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这些保护措施的实行,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张飞井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43:41
李不但对蜀道有如此功劳,且十分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彼看到剑州有很多古代文物
碑刻遭到破坏,便想方设法进行维修,拨款找人,认真整理与重新刻制。使著名的碑刻如李白的蜀道难碑。柳宗元的剑门铭,得以保存下来。其在修复剑阁遗碑记中告诫人们,要爱护文物,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古今图书集成里有人写到: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奇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47:34
今天,翠云廊已成闻名遐迩的旅游区,中国人以翠云廊为骄傲,广元人以翠云廊为骄傲,剑阁人以李壁为荣,翠云廊上有李壁祠,祠门有一对联云:古道古柏古驿古寺为古籍古典鉴古;名仕名宦名家名流与名山名水齐名。

写得真是十分贴切矣!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7:53:58
翠云廊乃举世无双之古老行道,蜀道上的一颗明珠,为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之象征。她不仅糸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之中国艺术珍品,而且糸全世界的瑰宝。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李壁写下的剑门诗。

《剑门》诗:
蜀门谁肇辟,浑沌自能神。
秦诈金牛过,唐衰玉辇巡。
水声如吊古,草色自成春。
设险闲双剑,时平且揆文。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0 18:05:27
李壁如此爱剑州,真是把他乡当吾乡了!

行走翠云廊,深为李之情操人格感动,也十分自豪余有如此一个老乡,谁言桂地偏蛮无才人?李壁一举千载留美名!关山万里来会,不能同代而作后学亦如面唔!余入李祠叩首祈祷,但愿翠云廊永久不败,愿做官的都能像李壁。

为官一任造福万世!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1 12:20:34
谢楼上帮顶。你也是爱诗之人?

是夜宿剑阁老县城,现名普安,新县城糸沙溪坝。到时已是下午六时多,竹子朋友为余等接风,吃火锅。火锅为鸳鸯锅,余不吃麻辣,老友重逢,竹子与朋分外高兴。竹子儿时在此生活几年,想必现勾起不少童趣回忆耳。
吃罢,香港男抢着埋单。竹子友笑;想尽地主之宜都没机会!兴毕,下榻新金龙店,一夜无话。天明,港男已去,留下一纸条表感激之意,想来剑门关让华夏同胞感触良多矣!

是日,余与竹子徒步蜀道。计划为:老县城班车到凉山镇,再从镇皇柏处走起,,走回老县城,公路里程为县城到凉山路边10K,山路约18K。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1 12:37:08
一人4元钱坐小面的到凉山后,在路边再拦了一摩的入镇约3K 到皇柏处,小镇正逢赶场日,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竹子已是第三次走此路,仍兴致勃勃。一路不停拍照并解说。行到某处忆当年如何如何,那地有何物,有何人等,言语流露对家乡无比热爱。余被感染,脚步有些蹒跚却不沉重,毕竟是上年纪,只能徐徐信步。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1 12:41:13
此段蜀道为剑阁蜀道一段,言当地百姓有车不坐,总是行路由此到老县城。一路是山清水秀,村落错布,鸡鸣犬吠,生机盎然。好一派蜀北乡村图。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1 12:43:10
秋后

楼主:五月艾芜  时间:2010-08-11 12:46:24
秋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