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武侠

字数:9369访问原帖 评论数:3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01 20:51:26 更新时间:2021-07-30 12:25:32

楼主:大槐公主  时间:2021-02-01 12:51:26
修改一篇散文,原文6541字,得缩减到5000字以内,并把相关敏感词去掉。
楼主:大槐公主  时间:2021-02-01 15:12:33
@天涯值班编辑
你们特么还能不能行了啊?就我刚改的稿子,没留底的,就这么给吞了?
楼主:大槐公主  时间:2021-02-01 15:39:12
一、

我出生的时候,82岁的太爷听说是个女孩儿,长叹一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郁闷。这事传到我妈耳朵里,她不能直接去怼我太爷,就经常数落我爸:你家有武功秘籍,传男不传女吗?她是说者无心,小时候的我却是听者有意了!

那时,我的“寒冰掌”(注1)和“降龙十八掌”(注2)已修练失败,就打起了找爷爷要家里“武功秘籍”的主意。

爷爷退休后,租了一块小园子,每天除了打理他的那些菜,空闲的时候,不是练毛笔字,就是和隔壁的栾爷爷一起谈古论今的。那天,他正和栾爷爷又讨论问题,我颠颠地跑过去找他要武功秘籍。
他们问我是不是看武打电视剧看的?我就一五一十地把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叙述一遍。他们就什么老人旧思想讨人嫌了,什么要一辈不管两辈事了的感慨一番。

我不管其中渊源,扯着爷爷的手,晃着耍赖道:“我要武功秘籍,要武功秘籍!”
栾爷爷说,要是有武功秘籍,你爷爷还不早就练了?

我想了一下:也是,要是有武功秘籍,爷爷就是大侠了,是要去走江湖行侠仗义的,还会待在家里?又一寻思,他大概是归隐了伪装的吧?武打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故事情节。



认定了爷爷是伪装的不会武功,我就等着栾爷爷走后,又缠着爷爷跟他要武功秘籍。

爷爷刮了下我的鼻子说:“小辰不闹哈,咱家没有武功秘籍,家谱倒是有一本,你看不看?”

“家谱?它是武功秘籍吗?”

“不是!是我们这个姓氏的起源族人分布情况和辈分等的记录,按理是只给男孩子看并保存的,今个儿为了你这个小丫头破回例。你看不看?”

听说是为了我破例了,我连忙说:“看,看!”

爷爷就打开书柜,找出来一本薄薄的泛黄的本子,坐在沙发上抱着我,翻开本子一页页给我读。原来那上面和故事书内容差不多,从我们辰氏是舜帝的后裔,最早靠近云南,在那里分支出去遍布全国各地说起,到我们这一支原是山东蓬莱人,乾隆年间老祖宗坐船到了大连花椒岛这里。和我们老祖宗一起出来的同宗同族的,还有一支在营口菅山落户也有记录。还要我背诵家谱里的字辈,什么“大廷尚文广,家学传忠厚”的没啥意思,我又想起了武功秘籍这茬,爷爷合上家谱说:“我们祖上还真有练武功的,我讲给你听吧。”

有门!有练武功的人,还愁没有武功秘籍?“快讲吧!”我催促道。爷爷就跟我讲了辰二少爹的事儿!

辰二少爹,排行老二。虽然和我们一个姓氏,到清末民初时,我们这个姓氏在我们村已是大姓,他和我家这支早就出了五服。他是“维”字辈的,打小跟我们山前庙里的一位老和尚学了不少武功,十分操蛋,和人打架又敢下死手,,每次打人都要对方喊他“爹”才住手,得了个绰号“辰二少爹”,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让人生畏的。十里八村街坊邻居就这样称呼他,倒把他的真名字给忽略了。

辰二少爹十五岁时,离家出走了五年。回来后,正赶上有个戏班子“于家班”来我们村子里唱戏。



“于家班”是辽南地区有名的戏班子,在城里有的是达官贵人请唱堂会的,怎么能混到下村跑屯子里唱戏讨生活呢?原来班主的女儿是名花旦,她在舞台上婀娜多姿,舞台下端庄秀丽,这么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被城里的恶霸李老歪看中了,要娶她做八姨太太。姑娘死活不肯。于班主为了躲避李老歪手下那些地痞流氓的纠缠,就带着戏班子出了城。

那天,在我们村子里刚唱完戏,李老歪带着四五十个打手,追到了这里,准备抢亲。这些汉子一个个五大三粗的,手里抡着棒子的,提着斧头的,拿着大砍刀的,甚是凶恶,村民们哪里见过这阵势?吓得纷纷躲在远处张望!

辰二少爹这时飞身跃上戏台子,挡在戏班子人前面高声说道:“辰二少爹在此,谁敢放肆?”

“辰二少爹?你这么个小瘪犊子,跟别人装爹也就算了,遇到你李爷,你就是辰二少孙子!”

“哈哈哈哈……”随行的人,发出一阵哄笑。

“辰二少孙子,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你让开爷饶你一条狗命!”

“老虎不发威,当你少爹是病猫啊!”辰二少爹抓起一条舞台上的标枪,一式“挑灯夜读”枪尖刺向李老歪咽喉。李老歪六十岁左右,是个多年的练家子,一个后滚翻躲过标枪招呼手下道:“上!把这孙子给我整死!”

面对着几十号人,辰二少爹面不改色,沉着应对,只见他竖挑横扫,一会儿把那些人全打倒,趴在戏台子上呻吟。那李老歪抽出一把宝剑,挥舞着亲自上阵。辰二少爹把标枪一扔道:“你少爹爹和你单打独斗,用兵器就是欺负我儿了!”说着赤手空拳和李老歪打在了一起。几个回合,也不知辰二少爹使的什么招式,李老歪宝剑落地,喉咙被卡住。

“叫爹!要不我掐断你狗脖子!”

“爹,少爹爹饶命啊!”李老歪艰难地说道。

“你还要不要抢人家姑娘了?”

“不,不抢了!”“空口无凭,谁信你?”“我发誓,要是再对于姑娘有邪心,断子绝孙!”

“要是你再敢欺负于家班,你少爹我就让你断子绝孙!”辰二少爹松开李老歪道:“滚!别让少爹我再看见你!”

那些人,跟着李老歪灰溜溜地走了。

“那个于姑娘,嫁给了辰二少爹了吗?”我见爷爷停了下来问道。

“嗯,我大孙女就是聪明,听了前面就知道后面了!”

“后来,他们的孩子也会武功吧?他们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是我们村子里的哪家呀?”

“辰二少爹,没有后人在我们村子里。”

“怎么会这样呢?”

爷爷倒了杯茶,喝了一口,接着讲到:于家的姑娘见辰二少爹长得相貌堂堂,又有一身的好功夫,就爱上了他,向父母吐露了心思。于班主夫妻一合计,与其再被李老歪算计了,还不如顺从了女儿,就找到辰二少爹家里提亲。

辰二少爹也满心欢喜这个姑娘,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他们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美中不中的是好几年也没生个孩子。我们这儿靠近大海,有海盗常上岸绑票。他们绑到人质,就狮子大开口索要大笔赎金。运气好的,送了赎金能换回人质,运气差的,赔了赎金还被撕票。辰二少爹就主动联系苦主,替人去送赎金。据说,他捣毁了好几个海盗团伙,使得我们这里太平了许多年。为这也得罪了一些江湖人士,有人传信说是有仇家发誓要找他算账。

为了能应付将来寻仇的人,也为了保这一方安宁,辰二少爹每天闻鸡而起,练习功夫。三十三岁那年的一天早上,他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习武。正打坐练习气功时,听见背后有轻轻的脚步声,这么早会有谁来后院看自己练功呢?不用想,一定是寻仇的人来了!他闭着眼睛,向后面就甩出一掌,就听见“啊!”的一声娇叫。

辰二少爹忙转头看去,几米外于姑娘被那一掌的气功所伤,大口地吐血。“怎么是你?”他抱住她问。“你每天早早起来,我想看你你都在做什么!”她吃力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辰二少爹自责不已,悲伤不已,从此再没娶妻。

“这么位大侠,就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死了真可惜!”我说到。

爷爷说:“他晚年收了一个干孙女,那孩子对他很好,给他送终的,替他披麻戴孝的。”

“干孙女?这又是怎么回事呀?”

“那女孩原是个童养媳,被她婆婆虐待。大冬天的晚上被撵在外边路上哭,眼看着要冻死,遇见行夜路的辰二少爹,把她给救了。带她去了她婆婆家,一掌把她家院子里的碾盘拍碎成好几块。告诉她说,那女孩是他辰二少爹的干孙女,再要是敢虐待她,就让那个恶婆婆也和这碾盘一样。就这样,十年后,那个小女孩圆房了。她婆婆也过世了。她和丈夫感情很好,想起了要是当年没有辰二少爹的帮助,早就是冻死鬼了,她跟丈夫一说,两口子就带着礼物找到了我们花椒岛。辰二少爹和他们见面后,很喜欢这小两口,就卖了家产,离开了村子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四、

武功秘籍没有要到,听了个关于我们村的,和我一个姓氏的老侠客的故事也是个收获。

回到家里,依偎到妈妈跟前,我开始添油加醋的给她讲辰二少爹的武侠故事。

妈妈不以为然道:“不就是个会武功的人吗,你外公就是!”

“外公会武功?原来他家里才有武功秘籍呀!”

“不是他家里有武功秘籍,是他有位师父教的。”

“外公的师父是谁呀?”

“是一位姓史的下放户老爷子。”

“什么是下放户?”

妈妈先跟我讲历史常识,什么是“温歌时期”,“什么是家庭成分”,“什么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什么下放户”等。然后转入正题,外公家的家庭成分不好,他考高中时,“温哥”开始了,因成分问题他不得不辍学。

那个时代,社会治安不好。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当地的年青人,甲地知青和乙地知青,邻村人与邻村人,或是本村人对本村人,经常发生打斗。为此谁的力气大,谁打架的本领高,谁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年青人把寻找会武功的人,拜师学艺看成当时的时尚。

外公也看准了学武是件不错的事儿,就买了一份大礼,慕名找到了下放户史老爷子家里,求他收他为徒。开始,史老爷子说啥不收,架不住我外公硬缠就收下了他。

第二天晚上,史师父带着外公见师兄弟们。原来,这史师父是个明白人,他到村子里第一个大徒弟收的就是村支书的儿子,这样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也好有个照应。外公排行老七。这个小团伙里,其他人都是根红苗正,外公家庭成分不好和他们是师兄弟,等于在政治上有了层小保护伞。

如果不能在师兄弟里出类拔萃,不能让师兄们崇拜,这层关系也是很薄弱的,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外公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就刻苦练功。别的师兄弟们,只是赶潮流,新鲜劲过了,也就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学几招,做做样子。真正坚持学到底的,就是外公和他大师兄(村支书的儿子)。

这位史师父是个杂家,旧社会闯过江湖,各门各派的武学都懂一些。他先教这些徒弟摔跤。外公天资聪颖,又肯吃苦,仅仅在三个月后他的功夫就开始展露锋芒。他的”二十四式快跤“在大化工地一千多名员工私下较量中,稳居第一。给他们村和这些师兄弟长脸了。他的师傅也格外欢喜,就又教他们三十六式小擒拿。最后,偷偷地把他的正宗本领“通背拳”全数传给了外公。外公靠他的一身好功夫,抑强扶弱,在当地远近驰名。

五、

妈妈讲这些,我当时听的似懂非懂,是大了后看她写的文章,外公的武侠情结有了新了解的。

妈妈说十年后,下放户们陆续回城,外公那时名声在外,就有不少年轻一辈人要拜他为师。他收了四个徒弟,他们比妈妈大十多岁左右,在读初中。外公的师父,每年回村子里一次,上山采草药,他有祖传秘方,熬制的一种药膏,治各种皮肤病。我妈说,她小时候被“糖宝宝花千骨”蜇了,涂上点那药膏立刻就不疼了。

80年的夏天,他回到村子里,住在外公家里,对外公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了,今年是年头了。并拿出了两本古籍的书送给了外公,一把紫砂茶壶给了大徒弟,要他们留个念想。外公让他看看那四个徒孙,他说不看了,打打闹闹的终究不是正途,还是让小孩们好好读书吧!

他回去不久,在睡梦中过世了。我外公也是聪明人,参悟出了他师父的话的意图。从师父的葬礼上回来,把四个徒弟叫来,跟他们讲国家逐渐走向正规,走向法治,打打闹闹没有前途,要他们好好读书才是正道。他的徒弟里,有一个叫田峰的,一个叫薛峰的,已经读完了初中要下学。外公就鼓励他们复读,给了他们俩复读学费。这俩个人是块练武的料,什么招数一点就通,他们俩个交手多次不分胜负,外公就让他们在读书上二峰一比高低。

现在,田峰是一个镇的党委书记,薛峰是公安局的一位处长,另两个徒弟一个做生意,一个搞运输。平日里大家忙忙碌碌的,很少见面,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四个徒弟会给外公拜年,在他家里吃中午饭。他们爷五个单独一桌,聚在一起唠家常。我见了几次,一点也看不出他们都是曾经练过武有功夫人。我们村这波的武侠,也就这样风轻云淡了。

今年秋季开学,我叔要把我堂弟送去武校学武,家里人一致反对。他想起了我外公曾经是我们这里的“大侠”级人物,想得到他的支持,就打电话说听听他的意见。我外公告诉他,现在的最好的武功就是人民币。只要你有钱,想请什么样的保镖请不到?还用自己动手跟人打架?学武,做为休闲强身健体没问题。做为出路,你没有钱,功夫再好,也只能给别人“当狗”(服务)。怎么样能有钱呢?我叔问他。读书,做个有头脑的人什么都有了。外公回答道。

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了外公为什么没有让我舅舅继承他的衣钵学习武功,和要让他的徒弟们收心读书的原因了。也把这么多年来,怪外公不肯教我武功的遗憾放下了!

毕竟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需要的是法制而不是武侠!

(完)
楼主:大槐公主  时间:2021-02-01 16:06:34
注1:寒冰掌——我很小的时候,冬天屋子里没有暖气和空调。早晨醒得早,就把双手伸出被窝,晃动着一会儿,然后伸进我爸爸被窝,往他胸口一放,他就艾玛一声叫唤(被凉着了),把我搂进怀里,教训我妈睡觉死,不看着孩子让她蹬被,把孩子冻感冒了怎么办?

我妈天天被训,就开始留心起来我了。又一天,我把手伸出被窝没一会儿,她就问我,辰小辰你在干什么?练寒冰掌对应爸爸!案子就这样破了,我的这项武功宣布修练失败了!

注2:降龙十八掌——当时我看人偶版《射雕英雄传》,对着家里的穿衣镜比划降龙十八掌,结果一下子把镜子打碎了。爸爸妈妈吓坏了,他们说镜子碎了可以再买,要是我伤了就麻烦了。(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大槐公主  时间:2021-07-29 08:14:14
再次删减:

一、
我出生的时候,82岁的太爷听说是个女孩儿,长叹一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郁闷。这事传到我妈耳朵里,她不能直接去怼我太爷,就经常数落我爸:你家有武功秘籍,传男不传女吗?她是说者无心,小时候的我却是听者有意了,打起了武功秘籍的主意。
二、
爷爷退休后,租了一块小园子,每天除了打理他的那些菜,空闲的时候,读书看报练毛笔字,。那天,我颠颠地跑过去,扯着爷爷的手,晃着耍赖道:“我要武功秘籍,要武功秘籍!”
他说我是看电视剧入魔了,又说要是有武功秘籍,他不早就练了,还有心情在家里舞文弄墨?
我想了一下:也是,要是有武功秘籍,爷爷就是大侠了,就去走江湖行侠仗义了,还会待在家里?又一寻思,他大概是归隐了伪装的吧?武打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故事情节。
三、
认定了爷爷是伪装的不会武功,我就又缠着爷爷跟他要武功秘籍。
爷爷刮了下我的鼻子说:“小辰不闹哈,咱家没有武功秘籍,家谱倒是有一本,你看不看?”
“家谱?它是武功秘籍吗?”
“不是!是我们这个姓氏的起源族人分布情况和辈分等的记录,按理是只给男孩子看并保存的,今个儿为了你这个小丫头破回例。你看不看?”
听说是为了我破例了,我连忙说:“看,看!”
爷爷就打开书柜,找出来一本薄薄的泛黄的本子,坐在沙发上抱着我,翻开本子一页页给我读。原来那上面和故事书内容差不多,从我们陈氏是舜帝的后裔,最早靠近云南,在那里分支出去遍布全国各地说起,到我们这一支原籍是山东登州府蓬莱县长山岛寺后陈家屯人士,太祖在清康熙三十年坐船到了大连花椒岛这里。和我们老祖宗一起出来的同宗同族的,还有一支在营口菅山落户也有记录。还要我背诵家谱里的字辈,什么“大廷尚文广,家学传忠厚”的没啥意思,我又想起了武功秘籍这茬。爷爷合上家谱说:“我们祖上还真有练武功的,我讲给你听吧。”
有门!有练武功的人,还愁没有武功秘籍?“快讲吧!”我催促道。爷爷就跟我讲了辰二少爹的事儿!
四、
陈二少爹,排行老二。虽然和我们一个姓氏,到清末民初时,我们这个姓氏在村里已是大姓,他和我家这支早就出了五服。他是“维”字辈的,打小跟我们山前庙里的一位老和尚学了不少武功,十分操蛋,和人打架又敢下死手,,每次打人都要对方喊他“爹”才住手,得了个绰号“陈二少爹”,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让人生畏的。坊间这样称呼他,倒把他的真名字给忽略了。
辰二少爹十五岁时,离家出走了五年。回来后,正赶上有个戏班子“于家班”来我们村子里唱戏。
“于家班”是辽南地区有名的戏班子,在城里有的是达官贵人请唱堂会的,怎么能混到下村跑屯子里唱戏讨生活呢?原来班主的女儿是名花旦,她在舞台上婀娜多姿,舞台下端庄秀丽,这么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被城里的恶霸李老歪看中了,要娶她做八姨太太。姑娘死活不肯。于班主为了躲避李老歪手下那些地痞流氓的纠缠,就带着戏班子出了城。
那天,在我们村子里刚唱完戏,李老歪带着四五十个打手,追到了这里,准备抢亲。这些汉子一个个五大三粗的,手里抡着棒子的,提着斧头的,拿着大砍刀的,甚是凶恶,村民们哪里见过这阵势?吓得纷纷躲在远处张望!
陈二少爹这时飞身跃上戏台子,挡在戏班子人前面高声说道:“辰二少爹在此,谁敢放肆?”
“陈二少爹?你这么个小瘪犊子,跟别人装爹也就算了,遇到你李爷,你就是陈二少孙子!”
“哈哈哈哈……”随行的人,发出一阵哄笑。
“陈二少孙子,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你让开爷饶你一条狗命!”
“老虎不发威,当你少爹是病猫啊!”陈二少爹抓起一条舞台上的标枪,一式“挑灯夜读”枪尖刺向李老歪咽喉。李老歪六十岁左右,是个多年的练家子,一个后滚翻躲过标枪招呼手下道:“上!把这孙子给我整死!”

面对着几十号人,少爹面不改色,沉着应对,只见他竖挑横扫,一会儿把那些人全打倒,趴在戏台子上呻吟。那李老歪抽出一把宝剑,挥舞着亲自上阵。少爹把标枪一扔道:“你少爹爹和你单打独斗,用兵器就是欺负我儿了!”说着赤手空拳和李老歪打在了一起。几个回合,也不知他使的什么招式,李老歪宝剑落地,喉咙被卡住。

“叫爹!要不我掐断你狗脖子!”

“爹,少爹爹饶命啊!”李老歪艰难地说道。

“你还要不要抢人家姑娘了?”

“不,不抢了!”
“空口无凭,谁信你?”
“我发誓,要是再对于姑娘有邪心,断子绝孙!”

“要是你再敢欺负于家班,你少爹我就让你断子绝孙!”少爹松开李老歪道:“滚!别让少爹我再看见你!”
那些人,跟着李老歪灰溜溜地走了,于姑娘对陈二少爹一见钟情,于班主就把女儿随了女儿的愿。他们婚后生活美中不足就是一直没有孩子。
我们这儿靠近大海,常有海盗上岸绑票。他们绑到人质,就狮子大开口索要大笔赎金。运气好的,送了赎金能换回人质,运气差的,赔了赎金还被撕票。陈二少爹就主动联系苦主,替人去送赎金,借机捣毁了好几个海盗团伙,使得我们这里太平了许多年。为这也得罪了一些江湖人士,有人传信说是有仇家发誓要找他算账。
为了能应付将来寻仇的人,也为了保这一方安宁,陈二少爹每天闻鸡而起,练习功夫。三十三岁那年的一天早上,他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习武。正打坐练习气功时,听见背后有轻轻的脚步声,这么早会有谁来后院看自己练功呢?不用想,一定是寻仇的人来了!他闭着眼睛,向后面就甩出一掌,就听见“啊!”的一声娇叫。 他忙转头看去,几米外于姑娘被那一掌的气功所伤,大口地吐血。“怎么是你?”他抱住她问。
“你每天早早起来,我想看你你都在做什么!”她吃力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陈二少爹自责不已,悲伤不已,从此再没娶妻。
“这么位大侠,就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死了真可惜!”我说到。
爷爷说:“他晚年收了一个干孙女,那孩子对他很好,给他送终的,替他披麻戴孝的。”
“干孙女?这又是怎么回事呀?”
“那女孩原是个童养媳,被她婆婆虐待。大冬天的晚上被撵在外边路上哭,眼看着要冻死,遇见行夜路的陈二少爹,把她给救了。带她去了她婆婆家,一掌把她家院子里的碾盘拍碎成好几块。告诉她说,那女孩是他陈二少爹的干孙女,再要是敢虐待她,就让那个恶婆婆也和这碾盘一样。就这样,几年后,那个小女孩圆房了。她婆婆也过世了。她和丈夫感情很好,想起了要是当年没有陈二少爹的帮助,早就是冻死鬼了,她跟丈夫一说,两口子就带着礼物找到了我们花椒岛。陈二少爹和他们见面后,很喜欢这小两口,就卖了家产,离开了村子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五、
武功秘籍没有要到,听了个关于我们村的,和我一个姓氏的老侠客的故事也是个收获。
回到家里,依偎到妈妈跟前,我开始添油加醋的给她讲陈二少爹的武侠故事。
妈妈不以为然道:“不就是个会武功的人吗,你外公就是!”
“外公会武功?原来他家里才有武功秘籍呀!”
“不是他家里有武功秘籍,是他有位师父教的。”
“外公的师父是谁呀?”
“是一位姓史的下放户老爷子。”
“什么是下放户?”
妈妈先跟我讲历史常识,什么是“温歌时期”,“什么是家庭成分”,“什么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什么下放户”等。然后转入正题,外公家的家庭成分不好,他考高中时,“温哥”开始了,因成分问题他不得不辍学。
那个时代,社会治安不好。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当地的年青人,甲地知青和乙地知青,邻村人与邻村人,或是本村人对本村人,经常发生打斗。为此谁的力气大,谁打架的本领高,谁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年青人把寻找会武功的人,拜师学艺看成当时的时尚。
外公也看准了学武是件不错的事儿,就买了一份大礼,慕名找到了下放户史老爷子家里,求他收他为徒。开始,史老爷子说啥不收,架不住我外公硬缠就收下了他。
第二天晚上,史师父带着外公见师兄弟们。原来,这史师父是个明白人,他到村子里第一个大徒弟收的就是村支书的儿子,这样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也好有个照应。外公排行老七。这个小团伙里,其他人都是根红苗正,外公家庭成分不好和他们是师兄弟,等于在政治上有了层小保护伞。
如果不能在师兄弟里出类拔萃,不能让师兄们崇拜,这层关系也是很薄弱的,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外公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就刻苦练功。别的师兄弟们,只是赶潮流,新鲜劲过了,也就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学几招,做做样子。真正坚持学到底的,就是外公和他大师兄(村支书的儿子)。
这位史师父是个杂家,旧社会闯过江湖,各门各派的武学都懂一些。他先教这些徒弟摔跤。外公天资聪颖,又肯吃苦,仅仅在三个月后他的功夫就开始展露锋芒。他的”二十四式快跤“在大化工地一千多名员工私下较量中,稳居第一。给他们村和这些师兄弟们长脸,他的师父也格外欢喜,就又教他们三十六式小擒拿。最后,偷偷地把他的正宗本领“通背拳”全数传给了外公。外公靠他的一身好功夫,抑强扶弱,在当地远近驰名。
六、
妈妈讲这些,我当时听的似懂非懂,是大了后看她写的文章,对外公的武侠情结有了新了解的。
妈妈说十年后,下放户们陆续回城,外公那时名声在外,就有不少年轻一辈人要拜他为师。他收了四个徒弟,他们比妈妈大七八岁左右,在读初中。外公的师父,每年回村子里一次,上山采草药,他有祖传秘方,熬制的一种药膏,治各种皮肤病。我妈说,她小时候被“糖宝宝花千骨”蜇了,涂上点那药膏立刻就不疼了。
80年的夏天,他回到村子里,住在外公家里,对外公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了,今年是年头了。并拿出了两本古籍的书送给了外公,一把紫砂茶壶给了大徒弟,要他们留个念想。外公让他看看那四个徒孙,他说不看了,打打闹闹的终究不是正途,还是让小孩们好好读书吧!
他回去不久,在睡梦中过世了。我外公也是聪明人,参悟出了他师父的话的意图。从师父的葬礼上回来,把四个徒弟叫来,跟他们讲国家逐渐走向正规,走向法治,打打闹闹没有前途,要他们好好读书才是正道。他的徒弟里,有一个叫田峰的,一个叫薛峰的,已经读完了初中要下学。外公就鼓励他们复读,给了他们俩复读学费。这俩个人是块练武的料,什么招数一点就通,他们俩个交手多次不分胜负,外公就让他们在读书上一比高低。
现在,田峰是一个镇的党委书记,薛峰是公安局的一位处长,另两个徒弟一个做生意,一个搞运输。平日里大家忙忙碌碌的,很少见面,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四个徒弟会给外公拜年,在他家里吃中午饭。他们爷五个单独一桌,聚在一起唠家常。我见了几次,一点也看不出他们都是曾经练过武有功夫人。我们村这波的武侠,也就这样风轻云淡了。
今年秋季开学,我叔要把我堂弟送去武校学武,家里人一致反对。他想起了我外公曾经是我们这里的“大侠”级人物,想得到他的支持,就打电话说听听他的意见。我外公告诉他,现在的最好的武功就是人民币。只要你有钱,想请什么样的保镖请不到?还用自己动手跟人打架?学武,做为休闲强身健体没问题。做为出路,你没有钱,功夫再好,也只能给别人“当狗”(服务)。怎么样能有钱呢?我叔问他。读书,做个有头脑的人什么都有了。外公回答道。
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了外公为什么没有让我舅舅继承他的衣钵学习武功,和要让他的徒弟们收心读书的原因了。也把这么多年来,怪外公不肯教我武功的遗憾放下了!
毕竟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需要的是法制而不是武侠!

(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