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是出什么问题了,贴个古代历史研究,被黑掉四遍?告诉你们这是真实

字数:16119访问原帖 评论数:8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3-11 17:44:22 更新时间:2022-09-20 20:06:02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09:44:22
才写完极简人类史,现在说说我们华夏,说的都是结论,想论证自己去研究,要提供证据的抱歉,没时间闲扯。这里我没用中国,说的只是华夏的历史,有不同意见可以表达,很多跟你们学的历史可能不太一样。
刚才说到东亚人种的形成,这中间持续了几千年,东亚大地上已经是各色人种都有了,到8000年前,华夏远祖雏形出现,伏羲做八卦,开启文明。之前部落,虽然已经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但种类繁杂,北方是原始印欧人种的大杂烩,南方是各种小矮黑人和度过末次冰期的人群,大陆中部还有本地度过冰期的更原始种群在,这一切因为稼穑出现,变得完全不同了,主体类东亚人种在与南下部分北亚人种融合之后,形成现代东亚人种,在伏羲渔猎文化影响下,发展现代农业,在洞庭湖流域发展出早期文明,同时期北方早一步离开南亚的人群也已经发展壮大,华夏能控制的范围很小,只在长江中游,神农改革农业后,情况有了根本性改变,长江中游出现了华夏系各种群,但华夏还未形成,北方早期北上人群也在大混战,代表性仰韶大汶口文化出现,长江下游原始越人文化出现,长江中游华夏系人群发展出大溪文化,这种文化,后来衍生出南方多少数民族,在油子岭时期,华夏开始萌芽,应该是结合了部分仰韶和凌家滩文化因素,逐步在汉水流域发展出屈家岭文化,这个是原始华夏,屈家岭文化吞并和驱赶大溪文化,占据长江中游,以长江中游为据点向四面八方拓展,形成早期龙山文化,拓张过程中,在汉水中上游,遇到黄帝部落,形成炎黄文化,严格来说是败给黄帝文化,但人种进一步融合了,文化未变,发展成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向长江下游和华北渗透,先后灭掉大汶口和仰韶,然后灭掉盘踞东边良渚文化,对应该是祝融与共工之战,收编部分共工遗民,向西发展,形成早期巴蜀文明,向南不断吞并败退越人族群和其他早期类东亚人种,驱赶迫使他们不断向南移动,中间各种融合,形成现代东南亚族群。北边占领并不如其他几个方向,北方是敌人(狄人),占领过程几经过反复,北方主体三类人群,一类原始印欧,一类原始东北欧,还有北亚种系,因为华夏突然扩张,其他种系也相互学习融合与杀伐,离开早的群体被后来群体驱赶,形成新的人种进化驱动力,这点以前有人文章已经明确了,石家河六次北伐可以说明,华夏在龙山时代,占领了整个华北,在晋南设城防守,防止反扑,仰韶系人群西去,狄人北去,驱赶了北亚和原始印欧中类印第安人,北亚人种进入原始森林,狄人占据草原发展出游牧文明。虽然狄人后期还有反扑,但后来仍背击退了,代表是石峁兴起和陶寺被灭,山东重回东胡控制,但华夏在东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抗拒量。龙山形成后,陶寺该是传说尧掌控的北方据点,这时期对应盘古至唐虞转中的唐虞时期,黄帝系帝舜囚禁尧,登上联盟盟主位置,后来被流放湖南,称后的西羌大禹(应该是炎帝集团)统一龙山,收编万国,形成早期华夏统一联盟,开始经营中原,后代启又进一步造反部落联盟,取代伯(霸,爸)益,开启家天下,华夏至此一家。
几百年后,南部商勾结桀妹喜娘家,推翻夏统治,开启商王朝,以南边长江流域为据点,进行北伐,进一步清理北方非东亚族群和夏遗民,夏该还是人种混杂,贵族华夏,百姓复杂的年代,这个年代开始统一语言,出现原始汉语,到商,基本就清理完毕了,不类族群没有迁移的,几乎被清理干净,才有超级大规模的人殉出现。此时鬼方该是原印欧人的遗支(中国人称呼鬼子也来自此),也被商剿灭。夏虽灭,但夏疆域广阔,长江以南和汉水以西到巴蜀,还有淮夷之地,文化仍保留夏制,仍有各种夏方国,商一直在征伐,部分夏方国进入蜀地,所谓三星堆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物。终商一代,仍在四面征伐,灭亡时期大军仍在征讨东夷。商人后裔一支,来到北美,开启美洲文明,后为早期驱逐过去土著所灭,土著继承部分文明,发展出玛雅。
周本夏之方国,被灭之后,经汉水往上,串于戎狄之间,学会一些戎狄文化,后期鬲在北方的使用,和这个关系密切,后占领週国故地,发展成西伯,借助巴蜀庸濮之力灭商,迁徙商奄之民入秦,以抗戎狄,封建诸侯,开疆扩土800年,以小国分散抗夷人,华夏版图稳固功不可没,后期历史,记录已经比较详细了。
秦本东夷,一统战国,虽经历华夏千年,然由于出生低微,焚书坑儒,楚汉华夏正统长江流域继起,十多年灭秦。自项羽后,炎黄嫡传统治地位丧失,贵族消亡,然炎黄血脉以遍布华夏,汉武继先人之力,北灭匈奴,狄人至此消亡,但部分早期属于夏文化分支仍留华夏,埋下隐患。王莽专权,炎黄故地刘秀复汉。五胡乱华,属于戎狄的一次反扑,冉闵继起,杀到异族只能远离东亚。草原空虚,早先进入森林部落借势发展壮大,收编零散部落,统一草原,先后有东胡系和北亚系入主草原,此为后话。
五胡乱华,华夏退守老家,半壁几百年,有随人起兵整肃北方,统一中国,征伐四方,后李唐效仿,继续开疆列土,然东夷之人推崇的儒学,已非早期儒学之本,华夏之精神逐步丧失,至于后来逐渐属于防守之势,以至宋朝,东胡系和北亚系人种反扑,以半壁江山,对抗全球,至于崖山万人赴海,华夏政权第一次灭亡。
政权虽亡,人种和文化未灭,不及百年,炎黄故地,友谅红巾,凤阳洪武重造华夏,色目人又一次得到清洗,华夏文化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技术又一次领先,然不休内政,劳民过甚而被早期收留的乌德盖人捡漏,移风易服,阉割文化,文化倒退500年,以致近代积贫积弱。后又由炎黄故地武昌起义,收付华夏河山,南昌起义,进入现代社会,近代敏感,不便过多评价,中有日本侵华,也是属于早期驱逐的东胡系和北亚系在一隅的人种反扑,战至华夏腹地梦断。
众观华夏历史,其实很简单,一个不断扩展和反拓展的过程,一个先进同化和取代落后的过程,只要核心华夏精神和人种不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人类进步和进化的驱动力。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09:50:43
这些无聊的人,为何总删,研究历史不是想听故事的话,那不是想了解真相吗?真相已经出来了,虽然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好歹也副高,嘿嘿,写这些虽然只是爱好,但作为基础知识,希望更多人了解,特别是华夏后人,不要被各自带节奏的卖了还给人数钱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09:53:13
读懂我说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思辨能力,需要对前沿科学有一定了解,需要古文知识,考据知识,田野考古知识,需要对大的文化谱系和脉络有一定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那种.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09:56:37
这个是极简人类史内容,也是几年前写的,目前仍无须修正,供参考:
人类的兴盛主要归因是太阳系几千万年前的一次彗星大爆发事件,中断了爬行动物的继续进化,转而小型动物得以繁衍,每几千万年就会出现一次物种大灭绝,人类只是哺乳类兴盛之后的幸运儿,但也不确定会在何时再次灭绝。200-300万年前,灵长类兴盛,大陆各地开始兴盛,进化出直立人,能人等等系列古猿,但最后的胜利者是智人群体,也不是纯种的,哈哈,人类进化主体因素是杂交进化,环境进化因素很小,所有能称为现代人的,都是严格意义上的**。 现代人祖先包含至少4类直立人祖先,但都不是严格意义的祖先,出非洲理论现在无法确定正确与否,但现代人的确保留了智人的大部分基因,或许非洲只是因为地理隔离而仍然保留原始基因的群体,并且受冰期影响不大,毕竟冰期的到来规律现在还没掌握,每个冰期,物种都会重新选择一次。 智人和尼人或许没有杂交,应该有一种含有尼人基因的直立人和智人杂交了,并且是女性,然后这个群体智力有了质的变化,尼人基因含量的变化,能展现这种状态的改变,东南亚应该是杂交最可能地点,应该开始于某次冰期避难,现在人种差异主要是混合各种原始人的比例不一,保留基因不一,原始人种在大陆也杂交几百万年,具备与智人杂交条件的或许是偶然,但就是这种偶然,造就了现代人和现代文明,当然文明的产生就是在不断淘汰和杀戮中进行的,只有最适应的群体,具备繁衍的资格。 现代欧亚大陆的人,包含美洲和澳洲的人,出现都非常晚,出发的地点都是南亚次大陆,5万年 前的南亚是人种进化的发动机,到1万多年前,这种趋势改变了,东亚成了新的发动机,主要是冰期有一种混合了老亚洲直立人的人种,混合了新智人人群,产生了类东亚人种。表现出了与原来出非洲人种完全不同特质,混合的这种人属于毛发稀少直发人群,具备很多远古直立人特征,比如铲形门齿等,逐渐淘汰多毛人群和球发人群,产生各种原始现代人,美洲欧洲的现代人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在东亚大陆首先出现了使用新石器和陶器,会驯养动植物的人群,这群人在暖冰期逐渐扩张,人**发,不同种群混血,产生的现代人开始在东亚大陆竞争,失败者远走全球各地,进而带去了各地文明萌芽,进入欧洲这部分,又在途中与遇到的原始人种杂交,产生现代欧洲白人。 由于技术进步,欧洲白人又产生一次人**发,进而在美洲和澳洲繁衍新的人口,但这次应该不会进化,因为自然淘汰过程已经由于文明而终止,所以南美那种混血,只会越混越差。北美也开始注关注种族主义,开始吸收优秀基因。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0:01:20
研究历史需要对冰期急仙女木事件有基本了解,需要对遗传学有基础认知.还需要接受我们都是各种杂交的后代,这个的确初听不好接受,要是这些观点放不下,还是不要研究了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0:05:29
我的论断里面很多论点,都足以颠覆很多陈旧的历史认知,很多点都是无数追求真理先辈严谨治学的总结,只是有些论文,的确太不出名,就算在那个专家垄断年代,仍留下很多坚持整理的声音,再此向这些前辈致敬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11:25
《竹书纪年》看看夏朝的历史:400多年一直忙着两件事,搬家和打仗。
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十六年,陟。
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四年,陟。
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寻。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七年,陟。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
帝相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征淮夷。
二年,征风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
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九年,相居于斟灌。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二十年,寒浞灭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二十七年,浇伐斟抃,大战于濰,覆其舟,灭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伯靡奔有鬲氏。
夏世子少康生(丙寅年)。
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伯靡自鬲帅斟抃、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甲辰年)。
伯子杼帅师灭戈。
伯靡杀寒浞。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
明年,后缗生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夏之遗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烬以伐浞。浞恃浇皆康娱,日忘其恶而不为备。少康使汝艾谍浇。初,浞娶纯狐氏,有子早死,其妇曰女歧,寡居。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帝少康
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二年,方夷来宾。
三年,复田稷。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十八年,迁于原。
二十一年,陟。
帝杼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
帝芬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芬或曰芬发。
帝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帝泄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二十五年,陟。
帝不降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帝扃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十八年,陟。
帝廑
一名胤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
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帝孔甲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九年,陟。
殷侯复归于商丘。
帝昊
昊一作皋。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三年,陟。
帝发
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泰山震。
帝癸
一名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抃。
三年,筑倾宫。
毁容台。
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
初作辇。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
三日并出。
费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
杀其大夫关龙逢。
商师征昆吾。
冬,聆隧灾。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转载,供参考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26:46
几个基本常识:黄帝之后,华夏系人物名字都是一个“字”,或者是个图,和图语之间关系未明,其实很多时候,看名字就能区分文化属性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31:24
华夏系是两大部落轮流坐庄的,从首领称呼就可以看出来,夏,和周是一系,唐尧和商一系,最后始皇帝好大喜功,统一帝后说法,不过同时又把神的皇加在前面,以前皇不指代人,东皇,就是东君,就是红太阳,太一,太乙,汉代仍是拜东皇的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35:05
后羿射日这种故事,人名根本不是叫后羿,就是羿,后是称呼。王子亥也不是人名,名字就是“亥”,商喜欢地支命名,“王子亥”是一个子姓叫亥的王,不是姓王的。。。。所以很多幼儿读物都是误导人的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39:03
传统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字作名字,姓名结构是姓氏+字辈+名字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1:56:06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我们的祖先也是吃人的,分享和享人这种词,现在仍在使用,只是很多人不去关注本来意思,选择性忘记了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1 14:55:03
再贴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九歌---东君
九歌①·东君②
暾将出兮东方③,照吾槛兮扶桑④。
抚余马兮安驱⑤,夜皎皎兮既明⑥。
驾龙辀兮乘雷⑦,载云旗兮委蛇⑧。
长太息兮将上⑨,心低徊兮顾怀⑩。
羌声色兮娱人⑪,观者憺兮忘归⑫。
緪瑟兮交鼓⑬,箫钟兮瑶簴⑭。
鸣篪兮吹竽⑮,思灵保兮贤姱⑯。
翾飞兮翠曾⑰,展诗兮会舞⑱。
应律兮合节⑲,灵之来兮蔽日⑳。
青云衣兮白霓裳㉑,举长矢兮射天狼㉒。
操余弧兮反沦降㉓,援北斗兮酌桂浆㉔。
撰余辔兮高驼翔㉕,杳冥冥兮以东行㉖。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0:25:06
再来学习一首诗,骆宾王的,是个小孩都会: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以前区分华夏嫡传很简单,能把这首诗读到一二四句押韵的,偏差不会太远,这首严格押韵,韵脚o的诗,活生生被胡化汉人和汉化胡人念成e韵,语言之美也逐步丧失。推普从文化自信来说,是背道而驰的,特别在历史研究领域,导致很多人无法理解一些古人观点。另外一个原因,把简单语言复杂化,会导致民族整体思维能力下降。。。这方面例子很多很多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1:15:23
看样子曲高和寡了,呵呵。那么多扣帽子的人呢?每一段都可以颠覆很多常识误区吧,但这就是事实。其实最后结论,“文明唯源,华夏唯源,杂交竞争,智者生存”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2:04:59
鸟田象田,代表华夏就是种植水稻的,是观察动物选择,以动物选择进行播种,后来才主动模仿改造的过程,看到电视上弄个合成的大象犁旱地,都不知这是在宣传传统文化还是在毁坏。。。。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4:29:27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比较有意思的表达,你们可以仔细琢磨。上,太上,呵呵开始也不指人,后期才用来代指君上,皇上严格构词也是两个。有观点认为“上”和后来印欧语系“sun"就是一个东西,可以参考,有合理性,但不保证,或许真的是巧合。不过“石头”和“stone"这种说法是可以肯定的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4:29:53
@Fighting4Dream 2021-03-12 12:55:57
有点意思。点赞支持原创思考。
-----------------------------
谢谢支持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5:20:39
为什么我自己的一些楼会消失?我贴过来的自己的一个博文呢?
楼主:ty_cat539  时间:2021-03-12 15:21:41
文化的起源....华夏起源应该是石家河 (2015-04-22 13:31:20)[编辑][删除]
近日与人争论南北,转引证博文,方知有竹书,还有系年,重燃当年起源之兴趣,得较信服说法,摘录:

我国的夏商周工程正在艰难的寻找华夏文明的源头,对于龙山文化的华夏地位,学术界是承认的,红山文化不可能与龙山文化相比,从生产力和军事力来看,红山文化比仰韶文化还落后,根本不可能战胜龙山文化成为入主中原的黄帝部落,别提什么红山是游牧族群,3000年前东北不存在游牧文明,红山文明依然是农业文明,落后的红山文化不应该发出噪音来干扰华夏文明的溯源
但是对于龙山文化的源头问题,却是争论不休,最初人们认为龙山文化源于大汶口文化,但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龙山文化是从西向东传播的,大汶口文化不可能是华夏源头,那么仰韶文化是吗,仰韶文化红陶到龙山文化黑陶的突变,也无法用常理解释,仰韶文化在末期还不如大汶口文化强大,更谈不上华夏源头。
真正的华夏源头就是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源自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陶轮发现的太极八卦图,正是伏羲部落的明证
龙山文化的源头的争论不休,才是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无法顺利完成的症结所在。
目前很多学者认同仰韶文化发展出龙山文化,理由竟然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发现了类龙山文化黑陶,其实庙底沟二期文化本质上是屈家岭文化征服仰韶文化的产物,其与后来的河南龙山文化还有着巨大的区别,这叫人如何能服?
基于此不服,山东学者提出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理由竟然是淮夷地区的尉迟寺文化,因为这里的大汶口文化也在晚期发现了类龙山黑陶,但是很不幸,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尉迟寺文化竟然又是屈家岭文化北进的杰作,其黑陶器物很多就是屈家岭文化的东西,墓葬形式迥异于大汶口文化,其红烧土排房建筑、瓮棺葬、甑、斜腹杯、陶纺轮都是屈家岭文化导致的结果,而且考古发现,尉迟寺文化中具有瓮棺葬的墓一般比较富裕,而富裕的墓一般都有若干黑陶出土,平民则只有红陶,而瓮棺葬使用的大口尊则是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独有的器物,是高规格墓葬的表示。
所以山东学者有理由不服河南学者,因为两者半斤八两,都不是正朔
但是龙山文化从西向东传播是正确的,但是庙底沟文化和尉迟寺文化都不是龙山文化的源头,因为这两者都是屈家岭文化征服的结果,不是正朔,龙山文化的正朔和石家河文化有关
石家河文化(4600-4000年)分六大类型:
鄂西北、豫西南的青龙泉类型(以前被称为湖北龙山文化)
鄂北、鄂东北的西花园类型(以前被称为湖北龙山文化)
鄂中、鄂东的石家河类型(以天门石家河为典型,因发现早,遂以其定名)
鄂西南的季家湖类型
鄂东南的尧家林类型
湘北的划城岗类型(被称为湖南龙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虽然从屈家岭文化发展而来,但是更加先进,屈家岭文化的黑陶,在石家河时期发展为灰陶,而龙山文化也是灰陶为主。
鄂西北、豫西南的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事实上就是河南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代表—煤山文化(或叫王湾文化)就是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发展而来,近几年,河南一些考古论文中已经不把当地新发现的文化叫龙山文化,就叫石家河文化。
而鄂北、鄂东北的石家河文化西花园类型和青龙泉文化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又多包含了一些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如玉璋、兽形佩等等,
西花园类型文化在青龙泉文化的挤压下,向东发展,从湖北进入安徽北部,顺着前辈屈家岭文化的路线,踏进了淮夷走廊
什么是淮夷走廊?
这是一条新石器文化通道,从湖北的江汉平原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西南部
大汶口文化曾经沿着此通道南下,而屈家岭文化曾经沿着此通道北上,但真正打通这个通道的,是石家河文化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它面对新兴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全面落后,虽然还可以欺负欺负仰韶文化。
在安徽北部,大汶口文化已经沦陷给了屈家岭文化,在江苏北部甚至鲁南部分地区,大汶口文化已经沦陷给了良渚文化
石家河文化西花园类型沿着淮夷走廊进入安徽北部征服当地淮夷(大汶口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产物)后,继续东进,又进入江苏北部,在这里,石家河文化遭遇了良渚文化强大的抵抗,一度失败,在获得青龙泉文化的支援下,终于打败了江苏北部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一旦与良渚文化融合,必然产生新的文化产物,这就是山东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因为少了良渚文化的因素,其实区别很大,不该叫龙山文化,应该叫石家河文化。
至于陕西龙山文化,那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齐家文化的融合,主要成分是齐家文化,叫龙山文化更是胡扯、不合理。
石家河文化从淮夷走廊的起点走到苏北,下一步就是山东西南部的淮夷走廊终点了——那里就是泰山脚下,读者也许突然醒悟,这里不就是蚩尤的老家吗,不错,淮夷走廊的终点就是历史记载的蚩尤大本营。
石家河文化一路东征,攻下了山东南部的蚩尤老巢,征服了大汶口文化,这正是黄帝战东夷蚩尤的历史写照!
而逐鹿之战则是时空搞错,应该几百年后的龙山文化北征的故事了。
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可能是黄帝文化,西花园类型可能是炎帝文化,刚好也有炎帝在随州的传说和记载,而西花园文化东进安徽北部之后征服淮夷,又和苏北的良渚文化融合,在山东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所以炎帝和蚩尤在历史记载中关系较近
而颛顼部落,应该源于青龙泉文化,但是和西花园文化关系也很密切
河南龙山文化北进山西,形成山西陶寺文化,这是青龙泉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系统的
但是河北一些地区的新石器考古,显示也有西花园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系统的一些特点
颛顼部落,应该华夏王朝在北方的统治者,融合了河南龙山文化系统和山东龙山文化,但主流是青龙泉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系统,所以颛顼是黄帝后裔,而非炎帝后裔
而逐鹿之战,正是4500-4400年之间,颛顼大帝在北方打的一个关键战役,在河北摧毁了大汶口文化的残部、河北磁山文化,还有红山文化,兵锋直抵辽西,催生夏家店下层文化,将华夏文化带到北方



豫西南鄂西北的青龙泉文化为黄帝文化,有古史佐证: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阳”。而湖北荆山目前发现有不少的铜矿,有些铜矿似乎有史前开采的痕迹,更加印证了黄帝是源自屈家岭文化的事实
鄂北的西花园文化为炎帝文化,也有古史佐证:
研究炎帝文化的权威组织——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编辑的《炎黄会典》一书中明确指出: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
《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烈山在随州,便证明西花园文化为炎帝文化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