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字数:1086988访问原帖 评论数:732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06-04 19:14: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6:21:08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2 21:25:27
@魔珒校尉 2016-06-22 18:46:21
@卢江子 :本土豪赏10个 赞 (10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校尉兄厚意,愧受了!谢谢一直的鼓励!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2 21:55:17
@yzlx120 2016-06-22 21:24:23
我来顶了
-----------------------------
谢Y兄!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3 09:20:20
@魔珒校尉 2016-06-23 08:22:43
[xyc:威武霸气]
-----------------------------
马上打卡上贴:-)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3 09:39:28
公亶父的三个孩子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伤感,表现迥异。长子泰伯望着父亲,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住了,双手交叉在一起,怔怔地望着父亲,欲言又止;次子仲雍背过身去,偷偷地抹眼泪。老三季历还是个少年,个子才刚及母亲肩膀,他抬起头,双手握拳,一字一顿地说:“父亲,待额长大,额替您看家,看谁敢来抢东西?!”
公亶父双手扶着儿子的肩膀,目不转睛地端详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止住泪水,脸上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太姜把季历搂在怀里,用袖子擦拭公亶父脸上的泪痕说:“哥哥,有儿子给额们撑腰,怕什么?将来熏鱼戎狄会后悔他们做过的恶事。”
太姜真是个有远见的女人,她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她的小儿子姬老三威名镇天下,匈奴、戎狄被他打得满地找牙。只是太姜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公亶父可持续地建设着岐山脚下的新城,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年留守在豳地的人民听说公亶父的事业第二春如火如荼,全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靠他(“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注意“尽”字,意味着豳地的公亶父子民倾巢而出。
当年抢占豳地的戎狄人傻眼了,当年他们要“地与民”,是让民耕地,现在民都跑了,地也就荒了,那些荒芜的农田就像一张张破碎的脸。戎狄的苦日子来了,不仅粮食没得吃了,家也守不住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他们将被老好人公亶父的孙子姬昌撵出豳地,重回他们的来处。
“熏鱼”(匈奴)比戎狄人聪明多了,当年分了粮食和牛羊等赃物就逃之夭夭,不像戎狄人守候在原地苦苦地等着仇人的后代来报仇,当年辛苦获得的一切连本带利都物归原主。匈奴人虽没有傻傻地等在原地等着挨揍,但还是挨揍了,揍他们的是老好人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当然这都是后话,以后再说。(二十四)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3 21:39:03
@魔珒校尉 2016-06-23 18:47:35
[xyc:顶]
-----------------------------
@彰德邺下客 2016-06-23 14:03:00
顶起来~~
-----------------------------

谢两位兄弟:-)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4 10:07:27
前来投靠岐下的不仅仅是豳地的故人,周围国家的人听闻“南泥湾”的美名以及公亶父的仁慈德名,也都纷纷申请移民。土地肥沃的周原人丁兴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公亶父的腰杆子挺起来了。接下来他做了一件事:革除戎狄习俗(“乃贬戎狄之俗”),可见他心里对戎狄有多么痛恨。
其实公亶父先人与戎狄渊源极深,早在不窋之时,就在戎狄之境生活,戎狄的习俗肯定影响到方方面面,要完全撇清谈何容易。再说戎狄之俗也不尽陋习,比如短衣窄袖、分叉的长裤、骑射之术等等,都被公亶父“贬”得一文不值,成了蛮夷不开化的特征。公亶父的改革其实是一次大倒退,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使得华夏诸族在机动很强的匈奴、戎狄面前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直到七百多年后,著名的赵武灵王搞了个大复辟,也即“胡服骑射”,胡人的着装才一下子成为骑兵的标配,最先尝试的赵国由此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亶父对戎狄如此决绝,让人很难相信他说过“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这种不伦不类的话,除非他有人格分裂。如果公亶父没有精神分裂,那么“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这句被圣人咂摸出唾沫星子的话,只是唾沫而已。
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撑腰,特别是那个小儿子季历,加上贤内助太姜,这个胆子有点小的男人一下子变得豪气如云。他建立城廓与房屋(不准搭建戎狄人的帐篷),根据某种标准让人民划邑而居(“而邑别居之”)。这里的“邑”有别于城邑或采邑,而是城市的下面的一个个行政区,比如“东城区”、“西城区”之类,以周人对等级观念的高度敏感,那些区一定是根据身份地位划分的。(二十五)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4 11:40:31
公亶父看样子把老婆太姜的期待当真了,他的做派让土豪们弱爆了,也让各大诸侯相形见拙。在刚刚搭建起来的崎周,他设立“五官有司”,完全是天子的政府班底配备。什么是“五官有司”?《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公亶父完全不满足当崎周的主人,他以天下共主的姿态“严标准,高要求”,虽然岐山下的城市还只是草台班,但在气势上一点不输已经有五百年历史的殷商。公亶父如此明目张胆地摆谱完全是作死,以当时崎周的有限实力,大商可以分分钟灭了它。就算后来强悍的季历对诸夷、诸方屡战屡胜(仅有一次败绩),威名赫赫,对宗主文丁(商朝诸王里相对比较弱的一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何况公亶父?!我只能说公亶父先生是朵奇葩。
姑且我们认为公亶父真的很气派、无畏地设立五官,可这真的不是什么好话,可是“民皆歌乐之,颂其德”(“歌乐”指的是《诗经•绵》),僭越难道不是失德吗?那还歌颂什么?我只能说这些民太没心没肺了,或者太史公太会反讽了。
春秋战国时代,不少诸侯国也设立五官,比如孔子就做过鲁国的司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僭越的现象呢?用孔子的话来说是“礼崩乐坏”,他老人家做司寇做得带劲得很,上任第七天就杀了少正卯,效率很高。诸侯按照天子官制封官,这比“八佾舞于庭”要“崩”得多“坏”得多,那么公亶父岂非“崩坏”的始祖?太史公的笔法是“春秋“还是”冬夏“?他把公亶父置于一个可疑而且尴尬的位置。(二十六)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5 10:31:09
@魔珒校尉 2016-06-24 13:45:37
[d:花]
-----------------------------
@彰德邺下客 2016-06-24 15:51:22
天天来学习~~
-----------------------------

再谢两位兄弟:-)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5 10:44:01
雄起的公亶父,为了接班人的问题伤透脑筋。季历精明能干,既有雄心也有孝心,公亶父和太姜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做下一任崎周之王(还不能叫周王),因为姬家讲究名分。
他们得天下后,由周公旦把他们家的礼仪系统化,那便是著名的“周公之礼”,简称“周礼”,一跃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为“三礼”之首,另两礼为《仪礼》和《礼记》。“周礼”之“周”有双重含义,既指周公,亦指周朝。王位继承权的定位是“首礼”,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制,但奇怪的是,周公的封国实偏偏实行类似于殷商的继承制,传子或传弟,但是比殷商有规律得多,其模式是“传子,传弟,再传子,再传弟……”,鲁人称之为“一继一及”制,子承父是“继”或“世”,弟继兄曰“及”,又叫“世及”。
按照姬家的礼制,继承大统的应该是长子泰伯,而且泰伯也相当贤,虽然可能比季历差点;从他后来创立吴国的事迹来看,他同样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公亶父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废除泰伯的继承权。
公亶父偏偏找到了理由。那个理由与“理”无关,仅仅是个由头,还挺无厘头的。季历之所以获得父亲力挺上位,竟然是因为他儿子姬昌!因为公亶父认定孙子有“圣瑞”,是圣孙,于是隔代指定接班人,为了将来姬昌顺利接棒,必须先传位于季历,季历原来是个“啃儿族”。那个所谓的“圣瑞”是什么?据《尚书帝命验》披露“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赤爵是什么?神鸟火凤凰;丹书又是什么?天书。火凤凰为姬昌传递天书,这简直是“神瑞”,说“圣瑞”都是谦虚的。“止于昌户”有点含糊其辞,不知道是否发生于姬昌诞生之际,但后来的帝王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圣瑞”或者“神瑞都定格在出生的刹那,那一刻,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用他们说,儒生全替他们说了,而且说得文采飞扬、天花乱坠!(二十七)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5 22:04:06
@yzlx120 2016-06-25 19:25:37
来顶了。加油
-----------------------------
谢Y兄支持!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6 00:46:24
@卢江子 2016-06-25 10:44:01
雄起的公亶父,为了接班人的问题伤透脑筋。季历精明能干,既有雄心也有孝心,公亶父和太姜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做下一任崎周之王(还不能叫周王),因为姬家讲究名分。
他们得天下后,由周公旦把他们家的礼仪系统化,那便是著名的“周公之礼”,简称“周礼”,一跃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为“三礼”之首,另两礼为《仪礼》和《礼记》。“周礼”之“周”有双重含义,既指周公,亦指周朝。王位继承权的......
-----------------------------
这个帖子错了一个字。周公的封国“实”偏偏实行类似于殷商的继承制,“实”应为“鲁”。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6 08:48:34
有一点可以肯定,火凤凰嘴叼天书“止于昌户”时,根据《周本纪》的说法“生昌,有圣瑞”,姬昌肯定还在襁褓之中,也就是说他还跟母亲太姜住在一起。姬昌肯定没有能力描述“圣瑞”场景,最有可能的讲述者是他妈妈太任,其次是他爸爸季历。还有一种可能,讲述者是后世的书生们。不管是哪种可能,公亶父听了“圣瑞”的报告,心情巨爽,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吕氏春秋•应同》也提到“圣瑞”:“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乍看起来和《尚书帝命验》很合,其实有差别:时间差太大了!《尚书帝命验》里出现“圣瑞”时姬发还只是“圣孙”,《吕氏春秋》里姬发已经是“圣王”了,它让“隔代指定”的传说一下子没了出处。看来那些书生各写各的,私下里没有交流,也难怪,当时交通和通讯都极其低下,交流很困难,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很多顾此失彼的乌龙。乌龙们很可爱,天真烂漫地暗示了那些老气横秋、世故的言辞里的假象。
让我们暂时妥协一下,就当季历是因为儿子的“圣瑞”而幸运地成为周侯吧,否则我无法写下去。
泰伯和仲雍知道父亲的选择意向后,很知趣地闪到一边,目送弟弟“因子成龙”。这哥俩为了向父亲表明态度和决心,不惜把自己“整容”成父亲最讨厌的蛮夷形象:断发纹身。不过这哥俩的戏演得有点过,立下字据不参选就是了,或者出去“旅游”,何必那般作践自己?尤其是仲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瞎起什么哄?姬家人骨子里就爱装,公亶父就是个天才演员,这一家人装大发了,一直把天下都装入囊中,那时他们就可以不用再装了,自有人替他们梳妆打扮。(二十八)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6 12:15:12
@彰德邺下客 2016-06-26 11:29:00
第二页读完~~
卢兄肯定爱唱歌~~
-----------------------------
爱听,不爱唱:-)记了一堆歌词,今为古用:-))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7 04:10:06
@魔珒校尉 2016-06-26 15:29:47
[d:花][xyc:顶]
-----------------------------
谢“摸金”校尉:-)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7 12:14:40
公亶父和太姜确实育子有方,三个儿子成为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后世比泰伯、仲雍和季历成功的个人不在少数,但没有比公亶父和太姜更成功的父母。
公亶父此人有些人格分裂,一方面胆小怕事,在匈奴戎狄面前,他如丧家之犬,连还手都不敢,唾沫星子倒是喷了不少;另一方面又胆大妄为,刚在岐山下站稳脚跟喘口气,他就在毛坯城廓里得瑟得不行,以天子的派头设置五官。公亶父是个好面子的人,后来他自己都无法相信当年在豳州父老面前说得那些漂亮借口(尽管圣人孟老师相信了),越想越臊得慌,于是他摆了个很大的谱来遮掩很小的胆。算他运气好,当时商朝处于“熊市”,商王武乙没顾上关注草创之际的“崎周有限公司”。
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公亶父同样也是不按理出牌,以一个云山雾罩、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借口让小儿子季历上位,产生的“副作用”居然是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吴国上位!公亶父一定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招无理手竟然是大破大立的妙招,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一类的运气跟这位崎周之王比简直不值一提。还有一个人的运气跟他有得一比,随手胡乱下的一子解了千古珍珑棋局,那人叫虚竹,不过他只是个虚构人物。
公亶父惨淡经营崎周十年左右,没来得及看到崎周发展壮大的就死了,当时是商王武乙在位第二十一年。他先后做了十八年姬家掌门人,后来被孙子周武王追封为周太王,以表彰他在岐山下为周朝打下的家底,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一“妙招”,姬发永远不可能成为周王。(三十 第二章完)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8 00:47:21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27 21:34:31
@卢江子 :本土豪赏10朵 鲜花 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dashang/images/propIcon/40/002.png

(10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谢老农兄赏金!现在上班,晚上细谈。
另谢邺兄几校尉兄!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8 07:40:29
@卢江子 2016-06-16 11:40:12

第二章 古公亶父

孟子对于公亶父的委屈求全予以高度肯定,说他是个智者:“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薰育。”,并把公亶父和勾践相提并论。

其实这两人没有多少可比性,公亶父也不配和勾践比。勾践不舍不弃,忍辱负重,为的是收复河山、主权,还有尊严。看起来公亶父比勾践有性格多了,他才不愿躺在肮脏扎人的柴火堆上尝胆呢,他把头一甩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率领其亲信撒脚丫子就离开了被戎狄......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27 21:46:30

是不是姬亶自己觉得力量还是不足以和熏鱼抗衡?才不得已率部进行东迁。
-----------------------------
他的部下都表示要决一死战,可他老人家压根不愿一试;不试也罢,别说那种不三不四的动人话语,受不鸟:-)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8 07:42:37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27 22:11:57
从泰伯和仲雍的功绩看,他们在荆蛮之地开辟基业并非是一件易事,那艰难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太伯仲雍居然是功业有成,其政绩应该说是可圈可点、名垂青史。开辟吴国从泰伯远避荆蛮开国(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公元前473年),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奠定了吴国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基业。
-----------------------------
可是史记里没有一句泰伯创业之艰辛,他一到荆蛮之地就被拥戴为王,完全以德服人。:-)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8 07:43:31
@卢江子 2016-06-22 10:12:33

太姜用手指指旁边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泰伯、仲雍和季历,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公亶父松了口气,也幸福地笑着,虽然慢了半拍。夫妻俩搂着其中一个孩子的肩膀,那个孩子是他们的小儿子季历。

当时,城外的农田里,传来农人整齐、愉快的歌声:“花篮的花儿香,听额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岐山下,岐山下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公亶父听着歌声,开心地拍手、......

-----------------------------
@输得浮生半日闲 2016-06-27 22:20:04

亶父高明,用土地政策换取老百姓对他政权的支持。
-----------------------------
此人是个实干家,运气也好。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16-06-28 08:12:09
@彰德邺下客 2016-06-28 06:21:53
静等新文[d:鼓掌]
-----------------------------
谢谢邺兄,待会儿贴第三章。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