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字数:428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06 06:21:44 更新时间:2021-06-06 03:10:36

楼主:善则吉0  时间:2021-06-05 22:21:44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十八岁就中了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从小就聪明过人,前途无量。
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结成「文昌社」,敬奉文昌帝君,这位掌管读书人功名的天神,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珍惜字纸、每月放生、戒邪淫、戒杀生,至于口头上的过失,如谎言、恶言、议论人的是非长短,也要求戒掉不犯,因为文昌帝君说:“只要一个人多多行善,积阴德;上天必定降福给他。”这样做了许多年。
可是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屡考不中,名落孙山。做官无望,只能以教书为生,到了壮年时,家境依旧十分贫寒,更悲惨的是,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生四个女儿,也仅存活一个。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下长有两颗痣,夫妻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可惜,这个儿子八岁时在外面玩耍而失踪,从此不知去向。
由于一次次的打击,妻子悲痛之下哭瞎了双眼,俞公几十年来一直不得志,家境越来越困难,前途渺茫,却很凄惨,经过这么多挫折,俞公青年时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灭了。他自己反省:我是个读书人,有聪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积德,并没有多大的过失,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对我这样严厉的惩罚,天理何在?
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请求代为传达给上天,这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到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位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与瞎眼的妻子和一个病女儿,在昏暗的屋子里无言相对,看到别人家团园美满而自己家这样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在感伤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胡子和头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有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
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儿不全,生了九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现在我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的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念为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地多有亵渎,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
张公这句「意念为恶太重,专务虚名」,直接点中俞公三十年来人生失败的原因。
俞公大吃一惊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务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
张公说:「你们规条中有重视文化、珍惜字纸的内容,既然有这条规定,就应当依教奉行;而你还是将旧书,用有文章的纸来糊窗户,当你看到别人用字纸糊窗户或包东西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劝告他们,也没有阻止过一次,只不过在路上遇到字纸捡起来焚化,这不是做给人看吗?不是徒有虚名吗?」
张公又说:「文昌社每个月放生,你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做,假如别人不去,你也就不做了,其实慈悲心并未由衷发起。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跕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
张公又接着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你都犯了,你很会说风凉话、讽刺人,遣词造句非常巧妙,大家听到都被你折服,你还自以为能言善辩,你有强词夺理的本事,无理的事也能把它说成有理,因为你好胜心强,不肯输人,因此在与朋友谈论当中言语不让人,这“不让”,就是大毛病。好在你还有一点良心,知道自己说的话太刻薄,有伤厚道,这一点良心是今后转祸为福的机会。但是,你不知道反省自己,还以为自己良心不坏,是个好人,这能欺骗谁呢?」
张公又接着说:「关于戒邪淫这一条,你虽然没有做过邪淫的事,但却有邪淫的心,你见到人家的女子貌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心神荡漾,无法排遣,只不过是没有邪的因缘凑合而已。如果邪的因缘凑合,你还是会去做的,真是自欺欺人。」
张公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们文昌社里所定的规条,你都做不到,其余的就更不必说了,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徒有虚名,并没有真正做到呢?你每年写的疏文,灶神确实是帮你送到天上呈交给玉皇大帝了,上帝对你不是不关心,天天派日游使者来考察,但是这些年来你却并没有一件真正的善行可以记录下来,你还有贪念、淫念、嫉妒念、傲慢的心、瞧不起人的心、气量狭小、性情急燥、还有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这些妄念恶念,坚固缠绕在你的心里没有暂停过,你只是在身上口上假装行善,而这些意恶则丝毫没有改变,你逃避都来不及,还求什么福呢? 」
俞公又惊又怕,全身颤抖,跪在地上流泪说:「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救我!」
张公说:「你读圣贤书,通晓道理,也羡慕别人的善言善行,并且以此为乐。当你听见善言时,也很欢喜;看到善事时,又倍受鼓舞。可惜,时过境迁就忘记了,原因就在于你善根不厚,信念不深。烦恼习气和污染太重了,没有持之以恒的心,也没有忍耐心,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改变,所以你生平那些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进进退退,都是专务虚名,没有一桩事情是脚踏实地、尽心尽力、认认真真去做的。而且你的满腔意恶、起伏缠绵不绝,还想求天神降福给你,老天没有降福给你,你就责怪老天爷,你想想,这好比你的田地里种的都是荆棘,却指望将来能收到好的稻米,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这和因果不相符啊。你要断恶积善,养自己的谦德,改自己的毛病。如果勇猛精进,虔诚恳切,半年你就变样子,三年必有效验。」
俞公终于明白,原来命运是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在念头上转变,就可以再造自己的新命运。
张公说:「从今以后你凡有贪淫、虚伪客套、妄想这些杂念,要发起勇猛心彻底悔改,从心地里把这些妄想杂念都断除,这讲得很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你要有一个思想准备,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些坏念头一起来,就立刻觉悟断除。」
俞公问:「我的业障实在是深重啊,我应该怎样才能转变我的习气呢?」
张公回答说:「你要把心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只保留一个念头,一心只想到行善。做了不求回报,把行善和帮助别人的事情当作是自己的义务,当作是我应该做的。别人误会了,没有关系;别人的不理解,也不必放在心上,不可因此认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了;甚至人家以怨报我,我也不在乎。不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只要是好事善事,就要切切实实、直接痛快地去做。一天一年,一生一世,乃至发愿生生世世都要这样做。第一,要有忍耐心,做善事有时会有困难,不能忍耐就无法完成。第二,要有持之以恒的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圆满善业,如果具足这两种心,再大再难的善法也能圆满。做善事时千万不可以懈怠懒惰,更不可自欺欺人;无论是在什么环境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身体力行,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逐渐来完成你的大愿。只要你长久地这样做,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你还算懂礼节,每逢初一、十五上香上供给灶神,并且做到了真诚心、恭敬心,从今往后要努力修持,方可扭转命运。」
说完这些话后,张公就径直地进去俞公室内,俞公也跟随着,到了灶下,张公忽然消失了,俞公这才明白,张公原来是灶神,因此焚香叩谢。
第二天大年初一,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俞公决定重新做人,于是向天地礼拜、祈祷并发誓,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一定要拔除自己的一切妄想杂念,并将自己的名字由“良臣”改为“净意”,用来提醒自己要断除恶念,修习善行。
可是刚开始奉行的时候,杂念纷飞,不是怀疑就是懒惰,如此进进退退,过了一段时日,俞公再次痛切反省、痛下决心。于是在家堂前供奉的观音大士前不断地叩头,叩得头都流血了、又虔诚地发誓:从今以后要善念真实、诚恳、纯正;善力要精进,倘若有丝毫散漫,则永堕地狱。每天清晨,俞公都会虔诚地念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尊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在冥冥加持。
从此以后,俞公一言一动,一念一时,都好像有鬼神在旁边,不敢自欺、不敢放肆。这就是他以后之所以能成功,能转变命运的关键所在。凡一切对人对物有利益的,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是忙是闲,别人知道不知道,俞公都认真去做,委曲婉转的,一定要把它做到为止。也不考虑他有没有这个力量,能不能把它做到有始有终,只问事之应为不应为,不问力之能继不能继,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欢欢喜喜,尽心尽力。如此,随缘方便,广植阴功,而且每遇到人就教化引导他,告诉他敦伦、勤学、守谦、忍耐,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唯恐自己没有尽到全力。每个月的月底,他一如既往,在灶神前报告这个月当中,身、口、意所修的善法。俞公修心养德的功夫渐渐臻至纯熟,但凡他有所行动,则万般善念相随;但凡他无事静坐,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这样做了三年。
到了俞公五十岁,这年的一次会考,是宰相张居正作为主考官,张宰相想给自己的儿子请一位有学识有道德的老师,大家都推荐俞公,于是俞公受聘到宰相家教书,他带了家眷一同进了京城,生活也得到改善,不像以前那样穷困潦倒,宰相赏识俞公的道德学问,就为他在国子监报名入学。万历四年的时候,俞公参加乡试并登科,第二年就考取了进士。
有一天,俞公去拜见大内太监杨公公,杨公公叫出自己五个干儿子来拜见俞公。其中有一个十六岁的男孩,俞公一见这孩子就觉得面熟,好像以前认识,于是俞公就问这个孩子是哪里人?那个孩子回答:自己是江佑人,小时候离家游玩时,误入了别人载粮的船,后来船开走了,自己也被带走了。也记得自己本来的姓氏,俞公听后非常惊讶,于是就请这孩子脱下左脚的鞋。孩子同意了,果真在他左脚底有两颗非常明显的痣。俞公大呼:“你是我儿子啊!”杨公公也很惊愕,看到这个情景也很感动,就欢欢喜喜地把儿子送还给俞公,儿子就跟着俞公回到家了。俞公奔走告诉夫人,夫人听到了,出来抚摸着儿子的头哭了起来,血泪顿时流了出来。儿子也哭了,捧着母亲的脸,为母亲擦干泪水,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母亲双目复明,能看得清东西了。
俞公悲喜交集,他这个时候对于世事越看越淡,因此也不愿意做官了。于是就辞别了张宰相,张宰相感谢俞公教子之德,厚赠俞公,然后送他回家。俞公回到自己的老家,在家乡更加诚心诚意地积德行善。他的儿子成家后连生了七个儿子,各个都学业出众,孝顺无比,继承了书香门第。
俞公亲自写下遇到灶神以及亲身改过的事迹,以此训导子孙,他晚年快乐无忧,健康长寿,一直活到八十八岁。人人都说这是俞公行善积德的报应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