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讲解梁山上那些事儿,致敬经典《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中

字数:156893访问原帖 评论数:3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28 19:56:14 更新时间:2021-08-18 20:32:23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2-28 11:56:14
最近,重温了一遍当年明月先生的经典名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不禁手痒,想着也弄他一本xx的那些事儿。也写历史是不行的,一方面不具备历史情怀,另一方面史料不足。思来想去,决定从古典名著小说里下手。既然是演绎小说,就不怕史料的捉襟见肘。可以任我想象、夸张。古典名著中又推《水浒传》为我之最爱,因此,便想着弄他一本《梁山上的那些事儿》。写字人不易,因为肉体可以买卖,灵魂可以交易,唯有文字,干净得似处女,不可玷污。还望涯叔和涯友们多多支持,谢过!谢过!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0:14
开帖之前先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北宋历代话事人的个人简介:



姓名:赵匡胤
庙号:宋太祖
生卒年:927年-976年
家庭住址: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主要社会经历: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960年,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2:23


姓名:赵炅
曾用名:赵匡义、赵光义
庙号:宋太宗
生卒年:939年-997年
主要社会经历: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迫吴越王献土归降,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3:45


姓名:赵恒,原名赵德昌
庙号:宋真宗
生卒年:968年-1022年
主要社会经历: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6:00


姓名:赵祯,原名受益
庙号:宋仁宗
生卒年:1010年-1063年
主要社会经历:征西夏,屡战屡败;《狸猫换太子》中男一号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7:24


姓名:赵曙
庙号:宋英宗
生卒年:1032年-1067年
主要社会经历: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一言以蔽之: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给他陪葬的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狄青、杨延昭(杨六郎)。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39:09


姓名:赵顼,原名仲铖
庙号:宋神宗
生卒年:1048年-1085年
主要社会经历:喜读《韩非子》并能学以致用,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42:31


姓名:赵煦,原名佣
庙号:宋哲宗
生卒年:1077年-1100年
主要社会经历:追贬司马光,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敦、曾布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43:38


姓名:赵佶
庙号:宋徽宗
生卒年:1082年-1135年
主要社会经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便是在这时候揭竿而起的。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02 15:44:34


姓名:赵桓
庙号:宋钦宗
生卒年:1100年-1156年
主要社会经历: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蔡京一党。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09:15:42
这里面要重点说一下四帝仁宗,也就是那个“狸猫换太子”中的男猪脚。还有那个除了治国理政不行,其他样样精通的八帝徽宗,就是获取了“瘦金体”发明专利的皇帝。这个家伙还发明了很多东西,以后会给大家介绍。
为什么要重点介绍这二位?当然不是因为演技和书法。而是因为水浒的故事跟这二位有关:
《水浒传》第一回前面有一个小章节,叫做“引首”,现在叫做“楔子”。这一小节中交代: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届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皇榜,招人医治。
说四帝仁宗是上届赤脚大仙转世,不知道是在施耐庵写书之前就有这个传说,还是施耐庵自己编造的。不管怎样,这个赵祯的前世虽然是个神仙,却总感觉有点不雅。堂堂北宋一真命天子,前世却是一个抠脚大汉。我们看下一下赤脚大仙的生活照:


这个形象实在是有点不雅,而且好像还是个酒蒙子。
不仅如此,赵祯还是个“夜哭郎”,不过人家哭可不是因为自己饿肚子了要吃奶奶,而是因为忧国忧民。这要怪他的老爹宋真宗赵恒,赵恒在位时,前期搞得还不错,御驾亲征,和大辽国(是不是想到了萧峰萧大侠,还有阿朱、王语嫣等)签订了“澶渊之盟”。听起来好像北宋胜利了,很牛掰的样子。其实是以北宋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的。宋真宗后期就完犊子了,“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
赵祯要接手的虽然是一个人人都想坐上去尝尝滋味儿的皇帝宝座,却也是一个大烂摊子。但是,在乱世之时,也常常会出现英雄。赵祯在位时就有这样两位: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文曲星就是那个南衙开封府的一把手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就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这两个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要是评价一下这两个人,说的简洁点、靠谱点,就是这二位都是有正事儿的人。岳飞说过:“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这二位就是典型。
不过好景不长,嘉佑三年春,也就是赵祯当皇帝当到第28个年头上,“瘟疫盛行,自江南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书中没有交代,不知道这场瘟疫是不是类似于现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的疾病。总之后果很严重,于是,赵祯紧急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破解之法。正是因为这个会,引出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09:27:13
在班子会上,有一个后来流传千古的骚客,叫做范仲淹的出了个注意:
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范仲淹能够流传千古,并不是因为工作上有什么先进典型事迹,当时也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范仲淹先进事迹的热潮;而是因为他的两句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上初中时,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中《岳阳楼记》中接触到这句诗,当时竟能被这句古诗里面的情怀感动得差点流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知今日有此情怀者尚余几人?
看下老范的模样,我们要记住他,并且要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要记住他: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09:43:32
先看一下什么是“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看起来场面很热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架势。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江成功当上梁山泊主之后,也搞了一个罗天大醮:
“宋江、卢俊义为首,吴用与众头领为次拈香。公孙胜作高功,主行斋事,关发一应文书符命;与那四十八员道众,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满散:宋江要求上天报应,特教公孙胜专拜青词,夺闻天帝,每日三朝。却好至第七日,三更时分,公孙胜在虚皇坛第一层,众道士在第二层,宋江等众头领在第三层,众小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众皆恳求上苍,务要拜求报应。”
这样看来,就是人类通过人为的因素不能实现目标到时候(比如先赚他一个亿这样的小目标就很难通过人力来实现),就来求上帝老爷子出面的一个活动。
说的官方点就是:
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罗天就是诸天,有网罗诸天诸地之意;醮是一种祷神的祭礼。本指道教的一种隆重的祭天神的仪式。后泛指各种消灾求福的善举。
现在道经规定,普天大醮应供奉3600醮位(即神位),周天大醮供奉2400醮位,罗天大醮供奉1200醮位,就是仁宗请张天师来修设的那种规模。三种大醮做法、规模不同,但目的都是护国佑民、延寿度亡、消灾禳祸、祈福谢恩。
这里面有个出入:按现在道经规定:罗天大醮只需供奉1200醮位;但《水浒传》里面给出的数字是3600。或许道经也会实时、适时修订吧。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10:13:21
班子会最后研究决定让一个叫洪信的太尉前去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新版电视剧《水浒传》里的洪信是张铁林演的,不得不说,作为老一辈的演员,有着几十年演艺生涯的张铁林的演技真的是不咋地:


洪信此行很隆重,带了数十人随从。可是他此行除了游山玩水,因为好奇心驱使,利用职权,迫使道人打开伏魔殿,放出妖魔之外,没干一件正经事。张天师并不是他请去的,而是自愿去的。
可以说,洪信带了几十个人出了一趟差,没有完成任务,游山玩水之余,顺带惹了点麻烦。回去之后,差旅补助自然一分不会少,或许还会虚开发票,当然,一个当朝太尉并不在乎这点散碎银子。可是这样的人多了,国家未满吃不消。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10:29:48
估计施耐庵对洪信这种人也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在半山腰给放出来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和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洪信已经吓尿——“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洪信放出来的妖魔就是后来的36天罡星72地煞星,也就是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
请大家记住:此时的时间是嘉佑三年,四帝仁宗在位时。
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发生在八帝徽宗时。四帝仁宗到八帝徽宗,期间经历了好几个皇帝,几十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些妖魔被洪信放出来之后,并没有马上作乱,而是潜伏了几十年。什么原因?
我分析,施耐庵这样安排原因如下:四帝仁宗统治后期,北宋已经开始走向式微,开始出现政治混乱、朝廷腐败的端倪。查阅历史资料,四帝仁宗统治前期,是北宋统治的鼎盛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北宋政论家陈师锡这样怀念“仁宗盛治”:“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如果到了鼎盛的时期,那么很快也就会走向衰败了。
到宋英宗赵曙统治时期,虽然他还算一个好皇帝,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在位仅有四年,没有什么大的成效。到了宋神宗统治时期,虽然在位一十八年,也试图努力挽救局面,支持王安石变法,可是最终变法失败,也只能眼看着北宋王朝走向衰落。到宋哲宗统治时,宋朝的政治越发混乱,已经出现了天下大乱的苗头。到了八帝徽宗时,天下盗贼蜂拥而起,当时的四大寇有:山东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这四位是非常有名的,至于一些小盗,占山为王的,拦路抢劫的,就数不胜数了。
由此看来,施耐庵安排在宋仁宗时把妖魔放出来,到八帝徽宗时作乱,是自有深意的。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11:13:47
真与假的较量,八十万禁军教头败给了市井泼皮无赖。


这是王进


这是高俅
读了王进的故事,你的内心一定会感觉很凄凉、无奈,甚至绝望。
王进时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父亲王升在高俅未做殿帅府太尉时打过他一棒,高俅升做殿帅府太尉之后,要报当年一棒之仇,因此要给王进小鞋穿一穿。
所谓宁可得罪君子一千,切莫得罪小人一个。高俅就是十足的小人。不过话有说回来,真君子世间有几人?莫论前世今世。
对付小人,尤其是高俅这样的小人,除了远避之外,别无他法。王进和老母亲商定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老种经略相公何许人也?还有后来的鲁智深的老板小种经略相公何许人也?二人啥关系?
老种经略相公叫种谔,小种经略相公叫种师道,二人是父子关系,是种世衡的子孙。种世衡字仲平,洛阳人。1040年春,西夏军常袭扰延州(今陕西延安),当时种世衡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筑城(即青涧城),以强化延州的防御。在守御青涧城期间,与羌民和睦相处,每当西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就和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种家世代镇守边关,几乎可以和“杨家将”媲美。种世衡的儿子种谔和孙子种师道都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书中称的“经略相公”。相公是对地方官员的称呼,比称呼“老爷”亲切。这“经略相公”是军政合一的地方官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书中鲁达(智深)打死了郑屠后,因为鲁达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得到同意后才敢下文书捉人。可见当时“经略相公”的权力确实极大。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14 11:28:28
王进投奔老种经略相公,果然是个好归宿。
书中王进对母亲说:
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枪棒,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可史书中却留下了谜团:王进在跑路过程中收了一个徒弟,就是后来上梁山的九纹龙史进。史进因为勾结少华山强盗朱武等人,被官府追逼,便想去延安府寻找师父王进。可是史进到了延安府之后,却没有找到王进。
王进到底去了哪里?
我分析,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被高俅设计陷害了。从后来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可知,林冲都已经断配沧州了,他还派人收买押解公人董超、学霸,要二人在路上结果了林冲,结果闹出个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还不死心,又派陆谦领人赶到沧州去害林冲,非要置林冲于死地不可,直到最后把林冲逼上梁山,方才罢休。王进一走了之,就能平安无事了吗?高俅是一个赶尽杀绝的小人,岂能容得王进在外逍遥?
二、还有一种结局虽然很无奈,但还算是很好的了。就是隐居起来,做了隐士,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养活老娘,不再插手仕途,快乐地过着平安的日子。可能王进在去延安府的路上就想通了这一点,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投托到老种经略相公处,也未必就有好的结局,莫不如趁早收手,找个没有雾霾的地方隐居起来,快活下半生,岂不是好?也可能是已经到了老种经略处,住了一段时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无奈,还是选择悄悄地离开。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21 09:49:06
第一条好汉闪亮登场。
没错,他就是梁山泊上为数不多的小鲜肉之一:九纹龙史进。


书中这样描写史进:刺着一身青龙,银盆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
字数不多,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施耐庵不愧是世界级的文豪,他要是能多活五百多年,肯定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寥寥数笔,一个俊俏后生活现在面前。并没有出现“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这样的字眼。这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记住的语言,并再三叮嘱,如果写人物就一定要用上。
施耐庵没有这样写,看来他没有遇到教我那样的语文老师;他也没有教他的学生罗贯中那样写,可见,我们的教育方式实在还不如几百年之前。更何况那时候老师还不收红包,每年只收几斗米而已。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21 10:09:49
上面这幅图实在有趣,可能画家想更多地展示九纹龙的纹身,但是这裤子要是系到这里,不知道还系得住不?更让人费解的是,他都已经穿成这样了,手里还拿把扇子干什么?
如果对史进做个整体评价:史进是个好青年,不简单啊,不简单!
前面提到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进因跑路延安府,途径史进庄上。看见史进在使棒,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些破绽,赢不得真好汉。
王进是武术行家,一语点破史进棒法中的破绽:花架子,好看不中用,银样蜡枪头……
史进十八九岁,年轻气盛,自然不服:你是甚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叉一叉么?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3-21 10:18:44
看一下王进和史进单挑的场面: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这幅画和史进那张单人照应该出自一个画家之手,也难怪史进会输给王进——裤子没裆啊!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