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讲解梁山上那些事儿,致敬经典《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中

字数:156893访问原帖 评论数:3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28 19:56:14 更新时间:2021-08-18 20:32:23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6 19:23:43
征方腊损兵折将之后,宋江终于如愿以偿,得为国家臣子。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半点不假。看看108条梁山好汉的结果:
阵亡正偏将佐五十九员:正将十四员:秦明、徐宁、董平、张清、刘唐、史进、索超、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雷横、石秀、解珍、解宝;偏将四十五员: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舾、郑天寿、曹正、王定六、宣赞、孔亮、施恩、郝思文、邓飞、周通、龚旺、鲍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扈三娘、项充、李衮、燕顺、马麟、单廷圭、魏定国、吕方、郭盛、欧鹏、陈达、杨春、郁保四、李忠、薛永、李云、石勇、杜迁、丁得孙、邹渊、李立、汤隆、蔡福、张青、孙二娘。
于路病故正偏将佐一十员:正将五员: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偏将五员: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迁。
杭州六和寺坐化正将一员:鲁智深。
折臂不愿恩赐,六和寺出家正将一员:武松。
旧在京回还蓟州出家正将一员:公孙胜。
不愿恩赐,于路上去正偏将四员:正将二员:燕青、李俊;偏将二员:童威、童猛。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6 19:29:27
当官啦——当官啦——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豹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花荣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授衮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3:36:45
张顺凭什么做金华将军?


宋公明擒获贼首方腊之后班师回朝。朝见天子,进上表文注明存殁人数。赵佶看了,嗟叹不已,降下圣旨,“将这已殁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名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惟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
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就是浪里白跳张顺:惟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金华将军”这个封号名头不小,够响亮。古人都是很重视死后名号,诸葛亮死后,后主谥为忠武侯。还有岳飞,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于万历四十三年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封号是人生前价值的证明,代表了这个人生前做出了哪些贡献。当然,这个人要生前为国家立下过大功劳,死后才会得到封号,并不是容易得到的。为何张顺能获得这么漂亮的封号?真是宋江表文里说的那样,张顺显灵有功,所以敕封金华将军吗?
张顺显灵这事儿还得细说一下,宋江率大军围困杭州城,南军都躲在城里,闭门不出。张顺和李俊商议:“南兵都已收入杭州城里去了。我们在此屯兵,今经半月之久,不见出战,只在山里,几时能够获功。小弟今欲从湖里没水过去,从水门中暗入城去,放火为号。哥哥便可进兵取他水门,就报与主将先锋,教三路一齐打城。”
“……张顺从半城上跳下水池里去,待要趁水没时,城上踏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都射打下来。可怜张顺英雄,就涌金门外水池中身死。”
张顺死后,给宋江托了一梦,告诉宋江自己已死在涌金门下。后来又附身在其兄张横身上,杀死了方天定。
宋江所说的张顺显灵有功,就是指张顺附体在张横身上,捉了方天定一事。方天定是方腊的太子,捉了这个人,功劳可谓不小。加封金华将军倒也不为过。但是,显灵显圣这事儿,用东北的话讲就是纯扯犊子。
张顺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全亏了他那个善于故弄玄虚的大哥宋江。宋公明帮着张顺搞了一个魂捉方天定的大玄虚,捞了一件大功劳,不然,他就白白地死在了涌金门。
宋江为何如此不惜费尽周折来帮助张顺呢?还得从头说起,张顺是宋江最早的势力范围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是宋江的“江州帮”重要人物,燕顺、王英、石勇等人不过是跟宋江见了几次面而已,而张顺则是和宋江走得最近的人,跟戴宗、李逵与宋江的关系差不多,可以说是心腹。
宋江在浔阳楼题了反诗,被关在江州大牢里,除了梁山好汉前来劫法场之外,还有张顺带了一些好汉来救宋江。梁山势力强大,而且宋江对晁盖等人有救命之恩,梁山来救是应该的,而且胜算比较大,没有太大的风险。相比之下,张顺的力量就薄弱得多,只有他哥哥张横、穆弘、穆春、薛永,带着十几个庄客,就来劫法场了。冒着生命危险的,并且没有什么胜算,但张顺还是做了。而且,宋江对张顺并没有什么恩情,更谈不上救命之恩了,只是充当了一回邮递员,给他捎了一封他哥哥的家信。就是这样,张顺却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劫法场,可见这份义气。
今日正是报答之时,宋江帮张顺争取了一个“金华将军”的封号,并且在班师回朝之前,也为张顺做了很多事情:“宋江传令,先调水军头领,去江里收拾江船,伺候征进睦州。想起张顺如此通灵显圣,去涌金门外,靠西湖边,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宋江亲去祭奠。”享此殊荣的只有张顺一人。
而且,张顺和宋江之间的情谊也非同小可,书中写,宋江道:“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 吴用谏道:“兄长不可亲临险地,若贼兵知得,必来攻击。”宋江道:“我自有计较。”……宋江又哭了一场,便请本寺僧人,就寺里诵经,追荐张顺。次日天晚,宋江叫小军去湖边扬一首白,上写道:“亡弟正将张顺之魂。”插于水边。……宋江在当中证盟,朝着涌金门下哭奠,戴宗立在侧边。先是僧人摇铃诵咒,摄招呼名,祝赞张顺魂魄,降坠神。次后戴宗宣读祭文,宋江亲自把酒浇奠,仰天望东而哭。
跟随宋江征讨方腊的梁山好汉,三停里去了二停,死亡的这三分之二中,能得如此待遇的,只有浪里白跳张顺一人。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4:11:17
浪子燕青去了哪里?(1)


宋公明带领众好汉剿灭方腊,班师回朝。途中,浪子燕青对卢俊义说:“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可惜卢俊义执迷不悟,一心要当官,根本听不进燕青的劝告。燕青无奈,对卢俊义说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
卢俊义仍然执迷,他可能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眼看着要做朝廷命官了,哪里还有心思想别的。“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次日早晨,军人收拾字纸一张,来报复宋先锋。宋江看那一张字纸时,上面写道是: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从此燕青杳无音信。虽然当时卢俊义问他:“你辞我,待要那里去?”他回答说:“也只在主公前后。”事实上并非如此,卢俊义被奸贼设计陷害,他也没有露面,直到最后“从人打捞起尸首,具棺椁殡于泗州高原深处。”直到死,燕青也没出现看看他的主人最后一面。可见,燕青距离卢俊义是很遥远的,卢俊义被害,他根本就没得到一点消息!那么,燕青到底去了哪里呢?
老版电视剧给燕青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归宿,和宋徽宗的炮友,当时第一美才女李师师一起走了。从此英雄美人,浪迹天涯,侠骨柔情,不禁令人生出许多美好的向往。当然,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是导演安排设计的。可能是考虑到梁山好汉的结局都太悲惨了,征讨方腊时,死在战场上的不说,班师回朝之后,老大宋江被毒死,卢俊义被药死,吴用上吊,公孙胜离去,李逵、花荣都陪着宋江死了……这个结局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最起码让喜欢水浒的读者内心里是很悲戚的,所以导演不惜用了曲笔,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写《药》的时候,为了鼓舞有理想的青年,为了让那些进步青年不觉得孤独,为了传递正能量,最后在夏瑜的坟上添了一个花环。导演安排浪子燕青和大美人李师师一起浪迹天涯,是不想让观众们看到,英雄不光肉体受了伤,还要冷清地孤独下去。
在钱彩的《说岳全传》中,浪子燕青重操旧业,又做回了山大王,而且还是带头大哥,虽然没有当年梁山泊上宋公明那样威风,却也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第三十七回“五通神显灵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头山”中燕青出场:那大王问道:“拿的甚么人?”喽罗禀道:“是宋朝皇帝。”那大王听说是宋朝皇帝,便大怒道:“绑去砍了!”李纲叫道:“且慢着!大海之中,怕我们飞了去不成?但是话也须要说个明白,和你有何仇恨,使我们死了,也做个明白之鬼。”大王道:“既要明白,叫头目领他们到两廊下去看了来受死。”那头目得令,进引了李太师一行人来到两廊下,但见满壁俱是图画。李纲道:“这是什么故事?”头目道:“这是梁山泊宋大王的出身。我家大王,就是北京有名的浪子燕青。”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4:25:07
浪子燕青去了哪里?(2)
笔者分析,当然主要是尊重施耐庵的意思,浪子燕青应该是去了他的老同学许贯忠那里,和老许一起隐居做了山林逸士。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燕青在双林镇邂逅老同学许贯忠,许贯忠带着燕青去了他住的地方游玩。当时燕青就被那里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山明水秀,令小弟应接不暇,实是难得。”
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燕青夸奖不已道:“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后,便不得相见。却寻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像劣弟恁地东征西逐,怎得一日清闲?”
次早,洗漱罢,又早摆上饭来,请燕青吃了,便邀燕青去山前山后游玩,燕青登高眺望,只见重峦叠嶂,四面皆山,惟有禽声上下,却无人迹往来。山中居住的人家,颠倒数过,只有二十余家。燕青道:“这里赛过桃源。”燕青贪看山景,当日天晚,又歇了一宵。
当时,燕青心里肯定是这样想的:哎呀我去,这里比东京强多了!东京PM2.5都他妈爆表了!他那时就应该有退隐于此的心思了,更何况许贯忠又开导过他:“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飞鸟尽,良弓藏。”听了许贯忠的劝告,燕青的反应是:点头嗟叹。两个说至半夜,方才歇息。可见他是心悦诚服的,十分认可许贯忠的言论。
到后来,他劝卢俊义的时候,说的话跟当时许贯忠对他说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
可以看出,他是想和卢俊义一起隐居的,只是卢俊义执迷不悟,一心想当官。没办法,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燕青只得自己去了。当然,隐居地最好的选择就是老同学许贯忠那里了,山好、水好,吃的都是绿色产品,没有污染,没有化肥,没有农残……最主要的是,没有雾霾啊!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5:19:23
李师师去哪了?
大家应该都很关心水浒第一美女李师师的结局:


请注意,这是在拜把子,不是拜天地!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5:20:07
老版《水浒传》电视剧给李师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让她带着许多金珠宝贝跟着她一见钟情的浪子燕青一起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或者隐居山林,清闲自在;或者云游天下,风流潇洒;或者浪迹江湖,侠骨柔情……不管怎样,一个英雄、一个美人在一起,是很好的结局了。
但是,笔者不禁有了疑问,李师师走了之后会怎样?真的会像上述所说的那样幸福吗?笔者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如果仔细比较,李师师和娜拉实在有很多相同之处:娜拉在家庭中是自己丈夫的傀儡,李师师同样是宋徽宗的玩偶。最后,娜拉觉醒了,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选择了离家出走;老版电视剧里面,李师师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觉悟了,不甘心做宋徽宗的玩偶,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先生这样回答娜拉走后的情形: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回来,一是饿死。
那么,李师师走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想,并不会比娜拉的境遇好。虽然导演安排给她带了很多金珠宝贝,但是那些总会有花完的一天。钱花完了怎样呢?她一直做着妓女,不会别的手段,靠什么谋生?还重操旧业?燕青会怎么看她?同行们会怎么看她?文艺界会怎么看她?如果完全依靠燕青养活,时间久了也会出问题。我堂堂梁山英雄好汉,凭什么白养着你一个妓女出身的女子!看来,也行不通。还是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更何况,她的前炮友宋徽宗也不会善罢甘休的,我养了你这么久,说跑就跑了,怎么行?
这样子看,李师师出走后,也无外是两种情形:一是回来继续做宋徽宗的炮友;二是被燕青抛弃而流落街头,最后饿死。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5:44:55
重点说一下黑旋风李逵这个人


这个家伙还是个蛮复杂的家伙!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19:32:43
可爱的李逵
黑旋风李逵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的真性情,没有半点虚伪矫饰,最痛恨假面具。虽然有时粗鲁的有些野蛮,但也正是他真性情的表露。
他初见宋江就说:“这黑汉子是谁?”直来直去,无半点矫情,没有说冒昧问一下足下高姓大名之类酸牙的话。待知道这个黑汉子是宋江之后,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这是一种渴望敬仰之情的表达,而不是溜须拍马一类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不像现在,表面又是搂又是抱,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杀。
李逵输了银子之后耍赖,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当然他不是总耍赖,而是仅此一回,因为输的是宋江哥哥给的银子,所以急了:“老爷闲常赌直,今日权且不直一遍。”
宋大哥要吃鱼,他便去江边讨,讨不来,便和人家打,人家让他去水里斗,他便去水里斗,全无半点心机。他要卖弄胸中本事,被别人打搅了,便动手打人,不管是男是女,只是一味地随着性情去做。
斧劈罗真人一节,也见出其可爱之处。他和戴宗两个千里迢迢前去请公孙胜回山帮忙,没想到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这个牛鼻子老道从中阻拦,好话说尽了,就是不放,一气之下,斧劈了罗真人。待到罗真人做法把他陷在蓟州大牢里时,他又搬出罗真人来吓唬众牢子:“我是罗真人亲随直日神将,因一时有失,恶了真人,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三两日必来取我。你们若不把些酒食来将息我时,我教你们众人全家都死。”这样的谎话放在别人身上,就显得很懦弱、没骨头,让人生厌。经李逵说出来,并不使人感觉生厌,反而觉得很有趣、很可爱。
罗真人把他取回来之后,他没有叫嚣什么,也没有怀恨在心,而是表示诚服:李逵看了罗真人,只管磕头拜说道:“铁牛不敢了也!”罗真人道:“你从今以后,可以戒性,竭力扶持宋公明,休生歹心。”李逵再拜道:“敢不遵依真人言语?”
李逵探穴救柴进的时候,也见其可爱之处。宋江问谁敢下去探看一遭,李逵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下去,之后却说了一句:“我下去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多么可爱,并没有说那些豪言壮语,什么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类响亮的口号,却说了一句顽皮的话,可见其真性情。他下去救了柴进上来,宋江光看柴进了,忘了把他拉上来。他在井底下发喊大叫,等上来之后说:“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解释了一句就完了,黑旋风一点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没有絮絮叨叨。
砍倒杏黄大旗,大骂宋江,更见其真性情,受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
“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黑旋风认为被宋江的假面具欺骗了,所以才这样歇斯底里,这样激进,他是最见不得这样以假面示人的人,是要以死相拼的:“我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
他和没面目焦挺摔跤的时候,也很有趣,摔不过人家,爬将起来便走,并没有拿出梁山泊的名头来吓唬人。输就是输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不像现在有些人,打不过人家,还嘴硬:“你给我等着……这事儿没完……”跟黑旋风比起来,让人笑掉大牙!
“寿张县乔做衙”和“梦闹天池”两节也都见其可爱处。谁不想当官?黑旋风李逵也想!想了就去做,真就坐了一天衙,过了一天当官的瘾,感觉也不过如此,不过耍笑一回,过完瘾了,没意思了,就走了。李逵最痛恨奸邪狡诈,连做梦都要为民除害,梦里杀了四大奸臣,果然快当!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7 21:06:48
可恨的李逵
第一,不懂怜香惜玉。第三十九回,李逵正要向宋江卖弄自己平生的本事,却被上来一个卖唱的女子给搅了。惹得他兴起,竟然向一个弱女子动手:“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众人近前看时,只见那女娘桃腮似土,檀口无言。”
第二,嗜杀如命,全无半点人性。在参与劫江州法场救宋江的时候,他杀红了眼,不管是官兵还是老百姓,只是一味地杀过去,导致很多无辜百姓丧生。“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三打祝家庄的时候,这黑厮又杀人无数。“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他杀人时全凭性子,根本不分青红皂白,扈成已经投降了,他还要杀,最后把扈成逼跑了。宋江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把他的功过相抵了,他没有分辩,却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在他的内心里,是渴望杀人的,感觉杀人是很快活的一件事。这是很可怕的,正常的有些人性的人,连杀鸡杀鸭都会恐惧,他却杀人都毫不犹豫,看见人就排头砍将去,毫无人性。正常人绝对不会把杀人当做快活的事,可见这个黑旋风是个不正常的家伙。最起码,心态是有些扭曲的。老版电视剧里没有按照原著塑造李逵这个形象,要是依照原著,那就太可怕了。不仅如此,还给李逵安排了一个梦中情人,江南方腊手下的九天飞龙庞万春的妹妹。原著中的李逵对女人是不感兴趣的,对浪子燕青却很依赖,或许他是有些断袖癖的。电视剧里重新塑造了李逵的形象,把他从一个杀人魔王的形象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扶危济困,甚至清正廉明的大英雄形象。因为我们还是把宋江领导的梁山看作是农民起义,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运动。这是主流论调,既然如此,农民起义的英雄就不能是杀人狂魔,不能农民起义把农民都杀了,这不像话,因此,要重新塑造!
对李逵的嗜杀如命,毫无人性,有两处具体描写,可见一斑。第五十一回,他为了帮助宋江把朱仝赚到梁山入伙,居然下狠手杀了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儿:
朱仝抢近前来问道:“小衙内放在那里?”李逵唱个喏道:“拜揖节级哥哥,小衙内有在这里。”朱仝道:“你好好的抱出小衙内还我。”李逵指着头上道:“小衙内头须儿却在我头上。”……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每次看到这里都心惊胆战,不敢想象,那样弱小的生命惨死在这样一个杀人狂魔的斧头下之前是怎样的恐惧?对一个小孩子,都能下此狠手,简直连畜生都不如!甚至会怀疑,这就是梁山好汉吗?梁山好汉不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吗?当然,李逵只能代表他自己,并不能代表梁山。
第七十三回,李逵在四柳村帮着狄太公“捉鬼”时,也很丧心病狂:
李逵道:“这等肮脏婆娘,要你何用!”揪到床边,一斧砍下头来,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
吃撑挺了,就拿砍人来消化食,真是古今奇闻!狄太公让他帮着捉鬼,救出他的女儿,至于救出来之后,怎么处置,应该交由狄太公,女人再错,也是人家女儿,好歹教训教训也就是了,他却自己做主,给剁了肉馅子,有多可恨!不仅如此,剁了人家女儿,还管人家要谢:
李逵睡到天明,跳将起来,对太公道:“昨夜与你捉了鬼,你如何不谢?”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李逵、燕青吃了便行。
第三,甘心做宋公明的帮闲,唯宋公明马首是瞻,不管宋公明是对是错,只要宋公明让他去做,他就毫不犹豫。最后让他去死,他也是毫无怨言。已经没有了自我,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处!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8 17:55:21
可悲的李逵
首先,盲目崇拜。他只是听别人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如何如何仗义,并没有亲见,当戴宗向他介绍宋江时,他便崇拜之情泛滥: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后来,在实际接触中,宋江不过是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去赌博,他便认定这是他要跟定一辈子的大哥了。怂恿别人去赌博,这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好事,这么干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好人呀!
其次,甘愿做宋江的帮闲,完全放弃了自我,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唯宋江马首是瞻。实质上他已经成了宋江的一颗棋子,宋江想怎么走,他就怎么走,完全被宋江的假面所欺骗了。他不仅不知悔改,还很甘心,很高兴这样做。
宋江被刺配江州大牢,酒后题了反诗,被定成死罪。晁盖带领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了宋江。宋江一看时机已然成熟,便决定上梁山:“如此犯下大罪,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众位意下若何?如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只恐事发,反遭负累,烦可寻思。”宋江话音刚落,黑旋风便跳出来帮闲:“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二人配合得很好,好像事先串过词,并且精心彩排过。宋江是怀柔加恐吓,不愿去的,不勉强;可是,但可是,“只恐事发,反遭负累”,自己看着办吧!其实,宋江内心是希望这些好汉都跟自己上山的,可以把这些人发展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好有资本跟晁盖相抗衡。黑旋风又来吓唬:“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这个胸大无脑的家伙是个典型的二百五,说得出干得出。众好汉们最后都跟宋江上了梁山,说不定大部分原因是惧怕黑旋风这个二货!
再有,宋江刚上梁山,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又搞出一个民谣来,当然,他是借着黄文炳的嘴说出来的,反正黄文炳已经死了,死无对证,我怎么说怎么是。并且还津津有味地解释了一番:“叵耐黄文炳那厮,事又不干他己,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
黑旋风再次跳出来帮闲:“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这二人一唱一和,无形中把宋江推上了领导的岗位。
再次,甘愿做宋江的帮凶。他为了帮助宋江请美髯公朱仝上山,竟然毫无人性,斧劈了四岁小衙内。后来朱仝上山,一直不肯饶恕李逵,他生气的原因并不在于李逵断了他的后路,逼得他做不了官。而是痛恨李逵这种残忍的手段,这种毫无人性的行径,他是不屑与这种人为伍!
最后,他的可悲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想,连自己的肉体也完全放弃了。动不动就要把自己的黑头送给他的公明哥哥,最后也真陪着宋江喝了毒酒,把这幅皮囊送给了他的好哥哥!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8 18:49:25
宋江凭什么任意摆布黑旋风李逵?


首先,李逵自小缺少父爱。书中交代,李逵只有一个老娘和一个哥哥,按理说,长兄如父,但是李逵却与这个哥哥李达关系很不好。用李达的话讲就是:“当初他打杀了人,教我披枷带锁,受了万千的苦。”看来这事儿也不怪李达,李逵是个惹事精,闯了祸就跑,叫他哥哥吃官司。放在谁身上都会有怨言。因此李逵回家取老娘去梁山享福,刚一进门,李达就说:“你这厮归来则甚?又来负累人。”一点亲情都没有。
书中有很多细节,可以推测出李逵和李达并非亲生兄弟。极有可能是李逵的父亲早丧,李逵的母亲带着李逵和李达的父亲后结合到一起。从书中可以看出,李逵和李达的性格、脾气秉性完全不同,根本不像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李逵打杀了人,摊了人命官司,跑路到戴宗手下,做个牢子。按理说,如果李达是李逵的母亲亲生的儿子,虽然李逵出门在外,有李达这个亲儿子在身边,老太太也不至于哭瞎了双眼。而且,李逵刚一回到家,老太太就抱怨:“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我时常思量你,眼泪流干,因此害了双目。”
再看李达是怎么做儿子的,李逵到家的时候,书中交代时间是“日已平西”,太阳快要落山了,已经很晚了,李达才“提了一罐子饭来”。这么晚了才给老太太拿饭来,而且只是一罐子饭,没有菜蔬。若是亲娘,应该不会这样待遇。若是亲生儿子,即便是只有米饭,没有菜蔬,日子再苦,老太太也不会发牢骚,不会有半点怨言。
最重要的的是李逵要带老娘上梁山去享福,并没有要带他哥哥的意思。他是知道自己闯下滔天大祸的,把老娘接走,留下哥哥在家,官府必然不肯干休。他却不管这些。不光他不考虑,李逵的老娘也没有考虑他们走了之后李达的安危。那么,只有一种解释,李达这个儿子并不是亲生的。
李逵在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手下干事,也不太顺心。他叫戴宗哥哥,戴宗却并不把他当兄弟看,甚至很有些瞧不起他。戴宗是个啥样的人儿?是个唯利是图,看见钱财如苍蝇叮血一样的小人。他利用职权之便,敲诈勒索犯人,“但是发来的配军,常例送银五两”。因为宋江迟迟没有送去,他就亲自下来取讨。动辄寻犯人过失,敲诈银子,他自己亲口说:“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可见其卑鄙无耻。李逵是农民阶级出身,典型的穷二代,自然没有银子给他送礼,即便有,李逵也不会给他送。他收留李逵的目的是李逵性子直,并且功夫好,是要利用他做打手,帮他管教牢城里的那些犯人。李逵、戴宗、宋江三个在酒楼上吃酒,宋江要喝鲜鱼汤,李逵很爽快:“我自去讨两尾活鱼来与哥哥吃。”戴宗怕他惹事,不要他去,却没有拦挡住,李逵一直去了。戴宗对宋江说:“兄长休怪小弟引这等人来相会,全没些个体面,羞辱杀人!”专一敲诈犯人钱财的神行太保,也敢谈体面二字,真是大言不惭,才真真羞辱杀人!
李逵虽然是个粗鲁的莽汉子,虽然干过很多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事情,比如吃人肉、斧劈四岁小衙内等等,但其实他的内心深处也有很脆弱的一面。书中交代,他是一个大孝之人。或许夜深人静之时,他寄人篱下的凄凉之感也会袭上心头,也会悬望远在他乡的老娘。
直到宋江的出现,他才摆脱了这种凄清之苦。我们看看宋江做了些什么:刚一见面,“便去身边取出一个十两银子把与李逵”,不问多长时间能还,压根也就没打算要。之后李逵在酒楼上闯了祸,伤了卖唱女子玉莲,又是宋江出面,赔了二十两银子。不仅没有责怪李逵,还拿出五十两银子送给李逵:“兄弟,你将去使用。”相信李逵自出生到现在,没有人像宋江这样对他,他怎能不感动万分:“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不光心中感激,还付出很多实际行动。动不动就要把自己的黑头送给他的宋江哥哥,最后陪着宋江一起喝毒酒,也是无怨无悔。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宋江不仅仅是一个包容他,甚至纵容他的大哥,更像是一个父亲的形象。父爱如山,在宋江这里,李逵内心能够感受到自幼缺失的如山般的父爱。他总嚷嚷着杀到东京去,让宋江做皇帝,他们做将军。皇帝还有一种称呼就是“君父”,其实,他内心深处也早就把宋江看成是宋爸爸了。宋江让他喝毒酒,他没有半句怨言,也是因为“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8 19:42:39
看一下智多星吴用的结局(1)


读《水浒传》,每次看到智多星吴用自缢于宋公明坟前,都会生出无限感慨。吴用是文化水平很高的知识分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教授,能带研究生的。书中这样介绍他:“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看这简介,论谋略,诸葛孔明、陈平都不是吴用的对手,可见非同小可。道号也可见一斑,加亮先生,意思是比诸葛亮还要胜一筹。这个介绍有些夸张,吴用的道号也有些吹牛皮的嫌疑。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火烧博望坡,赤壁借东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与强大的魏国相抗衡。蜀汉虽弱,因为有诸葛,尚能在诸侯纷争中取得三分天下。吴用自比孔明,有些自不量力了。不过,吴用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辅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打大名府,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都可以看出加亮先生的韬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现实生活中却过得很不舒心,有志难筹,只能在一个民办幼儿园里当一个学前班主任。可见社会之不平、现实之残酷。吴用是不甘心自己的才华就这样被埋没的,自古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是宋徽宗政府腐败无能,朝廷上下都被奸邪控制着,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因此,吴用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引起朝廷的重视,最后成为国家臣子。所以,他才敢干出这样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来,帮着晁盖劫了生辰纲,最后上了梁山,造朝廷的反。
可是上山之后,他依然很困惑,他所追随的晁盖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只想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每日逍遥快活。这样的日子很适合晁盖、刘唐、三阮,因为他们是体力劳动者,没有思想,或者思想很简单,没有什么人生理想或者信念、价值等,每天能像现在这样喝酒吃肉,已经很开心、很满足了。但是,吴用是有思想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他不甘心就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可是他又找不到出路,所以一直迷惘地挨着日子,没有什么举动。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8 20:28:00
看一下智多星吴用的结局(2)
直到宋公明上了梁山,他才终于看到人生的希望,内心的理想抱负又再次燃烧起来。那就是跟着宋公明坚定不移地走招安路线。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国家臣子,青史留名。可以说,宋江和吴用两个人的人生追求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是相通的。所以,吴用才不顾了同晁盖之间发小的友谊,而倒向了宋江这一边。
这之后他不再迷惘,不再沉沦,而是尽心辅佐宋公明干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就足以让朝廷震惊了。果然,朝廷下旨招安,吴用得为国家臣子,人生愿望得偿!
可是,当他的人生理想实现的时候,当他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他再次陷入了迷惘。朝廷的腐败、脏官的丑恶,让他心灰意冷。他本来是想为国家臣子之后,能为国家做点事情,能为民生做点事情。没想到,他的一腔热血全都白洒了,人家根本不买账。满朝奸邪把持朝政,他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许他的名字也正暗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意思。其实,他对宋徽宗政府也没有看透,这一点他虽比宋公明强些,但是,他仍然有他的局限性。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最透彻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可惜吴用却看不透这一层。
他再度陷入迷茫,对人生理想美好的规划再度崩溃,再次陷入心灰意冷的境地。当得知自己的人生导师宋公明死了之后,他更是对前途充满了绝望。生无可恋,还留在这世上干什么?最终选择在宋江的坟前上吊自杀。
纵观吴用的一生,其实,正是古时落魄的知识分子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那些还有些良知的知识分子,还保持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不屑于也不甘心于与朝廷奸邪为伍,看着那些奸邪,那些腌臜脏官,满腔的愤怒,可是又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逃避。轻一点的,会选择隐姓埋名隐居起来,不问世事,不关心政治,图个眼不见心不烦。重一点的就会选择轻生,离开这个黑暗的世界,到那世界去寻找光明,就像吴用,最后死在宋公明的坟前。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