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驴小札

字数:36212访问原帖 评论数:18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04 15:38:36 更新时间:2022-09-14 03:08:11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4 18:38:10
徐渭《驴背吟诗图》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7 12:51:30
徐渭《驴背吟诗图》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7 13:10:38
说驴小札十八 贾谊笔下的驴是蹇驴

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他满腹才华,在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经过验证,朝廷认为他才干超群逸伦,他一年之中升迁为太中大夫。贾谊的贡献与日俱增,也因此惹来一些人的嫉妒。汉文帝要任贾谊公卿之位,于是谗言谤语勃起,来加害贾谊,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政治斗争是残酷无情的。贾谊被远谪,渡湘水,联想到屈原,于是写下一篇《吊屈原赋》,其中有“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的句子。在贾谊笔下,用驴与骥形成鲜明对照,来比喻人才,驴的形象被贾谊固定在顽鄙庸劣蠢笨无能的范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收录了《吊屈原赋》,司马迁叙述贾谊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经意间让读者记住了他对贾谊的同情,然而贾谊以驴喻无能之辈,司马迁并未对此表达看法。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7 13:15:22
说驴小札十九 司马相如和扬雄笔下的驴

汉武帝时代,大汉江山气象恢弘,是辞赋创作最兴盛时期。司马相如长卿,就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等作品问世。

《子虚赋》与《上林赋》可视为姊妹篇,这两篇大赋尽情恣意铺排夸饰,豁人耳目。子虚先生盛言楚国之大物产之丰,进而夸耀楚王游猎云梦泽规模之大,然而,乌有先生仅用很少的语言就把齐国的气势凌驾于楚国之上.《上林赋》是无是公的天下,无是公以天子上林苑的巨丽和天子游猎之壮观,来压倒子虚和乌有两位先生,来压倒齐、楚两国。天子毕竟是天子,齐楚毕竟是齐楚,藩属国焉可与天朝比美?这两篇大赋虽然以春秋战国为背景,但说的无不是大一统天下。

这两首鸿篇巨制气势充沛,波澜壮阔,就在这一切都是意在讽谏的文字中,有关驴的文字出现了,虽然仅仅有一个"驴"字,已经说明率并不是稀缺罕见的动物了:《上林赋》中有“其兽则麒麟角端,騊騟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

在西汉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有关驴的文字很多很多,这些文字已经说明在那个时代,驴是一种很普通很多见的动物,而不像有一作者在《文史知识》杂志上所说的,驴在东汉灵帝时还很罕见。


后来的扬雄,也写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辞赋文章。他写了一篇《反离骚》,自岷山投之于江流以吊屈原,其中有“凤凰翔于蓬陼兮,岂驾鹅之能捷;骋驊騮以曲艱兮,驴骡连蹇而齐足。”扬雄在这里,以物喻人,阐述君子得时和不得时的处境。扬雄的一生,正是这样度过的。他经历西汉、王莽时期,他惟寂寞,爰清静,才写出了不朽的辞章,然而他笔下的驴,仍不过是连蹇而已,仍不过是贾谊之旧说。​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8 14:32:57
@薛依云 @onedayoronelife汉灵帝驾四驴车,据《后汉书.五行志》,那四头驴都是白色的驴。《资治通鉴》没有指出是白色:“帝(汉灵帝)作列肆于后宫,......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仿效,驴价与马齐”。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他有一头浑身雪白的驴子,唤作《雪精》,我由此想到我在《明史随笔》中的一篇小文《嘉靖皇帝怪异之一》,这篇小文说的是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的怪异。胡宗宪把白色的鹿、白色的龟敬奉给皇帝,以求得宠,是否也献了白色的驴?遗憾的是《明史》没有说。把这篇小文贴在下面:



嘉靖皇帝怪异之一

明朝嘉靖皇帝荒唐怪异有种种,视白鹿白龟白兔诸物为祥瑞为其一。
嘉靖三十七年春,倭寇来犯,嘉靖帝严厉追责胡宗宪。胡宗宪决定直接谄媚皇帝,以求化险为夷。胡宗宪把在舟山捉到的白鹿敬献给嘉靖帝,嘉靖帝转怒为喜。嘉靖帝不仅不再追究胡宗宪,而且厚加赏赐。不久,胡宗宪再献白鹿,《明史》记载道:“(嘉靖帝)益大喜,告谢玄极宝殿及太庙,百官称贺,加宗宪秩”。胡宗宪两次献白鹿就把嘉靖帝完全征服了,不仅躲过了追责,而且还被擢拔增秩禄。
胡宗宪早就结交严嵩父子,每年给严嵩父子进奉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至此皇帝与严嵩都喜欢上了胡宗宪,胡宗宪于是“威权震东南”。胡宗宪荼毒百姓,有人弹劾胡宗宪,朝廷不仅不治其罪,反而同意他的升官请求,把他晋升为兵部尚书。胡宗宪升为兵部尚书后,又献给嘉靖帝白龟两只,五色灵芝五枚,算是答谢。
胡宗宪敬献的白龟没几天就死了,嘉靖帝叹曰:“天降灵物,朕固疑处尘寰不久也。”
于是有人献上白雁两只。严嵩的孙子严鹄也参加敬献队伍,献上玉兔一只,灵芝六十四枚,蓝道行献上白色瑞龟一只。嘉靖皇帝当然是照例上告太庙,百官上表称贺。
不久,严鹄献上的玉兔产下两只小玉兔,同月再生两只小玉兔,嘉靖帝高兴极了,特建谢典告庙。之后不久,这只玉兔又生下数只小玉兔,廷臣们为此称贺连连。
嘉靖帝求长生,荒诞荒唐伴随着他一生,拨弄他戏耍他的是白鹿白龟白兔白雁,还是严嵩、胡宗宪之流?那些诸物仅其一例耳,还有更为荒唐荒诞的事情。
嘉靖皇帝全身心问道求仙,不在国是上用心血,活了六十岁,在明帝王中倒也算作长生了。《明史》说,“世宗(嘉靖帝)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望治,然而未几即养躁竞养奸佞养险邪,于是大明江山社稷算是折寿了。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8 14:33:13
@薛依云 @onedayoronelife汉灵帝驾四驴车,据《后汉书.五行志》,那四头驴都是白色的驴。《资治通鉴》没有指出是白色:“帝(汉灵帝)作列肆于后宫,......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仿效,驴价与马齐”。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他有一头浑身雪白的驴子,唤作《雪精》,我由此想到我在《明史随笔》中的一篇小文《嘉靖皇帝怪异之一》,这篇小文说的是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的怪异。胡宗宪把白色的鹿、白色的龟敬奉给皇帝,以求得宠,是否也献了白色的驴?遗憾的是《明史》没有说。把这篇小文贴在下面:



嘉靖皇帝怪异之一

明朝嘉靖皇帝荒唐怪异有种种,视白鹿白龟白兔诸物为祥瑞为其一。
嘉靖三十七年春,倭寇来犯,嘉靖帝严厉追责胡宗宪。胡宗宪决定直接谄媚皇帝,以求化险为夷。胡宗宪把在舟山捉到的白鹿敬献给嘉靖帝,嘉靖帝转怒为喜。嘉靖帝不仅不再追究胡宗宪,而且厚加赏赐。不久,胡宗宪再献白鹿,《明史》记载道:“(嘉靖帝)益大喜,告谢玄极宝殿及太庙,百官称贺,加宗宪秩”。胡宗宪两次献白鹿就把嘉靖帝完全征服了,不仅躲过了追责,而且还被擢拔增秩禄。
胡宗宪早就结交严嵩父子,每年给严嵩父子进奉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至此皇帝与严嵩都喜欢上了胡宗宪,胡宗宪于是“威权震东南”。胡宗宪荼毒百姓,有人弹劾胡宗宪,朝廷不仅不治其罪,反而同意他的升官请求,把他晋升为兵部尚书。胡宗宪升为兵部尚书后,又献给嘉靖帝白龟两只,五色灵芝五枚,算是答谢。
胡宗宪敬献的白龟没几天就死了,嘉靖帝叹曰:“天降灵物,朕固疑处尘寰不久也。”
于是有人献上白雁两只。严嵩的孙子严鹄也参加敬献队伍,献上玉兔一只,灵芝六十四枚,蓝道行献上白色瑞龟一只。嘉靖皇帝当然是照例上告太庙,百官上表称贺。
不久,严鹄献上的玉兔产下两只小玉兔,同月再生两只小玉兔,嘉靖帝高兴极了,特建谢典告庙。之后不久,这只玉兔又生下数只小玉兔,廷臣们为此称贺连连。
嘉靖帝求长生,荒诞荒唐伴随着他一生,拨弄他戏耍他的是白鹿白龟白兔白雁,还是严嵩、胡宗宪之流?那些诸物仅其一例耳,还有更为荒唐荒诞的事情。
嘉靖皇帝全身心问道求仙,不在国是上用心血,活了六十岁,在明帝王中倒也算作长生了。《明史》说,“世宗(嘉靖帝)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望治,然而未几即养躁竞养奸佞养险邪,于是大明江山社稷算是折寿了。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9 12:08:57
说驴小札二十 唐文宗的规定及阮籍骑驴

《新唐书》有明确的记载,唐文宗即位,认为天下四方车服僭越现象严重,于是下诏,严格规定,商贾、庶人、僧、道士不得乘马,不得僭越。不乘马,是因为商贾、庶人、僧、道士地位低下,但是没规定不得乘驴,所以他们只得乘驴出行了。

在等级森然的社会里,驴被认为是卑贱之物,而这些商贾、庶人、僧、道士,地位低下,下只能驭用既丑陋又顽憨的驴,否则就是僭越。

早在南北朝之前的两晋时期,也在用马、驴来比况人的品位。《晋书》记载,司空王导与诸葛恢戏争族姓优劣,王导问诸葛恢“人言王、葛,不言葛、王”的原因。诸葛恢回答道:“不言马、驴,而言驴、马,岂驴胜马邪?”诸葛恢的品位在王导之下,他居然以马与驴来戏谑调侃,以王氏为驴,以诸葛氏为马,这么一颠倒,足见两人友谊之深厚,否则岂不各自打了自己的脸。我们从他们的谈谑中可以发现,以马、驴来比况家族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名声,虽然由来已久,他们似乎也在为驴鸣不平。

尽管如此,还是有与之大相径庭独树一帜的地方,竹林七贤的故事可以作为证明。

有一位高卓之士为人们开创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他就是阮籍。曹魏年间,司马昭辅政,阮籍对司马昭说,“(阮)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为了笼络人心,司马昭乘机派阮籍去做东平相。阮籍是怎样赴任的?到任后做了些什么?一共在任多长时间?《晋书》写道:“(阮)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谈魏晋风度,必谈阮籍,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只有像阮籍这样崇尚自然的人,才能一反名教世俗,肯于乘驴去做官。阮籍乘驴赴任,乘驴而还,毫不在意驴的形象是否会玷污自己,他是对封建名教的一种揶揄和嘲讽。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9 14:40:09
说驴小札二十一 胡威骑驴远行

说罢阮籍与驴的故事,再说说胡威与驴的故事。这是一则有关清正廉洁的故事,同样出自《晋书》。魏晋之际,有一位叫胡威的人很受人关注。胡威的父亲胡质仕曹魏为征东将军、荆州刺史,胡质胡威一家地位不算低,待遇不算差,可是家无蓄积。胡威每次从京城出发去看望父亲,都没有车马童仆跟随。胡威总是这样一路走来:“自骑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

独自骑驴踽踽而行,每到客舍一边亲自放驴一边自己砍柴做饭,然后寻找伴侣一同上路,胡威一路上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官二代的样子。

他这样做的原因,也的确是因为家贫的缘故。虽然家贫无钱,可是毕竟是官宦之家,还是有很多人脉可用,可是总是不用。胡威同他的父亲胡质一样,恪守清贫心甘情愿。这样向来不交私请托、向来不多吃多占的一对父子,引起晋武帝的好奇。后来,晋武帝问胡威:“卿孰与父清?”胡威回答:“臣不如也”。

晋武帝进一步追问,追问为什么这样回答。
胡威面对这样的追问,他的回答是:“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

这样一来,清正廉洁就有了两个层次两样境界,当然“清恐人知”要高于另一种。

晋武帝为什么要把胡威与他的父亲比较?大概是没有一个帝王不希望臣子们清正廉洁的缘故吧,虽然帝王们自己奢靡腐败。


胡质胡威父子为官清慎廉洁,他们不以乘驴为耻辱,在那个纸醉金迷奢靡风浪滔天的时代,是一头蹇驴,是一位与世风相悖的官员,写就了一幅境界全新的画图。

这幅图画有个驴在,胡质胡威父子是在为驴正名。驴从此可以昂扬风发,似乎可以宣告,只有清慎廉洁的官员才可跨驴而行呢!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22 09:31:23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22 09:53:13
说驴小札 二十二 诗人骑驴觅诗图

7(2021、8、22发)
说驴小札 二十二 诗人骑驴觅诗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驴在文人画家眼里,不再是笨拙戆直呆傻的动物,于是被不断地写入画入作品中,给人美的享受;虽然有人还是写出“黔驴技穷”来,但驴的形象总是能够给人以新鲜感亲切感。

李商隐为李贺作传,文中说李贺经常骑跨蹇驴,背着破锦囊,到处去采风。他的母亲为之心疼,说道:“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尔!”贾岛离不开驴,贾岛作诗苦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謼诘之,久乃得释。累举,不中第”。贾岛或许因此执拗而想考中进士,可就是怎么考都考不中,然而在驴背上得之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样的千古名句,岂是一个中第堪比?“郊寒岛瘦”,这是苏东坡对同是苦吟诗人孟郊、贾岛的称谓。孟郊与驴也有不解之缘。陆龟蒙在《书李贺小传》记载,孟郊在溧阳县尉一任中,常常骑驴到幽静岑寂的地方去苦吟得句,为此“曹务多弛废”。
对他们的骑驴苦吟,依然是美谈,其原因大概在“不中第”、“曹务多弛废”那里,他们尽可以尽得风流。

“骑驴客子清如鹤,恐是襄阳孟浩然”,这两句诗让我想到唐代诗人郑綮。

唐代诗人与驴的故事不胜枚举,孟浩然、李白、杜甫,唐代诗人骑驴觅诗,成为后来历代诗话的一道美丽风景。

李贺去采风,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找取诗思灵感,《新唐书.李贺传》有这样记载:“(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骑弱马”,弱马,毕竟是马,不是驴,后人对这句话读起来会少了些兴味。李商隐为李贺作传,说李贺经常跨蹇驴背着破锦囊到处去采风。李商隐说李贺是骑驴觅诗,他这样一说,读起来就舒服多了。李商隐同李贺是同时代人,他说的可信。

“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撒向渡头风”,读两唐书的郑綮传,你一定会记住这两句诗。郑綮在庐江与人相别留下的这两句诗,足见这位郑先生莫大之滑稽。就是这样一位诙谐滑稽的人后来竟然成为了宰相。孟浩然、李贺等人有骑驴觅诗的故事,郑綮为我们也留下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故事。

别看郑綮如此诙谐滑稽,做起官来郑綮严以律己,清清白白地为官,而且敢于针砭时弊。这样的官是好官。郑綮用诗句比兴托讽,用诗句批评时政,其语多俳谐讥斥,被世人称为“郑五歇后体”。创制了一种诗体,郑綮因此被柄政者不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却出乎意料地被唐昭宗任命为宰相。
《唐诗纪事》记载,郑綮在宰相任中,有人问他,做了宰相还能写出多少新诗,他回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诗情画意在山川草木风雷霜雪中,在羁旅行役茶肆市井中,在朝暾夕阳行者跨驴形影中:只有通过观察生活,通过体验生活,才能觅得好诗;这或许是郑綮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最精辟地概括。

郑綮的回答很高妙,很精炼,很经典。郑綮的回答恰恰道出文学创作的真谛,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当然,郑綮的回答还似有另一深层的苦衷,他身不由己犹如被绑架而陷入官场不可自拔的苦衷。他无力回天,虽然阴差阳错当上了的政治家,他却只能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和诗人。

郑綮生活的年代,唐朝气象已是草木为衰,夕阳惨淡。他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的宰相,既不能与崔四入、朱三之流为伍,又无力回天,痛苦煎熬着他,他一而再再而三求隐退,最终如愿辞职。

两唐书说郑綮在宰相位三月,而《资治通鉴》说他在昭宗乾宁二月为宰相,秋七月致仕。

郑綮创建“郑五歇后体” 诗体,铭刻郑綮郑綮诗坛。郑綮以诙谐调侃看似荒诞不经的诗句来写社会景象,名为郑五歇后体,然而一旦为宰相,他“侃然守道,无复诙谐”。立朝侃然,无复故态,虽然如此,大唐江山还是被人夺走了。

两唐书都有《郑綮传》,都写到“郑五歇后体”,都写到郑綮突然听到自己要成为宰相之后的神态,为此《资治通鉴》照录不遗;但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这句话。这句话在《北梦琐言》中也可读到。

包括唐代在内的许多诗人都把驴的形象写入诗歌中,写入画作中,来表达对驴的好感。“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以瘦驴与肥马对比,写出人间世态之苍凉。然而杜甫正因为“骑驴十三载”,驴为之赑屃无怨,杜甫或许才有“诗圣”之谓。陆游的“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传诵至今,脍炙人口,大概就是因为大有意蕴的“细雨骑驴”几字的缘故。

唐朝以后,诗人骑驴图之类画作及其题画诗,很是盛传。李白骑驴图及其题驴诗的作品流传最广。元好问有《李白骑驴图》诗,邵宝有《太白像》诗等等,都主人与驴的构图。大画家为李白等人写骑驴图,于是就有大诗人为骑驴图作新诗,图与诗相得益彰,于是往昔那些与驴结缘的诗人形象就更加倜傥风流,或更加从容蕴藉。清末大画家任伯年被贾岛跨驴推敲的故事感动着,画了一幅《骑驴敲诗图》,这张画图,精神谐趣交相辉映,不仅使读者步入贾岛的苦吟境界之中,而且还会对驴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26 16:06:09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26 16:24:41
说驴小札二十三 驴的新际遇

远在唐朝,驴已经有了新际遇。魏晋时期,有一种现象很时髦,那就是听驴长鸣,学驴号叫。一些士大夫乐此不疲,岂非标新立异,咄咄怪事?

《世说新语》记载,王粲好听驴鸣,好模仿驴鸣,在他死后,魏文帝曹丕携同游去祭奠,曹丕对同游说道:“王(王粲)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同游者于是一个个作起驴鸣来。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在政治上,他积极拥护曹操曹丕父子,与曹氏父子私交甚笃。正因如此,他才获此哀荣。


到了曹魏政权被司马氏取代之后的两晋年间,士大夫们还在做出许多不符常调的事情来。人死悲悼之际,士大夫们时有非常举措,譬如《晋书》记载,顾荣善于弹琴,一生以琴相伴。顾荣死后,家人把琴放置在灵柩前以表祭奠。张翰来拜祭,悲恸号哭,之后走上灵床,拿过琴来,弹过几首曲子之后,再一边弹奏一边叹道:“顾彦先(顾荣,字彦先)复能赏此否?”把琴弹罢,把话说完,张翰竟然“不吊丧主而去”。比张翰还不靠谱的是孙楚,孙楚也在王济灵前学驴叫。王济和孙楚是相知很深的朋友。王济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而且治学《易》及《老子》《庄子》。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文笔冠盖一时。王济英年早逝,孙楚前来祭奠,哭之甚悲,悲得宾客莫不垂涕。可是哭罢悲罢,孙楚做出这样的举动,《晋书曰》:“(孙楚)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孙楚体似声真,宾客皆笑。(孙)顾曰:‘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

这则故事看起来有些滑稽,颇似一出悲喜相间的杂剧,就是在这滑稽闹剧中,能够完全看出王济、孙楚的友情与众不同之处来。

曹丕请随行的人学驴叫给王粲听,孙楚模仿驴的体态和声音惟妙惟肖让黄泉之下的王济来看与听,这些都是超越政治的相知甚深的友情写照。驴在这里已经再也不是卑微的受人歧视受人奚落的下贱物了。

其实在此之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一个叫戴良的人常常学驴鸣来讨取母亲欢心。《后汉书》写道:“戴良......母喜驴鸣,(戴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戴良认为,只要能够让母亲高兴,只要能够尽孝道,学驴鸣也不再是低俗有伤风化的事情。什么是低俗?什么是有伤风化?在等级森然的国度里,已经有了另一种答案。

驴在曹丕、孙楚、戴良那里,居然成为传递友情和亲情的使者了,它的鸣叫虽然有些直白苍凉,但不乏“高音远畅”(臧彦《吊驴文》),在一些人的听觉中,驴鸣之声变为一种音乐,变为哀婉且苍凉的旋律,已经声声悦耳动听了。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3 06:27:06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3 06:32:03
说驴小札 二十四 《元曲》中的驴

唐宋之后的元代,是杂剧戏曲兴盛时期。读元曲,可以发现,一些元曲作家最爱提及唐朝诗人与驴的故事传说。乔吉,他浪迹江湖,在《凭阑人.金陵道中》有“瘦马驮诗天一涯”,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在暗用唐朝诗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所载李贺“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的故事,只是驴变成了瘦马。乔吉的一首《水仙子.咏雪》,有“探梅的心噤难捱”,其中暗用了孟浩然在雪天跨蹇驴踏雪寻梅启迪诗思的故事。乔吉穷困落魄,终身不遇,与孟浩然大同小异,所以很自然想到他。唐毅夫对孟浩然的这一传说也很感兴趣,他的《南吕一枝花.怨雪》也移用它来说事:“只着你冻得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孟浩然骑驴雪中觅诗,冻得挣挣痴痴倒是未必,不过孟浩然虽然诗写得好,可是终身一介布衣倒是事实。杨朝英在《双调水仙子》中也用到孟浩然骑驴的故事:其中有“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句。杨朝英并不是反对王维作画,而是用反衬法来说美景画不完画不足而已。唐代有不少大诗人骑驴的佳话,李白骑驴过华阴,杜甫骑驴写诗篇等等,还有王维等人为诗人与驴作画等等,都成了元曲作家的创作素材。王维为孟浩然与驴作画,遗憾的是王维的这幅《孟浩然雪中骑驴图》人们不得一见,所以也难以对此品味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采神韵。元曲作家对唐朝诗人推崇备至,所以对他们所骑乘的驴也情有独钟,把它们一并写入作品中,真是一件振人风情的雅事。
读元曲,能读到有关驴的另一面文字。刘时中有一首《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为马鸣不平,为马输于驴鸣不平,其实是在为人鸣不平,其中有“若论着今日,所输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们怎用的?”刘时中的这种比况,与“将涉千里,杀骐骥而策蹇驴,可悲之甚”异曲同工,只是驴又被骂了一遭!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3 06:32:18
说驴小札 二十四 《元曲》中的驴

唐宋之后的元代,是杂剧戏曲兴盛时期。读元曲,可以发现,一些元曲作家最爱提及唐朝诗人与驴的故事传说。乔吉,他浪迹江湖,在《凭阑人.金陵道中》有“瘦马驮诗天一涯”,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在暗用唐朝诗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所载李贺“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的故事,只是驴变成了瘦马。乔吉的一首《水仙子.咏雪》,有“探梅的心噤难捱”,其中暗用了孟浩然在雪天跨蹇驴踏雪寻梅启迪诗思的故事。乔吉穷困落魄,终身不遇,与孟浩然大同小异,所以很自然想到他。唐毅夫对孟浩然的这一传说也很感兴趣,他的《南吕一枝花.怨雪》也移用它来说事:“只着你冻得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孟浩然骑驴雪中觅诗,冻得挣挣痴痴倒是未必,不过孟浩然虽然诗写得好,可是终身一介布衣倒是事实。杨朝英在《双调水仙子》中也用到孟浩然骑驴的故事:其中有“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句。杨朝英并不是反对王维作画,而是用反衬法来说美景画不完画不足而已。唐代有不少大诗人骑驴的佳话,李白骑驴过华阴,杜甫骑驴写诗篇等等,还有王维等人为诗人与驴作画等等,都成了元曲作家的创作素材。王维为孟浩然与驴作画,遗憾的是王维的这幅《孟浩然雪中骑驴图》人们不得一见,所以也难以对此品味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采神韵。元曲作家对唐朝诗人推崇备至,所以对他们所骑乘的驴也情有独钟,把它们一并写入作品中,真是一件振人风情的雅事。
读元曲,能读到有关驴的另一面文字。刘时中有一首《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为马鸣不平,为马输于驴鸣不平,其实是在为人鸣不平,其中有“若论着今日,所输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们怎用的?”刘时中的这种比况,与“将涉千里,杀骐骥而策蹇驴,可悲之甚”异曲同工,只是驴又被骂了一遭!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3 06:36:23
说驴小札 二十五 《聊斋》中的驴

在世俗人的眼里,驴是寒蹇愚笨的代名词,可是竟有那么多人对它怀有特殊感情。它任劳任怨,它跋涉致远,它帮助人们走向成功,它本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在古代,很多达官政要富贾纨绔的眼里,驴的形象并不美,而在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理,驴的形象又是那么美,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我们且不去说它吧。

除了上述提及的文人墨客为驴正名外,应该值得一提的,还有《聊斋》中有关驴的写照。蒲松龄老先生最擅长描摹有驴参与构图的风俗画。

《黄九郎》中的那位五十开外的妇人“跨驴”在薄暮里行走;那位娥眉秀曼的女郎乘驴而来,黄九郎骑驴径去:故事情节有驴参与才展开。《辛十四娘》中的冯生,轻脱纵酒,拂晓骑驴而行,奇遇美丽少女辛十四娘,于是注定情缘,横生舛错。辛十四娘智勇戡难,拯救冯生。他们再次别离,最后出现辛十四娘乘青骡,婢子跨蹇驴而从,她们名列仙籍,远离人世间的场景,给读者留下美好的记忆。两个年轻女郎,成仙之后,还是一个乘青骡,一个跨蹇驴,向痴情爱恋着她们的冯生问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缘!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驴在蒲松龄笔下今非昔比,也步入仙境,成了仙了!

在蒲松龄的笔下,有时把驴又称为“卫”。“卫”,是驴的别称。蒲松龄在《素秋》中,写俞谨庵与素秋邂逅,结为兄妹。素秋身怀秘术,先知先觉。他们在最后的离别时,素秋是“鸡鸣早起,携一白须奴,控双卫而去”。素秋已经将消灭来犯之敌的秘术传授给朝夕相处的人们,才与老奴一人骑着一头驴悄然而去,也就别无牵挂了。《婴宁》是《聊斋》的名篇之一,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最见工力。王子服上元佳节郊游,看到一位荣华绝代的女郎,回家之后相思成病。后来背着家人去寻觅,他终于来到一座白石铺路、夹道缤纷繁花似锦的院落,找到那位名字叫做婴宁的女郎。第二天,他们来到细草铺毡,杨花糁径的房舍外面厮守,讨论有关爱情的问题。王子服在与婴宁谈情说爱时,“家人捉双卫来寻生(王子服)”。童仆牵着两头驴来找,于是王子服与婴宁跨驴而归,终成眷属。蒲松龄写人鬼狐之情的同时,常常把驴融入其中,构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风俗画,让人读来清新自然,爱不释手,驴在蒲松龄美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5 11:05:42
@zhilishu9 2021-09-03 06:36:23
说驴小札 二十五 《聊斋》中的驴
在世俗人的眼里,驴是寒蹇愚笨的代名词,可是竟有那么多人对它怀有特殊感情。它任劳任怨,它跋涉致远,它帮助人们走向成功,它本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在古代,很多达官政要富贾纨绔的眼里,驴的形象并不美,而在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理,驴的形象又是那么美,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我们且不去说它吧。
除了上述提及的文人墨客为驴正名外,应该值得一提的,还有《聊斋》中有关驴的......
-----------------------------
@吴斯宁 2021-09-03 19:39:02
婴宁印象深刻。
-----------------------------
婴宁的形象影响很深远。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5 13:22:20
@薛依云 2021-09-04 09:18:50
精彩纷呈,继续跟帖。
-----------------------------
过奖了,精彩不敢当。欢迎教正!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07 07:19:56
后记

2016年秋,才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写博客,《说驴》曾先后在这些博客上以“鲁卑陬”、“鹤荫”的名字发表。这些帖子都是从书本上获取的素材,其素材没有一篇是在网上百度来的,因为觉得网上百度来的不都靠谱。

最近把这些散落的文字掇拾起来,为《说驴小札》。《说驴小札》未加润色,很直白,只是记录一下自己读书历程而已。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9-10 09:06:48
赵简子的白骡及其它

汉灵帝用四头驴驾车,他亲自执辔,轰动了整个京城,于是驴价大涨。《后汉书》的《五行志》还特意指出,汉灵帝所用的驴都是清一色的白驴。其它颜色的驴还好找,白色的驴是稀缺货,但是只要帝王需要,还哪有缺与不缺之说?

由汉灵帝驾弄白驴而想到赵鞅与白骡的故事。赵鞅(?——前476年),又名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他是春秋晋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对赵简子也许不太了解,但是对他的先人一定妇孺皆知,因为一出大剧《赵氏孤儿》历久弥新,总是被人们热捧。赵简子的祖父是赵武,就是被屠岸賈所族灭赵氏的遗孤赵武。赵武被程婴、公孙杵臼救活以及养大成人为先人复仇后,回归朝政,晋平公十二年为晋国正卿。晋国之政,到了晋定公年代,赵简子实专晋权等同诸侯了。

赵简子实专晋国之权,且不断扩展蔓延,因此被孔子斥为大逆不道。赵简子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是同时代人。孔子毫不留情地叱责赵简子,还把斥责写入《春秋》,称赵简子是叛逆之臣,然而《吕氏春秋》和孔子的认识大不一样。《吕氏春秋》的修撰者对赵简子赵鞅很推崇,常常以赵简子为范例来叙事议论和说理,赵简子在他们的笔下总是正面的经典形象。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们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秦王嬴政八年(前239年),《吕氏春秋》成书十九年后(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吕氏春秋》引用《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以及诸子等经典书籍,为我们保存了先秦之前的大量历史资料。《吕氏春秋》虽是一部典籍,但是读来趣味横生,因为叙事、议论不乏精彩。

网友onedayoronelife在读张岱的《陶庵梦忆》,读到张岱有一头浑身雪白的驴子,把它唤作雪精。onedayoronelife网友上网查到说古时候有神驴,全身白毛,名“雪精”。他又查到宋代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有“ 韩退 处士……尝跨一白驴,自有诗云:‘山人跨雪精,上便不论程’”的记述;还查到元代张雨 《洪崖仙人图》诗“雪精岂青骡,预谶入蜀年”、明代陈继儒 《笔记》卷一“ 洪崖跨白驴曰雪精”、 明王世贞 《谢寄洪崖图》“自穿丹井隐,不跨雪精归”等等。网友onedayoronelife的补充让我很高兴。

古人把白色的驴子称之为雪精,一定有其原因,白驴必有其神异之处,当然并不排除一些人如同嘉靖皇帝视白龟白鹿白兔之类为神灵一样吧。

我在谈汉灵帝执辔四头白驴驾车而忘乎所以时,引申到明朝嘉靖皇帝的怪异之处来。 嘉靖皇帝怪异之一是视白鹿白龟白兔诸物为祥瑞。胡宗宪把在舟山捉到的白鹿敬献给嘉靖帝,嘉靖帝厚加赏赐,胡宗宪再献白鹿,嘉靖帝益大喜,告谢玄极宝殿及太庙,百官称贺,加宗宪秩。胡宗宪敬献的白龟,于是有人献上白雁两只,严嵩的孙子严鹄也参加敬献队伍,献上玉兔一只,蓝道行献上白色瑞龟一只,对这些嘉靖皇帝当然是照例上告太庙,又来个百官上表称贺。这位皇帝如此喜爱白色诸物,视其为吉祥,视其为神灵,是因为崇信道教的缘故吧。

张岱等人把白驴称之为“雪精”,我由此想到被赵简子当做宠物的那两头白骡。
《吕氏春秋》的《爱士》篇记载了两则爱士故事。一则是关于秦繆公的,这则故事人们熟悉,而另一则是关于赵简子的,人们知之者并不多。一名掌管城门的官员病了,这个官员叫阳城胥渠,医官告诉阳城胥渠:“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那个年代,骡子是人们的宠物,白骡更是稀罕难寻。赵简子有两头白骡,是宠物,甚爱之。阳城胥渠为了活命,不得不求救赵简子。赵简子身边左右的人都认为阳城胥渠太猖狂,地位如此低微卑贱,竟然如此冒犯,都主张把他杀了。赵简子劝止众人,他毫不犹豫,杀白骡而救人。阳城胥渠得救了,当然就像野人回报秦繆公一样, 赵简子后来也得到了阳城胥渠的重重回报。

骡是由马和驴交配而生的,先有马、驴而后有骡。由赵简子的白骡我们知道,最晚在春秋时期,驴已经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吕氏春秋》记下了有关白骡的故事,但没有一个有关驴的故事或一个驴子出现——是啊,两头白骡出现了,不也是在说驴的来龙去脉吗?

《吕氏春秋》的《召类》篇、《达郁》篇、《骄恣》篇、《期贤》篇、《贵直》篇、《似顺》等篇章都记述了赵简子的故事,《吕氏春秋》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把赵简子树立为楷模,我们如果从哲学角度来读这位历史人物,会感知到这些文字所带来的浓厚意趣。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