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驴小札

字数:36212访问原帖 评论数:18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04 15:38:36 更新时间:2022-09-14 03:08:11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16 11:03:51
说驴小札十二 女人骑驴击毬图

说到由安史之乱造成的骑驴进宫殿争辇财宝这番情景,还必须说说此前此后地方上的军政要员们。剑南节度使严武死后,宰相元载以党羽郭英乂为剑南节度使。郭英乂穷奢极欲,暴虐成性,远远胜过严武。《旧唐书.郭英乂传》载:“(郭英乂)又颇恣肆狂荡,聚女人骑驴击毬,制鈿驴鞍及诸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未尝问百姓事,人颇怨之。”

男人打马毬,到了郭英乂那里发明了女人打驴毬,郭英乂还像汉朝的那个皇帝一样,给驴用上高贵华丽的服饰。郭英乂是一个独裁一方谁也不能问津的土皇帝。领着一帮美女打驴毬并非吉兆,郭英乂如此不计生死,他当然最终是没有得到好死。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18 11:11:59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18 16:00:41
说驴小札 十二 唐朝宰相骑驴图

唐朝自武则天当了女皇之后,她的儿媳韦氏也想要当女皇。韦氏伙同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之后,李隆基率兵平定韦皇后一党。韦皇后的死党中书令宗楚客仓皇出逃。宗楚客出逃的过程是这样的:
“中书令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逃出,至通化门,门者曰:‘公,宗尚书也。’去布帽,执而斩之。”

宗楚客穿着丧服,骑着青驴,再也顾不上摆中书令的大架子,逃命要紧。他如此乔装打扮,还是没有逃脱灭顶之灾,大概是青驴有灵性,不愿这个逆天而动不可一世的人逃脱,所以使出了什么解数,帮助守门者把他缉拿归案吧?

其实,在危难之际,借助驴而逃生成功者大有人在。在得意洋洋的时候,鸣锣开道,骏马成行,那是一种景象,而为来日复兴而只能骑驴远遁,此一时彼一时也。

远在宗楚客之前的南北朝,南齐的鄱阳王萧宝寅为躲避萧衍的杀戮,历尽千辛万苦,逃到江边,再东躲西蔵,乔装打扮为钓者,最后来到一个寻常百姓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连同族人将萧宝寅藏在山涧里,之后“赁驴乘之,昼伏夜行”,最终成功到达目的地,来到北魏。那一年,萧宝寅刚刚十六岁。萧宝寅在背运的时候,能够绝处逢生,对萧宝寅来说,驴的功劳不可忘记。

宰相宗楚客穿着丧服,乔装打扮,骑着青驴,最终没有逃脱灭顶之灾,距其一百二十年后,唐朝又有一位宰相逃难,然后骑着驴再投案,这位宰相叫贾餗。

唐文宗对专横恣肆招权纳贿的还可忍受,可是弑杀宪宗、敬宗的弑逆之党犹在,文宗很痛苦,他无法忍受。他要诛杀弑逆的宦官。此时躁进之人郑注、李训由大宦官王守澄推举来到皇帝身边,郑注、李训发迹了,得到皇帝的宠幸信赖,他们宾客盈门,贿遗山积,贪婪无忌。文宗把清剿宦官的内心秘密告知郑注、李训,郑注、李训喜不自胜,他们觉得,宦官一除,就再也没有敢要挟控制他们而与之争权的了。
郑注和李训由大宦官王守澄鼎力提拔而富贵至极,却谋杀了王守澄,“人皆快守澄之受佞而疾李训、郑注之阴狡”。朝中大臣既感到痛快又感到郑注李训所带来的隐忧。杀了一个王守澄,还有仇士良等大宦官在,同年冬十一月,李训、郑注紧接着发动甘露之变,要尽除宦官。甘露之变,宦官不但没有惨遭屠戮,反而振起,李训、郑注狼狈而逃,难免一死,而无辜的士大夫也被阉宦清剿。
史载,在仇士良的指挥下,“神策副使率五百卫士挺兵出,所值辄杀”,“杀诸史六七百人,复分兵屯诸宫门,李训党千余人斩四方館,血流成渠”。
这样肆意杀戮无辜,文宗竟然不敢声张。宰相王涯、贾餗攀附李训郑注,他二人不得不仓惶逃遁。然而最终都被宦官所得。

王涯在严刑拷打下承认了参与计谋。其实他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计谋,是屈打成招。那个贾餗逃跑躲了一两日,不得不“羸服乘驴自归”,来投案自首。

贾餗乔装打扮,逃入民间潜藏起来,可是住了两宿之后,自知逃不掉,于是乘驴来到兴安门投降自首,他喊道:“我宰相贾餗也,为奸人所污,可送我诣两军”。贾餗没有因为乘驴来自首而免祸,还没有把事儿抖露清楚就被灭族了。对此,司马光发表不同意见,他严厉斥责贾餗,说他与穷奸究险的小人李训郑注比周而不以为耻,国家危殆而不以为忧,说他偷合苟容,盖天诛之也。司马光对忠奸评价向来分明,只是贾餗骑乘的那头驴的命运怎样,却从无下文。

宗楚客骑着青驴穿着丧服,还是一死;贾餗乔装打扮,两天后“羸服乘驴自归”,心怀侥幸,还是被屠戮,王涯、贾餗,还有许多官员,他们被游街之后,一块被腰斩,被枭首示众。这两位宰相何曾料到自己竟会有这样的结局!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1 09:20:50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1 09:31:02
(已发)说驴小札 十三 跋山涉水骑驴赴京求官的王沐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记载:“中书令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逃出,至通化门,门者曰:‘公,宗尚书也。’去布帽,执而斩之。”
宗楚客穿着孝服,骑着青驴,再也顾不上摆出中书令的大架子,如此乔装打扮,还是没有逃脱灭顶之灾。
与宗楚客可以并列一提的当是王沐。《新唐书》王涯传载:“(王)涯从弟(王)沐,客江南,困穷来京师谒(王)涯,二岁乃得见,许以禄仕,难作,亦死。”《新唐书》文字简略,还看不出王涯、王沐的具体面貌,不足以通言警世。还是《资治通鉴》交代的清楚,因为还提到了驴的缘故。《资治通鉴》载:“(王沐)家江南,老且贫。闻(王)涯为相,跨驴诣之。欲求一簿、尉。留长安二岁余,始得一见,(王)涯待之殊落寞。久之,王沐以嬖奴以道所欲,王涯许以微官,自是旦夕造(王)涯之门以俟命;及(王)涯家被收,(王)沐适在其第,与(王)涯倶腰斩。”
王沐骑着驴不远千里去京城想向族中的兄长王涯求个小官当当,跨驴虽是贫穷的形象写照,但一想到可以当上官,那么在千里之行中面对青山绿水该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了。然而他在京城等了两年多才能见到王涯,还备受冷落,常遭白眼,是王涯公正无私吗?当然不是,这是“富贵他人和,贫贱亲戚离”,是王沐自取其辱的写照。王沐一朝巴结上王涯的奴才,才得到一个当上小官的承诺,于是乎早上晚上都去听消息,然而还没上任,王涯的许诺还没得到兑现,王沐就随同王涯一起被腰斩了,成了飘落他乡的冤魂,这是不能安分守己而自投罗网的写照。王沐跨驴而来,歘然殒命,他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由公元835年甘露之变引发的故事。唐文宗要诛灭宦官,由于重用了李训、郑注这两个宵小之徒,结果是尽诛宦官不成,宦官反而气焰嚣张。
王涯年纪已过七十,仍贪婪饕餮,嗜权固位,与李训郑注宵小之徒为伍,自身丢弃性命并祸及无辜。史家告知后人的仅仅是这些而已?王沐亦为老朽,而畏畏缩缩,不顾尊严,一官半职竟然不得,最终孤魂飘零,幽泣他乡,且为后人笑,何苦若此!听天由命不可,安身全命岂不洒脱?不问青红皂白即攀援附会,而且不远千里,居然“跨驴诣之”,王沐之死宜哉!
驴见证了汉灵帝行将亡国,驴见证了宗楚客自取灭亡,驴还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变故。文学家如果把与驴有关的故事写入作品,那么驴也许是谙通人事兴亡,它可以见证历史嬗变兴替,它有时或许也是一种替天行道的形象吧。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驴的形象很复杂。人们对驴的感情也不一。大抵如前所述。
(《说驴》上篇已发完,中篇、下篇待续)
分享:


甘露之变中,贾餗骑着驴投案自首,死了;还有一个不该死的人也死了,这个人是王沐。
王沐骑着驴来到京城找他的远房兄弟王涯,想弄个一官半职,谁料到也被裹挟到甘露之变中,无辜而死,这个人就是王涯的从弟王沐。
不能说他是无端地死在这次横祸中。如果不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跨乘羸驴来京城想弄个一官半职,在老家心甘情愿地过苦日子,他能死吗?

王沐骑着一头驴吃尽辛苦来到京城之后,王涯不待见他,特别冷落他。王沐贿赂了王涯的奴仆才排上号,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王涯。王涯答应给王沐弄个一个小官坐坐,可是还没上任,就随着王涯被腰斩而被杀了。

王沐千里迢迢跨驴而来,贾餗乘驴自归投案,驴在他们那里,看尽了世间险恶。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1 12:28:26
说驴小札 十三 跋山涉水骑驴赴京求官的王沐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记载:“中书令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逃出,至通化门,门者曰:‘公,宗尚书也。’去布帽,执而斩之。”
宗楚客穿着孝服,骑着青驴,再也顾不上摆出中书令的大架子,如此乔装打扮,还是没有逃脱灭顶之灾。

与宗楚客可以并列一提的当是王沐。虽然一是中书令宰相,一是落魄读书人,他们都是不守安宁而死。

《新唐书》王涯传载:“(王)涯从弟(王)沐,客江南,困穷来京师谒(王)涯,二岁乃得见,许以禄仕,难作,亦死。”
《新唐书》文字简略,还看不出王涯、王沐的具体面貌,不足以通言警世。还是《资治通鉴》交代得清楚,因为还提到了驴的缘故。
《资治通鉴》载:“(王沐)家江南,老且贫。闻(王)涯为相,跨驴诣之。欲求一簿、尉。留长安二岁余,始得一见,(王)涯待之殊落寞。久之,王沐以嬖奴以道所欲,王涯许以微官,自是旦夕造(王)涯之门以俟命;及(王)涯家被收,(王)沐适在其第,与(王)涯倶腰斩。”
王沐骑着驴不远千万里去京城,想向族中的兄长王涯求个小官当当,虽然无高头大马可乘坐,只能贫穷得跨驴,但一想到可以当上官,面对穷山恶水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了。然而他在京城备受冷落,等了两年多才能见到王涯,这是“富贵他人和,贫贱亲戚离”的本质写照。王沐自取其辱,不甘心,一朝巴结上王涯的奴才,才得到一个当上小官的承诺,于是乎早上晚上都去听消息,然而王涯的许诺还没得到兑现,王沐就随同王涯一起被腰斩了,成了飘落他乡的冤魂!这是不安分守己而自投罗网的写照。跨驴而来,歘然殒命,王沐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沐老而贫,一官半职竟然不得,最终孤魂飘零,幽泣他乡,且为后人笑,其听天由命不可,安身全命岂不洒脱?不问青红皂白即攀援附会,跋山涉水,居然“跨驴诣之”,王沐之死宜哉!

驴见证了宗楚客自取灭亡,见证了贾餗自取灭亡,还见证了王沐的自取灭亡,驴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变故。文学家如果把与驴有关的故事写入作品,什么世事兴亡、什么历史嬗变,人间冷暖历史烽烟会在驴的形象中展现,会令读者抚膺嗟叹。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3 09:58:02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4 11:49:00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4 11:53:16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5 09:58:51
高兴找到孟襄阳骑驴图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5 10:07:50
说驴小札十四 刘大夏跨驴图

李固当年曾跨驴远行去求学,在明朝也有一位斗士跨驴远行,然而是去赴难,他是刘大夏。

刘大夏二十岁举乡试第一,天顺八年中进士。宪宗时一个宦官陷害他,他遭杖刑,被救助而生。孝宗时刘健为首辅,朝廷出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众正盈朝气象。兵部尚书刘大夏自英宗年间至孝宗一朝历任数职,政绩斐然。他方严端正,干练勤勉,为孝宗亲信倚重。明武宗即位,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刘大夏仍是忘身徇国,裁抑权悻,却被刘瑾焦芳阉党所不容。刘瑾阉党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在李东阳的救护下,刘大夏被谪戍肃州。那一年,刘大夏已是七十三岁的老人。

《明史》记载了他被逮捕的经过:“其被逮也,方锄菜园中,入室携钱数百,跨小驴就道。”
刘大夏被罢官之后,又被抄家,被重罚,家贫如洗,只能骑着小驴就道远行。刘大夏与阉党如同水火,七十三岁且从容不迫,“跨小驴就道”,这副用文字描就的跨驴图灵动飘逸,生动传神!

刘瑾阉党败,刘大夏遇赦归。刘大夏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他痛恶邪佞奸险,对邪佞之徒多所裁抑,因而遭迫害,因而留下一副谪戍跨驴图。

刘大夏有一句名言,可谓经典:“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读罢那副谪戍跨驴图,无不仰视之,刘大夏做到了这一点。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5 10:27:56
说驴小札十五 南北朝的驴王

驴体型弱小,性情坚忍执拗,声音苍凉哀切,诸如这些原因,驴曾常常遭到那些高贵的士大夫及其拊拍者的谩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骂驴者居然指桑骂槐,竟然以驴的形状声音品性来詈骂那些凡庸圉劣者。

南朝的刘子业做了皇帝,史称宋前废帝。刘子业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于是把他们都召聚在身边,横加虐待,无复人理。他把诸父有的命名为“猪王”,有的命名为“杀王”,有的命名为“贼王”。他的一个叔父东海王刘袆被公认为品性凡劣,所以命名为“驴王”。

刘子业只顾为他人命名,却忽略了自己,从不省察自己。他暴虐无人性,而且终日疑神疑鬼。他游华林园竹林堂,使一群美妇人裸身相逐嬉戏,有一人不从命,斩之。此夜,他作了个梦,梦在竹林堂被斩的美女子骂他。他梦醒后发现一女姬与那个梦中骂他的长得很一样,就立即杀掉她。被杀的这个宫人又托梦给他,并且骂道:“我已上诉天帝矣!”刘子业害怕了,找来巫觋驱邪。巫觋说竹林堂有鬼。这天晚上,刘子业打发掉侍卫,与群巫及綵女数百人到华林堂去射鬼。射罢,将奏乐,有个叫寿寂之的追而弑杀了他。
刘子业天怒人怨,终于被早有预谋的人杀掉。刘子业知道以“驴王”赐人,而不知省察自己,呜呼!

《北史》也记下了一个关于“驴王”的典故。北魏的元坦,傲狠凶暴,他的叔父每切责之,说道:“昔宋有东海王(刘)祎,志性凡劣,时人号曰‘驴王’。我熟观汝所作,亦恐不免驴号。”
元坦被他的叔父这么一说,就迅速传开来,人们无不把元坦叫做“驴王”。

北魏献文帝有七子,元宏是长子,元宏即位后,史称孝文帝。孝文帝非常关心弟弟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对大弟弟元禧更是格外上心。元禧听从他皇兄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吗?

咸阳王元禧完全违背皇帝的意图,他为政贪酷。孝文帝以弟弟中他最大,对他寄以厚望,屡加切责,他仍旧不改。孝文帝还是忍下去了。

孝文帝病重,诏以咸阳王元禧辅政。孝文帝驾崩,其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以元禧为宰辅之首。宣武帝对这位贪婪无度的叔父日益不满。元禧不图思改,反而阴谋不轨,想害死宣武帝,最终失败,被赐死。

咸阳王元禧谋乱失败,他的儿子有的先后逃到南朝避难,元坦留了下来,被他的叔父收留。

元坦,又名元穆,字延和。元显继承了元禧的王位。他和他的父亲是一丘之貉,志性恶劣。元显虽有“驴王”诨号,却屡居要位,虽禄厚位尊,却贪求滋甚,卖爵鬻官,不知纪极。这个驴王元显,只因是宗室,只因是跟路跟得紧,总是安然无恙。后来他的国家灭亡了,被北齐取代,他还是做官,由于放肆,不肯收敛,酒后妄说图谶,被有关衙司奏核当死,北齐帝王下诏宥之,免其不死,被充配北营州,他死于配所。
元显不听从叔父教诲,终归背个驴王名号,终归不得好死,是足以为后人鉴。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5 13:43:31
@zhilishu9 2021-07-25 10:27:56
说驴小札十五 南北朝的驴王
驴体型弱小,性情坚忍执拗,声音苍凉哀切,诸如这些原因,驴曾常常遭到那些高贵的士大夫及其拊拍者的谩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骂驴者居然指桑骂槐,竟然以驴的形状声音品性来詈骂那些凡庸圉劣者。
南朝的刘子业做了皇帝,史称宋前废帝。刘子业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于是把他们都召聚在身边,横加虐待,无复人理。他把诸父有的命名为“猪王”,有的命名为“杀王”,有的命名为“......
-----------------------------
更正:这段话中的元显,改为“元坦”。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7-28 17:22:47
说驴小札十六 “臣闻驴耳大,龙耳小”

“臣闻驴耳大,龙耳小”,是一个臣子说给皇帝的。这个臣子叫李忠臣,这个皇帝是唐德宗。

《新唐书》有个故事:“李忠臣戆直不通书,帝尝谓:‘卿耳大,真贵兆。’对曰:‘臣闻驴耳大,龙耳小。’帝喜其野而诚。”

世俗向来是以貌取人,从无把驴喻作富贵相者,然而在这里,大耳驴居然是吉兆了呢!

这个说李忠臣“真贵兆”的皇帝是怎样一位帝王?他是刚愎自用猜疑成性的帝王。唐德宗对忠心耿耿的社稷大臣能推心置腹待之,极少见;能像与李忠臣这样风趣地对话绝无仅有,他对李忠臣倒是青睐有加。

面对唐德宗说他耳朵大是富贵之兆时,李忠臣却说驴耳大,意谓我李忠臣哪有富贵之念,只能像驴那样执着而负重远行。李忠臣表述到这儿,还忘不了回敬唐德宗一句:臣闻龙耳小。臣闻龙耳小这几个字的话外音是什么?谁是龙?当然是唐德宗。你说我是大耳驴,我回敬一句,那就是你是小耳龙。
一向戆直不通书的李忠臣如此这般与唐德宗戏谑,他机智诡黠,他的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李忠臣,幽州蓟人,少藉军武,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这个多有战功的将领一旦失去兵权,就会怨诽不满,就会产生非分之想。朱泚叛逆称帝,朱泚给了李忠臣一个司空兼侍中的官职,未有几时,朱泚大败,李忠臣被斩首。

唐德宗对李忠臣是“喜其野而诚”,是出自李忠臣的语言和相貌。以言取人,以貌取人,一个刚愎自用的帝王竟然是这样。唐德宗一度喜欢的大耳驴之相的臣子竟然如此反他,这位刚愎自用的帝王会扛住面子吗?

一个人是否朴质端正,品性如何,由此看来,与通书也否并无大关系,与他的语言、与他的相貌也无多大关系。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01 16:02:31
刘克庄《后村诗话》:榖千驽不如养一驴。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06 17:50:27
@commando_lee1 2021-08-06 10:55:29
难得的好文章
-----------------------------
谢谢品评鼓励!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06 18:00:07
高兴找到孟襄阳骑驴图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黑名单 | 举报 | 36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3)
酒醉扶墙走: 2021-08-04 18:20:39 评论
这个驴蹄子好玩,影响走路。


评论 酒醉扶墙走 :像哪个朝代官服的衣袖
酒醉扶墙走: 2021-08-06 09:42:14 评论
评论 zhilishu9:人家那是马蹄袖。。不能往驴蹄子上靠,驴蹄子主要用来治僵尸,目测这画里的,能治很大的僵尸。:P
————————————————
马蹄袖,那是大清帝国的官服,原来这样。钟馗骑驴打鬼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06 18:07:40
钟馗骑驴图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08 16:04:48
说驴小札 十七 权会骑驴与乘马

由王沐之驴和贾餗之驴,想到了权会与驴。权会,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大儒。权会深谙《周易》,妙尽幽微,又兼明风角、玄象,《北史》说他精于占筮,“每占筮,大小必中”。

权会家世并不荣显,本为贫生,无童仆,官职低微,来往只乘跨一驴而已。因事务繁杂,非晚不归。

权会曾独乘一驴在茫茫夜色里出城东门,忽遇两人,一人牵他的驴头,一人跟随在他的驴后,似有相助之意,然而渐觉路途不对,感到十分诧异。他于是在驴背上诵读《易经》上篇第一卷,还没有诵读完,那两人飘然离散,权会从驴背上掉了下来。他昏睡到天明,才发现睡处是荒郊野塚,离家有好几里远。


一个牵驴头,一个随驴后,这是两个鬼魂幽灵吗?他们是作祟还是来好意襄助?权会怎么也没有推算出会发生那般鬼使神差的事来。

或因诵读《易经》才安然那无恙,或因骑驴才没被意外夺去生命?

北齐后主武平末期,权会今非昔比了,官做得大了,际遇变化有钱了,他乘马来往家邸官衙间了。权会终于舍弃了蹇驴而骑上高头大马洋洋得意了。一日,他乘马回家,马无故摔倒,他也被摔得不能言语而死。

权会平生畏马,他曾有心理感应;他精通占筮,但还是没能逃脱命运之安排,舍弃了驴而跨上了高头大马,跨上高头大马之后就被落马摔死了。

权会在驴背上摔下来,没死;从马背上摔下来,却死了。权会之乘马,与王沐、贾餗之乘驴,都是生死之莫测的一个说法。

官做大了,地位变了,交通工具由驴而马,然而却死于一旦,苍天真会调教人!是骑驴好呢还是骑马好?这位精于卜筮的权会,怎么也没有算定自己的生死来,岂不荒唐!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8-14 07:10:25
45楼、46楼发了有关钟馗骑驴和权会跨马的图文,试图一问:


钟馗骑驴打鬼驱魔,怎么不骑马?

权会跨驴未死,为什么骑马而死?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