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三界的一些疑问

字数:2311访问原帖 评论数:12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11 22:34:13 更新时间:2021-11-15 13:05:50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4:34:13
111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4:39:19
不知道本版是否有老三界的,如果有,应该70以上了吧。之前对于一个结构内的变革一直好奇,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动机?回头去看,还是扑朔迷离。很难去做一个价值判断,也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理由。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4:44:13
71年的《纪要》,提出两个估计,现在去看,太过诡异。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如此巅覆?看77年否定《纪要》时,依然阻力重重,可见这个角逐并非可以某个人的个人意志解释。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5:01:04
今天有很多人吐槽高考,却不知一度名额也是配给的。自隋开科取士,无疑打破了门阀制,为普通人提供一条相对公平的出路。初小大学生,白卷英雄是那个时代特有产物。77年邓在一次会上讲我国科技人才只有20万。想问一问,那几年真没培养出什么人吗?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5:24:43
更深层次的思考则是教育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是世俗的价值趋向吗?还是直指人性根本?如此,则人性根本与数理化又有何干?是否需要反思,自五四起,我们花几代人为之革新的观念与方法,尽头只是实用主义?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5:36:30
事物的改变有外因与内因,有的时侯似乎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19世纪末始,积弱,贫穷,因而求变。而这改变之路,看似必然,实则充满变数。今天来问,为什么66年从废止高招起,77年又从恢复高考始。这是明里的喇叭声,而后面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又是什么?真是有必要重新将每一次历史变动审视一下,历史也许跟不确定的粒子是一样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5:56:17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很多读书人不会去想。以什么为纲,这个是不是很熟悉?但是纲在一个群体结构中如何形成?如何作用?弄清楚这个的,才是最尖端学问。纲分阶段,不同阶段目的不同。纲是体系之构,更是人心之约束。如果不去考察特定历史下的人心,则无法弄清纲从哪里来。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6:06:15
在书话不宜站太高说话,否则太寡。只是问问,你生命尽头是一盆肉?一朵花?一滴水,还是一粒砂?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6:24:12
认知,行为与结果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最近我们的教育也在反思,培养出一堆低性能大学生有什么用?并且开始吸收德国经验,加强中等学校技能教育。确实,社会分层才有更多可能性与适用性,一窝蜂并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回头看当年工农兵大学生的录取要求,有基层实际经验这点还是很好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1 17:26:48
个体形成群体,一大根本是信。信了才会捆绑在朝九晚五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现代高考,也是提供了一种信:跨过独木桥,前方有美好未来。不知有哪位家长说,我宁愿我孩子无知。郑渊洁不让自己孩子读书,不知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人都喜欢吃散养鸡,却甘愿自己子女受填鸭教育,为什么?当然,现代教育建立在知识的系统分类上,更容易加工,这其实也是一种洗的方法。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09:59:10
一个时代的风云,一个时代的浪涛,随时间流逝后再去看,是那么平静。在那些泛黄的相片中,岁月定格了。几乎一样的着装,一样的发型,一样的眼镜。几十个踏入高校的青年在一起合影留念,在他们眼中,有着今天很少再能见到的一种神情,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希望。查全性--请记住这个名字,武大化学教授。有时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570人产生影响。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0:13:25
事物总是相对的,不同时间,不同立场,会得到不同信息。所以修正是必须的,1.0版,2.0版,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并非不变的。今天我们对校长负责,一言独大有许多意见。却忘了几十年前的上管改,学生参予管理,改造老师,这在今天看来天方夜谭一样。鞍钢模式一直是我欣赏的,只是很多时侯好的制度,需要相对应的人性,否则就走样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0:44:39
知青文学,伤痕文学曾经很是流行过。要列个名单,可以非常之常。相对比较出名的,张贤亮,路遥,王安忆,刘心武这些。《平凡人生》的销量一直很好,相比《长恨歌》就差了许多。在这些作品中,包括影视剧中,女知青被侵的桥段再三出现。最近阿里事件闹得很大,可见人性之丑陋,并不一定是历史责任。说到底,社会的道德基础事实上只是互利,而这个才是最顽固的。现在教育,只是教人在利益内打滚。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0:58:22
所以我要质疑的是,教育究竟教什么?五四思想改造,抬出德赛两位先生。打破了旧有的道德樊篱,引入了平等观念与科学方法。但问题在人性差异下谈平等,只是美好愿望。现代社会构架,是利益契约关系,而非人性天然平等。不明白这点的,完全是瞎胡闹。所以人不是仅仅学会怎么谋生,而是应该消除一切差异。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1:05:03
简言之,太过实用主义,教出来一堆市侩。我是切身体会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当代教育下的自私,缺乏宏大视野,缺少理想主义。现在培养的,就是一会计,一码虫,或者干脆一流莺。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1:46:58
任何一次超前改革的失败,都是因为触碰了人性的横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3:42:08
想了解一下当时教材内容,学些什么?这一段文献资料应该系统收集保存。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3:59:25
我叔叔叔阿姨这代中,有好些老三届的。我同学父母中,有去外地插队的。直到近两年,单位新进的九零后同事中,仍有支疆子弟。我叔叔阿姨他们当年学习怎么样,这也不好判断。当年迟某出题考两校教授,结果笑话百出,这是正常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年不用跟没学一样。老三届风云一代,吃过很多苦,这代人还是幸运的,更多的人一代一代无声湮没。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2 14:48:29
最近接触了一些老三届们的资料,别的不讲,有一点太让我感慨了,这一代人太热爱看书了!想起来83年商务那套哲学丛书与译文那套名著丛书,是专为这批人出的。本版高隐老师符合老三届特征,有点流行的民哲,民科样子。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8-16 12:31:02
上山下乡,知青插队落户,最有意思的点在城市与乡村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与融合。现在可以很轻松去讲,但当事人而言,是一段漫长岁月。乡村有浪漫的田野,广阔星空,也有遍布的粪坑。从城市到乡村,生活习惯,价值观都产生很大改变。反过来,乡村也不自觉接受到城市文明的输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