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

字数:1526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01 08:02:34 更新时间:2021-10-05 15:12:20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21-10-01 00:02:34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年年岁岁去,岁岁年年来,往往是“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生命如歌,人生如水。平平淡淡是真,安安稳稳是福,却又常常“节同时异,物是人非。”上班的时候,三年两头有单位的一些老人或同事、朋友的长辈去世,大都参加了告别仪式,也并没有太多颇深的感触,只觉得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然规律。退休以后,住在对门的一位同事不幸去世,反而没有了送他最后一程的勇气,这似乎有点不近情理了。有一种习俗说“老不送幼,大不送小”,也许是因为他比我小了好几岁,不免会诱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惋惜和心酸之情,更是因为“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的情状,却又让人横生“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的伤感。无论如何,逝者已矣,生者珍重。愿死者安息,家人节哀,天下人一切安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人生来来往往,“来兮复何去,去兮亦如来。”脆弱的生命在无常中“随露珠凋零”,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来者兮,往者已”,“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太阳昼升夜落,草木春生秋枯,而人死不能复生。人之逝也,不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送别,也不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天涯远行,更不是“再见复何时”的遥遥期盼,而是永远不再相见的凿凿现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看到那些早逝的人,心里会有一种悲痛,也有一种遗憾;看到那些长寿的人,心里会有一种疼爱,更有一种羡慕。人生在世,若活着是幸福,可真的不容易;若死亡是痛苦,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聚散匆匆,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不得而知。“朝朝兮红日,潺潺兮流水。醉人兮红尘,侃侃兮君随。”一句“假如我先走,还有你们送”的玩笑,“当时只道是寻常”,谁知“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所有的往事到了尽头,一切都成了有限的追忆。
我们常说“来日方长”和“后会有期”,现实生活中,来日不一定方长,或许转瞬之间就戛然而止;后会也不一定有期,也许转身而去就阴阳相隔。很多人,一旦离开,就不能返回;很多事,一旦过去了,便无法重来。这时又会感慨生命易逝,人生短暂,发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悲叹。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生命就像掩不住的黄昏,留不住的春。人生自古谁无死,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一生,活得长与短都是一辈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只是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再重复今天,天天依然如故罢了。余生中更要有一笑了之的胸怀和看淡生死的心态。“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因为“万物兴歇皆自然”。
孔子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庄子》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又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也就是告诉人们“不乐生,不畏死”,尽人事,听天命,谨守天道而不离失,才有生死一如的善始善终而返朴归真。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我们不要去想“死”的事情,好好的把每一天活好,就是对“死”的最好读解。“一壶美酒心中醉,千古风尘几人回?”拥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生活态度,才能乐以忘忧,安闲自得。“碧雪苍茫空度岁,争得功名是为谁?看破名利与是非,明争暗斗莫与随。”看开了,想通了,才能放下,因为世上的一切得失都是浮云。“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人生应该学会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修炼出一颗淡泊无恙的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才能宠辱不惊,活得轻松愉快。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