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十年(2012——2021)

字数:306778访问原帖 评论数:190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02 21:49:42 更新时间:2022-09-25 05:03:10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29 22:12:56
阅读2014

二十二、《湖上闲思录》
钱穆著
九州出版社



很薄的一本小书,序中也说是作者应报社约稿,随意写来,就以为不过是应景文章,没当回事的心情去读了。读完发觉我错了,这不是应景文章,是有大学问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在两千字左右,但是毫不含糊的说明一个问题,把东西方文化中的很多概念阐述的明明白白,让你对很多关键的概念和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有水平的人就是不一样,两千字抵得上很多十几几十万字的长篇大论。
钱穆的书读过《国史大纲》,这是第二本,以后还要读,太长知识了。大师就是大师。
我一向认为读书就要读经典,现在再加一条,读书尽量读大师。


(书中还夹着一张昆剧戏票,我自从看了昆剧后,就一直觉得,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昆剧一定不能错过,比京剧高级多了,只看京剧还没啥感觉,一旦看了昆剧,就会明显觉得京剧太粗糙。)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29 22:15:15
二十三、《洛丽塔》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主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书有些地方确实不大适合年龄较轻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读者读。
但是文艺贵在真实,凭此点,此作自有其流传价值。对这样一种人物和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至少我只读到过这一本。很多地方确实属于不好评论的灰色地带,难怪会得到很多人的谩骂,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勇敢坦率地直接写出来的。这点令人钦佩。不过有些地方的描写,好像作者过于沉溺进去,不过换个角度想,不这样去写,可能也传达不出那种独特的感受。
有些地方的叙述觉得过于啰嗦,不过这本书本身从内容主题文本各方面都比较独特,也许不这么写可能会失去它独特的风味也未必。
看过根据这本小说拍的电影,男主角是那个《野战排》的男主角,那样子确实像个中年色情猥琐男。不过对于小说的人物来说,并不能这么去理解。我以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不少男人心底一个真实而阴暗的存在,和挣扎,有时候会迷乱,清醒的时候就是忏悔。


(说到底,文学是对人性的真是反应。)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29 22:40:09
阅读2014

二十四、《傅译传记五种》
(法)罗曼·罗兰著 杨绛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本是三联出的,深绿色的封面,挺特别,至少不俗气。
贝多芬的痛苦表面上来自于职业技能的退化,不管怎样,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耳朵聋了都是一件坏事,本质上来讲贝多芬本人对于这种病况,肯定是十分烦恼甚至恐惧。一个天才的心灵,需要真实猛烈的表达,而籍以表达的技能却严重退化。他的痛苦可想而知。我相信这样的一种状况对于贝多芬思想情绪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音乐很多地方躁狂激烈紧张张扬,对声音是一种张扬,如果不是他的耳聋,可能他不会有这样过激的表现。这样说不是为了说明病痛对一个天才的影响,而是想说明天才面对很难跨越的障碍时,并且这种障碍会阻碍天才的发挥和表达时,他的心灵是如何的痛苦。
米开朗琪罗很多时候属于体制内的雇员,很多时候他也不得不屈从于此。但是属于他个人的天才的禀赋和使命给他的灵魂定然是完全不同的定位,这样内心与现实的矛盾,是他痛苦的本源。好在他还是比较入世的,我们才能看到大卫和西斯廷教堂的壁画。前两天看到一个微信文章,里面对大卫像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我才惭愧的知道原来以前在照片里经常看到的大卫像,其尺寸是相当惊人的。不是个头大就一定好,但是把那么大一块巨石雕成如此尺寸的栩栩如生的巨人,没有一个伟大的境界,在那个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要想完成,是不可能的。
伏尔泰的痛苦来自于他的流亡生活,他总是被排斥在体制之外,通缉令满天下,最后害他在三不管交界处安身。不过他也潇洒,一边赚钱,一边跟政府玩着猫和老鼠的故事,这样的境界也不简单,佩服。
给一个虚构的人物正儿八经的写传,比较稀奇。不过也可能是卓别林的电影太成功了吧,我家里有一套卓别林的DVD,大独裁者光明城市摩登时代淘金记等,不知看了多少次了,每次都能把你逗乐,每次都能引起你的思索。那些活生生的人每天都出现在你的身边,那种幽默机智正义无奈的应对,每次都在影响我们的人生。总觉得卓别林就像电影界的上帝。
我喜欢托尔斯泰的小说,但是这个传记印象不深,我唯一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死,人生的最后几天,他选择了逃离,可想而知日常的琐碎和人物折磨了他多少年。其次是他的长相,因为俄罗斯人长得都庞大,也因为对外国人长相的审美不太熟练,再加上对托翁的崇敬,所以以前看到他的照片,虽然也知道长得不咋地,但还是不敢认为他长得难看。但是这次终于可以确定,通过作者的描绘和他的定语,托尔斯泰长得是真的难看,难看到贵族出身的他为自己的容貌还会感到自卑。
再一次向傅雷先生致敬,我早期看过的一些文学名著,似乎都跟他的名字联在一起。我也喜欢他的散文,我一直以为《傅雷家书》是散文的典范之作,这本书以前买过,后来丢了,之后又买了一本。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29 22:43:54
阅读2014

二十五、《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习所的讲演录》
章太炎著 杨佩昌整理
中国画报出版社



包括国学讲习所的讲义和星期天国学的讲演稿两部分。读起来很拗口,可能是由于并未作者亲撰,而是听着的笔记整理的原因,文气可能不是很连贯,意思也不一定表达到位。但是是一本好书。把国学的基本常识将得很清楚,也有章太炎读到的个人见解在里面。这样的书就是长知识。
到江阴出差的时候,在车上看,下车的时候忘在座椅上了,其实不过十几块钱,不过很不自在,因为实在喜欢阅读的感受,觉得这样一本书丢了,好像挺对不住章太炎似的。装帧虽然简单,但是读着读着,却有点喜欢那封面了,可能是爱屋及乌吧。这样的书,怎么装帧,都是好的。后来还是跟长途公司联系,找到了那本书,很开心。



(章太炎很欣赏张苍水,出版过张苍水的诗文集,西湖边章太炎墓紧挨着张苍水墓,据说遵章太炎遗愿。)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30 21:38:20
阅读2014

二十六、《致 命的自负》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 斯特·哈耶 克著 冯克利、胡晋华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扩展秩序”,认为这个东东在人类的本能和理性之间,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很大的并且很多地方最大的贡献。这个概念的第一个好处是突破了讨论问题的非此即彼二元论,既不是白就是黑论,第二点是真是认识到了人的本性是“兽神之间”的本质,完全理性的是神,完全本能的是兽,人在兽与神之间,这个定位的特征就是人的巨大的适应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对于传统的适应性和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衍伸出了所谓的“扩展秩序”。这东东是独属于人类的。
这个观点的成立,击败了人的理性的神圣性,进而否定了以人类理性的神性为基础的一切理论,社会主义就在其中。中 国 人面对外国人干 涉 内 政时,喜欢说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传 统,每个国家的现状和选择只能是在建立在自己传统基础上的反映,这个观点与哈耶 克的观点是一致的,不好的地方是总是把这个观点的应用局限在960万平方公里里面的传统,而忽视了全球人类的传统,切断了自身与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还有一个地方是忽视了传统的全貌,而掩耳盗铃到把部分当全体,包括时间联系上的和实际面貌上的,前者就是说忽视了几千 年的传 统,只认同几十年的传统,后者就是说只看到了几十年里面有成绩的地方,而忽视了祸害的地方。
其实不管什么观点,诚实是最重要的,忽视事实掩耳盗铃,什么理论拿过来都会曲解,都没用。
哈耶克的这个观点认真考究起来,其实也不稀奇,儒 家倡导毫无理由的尊祖,里面就有这个意思,只不过他过于盲目了。他的对传统的态度更多建立在所谓礼仪上面,而不是依据人的本性来界定的。
其实人的一切行为和斟酌的出发点,无不来自于“兽”与“神”两性的争夺和选择。佛家说佛魔一念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思也就是这个,因为“兽”与“神”“佛”与“魔”都在个体人的里面,都是自己,转化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转化过来了,没有任何外在因素来得及施加任何影响。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0-30 21:43:20
阅读2014

二十七、《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
张晖译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因为对南明的兴趣,就经常在网上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无意间看到关于这本书的信息,突然对作者张晖先生和这本书感了兴趣,就买了一本。
说是不错的书,从南明时期的官员和士人的诗作入手,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忠于朱家王朝的人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展现和剖析,当然顺带的也通过这些诗词对南明的情况有了反映。这些诗人同时也是南明的死忠,对时代局势的认识真切而深刻,一些诗作不一定称得上好,但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感受是真切的。
西晋灭了,王朝南渡,大家都还有个念想,还可以阿Q一下,北宋灭了,王朝南渡,迁延了许多年,蒙古人才入境,不爽的情绪也发泄了差不多了,事到临头也不是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了,不至于那么失望和紧张,可是大明突然地灭了,南明也不过支撑十几年,还都是在不断败退之中,那种大 汉的华 族的情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再加上崇祯又做了个历史上仅见的上 吊 皇 帝,士 大夫的激烈情绪的反应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最激烈的一次。仅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些诗作就具有独特的价值,作者选取这个角度切入,对时代和诗作进行剖析和欣赏,实在是十分高明,当然也有价值。
同类作品当中,这本书的文笔算是很好的了,作者的评论充满自信和激情,总之说,这是一本充溢着生命感悟的活书。
作者张晖先生77年出生,崇明人,先后求学于南京大学香 港 中文 大 学及台湾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够一心向学的,虽然我不是圈中人,但作为一个读者来说,也感觉得到是太少了。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1 14:30:15
阅读2014

二十八、《春秋》
孔子编 左丘明注
(PDF)

《春秋》是一本书,同时也是四五六七八本书,因为都说它微言大义,所以很多人都来说自己看懂了它的微言大义。所以《春秋》有了不同的《春秋》,这也怪孔子不好,有话直说不就行了吗,害得后人穷思量。
在还没决定是读公羊传还是谷梁传还是左传之前,我先浏览了一遍《春秋》,果然枯燥无味,断烂朝报。后来我想还是先读最接近本来面目的版本吧,于是选择了左传,因为左传以补充叙事为主,不做过多的阐释,我一向喜欢这样的。但是中国人概念中的《春秋》,多数还是指的公羊谷梁之类的,以后再读吧。
但是左传没读完,左传的文章是好的,但是所说的内容国人其实已经很熟悉了,失去了吸引我读下去的吸引力。光是为了欣赏他的文章的话,以后再说吧,而且好像最近特别没心情读此类书。《史记》《东周列国志》很多取材于此,印象当中很多甚至直接抄于此,文字都没做多大改变。
领略古中文的魅力,此作是个典范,铿锵古雅。但是感觉有些地方写得像小说。史记当中当然这样的地方更多,那个时候这么做可能是因为资料太少,不过发展到后来,成了一些史家的习惯,原因可能就不是资料少,而是治学不严谨和别有用心了。比如很多情况下,春秋笔法也就成了无赖笔法婊子笔法。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1 14:39:19
阅读2014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1 14:54:54
三十、《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乔叟著 方重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想到三言二拍,读三言二拍之前,一直以为能够在文学作品中较好体现中国文化的应该是四大名著,读了三言二拍之后,却觉得三言二拍才是真正反映了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四大名著之类的,太主观太片面太局限太虚,同时也觉得中国文字的魅力在三言二拍这样的作品中体现的更为充实。之后又读了《歧路灯》和《醒世姻缘传》,一时之间对四大名著的评价下降了不少。因此也觉得,好像只有在真实反映了一国一地一时的人的生活的作品,也才能真正更好的体现出此国此地此时的语言之美艺术之美。文学艺术什么的,如果离开了真实的表现,纯粹的追求什么文艺技巧之美,太不靠谱。
这本书所叙述的诠释普通人的生活,涉及各行各业,读来妙趣横生,很多地方可以说是很粗糙的,但粗糙之中却反映了生活人性之真,触人心思,很多人认为此书奠定了英语文学的基础,为英语的发展助力不少。相信如此,因为他的语言植根在活生生的生活之中,当然这样的语言是有生命力的。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2 22:22:42
三十一、《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刘易斯·卡罗尔著 查尔斯·罗宾逊插图 吴钧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安徒生的童话说的其实是大人的心思,格林童话其实更像是故事集,说的是各种人的心思,中国的童话则更多是在借动物之口教训人,动物都讲三纲五常礼义廉耻。这些童话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童话讲大人的话。
这本书不是,这本书完全是从孩子的视觉讲述故事,并且故事不带有任何说教,这个故事唯一的价值是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定位和理解,它是在告诉大人,世界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这是真正属于孩子的书。作者却是个成年人,他那颗童心的保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书的前面有对作者的介绍,其中提到一些事,好像有点暗示作者是恋童癖的意思。不知是否如此,但是至少没有对儿童的真正喜爱和理解,是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的。
真正的童话或许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2 22:30:19
三十二、《诉讼笔录》
(法)让-马·居·勒克莱齐奥著 许钧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站在书架前随便浏览,突然发现了这本书,这才想起这本书也是我上半年读过的,可惜一点印象也没有。《鼠疫》《局外人》《伪币制造者》,给我留下的印象统统如此,这几本书基本可以归于一类,为什么呢?是我对这类书确实不感冒还是我阅读审美的能力少了这一块?还是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当时的我正为工作上的烦人事所烦,不过既然能读下去,应该会有所感触吧。
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这几本书确实应该是有价值的,那么以后有时间再读读看吧。
但是我读卡夫卡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卡夫卡我可是非常有感觉的。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2 22:31:00
三十三、《兰伯特先生》
(法)让-雅克·桑贝著
中信出版社



如果小人书的功能只是为了普及文化,那么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它的存在意义何在;如果漫画的功能仅仅只是娱乐,那么随着个人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网游的迅猛发展,它的发展空间何在。绘本的出现,绝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是一次成功的产品升级和市场定位的塑造。
绘本的绘画更具艺术性,文字更具文学性和哲理性,成了适合更多人阅读的轻阅读形式。图文并茂的同时,加入一些深沉和艺术。这东东我以前小看了它,总以为是小孩子或没趣的人才会看得。但是从桑贝的这三本绘本开始,我逐渐改变了看法,去年看了《航空信》和《清晨》,感觉不错,不过也没多想,今年想起来还有一本《兰伯特先生》,看完还是觉得不错,产生了这些想法。这一本其实可读性要差一些,每一幅画都差不多,不仔细看,甚至都看不出区别。
但是这东西看上去虽很简单,文字不多,也不能多,毕竟不是正宗的文学作品,太正宗了,会失去目标读者:图画也不是太讲究,太讲究了,目标读者也看不懂,不值得花这个力气,读者也不买账。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尺度不容易,觉得要做一本让人叫好的绘本,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想这东西是要画者和作者的很好配合的,画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学性,写的时候要写出画面感。
这东西可能在图书市场上还是蛮有前途的。像桑贝的这三本,还真是不错,喜欢。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3 14:05:12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岁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

李泽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3 20:18:12
三十四、《文明论概略》
(日)福泽谕吉著 北京编译社译
九州出版社



列 强打开中国和日本的大门,两家气愤之后,都想到了要向对手学习,但是学习的重点却不一样,日本人认为落后是文明的落后,而不只是打仗方法经济发展方法的落后,所以学习的重点是西方的思想人们的德智,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写作的目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文明是伟大高尚的,只是吃亏在船不坚炮不利,工业不发达,所以派出去的留学生学的都是这些东西,并美名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到终于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至少是耽误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且更加不幸的事,直到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有这种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就是事事要讲“中 国 特
色”,从来没有想过去主动的尽量避免和破除中 国 特 色,而是恰恰相反,什么事情偏要往“中 国 特 色”上靠,这成了阻碍改 革和进 步的借口。
儒家文明曾经是先进的,但是现在真的是落后了,儒家是封闭社会的落 后生 产力情况下的学说,当前这个开 放社会信息社会中,儒家是没有能力再指点江 山的了,它只能存在于个人修养的范畴里面。
作者福 泽 谕 吉是个明白人,两百年前,他已经看出了东 方文 明过时了,这种思想影响的日 本终于领先亚洲,跻身列 强。可笑我们当前很多所谓的专家和学者和官员,都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中 国要进步,改 革怎么改,看来真是不那么容易的。这个认识不具备,怎么建 设怎么改 革都没用。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3 20:22:36
三十五、《诗经》
(春秋)孔丘编 蒋见元、程俊英注译
岳麓书社



这本书十来年前在湖南郴州买的,之前翻开过两次,第一次读了十来页,第二次读了几十页,终于还是没读完。这次终于读完了。注者是程俊英和蒋见元,据说是比较好的一个版本,中华书局也出过此书,但是岳麓书社的这本跟中华书局的那本,差别却很大,注释很简单,没有前面的对每篇诗作的说明,但是多了白话翻译。如此大的差异,已经基本上算是两本不同的书了,但不知为什么署名却是一样的,经过程、蒋二位同意了吗,如果经过同意了,那么我甚至可以认为这两位也太不负责任。基本上,不建议大家选这个版本,要读还是读中华书局的那本吧。
比较喜欢风和小雅,都是普通人的真情,简洁、美妙、动人,诗的真味。大雅以拍马屁为主要内容,也有写得好的,但毕竟是拍马屁,除了觉得技术上写得好,其他的也没什么大感触,关于周的几首史诗性的诗作不错,大气跌宕。后世颂歌模式基本如此。但是建议一般只想了解《诗经》的非专业读者,读读风这部分就行了,而且也收获不小。颂虽然以祭祀内容为主,但相较于大雅,篇幅要短,读起来还不是那么难耐,节奏感也强一些。可知人对于神的马屁比对于人的马屁要稍微真诚一些。
那还是一个比较淳朴的时代,人和神和自然的联系还处处自然流露,那些爱恨怨直接而干净。文字和语言真的不需要太多,一点点就可以解决快乐生活的需要了,但是越来越多了,语法越来越复杂了,其实不是为了更好地快乐生活,而仅仅都只是为了越来越深沉的心计。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4 14:28:57

以下为2015年度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4 14:33:14
阅读2015

一、《周易》



我读的是上海古籍的版本,多方了解之后的选择,很用心编辑的一本书,注释易懂简明,并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书后另附有自古至今相关《周易》的珍贵文献。排版也讲究,方便阅读查阅。推荐这个版本。
早就想读这本书,也早就把他列为必读书,这个对于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是必须的。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言,易家对宇宙人生的体察和悟会是令人惊叹的,在那样远古的年代,能对大宇宙有这样精深的主动认识,不能不对老祖宗的智慧服帖一下。但是恕我直言,我并不认为对易经的研究,对当下的宇宙和社会有什么实际意义。以目前人类文明达到的水平,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易经。而且易经产生和适用的小国微邦的环境都已经逝去,其实早从秦以后,我认为易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所谓六经之首,只能说明儒家的主要观点,确是基本在易经中都得到了体现。但并不能说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在漫长的两千年中,不过始终扮演着统治工具的角色,实际对中国历代现实的正面贡献并无一向所说的巨大。努力推动着中国文化进步的,绝不是如一向所说的儒家。
经离开了传,基本无意义,或根本可以做之外的很多种解释。孔子不过利用经的酒瓶,装了自己的新酒,就像他之后的很多人利用他的酒瓶装了他的徒子徒孙们自己的新酒,很多之后的儒家,五花八门的像个杂货铺,不过顶着个儒家的招牌罢了。
各卦卦辞在当下也只能当作心灵鸡汤看,在对世界本质的探讨方面,我看不出比其他哲学思想的高明之处。当然,想想这些是产生在两千年前的,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令人佩服的。但也仅此而已。
坦白说,易作为无聊时候的一种智力游戏,还是颇有意思的,我就有意以后没事拿出来琢磨玩玩,练练脑子,但是却不值当也不能视之为一种学问或为人为事的倚峙,否则必被其坑。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4 14:37:42
阅读2015

二、近思录
(宋)朱熹、吕祖谦编
广陵书社



从阅读的角度考虑,这是本超值的书,因为一本里面收进了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四位大儒家的经典语录,而编者又是朱熹、吕祖谦两位大家,从中基本可以初步了解中期儒家的思想,进而从他们对早期孔孟的评论中再了解早期儒家的思想。一册在手,儒家皮毛,大致了了,可以出去装逼了。
朱熹本人的书没读过,凭他编此书,可以先给个好评。达到了他编书的目的,方便了学者,对于普及儒家学问贡献多多。
此版本由浙江古籍出版,一函两册,线装竖排,纸张也不错,虽然用简体,失去了些味道,不过读起来也爽快。没有注释,不过对于有点古文基础的人来说,也还不难懂,并且有了注释,不由自主的就想看,也不容易获得流畅的阅读感受。不错的书,稍贵。我是从某宝买的,便宜一点。这是我在某宝唯一的一次购物,并且我没有什么宝,也没有某宝账户,这次购买还是通过朋友账号买的。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某宝和什么宝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须,看来我确实奇葩,不过我对某宝一直没有好感,假货集中营,竟然还成为一代榜样。世风于此,可见一斑,甚叹。

(说到某宝,想到马 yun现状,叹一声吧,我一直不喜欢这人,太喜欢出风头,曾经几乎每个机场书店的电视上都整日在循环播放他的演讲。)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4 17:54:53
阅读2015

三、传习录注疏
(明)王阳明撰 邓艾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很多人说,王阳明的学说已经接近佛家、道家,不是儒家了,甚至有人斥之为邪说。
按照传统儒家的观点来说,确实如此。书中很多语句观点,完全像极了坛经像极了道德经,说是儒家,实在是勉强的一塌糊涂。相较而言,朱熹作为儒学大家更正宗一些。王阳明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
他为什么不自立门户呢?可见中国人传统观念的沉重,足以对很多人形成超大的压力。如王阳明彻底摈弃圣者言的大旗,不知几秒钟就会被骂死。当然好在中国人也都学会了在所谓尊重传统的习惯下别有所悟的本领,聪明人自会读懂其中意蕴。
读完感觉王阳明更形而上,在这一点上,他的学问不仅仅只是甩开儒家好远,甚至甩开其他中国传统学说门派好远,很接近西方的哲学,按他这路子下去,中国非常可能出现叔本华、海德格尔之流。可惜满人入关,中国文化大退其步,实在惋惜。
先读的《近思录》,不是太难理解,就以为这本书名差不多的书可能也不是太难读,错了,难读多了,有的地方,为了弄懂,一读再读。好在收获也不小。这个版本也不错,同样来自上海古籍。
楼主:卡夫卡李二世  时间:2021-11-06 21:33:19
阅读2015

五、白鲸
(美)梅尔维尔著 成时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正如很多人所说,这是本气魄庞大非同凡响的小说,读完,我想说,这是一本奇妙的小说。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故事,令人过目难忘的画面,叙述的大气从容酣畅淋漓。
但是,这样一本小说,放在现在,估计没有出版社愿意出它。
纯粹从小说的角度讲,枝蔓太多,情节推进缓慢,人物刻画也有刻板之嫌。这也说明着当年的小说写作技巧发展还不成熟,起码作者自身还没写到成熟。可是耐心一读却会发现,枝蔓正是美妙之处,枝蔓尽除,此书魅力必减。情节的推进缓慢是实,但也正因为这缓慢,给出了足够的氛围气氛描写烘托的空间,否则,就流于一般探险小说了。人物刻画的刻板,却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人物的质感之美。
篇幅虽然很长,可是读起来很是过瘾,处处发现神奇之处,时时碰到意外之喜。这样的小说,才当得上长篇小说的称号。于此相比,很多长篇小说简直太过狭隘小气。
对于捕鲸场面的描写令人难忘,画面感超强,人力与天力的伟大与顽强透纸而出。
这是一部对大自然对生命的伟大赞歌。生命之美生命之顽强生命之可贵得到充分展现。对比当下我们所面对的日渐萎缩的生命和灵魂,简直难以置信,我们曾经还拥有过那样美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还可以如此强健有力。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