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和道德

字数:2229访问原帖 评论数:2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8-23 21:14:35 更新时间:2021-10-27 23:09:36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9-08-23 13:14:35
守法和道德

法律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还有一条比较软性一点的“常回家看看”,也是针对子女儿媳女婿等人的。既然有规定,就得遵守,不得有违。过去流行过一句标语口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守法,应当是很必须的,是义务,违法,换一句话说,就是犯法,是要受到惩处的.光荣和可耻在这个场合其实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可混为一谈的.

孝,大概是道德范围之内的事。法律中规定的上述两条,想来是根据国人对具体情况规定的最低标准,道德的底线了吧。做到了这两条,可以说是不违法,还不能就算已经是尽孝了吧。

敬一丹先生写了一本书信体的书,在那些信中,她谈到了一个“色难”的问题。这个题目,还是几千年孔夫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出来的。孔夫子说,有人以为,能养父母就是孝了,其实家里的狗和马都要养,除了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敬。于是提到这个色难的问题。

孔夫子的原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虽是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讲的,其意义是一致的。敬和色难,都是一个态度问题,对父母要有一个专属的温情和敬意,这就是孝了。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有些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中国几千年封建几千年黑暗,老旧的东西都是要不得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不民主不科学。、父母,他们谈恋爱,结婚,不经意间有了子女,就像瓶子里装过东西,东西不欠瓶子什么,子女也不欠父母什么。后来讲革命,还要克服家庭观念,背叛剥削阶级家庭什么的。再以后,独生子女家政策改变了家庭的生态环境,小孩子就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唯其疾之忧(再加上担心输在起跑线),孝这个字,差不多被冷落了。

近年中小学开始将孝作为教育内容了。流行过一个回家替父母洗脚的活动。这当然是很好的活动,但也显然是不很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本上这诗句应当怎样教才能收效最大?中学学生要受孝的教育,成年人也要补这一课。

待续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9-08-24 09:31:46
还没有续写,有一点小修改。

守法和道德

法律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还有一条比较软性一点的“常回家看看”,也是针对子女儿媳女婿等人的。既然有规定,就得遵守,不得有违。过去流行过一句标语口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守法,应当是很必须的,是义务;违法,换一句话说,就是犯法,是要受到惩处的.光荣和可耻在这个场合其实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可混为一谈的.

孝,大概是道德范围之内的事。法律中规定的上述两条,想来是根据国人对具体情况规定的最低标准,道德的底线了吧。做到了这两条,可以说是不违法,还不能就算已经是尽孝,已很光荣了吧。

敬一丹先生写了一本书信体的书,在那些信中,她谈到了一个“色难”的问题。这个题目,还是几千年孔夫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出来的。孔夫子说,有人以为,能养父母就是孝了,其实家里的狗和马都要养,除了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敬。于是提到这个色难的问题。
孔夫子的原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虽是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讲的,其意义是一致的。敬和色难,都是一个态度问题,对父母要有一个专属的温情和敬意,这就是孝了。比那个皆能有养,有酒食先生馔,显然要求高多了.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有些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中国几千年封建几千年黑暗,老旧的东西都是要不得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不民主不科学。父母,他们谈恋爱,结婚,不经意间有了子女,就像瓶子里装过东西,东西不欠瓶子什么,子女也不欠父母什么。后来讲革命,还要克服家庭观念,背叛剥削阶级家庭什么的。再以后,独生子女家政策改变了家庭的生态环境,小孩子就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唯其疾之忧(再加上担心输在起跑线),孝这个字,差不多被冷落了。

近年中小学开始将孝作为教育内容了。流行过一个回家替父母洗脚的活动。这当然是很好的活动,但也显然是不很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本上这诗句应当怎样教才能收效最大?中学学生要受孝的教育,成年人也要补这一课。 待续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9-08-25 10:06:36
今天读《今晚报》,副刊上有一篇文字《不要到年轻人那里去凑热闹》,大意说,农村的父老到城市里儿女家居住,享受天伦之乐,往往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生活习惯,观点想法,差异产生矛盾,好像不大容易处理好。文章提出一个方案,老人还是回农村,等子女孙辈过年过节,度假旅游探亲时候,一年举这么几回,倒是开开心心的。不要到儿女那里凑热闹。
前些日子,微信上见过一篇热文,说的是一位53岁的祖母,从农村到城里帮助儿子媳妇带宝宝,一段日子(大概几个月吧),真是不习惯,反复衡量之后,决定还是回乡下去,不在城里帮忙了(因为常有帮倒忙之感)。这和上面文章,说的是同类的事,做出的是类似的结论。
这个或是城乡差别问题。至于城市百姓这三代人的关系,或者不同于此。一般年轻人带一个小孩,往往很需要老人的帮助。特别是现在生二宝,请一个月嫂,她只管那小宝宝,大宝上幼儿园或小学,接送时间和爸爸上下班时间是有矛盾的,家里有一老,真的是一宝,帮大忙了。不谈二宝,就一个小孩,也是要老人帮忙的。许多家庭,往往还是四个老人帮助一对夫妇,轮流上班。公交车上下午放学时候你去看,接孩子的往往是老先生老太太。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同的经要有不同的念法!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10-24 09:33:36
,家里有一老,真的是一宝,帮大忙了。不谈二宝,就一个小孩,也是要老人帮忙的。
---------------
那时讲到二宝,现在又允许和希望一家有三个孩子了。老人更形重要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