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我们为什么无聊》荣获第十三届悠哉文学奖

字数:3180访问原帖 评论数:1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05 04:02:36 更新时间:2022-02-01 03:40:16

楼主:闲情子  时间:2021-11-04 20:02:36
魏思孝《我们为什么无聊》荣获第十三届悠哉文学奖


经过半年时间的严格评审,魏思孝的长篇小说《我们为什么无聊》从众多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三届悠哉文学奖。以下是获奖证书和悠哉撰写的书评:

--------------------------------------------
尊敬的魏思孝先生:
经过中国潜作家协会的严格评审,您的长篇小说《我们为什么无聊》荣获第十三届悠哉文学奖,荣华了中国文学事业。
特颁此证,以示嘉勉!

中国潜作家协会会长
中国文学大师悠哉(签名、盖印)

2021年11月4日












无聊的力量真他妈的强大
——评魏思孝《我们为什么无聊》

悠哉/文

山东作家魏思孝从《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等作品一路走来,获了一些文学奖项,被誉为焦虑文学的代表。诚如他自己所说,羞于承认自己是个作家。为什么这样讲?据悠哉看来,话中之意无非是说,他的作品取材于小镇忧郁青年,或者讲废柴青年、屌丝青年,他们不带有正能量,反倒是负能量爆棚,如果拿“文艺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堂皇话语来丈量它们,洵然卑卑无足道矣。《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激昂地吐言:“我们不挖煤谁挖煤?”像这种豪言壮语,魏思孝作品里一个字都找不到,估计他不屑于装英雄吧。在《兄弟,我们就要发财了》里,我们读到的只是主人公栖栖奔忙于城镇街道,呼哧呼哧粗喘着,满怀着对发财的焦渴。他们活得比庸碌还庸碌,比拜金还拜金,简直满肚子的坏水。然而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唦!阅读这些作品,我每每想起北京胡同墙壁上的涂鸦(例如张大力所画),貌似无意义的行为里,就恍惚能悟出某些意义。这样的文学作品,现代西方很多很多,例如《在路上》和《北回归线》等,布考斯基的《邮差》也属于。一种无力的反抗,也是无奈的文字宣泄。
《我们为什么无聊》,从书名我们读到一种“躺平”感,觉得活着真他妈的没劲,百无聊赖,浑浑噩噩。尼采说得好:“与无聊搏斗,即便天神都无法取胜。”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无聊乃是人生的底色。叔本华说:“人生如同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悠哉的《厦大海滩的白鸥》号称“自恋文学”的扛鼎之作,书中有个人物叫高哲夫,他就是这么个孬角色。一批人影影绰绰存活世间,搅扰着原本污浊的尘世,彰显出生活的庸碌与无聊,只配给他们一个大哈欠,随后转身甩臂离去。如此屌丝堪谓“庸碌其外,无聊其中”,乃是揭开摩耶之幕后的残酷现实的写照。我们思来忖去,觉得他们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本书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换言之,它以反价值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此看来,魏思孝的文学地位未可轻藐。试想想,将摩耶之幕戳个小洞,甚至撕开一口子后,呈现的可不就是这般无聊的景象?借用艾略特的诗歌题目,叫《荒原》(正确译法应叫《废墟》),也就是说,魏思孝将现实生活废墟化了,触目皆是无聊,无聊,无聊!“二战”后德国出现“废墟文学”,我想如此命名魏思孝的小说,也未尝不可。市场经济时代里,人心裸露的就是这般废墟景象,一如魏思孝作品所涂鸦绘就的。比起王朔的“痞子文学”,魏思孝想来走得更远,比边缘还边缘些。在19世纪欧洲,小说人物是血肉丰满的,被称作“典型形象”,例如于连、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苔丝姑娘……到了卡夫卡的笔下,形象就日益扁平,成了影影绰绰的K,或者卡尔维诺笔下的“半边人”(见其《我们的祖先》)。迤逦至魏思孝的笔下,在《我们为什么无聊》里,读到的情形又进一步。例如,他刻意将书中人物命名为男1、男2、男3……和女1、女2、女3……人物个性?模糊不清。对于他来说,这是无所谓的,或者说不存在个性。今天的日子抄袭昨天的日子,今天的做爱抄袭昨天的做爱,无非是这样嘛。因此,反复刻画人物,弄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甚至深入挖掘人物心理(什么潜意识、梦境之类的),有什么必要呢?一切显得那么无聊,甚至多余。在《无聊的哲学》里,拉斯·史文德森将无聊定义为“个人意义的缺失”。不知道魏思孝是否读过这部著作,然而我乐意相信,这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我们为什么无聊》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到当下的状况——它不是时代强音,然而至少是一隅弱音。《奈何岁月》唱出了屌丝之声,有如下歌词:

原谅我,努力过后还是平凡
原谅我,真心爱过还是遗憾
举杯敬命运
别再起波澜
但愿醉过能风轻云淡
原谅我,选择逃避不够勇敢
原谅我,失去之后还在留恋
举杯敬岁月留我几分暖
但愿醉过能学会坦然

然而细细忖想,《我们为什么无聊》里的王蛊、庄客、黄良成与歌唱者并不全然相同。歌唱者毕竟努力过,也真心爱过;在昏然酡醉后,还请求大家原谅他的平凡,而且失去之后还在留恋。王蛊、庄客、黄良成等人呢?似乎不是这样。他们没有眼泪,没有愧怍,心灵呈现大面积麻木。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可怜,也拒绝别人的原谅。他们在麻木中挣扎,在挣扎中麻木,情形近似电影《精疲力尽》的结尾:精疲力尽地苟活着,落个不得好死。他们不想努力工作,不想结婚生子,只是喝酒,只是做爱,只是逃亡——逃往无可逃之地,因为他们离不开这个尘世,确切讲来,生活其中的小城镇。他们彼此算是朋友,然而果真存在真挚的友谊,即《水浒》赞美的江湖义气?从小说中我们读不到它。在评论《像天一样高》(荣获第十届悠哉文学奖)时,我说过:“人生之旅拐曲漫长,许多行者会忘记出发的路,走着走着就走迷了,甚至走丢了,康赛就是其中之一。”这话固然贴切于潜诗人康赛,却不适用于王蛊、庄客、黄良成等人,因为他们是一些屌丝,即社会渣滓。
魏思孝立足山东的小城镇,发出文学屌丝的微弱声音。这种声音很是边缘,估计茅盾文学奖的评委嗤之以鼻,捏着鼻孔皱着眉头才能勉强读下去。然而,有什么办法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是不是?”也许魏思孝摊开双手,咧嘴哧哧噱笑道,“到了当今时代,这就是我能讲的经典故事啦!”它坚韧顽强地活着,就像余华的《活着》一样。有的读者宁肯读《活着》和《我们为什么无聊》,也拒读《金光大道》和《平凡的世界》。嗤之以鼻?对喽!进一步说,嗤之以屁,嗬嗬嗬……得了,随他们游戏人生吧!
作为无良写作的一个活样板,《我们为什么无聊》究竟写了些什么?没什么特别的,挺像《精疲力尽》里出镜的屌丝,几个社会边缘人的胡混。小说故事性较弱,采用男性视角,散散地叙述“我”与屌丝青年王蛊、庄客、黄良成等的交往。小说开篇就写王蛊割下某人一只耳朵,跑到“我”家里,要求“我”偕同他逃亡。为什么一起逃亡?因为是哥们儿。这让我想起《水浒》里的阮小七,出于哥们儿义气,他割掉何涛的耳朵。那么在本书里,王蛊为何干出如此勾当?原因不详。强言之,出于无聊吧。他俩逃到何处?其实无处可逃。于是事情不了了之,叙述彰显虎头蛇尾,犹如清汤寡水一大碗。小说到了结尾,又冒出一起逃亡事件:黄良成犯了事儿,不愿去自首,提出让“我”陪他出逃。事情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中间还有一些故事,又一个事件跳到另一个事件。没法说有个中心事件,因为他们属于无业者,彼此联系松松散散。他们打算干某件正事,却发现没法干,掣肘因素太多。让他们进入体制内, 苟活着,踏踏实实地上班,结婚,生儿育女,他们又碍难办到(缺一张文凭,于是遭摒黜)。他们的日常就是打游戏,睡懒觉,性交,喝酒。要概括出一个完整故事来,确实挺困难的。无聊的力量真他妈的强大,人们不得不粪诟一句。也许,《我们为什么无聊》印证了季羡林名言:“人生一没有意义,二没有任何价值。”撮要之,他们无聊地苟活,找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也放弃孜孜寻找的意愿。藉此,魏思孝消解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神圣性,为“小说已死”论断提供了一枚鲜活的例证。
尊敬的魏思孝先生!请您迈前一步,从中国文学大师悠哉手中领取第十三届悠哉文学奖的证书!
2021-11-4



楼主:闲情子  时间:2021-11-04 21:08:17
通过了?呵呵呵……
近来俺悠哉忙于校对我的三部曲《厦大海滩的白鸥》,因此上网不多。



楼主:闲情子  时间:2021-11-14 21:47:09
我瞎翻书。家里有不少当代小说,正在孔夫子旧书网打折卖呢。从其中遴选的。
楼主:闲情子  时间:2022-01-29 15:29:25
哈哈哈……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