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古埠——翁家埠》

字数:109005访问原帖 评论数:9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09 19:50:18 更新时间:2022-02-05 10:25:23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26:43
《余杭县水利志》(1987年10月):“1958年起主要整治与七格相邻的赭山湾,在凹岸先抛主力坝组,导引主槽入规划范围,待坝囊淤出滩地后,即筑堤固滩,同时在下游翁家埠河湾抛筑老盐仓坝为之呼应。”
《余杭县地名志》:“1958 年,浙江省水利勘察设计院拟定了赭山湾整治计划。办法是在凹峰先抛重力坝阻,引导主槽入规划范围,待坝囊淤出滩地后,即筑培固滩。同时在翁家埠河湾抛筑老盐仓坝。此计划实施后,县境江岸渐趋稳定。”
《钱塘江志》(1998):“1956 -1957年,新建海宁七堡、十堡64+ 519——64 + 524段(肥字号)、70+ 013.73 ——70 + 711.50段(九至宗字号)浆砌块石护坡703米。
1958年,建杭州闸口9+ 470.3——10+ 235.8段(为至成字号)后倚式浆砌块石塘749米。
1960年,新建海宁翁家埠40+ 956.12——41 + 017.70段(1953年坍缺的遐、迩字号)浆砌块石护坡108米。”

《钱塘江志》(1998):“余杭七格至海宁老盐仓岸段
建国初,老盐仓以西高滩己存在多年,滩宽达数千米。1952年3月后,江道北移,滩地开始坍塌。10月初,翁家埠以东宽约3千米之荒涂全部坍尽,波及盐田。
1953年3月底,已坍失盐田和农田共约2.25万亩,翁家埠以东海塘前河床最深处在塘基以下约5米。由于这一带海塘原无护塘坦水,主塘岌岌可危。3月17日,‘遐、迩’字号石塘倾倒43米,成一缺口。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调集力量组成翁家埠海塘抢修委员会,制订抢修计划:动员群众抢筑月堤、□塘,防止潮水内侵;同时以抛建丁坝群为主,制止坍江,保岸护塘。抢护工程计划分成两组:一组自翁家埠起至"积"字号沿塘布置29座丁坝,定名为翁东1号至29号,挑流促淤,保护塘基。
另一组布置在北沙东面,自下沙始萌点的下游安排9座丁坝,名为下沙1号至9号坝,坝长向下游依次增长,坝头在一顺适曲线上,以期改变下游流势,制止坍岸,并与翁东坝组协同保护翁家埠一带海塘。计划制订后不久,河势发生变化,北沙坍岸重点下移到桶盘村,下沙则由坍转淤,因而改变计划,在桶盘村抢筑桶盘村1-3号坝。桶盘村坝组于1953年一季度开工,1号坝在抛筑坝根护岸时,因涌潮冲击而全部坍入江中,被迫停止抛建;2号坝和3号坝于1953年底建成,分别抛石3.31万和2.32万立方米。
翁东坝组于1953年4月动工,年底建成翁东5号、6号、7号、10号、11号、16号、18号、25号、27号等9座丁坝,坝长75-180米不等。
1954年又建翁东3号、8号、14号、19号、21号、22号、23号、26号、28号和29号10座丁坝,并将5号、7号坝分别增长到250米和200米。至此,实际建成翁东坝组丁坝共19座,共计坝长2943米,抛石25万立方米。
为了改变涨潮流沿北岸海塘向西直冲的溜势,1962年开始,将翁东27号坝增长加高,至1964年底,坝长达到648米,坝顶高程9.2米,并改名为老盐仓坝。该坝因单坝突出,又位于强涌潮区,常遭涌潮破坏,后经逐年整修,累计抛石约20万立方米。
余杭岸段:
七格至翁家埠余杭县所属岸段,50年代初期江岸大坍后,1953年冬转坍为淤。国营乔司农场分别于1953、1954和1962年围涂3次,筑堤共长36.99千米,围涂6.16万亩。1965年,下沙公社筑四格围堤2.23千米,围涂0.13万亩。
余杭县于1971——1980年先后在赭山湾北侧的凸岸乘淤6次围涂,共筑堤32.88千米,计填土825.1万立方米,用石66万立方米,围涂3.97万亩
海宁岸段:
钱塘江流域在1978和1979年是连续枯水年,尖山河段主槽偏南,尖山以上江道明显淤高,潮汐弱,乔司8号坝至老盐仓出现大面积高滩。
1979年春,海宁县于乔司9号坝与10号坝外江道规划线范围内抢筑围堤,围涂1.5万亩。此后,又于1980年1月围涂0.5万亩。1980年4月围涂0.4万亩。
以上3次围涂累计筑堤16.908千米,计填土570万立方米,抛、砌石60万立方米,围涂2.40万亩。加上1968——1969年黄湾围涂0.23万亩,1975——1976年许巷围涂0.31万亩,全县共围涂2.94万亩。”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27:23
《浙江水利志》:“1953年3月18日 省人民政府 谭启龙、副 霍士廉视察杭州七堡至翁家埠之间北沙近期坍江及石塘倾倒缺口情况。19日,省人民政府召开紧急会议。20日,成立浙江省翁家埠海塘抢修委员会及工程处,主持现场抢修事务。”
《苕溪运河志》:“杭州市郊七堡至乔司、下沙、翁家埠1线,原属余杭县(市),20世纪90年代划为江干区、下沙经济开发区。1950年省公安厅在翁家埠围垦滩涂1.6万亩,部分围区坍失;1953年,建成乔司1号大堤,自湾南至桶盘村至下沙,堤长9700米;1954年建成2号大堤,自胜利闸至翁家埠,堤长7650米。”
“翁家埠抢险段 20世纪50年代初,余杭七格至海宁老盐仓段塘外高滩宽达数千米。1952年3月后,江道北移,滩地开始坍塌。1953年3月底,已坍失盐田、农田2.25万亩,翁家埠以东塘前刷深至塘基以下5米,主塘岌岌可危。3月17日,“遐、迩”字号石塘倾倒43.3米,形成缺口。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调集力量组成翁家埠海塘抢修委员会,动员群众抢筑月堤、鬯塘,防止潮水内侵。随后在缺口段修建柴塘、沿塘抛石护脚7925米,在桶盘村至杨家村修筑柴笼护岸1443米。同时抛建两组丁坝群。桶盘村坝组3座,於1953年一季度开工,1号坝抛筑时被冲坍入江中,2号、3号坝於1953年底建成。翁东坝组於1953年4月开工,年底建成丁坝9座;1954年又建丁坝10座。其中翁东27号丁坝,在1962年、1964年增长加高,坝长达648米、顶高程9.2米,改名为“老盐仓坝”。该坝位于强潮区,常遭涌潮破坏,经历年整修,累计抛石20万立方米。”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27:57
《杭州市志》(1999):“杭州境内海塘自上泗狮子口起,经闸口、南星桥、七堡、乔司至翁家埠与海宁县海塘相接,全长38公里。”
“北沙堤防 杭州六堡至海宁县翁家埠一段,在杭州海塘之外有大片江涂,俗称北沙。由于受钱塘江的强潮和山洪影响,主槽多摆动,江岸不稳定,历史上北沙曾多次坍失。1950年11月,在北沙建乔司农场。1951年加固加高十五堡至元成路口南闸的防潮大堤8.697公里。1953年抢筑一号大坝,从湾内经桶盘村至下沙,堤长9.7公里。坍江得到控制,涂地回淤,固地15,333亩。
1957年修建加回北沙堤塘,起自杭州六堡与抗卅海塘相连,经七堡、七格、一号大堤,直到海宁县翁家埠和杭州海塘相接,建成完整的防潮大堤,俗称北沙支堤,全长22.895公里,堤顶高程11—10米,堤顶宽4米,建有浆砌斜坡塘4.693公里,抛石护坡1.445公里,修筑丁坝15座,总抛石量53.4万立方米,保护面积5万余亩。1960年起,在北沙支堤外开始大西积围涂,修筑了二号大堤、三号大堤、四格围堤、余杭围垦大堤和半山电厂贮灰场围堤,共围滩徐8.7344万亩。”
《余杭市土地志》:“1953 年,翁中乡全坍,翁东和翁西两乡坍半,北沙盐田 27382 亩全部坍陷。北沙支堤及其以东海塘首遭潮水冲击。建国后,整治江岸成为杭县治水重点。起自杭州市六堡海塘 24K+007 ,至海宁市翁家埠海塘 37K+934 止,长13.927公里。除土方加固外,对重点地段,进行浆砌石护坡和抛石固脚。并在七堡至七格段修筑丁坝 11 座,分别长100—300米,以挑溜淤沙,稳定江道。期间,翁家埠以东外滩淤涨成陆。1958 年后,采取在凹岸先抛重力坝组,引导主槽入规划范围,待坝囊淤出滩地后,再筑堤固滩。同时在翁家埠河湾抛筑老盐仓坝。经过9年整治,江槽稳定,滩涂淤高,临江第一线大堤18.84公里,像一条壮观的捍江长城,有效地阻止了江溢坍岸,保护了大片土地。”
“1954 —1965 年间,在沙地先后围垦3条大堤:2 号大堤自翁家埠至桐盘村,长7.9公里;3 号大堤自胜利闸外1450米处至杨家村,长19.649公里;4 号大堤自七堡7号坝至七格下坝,长2.2公里。”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28:39
《浙江省金融志》:“1953年,交行浙江省分行在办理翁家埠钱塘江海塘抢险工程拨款中,派工作组进驻现场会签支票,保证资金及时供应,并提出改变采石方式和块石运输由陆运改水运等建议被采纳后,使每方石块开采成本从4.22元降为2.15元,每方石块运费降低6.11元。据此编制该工程1954年预算,可节约投资近30万元。”

《浙江省水利志》:“七格至老盐仓岸段 七格至翁家埠之间存在大片高滩,名曰北沙。建国初,北沙有盐田、耕地4.9万亩,未垦滩地2万多亩。
1952年3月,江道北移,北沙自东而西坍削,继而坍速加快,愈坍愈烈。1953年2月份,日平均坍进81.6米,3月份86.9米,其中最多的一日达245米。到3月底,共坍失盐田、耕地2.25万亩,翁家埠以东海塘前河底冲刷到塘基以下约5米。由于这一带海塘原无坦水,主塘岌岌可危;3月17日“遐迩”字号石塘倾倒43米,成一缺口。
鉴于上述情况,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调集力量组成翁家埠海塘抢修委员会,并制订了抢修计划;一方面动员群众堵口复塘,防止潮水内侵,一方面以抛建挑水坝群为主,制止坍江,保岸护塘。
在翁家埠至老盐仓,计划抛筑长度为90~180米的挑水坝29座。1953年3月23日动工,到1954年12月,实际抛筑挑水坝19座,总长2942米,用块石25万立方米。此时坝间已淤满泥沙,坍势停止。”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29:37
1964年6月,《地理学报》发表了钱宁等撰写的《钱塘江河口沙坎的近代过程》一文,其中记有“1950—1951 年为连续枯水年,1952 年洪水也不大,长时间中枯水作用下,河床受潮流控制而充分淤高;二则 1953 年河道平面变化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大溜在翁家埠坐湾,滩地坍塌严重,大量泥沙淤在上游河段,使河床相应抬高。”
1965年,余杭下沙乡在七堡7号坝至七格下坝围筑四格堤。

1971年2月,余杭县组织了下沙、九堡、乔司、翁梅四个公社的近二万民工参加的“四社联围”,铺设翁家埠至四号大堤运石"762"小火车(蒸气发动)铁轨3公里、“610"铁轨4.3公里,拥有小火车车箱75节。当年在乔司1号丁坝于8号丁坝间筑成四号大堤4764米,围地3630亩;1972年筑成五号大堤3412米,围地4283亩;1973年,筑成六号大堤5820米,围地3069亩。
1972年1月29日下午"762"31节小火车卸石回翁家埠途中发生出轨翻车事故,造成一死一伤。
1973年6月,余杭县成立联合围垦指挥部,自七格2号坝到750头子,建成5号大堤。
1977年,筑6号大堤。
1979年,从120头子至850盘头,向北至乔司8号坝,筑成7号大坝。
1980年,自850盘头起至海宁围涂堤相连,修筑80围堤。九堡卫东村在乔司8号丁坝到乔司9号丁坝间筑堤。

1950—1985年,余杭县共围垦造地达61平方公里,包括省乔司劳改农场32.3平方公里,杭州半山电厂2.7平方公里,杭州钢铁厂2.2平方公里,余杭县23.7平方公里。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30:13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编《浓墨重彩看海宁》(1999):
“1969年12月,县机关干部在黄湾围垦滩涂,至1970年,筑堤2320米,围地2290亩。”
“大事记:
1975年,许巷公社于盐仓海涂筑堤两条,长4.27公里,造地3100亩,总投资41万元。
1979年,10月16日,县围垦盐仓海涂第一期工程开始,至1980年4月,投工400万工,搬土588万方,抛石100万吨,耗资1118.27万元、围垦23932亩。
1993年11月12日,海宁农业对外开发区在盐仓垦区建立,面积20.02平方公里。
1998年3月22日,尖山治江围垦工程首块万亩围涂1号隔堤全线合拢,围涂1.1万亩。”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2 11:30:29
2021年12月19日“嘉兴发布”网《打造百里钱塘黄金海岸!全省首条“安全+”生态海塘开工》:“……盐仓段海塘是全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的一部分,概算投资46.12亿元,秉承“安全+”模式的建造理念,未来,盐仓段海塘不仅防御标准将从100年一遇提升到300年一遇,该段海塘所在的钱塘江北岸一线海塘更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三百年一遇标准下的全线贯通。
‘我们将原本的塘身加厚,宽度从原来的12米加宽到30米以上,提高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海塘岸带多维价值。’......
休闲公园、观潮塔、文旅融合、海塘安澜,在海宁盐仓,一座滨海都市型的新型“安全+”海塘正在加速形成,更成为海宁打造成世界级滨水岸线,立足“融杭”“拥江”的首要生态屏障和发展纽带。
......去年,嘉兴市水利局组织编制完成了《嘉兴市海塘安澜工程实施方案(2020-2030年)》,各地均制定了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实施“一县一方案”。
......‘海宁盐仓段海塘项目设计大胆创新,更承担了为全省‘安全+’设计方法探路先锋角色。’”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8:56:52
五、翁家埠潮事
翁家埠百年前还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小集镇,有海塘、潮神庙、镇海铁牛,也是一处观潮胜地。解放后至八十年代的围垦造田,使之已成了一个内陆小集市。如今虽已无潮可观,但早晚两市熙熙攘攘的人潮甚是可观。
(一)潮神祭祀
人们在建筑海塘防御海潮入侵的同时,也寄望于神灵。
清朝时翁家埠建有潮神庙,海塘上也有镇海铁牛。同治帝曾亲书匾额赐翁家埠潮神庙。





《钱塘江志》(1998):“明清先后多次在海盐、海宁、仁和各地修建海神庙、潮神庙、镇海铁牛等。
现在海宁盐宫的镇海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561 ) ,原名占鳌塔,几经毁筑,清代改称镇海塔。
杭州江边的六和塔,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也是为镇江潮而建。
这些塔当然不能施展其镇压海潮的作第一篇水系及其环境用,但都是很好的导航航标。
清雍正、乾隆年间,在修筑海宁、仁和海塘及塔山石坝竣工后,先后铸造重1.5吨的铁牛16座,安放在沿线海塘上。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宁还存两座,杭州还存一座,‘文革’时全毁。1987年仿铸两座,分置于盐官镇海塔东、西两侧。”
《杭县志稿》•艺文:“镇海铁牛。镇海塘铁牛《海塘通志》:雍正八年(1735)年,乾隆五年(1740年),四十九年(1784年),三次铸造铁牛共十五座。每座三千斤,名镇海塘铁牛,有六座安置范公塘一带,余皆在海宁境。《海昌丛载》云,铁牛皆有铭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隆。铁犀作镇奠宁塘,永庆安澜报圣皇。’钱氏泰吉游尖山记云:‘铁牛背又有‘监造官博士凤’六字。范公塘一带,杭县境也。历劫之后,海宁尚存四座,在杭县者不知犹有存否、俟考。’”

1874年10月5日《申报》同治朝:
“浙省抚辕事宜 八月十六日识造文差人请安送行嘉湖道何票安并送禀知十八日在翁家埠祀潮诞并祭陈公祠暨七堡大王庙江海神庙行香……”

1874年10月7日《申报》同治朝:
“浙省抚辕事宜 十八日候补同知黄传炜禀谢感冒假仁和县陈禀知赴翁家埠致祭潮神回省.......”

1875年1月5日《申报》同治朝:“十一月初五日京报全录
上谕杨昌濬奏请颁海神等庙匾额一摺。浙江海宁州海塘向赖神灵默佑,塘堤巩固,经杨昌濬重修海神庙,仰酬灵贶,现已一律工竣。又仁和县翁家埠潮神灵应地方,藉资保卫,寔深寅感,朕亲书匾额各一方,发交杨昌濬,祇领敬谨县,挂□海神庙□潮神庙用荅神庥。钦此。”

1875年1月15日《申报》同治朝:
“十一月十四日京报全录
.....近年以来,塘堤稳固实赖神庥转据该处。绅耆吴俊琪等呈请乞恩颁额等情,到臣据此伏查。浙省海塘为下游列郡田庐,保障关系甚巨,修缮固由人力而呵护,尤赖神灵。
前于雍正七年,特颁内帑。勅建潮神庙以崇报享塘堤,得以巩固居民胥沐神庥。迨经兵焚,庙毁无存,经臣奏蒙恩准,拨款择要建复,以肃观瞻。
自上年八月兴工之后,就地居民佥有潮汐平稳,已邀默佑。
兹于本年六月间,一律工竣。臣亲诣察看,规模宏敞,工料坚寔。比年以来,全塘未出险工。此仰赖圣主洪福,神效灵顺。
当于八月□□祭海潮之日,躬率在工文武大小各员,安设神牌诚致祭,以答神贶。
又仁和县境内翁家埠地方,另有潮神供奉。运德潮神灵异,素著民皆感戴,窃维洊歆昭格固已不缺,夫蒸尝而崇德报功,允宜再邀夫纶綍台无仰恳天恩俯赐,颁给海神庙及潮神庙匾额各一力。以酬神佑而顺舆情。除饬造工料细册,另行咨部查核外,理合恭摺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奉旨。已录。”

1875年1月27日《申报》同治朝:“浙省抚辕事宜
十二月十二日,补用府要审言,由念汎石塘工次来省禀到,叩见并销建修海神庙工程差,即辞赴海塘......正任嘉署县王景彝禀销翁汎石塘收支差......”

1876年10月12日《申报》光绪朝:
“探得浙省事宜 八月十七日,补用遵吴差人辞赴翁家埠代祭潮神并至东塘查工。”

1881年10月19日《申报》光绪朝:“查阅海塘
本年八月以来,钱江潮汎倍于往年,江中失事船只屡有所闻。濒江之茅篷草阁,亦节有遭冲荡者。闻近日,南龙头等处新修之塘工坍榻至十余丈。谭抚宪得报后,遂带同嘉湖道于十七日午刻启行,亲临海塘查视。十八日为潮神诞期,例有祭典。宪驾即折回翁家埠地方祭潮,后顺道查勘塘工,毕始行回署。其上八府查阅营伍之期前,已传示二十五日启程云。”

1887年10月14日《申报》光绪朝:
“十八日,许星台方伯德静山都转均奉卫静帅饬委恭诣翁家埠致祭潮神,杭州府吴春泉太守亦随同杭嘉湖道一体致祭。”

1890年10月5日《申报》光绪朝:
“浙抚崧振青中丞牌示:本月十八日至海宁州,亲祭潮神庙。是日出武林门,由下码头登舟,各员迎送如仪,同□委运司车都转祭翁家埠潮神庙,粮道世储宪祭江干潮神庙。”

1891年11月4日《申报》光绪朝:
“......八月二十日藩司龚禀安销差翁家埠潮神察祀......”

1896年10月1日《申报》光绪朝:
“日前,抚辕牌示:八月十八日,委粮道祭风龙神、委杭巡道祭翁家埠潮神、委丁道祭江干潮神,届期文武各官之应与祀事者,均恪恭奔走以昭诚信。”

1897年9月22日《申报》光绪朝:
“曲江观涛记
杭州采访友人云:浙江,一名‘曲江’,以江势三折,故有是称。
凡滨江之地,无不有潮,而惟钱塘为最盛。盖潮由海生,逆流而上,为龛、赭二山所束使,不得骋激而为涛。
日夜再至,四时皆同,而以八月为尤大涛之起也。怒如惊霆,疾若飞雨,日车为之掀簸风师助其呼舞,遥望海门白光一线,奔腾而至,倾城士女咸往观焉。
俗传十八日为潮神诞辰,省中官宪例有致祭之典,此次廖大中丞委候补道陈淀生观察前赴秋潮宫,伍芝荪观察赴翁家埠行礼。
是日,适值乡闱告竣考生之逐队往观者,实繁有徒,以致人山人海,拥挤非常。
时交申初满江风起,潮头从鳖子亹而进,宛若万马奔腾,霜戈银甲,盘转江心,各船皆开往迎潮,转瞬间俱被卷入,几令见者瞻落、闻者毛竖,少焉潮头东折,各舟乃得出险入夷,依然鼓棹而回。弄潮儿争取鱼暇,互相笑乐。
忽闻人声鼎沸,摸鱼者纷纷退避,呼曰:‘二潮至矣!二潮至矣!’急跂而观之,则涛头又由西兴,折而西向,势尤猛烈。江塘之上,悉被水浸,及至申末层澜乃平,观者始渐散,是日也,茶坊酒肆生意极盛,无不旧利巿三倍云。”

1899年9月29日《申报》光绪朝:
“杭州访事,友人云:本月十八日俗传潮神诞期。黎明时,杭嘉湖道陈养源观察命驾出凤山门,诣江干秋潮宫致祭,翁家埠潮神庙则由抚宪刘景帅,札委周庚五观察行礼。
是日,潮水极大,天气晴和,城中男妇往观者,颇为热闹。”

1900年9月17日《申报》光绪朝:
“杭州访事,友人云:本月十八日为潮神诞辰。浙省官场例有致祭之典,浙江抚宪刘景韩中丞札委杭嘉湖分巡道时蓬仙观察,亲诣翁家埠主祭。其江干之秋潮宫,则命候补道程少周观察恩培前往行礼。”

1900年9月21日《申报》光绪朝:
“杭嘉湖兵备道时观察奉上宪札饬往翁家埠致祭朝神。本月十八日奉缴前往顺道查阅塘工,东防同知刘鹤笙司马先期赴塘随同察看。是日观察即在乌龙江行台小住,旋于二十日午后回辕。”

1901年10月10日《申报》:“杭州访事,友人云
本月十八日,相传为潮神诞辰,浙江巡抚任筱沅中丞先期委各员行礼,计海宁潮神祠委杭嘉湖道王心斋观察、翁家埠海神庙委督粮道陆观察、江干秋潮宫委运司黄幼农都转观察。
以相距较远,特于前一日命至前往饬东西中海防同知刘季胡三司马备办牲牢。次日黎明,升殿主祭三司马助祭礼成,观察乘回城之便,沿途察看海塘,至入署时已日下崦嵫矣。”

1902年9月27日《申报》:“道宪阅塘 杭州访事友人云
本月十八日,为潮神诞辰,例有致祭之典。由抚宪任大中丞札委运司黄幼农都转前往恭代其,翁家埠潮神,则委道宪崔磐石观察致祭。观察因秋潮甚大,顺道前赴各塘查勘工程。先于十六日,起节出清泰门,沿塘查阅西塘祭潮之后,再往中、东二防勘察情形。闻须俟二十二日往乌龙江恭祭海神,然后回辕。
中防同知陈司马、东防刘司马、西防季司马,均于十六日前赴各塘伺候,并预备祭品,派差将祠宇打扫清洁,以备观察莅至也。”

1903年10月14日《申报》:
“钱江观潮记
杭州访事,人云:本月十八日为潮神诞期。护理浙江巡抚翁筱山大中丞先一日委臬司陆廉访赴江干秋潮宫,运司许都转往翁家埠潮神庙,分投致祭。
是日城厢内外往观者,人海人山,几无容足之地。
比三点钟许,但见□子亹外涛头一线起自天空,转瞬间已到江干,高约数丈,江中船户俱解缆,以迎潮,随波逐流。忽隐忽见,及潮头已过,而舟始出险入夷。盖老于驾舟者,熟习有年,当不致于失事也。
潮至三郎庙,被石冲激分而为二。一转入西兴,一直达闸口,而水势亦稍杀,时弄潮儿咸在江浒捞取鱼虾,俄闻鼓掌群呼曰‘二潮至矣’,则见白浪滔天......”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8:57:53
(二)翁家埠乾隆海塘诗御碑
翁家埠乾隆御碑
为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许村镇翁埠村翁家埠街道活动中心前。
《海宁潮志》:“翁家埠乾隆海塘诗御碑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大理石料(太湖石石质)。碑高2.2米,宽1.05米,厚0.42米,饰阴刻龙纹框。
碑阳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巡阅海塘所作《观海塘志事示总督杨廷璋巡抚庄有恭》五言诗一首。【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撰,418字】
碑阴为乾隆四十九年御笔《老盐仓一带鱼鳞石塘成命修海神庙谢贶并成是什志慰用壬午观海塘志事诗韵》五言诗一首。【乾隆四十九年(1784)暮春撰,747字】
上部字迹清晰,下半部分字迹漫漶。
碑原立于许村翁家埠海塘,后被深埋于翁家埠小学操场地下,后又被当地群众发掘出土,并立于翁家埠原元帅殿庙前。出土时碑额和碑基已失,重立时以水泥浇筑,已非原物。”

(阳面)
乾隆《观海塘志诗》
明发出庆春,驾言指海宁; 海宁往何为?欲观海塘形。
浙海沙无常,南北屡变更; 北坍危海宁,南坍危绍兴;
惟趋中小门,南西两获平。 然苦中门窄,其势难必恒。
绍兴故有山,为害犹差轻; 海宁陆且低,所恃塘为屏。
先是常趋南,涨沙率可耕; 两度曾未临,额手谢神灵。
庚辰忽转北,海近石塘行。 接石为柴塘,易石自久经;
费帑所弗惜,无非为民生。 或云下活沙,石堤艰致擎;
或云量移内,接筑庶可能。 切忌通旁论,不如目击凭。
活沙说信然,尺寸不可争。 移内似可为,闾阎栉比并。
其无室庐处,又复多池阬。

固云举大事,弗顾小害应, 然以卫民心,忍先使民惊?
以此吾意决,致力柴塘成。 担水篓石置,可固堤根撑。
柴艰酌加价,田俾司农程。 补苴示大端,推行宜殚诚。

(阴面)
《壬午观海塘志事诗》
壬午视海塘,□言曾志事。尔时虽北坍,塘外尚沙地。
未苦此时甚,水竞塘根至。老盐仓一带,惟赖柴塘峙。
向亦经亲临,下椿目所见。沙散费啮桩,调适□□砌。
移内又费可,□罢石塘议。兹来细周□,未可前言必。
柴塘四千丈,岂尽活沙寄。无无受桩处,石塘终可峙。
申命重相勘,莫虑国帑费。庶几永安澜,为民吁天庇。
......




2008年10月23日《关于公布部分海宁市级文物保护点的通知》(海市文〔2008〕82号)附件《海宁市级文物保护点名单》:乾隆御碑 清代石刻 许村翁埠村翁家埠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8:58:40
(三)翁家埠观潮
翁家埠,清代至民国时濒钱塘江,亦为观潮胜地。后围垦成陆,不再有潮事。
《王国维诗选》
题友人三十小像
(二首之一)
几看昆池累劫灰,俄惊沧海又楼台。早知世界由心造,无奈悲欢触绪来。
翁埠潮回千顷月,超山雪尽万株梅。卜邻莫忘他年约,同醉中山酒一杯。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01:53
(四)毛泽东 观潮
1953年12月27日——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期间在1954年1月下旬(有说是31日),毛泽东沿沪杭公路视察了七堡东段钱塘江北岸海塘。
不过也有说在海宁境内海塘。
1993年4月,《盐官镇志》扉页有“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盐官七里庙海塘观潮”的照片。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04:51
海宁市W宣传部编《浓墨重彩看海宁》(1999):“大事记:1954年春,zhonggongzhongyangzhuxi、zhongyangrenminzhengfuzhuxi、zhongyangjunweizhuxi、quanguozhengxiezhuxi毛泽东抵盐官七星庙观潮。”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05:01
1957年春,毛泽东到杭州,视察了余杭翁家埠附近钱塘江江堤和沪杭公路边农田桑园,但没有看到壮观的钱江大潮。
1957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再次在杭州视察时,突然决定到海宁观潮,一行二十多人乘车自杭州出发,经翁家埠、盐仓、盐官。一路见观潮人山人海,为了不扰民,在盐官东,时三星乡联兴村七里庙(有的误写为七星庙乡联玉村)的海塘堤段,始见钱江大潮。后又到钱塘江大桥附近游钱塘江。回到住处赋诗一首: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陈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后分别在1961年8月17日、19日、21日又三次游钱塘江。(据《钱塘江志——大事记》和《王芳回忆录》、1993 年 12 月《毛泽东与浙江》)
1991年6月,海宁市志编纂办《海宁观潮指南》“名人观潮”栏记载:“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 到盐官七里庙海塘观潮,下午返杭。”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编《浓墨重彩看海宁》(1999):“大事记:1957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 莅三星乡七里庙观潮。赋《观潮》诗一首。1995年9月9日,毛泽东观潮诗碑亭揭碑仪式在盐官举行。”

由于历史原因和保密需要以及毛泽东 轻车简从不扰民等因素,毛泽东 在海宁盐官、翁家埠等处观潮的情况,缺乏详实的政府史料,多根据王芳以及其他一些陪同人员回忆录所记,有些直至九十年代方始解秘披露。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09:33
六、翁家埠海塘录
(一)翁家埠古海塘概述
翁家埠古海塘处于余杭海塘与海宁海塘的交界处,现大部分位于海宁境内。
钱塘江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
海宁海塘西起翁家埠,东至高阳山,全长约53.6公里,其中的一线临江海塘西起老盐仓坝,东至塔山坝,全场约32558米。一线临江海塘现存有清代鱼鳞大石塘、近现代洋灰塘等塘型。
此海塘接自今老盐仓,向西设有袁家坝(今长安镇盐仓红色村南)、塘坊(今许村镇红旗村南)、西盐仓(今许村镇塘桥村二组)、潘家坝(今许村镇塘桥村一组)、翁家埠(今许村镇翁埠村翁埠集镇南)等。
2008年10月23日《关于公布部分海宁市级文物保护点的通知》(海市文〔2008〕82号)附件《海宁市级文物保护点名单》:海宁海塘许村段 清代古建筑 许村镇境内钱塘江临海。



自古至今,钱塘江在杭州湾入海口的江道分为三各区域:翁家埠到河庄为北大门、河庄段到赭山为中小门、赭山到龛山为南大门。
南宋之前,钱塘江入海主流走的南大门,大致范围为今之萧山机场及龛山一带。
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翁家埠到河庄一带的北大门遭海侵,钱塘江改道北大门。此后,钱塘江经常在南北大门之间徘徊,直到万历三年(1575年)后才稳定在北大门。
清朝之前,翁家埠为钱塘江北岸陆地。清朝年间,因钱塘江北移,北岸陆地一直向北内陆坍塌,直至今翁家埠老街处,清年间建造海塘,固定了内陆,后围垦,其南面外侧为陆地。

《钱塘江志》(1998):“历史上钱塘江河口两岸的主塘位置,如上所述,曾随江岸变迁而外移或内退。塘线稳定在现在位置的年代,各段先后不一。北岸杭州市狮子口到乌龙庙一段,宋末以后未再有移改塘线的记载;乌龙庙至翁家埠一段,原经庆春门八仙石、乔司附近再到章家庵、翁家埠。清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二年( 1780 - 1787) 加固乌龙庙经三堡、七堡到章家庵的范公堤以后,这一线海塘就此成为防洪御潮的主塘。
海宁段海塘,在江槽通过南大门的唐、宋、元、明各代,塘线是西起赭山,东连尖山、黄湾。明末清初,在江槽北摆过程中,海塘同时向北退移。直到清雍正年间,岸、塘不再坍退。再经乾隆朝的不断改建加固,使塘线稳定在现有位置。”




明清钱塘江北岸海塘的线位,在今天转塘狮子口、五浦河北岸、之江路、复兴南街、闸口、秋涛路、常青石塘路、老杭海路、三角村、月牙湖乔司监狱至翁家埠一线。结合古地图信息和语言学研究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确认五安路、绿景路、严家路、备塘路、九横路、博卡路至老杭海路一线为明代的海塘。



钱塘江海防工程,也叫“塘工”、“海塘”。
因为江边各段地理环境不同,从做法上来讲,会有土塘、柴塘、石塘之分,都是以巩固江岸、保护流域内耕畜民田不被潮水侵袭为目的,区别在于用料不同,耐久度也不同。
竹笼石塘修筑年代为五代,沿用至宋代。
柴塘始筑年代为宋代,技术沿用至清代,并有改进。钱江新城二期发掘的柴塘为明清时期。
条石海塘的始筑年代为宋元,一直使用至清代,营建工艺和技术逐步成熟,先后经历了条块石塘、丁由石塘、大石塘、鱼鳞石塘的演变。
常青石塘发现的宋元至明清石塘叠压关系为罕见现象。
钱江新城二期发掘发现鱼鳞石塘打破丁由石塘现象,亦发现石塘叠压柴塘现象。



柴塘
现代考古发现:吴越王钱镠兴建的五代吴越捍海塘为铺垫柴草加固等海塘埽工而成,五代钱氏捍海塘的线位,在今天建国路、江城路、复兴路至六和塔一线。
明代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首创鱼鳞石塘。规格统一的长方形条石,丁顺上叠,自下而上逐层垒砌并依次收分,缝隙处用糯米浆勾填,再用铁锔箍紧,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密密匝匝。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海宁、仁和一线海塘受岸崩塘毁的威胁,首次在仁和县兴筑鱼鳞石塘。
现存的钱塘江海塘(北岸余杭段)为清中期修筑,大体呈东西走向,西至乔司镇胜稼村与江干区九堡镇交界处,东至南苑街道钱塘社区与海宁市许巷镇翁家埠交界处,总长约8000米。塘身采用尺寸基本统一、六面平整的长方形条石(石材有花岗岩、石灰岩、红砂岩等)丁顺上迭,纵横排列,各层之宽度自下而上依次递减收分(下一层比上一层条石内收约8厘米),外观如同鱼鳞,故称鱼鳞石塘。
组成最上面一层塘路的条石长约1.45米,宽0.35~0.4米,厚约0.31米,重约350公斤。每两块条石间有长0.16米、宽0.11米的 束腰生铁锭扣榫相连,使得所有条石连成整体。除个别路段因建造房屋或修建公路等被破坏或被掩埋入地下以外,基本保存完整。这一段又被称为“乔司海塘遗迹”。



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杭州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勘探发掘”。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为配合钱江新城二期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块沿线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考古队员对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柴塘和石塘并行的双塘结构海塘,首次明确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二年所修石塘的终点位置,确认了古海塘遗址中最重要的地理坐标节点。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0:22
(二)清代翁家埠海塘录
1.康熙
《浙江省水利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水势又北趋,五十九年‘江水海潮尽归北岸’,仁和至海宁一线主塘面临崩溃的危险,从而出现了有清一代抢修险工、重修要工和系统修筑北岸杭海段海塘的局面。
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海宁首先兴建大石塘958丈,五十九年浙江巡抚主持,在浦儿兜至姚家堰间创筑鱼鳞大石塘500丈,并建柴塘1055丈。”
《浙江省水利志》:“康熙五十九年(1720),浙江巡抚朱轼以钱塘江两岸海患频仍,奏准在杭州、嘉兴、绍兴三府各设海防同知一员,专门负责海塘的养护、修理,是为清代专职管理海塘之始。雍正年间,仿照黄河河防体制,“寓夫于兵”,曾设海防左右两营,左营驻海宁之东,右营驻海宁之西,属海防兵备道统辖,海防同知兼辖。两营共有守备2员、千总4员、把总8员,外委千总、把总(各8员),及守兵共一千名,分别防守北岸海塘的镇海、念里亭、尖山、澉浦、海盐、平湖、翁家埠、靖海、老盐仓、观音堂、章家庵、八仙石等12汛,战时保护海防,平时修护海塘。乾隆年间对这一体制曾有所变动。”

(1)浙江巡抚•王国栋
清•许鸿磐撰《方舆考证》:“十年五月,内上游水发,又将西塘观音堂、翁家埠等处老沙洗尽,直逼内地。署巡抚王国栋题明,接筑草塘二千余丈,其地半属海宁,半属仁和。此又延及仁邑修筑工程之源委也,江潮日涌,工程愈急。”
清•李圭修《海宁州志稿》:“十年七月,署巡抚王国栋题请,培阔宁邑翁家埠至仁邑万家闸一带旧土塘,再于宁邑华家衖草塘止处起,接筑柴草塘至仁邑潮神庙止,计接筑草塘二千二百二十余丈。其地半属仁和,又修筑矬陷草塘七百二十一丈,七尺开底,拆筑无脚草塘二百六十余丈。”
清•陈璚修《杭州府志》:“王国栋疏略宁邑自华家衖以西,至翁家埠接连仁邑之沈家埠等处,先将旧土塘加倍高阔,又于华家衖、西新仓、周家坝、翁家埠等处,酌量外筑土隄圈入以护庐舍。再于华家衖草塘止处,接筑柴草塘一带至仁邑沈家埠迤西之潮神庙东首止,计长二千二百二十余丈。再宁邑矬陷草塘七百二十一丈七尺,当饬分别修筑,再无脚草塘二百六十余丈,亦并开底撤筑,并于危险之草庵前一段,建贴心盘头一座,以迎水势。”
《海塘录》:“抚臣王国栋请:増筑草塘及报塘工防【雍正十年】宁邑沿海塘工,外系活土浮沙,本年春夏霪雨连绵,山水骤发,加之潮势猛裂,防沙冲卸,以致东西草石各塘,均多矬损,经臣严饬工员上抢筑堵御。惟华家衖以西之翁家埠,接连仁邑之沈家埠,迤西至万家闸一带地方,历来原无草石等塘。
本年闰五月十三四等日,上防山水骤发,汇注钱江,搏击顶冲,此段旧沙日被坍进,以致危险异常,应先将旧土塘加培高阔,并接筑草塘。宁邑自华家衖以西,至翁家埠接连仁邑之沈家埠等处,先将旧土塘加培髙濶,又于华家衖、西新仓、周家坝、翁家埠等处,酌量外筑土堤圈入,以防庐舍。但土堤松浮单薄,恐未能抵御潮汐,且海塘形势迁徙靡常,原应随时相度。
今此地历年因离海尚远,外有沙地,未足为虞,不期自今夏水发以后,昼夜冲刷,遂至逼临内地。若不及早捍卫,关系两邑生灵匪浅,应再于华家衖草塘止处,接筑柴草塘一带,至仁邑沈家埠迤西之潮神庙东首止,计长二千二百二十余丈,相度缓急,陆续开底建筑,并建盘头下埽。”

(2)浙江巡抚•吏部尚书朱轼
《钱塘江志》(1998):“朱轼(1665-1736) ,宇若瞻,号可亭,高安(在江西)人。清康熙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浙江巡抚、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康熙五十六年至五十九年(1717-1720)任浙江巡抚期间,正值钱塘江河口江槽改迁北大门,夏盖山之北又出现中沙,潮蚀两岸,海宁、上虞海塘先后告急。
朱轼在海宁先设备塘河,然后创筑以木柜贮碎石为塘基的大石塘和高达塘身之半的坦水,继而在普儿兜筑鱼鳞塘500丈,开清代大规模建鱼鳞塘的先河。
另外叉开挖中小门引坷,在上虞修建条块石塘,使险情得到初步缓解。他还认为海患频发,应设专员负责岁修,以保永固,经奏准设海防同知专职管理海塘,为清代设专官的先例。
雍正二年(1724),江、浙发生严重潮灾,朝廷派他到华亭(今金山、奉贤一带)、海宁、余姚一带商议修筑海塘方略。当时余姚的榆柳塘和华亭、海宁等石塘,都在他定议以后动工修建。
十三年(1735)复因浙江经办海塘各员意见参差,清廷认为朱轼谙练塘工,再次派他来浙稽查、总理海塘事务,但未抵任又被召还。”
“大事记 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抚朱轼奏准以木柜装石为基,以大石筑海宁海塘958丈。五十九年正月竣工。这是清代大规模兴建石塘的开端。是年,浙江巡抚朱轼派人开浚中小门引河,不久复淤塞。这是清代开挖中小门引河的开端。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七月初五日,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浙江巡抚朱轼请准,在杭州、嘉兴、绍兴3府各设海防同知一员,专司钱塘江海塘岁修。这是清代设专职官员管理海塘之始。
七月,觉罗满保和朱轼请准,建海宁浦儿兜至姚家堰西段海塘,六十一年二月竣工,计筑鱼鳞大石塘500丈,草塘1055丈。这是海宁、仁和两县最早的鱼鳞大石塘,也是清代首次兴筑鱼鳞石塘。”

《海塘录》:“雍正三年(1725)正月吏部尚书朱轼等题为钦奉 上谕事雍正二年十二月初四日【臣】轼面奉:......又历勘杭、嘉二府,东自仁和县翁家埠起,西至海宁县城东陈文港七十余里,历年洪涛冲陷,屡经修建石塘,题报在案,今頼。”(《浙江通志》也有此记载,不过这里“东西”不分了。)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0:44
2.雍正
《浙江省水利志》:“雍正年间(1723~1735),继续在海宁险要地段兴建乱石塘1290丈、条石塘500余丈,以及柴塘、桩板塘等,并在塘前筑盘头、建坦水,着手修复塔山坝,在塘后浚塘河,筑备塘。以上各类海塘,除500丈鱼鳞大石塘外,均先后坍坏。”

《钱塘江志》(1998):“雍正八年(1730),仿黄河河防体制,设千总、把总2员,外委4名及塘兵196名,分驻东、西两塘(海宁、仁和段海塘),常驻护塘,归杭嘉湖道管辖,海防同知兼辖。
十一年(1733),设海防兵备道,统辖管理海塘的文武员兵。并将杭州府海防同知增至两员,分防东、西两1塘;设守备两员,分管左、右两营;千、把总亦增为12员,外委增至16名,塘兵增加到9841名,分属左、右营。分驻于仁和八仙石到平湖金丝娘桥的12汛。
此外,各县江海塘工的防汛与督工,则由主簿或县丞负责,绍兴府通判兼理南岸海塘。
十二年,海宁、仁和段海塘添设海防水利通判1员。”

《余杭县水利志》(1987年10月):“钱塘江海塘,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吏都较为重视。清雍正年问配有塘兵,设立堡房,分点防守。后改堡夫。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海塘工程局,为整治钱塘江之机构。”

(1)大学士嵇曽筠
《钱塘江志》(1998):“嵇曾筠(1670-1739),字松友,号礼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间进士,历任河南、山东及江南河道总督、总理浙江海塘工程事务兼浙江巡抚、总督等职。
嵇曾筠治黄多年,以善用引河杀险、筑坝制溜著称。雍正十三年(1735)调浙总理海塘工程事务后,首先择险修砌石塘、修补坦水、加镶柴塘、帮筑里戗等以巩固旧塘,并将海宁的一段绕城险塘改建成鱼鳞石塘505丈,并筑随塘坦水。随又建海宁城东、西的鱼鳞石塘6000余丈,虽未及在他离任前完成,但己为海宁建成永久性的一线海塘奠定基础。
嵇曾筠建的鱼鳞石塘,制式更为完善,成为以后修筑钱塘江强潮地段海塘的模式,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
此外,他还以《千字文》字序统编仁和至平湖4县柴、石各塘塘号,以利管理,组建运石船队,并建立一系列管理章程、纪律,使工程质量得以提高,海塘得以稳固。”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六十三):“大学士总理浙江海塘,并管总督事务嵇曾筠疏请:抢修东西两工旧石塘,及加镶翁家埠一带草塘。从之。”
《海塘录》 第1部分:“大学士嵇曽筠奏:......又查石工坍裂后,多用柴镶筑补垫。是以容易漏纵,须仍用大石块铺砌方固。至于柴草工程,宜加镶髙厚。查海宁西翁家埠一带,塘根甚难钉桩砌石,请购运柴料加镶,与附土塘身一律高平。下部议行。”


(2)浙江总督兼巡抚•李卫
《钱塘江志》(1998):“李卫(1686-1738),字又玠,铜山(今安徽徐州)人。清康熙朝捐资为兵部员外郎,后历任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总督、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
在雍正四年至八年(1726-1730)任浙江巡抚、总督期间,海宁自翁家埠至尖山间的近百里海塘,全线临江,于是在险要塘段抢筑乱石塘、柴塘近2300丈,并修建柴盘头挑溜,缓和了危急形势,且为进一步修筑永久性的鱼鳞石塘取得缓冲时间。随又设塘兵200名及千、把总等员介分驻沿塘,常年修护,清代在钱塘江海塘设置营汛管理组织即自此始。
六年(1728)奉令节制江南7府5州后,还亲查议松江海塘修筑。调任直隶总督后,于十一年(1733)奉命会同内大臣海望来浙通盘相度海塘形势,筹划修筑事宜,提出修复塔山坝,兴建土备塘,以及可垂永久的大石塘、坦水,设置海防道,扩大营汛兵丁人员等措施,经奏报清廷同意后,一一付诸实施,使北岸海塘的管理得到加强。”
“大事记 雍正八年(1730)五月,浙江总督李卫请准仿黄河河防体制,海塘设千、把总各1员,塘兵200名,分守钱塘江东(海宁)、西(仁和)两塘,负责修防,归杭嘉湖道管辖。这是清代在钱塘江海塘设置专门管理机构之始,也是采用分防、建汛管理体制的开端。
后曾一度设海防兵备道专管杭嘉湖海塘。员、兵配备数和营、讯设置、分防范围屡有变化,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北岸仁和至平湖海塘共分7汛,设守备和干、把总等20员,兵丁625名,基本成为定制。”

《清史稿·李卫传》:“李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徐州)。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
康熙五十八年(1719),迁户部郎中。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
雍正二年(1724),就迁布政使,命仍管盐务。
三年(1725),擢浙江巡抚。
四年(1726),命兼理两浙盐政。疏言:“浙江户口繁多,米不敷食。请拨盐政归公银十万,委员赴四川采运减粜,款归司库;有馀,以修理城垣。”卫整理盐政,疏言:“诸场有给丁滩荡者,以丁入地,计亩征收;无给丁滩荡者,暂令各丁如旧输纳。”又言:“浙省私贩出没,以海宁长安镇为适中孔道,请设兵巡隘。”又言:“江南苏、松、常、镇四府例食浙盐,镇江接壤,淮盐偷渡。请敕常镇道及京口将军标副将、城守参将等督饬将吏水陆巡缉。
五年(1727),奏修海宁、海盐、萧山、钱塘、仁和诸县境海塘。寻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
六年(1728),奏言:“江、浙界上盗贼藏匿,浙省究出从盗,咨江南震泽县捕治,竟以替身起解。案中诸盗,江南督臣范时绎留以待谳。今察出有举人金士吉等徇庇,当请褫夺,并提江南所留诸盗穷究党羽,剪除巢穴。”得旨嘉奖。温、台接壤,濒海有玉环山,港岙平衍,土性肥饶。前总督满保因地隔海汊,禁民开垦。卫遣吏按行其地,奏请设同知,置水陆营汛。招民垦田,於本年起科;设灶煎盐,官为收卖;渔舟入海,给牌察验;鱼盐徵税,充诸项公用。卫经画浙东诸县水利:鄞县大嵩港溉田数万亩,岁久淤浅,卫令疏濬,筑塘设闸,开支河溉田。镇海灵岩、大丘二乡有浦口通海,旧有闸已圮,卫令修筑。定海多旷土,卫令察丈清理。上虞濒海潮汐没民田,卫为奏请除额;县有夏盖湖,积淤多已成田,卫令察丈,许民承业升科。”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八十九):“工部议覆,浙江总督李卫疏言:海宁沿塘,东自尖山,西至翁家埠,绵亘百里,皆临大海。今南岸潮头直射,北面护沙洗刷无存。一线草塘,不能抵敌全海潮势。若非向里添砌石工,难以保固。”

汪坚青修《杭县志稿》:“雍正六年(1728)十二月总督兼廵抚李卫奏:翁家埠一带,原无官塘,其临海月牙湾,不能保固,亦应酌量地势接建草塘与□有之草塘相续。”

《海塘录》第1部分:“十二月修海宁南门外海塘及钱塘江塘 总督李卫言:......更有马牧港一带,桩板乱石土塘一千丈,前止加条石一层,应酌量増髙。又翁家埠一带,原无官塘,其临海月牙湾,不能保固,应酌量地势接建草塘,与旧有之草塘相续。《李卫请修海寜海塘及钱塘等县江塘疏【雍正六年】》”

《海塘录》第2部分:“督臣李卫请另筑石塘,并筑盘头草坝疏【雍正七年】冬十一月海宁荆煦庙等处草塘内另筑石塘 总督李卫奏称:八、九月来,秋潮汹涌,宁邑沿塘,东自尖山,西至翁家埠,绵亘百里,皆临大海,非同从前工段仅止数百余丈险塘可比,若欲尽建钜石大搪,为费实属不赀再四筹画。
西塘除老盐仓东原有大石塘五百丈外,自此至翁家埠一带,俱系险工内,荆煦庙至草庵,向有先后筑草塘一千九百余丈,此时俱系土塘,今就草塘之内,収进二三丈,开深根脚,用大桩排钉,深入沙底,儧办巨料,砌筑石工。仗此旧有草塘,以防其外使,内之石工人力,可施保至三年之期,即草塘或有损壊而石工亦已告成。”

清•李卫、嵇曾筠等修《敕修浙江通志[雍正] 》、清•嵇曾筠监修《浙江通志》:“又历勘杭、嘉二府东,自仁和县翁家埠起,西至海宁县城东陈文港七十余里,历年洪涛冲陷,屡经修建石塘题报在案。今赖圣主洪福,塘外淤沙三四十里不等,高处平塘,低处露出塘身三四尺不等,毋庸议修。
自陈文港起,至尖山二十余里内,草塘七十四丈,乱石砌边土塘三千七百二十六丈,塘外淤积沙涂尙薄,潮水犹注塘下,应将土塘加宽一丈五尺,高三尺,顶铺条石,厚一尺,以防泛溢。其草塘七十四丈,并照式改修,再塘外原有乱石子塘,宽三四尺不等,外加排桩,因年久欹斜,子塘大半零落,应修砌完固。从前原无子塘之处,亦照式兴修,如此则海宁塘工可无冲决之患矣。”
“又翁家埠一带原无官塘,其临海月牙湾不能保固,亦应酌量地势,接建草塘,与旧有之草塘相续。”(清•陈璚修《杭州府志》也有此记载)
“程元章、方觐、王敛福等传集工员公同确议,宁邑沿塘东,自尖山西至翁家埠,绵亘百里,皆临大海,非同从前工段仅止数百余丈险塘可比,若欲尽建巨石大塘,为费实属不赀,是以向来督抚诸臣,俱于不用石工之次险处,所议筑草塘抵御,彼时塘外尙有护沙拦挡潮水,略有到岸,不致侵啮根底。每年岁修加镶,犹可恃以保护。”
“现在松江塘料半向浙山开采,出产一时不敷,又兼海河闸坝转运艰难,势必旷日持久,岂有听其冲卸,坐待办料齐全而后动工之理?况此时正当冬汛,若不急于设法整备,转瞬春潮坍卸堪虞。臣等再四筹思,西塘除老盐仓东原有大石塘五百丈外,自此以至翁家埠一带,俱系险工内。
荆煦庙起至草庵止,向有先后修筑草塘一千九百余丈,此外俱系土塘。今就草塘之内,收进二三丈,开深根脚,用大桩排钉,深入沙底,儹办巨料,砌筑石工,一面多备柴草桩木,将旧日草塘根脚虚浮者,加桩签钉,镶砌高厚,其原无草塘者,酌量增添,仗此旧有草塘以护其外,使内之石工人力可施保至三年之期,即草塘或有损坏而石塘亦已吿成。”
“又新建之条石塘,石块虽小,尚属整齐,均无庸修补。其余块石,柴草各塘以及翁家埠、万家闸去年冲塌之处,有已经黏补者,有现在动工修筑加谨保䕶者,但草塘易于朽烂,块石石塘亦易坍塌,若使仅仅粘补,年年抢修,岁需钱粮盈千累万,积至数年不可胜算。而塘工之单薄危险如故,非经久奠安之计。似应堵仍无涨沙,再行改建,似亦未迟。(清•李圭修《海宁州志稿》、《海塘录》也有类此记载:“......(同前)非经久奠安之计。似应改建大石塘,庶可垂之永远,所需工料约银一百八十余万两。”)
惟是翁家埠一段草塘,其地脚系活土浮沙,恐难钉桩砌石,或仍用草工堵御。虽须时加黏补,而地面不过十余里,每年所需无多,至塘改建大石塘,庶可垂诸永远,所需工料约银一百八十余万两,所用夫役木石及运送船只等项甚多,即使用力趱修,非历数年之久不能吿竣。”(清•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也有此记载)
“查海宁县迤西翁家埠一带,塘根沙土虚浮,难以钉桩砌石。从前修做扫工用柴堵御,绵亘二十余里,随修随垫,危险异常。现今潮平之时,扫工出水仅有一二尺不等,适遇伏秋大汛,势必漫扫溃塘,甚为可虑。臣请购运柴料,普例加镶务与附土塘身一律高平外,用长桩签钉坚实,再于险要处所多贮柴束土方,预备抢修以资保护。”

(3)内大臣•海望
《海塘录》第2部分:“内大臣海望题明増修土备塘疏【雍正十年】臣海望、臣李卫于二月初八日扺浙江省防,同总督程元章,由杭州南门外至海宁县,沿塘履勘。其翁家埠、万家闸□要塘工已委专员抢修,保防春汛至通盘工程应如何设法料理之处,俟将对岸形势查勘明悉,另行确议具奏。”
“海望言:华家衖以东,尖山以西,以及翁家埠、万家闸,去年冲塌之处,有已经粘补者,但草塘易于朽烂,块石旧塘亦易坍塌,非经久奠安之计。似应改建大石塘,庶可垂之永远。”
“内大臣海望奏言:翁家埠草塘沙土浮活,恐难施桩砌石,或仍用草工,堵御第急雨飓风,不能预测。若止一层隄岸,未为万全。应请于塘后添筑土备塘一道,比旧塘再高五六尺。”
“雍正十一年,建凡十七座时,内大臣海望修筑土备塘。因内有备塘,外有石塘,民居其间,雨水无从防泄,乃于最低积水之处,建设涵洞。在东塘者,掇转庙二座,陈文港、车子路、尖山运河、双乂港、蘓木港各一座。在西塘者,杨家庄、天门河各二座,马牧港、翁家埠、杭宅坝、三角田、曹殿坝、万家埠各一座。”
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会筹海塘情形疏雍正十一年 工部尚书海望
惟是翁家埠一段草塘,其地脚系活土浮沙,恐难钉桩砌石,或仍用草工堵御。虽须时加粘补,而地面不过十余里,每年所需无多。至塘内地势低洼,及塘背附土单薄之处,现今即应培补,所需培补之土,沿塘或无官地挖取,应照河工之例,交与地方官逐段确查,酌量购买民田应用,仍将所买民田额征钱粮,查明题豁。
又查雍正二年,风潮偶大,海水漫溢塘面,损伤民田庐舍等。窃思骤雨狂风,不能预测。若仅此一层堤岸,未为万全,且现在石草各旧塘,一时未能改筑,应请于海塘之后,添筑土备塘一道,比旧塘再高五六尺,务令于今年秋汛以前,上紧趱筑完工。万一风潮泛溢,有此备塘抵御,可以护卫。
再查仁和至查浦一带海塘,不下三百里,若无专管人员,将来不无废弛之患。查河工定例,专设文武官弁,董其责成。
今浙省海塘亦甚紧要,前经题委杭嘉湖道一员,带管工程,非其专责。所设杭嘉海防同知二员,千把总各一员,兵二百名,亦恐照料难周。应请专设道员一员,添设同知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三员,把总七员,兵八百名。所设官兵,不无岁需俸饷之费。但查塘工岁修钱粮,现今每年不下数万两。此后如有粘补工程,即以兵丁充夫工筑,则岁修钱粮,可以少减。且设有官兵巡查照看,随时修补,既可保固塘江,而于工筑之暇,仍令勤加操演,则海疆亦得藉资防御矣。”(《浙江通志》 也有此记载)

海望(?—1755),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孝恭仁皇后族侄。初授护军校。
雍正元年(1723),擢内务府主事。累迁郎中,充崇文门监督。
雍正八年(1730),擢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户部三库,赐二品顶戴。
雍正九年(1731),迁户部侍郎,仍兼管内务府,授内大臣。
乾隆四年(1739),任军机大臣、太子少保。
乾隆十年(1745),被罢办理军机。
乾隆十四年(1749),复调户部尚书。
乾隆十七年(1752),以建筑两郊坛宇发帑过多,与侍郎三和等自行奏请严议,当夺官,上宽之。
乾隆二十年(1755),卒,遣散秩大臣博尔木查奠茶酒,赐祭葬,谥勤恪。子兆惠。《清史稿列传七十八》
封拖沙喇哈番世职二。雍正中,先后勘视浙江海塘,请于海宁建石坝,改海宁、仁和两县海塘为大石塘。雍、乾之交,为九大顾命大臣之一,协办总理事务。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1:27
(4)《海塘录》
“内阁中书翟均廉撰 疆域:杭州海塘,自海宁止然,其海非大洋也。仁和以西称‘江’,仁和以东称“海”。江之广,不过十余里。即海宁之海,亦不过数十里。苐龛、赭两山,夹峙于江海之处,潮水由广入隘,奔腾冲击。上激塘身,下搜塘底,其危险较滨临大海者加甚。焉省城多山,迤东四十里,为仁和之翁家埠,向以水流沙活,止筑草塘抵御。自翁家埠起,五十里至海宁城,又五十里至尖山,旧皆垒土镶石,一线危堤绵亘一万数千余丈,受朝夕两潮冲击,此唐宋以来葺治相仍所不废也。”
“增拨防防海塘兵弁 抚臣方观承:以左营之念里亭,右营之八仙石、章家庵、观音堂、靖海等处五汛,弁兵按汛撤拨南塘,其北塘除调拨外,分守各汛,操防力作。若八仙石、章家庵二汛工程,应归于翁家埠汛经管,观音堂汛工程应归老盐仓汛经管,靖海汛工程应归于镇海汛经管,念里亭工程应归于尖山汛经管,均令汛弁按工巡防,其抽拨南塘者,自应就地建造衙署营堡,以便栖止而一应统辖,宜悉照北塘之例以昭画,一经大学士防议准行。”
“副都统隆升请筑鸡嘴挑水浮坝疏【雍正十二年(1734)】查勘两河工竣之后。西塘自万家闸、翁家埠、老盐仓。至杨家庄一带险工,贴塘沙涨五十余里,现今霉汛大雨以来,西塘平穏,尖山水口尚未堵塞。
查原奏内有设法堵塞之语,臣等预为设法在于贴接尖山外口,由东南而至西北,用树朩扎筏横斜,先暂筑鸡嘴挑水浮坝一道,以顺攩潮水之入。再就尖山西首于文武庵左右,由西北而至东南,用树朩扎筏横斜,亦先暂筑鸡嘴挑水浮坝一道,以顺攩江水之出。应用大树挂锚,用柴卷埽内带石土钉砌,使两道浮坝相对于外,尖山、塔山包罗于中,以便在尖山脚下,用竹篓盛石挨砌,层层施工堵塞,但临期或有因时变通修用物料之处,容臣等设法料理可也。”
“又议于河庄山分驻弁兵,廵视中小亹水势情形,应即于对岸之翁家埠汛内,分派外委一名,带兵一十五名,前往驻札,将河庄、葛岙、蜀山一带上下水势按日折报。如当夏秋大汛,水势盛涨,仍即随时折报,海防道不时稽查廵阅,至撤拨弁兵之北塘五汛,就近分归各汛管理之处。
查八仙石、章家庵二汛工程,应归于翁家埠汛经管。观音堂汛工程,应归于老盐仓汛经管。靖海汛工程,应归于镇海汛经管。念里亭汛工程,应归于尖山汛经管。均令汛弁,按工廵防,其右营守备,既已调拨南塘。所有原管之北塘柴工程,均应统归左营守备管辖,以专责成一,调拨南塘官兵,应请建给衙署营房,以便栖止也。”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1:43
3.乾隆
《浙江省水利志》:“乾隆年间(1736~1795)有鉴于此,着手建设稳固经久的海塘,加强塘工管理。清帝弘历曾六下浙江,四临海塘,专程察看,亲自擘划,可见对海塘工程的重视。乾隆元年,首先新建海宁绕城鱼鳞石塘505丈,二年四月,大举兴建海宁城以东以西石塘,至八年二月告竣,共6098丈。此后迭有兴筑和改建,终乾隆朝计在海宁、仁和一线建成鱼鳞石塘14086丈,条块石塘542丈,块石塘1156丈,柴塘2625丈,规模空前,从而使仁和、海宁一线海塘得有近百年的安谧。”
“当江流改道中小门期间(1747~1759),曾令右营大部分官兵移驻南岸自西兴至曹娥的龛山、大林、三江、徐家堰、梁项等5汛;不久裁营兵设堡夫,北岸按一里一夫设置,南岸按二里一夫设置;当江流复归北大门后,北岸吃紧,又酌情改夫为兵,恢复海防护塘营汛。”

《苕溪运河志》:“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钱塘江江流改道中小门出入,仁和、海宁一带海塘的险情缓解,除平湖、海盐、澉浦3汛外,仁和、海宁两县范围内原有八仙石等9汛撤并为翁家埠、老盐仓、镇海、尖山4汛,并将右营守备随带千总2员、把总3员、外委6名、兵丁300名调驻南岸。
乾隆十九年(1754年),撤海防兵备道,北岸海塘就近归杭嘉湖道统理,并裁海防营员兵,改设堡夫,北岸按一里一夫设置,计300名。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流复归北大门,先在仁和、海宁一线裁去原有堡夫103名,恢复海防营汛千总1员、把总两员、外委3员,设马、步兵丁80名,守兵103名,分尖山和翁家埠两汛驻防。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海盐、平湖一线也恢复营汛,并陆续增加营汛数量及员弁兵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北岸海塘营汛始成定制,自仁和乌龙庙到平湖金丝娘桥共设李家埠、翁家埠、戴家石桥、镇海塔、念里亭、尖山、盐平7汛,有守备1员,千总、把总7员,外委13名,驻兵丁625名。”

《钱塘江志》(1998):“乾隆十三年(1748),因江流改道中小门出入,仁和、海宁一带海塘的险情缓解,除平湖、海盐、澉浦3汛外,仁和、海宁两县范围内原有八仙石等9汛撤并为翁家埠、老盐仓、镇海、尖山4汛。”
“大事记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初二日至初四日,高宗弘历阅视海宁海塘。
乾隆二十年(1765)闰二月初五日至初七日,弘历第二次阅视海宁海塘。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初二日至初四日,弘历第三次阅视海宁海塘。
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弘历第四次阅视海宁海塘。”73岁的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最后一次阅视钱塘江海塘。钱塘江北岸共设七汛九十四堡,成为定制。
乾隆帝《题土备塘》:
土备塘云海望脩,意存未雨早绸缪。石柴诚赖斯重障,是谓忘唇守齿谋。
乾隆五十二年(1787),全部鱼鳞大石塘工程竣工,浙江海防系统最终形成,“以垂永远”。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十五):“原任浙江巡抚留办海塘工程王亶望奏:......查潮神庙、翁家埠一带,多系沙土,下桩微觉涩滞,必须加工签钉。倘稍有苟简,则虽筑砌紧严,钩灌整密,而根底松浮,塘身总难坚固。批:此断不可,慎之。若实有浮沙,不能下桩,亦不可回护前旨,将实情奏来。”

(1)浙江巡抚•庄有恭
2020年06月18日李永和《武林文肆•江苏巡抚管浙江海塘》:“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莅临海塘,现场指导修筑事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乾隆皇帝调庄有恭任浙江巡抚,开始了三年多的治浙历程。
庄有恭,字容可,广东番禺人,祖籍福建晋江。乾隆四年(1739年)一甲一名(状元)进士。《清代大学士传稿(1636—1795)》载:及拆阅,高宗(乾隆)喜曰:‘广东偏远之省,竟出状元耶!’授翰林修撰,入直南书房。十六年八月,授江苏巡抚;十七年十月,暂署两江总督;二十四年四月,调任浙江巡抚。
当时钱塘江入海之处经历三亹,曰南大亹、中小亹、北大亹。乾隆九年以后水行中小亹者十数年,二十四年渐趋北大亹。
庄有恭到任后,查勘水利工程,到海宁查勘海塘工程,了解石塘、柴塘,登尖山了解河势、水情。奏报朝廷,请发国帑给富阳、建德、桐庐、分水四县,修补水利工程。增修海宁老盐仓柴塘,潮流顶冲处修建鱼鳞大石塘;在塘外侧增修坦水,用前人竹络之法,编竹为篓,内装巨石,鳞次栉比,护卫塘脚,预防塘脚和地基冲刷;又奏请朝廷,恢复海塘兵,专司负薪、运土、甃石、下桩;设守备一员,千把外委十二员,分界防守。他任浙江巡抚期间,经常亲临海塘一线勘察,分析潮汐动态,遇有海塘损伤,及时安排修复。海塘工程安然无危,百姓安居乐业,乾隆皇帝甚为满意。
乾隆皇帝非常重视浙江海塘的安危。海塘修筑、管理、抢修须有一定的专业性及经验性,而接任浙江巡抚熊学鹏来自广西(巡抚),不了解海塘工程。为了确保浙江海塘的安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庄有恭调任江苏巡抚后,乾隆皇帝仍命其办浙江之海塘、赈务。《清实录·高宗实录》卷六七二载:‘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日,奉上谕,庄有恭已有旨,调补江苏巡抚,其海塘工程,庄有恭筹办甚属尽心。且浙省现有查办灾赈事务,亦为紧要,庄有恭奉到调任之旨,可将巡抚印务暂交索琳护理,其日行事件照常接办。惟塘工赈务,仍听庄有恭专司其事。(江)苏、杭(州)一水之地,案牍往还,本可无虞稽误。至熊学鹏到浙(江),其赈务自可妥办。若海塘工程,自不如庄有恭之轻车熟路。邻封伊迩,应令两抚彼此始终会办。在庄有恭亦断不因既经调任,稍分畛域也。将此一并详谕知之。钦此。’
乾隆又在给熊学鹏的谕旨中说道:‘调任广西巡抚熊学鹏,疏报雨水情形。得旨:欣慰览之。今用汝为浙江巡抚,宜速赴新任。一切实心经理,毋为过当之事,模棱固不可也。至海塘一事,汝与庄有恭和衷共理,彼甚留心,汝应取济。一切勉之’(《清实录·高宗实录》卷六七三)。
此后,凡涉及浙江海塘的相关事务,均由江苏巡抚庄有恭和浙江巡抚熊学鹏联衔上奏,及时处置。譬如,乾隆二十八(1763年)年正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修海宁柴塘及盘头埽工;二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请海宁塘接筑篓工酌加土堰;四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建海宁东塘坦水及尖山石篓;七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改建海宁戴家石桥鱼鳞大石塘;九月又奏请改缓修石塘为鱼鳞大石塘。二十九年正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建海宁东、西塘坦水及接筑翁家埠柴塘;六月,修海宁绕城坦水;十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改建海宁鱼鳞大石塘;十一月,刑部尚书、管理江苏巡抚事庄有恭和浙江巡抚熊学鹏奏修海宁柴塘及东、西塘盘头;十二月,建海宁绕城坦水及修西柴塘。乾隆三十年十月,刑部尚书、管理江苏巡抚事庄有恭和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改建海宁戴家石桥鱼鳞大石塘。直到庄有恭调京后,才停止了管理浙江海塘的使命。”
《钱塘江志》(1998):“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番禺(广东广州)人。清乾隆朝进士第一名。历任江苏、浙江、福建巡抚。
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759-1762)任浙江巡抚时,钱塘江河口江槽在中小门。安流十二年后,于数月之内改奔北大门。当时海宁沿江近4000丈柴塘己停修十余年,石塘坦水亦因淤沙而未建,骤然告急,形势紧迫。庄有恭积极准备柴料,镶修柴塘;安排竹笼、条石修建坦水;并帮筑高厚附塘土堰,彻底改建危殆旧塘;工按轻重缓急,井然有序。调任江苏巡抚后,高宗弘历仍要浙江巡抚与庄有恭会办浙江海塘事务,直到他进都供职为止。”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七):“浙江巡抚庄有恭奏:海宁县塘坦最要工程,业经奏明办理。兹查海宁绕城一带,桩石残缺之六十五丈,应行议修。曹殿以西,向未建坦之八十二丈,应行议建。请归前案,一并乘时赶修,以防春汛。翁家埠至老盐仓一带柴塘,当此江海全趋北大亹之时,诚为紧要。但老沙尚宽二千余丈,似可无虞,应否拆修?”
(卷之六百三十一):“浙江巡抚庄有恭奏:杭州府属之东西两防塘工。自上年霜降后,江流弱小,不能冲刷南沙,以致逼溜北趋,将北岸涨沙刷卸。现在西塘境内之翁家埠、老盐仓、马牧港一带,刷去老沙,自三十丈至一百三十余丈不等。”
《海塘录》:“抚臣庄有恭疏:老盐仓西华家衖、翁家埠等处,现在江溜海潮均由北大亹(men),水势宽七八百余丈不等。虽塘外老沙尚未摧圯,然水势靡常,请先发银给富、建、桐、永四县,速运至工所以备应用。下部议行。”

(2)浙江巡抚•熊学鹏
清•陈璚修《杭州府志》:“二十九年正月,江苏巡抚庄有恭、浙江巡抚熊学鹏奏:建海宁东、西塘坦水及接筑翁家埠柴塘海塘紧要,海宁城东之念里亭汎内第五十四段、六十四段、六十六段,及城西之戴家石桥汎内第三十三段、三十四段、四十五段、七十二段,鱼鳞大石塘外,估筑坦水一道,长一百七十七丈七尺,翁家埠汎内柴塘接镶一百丈(乾隆志)共享工料银五千九百六十七两。”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七百三十三):“浙江巡抚熊学鹏奏:仁、宁二县境海塘。西塘翁家埠,海中新涨嫩沙较前刷低,间有竹篓边篾破损,及石块卸落者,业经修筑完整.。”
(卷之七百四十三):“浙江巡抚熊学鹏奏:仁、宁二县海塘。本年雨旸时若,并无风潮。八月大汛。北岸工程。均获平稳。翁家埠塘外,及陈家坞迤东,相近塔山处,增涨新沙,较前更为绵亘。”
(卷之七百四十五):“戊戌。吏部等部议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称:仁和、宁波二邑塘工,设东、西两海防,同知分管。其西防同知,管仁邑八仙石起,至宁邑戴家石桥止,八十五里工程,向未设署,伏秋在工赁屋防护。查该同知所管之翁家埠,为八仙石、戴家石桥适中之区,与老盐仓要工亦近。请于该处建设衙署,俾得驻工防汛。从之。”

《海塘录》:“工部覆抚臣熊学鹏请修翁汛柴塘议【乾隆二十八年】浙抚熊学鹏疏称,海宁县老盐仓迤西。至翁汛境内厢筑柴塘工,长一千三百四十五丈,俱已完竣。惟翁汛境内柴工迤西塘外,护沙被潮冲激,旧柴塘桩木霉朽,应于新工,之西照已竣柴塘高宽成式,再行连接,拆筑柴塘一百丈,以资捍卫。”
“接筑翁家汛曹殿东柴塘 抚臣熊学鹏题称海宁县老盐仓迤西,至翁汛境内,镶筑柴塘一千三百四十五丈,并巳完竣。惟翁汛迤西塘外,防沙被潮冲激,旧桩霉朽,应于新工,之西曹殿东,拆筑柴塘一百丈,估需工料银二千七百二十七两,下部议行。”
“内阁中书翟均廉撰 疆域 ......翁汛柴塘 在宁邑西塘观音堂迤西翁汛内,乾隆二十八年抚臣熊学鹏题请接筑长一百丈。曹殿柴塘 在宁邑西塘翁汛内曹殿东,乾隆二八年抚臣熊学鹏题请接筑长一百丈。.......接筑翁汛柴塘一百丈,估银二千七百二十七两零......”
《海塘录》:“翁家汛柴塘 在宁邑翁家汛迤西,乾隆二十八年抚臣熊学鹏题请折筑长一百丈。”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2:11


楼主:人笑佛  时间:2022-01-24 09:12:31
4.嘉庆
《浙江省水利志》:“到嘉庆朝(1796~1820)北岸海防护塘营汛始成定制,设守备一员及千总、把总等20员,兵丁625名,分驻自仁和县乌龙庙至平湖金丝娘桥的李家埠、翁家埠、戴家石桥、镇海、念里亭、尖山、盐平等7汛。这一体制一直保持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除个别调整外无大变动。”
《钱塘江志》(1998):“嘉庆年间(1796-1820) ,北岸海塘的海塘营汛始成定制。自仁和乌龙庙到平湖金丝娘桥,共设李家埠、翁家埠、戴家石桥、镇海塔、念里亭、尖山、盐平7讯,有守备1员,千总、把总6员,外委13名,兵丁625名。
这一编制定额,除个别有变动调整外,一直保持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间,道光三十年(1850)将仁和、海宁一线的东、西两防,政划为东、中、西3防,添设中防同知1员。”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