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科学技术

字数:98703访问原帖 评论数:413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2 00:27:55 更新时间:2022-09-26 03:38:02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1 16:27:55
目录
*文明是历史的基本单元
#文明的定义和标准
#阶级区分和国家政权
#文明生命周期
#文明的属性:历史和文化
#文明演进的内生动力
*农业革命:文明的曙光
*古代的主要文明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1 16:41:28
修改重发
目录
*文明是历史的基本单元
#文明的定义和标准
#阶级区分和国家政权
#文明生命周期
#文明的属性:历史和文化
#文明演进的内生动力
*农业革命: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进化
2)新石器时期的气候地理变迁
3)农业起源
4)东亚大陆农业和文明的起源
5)跨越文明的门槛
6)最初的技术和科学
*古代的主要文明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1 16:44:30
(00)
*历史的基本单元是文明
古代世界历史的基本单元不是国家,也不是民族,而是文明。文明的主体是人,这里指的是人的群体,也就是族群和民族。
一般而言,文明的定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具体到不同的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华文明等,那么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通常是一个地缘板块)和历史时段生活的部族或民族群体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文明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多面体,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历史-时间属性和文化属性。文明与文化不同,文化是指精神产品,如宗教文字艺术语言等。政治观念和制度也是属于文化。而文明除了文化之外,还包含经济、技术等物质产品,还包括相应的族群和历史本身。
构成文明的四大要素:经济状况、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
文明纵向的演进:神话、宗教和理性三个时代。
文明离不开所在的地理环境。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加上族群的文化和历史变迁就构成地缘。中华文明的地缘基础是东亚大陆地缘板块。
#文明的定义和标准
通常认为文明包含三大要素:城市、金属器具和文字。在有文字前的人类活动称为文化。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可以说具有四千年文明、五千年文化。除了这三条硬杠外,政治组织的形态(国家政权)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讨论】文明三标准
文明的三标准——城市冶金文字——最初是在现代史学创建的年代,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考古和研究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标准对亚欧非大陆基本适用。可是后来在研究美洲历史时发觉难以界定美洲的文明,于是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明标准。俗人不了解美洲,也不知道美洲的文明依据什么标准。本楼完全无视美洲文明【】
【讨论】金属文明与石器文明
文明三标准以冶金作为基本依据,而把此前的农业和人类活动遗迹称为“古文化遗址”(注意文化的另一个更常用的含义是精神产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农业生产是古文明最重要的依据。在冶金之前已经存在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并且石器时代也可以建立繁荣并严密组织的社会,美洲文化(文明)就是实例。这种观点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赞同。他们认为良渚文化也是文明,从而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大大提前。这些“农业文明论”者往往有意识地把“文明”和“文化”混同。俗人赞同三标准,并在需要的时候把前金属文明称为“石器文明”,包括美洲文明和良渚文明。【】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2 15:55:26
(01)
#阶级区分和国家政权
在跨越文明门槛的过程,阶级分化和政治权力也会同时生成。它是文明形成的重要参考。
在文明萌发期的文化遗迹就发现显著的阶级分化。不同阶级的墓葬差别巨大。还发现杀戮和殉葬。这说明,部落之间经常交战,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已经出现。
文明出现的时候总是会产生相应的政治权力即国家。国家有政治和地理二层含义,一层是强制的政治权力,而国家必定是有阶级区分的;另一层是指这个政治权力(国家机器)所控制的土地范围,就是领土。
一个文明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国家。小小的希腊文明含有很多个城邦国家。而罗马帝国就代表了罗马文明,是一种国家型文明。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国家型文明,它的国家形态就是中国。从历史来看,中国这个词有狭义和广义二种。前者基本是指中原王朝;后者泛指东亚大陆,可以称之为“大中国”。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2 15:56:25
(02)
#文明生命周期
俗人相信,文明有生命周期。古代的文明会经历形成-发展-停滞衰老的周期。文明与单个生命不同,在停滞衰落期不一定会消亡,而是有可能走入长期的停顿。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原生代(四大文明)延续到近代和现代的长寿命文明。传统中华文明完整地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停滞衰老的周期。
从古代各大文明来看,它们同样遵循生命周期律。虽然表现形式和阶段性各不相同,可是都经历形成期、成熟期和停滞期等阶段。
文明的形成期是模糊的、发展迟缓的。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文明形成后会进入活跃的好学而且善于创新的发展时期,稳定的成熟期往往是文明的巅峰。
越过顶峰之后一般是停滞、衰落。中华文明的停滞没落,固然外来有很大破坏作用,但根本原因仍在于文明失去内在的发展动力。
具体的原因很多。外部因素如外族的侵略、外来的强势文明的侵入。从内部来说,人口过多、造成人口大量减少的自然灾害或内战、分裂等。文化、思想方面,由于悠久发达的文化而产生的惯性和自满无疑会妨碍文明的进步。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一个文明的衰落甚至民族的衰亡。
古代各大文明,在经历成熟期以后,并没有很快消亡,而是往往进入漫长的保守僵化的停滞期,或者进入新文明的转换期。
文明生命周期以百年作为时间单位,整个过程历时一、二千年甚至更久。从远古、中古到近代,文明演化的速度是逐渐加速的。
#文明的属性:历史和文化
文明是多属性的,最基本的是历史-时间属性和文化属性。文明总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演化,有自己的历史轨迹。它具有动态的周期性。而文化的含义和文明不同。文化是指文明的精神成果,侧重静态。
不同文明各有独立的历史演化。历史有很强的延续性,各时期的分界是含糊的,实质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区间。前后相连,而且前一时期的最后阶段往往可以看成是后一时期的开始阶段。文明演化的轨迹是波浪形、时快时慢。而且文明是复杂的多面体,各个部分的演变不均衡。一些部分向前走远了,别的部分还会落在后面。
一个文明会包含一个或多个族群,形成一个或多个国家政权。一个文明可以扩张或收缩,但不会传播。传播的是文化。文明会衰老、灭亡,其文化可通过书籍等形式脱离母体而存在,可是这种文化不可能独立发展。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3 16:12:46
(03)
#文明演进的内生动力
文明演进的内生动力无疑是生产力的进步。正如马哲说的那样,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上层建筑变革。同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存在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些历史节点时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政治属于广义文化的一个构成,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一般来说,文化和政治并不是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增加、土地开垦等,但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在古代,技术和科学总体是分离发展的,而且技术的作用更显著。而到了近代和现代,科学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连系也越来越紧密。
具体的每个文明,其发展潜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能支配的自然资源。因此,文明发展受地理气候环境极大的影响。技术和科学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对自然的利用能力,可是技术和科学也有它的天花板。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06 16:17:06
(04)
(二)农业革命是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进化
人类从古猿类进化出来。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有三点:直立行走;灵活运用的手,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容量(一般在1400-1500毫升)。在南非和东非发现的约400万年前生存的南方古猿(或称“原人”)“露西”已接近人类,处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期。约250万年前东非出现了“能人”,已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约150万年前至50万年前,能人演化为“直立人”,完全用两足行走。“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也属于直立人。有学者认为,“爪哇猿人”可以证明人类是多地域起源。
约20万年前至10万年前,人类进化到“智人” (有思维能力的人)即现代人,代表为欧洲的尼安德人和克罗马农人。智人已向人类社会过渡,开始较为持久稳固的聚群生活,并有壁画、雕刻等文化活动和自然崇拜以至巫术等精神生活。他们懂得制作石器(旧石器时期)及骨、木工具,依赖打猎、捕捞和采集来生存。会用火,周口店发掘出最早的用火遗迹。在4万年前,早期智人演化为晚期智人,也就是现代人。
原始人类在缓慢地增长。有人估计,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末期,全球人口为500多万。
直立人在100万年前起向欧亚大陆迁移,首先是中东地区。70-80万年前遍布亚洲和欧洲。5-6万年前(也有说是50万年前)移民大洋洲,5万多年前(或10,000多年前)开始进入美洲。
种族分化是很迟才发生的。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的末期,约10,000年前,人类已分化出黄白黑人种即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和黑种(尼格罗)人种,其分布与现代相差不太远。而俾格米人、布须曼人、原始澳大利亚种以及小黑人(部分俾格米人)却基本被其他人种所取代。
各人种的体质和智力并无根本差异,基因和基本生物特征一致, 可以通婚。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1 18:33:43
(05)
2)新石器时期的气候地理变迁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世界气象曾发生过剧烈的变化,而中华的气候也相应地改变。
大约2万-1万年前地球处于冰河时期。气候严寒,海水大面积下降,东亚的渤海、黄海俱成陆地。大约一万年前后,最后一个冰期结束。距今1.1万年即公元前9,000年前后,是地球气候大变化的时候。地球进入温暖期。温度大幅上升,海水迅速上升,大片土地被淹没。此后近万年全球气像波浪起伏,可温度始终比冰河期高很多。这种气候变迁是全世界性的。气侯变冷时先从太平洋西岸开始由日本、中国东部逐渐向西移到西欧。温度回升时则自西向东行。
地球气候近万年以来的最低温度点,也是人类这一段历史的阶段性起点。冰河期人类可能生活在比较靠近赤道的地方。冰期后约1500年的气温上升期,欧亚大陆的人类往北迁徙。冰期后从8000年前到5000年前,前后超过3000年,气候升温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温度升得很高,是近万年温度最高的一段。这几千年内,也是人类新石器晚期,农业发展,远古文明萌发的时期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2 16:33:40
(06)
3)农业的起源
随着气候转暖,世界各地先后学会栽培植物和驯养野生动物。同时石器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新石器时期。大致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5°之间范围内,从东亚到西欧形成一条农业地带。这条农业带也成为世界历史的核心地带。
公元前9000年左右,农业和畜牧业首先在西亚出现。最早的农业起源遗址是巴勒斯坦纳吐芬(Natufian)(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8000年)。有大麦、小麦等遗存谷物,还有石镰、磨盘、皿等新石器。纳吐芬文化遗址中,还发现狩猎或圈养的野山羊骨。
亚欧大陆的农耕文化分为三大类型:1)麦作型,种植大麦、小麦、豌豆、萝卜、芥菜等,养绵羊山羊。形成与地中海气候的两河流域和周边。起源时间公元前6500年前或更早。2)跟栽型,种甘薯、马铃薯等根类作物。它形成与东南亚,经印度传入非洲、渡海传到大洋洲。但后来东南亚转变为稻作和杂谷为主。3)杂谷型,以高粱、玉米、谷子、黍子、荸bi稗bai子等旱地夏熟作物,遍及从苏丹、东非至印度中部的广大地区。
三类农耕所使用的工具也很不相同。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3 11:23:05
(05-1)
【链接】最近一次冰期
//以下关于冰期的内容从《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搬过来,多谢@ 夜郎游侠2018//
与一般的认知不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目前仍处于第四纪冰河时期。之所以没有感觉特别寒冷,那是因为我们只是处于较温暖的“间冰期”罢了。
第四纪冰河时期(Quaternary glaciation),始于258万年前,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永久冰原又有数次扩张和消退,这种情形分别被称为气温较低的冰期(Glacial Epoch)和气温较高的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而在每次冰期来临时,持续的全球性低温,大陆冰盖由两极大幅度向赤道方向延伸,高山永久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第四纪冰河时期,被地质学家称为末次冰期的沃姆冰期(Würm),也作玉木冰期,持续时间在11~1.2万年前。这恰值早期智人(3~25万年前)向晚期智人(1~5万年前)过度期的关键时期(古人类智力的演化,冰期总是如影随形)。由于沃姆冰期距我们最近,地质学家的研究也就最彻底。
沃姆冰期地球上的面貌大为改观。由于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由拔蚀、磨蚀、冰楔作用形成冰斗、刃脊、U型谷、石洼地、峡湾;冰川的侵运作用形成漂石等冰碛物(飞来石)等;冰川堆积作用形成冰水湖等。冰川消退之后,留下了很多遗迹,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庐山、黄山、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北欧与北美留下了大规模的冰水湖泊群,所以加拿大和芬兰都成了“千湖之国”。
在沃姆冰期最盛时,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今低10℃~15℃,最大冰厚达1千米,海平面低于现今至少150米以下。永久冰原南侵至北欧、北美、亚洲庐山,冰川面积达到4714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2%。整个加拿大和北欧都在冰雪的覆盖之下,欧洲、北亚、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地,许多大型动物在地球上消失,比如猛犸象、剑齿虎、巨貘、西伯利亚野牛、塞浦路斯侏儒河马、巨型睡鼠等和大部分陆地植物纷纷灭绝。而滇黔高原成为世界仅存的两处动植物冰期“避难所”之一(另一处在美国中东部),少数逃至此地的动物,如大熊猫、柯氏熊、苏门羚、犍牛、狝猴、豪猪、猩猩、狐、东方剑齿象等,得以存活。由于冰期“避难所”的存在,保存了较多的古老物种;而散布于欧洲的种群就没那么幸运,阿尔卑斯山阻碍了物种的南迁,因此欧洲的生物种类比东亚要少得多。冰期间,未学会防寒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在留下少许基因后,于3万年前整体灭绝,最终被来自东亚高原的晚期智人取代。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4 15:24:00
(05-2)
第四世纪冰河时期、末次冰期(沃姆冰期,Würm,11万年—1.2万年前)行将结束时,地球气候于大约1.5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地回升。至1.3万年前,北美、北欧和北亚高纬度地区、早期的永久冰源已经融化了相当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郁郁葱葱。
但是,距今12640年前后,地球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突然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迅速向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短短数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简称YD)。之所以得此称谓,在于欧洲中北部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特有标志性草本植物——“仙女木”的遗存,这是大地长期严寒气候的最直接证据。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层发现,故分别称之为“老仙女木”和“中仙女木”,以有别于后来的“新仙女木”。
“新仙女木”事件是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非典型事件,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中国东部大陆架普遍发现有“新仙女木”事件的沉积记录。由于中国东部陆架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受季风的直接影响,因此有着独特的气候响应。
各国科学家大多推断当时发生了彗星撞击地球的惨烈事件。爆炸、冲击产生的海量尘埃,腾空达万米,包裹住整个地球,遮蔽了阳光,降低了来自太空的能量,地球进入恐怖的“尘埃冬天”,并陷入长达千年的冰雪世界,最终危及到北半球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亚洲和欧洲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遭受重创。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4 15:24:36
(05-3)冰后期大海侵
新天女木事件与沃姆冰期结束之后,到9000年前,大地回春,气温上升。然而,一场新的劫难,正在不声不响地悄然酝酿之中。
随着印度板块北移并挤压古亚洲大陆,青藏高原隆起。以喀拉昆仑山脉和“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亚与东亚被区隔开来。中国大陆,西为青藏、蒙古高原,东则面临大海,两边平均海拔高差达2000~4000m,且高原面积占去国土面积几乎一半。
此时,气候由干冷转为温湿,每遇夏季,积累了数十万年的高山永久冰原快速融化,世纪大洪水随即爆发。
高山冰川融雪伴随着倾盆大雨,在东西5000km的范围内顺流而下,漫天的洪水,足以摧毁任何阻挡其奔腾入海的障碍!
世纪洪水裹挟的泥沙,在数十万平方公里范围,竟然能堆出四、五百米厚度的黄土高原,想想就令人恐惧,不由心生敬畏。
大陆冰盖消融,海平面则快速上涨,继而引发世界性大海侵事件。在不长的时间内,海平面上涨200米左右,海水漫过马里亚纳、琉球海沟,将东海海岸线直推至廊坊、济南、苏州、绍兴一线。世界五大洲路桥就此中断,日本、琉球、菲律宾、澳洲、新西兰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根据地理及气候状态判断,距今9千年往后,除东海大陆架被淹外,长江、黄河、海河下游流域,更是一片泽国,中国大陆东部大多数区域,已不再适应农耕族群定居。
现今华北流淌的黄河水系,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无数次在天津至淮河间来回变道。每遇洪水,便以孟津为原点,不停地在中原大地上“耍龙”,数万平方公里面积,浊浪滔天,泛滥成灾,中下游族群生灵涂炭。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6 20:00:03
(04)修改重发
(二)农业革命是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进化
人类从古猿类进化出来,和黑猩猩等古猿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有三点:直立行走;灵活运用的手,可以制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大脑容量(800立方厘米以上,现代人大脑一般为1400-1500毫升)。通过研究远古的地质地理气候、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学者们认为,大约在800万-500万年前,人的祖先和黑猩猩分离,开始向人类进化。
在南非和东非发现约400万年前生存的南方古猿(或称“原人”),东非发现的“露西”,320万年前,已接近人类,处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期。约250万年前东非出现了“能人”,已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约180万年前至170年前,能人演化为“直立人”,充分用两足行走。“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也属于直立人。直立人到底源自非洲还是亚洲,至今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爪哇猿人”可以证明人类是多地域起源。
直立人也许学会了用火。他们制造较复杂的石器工具。一百多万年前,直立人开始走出非洲来到亚欧大陆。他们高加索进化成为尼安德特人。而在爪哇发现的“霍比特人”还有阿尔泰山的丹尼索瓦41,000年前可视为直立人的两条支脉。直立人在100万年前起向欧亚大陆迁移,首先是中东地区。70-80万年前遍布亚洲和欧洲。
直立人的后代散布到整个亚欧大陆。可是直立人后来被智人取代了。
直立人在欧洲适应了冰期转变为尼安德特人,在非洲进化为智人(现代人),而在亚洲变化很少。
约20万年前至10万年前,人类进化到“智人” (有思维能力的人)即现代人,智人最初是欧洲发现的尼安德人和克罗马农人。后续的研究发现,智人也是在非洲进化而来的。
智人已向人类社会过渡,开始较为持久稳固的聚群生活,并有壁画、雕刻等文化活动和自然崇拜以至巫术等精神生活。他们懂得制作石器(旧石器时期)及骨、木工具,依赖打猎、捕捞和采集来生存。会用火,周口店发掘出最早的用火遗迹。在4万年前,早期智人演化为晚期智人,也就是现代人。
原始人类在缓慢地增长。有人估计,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末期,全球人口为500多万。
大约10万到9万年前,一些现代人(智人)开始迁出非洲。首先移居西亚和地中海地区。6万年前来到东亚和澳大利亚。约35000年前抵达乌克兰和俄国的寒冷地区。2万年前到了西伯利亚。至迟在13,000多年前(或许更早)进入美洲。原始美洲人具有东亚基因起源,他们是在14,000年前全球变暖、阿拉斯加陆桥被淹没之前过去的。
气候变化无疑是人类迁徙的主要推动力。60,000年前到55000年前开始的全球变暖,与移居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时间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移居西伯利亚、以至美洲似乎是选择在寒冷的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
种族分化是很迟才发生的。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的末期,约10,000年前,人类已分化出黄白黑人种即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和黑种(尼格罗)人种,其分布与现代相差不太远。而俾格米人、布须曼人、原始澳大利亚种以及小黑人(部分俾格米人)却基本被其他人种所取代。
各人种的体质和智力并无根本差异,基因和基本生物特征一致, 可以通婚。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16 20:06:55
(05)修改重发
2)新石器时期的气候地理变迁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世界气象曾发生过大幅度的,有时是急剧的变化,而中华的气候也相应地改变。
大约3万年前地球再次进入干冷时期,21000-17000年前温度降至最低点。接着约14,000年前,气温回暖。可是过了一二千年,突然进入短暂的冰期,即新仙女木时期(公元前9600-前11500年)。新仙女木冰期结束之后,地球变得温暖而湿润,冰盖在二千年里逐渐消融,植被葱绿。9000年前至5000年前出现持续数千年的暖湿最佳气候。
冰期气候严寒,海水大面积下降,东亚的渤海、黄海俱成陆地。距今1.1万年即公元前9,000年前后,是地球气候大变化的时候。地球进入温暖期。温度大幅上升,海水迅速上升,大片土地被淹没。此后近万年全球气像虽有波浪起伏,可远比此前更暖和更稳定。这种气候变迁是全世界性的。气侯变冷时先从太平洋西岸开始由日本、中国东部逐渐向西移到西欧。温度回升时则自西向东行。
地球气候近万年以来的最低温度点,也是人类这一段历史的阶段性起点。冰河期人类可能生活在比较靠近赤道的地方。冰期后约1500年的气温上升期,欧亚大陆的人类往北迁徙。冰期后从9000年前到5000年前,前后超过3000年,气候升温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温度升得很高,是近万年温度最高的一段。这几千年内,也是人类新石器晚期,农业发展,远古文明萌发的时期。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2 12:48:56
(06)修改重发
3)农业的起源
随着气候转暖,世界多个地区分别出现农业的萌芽,也就是栽培植物和驯养野生动物。从采集-捕猎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这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耗时数千年之久。同时工具制作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新石器时期。
从农业刚刚出现到最初的城市和国家出现,称为早期农业时代。西亚首先进入早期农业时代。在西亚,11,000年前(公元前9000年)农业和畜牧业首先出现。持续到5,200年前(公元前3,000年)出现第一批城市和国家。
最早的农业起源是巴勒斯坦纳吐芬文化遗址(Natuf、Natufian)(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8000年)。有大麦、小麦等遗存谷物,还有石镰、磨盘、皿等新石器。还发现许多的绵羊骨、野山羊骨,判断是捕猎得来的。纳吐夫人定居在村庄,收割野生的谷物。显然他们正处在从采集捕猎过渡到种植和驯养的阶段。
从整个亚欧大陆来看,大致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5°之间范围内,从东亚到西欧形成一条农业地带。这条农业带也成为世界历史的核心地带。
亚欧大陆的农耕文化分为三大类型:1)麦作型,种植大麦、小麦、豌豆、萝卜、芥菜等,养绵羊山羊。形成与地中海气候的两河流域和周边。起源时间公元前6500年前或更早。小麦最有可能起源于土耳其东南部迪亚巴克尔(Doyarbakir)地区。2)根栽型,种甘薯、马铃薯等根类作物。它形成与东南亚,经印度传入非洲、渡海传到大洋洲。但后来东南亚转变为稻作和杂谷为主。3)杂谷型,以高粱、玉米、谷子、黍子、荸bi稗bai子等旱地夏熟作物,遍及从苏丹、东非至印度中部的广大地区。
三类农耕所使用的工具也很不相同。
据估计,农业时代早期,全球人口大约5,000万。人们在各种村庄定居,村民共同体大小不一,从十几户到几千户家庭。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3 09:30:23
(07)
4)农业的扩散
有证据表明,早期农业的传播,大概是通过农业人口的迁移和婚姻来实现。与采集族群相比,早期农民劳动强度更大,而生活状况甚至不如采集渔猎,因此采集族群并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学习农业。
约一万年前,农业只出现在西亚,或许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7000年前,农业出现在印度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到约5,000年前,地球大多数人群以农业为生。欧洲、巴尔干半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生活方式都是农业。
中华磁山遗址(公元前6000-公元前5700年间);湖南八十垱遗址(公元前7000年);仰韶文化(公元前5,200-公元前3,000年),半坡遗址
巴基斯坦西部梅赫尔格尔(Mehrgarh)遗址,从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南亚最早的农业村落。
美洲农业也很早就出现了。北美科斯特(Koster)遗址(公元前6,500年)、南美拉帕洛马(La Paloma)遗址(公元前6,800年到公元前3,700年)都是长期居住的定居点。其居民可能是采集民族或农耕者。
欧洲最早的完整的早期农业村落是英格兰的斯卡布雷(Skara Brae),公元前3100-公元前2500年。当地缺乏木材,房屋墙体使用石板铺砌。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3 09:34:28
(07)
*西亚:西亚最早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它大致始于11,000 年前(公元前9000年),持续到约5200年前出现第一批城市和国家。
公元前9,000-前7000年,在西亚二河流域等地发现多处人工栽培和驯养家畜的遗址,如撒威*切米*沙尼达遗址(公元前9000年)、甘吉*达勒遗址(公元前8000年)和穆勒贝特遗址(公元前8,500年)等,说明开始从采集-捕猎经济向农业(种植和驯养)过渡。
公元前7000年以后,西亚农业发展迅速。相应地农业村落乃至城市随之而起。伊拉克东北部的贾尔莫(Jarmo)遗址(公元前7000-前5000年)是其典型。这里有“单粒”和“二粒”大麦、小麦等种子,也有大量绵羊和山羊遗骨。居民住在焙bei干泥土盖的房子里。农业生产包括从种到收全过程,肉食主要取自家养而不是狩猎。动植物都有人工培育的品种。可见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已占据主要地位。贾尔莫也发现陶器。
#世界最古老的城市耶利哥(Jerico,杰里科)位于约旦河谷,低于海平面263米。1868年开始考古勘查,1952-1958年进行了广泛勘测。
碳测年表明,杰里科自公元前12,000年起就有人居住,是持续居住的最古老的定居点。最初的住民是纳图夫文化的采集族群。一个从不干涸的埃内斯-苏丹泉提供了可靠的地下水,通过精妙复杂的灌溉系统可灌溉约1,100公顷的农田。公元前9,600年以后,这里成为早期农业的定居地。更后来,杰里科成长为世界最早的城镇。
耶利哥(杰里科)农业村落遗址,可分出二个文化层。一层是公元前8000-前7000年,另一层是公元前6800-前6000年。
公元前8350-前7350年村落四周围以石墙,发展为城镇,可能有3,000多农民住在圆形的泥砖房子里。他们驯化了二粒小麦和大麦。后来驯养了绵羊。使用石镰、磨盘、箭头、斧头等石器。还有必定与某种宗教或礼仪活动关联的灰泥人像。
#恰塔霍裕克遗址:位于土耳其内科尼亚平原上,建于公元前7300年。现代这里很少降雨,可是数千年前河流纵横,遍布冲积土壤和沼泽。大约到公元前6,200年,居民可能多达8,000人。房子呈矩形,平顶。人们爬楼梯上屋顶进入屋内。驯化谷物、蔬菜和绵羊。这里是黑曜石(火山玻璃)贸易中心,几乎所有工具都是黑曜石制作的。
墙壁和地板绘制人和动物的艺术形象,也有抽象的几何图案。可以判断,存在一种复杂的宗教信仰,也许是祭拜母神。
不论是杰里科还是恰塔霍裕克,当时都不存在社会等级,也没有证据表明出现了宗教或政治的精英阶级。而随着生产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以及聚居地人口增加,各聚居地陆续产生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异。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4 11:36:06
(09)
*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向各方向扩散。向东影响到伊朗高原,向西传播到欧洲。但同时,一些地区也出现独立起源的农业文明。
#印度次大陆,今印度-伊朗交界的俾路支,约公元前4000年开始从旧石器过渡到新石器。这个地方以干旱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养殖绵羊、山羊和公牛。房屋都是泥砖建造。一般认为俾路支的这个社会是印度土著达罗彼荼人所创,居民也包括周边移民和矮黑人、原始澳语人等。也有怀疑它来自西亚文明,但缺乏证据。
#埃及在公元前1万年前后,埃及的埃那斯(Esna)附近就有较大的居住地。而真正种植作物和家养动物则是在公元前8000年以后。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已散布着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村落。不过大多数只是临时的芦苇棚,居民捕捞和猎取鳄鱼、河马为生。但有些已开始栽种小麦和大麦,饲养绵羊和山羊。公元前4,000年尼罗河流域农业已相当普遍,居民使用陶器和石斧石刀,造陶罐,种谷物养狗、牛、羊猪。
埃及的农业有可能是从二河流域传播过去的。
#安纳托利亚受二河影响颇大。公元前7500出现了分散的农业村落。哈吉拉尔(Hacilar)建造了公元前6700年的农业村落。栽培大麦和小麦,养狗。使用篮子和皮革容器。房屋里有庭院、火塘和炉灶。距哈吉拉尔东边300公里的卡塔*瑜育克,年代晚数百年,这个村落或城镇建有许多水泥砖房,房子连成一片,在顶部开口。这里有许多描绘妇女和公牛的壁画,以及生儿育女的小雕像。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5 12:13:33
(09-2)感谢@夜郎游侠2018。文字有修改。
#美赫尕尔(Mehrgarh)文化
1974年,法国考古队在巴基斯坦西南部,发现了美赫尕尔遗址并在1974~1986年间进行了连续发掘,又在1997~2000年进行了第二阶段发掘。在遗存分布的6个土丘中,共发掘出3.2万件遗物。
美赫尕尔被认为是南亚最古老的、利用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遗址。由发掘的遗物推断,这里自BC6500持续至BC2800年一直有人群居住,展现了人类从采集社会到最早的定居、驯化农作物再到发展出成熟的农业城市的全过程。
美赫尕尔遗址位于现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卡奇(Kacchi)平原的博兰山口脚下。此地为伊朗、阿富汗和身毒河流域之间通道的重要节点,无疑也是西亚和南亚次大陆之间、早期贸易的陆路枢纽。
遗址规模较大,文化层由新石器时代跨越至“铜石并用”时代。发现有农耕(小麦和大麦及椰枣树)、畜牧(瞪羚和瘤牛,牛、绵羊与山羊)和冶金的标本遗存。年代跨度漫长,涵盖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与铜石并用时期,对了解印度河流域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墓葬的遗物有海贝、绿松石以及涂了沥青的篮子。公元前6000年后发现陶器。
最早的居住层主要是矩形的泥砖建筑。后期的房屋空间更大,建筑群有了住宅和储藏室的划分,采用嵌入粘土的鹅卵石基础,结构更精致。
许多制造活动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房子使用烧烤过的泥砖建造,砖块是采用模具制作;珠子施以彩色釉面;陶轮开始出现,陶器与赤陶雕塑更加精细;女性雕像用颜料装饰;发型和装饰各异;印章开始出现;发现冶铜制品等。

楼主:俗人无语  时间:2022-04-25 12:15:27
(010)
#欧洲
欧洲农业是受两河影响而产生。最早的食物生产在希腊色萨利的阿格萨-马古拉,一个公元前7000年的村庄。居民种小麦和大麦。著名的希腊弗朗奇兹(Franchthli)洞穴也蓄养牛和猪。
#巴尔干多瑙河流域在公元前5000年已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农业村落。用木材和茅草盖房子。多瑙河人普遍进入农业畜牧业社会,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养牛猪和绵羊。陶器以独特的螺旋纹或波浪纹装饰。多瑙河文化延伸到荷兰南部、维斯杜拉和和德涅斯特河流域。
#法兰西和不列颠的农业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法国南部的哈森(Chasseen)遗址、瑞士湖畔的村社,农民种植大麦小麦、豆类和亚麻。英国在公元前4,300年以前已建立了农业村社。
欧洲最完整的早期农业村落,是苏格兰北部奥克尼岛西海岸的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遗址,测年为公元前3100年-前2500年。当地缺乏木材,房屋用石块砌墙。
西欧在科西嘉岛、地中海西部尤其是法国和英格兰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址,时间远在公元前5,500年以前,可能是西欧人的古老传统。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