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批解开红楼谜(一)

字数:25835访问原帖 评论数:11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6 17:16:02 更新时间:2022-06-13 03:35:0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08:36:5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即本故事纯属虚构;“一把辛酸泪”,一把,眼泪共写了五个人物。“都云作者痴,”可知回目中的“痴公子”“痴情女”“痴女儿”“呆香菱”等都是作者化身。“谁解其中味?”书写得太晦涩难懂,估计知音甚少。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08:38:12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08:39:11
*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08:39:55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08:41:18
——此则批语如是曹頫写的,那他就不仅是书稿的保存者,应该也是作者之一。如果仅仅是个书稿的保存者,不会对创作过程如此熟悉,并且视书稿为命根子。只有本人是作者,才会把“书未成”视为死不瞑目的终身憾事。
老头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能解开书中“荒唐言”背后真谛的人,即读懂书中真正寓意的人才是知音,才能跟作者产生共鸣。读不懂的人尽管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说的头头是道,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因此“哭成此书”也有悲叹“能解者”很少之意。“能解者”只有批书的老头和写作圈内几个人。下文的“脂”即脂砚,是另一位批书者。当然也是知音,他也支持或参与了书的创作,有可能是“芹”的同辈。
“哭成此书”是说这本书是用眼泪写成的,“泪尽”是林黛玉的话,又照应第五回的《枉凝眉》,可见批书老先生就是作者。
从“哭成此书”一句,可以基本断定《石头记》已经写完了,没写完一般不会用“成”字。“十年辛苦不寻常”“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都证明书写完了。
这跟批语下文“书未成”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哭成此书”是指书稿已经写成,“书未成”是指书没有刊印成本。
“书未成”不是说书没有写完,到甲戌年乾隆十九年已经“披阅十载”了,到“芹”逝世时,二十多年时间了,书早写完了。
既然写完了为什么说“书未成”呢?写书的目的是传给世人,不是为了死后往棺材里放。而私下手抄传阅是不可靠的,极有失传泯灭的可能,只有印为刊本,才能有广泛的读者群,以至流传后世。因此把书稿付坊刻印是父子二人的终生愿望。
但是印书并非易事,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还要有承当社会风险的魄力。曹家是罪余之人,帮助罪犯家人写的书稿付坊刻印,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谁愿意担这样的风险呢?老头是名声臭了,只能由雪芹和脂砚两人四处奔走寻觅知音,谋求书的刻印出版,但都未能如愿。
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九月,批书人用红笔在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眉页上写了批语。批语写“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
谁来索书呢?当然是上面官家的人,其它人不会用“索”字。索书就是讨要那后四十回的书稿。“甚迫”就是不止一次来过,都被作者搪塞敷衍打发走了。这一次是最后通牒。而且限定时日将书稿完成。并且对“后部”的内容作了要求:即毁“公词(子美词)改为“己词”,就是让作者把后部写成歌颂皇恩的文字。
注意壬午年九月,曹雪芹还在世。作者父子只好跟朋友们商量,众人分工加班加点写了一个假的后四十回交差。以为《石头记》有了这个假的尾巴,或许上面审查过后能够刊印出版。
可是书搞交上去以后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一直到甲午乾隆三十九年,十多年了。书还只是手抄本,未能刊印。

“甲午八日泪笔”,联系第十九回耗子煮腊八粥的故事,有可能是甲午年的腊月初八。腊八节也是怀念亲人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老头想起逝去的芹溪,只写了“八日”把“腊月”省略不写了。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老头常哭他的儿子(侄儿),想自己也是风烛残年,不久人世了。书未成印,终身遗恨。
“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还是说印书的事,一直到甲午年,儿子死了十多年了,书还没有刊印。他想起书中的癞头和尚带石头幻形入世,空空道人将故事拿去传人,那只是作者的艺术想像。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把《石头记》手抄本印刷出版?恐怕没有。这是多么令人惆怅的事!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一芹一脂”——“脂”即批书马甲为“脂砚”的人,此时“脂”“芹”两个年轻人都死了。“芹”和“脂”在世时,曾四处奔走试图实现《石头记》刊印出版,但失败了(参看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只留下我这个将死的老头了,出书无望。如果老天爷有眼,再出来像芹溪和脂砚的一两个热心敢担当的人,把手抄本变成刻印本,那有多好!
“是书何本!”一般解为“幸”字写错了,大可商榷。“幸”与“本”字形相差很大,识字者决不会写“幸”为“本”。“是书何本”是“这书何时能出印刷本”的意思,因为写本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看懂,省略了几个字。书稿什么时候才能出刊印本?——希望渺茫。即使有那么一天,我这个老头估计不在人世了。
“余二人”,指老先生和死去的“芹溪”两人,当为父子两人。老先生估计自己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书的刊印了。但死后如果老天有眼,“再出一芹一脂”,即遇到一两个《石头记》的知音把书付印。假如真有刊印出版那一天,我与芹两人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没有什么遗憾了。
“石头记”是用眼泪写成的。“余二人”就是两位作者。一位是“泪尽而逝”“芹”,一位是“泪亦待尽”的“余”。他写批语也是用“泪笔”,标明自己也是作者之一。批书人当是曹頫,“芹”是曹頫的儿子或侄儿曹霑曹雪芹。因此可以断定,红楼作者即“余二人”,曹頫父子二人。
批语盼望的“一芹一脂”两人,就是后来的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在乾隆五十六年将石头记手抄本用活字印刷出版,书名用《红楼梦》。从此以后,红楼梦成为名著广泛流传。作者“余二人”在九泉之下,应该大快遂心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16:54:34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是金陵】
——当日,甲申年;地陷东南,土地沦陷;是金陵,金为北军原来国号,陵,侵陵,占领。地陷是金人侵略所致。曹寅妻兄李煦任苏州织造,甄士隐写为苏州人氏,有悼亡之意。
*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这阊门外有个十里【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
——十里,势利,因此,省亲回中诗“十里稻花香”中的“十里”亦作势利解。势利街人情巷,势利乃人之常情。
*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皆呼作葫芦【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蒙古王府: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
——甲戌本在“葫芦庙”三字旁批有“故假语从此具焉”字样,“葫芦”为假语,那真言是什么呢?就是宋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胡虏。甄士隐家在葫芦庙旁,贾雨村寄居葫芦庙内,都是胡虏治下的意思。
胡适和鲁迅两位前辈先生认为作者是旗人不会反清排满,是一种常情推测,不是必然逻辑。一般情况下,胡虏是排外意识浓厚的汉族文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称呼,不会出自旗人之口。据此,很多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曹寅后人所作,作者另有其人。这就太迂了。
曹家虽为满洲旗人,血统也是汉族并非满族,身份是包衣奴才。奴才跟主子决裂以后,其仇恨比夙敌更甚。春秋时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不是吴王夫差,而是楚国的旧臣伍子胥。现实中一个耳光就能使铁哥们反目成仇,何况雍正乾隆打了作者曹家不止一个耳光。
作者拿胡虏来称呼清朝皇帝,还有一个原因。大清朝的民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族,满族人口很少。皇上惩处奴才,达官显贵被抄家籍产以至流放处死,对普通民众来说如看猫儿狗儿打架一般(第五回)。作者只有同汉族反清文人站在一起,把家仇跟国恨连在一起。才能得到广泛的共鸣,作品才能流传后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3 16:55:51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4 09:19:35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姓甄,【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废】字士隐。【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甄士隐就是自称“余”的那个批书人。甲戌本正文介绍甄士隐“姓甄名费”处,脂批指出“甄”就是“真”,“费”就是“废”。提醒看官,甄士隐这个人物是个真人,而且是个废人。
在元妃省亲回中,有这样一则批语: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庚辰本侧批)
这位自称“余”的批书人,说自己成了“废人”,可见他就是第一回的甄士隐。
因此第一回的甄士隐,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頫,跟写批语的老人是同一个人。他自称“废人”,暗合曹頫罹罪后的遭遇,政治生命完结了,过着不会亲人不通庆吊的隐居生活,社会上好像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4 09:20:5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5 09:37:07
*嫡妻封【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所谓美中不足也】只有一女,乳名英莲,【设云应怜也】年方三岁。
——甄英莲,真应怜也。注意第一回中人 名地名全是谐音隐语,以后各回应该也是一样,但脂批就不注了。
街名势利,巷为人情,妻姓风俗,是形容士隐火后遭遇。势利为人情风俗,自古皆然。
如果以为甄士隐真有一个叫英莲的女儿,那就读不懂石头记了。红楼故事中人物关系全是假的。真的英莲是作者用眼泪塑造的形象,作者后来的遭遇全写在英莲身上。“年方三岁”照应林黛玉初进荣府谈病。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5 19:30:07
*一日,炎夏永昼。【热日无多】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
——前面说了,作者经历一番梦幻,即创作构思过程,故甄士隐的梦境即写作者的构思过程。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5 19:3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6 09:53:42
*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是方从青埂峰袖石而来也,接得无痕】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道士为什么不放心?因为地下工作风险太大,派一个汉奸出身的人到沦陷区工作,靠得住吗?和尚说,你放心,不是让它一个去,有很多人一起去,有人结伴和监视,不会有问题的。此段照应第二十五回和二十八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6 09:56:03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6 09:57:26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
——西方是人死后的归宿,灵河,亡灵成河;三生即前世今生来生。绛珠生于此地,可知书为悼念亡灵而作。
*有绛【点红字】珠【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点红字玉字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批语写绛珠就是血泪化成的。绛珠是亡灵的冤魂所化。
神瑛侍者,呻吟诗者,就是吟咏月诗的贾雨村。
批语说。“绛珠”“赤瑕”都是红玉的意思。红是血玉是泪,第二十四回专门写了一个人物红玉。因此绛珠与神瑛是一体的,都是血泪。
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比喻作者用眼泪塑造人物,跟第二回贾雨村培养林黛玉说的是一回事。
*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
——蜜青果,觅青果,照应第十九回小耗到庙中偷果米。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6 09:58:4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7 09:29:44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古王府本:点题处,清雅】
——这就是三生愿,意绵绵,照应本回贾雨村的诗,以及第三回,第十九回。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点幻字】缘,已在警幻【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仙子,金换仙子。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7 09:31:02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古王府: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作者跟自己的眼泪有什么分别呢?眼泪是内心真情的流露,该流出来就会流出来,很难作假。幻形入世的作者是混入敌营搞地下工作,因此要把真面目掩藏起来。
“还泪”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代替作者流泪。此处把还泪写为绛珠把眼泪还给男主角,其实是假的,用爱情故事掩盖真实意图,是为躲避文字狱。其实绛珠与神瑛是一体的,不会是恋爱关系。就像抗战剧中地下工作者假扮成恋人或假夫妻一样,迷惑敌人,不过把看官也骗过了。
赵本山在小品《不差钱》里把“报答”说成“报复”,是很“精辟”的言论。“报答”跟“报复”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人无缘无故不会流泪,报答主人的最佳方式是报复仇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眼泪,报之以眼泪。报复仇家也就是报答了主人。绛珠还泪的“酬报”主要目的也是报复,只是不能明说。把还泪只理解为用眼泪来报答恩人,叫做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有人一定说,林黛玉在书中是替贾宝玉写诗的,她还替贾宝玉代拟酒令,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对此本人不仅不反对,也是这样解读的。石头记的作者化到书中,用的是分身法,写在好多人身上,不止十个人物。
贾雨村跟贾宝玉身上全有作者的影子。贾宝玉幻形入世的作者,第一回里落魄的贾雨村是接近现实的作者。
那为什么写了一个贾雨村,又要写一个贾宝玉呢?既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又是社会真实的反映。
道理也很简单,孙悟空要打听唐僧的下落和偷妖精的宝贝,必须自己变成妖精。李向阳要炸鬼子的军火,必须化妆成日本人。像贾雨村这样的身份,是没法进入大观园的。明清时贵族少女,规矩不能见外人。贾雨村经常到贾府作客,一次也见不到女弟子。他连跟学生见面交谈都不可能。所以只好写一个贾宝玉。再说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他怎么能跟学生谈恋爱呢?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7 19:41:11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道人说:“果是罕闻”“实未闻”,因为不合常理,可知是假的,欺瞒世人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8 08:33:22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蒙古王府:度脱,请问是幻不是幻】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
——度脱儿个,没有明写。一个是第十三回秦氏 鬼魂,还有第七十七回芳官,菂官和蕊官。
*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蒙古王府:幻中幻,何不可幻?情中情,谁又无情?不觉僧道亦入幻中矣】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
——绛珠要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这是不合逻辑的,连道人也说“果是罕闻”“实未闻”,甲戌本批语“千古未闻之奇文”。这是根本不会发生的事。
林黛玉成天以泪洗面是因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精神空虚导致抑郁,也还勉强说的过去,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对花流泪对鸟伤感,就像得了精神病,确实让读者费解。
神瑛和绛珠怎么能有那么多的眼泪呢?人无缘无故不会流泪,一定是有人伤害了他们,那加害者是谁呢?一僧一道说有“一干风流冤家”,“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就是说,红楼戏里并不止神瑛绛珠两个角色,还有他们的仇家——反面人物。
脂批写“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可见把神瑛与绛珠的仇人略去了,没有明写。
小尘土将此处隐去的一段情节补出来。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同意让蠢物到人间去,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