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以静之

字数:1273访问原帖 评论数:1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28 04:56:58 更新时间:2022-05-05 00:07:44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7 20:56:58
修行感悟碎言碎语,其淡如水。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7 20:59: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当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主观意识下物质和金钱的价值在客观规律面前就一点都不重要了,唯一决定人时空去向的是内在灵魂层次。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7 23:45:55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人心难得清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欲壑难填的贪,和自己比,也和他人比。内心时刻被牢牢嵌在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心力牵扯随其运动,没法跳脱。因此,“红尘炼心”、“酒肉穿肠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成了似是而非的伪命题。振荡不止的浑浊内心,无法承载高级的东西。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8 09:33:50
人的眼睛能够看到、耳朵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限制了观察的视野,因此也就限制了认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人的内在性灵是高维的,是可以广博而深远的,舍内而追逐于外,太过可惜了。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8 14:11:24
不知常,妄作凶。天生万物以养人,修行首要应当学会敬畏天地、敬畏那无形无相的客观规律。这个时代过度强调自我了,倡导主观的人意凌驾于一切之上,包括自然,包括宇宙。喧嚣过后的无序化,带来难以承受的反噬。一饮一啄,都是因果。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8 17:29:20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成理而不说”,天地有广阔美丽的景象,它无需言语,四时的运行有明明白白的法理,不需要与人讨论。万物都有已成的规则道理,它不会向人说出来。看不到天地大美景象、不明白四时运行的法理、不懂万物规则是正常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并非天然能看见、天然能明白、天然能懂得它们的人,人生中也没有遇到能让自己学会看见、学会明白、学会懂得的机会。纵使遇到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8 17:31:23
内心之物易生难灭,心性惯性易增难减,认知伴随着年龄渐长固化如山。不少人设想,年轻时酒色财气欲望场中翻滚,年老退休了再修身养性两不误。但大势既成,愚公移山之事在流水的时光中何其难也。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9 14:18:35
见到有朋友分享养生知识合集,包括营养搭配、有氧无氧运动结合、轻食少碳水、补品等等。说到养生,内经开篇总结地很好,其实人的身心本来就是个很稳定运转的系统,尽量少折腾它就没那么多事了。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惜,周围大多数人是反过来的: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29 23:06:51
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
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了一世。
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

此间为真?若以此为参考系,那确实也是真切的,毕竟一掐就疼。此间为假?换个角度又看,则恰如庄周梦蝶。纵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迷离的醒似乎不如热烈的梦。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4-30 21:30:34
内心荒芜的年代,传统文化是一剂疗愈身心的良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更无关刻板的封建礼教,其内涵精粹是身心性命之学。所谓传统,本质在于“传”天心而应道之“统”。
大道无言,如其有言,亦大音希声,不能为世人所闻。可惜近几十年来,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未有的断层与失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使不言修行,也能够避免很多人生弯路。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5-01 19:02:26
现代语境下的精神,比如感到痛苦、愉悦平静等等,只是一种头脑思维、心理情绪、感官感受的一种混合状态。古人讲的“精神”内涵不一样,“精神内守,真气从之”,对应于体内的轻清之气。守持体内的这个东西,不要去过度追逐现实那些,保持恬淡虚无,真气便能自然达到一种顺从的有序运行的状态。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5-02 13:54:52
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世事纷繁,在天地规律这张网面前,能护佑自身的唯有心性德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之所见非天所见,人所认为的“善”不一定是真正的善。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5-03 21:53:55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思一念皆发自于心,类似属性的物质具有响应的特征。倘若心性不正,则容易引来阴邪事物。有时候,即使仅仅是因为好奇心,也容易招惹是是非非,引来东西却又无法湮灭。
如何?“清静为天下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