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三百六十帖 读《古镜记》

字数:182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04 17:59:16 更新时间:2023-02-07 05:34:37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3-02-04 09:59:16
读书破万卷(6360)·《古镜记》
《古镜记》,隋唐文言笔记小说。王度撰。载于《异闻集》。《太平广记》亦采录。
王度(581——600),隋末唐初人,生平不详。隋大业初为御史,大业八年(612)兼著作郎。奉诏撰国史。大业末写作《隋书》稿未完成,约于唐武德初年去世。有人据新旧《唐书·王绩传》,以为《古镜记》中王勳,即初唐诗人王绩之误,王度即王绩之兄王凝。另一说法据《崇文总目》,以为作者当为王绩侄王勔。
内容概述:《古镜记》写主人公王度从汾阴侯生处得到一面能辟邪镇妖的古镜,于是按时间顺序,记叙古镜降妖、伏兽、显灵、治病以及反映阴阳变化的诸种灵异。叙述中虽透露出一些现实生活的影子,但主要是宣扬迷信和天命至上的消极思想。篇中侈陈灵异,辞旨诙诡,犹有六朝志怪遗风。但以12段独立故事贯串成章,结构上有进步,并加强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稍有文采,代表着小说从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一个发展阶段。
鉴赏:《古镜记》是现存最早的几篇唐人小说之一。文中记载作者王度于隋汾阴侯生处得一宝镜。以王度失去了这面宝镜之后,回顾往事的口吻叙述故事:大业七年六月,作者在程雄家用此镜降伏化为婢女的“千岁老狸”;大业八年四月,宝镜”合于阴阳光景之妙”,与日月同明同暗;大业八年八月,作者持镜与友人薛侠的铜剑比光获胜;大业九年秋,作者又用宝镜剪除了危害人民的巨蛇精;是年冬,宝镜又拯救了受到疾疫威胁的灾民。大业十年,王勋借兄之镜云游,藉宝镜的神通,驱妖伏魔,逢凶化吉.大业十三年七月,“匣中悲鸣,其声纤远……开匣视之,即失镜矣。”
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充满了道家气味和迷信色彩,而又象真事那样去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显然寄寓着作者的政治意图。大业年间,隋炀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巧取豪夺,国家灾祸横生。民怨沸腾,农民起义的风暴摇撼着封建皇帝的宝座,作者不忍隋王朝的急剧衰落,又无法阻止隋王朝的衰落,于是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通过一面古镜的神奇经历,幻想着隋王朝的强大,复而以古镜的亡去,为隋王朝的必然覆灭唱出一曲挽歌。故事中的古镜,既是隋王朝的形象象征,又是作者矛盾心灵的真实写照。表现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亦较为复杂。一方面,“度以御史带芮城令,持节河北道。开仓粮赈给陕东”。当百姓为疾疫所祸时。又令部属张龙驹持镜巡行,消灾免疫,反映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而另一方面,“今天下向乱,盗贼充斥”,“百姓有罪,天与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等论调,无疑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诅咒农民起义。以记史的形式写志怪的内容,使作者的政治意图明朗化。读者从文中清晰的编年中,隐约看见了时代的动荡、变迁。如宝镜亡去的时间,正是隋炀帝决定迁都江南的日子,后来隋炀帝也就在那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随着作者复兴隋王朝的理想彻底破灭,读者亦从宝镜的悲鸣声中体味到作者心中的悲鸣。
《古镜记》在思想内容上可取之处不多,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是最早地初步具备唐传奇的主要特征的小说。首先,作品结构复杂严谨,故事性较强。全文以古镜之始终为中心,以叙述者王度为线索,叙述中再穿插叙述,把十八个古镜去灾灭邪的故事连缀在一起,组织成为一个大故事,每个故事都生动离奇,故事与故事之间联结得也很自然,这就超越了六朝小说结构简单,“粗陈梗概”的表现水平,开拓了唐人小说重情节渲染,重虚构想象的新风气。其次,人物形象刻画有特色。其中某些妖精的形象已经初具个性,接近人世,如化成婢女鹦鹉的“千岁老狸”,她在婚姻上的失意。不愿加害人类的善心,以及尽醉奋衣起舞的伤感情态,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妖精形象便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古镜记》对神魔形象的描绘,已经开始摆脱“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宗教思想,而进入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生情感的审美领域,尽管尚处在初步而不成熟的阶段。再者,作品语言骈丽夸饰。汪辟疆称它“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风,下开有唐藻丽之新体。”如王??借镜游江南渡江的那段描写,写景状物文采斐然,汪洋恣肆,而又不失叙事简洁的特点。总之,《古镜记》在六朝至唐中期小说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说由几则故事连缀戚篇、修陈灵异,篇幅衍而曼长,充实了情节和人物,粗具文采,代表了小说由志怪向传奇演变的一个发展阶段。
评:汾阴侯家得宝镜,驱妖伏魔显神通。“千岁老狸”化婢女,降伏狸妖保程雄。
薛侠铜剑比光芒,击败铜剑宝镜胜。拯救灾民驱疾疫,剪除害民巨蛇精。
王勋借镜去云游,逢凶化吉显神通。匣中悲鸣声纤远,开匣视之失宝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