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文字

字数:2026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02 19:01:47 更新时间:2022-08-30 16:00:19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4-02 11:01:47
(隨筆)人情之常

錢 行
人情之常

有一句話叫“

人之常情”。但這“常”其實不常。以前的人和現在的人,情就不同;六、七十歲的人和三、四十歲的人,情也不同。

一位朋友二十五、六歲,她在博客裏寫了一段“人情”:“去年冬天偶然買到一些價廉物美的厚實衣服,媽媽做主,送予對門鄰居幾件。後來我手上長了凍瘡,她知道了,就在我家信箱裏放了一罐小小的蜂膠護手霜。明黃色的小圓罐,正中央印着牌子‘萬事吉’……我不太信這些東西,那凍瘡,自己下狠勁兒揉化了就好了。但是這小罐子居然就在桌上放了一年。我用不上,無人可以轉送,卻也不捨得扔掉。每次拿起來,都還覺得喜悅,哪怕這只是近於順水推舟,乃至不過還禮的人情。”她雖把這十五克的小禮物說成“不過是還禮的人情”,但還是把它保存了很久,其中蓋有真情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女兒到外地上大學,那時候一位朋友送給她一個金屬包裝盒(原來裝糖果的),說是可以放針頭線腦什麼的。她在大學用了多年,畢業工作以後還在用着。後來(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她的兒子到遠方上大學,一位在她家幫忙的鐘點工送了一個一千元的紅包,另一位長輩親戚送的紅包,則是一萬元。“人之常情”受之有愧,卻之不恭;其實送一點小禮物,同樣可以代表真情,也不至於讓她左右為難、進退失據了。

現在流行說“幸福感”。三件不同年代發生的事,這一千元、一萬元所帶來的幸福感,和多年以前的包裝盒、護手霜相比,會否大得多?或者甚至比不上(認為只是例行小事,無關感情)?

錢 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四月二日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4-26 09:20:36
天涯论坛:
通知:你发表在『闲闲书话』内的贴子《群体事件》已被值班编辑020取消绿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来自:论坛
15:58
删除
天涯论坛
天涯论坛:
通知:你发表在『闲闲书话』内的贴子《已亥杂诗里的苏州人》已被值班编辑020取消红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来自:论坛
15:58
删除
天涯论坛
天涯论坛:
通知:你发表在『闲闲书话』内的贴子《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已被值班编辑020取消红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来自:论坛
15:58
删除
2021-04-14

今天看到,复制。谢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4-30 08:38:18
开始恢复被误杀隐藏的帖子;期待。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27 09:39:58
你发表在『闲闲书话』内的贴子《已亥杂诗里的苏州人》已被值班编辑020取消红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此文当年曾被选入天涯闲闲书话出版的文集(有出版社出版的书)中。也被红脸也被取消,也被隐匿。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29 15:26:51
代溝和色難

子女小的時候,是父母教育子女,所謂的“養不教,父之過”。二三十年過去,子女長大成人,而且往往在受教育程度上,經濟收入上,社會地位上,都“强爺勝祖”,超過父輩很多。於是往往就有了代溝。許多問題上,看法會不一致。這個時候,老人一般是不大會有當年那種教育子女的豪情,倒是子女,往往會有改造父母、再教育父母,使其改變觀念,共享幸福生活的想法。

有篇文章〈不要到兒女那裏去湊熱鬧〉,好像主張既然合不攏,就各行其是,各過各的生活好了。只要歲時伏臘,一年會面幾次就夠了。不過,這好像不大符合中國傳統 慣(傳統文化)?這個“好像主張”,是我的一種無端猜測。其實老少兩代人,都不大會這樣主張。

敬一丹先生在她那本書《那年那信》裏,就給她侄兒講了她父親怎樣幫助長輩老人和改善生活推薦提高生活質量的事。說他爲兩個人獨立居住的老父母(侄兒的爺爺奶奶)添置了洗衣機、大電視、空調,這其中受了老人多次的責駡,甚至還邀請了幫手把大家電送家去,自己避免出面以免捱駡,還用了苦肉計,說爸媽不用空調則自己也絕不買空調,老太太心疼兒子,才允許了裝空調。等等。敬先生還稱讚了她弟弟,這是做到了孔夫子說的色難。

色難是什麽?色就是態度,有什麽難?態度是外在的,心情才是內在的。有什麽心情才有什麽態度。當年父母對子女,或許會有恨鐵不成鋼,鄰家的孩子好和揠苗助長的心情和態度,今天的子女長大成人,如果也有鄰家父母怎麽這樣開通,我家父母卻是這樣的老腦筋,說話總說不到一塊去,有什麽辦法這樣的心情,也就會“色難”,不容易做到孔夫子要求的標準了。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現在,社會變革發展很快很大的情況下。兩代人講話,容易話不投機,子女一方應當對父母有溫情和敬意,勉爲其難。而最不可取的,則是自以爲是,片面責怪老人家。 有本書《晚學盲言》,是錢穆先生晚年的著作。其中有一篇〈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權〉,其中說到“遵依中國文化傳統來試釋西方所言之人權”。“人權當不屬於分別之個人,而當存在於和合之群體”。“人生來自父母,中國人提倡孝道,爲子女者必當對其父母知親知尊、斯則爲父母者,必各得其受尊受親之地位,此可謂天賦之自然人權。”這做兒子女兒的對父母要知親知尊,也就是要有溫情和敬意的意思吧。文章又說到,“故孝子不能先求改造父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父母而善盡我孝。此之謂人道。吾道所在及對方人權之所在。豈得背棄父母不加理會,即顯出我之人權”等等。


錢老先生八九十歲時,眼睛不好,不能看書,不能改稿,寫成《晚學盲言》非易事。他在序言裏說,得失難定,幸讀者有以正之。對照今日時下兩代人間之差異矛盾,我覺得引用一些當是有益的吧。


其他帖子中转来,也是澳门日报文字(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