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讲解梁山上那些事儿,致敬经典《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中

字数:156893访问原帖 评论数:3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28 19:56:14 更新时间:2021-08-18 20:32:23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07 14:17:37
张清夫妇上山早,为何排在孙新夫妇的后面?




首先,张清夫妇的本事应该不如孙新夫妇。先说女性,书中介绍孙二娘是这样说的:“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只说了孙二娘长得很凶,并没有说有多大本事,后来通过和武松交手,也可以看得出来,武艺平常。“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再看是怎么介绍母大虫顾大嫂的:“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很能说明问题。三二十人近不得她,已然说明本事了得。又且孙新的本事也输与她。我们不知道孙新本事如何,但是他的哥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功夫是十分了得的。“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落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射得硬弓,骑得劣马,使一管长枪,腕上悬一条虎眼竹节钢鞭,海边人见了,望风而降。”哥哥武艺如此超群,怎么能不点拨点拨亲弟弟呢?孙新本事自然也是不错的,却也输与顾大嫂,可见顾大嫂本事之高。
再说男性,菜园子张青,听这诨名也不像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也就是一个种菜的菜农或者贩菜的小贩。他的本事是老丈人教的,自然不如孙二娘,书中也确实没有对他的本事有什么交代,好像也没见他跟谁动过手。而小尉迟孙新,这诨名就很牛气,虽然是小尉迟,也好过菜园子呀!书中对孙新有详细介绍:“军班才俊子,眉目有神威。身在蓬莱寓,家从琼海移。自藏鸿鹄志,恰配虎狼妻。鞭举龙双见,枪来蟒独飞。年似孙郎少,人称小尉迟。”况且人家是登州兵马提辖的亲弟弟,武艺自然不会太差。
其次,张青夫妇的功劳不如孙新夫妇。孙新夫妇逼着病尉迟孙立救了解珍解宝,并且里应外合帮助宋江打下了祝家庄。带了许多好汉上山入伙,而且这是在最关键时刻。彼时,已是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前两次均未获成功,而且还失陷了很多兄弟。宋江自己感觉很没面子,对梁山众好汉没法交代,对晁天王也没法交代。正在关键时刻,孙氏弟兄出场,帮了大忙,宋江自是欢喜不尽。书中有详细交代:
吴学究商议已了,先来宋江寨中,见宋公明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吴用置酒与宋江解闷,备说起石勇、杨林、邓飞三个的一起相识,是登州兵马提辖病尉迟孙立,和这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一个师父教的。今来共有八人,投托大寨入伙,特献这条计策,以为进身之报。今已计较定了,里应外合,如此行事,随后便来参见兄长。宋江听说罢,大喜,把愁闷都撇在九霄云外,忙叫寨内置酒,安排筵席等来相待。
可见,孙氏兄弟的到来,无疑是给这个及时雨下了一场及时雨。
而张青夫妇是跟随鲁智深、武松上梁山的,在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时候,未见二人出过力,在归梁山之后,也未建过什么功劳。
最后,张青夫妇出身不及孙新夫妇。“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小人只在此大树坡下剪径。”张青本是种菜的,为一件小事就把光明寺和尚杀了,然后在大树坡下当了强盗。孙二娘更是强盗世家,他的老子年轻的时候专职剪径,是个行家。虽然也开着一个小酒店,却卖人肉包子,名声不好。
孙新夫妇则不然,孙新的哥哥是登州兵马提辖官,孙新两口开着酒店,杀牛开赌,利润不小,是个正经买卖,名声正。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08 13:38:35
弟弟为何能排在哥哥、师父的前面?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上山比他的哥哥旱地忽律朱贵要晚很多,并且是弟弟的身份,却排在了哥哥的前面。不仅如此,他还是青眼虎李云的徒弟,按常理说,徒弟是不应该排在师父前面的,尽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是这个笑面虎朱富也未见哪里比青眼虎李云强,功夫上?不是;品德上?更不着边儿。可是偏偏就排在了李云的前面,为何?
笔者分析,“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是宋江、吴用、公孙胜、朱武四个人,为了巩固自己在梁山的领导地位,而玩弄的一个天大的把戏。是四个人一起刨幺的时候,边玩边设计的,最终由宋江拍板决定下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座次。所以把朱富排在哥哥朱贵和师父李云的前面,完全是宋江的意思。宋江为何喜欢朱富?
朱贵虽然是梁山元老,却平生谨慎,低调行事,从不引起领导们的注意。从白衣秀士王伦到托塔天王晁盖,再到呼保义宋江,他都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色,一直默默无闻地为梁山付出着,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最重要的是,朱贵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李逵回家取老娘,走了之后,宋江又派朱贵赶去,照应李逵,怕李逵有闪失。其实,这正是一个可以好好表现的机会,如果表现好了,或许会得到宋老板的重用,调回梁山总局,任个处长、科长啥的。可是,朱贵并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李逵真就出了事,被官府捉了去。虽然最后李逵被救了出来,但是,在宋老板的心里,一定认为朱贵这家伙没啥本事,干不了大事,不堪重用。
而在营救李逵的过程中,出力最多的恰恰是笑面虎朱富,而且最后真把李逵救回了梁山,完好无损地交给了宋江,还带来了青眼虎李云这样一条好汉。宋老板心里一定大喜,认为朱富这小子是个可用之才,比他哥强。宋江之所以会这么想,因为李逵不是别人,正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控制梁山言论的重要工具。宋江提出一条方针,可能大伙有心里不服的,但是也不敢发言,那个二百五黑旋风正拎着那把破斧子瞪着眼睛盯着你的脖子呢,你敢说啥?
为何要把朱富排在师父李云的前面呢?李云是沂水县都头,有一身好本事,三五十人近他不得。而朱富只不过是个开酒店的小个体老板,还算不上资本家,凭什么排在李云的前面?除了上述说的朱富救了宋江的心腹黑旋风李逵,立了大功之外,还有两种可能,其一,宋老板欣赏手段歹毒的,有鬼点子的人,说白了就是喜欢有心眼的人,并且心狠手辣。朱富在救李逵时,想出的这个点子不可谓不毒,人家青眼虎李云大小也是一县都头,人家也是铁饭碗,国家公务员,被你这么一搞,好好的工作弄没了,还得被迫上梁山落草。朱富人称笑面虎,表面上笑呵呵,内心里却歹毒得很。这正合宋老板心意,宋江就是这么样一个人啊!你看他设计赚秦明、赚卢俊义,手段够歹毒吧!因此,可以说朱富正对了宋老板的脾气。
其二,朱富上梁山是自愿的,在沂水县开个小酒店,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自己的哥哥又在梁山混黑道,万一哪天沂水县公安局查出来,抓到自己头上,也是死罪一条。莫不如早投梁山,和哥哥在一起,逍遥快活。正好今天等来了这个机会,救下李逵,立了大功劳,上山之后,宋老板一定会高看一眼。他是积极的心态,到梁山后干起工作来也一定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努力表现,这些,宋老板都会看在眼里。而李云是被逼上梁山的,好端端的公务员当不成了,沦落到上梁山当强盗,心不甘情不愿,可是又没有办法,只能混一天算一天,消极怠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宋老板交代的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这些,宋老板也是看在心里的。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08 14:17:27
旱地忽律朱贵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旱地忽律朱贵是梁山上的元老,最早追随王伦开创梁山,后来林冲火并了王伦,推晁盖为寨主,他又辅佐晁盖,打探四方消息,引众好汉上山入伙。晁盖曾头市中箭之后,他又辅佐宋江,探听声息,迎接来往头领。可谓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就算是没有大功劳,也有苦劳吧,更何况他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可是即便如此,他一生也未得到重用。不仅如此,在宋公明搞的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的把戏中,竟然给排在了在他之后上山,并且一直没什么功劳,他的弟弟笑面虎朱富的后面。这是为何?
首先,朱贵这个人属于老黄牛型的,吃苦耐劳,却不愿意表达,不喜欢出风头。工作做了很多,却没有传到领导的耳朵里。只是默默无闻在做,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太低调了。因此,不能引起领导重视。看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柴进推荐林冲上梁山时,对林冲这样介绍梁山:“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唤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唤做云里金刚宋万。……”
当时,梁山上明明是四条好汉,王伦、杜千、宋万、朱贵,可是柴进向林冲介绍梁山诸位好汉时,却没有介绍朱贵,只说“如今有三个好汉”,可见朱贵这个人该有多低调了,柴进都不知道还有他这么一个好汉!当然,低调并不是什么坏事,可能是性格使然。
其次,看他辅佐白衣秀士王伦时所受的待遇。林冲上梁山的时候,白衣秀士王伦百般刁难,就是不肯收留林冲,担心林冲武艺高强,久后会占强势。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把林冲留下。按理说,王伦对林冲是很讨厌的,是很看不上眼的,可是就是这样,他在排座次的时候,还是把林冲排在了朱贵的前面。“王伦自此方才肯教林冲坐第四位,朱贵坐第五位。从此五个好汉在梁山泊打家劫舍,不在话下。”为什么这样安排?笔者分析,白衣秀士王伦生朱贵的气了,对,王叔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当初是你朱贵把林冲带上山来的,还激头掰脸地让我把林冲留下,行,留下就留下,但是得排在你前面,这叫自作自受!对,王伦是个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的人。
再看他辅佐晁盖时所受的待遇。林冲火并了王伦之后,推晁盖坐了寨主,结果晁盖把自己带上梁山的人全都排在了前面,朱贵仍然排在最后一位。按理说,是朱贵引领晁盖众好汉上的梁山,这对晁盖能够成为梁山老大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晁盖不应该这样对待朱贵。但是,晁盖也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家伙,他后来对白胜的叛变一直耿耿于怀,就很能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物。杜千、宋万、朱贵是王伦的人,王伦是被自己搞死的,所以王伦的人可以用,但是不能不防,不能重用。
到后来,宋江执政梁山,朱贵的地位仍没有得到改善。不仅如此,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居然还排在了后上山的他的弟弟笑面虎朱富的后面。这是为何?大家都知道,所谓英雄排座次,就是宋江、吴用、公孙胜、朱武在一起搞的一个天大的阴谋,为了让众好汉乖乖听话,假托天意。所以,好汉们排在第几位,就是这四个人研究的,最后由宋江拍板决定。那么,宋江为何不重用这个梁山元老级别的人物呢?而相反重用了他的弟弟朱富呢?
因为排座次之前,有一件事,使宋江对朱贵产生了看法,有了意见。就是李逵回家去取老娘之后,宋江派朱贵随后也下了山,因为担心李逵出事,让朱贵去照应。结果朱贵办事不利,李逵还是被官府捉拿了。李逵被官府捉拿之后,在营救李逵的过程中,他的弟弟笑面虎朱富出力最多,而且还带了一条好汉青眼虎李云上山。李逵是谁?是宋江最得力的工具,这个人若是有失,宋江在梁山上很难发号施令。因此宋江特别看重李逵,而朱贵却没有照应好李逵,宋江心里一定对朱贵很不满意。但是这家伙不说出来,暗地里使绊子,给朱贵排在他弟弟后面,不知道发榜的时候,朱贵看到自己在弟弟后面,会是怎样的感想?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08 14:43:33
宋江为何要把鼓上蚤时迁排在倒数第二位?


先说鼓上蚤时迁的功劳,“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双鞭呼延灼奉命征讨梁山,摆出连环马阵,杀得梁山泊大败亏输。书中有详细描述:
宋江看了,心中疑惑,暗传号令:“教后军且退。”却纵马直到花荣队里窥望。猛听对阵里连珠炮响,一千步军,忽然分作两下,放出三面连环马军,直冲将来;两边把弓箭乱射,中间尽是长枪。宋江看了大惊,急令众军把弓箭施放,那里抵敌得住。……宋江一一亲自抚慰,计点众头领时,中箭者六人:林冲、雷横、李逵、石秀、孙新、黄信;小喽罗中伤带箭者,不计其数。
这一次是宋公明自上梁山来吃的最大的一次败仗。难怪“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后来汤隆献了一条计策,说只有请了金枪手徐宁,用钩镰枪方能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阵。可是要请徐宁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放着好好的金枪班教师不做,来跟你上梁山当强盗?因此,请是请不动的,只能用计把徐宁赚来。汤隆便说若是能把徐宁的雁翎砌就圈金甲偷来,就有办法把徐宁赚来。这时候就用到时迁了。吴用道:“若是如此,何难之有?放着有高手弟兄在此,今次却用着鼓上蚤时迁去走一遭。”
这不是小偷小摸的把戏,是有很大风险的,万一失败,或是被徐宁杀了,或被徐宁扭送官府,一样掉脑袋。可是时迁并没有推辞,随即应道:“只怕无此一物在彼,若端的有时,好歹定要取了来。”不仅没有推辞,还打了保票。这份为梁山大业甘愿冒生命危险的忠心和勇气很可嘉。
时迁果然不负众望,把徐宁的宝甲偷了来,最后又配合汤隆把徐宁赚上梁山。这才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阵,重振梁山军威。若没有时迁盗甲,梁山泊可能就真的被呼延灼的连环马阵踏平了,晁盖、宋江等人可能早就被抓回东京,砍头示众了!
可是,宋江在排英雄座次的时候,却给他排在了倒数第二名。却是为何?
主要原因还在时迁的身份,文雅点的叫盗贼,说白了就是小偷,今天叫扒手。即便算得上一位好汉,这个贼的名头是去不掉的。书中这样介绍他:杨雄却认得这人,姓时,名迁,祖贯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只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
他为梁山立下的那件大功劳也正是靠偷换来的。而梁山的前任老大晁盖是最痛恨这样人的,杨雄、石秀二人投奔梁山泊入伙,众人大喜,让位而坐。刚一说到时迁,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理由是:“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
晁盖是走得正、行得端的真好汉,最痛恨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宋江慌忙劝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其实,宋江对时迁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好感,他之所以劝晁盖,因为他初上梁山,要拉拢人心,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给出的理由是:“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却才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厮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直接否定了晁盖,而且说的头头是道。
宋江虽然替时迁说话,帮时迁求情,但是他毕竟不能重用时迁,因为时迁始终是个偷儿,而宋江标榜的是“替天行道”,晁盖死了之后就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了,后来还竖起一面杏黄大旗,这些看起来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不管他内心是怎么想的,表面工作做的还是很漂亮的。所以在排座次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给排在前面不好说,不光其他头领不服,传出去也不好听,梁山泊重用一个小偷,不像话。如果排在倒数第一也不行,人家毕竟立下过大功劳。干脆给排在倒数第二吧,连那个叛徒白日鼠白胜都排在他的前面。看来一朝为贼,永世难翻身。难怪宋公明无论如何都要受朝廷招安呢!在梁山再替天行道,也始终是个盗啊!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1 08:08:43
小人物的悲哀——白日鼠白胜的梁山生活(1)


梁山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有一个好汉,为梁山大业的开创立下过汗马功劳,算是梁山上的元老之一。但是,梁山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待遇,反而是冷冷清清,寄人篱下。对,他就是配合晁盖等人,一起劫了生辰纲的白日鼠白胜。
白胜在劫生辰纲时就跟着晁盖了,在劫取生辰纲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白胜的演技很高,差不多能拿奥斯卡奖的水平。他明明是要卖酒与挑担子的众军汉们,可是偏偏抓住杨志说他酒里有蒙汗药这句话生出许多争执来,并且火候拿捏得十分妥当。若是拿捏得不到,杨志必不肯让众军汉们买酒;若是拿捏得过了,众军汉们没法,也买不成酒,那时,生辰纲就劫不成了。
白日鼠白胜这出戏演得非常精妙,无论是语言动作、插科打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才使杨志上了当。这看似简单,其实正需要大智大勇。除了语言应答上的智慧,还需要极其敏捷的思维,特别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整出戏,他是站在前台唱的,其余七个人都躲在幕后。万一戏唱砸了,那七个人都能摆脱干系,一走了之。而白胜是冒着杀头风险的。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面对武艺高强的青面兽杨志,面对十万贯生辰纲,敢做这样的勾当,没有大智大勇,是不能成功的。
所以说,白日鼠白胜在劫生辰纲这件事上,立下了大功劳。再进一步说,晁盖能当上梁山老大,也多亏了白日鼠白胜今日的功劳。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1 12:18:15
小人物的悲哀——白日鼠白胜的梁山生活(2)
再看劫完生辰纲之后,晁盖等人带着金银宝贝上了梁山,当了老大,每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逍遥快活。而忍受牢狱之苦的却是白日鼠白胜。不仅自身差点被打死,连媳妇也被抓了进去,牺牲是很大的。书中写:却好五更天明时分,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府尹喝道:“告的正主招了赃物,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了,你这厮如何赖得过!你快说那六人是谁,便不打你了。”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
“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可见义气深重。“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就是这样也没招出晁盖,不愧是一条好汉。最后被狡诈的府尹骗了,才说出晁盖来。这其实怨不得他。但是,白胜的悲惨命运也就从这开始了。晁盖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对白胜的叛变始终耿耿于怀。
晁盖领着吴用、刘唐等人上了梁山,逍遥快活了好几个月,才想起白胜来。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心里过不去了,就和吴用说:“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吴用只说了句“白胜的事,可教陌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好脱身”,晁盖就说“全仗军师妙策指教”就完了,就真的没有发兵去救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并且以后也一直没有提这个事。
再看白胜上山之后的待遇,别的好汉上山时,晁盖都要摆几日筵席庆贺的,白胜上山却没有这样的待遇。书中写白胜自己从济州大牢里越狱出来,上梁山入伙的。估计晁盖是不想收留他的,他心里的结还是不能打开。但是,又怕众头领议论他心胸不够开阔,人家曾经跟你出生入死,还蹲了苦窑,你们几个跑路了,现在逍遥快活,就不管人家了,太不仗义!晁盖不得已收留了他,却不重用他,竟让他坐了最后一把交椅,排在了杜千、宋万、朱贵的后面。那些曾经跟他一起劫生辰纲的人都排在了前面,唯有白胜,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白日鼠,排在了最后一位。
估计白胜的心里也是很不好受的,当初我出力最多,还蹲了大牢,那滋味儿你们尝过吗?现在人模狗样的都排在了我的前边。可是他也只能在这里寄人离下,过着悲惨的日子。悔不该当初听信了晁盖和吴用这二厮的忽悠,一时头脑发热,当了抢劫犯,现在却沦落到这地步,有家难归,在这里又不被重用!唉!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1 14:30:52
小人物的悲哀——白日鼠白胜的梁山生活(3)
书中只写白胜越狱成功,上了梁山,却没有表他的老婆。他的老婆是跟他一起被抓进大牢的,估计早被折磨死了,或者在他越狱之后就给杀了。白胜的付出是很大的,远超过晁盖、吴用等人。是梁山上牺牲最大的好汉,却是最不被重视的!
如果说杜千、宋万、朱贵是梁山的元老,白胜新上山的,排在这三位后面,这样想想,忍忍也就算了。可是,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这二人刚一上山,晁盖就让他们坐在了白胜的上首。如果说青眼虎李云是沂水县都头,有些资历,排在白胜前面,还说得过去;那么笑面虎朱富呢?只是开小酒馆的,还是朱贵的弟弟,一来就排在了白胜的前面。白胜很窝火,可又能怎样呢?
众好汉都以晁盖马首是瞻,老大不喜欢的人,他们也一定不看在眼里,可能没事就拿白胜取笑,侮辱他:
“怎么,听说你就是那个叛徒?”
“听说你把老婆扔在大牢里,自己跑出来了?”
“最后一把交椅的滋味儿,感觉如何?白先生,谈谈获奖感言呗!”
后来,宋江当了老大,他的命运仍没能改变。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宋公明竟然把他这个开创梁山基业的元老给排在了第一百零六位,倒数第三名,比那个小偷时迁和最后上山啥也没干的段景住稍好一点。白胜直到死才结束了他一生悲惨的命运,而且还没得好死,害了瘟疫,想想都可怜!为梁山付出那么多,却得了这么一个结果,不禁让人心寒!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09:19:25
公孙胜凭什么混进领导班子?(1)


入云龙公孙胜不过一个出家道人,论智谋远不及智多星吴用,从未见他提供过什么点子;论武艺,稀松平常,从未见他冲锋陷阵。整本《水浒传》他就干了四件事:一是和晁盖一起劫了生辰纲;二是和高唐州的高廉比变戏法小胜;三是和混世魔王樊瑞比变戏法小胜;四是和乔道清比变戏法小胜。
他凭什么坐得梁山第四把交椅?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09:21:06
公孙胜凭什么混进领导班子?(2)
首先,此人善弄玄虚,让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情况,云里雾里。他是在劫生辰纲这一回出现的,晁盖几个正在屋子里开会研究,公孙胜来了。一出场就卖了一个玄虚,把庄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再看他是怎么说的:“贫道不为酒食钱米而来。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礼,毁骂贫道,因此性发。”
还没说话就先哈哈大笑,这是善于故弄玄虚的人常用的伎俩。一笑就把对方笑毛了,猜不出他的真实意图,就不敢妄动了。再看他说话内容,“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意思是根本没把那十万贯看在眼里,有些吹牛逼的意思了。其实这个家伙还是很爱财的,不然劫了生辰纲之后为什么也分了金银?
其次,此人会变戏法,并且手段很高明,无人能识破,最起码,梁山众人不能识破,凭这个手段就可以唬住很多人。在他的魔术生涯中,一共变了三次戏法。第一次是在宋江打高唐州时,因为高廉也会戏法,并且手段也很高明,宋江一连输了几阵。这时候就显出公孙胜的重要了,但此时公孙胜并不在梁山。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09:24:13
公孙胜凭什么混进领导班子?(3)
插播:公孙胜因何爽约?


入云龙公孙胜跟晁盖请假,要回家看望老娘。“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
回家看老娘,这是请假最好的理由。不知道入云龙是回去想看老娘还是想看师妹,真实的目的就不知道了。不过以这个理由请假,没有不准的,连黑道老大晁盖都不能不给假:“一清先生,此去难留,却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当。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
公孙胜说:“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回家参过本师真人,安顿了老母,便回山寨。”
说的好好的,回家看看老娘和师父就回来,可是一去就杳无音信了。电话也不打,短信也不回。宋江、晁盖、吴用派人去请公孙胜,可是戴宗、杨林两个到蓟州犄角旮旯翻了个遍,也没见入云龙的影子。不仅如此,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当时二人先去城外,到处询问公孙胜先生下落消息,并无一个人晓得他。住了一日,次早起来,又去远近村坊街市访问人时,亦无一个认得。”
公孙胜为什么爽约?到底有什么目的?真的是因为母亲年老,无人赡养,老罗不让走吗?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09:28:27
公孙胜凭什么混进领导班子(4)
插播:公孙胜因何爽约?
先看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时间,他是在宋公明上梁山不久,就跟晁盖请假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离开?宋公明上山之前,他已经在梁山呆了很长时间。怎么那么长时间都没有想娘,偏偏宋江上山之后就想娘了?书中说,因为晁盖摆宴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感动了公孙胜想娘的念头。因为看见宋江的爹,就想起了自己的娘,这个有点牵强。宋太公上山之前,梁山上也有老人啊,阮氏三雄的老娘也在山上。而且是和你公孙胜一起上的梁山,难道你没看见?
想来,公孙胜离开的原因还在及时雨宋公明的身上。此时,宋江上山有些时日了,公孙胜也是领导层的,跟宋公明接触的次数应该不少,对宋江这个人大致也有个了解了。这厮太能玩弄玄虚,连我公孙一清都不是他的对手。你看,刚一上山,就整出一个“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看这意思,你才是造反派的头头儿了,晁盖都扔在一边了,而且还是天意!
后来又弄出一个跟九天玄女的华丽邂逅,据说九天玄女还给了他三卷天书,这牛逼吹的也太无边无沿了!可恨的是,大大小小的头领还都相信他说的话。
估计此时,公孙胜已经感到一些压抑了。本来自己整这套事是最拿手的,把大小头领都忽悠住了,现在来了一个宋公明,玩的比自己还大,跟九天玄女约会,把风头都抢了过去。哼,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会让大伙明白,谁是最牛逼的人!
所以,公孙胜一气之下,离开了梁山,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比宋江牛逼的机会。这不,机会终于来了,宋公明攻打高唐州,遇上高廉了。高廉这厮也会玩玄,而且玩的还很好。宋公明终于露怯了,面对高廉,九天玄女娘娘的天书竟然失效了。“高廉铜牌响处,一群怪兽毒虫直冲过来,宋江阵里众多人马惊呆了。宋江撇了剑,拨回马先走。众头领簇捧着,尽都逃命。大小军校,你我不能相顾,夺路而走。”
机会终于来了,公孙胜等这个机会等的实在太久了。连华仔都懂他的心思:“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今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让你们见识见识魔术大师的风范。什么九天玄女啊,什么天书啊,都是浮云,筒子们,行家在这里,擦亮你们的眼睛,看好了:“众军恰待都走,公孙胜在马上,早掣出那一把松文古定剑来,指着敌军,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一道金光射去,那伙怪兽毒虫,都就黄砂中乱纷纷坠于阵前。众军人看时,却都是白纸剪的虎豹走兽,黄砂尽皆荡散不起。”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09:30:33
公孙胜凭什么混进领导班子(5)
最后,还得归结到他有些文化根基,他要算梁山上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才能和宋江、吴用一起策划英雄排座次这事儿。知识改变命运,这话儿一点不假。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11:07:57
同为名门之后,青面兽杨志为何如此冷清?


此人一心想把满身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是上帝总跟他开玩笑,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丢了花石纲;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上又被晁盖劫了。就连卖口刀都能摊上人命官司,这点儿也是背到家了。
不仅如此,他在梁山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他本是名门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尽管如此,他在梁山上的排名却排在了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的后面。而且五虎大将里面也没有他,只做得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还排在了第三,位列小李广花荣、金枪手徐宁之后。
论武艺,青面兽杨志本不在五虎大将之下;论出身,人家是杨家将的后代。杨家将从古至今,满门英烈,谁人不知?那为何青面兽杨志在梁山泊里却混得如此惨淡?凄凄惨惨戚戚?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杨志上山是被动的,他确确实实是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这是不符合他本意的,他本意一心要当官,光宗耀祖,不敢辱没了列祖列宗的名声。所以当失了花石纲,他没有去落草,而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当他沦落到不得不变卖祖传宝刀来维持生计,却遇到无赖,无奈之下,杀了无赖,摊了人命官司,他仍没有想到去落草,而是主动去自首。就是在丢了生辰纲的时候,他也没想要去落草为寇,而是想要自杀。
由此可见,他对落草为寇是极度排斥的,在内心里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他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不肯轻易辱没了祖上名声。最后被逼得实在走投无路,才选择落草。他是这样一个心态,这样一个态度,在梁山上自然也不会主动作为。他在梁山上立下的功劳也确实屈指可数,都是一些小动作,没有搞出什么大名堂。有些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感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等着哪天宋公明的招安大计实现了,好再去朝廷当官。
其次,梁山情结作祟。很显然,杨志不得不违背初衷,选择落草为寇,最终还是辱没了祖上的好名声,全都拜晁盖和吴用所赐。要不是这厮们劫了生辰纲,我杨志早就升官了,何止是制使啊,三品带刀御前护卫也不在话下啊!如今,躲在这水洼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因此,有这样的情结作祟,他是不会为梁山卖命的,自然不会建立大功绩。
估计托塔天王晁盖对杨志也是有戒备之心的,当年自己领着一伙兄弟劫了生辰纲,害得杨志家破人亡,东躲西藏,虽然眼下是投奔了梁山,那种埋在骨子里的恨是无法消除的,不定哪天养成势力了,是要报复的。因此,不能委以重任。
最后,杨志这个人很清高,他总是以名门之后自居,并且总是念念不忘,逢人便说,逢人便讲,“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就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了,要是别人恭维你,你还得谦让一番呢,哪有自己整天挂在嘴边见人就说的?这样就有些让人讨厌了,再加上他也有些看不起梁山上的这伙草寇,哼,你们这帮家伙,不是渔夫,就是农民,怎么跟我比?我可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时间长了,大伙都不喜欢他,甚至都孤立他。如果细读水浒,会发现,杨志在梁山上的人缘是不怎么好的。这也就不招大老板的喜欢了,你想,大boss不待见你,还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13:51:48
梁山上为什么是一百零八条好汉?
这一方面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数字观念。
施耐庵写一百零八条好汉上应星宿,使《水浒传》满满的都是神话色彩。这是明清小说家们常用的艺术手法,一方面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可读性;一方面也是因为从民间传说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古代人很迷信,认为那些了不起的人物都不是普通的凡人,都是天上的神转世投胎的。包拯被传说成天上的文曲星,岳鹏举被传说成金翅大鹏鸟转世……
四大名著无不是如此,最神话的就是《西游记》了,《三国演义》中也说智绝诸葛亮是天上的星宿,当他阳寿将尽的时候,就要禳星求寿。就连最生活化的《红楼梦》也是以神话开篇的。
《水浒传》开篇即交代了伏魔殿内镇压着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也就是后来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当时道教盛行,朱元璋利用道教证明他君权神授。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受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六天罡”;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
施耐庵描写一百零八条好汉,应该是受了道教对北斗丛星的观点的影响。那么道教凭什么认定北斗丛星有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呢?那时又没有天文望远镜。其实,道教的这种观点也是源于古代传统文化的认知。
“36”与“72”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两个富有神秘色彩的数字,《孙子兵法》有36计;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72个;还有尽人皆知的孙悟空72变……为什么“36”和“72”这两个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36”是六六相乘,“六”是我国古人崇尚的吉利数字,当然,现在也是,可见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多么的强大。《周易》每卦有六爻、音声有六律、古代士大夫有六卿、家庭关系有六亲。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数以六为纪”,帽子六寸,车六尺,用六匹马驾车等。
“72”则起源于五行思想。在五行观中,一年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一年360天被分为72候,每候5天。72是古代历法中的基本计算数,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两个数字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人们才会牢牢地记住它们,把它们当做参数。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16:03:45
卢俊义这个梦做得并不蹊跷(1)


《水浒传》流传至今,已经出现很多版本。总回数大抵还是百二十回,只是各有安排。有的版本把“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篇单独做了一回;有的版本把这一篇做了楔子。把这一篇做了楔子的版本,就把“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一回肢解成了两个回数。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肢解,内容上也有所不同。肢解后的两回分别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也就是说把“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篇单独做了一回的版本,做了内容上的整合,把“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两回合成了一回,内容上把“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这一节删去了。
现在对这一小节有很多争议,有观点说“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这一节并非是施耐庵的灵感,而是那个腰斩了水浒的金圣叹的手笔。当然,这不过是一种学术上的争论,到现在也没有定论。这一节究竟写了些什么呢?不妨原文录在这里: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16:04:21
卢俊义这个梦做得并不蹊跷(2)
是夜卢俊义归卧帐中,便得一梦,梦见一人,其身甚长,手挽宝弓,自称:“我是嵇康,要与大宗皇帝收捕贼人,故单身到此。汝等及早各各自缚,免得费我手脚!”
卢俊义梦中听了此言,不觉怒从心发,便提朴刀,大踏步赶上,直戳过去,却戳不着。原来刀头先已折了。卢俊义心慌,便弃手中折刀,再去刀架上拣时,只见许多刀、枪、剑、戟,也有缺的,也有折的,齐齐都坏,更无一件可以抵敌。
那人早已赶到背后。卢俊义一时无措,只得提起右手拳头,劈面打去,却那人只一弓梢,卢俊义右臂早断,扑地跌倒。那人便从腰里解下绳索,捆缚做一块,拖去一个所在。
正中间排设公案。那人南面正坐,把卢俊义推在堂下草里,似欲勘问之状。只听得门外却有无数人哭声震地。那人叫道:“有话便都进来!”只见无数人一齐哭着,膝行进来。
卢俊义看时,却都绑缚着,便是宋江等一百七人。卢俊义梦中大惊,便问段景住道:“这是甚么缘故?谁人擒获将来?”
段景住却跪在后面,与卢俊义正近,低低告道:“哥哥得知员外被捉,急切无计来救,便与军师商议,只除非行此一条苦肉计策,情愿归附朝廷,庶几保全员外性命。”
说言未了,只见那人拍案骂道:“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我那刽子手何在?”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声令下,避衣里蜂拥出行刑刽子二百一十六人,两个服侍一个,将宋江、卢俊义等一百单八个好汉在于堂下草里一齐处斩。
卢俊义梦中吓得魂不附体,微微闪开眼看堂上时,却有一个牌额,大书“天下太平”四个青字。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2 16:05:05
卢俊义这个梦做得并不蹊跷(3)
抛开学术研究不说,我们单来说一说卢俊义的这个梦。这个梦境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是暗示了现实版的梁山起义最后的结局。历史上,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最后被张叔夜平叛。梦里的嵇康正是字叔夜。
史料记载:公元1119年,宋江在河朔起事,起义军转战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势浩大。公元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夺取了官军巨舰十数艘。张叔夜探知宋江带着十余船金银珠宝,准备攻打海州城,便招募了近千名死忠之士,在城郊设下埋伏,又派兵轻装前去海边,引诱宋江出来交战。……宋江大败,副帅被擒,宋江只好投降。
二是暗示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即使接受朝廷招安,最后也是落得零星凄惨。梦境最后的结局是“避衣里蜂拥出行刑刽子二百一十六人,两个服侍一个,将宋江、卢俊义等一百单八个好汉在于堂下草里一齐处斩”,然后方得“天下太平”。而《水浒传》最后结局也正是如此。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3 07:31:47
宋江竭力宣传赵佶“至圣至明”,是何用意?
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宋公明提出招安的主张。武松首先跳出来反对,紧接着李逵又大闹了一通。宋公明便说:“众兄弟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可见,在宋江心目中,宋徽宗赵佶是至圣至明的,是一个好皇帝。
真是这样吗?皇帝是好皇帝,只是满朝文武多奸邪。这正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如果皇帝真的是一个好皇帝,怎么会满朝文武多奸邪?就像我们现在,一提到岳武穆,都咬牙切齿地骂秦桧,却往往忽略了他背后的主谋,那个宋高宗赵构。宋徽宗赵佶任用了满朝奸邪,他能圣明到哪里去?
童贯调拨八路军马十万大军,征缴梁山,结果连折两阵,断送了八路军官并许多军马。高俅率十路节度使征讨梁山,结果连输三阵,自己也被捉上了梁山,丢尽了朝廷的脸面,空耗了许多国家钱粮。结果二人回到东京,只几句话,便骗过了宋徽宗赵佶。这样的皇帝,能说是至圣至明吗?
宋公明或许心里也清楚,赵佶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家伙,画个画,写个字还行,治理国家就差劲了。要是那时有什么文联或者书画协会,让赵佶去当个文联秘书长或者书画协会 ,应该是很能胜任的。治理国家要有康熙那样的雄才大略。也难怪宋徽宗后来被金人掳去了北方,整日坐井观天。
宋江之所以极力鼓吹皇上至圣至明,就是要为自己的招安大计寻找一个可靠的着力点。不然,满朝文武都是奸邪,皇帝也是个混蛋,这样的朝廷,你还主张招安,你是不是二到家了?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3 15:15:17
宋江为何执着地走在招安的道路上?(1)
宋江对招安的态度:

在宋公明上山之前,他就已经对朝廷招安表明了态度。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宋江和武松分别之时有一段对话,武松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宋江道:“不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他一开始就没想造反,更不想上梁山做强盗。所以,当他怒杀了阎婆惜之后,流落江湖,到处躲藏,就是没有去梁山投晁盖。
当他被官府捉住,被刺配江州大牢,他也是选择服从,并没有要造反的心。他对押解公人说的几句话就是很好的见证。宋江:“实不瞒你两个说,我们今日此去,正从梁山泊边过。山寨上有几个好汉,闻我的名字,怕他下山来夺我,枉惊了你们。我和你两个明日早起些,只拣小路里过去,宁可多走几里不妨。”
可见,在宋江的骨子里就没有造反的精神,甚至对上梁山很反感,当刘唐要杀了两个押解公人的时候,宋江道:“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宁可死,也不上梁山当强盗。
他在浔阳楼酒后误题了反诗,被判死刑,梁山众好汉劫了法场救了他,他不得已上了梁山。他上山之后,关心的不是别的,而是问了一个似乎不相关的人。宋江道:“黄安那厮,如今在那里?”晁盖道:“那厮住不够两三个月,便病死了。”宋江嗟叹不已。
黄安是济州团练使,曾受济州府尹的派遣来围剿梁山泊,抓捕晁盖一伙。没想到被晁盖生擒活捉。宋江为什么先问这个人?而且听晁盖说他病死之后嗟叹不已?因为黄安代表官府,宋江最不想跟官府做对。若黄安还活着,他一定劝晁盖把黄安放了。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死了之后,他就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又竖起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别看只改了一个名字,意义完全变了。聚义厅自古是占山为王的强盗们分赃的地方,而改为忠义堂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变成了一帮好汉共同聚义,替天行道,为国家尽忠的意思。当他坐稳了梁山老大的位子之后,开始不顾一切阻挠,去普及他的招安思想。当李逵站出来反对招安的时候,他竟不顾黑旋风在江州不顾自家性命劫法场救他的恩情,要下毒手杀李逵。甚至后来不择手段,走妓女的门路去完成他的招安梦。
楼主:龙驹书房  时间:2021-08-13 15:16:21
宋江为何执着地走在招安的道路上?(2)
宋江为何执迷于招安?
首先,对宋王朝执政内幕不了解,存在盲目乐观心理。这一点他没有鲁智深看得透彻。鲁智深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在他眼里,皇上是至圣至明的,只被奸邪闭塞。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皇上真的至圣至明,还会被奸邪闭塞吗?
其次,公务员梦想时刻在作祟。如他所说:“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未上山之前,他劝武松时也是这么说:“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他一直不想上梁山,也是盼望着,盼望着,朝廷赦免了,当官的日子近了。当他率领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之后,不惜损折了三分之二兄弟的性命,为自己捞取官名增添砝码。
最后,宋公明是一个孝子,江湖人称孝义黑三郎。宋太公是不赞成他去梁山落草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做国家公务员,而希望他去当强盗?当赵得、赵能两个公人来抓他的时候,宋太公哭道:“是我苦了孩儿。” 宋江道:“父亲休烦恼,官司见了,倒是有幸。明日孩儿躲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日后归来,也得早晚伏侍父亲终身。”当他被刺配江州牢城,途经梁山泊时,晁盖留他在梁山落草,他说道:“兄这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违了他的教训,负累了他?……因此父亲明明训教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