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那么古代男女会接吻吗?

字数:120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23 16:43:11 更新时间:2021-06-23 21:40:13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时间:2021-06-23 08:43:11
许多人认为,接吻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的。晚清各类文本中日益频繁地出现“接吻”,可以说是士大夫阶层自发的、集体性的文化选择,而不是历史偶然因素所造成的文化现象。至少在鸦片战争以前,对于西人在公开场所行亲吻礼的“异俗”,中国人已经有所了解。然而,时至洋务运动兴起前后,中国人对此才开始有较多关注,这一时期出使西洋的满大人曾留下许多有关洋人接吻情形的记述。

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个别少数民族以外,公开接吻是极为罕见的现象。满族人关之前,其旧俗中实行有“抱腰接面”之礼,受到汉族礼俗及伦理观念的影响,人关后即废除此种“蛮俗”。不过在中国人的私密生活中,至少从汉代开始,男女间接吻的形象已普遍出现在各类秘戏图像中。

1941年,“石男女拥抱像”出土于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郭沫若见到这座石雕,送它一个浪漫名字—“天下第一吻”。

眉山彭山早在战国时期就为蜀国之地。“天下第一吻”出土地点就在寨子山半山腰上,按崖墓编号,系550号墓。石雕上面刻着一男一女亲密拥抱接吻的形状。专家这样评价“天下第一吻”:从雕像的人体形象、动作造型和感情表露,无不说明当时的工匠具有熟练的表达能力,这在汉代石刻中是十分罕见的。浮雕图案采用浅浮雕的表现方式,画面的中间刻有接吻图,男左女右,男戴高冠,女着宽袖绣衣。为了突出表现接吻时面颊亲密接触的情景,男女面部的鼻子和嘴唇刻成側面的形状,男子舌尖伸出,女子则薄唇微张。

之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古代社会男女不存在亲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汉语中几乎见不到“接吻”一同。围绕同语“接吻”的产生与演变等问题,海内外学者历来颇多争议。民国时期,周作人曾提出,中国古典汉语体系中并不存在“接吻”,该“外来同”的出现主要受到近代日语的影响,是源于日文的借同。即使到了晚近时期,仍有学者认同这一观点。然而,通过将日语借同同汇与早期《英华字典》进行比较,沈国威质疑“接吻’,一同并非是受到日语影响才产生的。日本学者在广泛考察中日两国文本资料后指出,具有“异域风俗”含义的“接吻”一同,最早出现在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椿园所著《西域闻见录》(亦称《新疆志略》《遐域琐谈》)中的“鄂罗斯传”,这要比该同出现在日文中早了近半个世纪。实际上,非但中文出现“接吻”不是受到日语影响,近代日语中“接吻”极有可能是来源于汉语。

“接吻”在古代汉语中确实虽不多见,但中国人的私密生活中却一直不乏亲吻,古汉语对这种行为的表达包括“衔口吮舌”、“接唇”、“亲嘴”、“做嘴儿”、“香嘴”、“乖乖”等。中国古代文字也有“接吻”的记载,如唐代李洞玄的《洞玄子》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两口相吻,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时相吮,茹其津液,或缓啮其舌,或微咬其唇,或邀遣抱头,或逼命拈耳,抚上拍下,吻东啮西。”可见,这里的“吻”与今天的用法已经没有差别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接吻这种活动只被限制在卧室之内。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